中國皇后號(Empress of China),三桅帆船,1784年從美國到達中國廣州,是美國獨立後第一艘到達中國的船隻,為中美兩國歷史上的首次通商。隨中國皇后號到達中國的還有一個美國貿易代表團。[1]

“中國皇后號”,是美國第一艘成功到達中國的商船,是美中兩國的美妙初見和初戀。
​1783年11月,美國獨立戰爭尚未完全結束,美國國內經濟一片凋敝,甚至出現飢荒。“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海船建築師”約翰·派克在波士頓建成一艘用銅皮包裹的、速度極快的三桅帆船,命名為“中國皇后號”。1784年2月22日,美國最高統帥暨後來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生日,“中國皇后號”帶著“美國國會”給中國統治者的第一封信,從紐約啟航尋找遙遠的中國廣州。“中國皇后號”的投資人都是新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其中羅伯特·莫里斯,是後來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商務大班山茂召、商務二班蘭德爾托馬斯,後來成為美國駐中國的第一任總領事、副總領事。“中國皇后號”的處女航,是美國第一次獨立尋找中國的探險之旅。它在海上經歷了八個月二十八天終於到達中國廣州,“廣州十三行”的首領潘啟官,對這艘來自新生國家的第一艘商船給予了格外的包容、善待和扶持,幫助“中國皇后號”實現了“中國財富夢”。“中國皇后號”的成功首航打開了美國和中國的直接貿易,此後僅經過八年,美國對華貿易額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對華通商已一百多年的英國。

1908年美國艦隊大白艦隊訪華,仿大明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福特號/大白艦隊當時航線(綠色)就刻意經將台灣列入其勢力範圍/台灣商人板橋「林家花園」林維源之孫,林爾嘉在大白艦隊商貿中扮演極重要角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O4yWvN
如水社/板橋「林家花園」/東京帝大文學士林履信/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爾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jWkzt
林爾嘉-林維源之養子,/林爾嘉1913年在廈門鼓浪嶼興建菽莊花園/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DMIuo
中國皇后號1784年從美國到達中國廣州,是美國獨立後第一艘到達中國的船隻,為中美兩國歷史上的首次通商/羅伯特·莫里斯建議政府派船到中國尋求新的商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9lnZ0

-------------------------------------------------------

File:StateLibQld 1 149231 Empress of China (ship).jpg

中國皇后號, 皮里港, 1876年

「中國皇后號」的圖片搜尋結果

29歲,约翰 · 格林(1750=1793) 山茂 · 召 托马斯 · 兰德尔(1766-1834) “中国皇后号” 船长  “中国皇后号” 商务大班  “中国皇后号” 商务二班 

b21bb051f8198618465f46df4aed2e738bd4e655359b033b5bb5c9eaf7965bd9dd39b6003af3b3a7cdbf6c81800a19d88a19df3f3bfa828ba61e46f591529822720e0cf37426eec10246f21fbe09aa332014-06-25-empressofchinafan (2)  

是“中国皇后号”唯一现存的图像,230多年的历史,这幅折扇展示了美国第一艘商船停泊在中国广州黄埔古港的情景。现存美国费城历史博物馆,美国宾西法利亚历史协会藏品。

2016-12-24_0908542016-12-24_0909188003517_21433258546  

===============================

錢幣上著名的船(1)-中國皇后號

中國皇后號(The Empress of China),是美國第一艘到中國貿易的商船。
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為了英國國會通過高稅額的茶葉條例,波士頓居民曾經和英國喬治三世(George III)政府起衝突,如波士頓茶黨事件。所以美國獨立成功之後,急於尋求和中國直接貿易,尤其是茶葉的交易。
一艘美國商船叫中國皇后號(The Empress of China) ,屬Clipper型帆船,於1784年8月28日由紐約港到達廣州,展開中美貿易之先河。載著西洋蔘、檀香、皮草、銀等貨品到廣州,回程則以載運茶葉為主。
二年後,1786年中國皇后號上的一位波士頓商人,名叫Major Samuel Shaw,被美國政府指派為駐中國商務總領事,從此確立了中美商務關係。
為了紀念中美通商200周年,1986年9月中國大陸特別以中國皇后號為圖案,發行面值5元紀念銀幣如下圖。

「中國皇后號」的圖片搜尋結果「中國皇后號」的圖片搜尋結果

首航美國的“中國皇后號”帆船紀念銀幣24克圓形銀質紀念幣- 錢幣圖庫- 南京文交所_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 - https://goo.gl/9iPrVu

「中國皇后號」的圖片搜尋結果「中國皇后號」的圖片搜尋結果

廣州迎來“中國皇后”號來訪與美中商路建立226週年
2010年8月,是1784年第一艘駛進中國水域的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抵達廣州、建立美中通商的226週年。

“中國皇后”號於1783年在波士頓完工,它是當時新生獨立的美國第一艘到達中國的船隻。1784年在幾名美國富商的資助下,這艘商船在美國首任總統喬治﹒ 華盛頓的生日2月22日,離開了紐約港。隨船的有一個貿易代表團。當年的8月28日,經過1.8萬英里的漫長航行,它終於抵達了廣州。

該船與代表團在廣州逗留至同年12月28日,然後返航;1785年5月11日,回到紐約,帶回了25%的利潤。往來全程共14個月24天。

在該船逗留廣州期間,其船員和中國人民友好通商與交流,並互相感受到對方的善心,這正是兩國關係良好的基礎。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三年後的1787年,美國政府向廣州派駐了第一任外交官。

當時的船長是美國退役海軍軍官格林。商務總管(即大班)山茂召和蘭德爾都曾是美國軍官。部分船東是美國頂尖的富豪,譬如羅伯特﹒ 莫里斯。

中國皇后”號的旅程富於勇氣和遠見,也充滿了艱辛,它開創了隨後兩百多年的美中關係——這是兩個不同的偉大文明之間的紐帶。貿易和交流,讓美國人民更好地認識和感受古老中國的魅力和偉大;它從此讓美國對東方文化更感興趣。它也讓中國人民了解年輕的美國。

“中國皇后”號長達數月的航程,反映了當時新生的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對中國長久的看重。美國人開拓精神之濃厚,一如6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鄭和遠洋船隊。

令人欣喜的是,廣州是“中國皇后”號當年曆史性的終點,更是數百年美中關係的起點。這座城市是中國開放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國通商與交流活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連接點。而且我們很榮幸地在“中國皇后”號歷史性之旅的幾百年後,在這里工作,幫助把現有的美中關係的”駛”入新的時代。廣州與華南其他地方對於美中關係至關重要。

排除萬難、用於開拓的精神和寬廣的心胸,讓人們得以跨越萬里與文化差異,造就了當年遠航的成功。始於開通商路之需和對廣州的好奇之心,美中友誼至今綿延了226年,如今在共同的利益和對世界的責任感之下,兩國關係正走向光輝的未來。

我們希望,今年隨著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相繼舉行,我們兩國關係能更上一層樓。

boston_harbor_001 (1)  

中國皇后號,向中國致敬的美國船
2016-01-14 00:00:00
在這幅西洋畫上,可以看到停泊於珠江口的中國皇后號上高掛一面此海域從未見過的美國星條旗。為保證海上航行安全,中國皇后號保留了此船原來作為戰船時的全部武器。
梁二平

大家知道,1776年7月4日是美國建國的日子,但美國真正獨立卻經過了漫長的「獨立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美國和英國人打了10年仗之後,英國政府才不得不承認美國獨立。為走出10年戰爭造成的經濟危機和英國的貿易禁運的困境,美國銀行家、商人羅伯特·莫里斯建議政府派船到中國尋求新的商機,幫助美國渡過難關。

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對一個已開發國家的期盼。

中國皇后號,向大清致敬的美國船

說干就干,莫里斯聯合紐約商界著名人士,投資12萬美元,共同購置了一艘360噸木製軍船,配有各種新式航海設備。為討好中國,他們將這艘改裝商船起名「中國皇后號THE EMPRESS OF CHINA」。莫里斯聘任從海軍中挑選出來的格林為船長,並邀請山茂召作為他的商務代理人。

1784年1月30日,美國政府給該船頒發加蓋了美利堅合眾國大印的航海證書,因為無法估計到中國當時的國體政情,美國人在證書上空前絕後地寫上了無數頭銜:君主、皇帝、國王、親王、公爵、伯爵、男爵、勳爵、市長、議員……為隆重起見,莫里斯甚至連起航日期也精挑細選,最後選定了一個當時公認的「黃道吉日」:1784年2月22日——總統華盛頓的生日。於是,一條中等美國商船就這麼冒險駛上了通往東方的航道……

今天的中國人了解中國皇后號多是通過美國人的一部專著。1984年美國費城海事博物館,在紀念中國皇后號首航廣州200周年的時候,出版了菲利普·查德威克·福斯特·史密斯《中國皇后號》英文版。這才引起了早就忘了中國皇后號這件事的中國人的興趣,2007年廣州出版社出版了《中國皇后號》的中文版,公眾這才知道,「海上絲綢之路」還有一段中美貿易傳奇。

那麼,大清國與美國當時相互都有什麼貿易需求呢?

據記載,當年中國皇后號載著473擔西洋參(後來,澳門出版《中國叢報》特別介紹過西洋參在中國銷售的重要性:「<人參>產於韃靼和美洲,從美洲又出產到中國,大多數醫生把它看成靈丹妙藥,也成為韃靼皇帝的財物,每年賜給下面寵信的臣子……」,此後,美國商船,每來中國必定帶西洋參到中國銷售)、2600張毛皮、1270匹羽紗、26擔胡椒、476擔鉛、300多擔棉花及其他商品,和43名船員,離開紐約港,揚帆起航駛向中國。這一年的8月下旬,「中國皇后」號終於到了當時作為中國海上門戶之一的澳門,在這裡取得了一張蓋有清廷官印的「中國通行證」,獲准進入珠江。

在大清領航員的帶領下,中國皇后號經過一天的航行,抵達廣州的黃埔港。中國皇后號鳴禮炮十三響(代表當時美國的十三個州)。格林船長曾有一則這樣的手記:「中國皇后號榮幸地升起了在這海域從未有人升起或看見過的第一面美國國旗,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4個月後,中國皇后號的貨物已全部脫手,並採辦了一大批中國貨:紅茶2460擔、綠茶562擔、瓷器962擔,還有大量絲織品、象牙扇、梳妝盒、手工藝品等等,船長格林本人,還購買了男士緞褲300餘條、女士長袖無指手套600副、象牙扇100把。美國商人心滿意足地踏上歸程。

1785年5月11日,中國皇后號回到紐約,往返歷時15個月。中國皇后號回到紐約,立刻刊登出售中國商品的廣告。結果,12萬美元購得的中國貨,立即銷售一空。華盛頓本人也購買了302件瓷器及繪有圖案的茶壺、精美象牙扇等中國貨。這些物品仍有部分保留在美國賓州博物館和華盛頓故居內(第二次中國皇后號的中國之行,華盛頓夫人特別點名要買一批中國白瓷)。

這次航行的美國商人獲利僅3萬多美元,但它開啟了新的貿易窗口掙脫了英國的經濟封鎖鏈,這對當時的美國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相關人等紛紛提拔:莫里斯一躍成為美國邦聯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船長格林則成為後來與中國通商的著名顧問;而商務代理人山茂召更是聲名鵲起。山茂召回到美國後,立刻向外交國務秘書約翰·傑伊寫了關於「中國皇后號」訪華過程的詳細報告,極力倡導對華貿易。國會經討論後,發布了對其此次航行的通報表揚信,發至全國。一時間,引發全美的「中國熱」

「廣州」,美國小城最喜歡起的名字

清初,以廣州為目的地的海上貿易航線已有多條,中國皇后號的到來,又增加了一條美國直達廣州的航線。作為當時中國主要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的廣州,則成為吸引美國的最著名的城市。

29歲商務代理人山茂召在他的首航中國日記中說:「雖然這是第一艘到中國的美國船,但中國人對我們卻非常的寬厚。最初,他們並不能分清我們和英國人的區別,把我們稱為『新公民』,但我們拿美國地圖向他們展示時,在說明我們的人口增長和疆域擴張的情況時,商人們對我國擁有如此之大的,可供他們帝國銷售的市場,感到十分的高興。」

1786年1月,山茂召因對中美貿易的貢獻被美國任命為駐廣州領事,山茂召一任5年。此間,不僅有幾百噸的大商船前往中國,連一些幾十噸的小船也不畏艱險,載著有限的貨物駛向廣州。在通往中國的航線上,美國商船綿延不斷,成為一大奇觀。美國商船多次來廣州的成功貿易,吸引了更多的美國商人投資這一貿易,波士頓商人竟發行每股300美元的大額對華貿易股票。

1790年3月28日,山茂召登上麻薩諸塞號,開始了第3次航行廣州。麻薩諸塞號是一艘裝載820噸貨物的巨輪,比過去任何商船都大,這也反映了中美貿易需求的不斷增大。1793年2月,山茂召踏上了第4次中國之旅。11月2日,山茂召一行從孟買順利到達了廣州,但是次年3月他乘坐華盛頓號返航時,肝病惡化,客死返航途中,時年39歲,從而結束了他10年間往返中美的輝煌的貿易生涯。而此時,中美海上貿易已經迅速超過荷蘭、丹麥、法國,僅次於英國排在世界的第二位。

由於當時的中國對外貿易窗口,只剩下廣州一地通商,所以,廣州成了成功與繁榮的代名詞,令沒能來中國的美國人艷羨不已。因此,很多美國城鎮就以「廣州Canton」命名,而顯其時尚。據說,美國的第一個「廣州」,出現於1789年的麻薩諸塞州東部諸福克縣的廣州鎮。後來,又有了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廣州市,是美國最大的「廣州」。美國學者喬治·斯蒂華特在一本研究美國地名的著作中曾提到:當時,在美國23個州里,都有以廣州命名的城鎮或鄉村。與「廣州」大熱相反的是,大清最有學問「一代碩學」阮元在當兩廣總督時,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編著《廣州通志》,竟然還把美國說成是在非洲境內。

藏在方尖碑里的里程碑

「華盛頓紀念碑」的圖片搜尋結果「華盛頓紀念碑」的圖片搜尋結果

現在到美國旅遊的人,都少不了到華盛頓轉一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華盛頓紀念碑即著名的方尖碑里還有一段中國故事。此碑高169.045米,碑內有50層鐵梯,也設有70秒到頂端的高速電梯。在紀念碑內牆鑲嵌著188塊由私人、團體及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其中就鑲嵌有一塊中文石碑,碑高1.6米,寬1.2米。它是中國皇后號首航中國110年後,於清咸豐三年(1895年)由中國漂洋過海,贈予美國,作為送給華盛頓紀念碑的特殊禮品。

需要指出的是此碑並非大清政府所送,碑文落款:「大清國浙江寧波府鐫,耶穌教信輩立石,合眾國傳教士識。」這位刻石的寧波知府,名叫畢永紹,上任不到一年,就離職了。碑文正文是由美國傳教士丁韙良推薦,它來自曾任福建巡撫的徐繼畲所著《瀛環志略》。此書初刻於道光二十八(1848年),後來被清廷查禁了。徐繼畲是最早的中國「美國通」,他第一次把華盛頓介紹到了中國:「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美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這兩段讚美華盛頓話,通過立石刻碑,送到美國,也讓美國人第一次知道了中國還有人如此讚美美國領袖。

如果我們細想一下,徐繼畲的《瀛環志略》,僅比魏源六十卷本《海國圖志》晚了1年。但在「制夷」與「開眼向洋」的方向上,則大有不同。而比之託克威爾的1840年完成《論美國的民主》僅晚了8年,這種令人扼腕的思想財富的遺失,也令浩浩湯湯的海上絲綢之路最終走入了死胡同。

==============================

《中國皇后號》搬上大銀幕
Posted on 2016-12-14 in 娛樂

揭秘中美貿易史第一頁

■新快報記者 劉嫣 實習生劉穎

《中國皇后號》拍攝啟動儀式前天在廣州舉行,出品人方莘莘、總策劃陳穗生、導演鍾少雄、編劇王新源等主創團隊亮相。發布會上還進行了海上主題公園設計方案全球招標動員。

《中國皇后號》將拍成商業性質的電影故事片和大型史詩紀錄片。故事片講述的是中美貿易勝利的故事,集海上遇險、諜戰動作、異國愛情為一體。而大型史詩紀錄片《中國皇后號》則是中美貿易歷史紀實的揭秘。「中國皇后號」(英文名「THE EMPRESS OF CHINA」)的故事始於1784年。這是18世紀的一艘美國商船。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美國獨立剛結束不久,百廢待興,美國的一些人士便急於要同遠在萬里以外的中國通商。擔負這次具有歷史意義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軍服役的帆船,改裝後被命名為「中國皇后號」。滿載著美國的花旗參、皮革、胡椒、棉花等十餘萬美元商品,「中國皇后號」離開了紐約港,同年8月抵達廣州黃埔港。「中國皇后號」的貨物全部在廣州脫手,並從廣州採辦了一大批茶葉、瓷器、絲綢、象牙雕刻等中國特產載回美國。標誌著太平洋上「最古老的與最年輕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的直接貿易開始了,「中國皇后號」揭開了中美貿易史上的第一頁。

而衍生產業「中國皇后號海上電影主題公園」選址在廣州,其內景將再現18世紀的廣州和紐約街景,祖籍廣東的香港導演鍾少雄坦言自己一直期待拍廣州電影。他透露故事片中融入了老廣州的十三行等廣州歷史,是一部非常值得大家期待的影片。

=================================

中美兩國的首次通商是從1784年開始的。那時,美國剛剛獲得獨立。在這百廢待興的日子裡,美國的一些人士便急於要同遠在萬里以外的中國通商,確實是頗有遠見卓識的。擔負這次具有歷史意義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軍服役的帆船,改裝後被命名為中國皇后號,含有對中國皇室尊重之意。船長格林也是從海軍中挑選出來的,他從國會獲得了一張海上通行證。那時,由於海盜異常猖獗,因此為了保證安全,中國皇后號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作為戰船時的全部武器。中國皇后號的英文名稱是THE EMPRESS OF CHINA。

“中國皇后”號見證18世紀中國曾幫助美國經濟
1784年2月22日(清乾隆四十九年),“中國皇后”號離開了紐約港,滿載著人參、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鉛等商品,駛往中國。一百五十天后,該船才望到了爪哇島,此島後來便成為對中國貿易的海上航道的“路標”。這一年的8月下旬,“中國皇后”號終於到了當時作為中國海上門戶之一的澳門,在這裡取得了一張蓋有清廷官印的“中國通行證”,獲准進入珠江。在一名中國引水員的帶領下,經過一天的航行,抵達廣州的黃埔港。進港時,“中國皇后”號鳴禮炮十三響(代表當時美國的十三個州),其它停泊於港內的各國商船也鳴炮回禮。格林船長曾有一則這樣的手記:“'中國皇后'號榮幸地升起了在這海域從未有人升起或看見過的第一面美國國旗!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四個月後,“中國皇后”號的貨物已全部脫手,並採辦了一大批茶葉、瓷器、絲綢、象牙雕刻、漆器、桂皮、玉桂和繡金像等中國的特產,於1785年5月11日回到紐約,往返歷時一年又兩個月。由於返航遠,船的噸位小,“中國皇后”號此行的贏利不多,但此次航行卻開闢了中美之間的直接關係。因此,此次航行以其特殊的意義,而載入了中美兩國交往的史冊。
背景/中國皇后號[美國貨運商船] 
中國皇后號
中國皇后號圖冊
“中國皇后號”見證中國18世紀曾幫美度經濟難關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正式組成美利堅合眾國,但這個新誕生的國家在歡慶胜利的同時卻不得不面臨經濟上的困境。而在此時,早期對華貿易使美國迅速積累了經濟建設所需的大量資金,幫助美國打破了英、法、西等國的封鎖和半封鎖。進入19世紀以後,英國等國家再也無法對美國進行貿易禁運了。
美國把目光投向“發達的中國”
戰爭期間,為支付軍費,美國許多州都印發了大量的紙幣,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國庫空虛。然而,當時的英國卻落井下石。為了報復美國,英國對美國實行貿易禁運,不僅取消了對北美原13個殖民地的一切貿易優惠,還刻意抬高美國商品的關稅,嚴禁美國船隻駛入加拿大與西印度群島。
在英國的強大壓力下,歐洲國家也不願意因為和美國接近而冒犯強大的英國。以前的“盟國”西班牙背信棄義,於1784年封鎖了密西西比河口,嚴禁美國船隻通行;曾經與美國並肩作戰的法國,勉強向美國開放了西印度群島的幾個港口,但只允許60噸以下的船隻出入。
美國一位學者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感慨地說:“當時美國沒有資源,沒有資本,沒有商業,沒有朋友。美國與歐洲的貿易變得困難重重,經濟面臨崩潰的危險。”
萬般無奈之下,美國把目光投向了東方的中國。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的“繁榮”十分羨慕。
1771年,費城的一份雜誌自豪地宣稱,北美農業已經成功引進了中國的稻米、高粱和豌豆。這份雜誌滿懷憧憬地預言:“美國有一天終將成為像中國那樣人口興旺、經濟繁榮的國家。”
1782年,一個叫雷雅德的美國人在遠航太平洋歸來後,神秘地對他的父老鄉親說:“在美洲西海岸花6便士買的一張毛皮,到中國的廣州竟然可以賣到100美元!”因此,他竭力主張和中國進行貿易。
雷雅德誇大其詞的言論越傳越廣。次年11月,美國最高財政監督官羅伯特·莫里斯忍不住給外交部長約翰·傑伊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他一定要派船隻到中國,大膽尋求兩國之間的商機,以幫助美國渡過經濟困境。
建造/中國皇后號[美國貨運商船] 
“中國皇后號”肩負反封鎖重任
1783年,莫里斯積極行動起來。莫里斯靠在內戰期間獨攬華盛頓軍隊中的所有軍火生意發家,組建了北美第一家私人商業銀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紅頂商人”。精明的莫里斯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聯合紐約商界著名人士,投資12萬美元,共同購置了一艘商船及相關的貨物。這艘非常精巧的木製帆船,配有各種新式航海設備。由於承載著莫里斯本人和投資商的巨大希望和對中國的無限幻想,這艘360噸的商船被命名為“中國皇后號”。
首航/中國皇后號[美國貨運商船] 編輯
為了保證首航成功,莫里斯作了精心準備。他聘任有豐富航海經驗的格林為“中國皇后號”船長,邀請善於與人打交道的山茂召作為他的商務代理人。
1784年1月25日,紐約州州長喬治·克林頓發給“中國皇后號”兩份證件:出入港許可證和航海護照。1月30日,有關方面頒發給該船航海證書,證書上加蓋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大印。
美國官員設想,“中國皇后號”會接觸到中國各種官員和重要人物,因此在證書上空前絕後地寫上了無數頭銜:君主、皇帝、國王、親王、公爵、伯爵、男爵、勳爵、市長、議員……
為隆重起見,莫里斯甚至連起航日期也精挑細選,最後選定了一個當時公認的“黃道吉日”:1784年2月22日——總統華盛頓的生日。這一天,“中國皇后號”載著473擔人參、2600張毛皮、1270匹羽紗、26擔胡椒、476擔鉛、300多擔棉花和43名船員,揚帆起航駛向中國。
返航/中國皇后號[美國貨運商船] 
華盛頓總統也搶購了300餘件中國產品
1784年8月底,經過6個多月的航行,“中國皇后號”抵達中國廣州黃埔港。雖然廣州的官員把美國人當成了英國人,但當後來得知美國是新獨立的國家時,中國官員不僅沒有輕視,反而對他們十分友好。他們盛讚這些來自“花旗國”( 清朝對美國的稱呼)的商人遵紀守法、態度謙遜。
此後,在中國方面的大力協助下,“中國皇后號”生意開展得非常順利。在賣出帶來的貨物後,購買了大量中國貨物,其中包括紅茶2460擔、綠茶562擔、瓷器962擔和大量絲織品、象牙扇、梳妝盒、手工藝品。
在“中國皇后號”返回前,廣州官吏還特意贈送兩匹綢緞給美國政府。
1785年5月15日,滿載中國貨物的“中國皇后號”回到紐約。船長興奮地鳴禮炮13響,結束了這次歷時15個月的偉大航程。美國報紙稱這次航行是“美國商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由於英國封鎖,美國人很難買到來自海外的貨物,因而早早就有人等在碼頭,來搶購這批盼望已久的中國貨。就連華盛頓總統也派人搶購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這趟買賣利潤高達3萬多美元。在當時,這絕對是暴利。
意義/中國皇后號[美國貨運商船] 
商船綿延不斷駛往中國成為一大奇觀
由於這次與中國的直接貿易起到了突破禁運的作用,它的策劃人莫里斯可謂名利雙收。在從中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他本人也一躍成為美國聯邦政府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府決定,由莫里斯負責對華貿易,以解決當時的經濟困境。
為了推動對華貿易,美國國會向全國發布了對此次航行的通報表揚信。各大報紙爭相報導此事,並發表大篇幅的評論,稱此行是“一次有遠見卓識的、成果豐碩的航行”。在政府推動與巨額利潤的刺激下,美國出現了第一次“中國熱”。不僅幾百噸的商船(在當時的美國稱得上是“巨輪”了)揚帆遠航,前往中國,甚至連一些幾十噸的小船也不畏艱險,載著有限的貨物駛向廣州。一時間,在通往中國的航線上,美國商船綿延不斷,成為一大奇觀。從此,美國對華貿易從無到有,迅速超過荷蘭、丹麥、法國等國。18世紀90年代以後,已經僅次於英國排在第二位。
中國商人也對處於困境的美國商人十分照顧,經常把貨物賒給資金不足的美國商人。對此,美國商人感激之餘大加誇讚,認為中國商人“在所有交易中,是篤守信用、忠實可靠的,他們遵守合約,慷慨大方”。
即便在二百餘年後,由“中國皇后”號開啟的中美商貿仍被這道航路的兩端人民所緬懷。2014年,中美建交35週年,“中國皇后”號首航抵達廣州230年後,廣州粵海第一關紀念館舉辦“跨越大洋”圖片展,紀念“中國皇后號”首航廣州230週年。與此同時,馬薩諸塞州參、眾兩院通過法定程序把2014年8月28日命名為“廣東廣州—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日”。28日下午,廣州市長陳建華接待美方代表團一行,接受馬薩諸塞州州長特使贈送的“廣州日”紀念牌匾。雙方還簽訂了《廣州市與波士頓市加強友好合作交流備忘錄》,進一步推動廣州與波士頓雙邊友好往來和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1]

======================================

“中國皇后號”:開啟中美早期的貿易
來源:清史所作者:清史所點擊數:1468 更新時間:2013-8-26
李國榮

乾隆四十九年(1784),一葉帆船跨越重洋,從剛剛誕生的美利堅合眾國駛向古老的華夏帝國,這就是開啟中美貿易的“中國皇后號”。

一、駛向中國的木帆船

年輕的美國在獨立伊始就與中國貨結下了情緣。18世紀70年代以前,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這時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法令,要壟斷進入美國的中國茶葉,美國民眾組織有許多秘密社團,希望衝破壟斷,直接從中國進口茶葉。1773年12月16日,化裝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頓茶葉黨”成員,秘密登上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貨船,將成箱的茶葉傾倒在大海之中,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這一事件成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起義的導火索。1783年英美《巴黎和約》的簽訂,標誌著北美十三個州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而成 為獨立的國家。幾箱來自中國的茶葉,居然在北美引發了一場獨立的狂潮。

對於那時的大清王朝而言,新生的美國還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國家。當時美國流行著一個傳說:中國那些來自關外的皇親國戚們,從頭到腳都穿戴著價值昂貴的毛皮,他們的生活無比奢華。在美國西海岸,以6便士購得的一件海獺皮,在中國的廣州可以賣得100美金。於是,到遙遠的中國去尋找財富,成了當時美國商界的迫切願望。隨著造船技術和航海知識的迅速進步,美國商人遠涉重洋的夢想終於可以實現。就在美國獨立戰爭獲勝的第二年,第一艘遠航中國的帆船便從紐約啟航了。

1784年2月22日,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生日這天,由幾個美國商人合資購置的一艘載重360噸的木質帆船,裝滿大量純正的美國貨,從紐約出發,駛向東方一個名叫廣州的遙遠口岸。在這艘帆船上,用英文標註著“中國皇后號”。

“中國皇后號”帆船從美國國會那裡領取到一張海上通行證。當時,從大西洋到印度洋,遼闊的海域全被英、葡兩國所控制。“中國皇后號”為防範海盜和確保安全,原封不動地保留了船上的海軍裝備,作為護航的武器。帆船滿載著可供清朝大員縫製長袍的皮毛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花旗參、胡椒、酒以及松脂等等,總價值達12萬美元,全船共有43人。“中國皇后號”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劃出了第一道水線,建立起東西方最古老與最年輕的兩個大國之間的直接聯繫,開啟了中美貿易的先河。

這艘木帆船,穿行大西洋,繞過好望角,跨越印度洋,駛入南中國海,行程1.13萬海裡,歷時188天,於1784年8月28日緩緩駛進了此行的目的地——廣州黃埔港。帆船自豪地鳴炮13響,代表由十三個州組成的美國向大清帝國致敬。這艘在當時看來並不起眼的帆船,第一次在中國的南疆廣州升起了美國星條旗。

二、從廣州帶回紐約的中國特產

廣州當時有一個專門經管外商貿易的組織,稱為十三行,它與晉商、徽商一起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團。在清政府旨令只准廣東“一口通商”的特殊國策下,十三行是中國惟一合法的中西貿易壟斷組織。不論是外國商船帶來的西方各色洋貨,還是中國商人想要出口的茶葉、瓷器、絲綢,都要交給廣州十三行來辦理。對於已經有長期外貿經驗的廣州十三行洋商來說,“中國皇后號”這艘掛著“古怪旗幟”的商船來自於一個新的國家,船上帶來的美洲大陸特產,因為新奇而格外受到歡迎。

“中國皇后號”29歲的船長山茂召(後來成為首任美國駐廣州領事)在他的航行日記中寫道:“雖然這是第一艘到中國的美國船,但中國人對我們卻非常的寬厚。最初,他們並不能分清我們和英國人的區別,把我們稱為新公民,但我們拿美國地圖向他們展示時,在說明我們的人口增長和疆域擴張的情況時,商人們對於我們擁有如此之大可供中華帝國商品銷售的市場,而感到十分的高興。”

“中國皇后號”通過廣州十三行的商人,4個月內便將船上的貨物售罄,於1784年12月27日啟航回國。從當時船上的一張貨單上可以看到,這次運回美國的貨物有:紅茶、綠茶等數百噸,瓷器四五十噸,還有絲綢、桂皮、牙雕、漆器、漆扇、雨傘、紫花布、印花布、手貼牆紙等一大批中國土特產。

1785年5月11日,“中國皇后號”回到了紐約。船長山茂召的航行日記在波士頓發表,頓時轟動了全美。船上的貨物,也立即被搶購一空。其中,有一隻繪有中國飛龍圖案的茶壺,被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看中,他如獲至寶,珍藏起來。這把茶壺現已成為美國國家博物館的珍藏品。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博物館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到當年專門從廣州十三行訂購的印有“中國皇后號”字蹟的瓷器。

“中國皇后號”首航中國的成功,猶如為剛剛取得獨立的美國經濟注入了強烈的興奮劑。華盛頓總統宣布,對華通商予以優惠和保護。美國國會給“中國皇后號”的全體船員授予極高的榮譽。紐約的大小報紙,連篇累牘地報導“中國皇后號”的遠航。街頭上更是出現了推銷中國紅茶、綢緞和瓷器的大型廣告。

三、華盛頓總統的訂單

“中國皇后號”第二次開赴中國前,收到華盛頓總統開來的一份訂單,要求為他的夫人採購中國的“白色大瓷盤、白色小瓷碗和好看的薄棉布”。一紙訂單,透露出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對中國瓷器、紡織品的情有獨鍾。據說,“中國皇后號”一個來回,其利潤可高達1500%,這實在是令美國官方和民間喜出望外的巨大利益。

巨額利潤的吸引,使美國掀起了遠航中國的熱潮。在通往廣州的航線上,從幾十噸到300噸的木帆船,紛紛舉帆遠航,穿梭於波浪之間。在美國,“每一個沿海村落的人,都在計劃到廣州去”。美國遠航廣州的第三隻船“實驗號”只有84噸,乃至到達廣州時,被誤認為是近海帆船,這充分體現出美國人“願意為可能獲得的利潤冒最大危險”的精神。美國學者喬治•斯蒂華特在一本研究美國地名的著作中提到,在美國的23個州里,都有以廣州(Canton)命名的城鎮或鄉村。美國的第一個“廣州”出現在1789年,這是馬薩諸塞州東部諸福克縣的廣州鎮。俄亥俄州東北部的廣州市,是美國最大的“廣州”。

中美通商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美商赴華貿易每年所得利潤高達3000萬元。對於紐約、費城和波士頓的商人與金融家來說,這東西方之間新的貿易無疑是個強大的刺激,廣州成為美國沿海商人發蹟的重要場所。在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代富豪中,因對華貿易而顯赫一時的大有人在,金融鉅子摩里斯就是從廣州貿易開始的。

在“中國皇后號”首航後的40多年裡,美國對華貿易迅速超過許多老牌的歐洲國家。1786—1833年,美國來華的船隻就達到了1004艘,是英國來華船數的一半,超過了歐洲其他國家來華船隻總數的四倍。由大西洋沿岸的大商埠紐約、波士頓、費城等直航廣州的對華貿易圈逐漸形成。1792年,中美通商不到10年,美國在中國的貿易額便躍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而此時,英國在華通商已歷經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到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洲由於拿破崙戰爭,美國成為在中國最大的商家,美國人在廣州開辦的柏金斯洋行、旗昌洋行,都名噪一時、享譽近代。歷史上中美之間的早期貿易,由“中國皇后號”啟航而得以迅猛發展起來。


作者簡介

李國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研部主任、研究員,中國檔案學會檔案文獻編纂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帝王與佛教》、《帝王與道教》、《科場與舞弊》、《清朝十大科場案》、《實說雍正》(合著)等多部;擔任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項目主持人,28集紀錄片《清宮秘檔》總撰稿及多部歷史紀錄片主編、歷史顧問等。

(轉引自中華文史網,《清史鏡鑑》第3期)

===============================================

2020-01-10_1417112020-01-10_1431172020-01-10_1431472020-01-10_1431392020-01-10_1431292020-01-10_142521

“五月花(May Flower)”號是英國3桅蓋輪船,長19.50米, 寬7.95米, 吃水3.35米,排水量180噸,於1615年下水。1620年9月6日,該船載有包括男、女及兒童在內的102名清教徒由英國出發。隨著美國的獨立,該船就此名聞遐邇。1957年在英國德文郡(Devon)布里克瑟姆(Brixham)建造了“五月花”號,作為送給美國的紀念禮品。1995年美國普利茅斯城決定復原“五月花”號作為一艘展覽船,作為普利茅斯移民社會發​​展的標誌。五月花號(Mayflower)並非從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第一艘船隻,但卻是英國移民駛往北美的一艘最為著名的船隻。五月花號載重約180噸,長19.5米。以運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該船上製定《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
清教徒分離主義派是英國清教中最激進的一派,由於受英國國教的殘酷迫害,1608年8月離開英國到荷蘭。其中一部分教徒決定遷居北美,並與弗吉尼亞公司簽訂移民合同。1620年9月16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率領下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全船乘客102名,其中,分離派教徒35名,餘為工匠、漁民、貧苦農民及14名契約奴。11月21日,到達科德角(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於感恩節後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陸前,即11月21日由分離派領袖在船艙內主持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此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此次航行的主要領袖是威廉·布拉德福德( William Bradford )和威廉·布魯斯特( William Brewster ),他們當時用的主要是日內瓦聖經,分別被美國清教徒博物館(Pilgrim Hall Museum)和海外蔣博士收藏。五月花號是英國的一艘三桅杆輪船,排水量180噸。從它的載重和當時180噸商船的一般尺寸出發,可以估計它長約90–110英尺(27.4-33.5米)、寬約25英尺(7.6米)。經過更詳細的研究,人們製作了一件盡可能和原船相近的複製品“五月花二號”(MayflowerII),於1956年9月22日下水)[1]。
五月花號在前往新大陸之前是一艘進行商業貿易(通常是葡萄酒)的貨船,主要來往於英國和法國,以及挪威、德國、西班牙等其他歐洲國家之間。在1609年至1622年間,這艘船歸克里斯托弗·瓊斯(Christopher Jones)所有,他是一位跨大西洋航行的艦長,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羅瑟爾港。在瓊斯逝世後,該船很有可能在1623年在羅瑟爾港被分割為木材。據稱位於英國白金漢喬丹教友派信徒村外的五月花號庫房就是用這些木材建造的。五月花號_五月花號[五月花號輪船]_互動百科 http://bit.ly/39UU2cN

1378040009-6371391691378040020-38566882961378040009-637139169 (1)1379566884-1085730938

[遊記篇] 波士頓:美國歷史的搖籃☆普利茅斯五月花號(May Flower II ) @ 波比看世界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