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史 南頓北漸/達摩二入四行/禪宗十牛圖的思想基礎,源自《六祖壇經》的見性法門。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去發現這原本具足的'本性'。徹底證得自性之本來具足,便是開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無量功德,也自然會開顯。這也就是禪宗所常標榜的' 見性成佛 '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GPC40


於忠弘:上善若水,讓婚姻之果永葆芬芳 -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 March 30, 2019
https://goo.gl/xYaFBS
更新: 2019-03-30 7:40 AM    標籤: tags: 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婚姻
【大紀元2019年03月30日訊】有句出自《論語》的名言:“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若讀者問,智者何以樂水?筆者回答,除了心悅於水的靈動,更可能是因為智慧的人瞭解並欣賞水的“上善”品性。
《道德經》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崇高的品德與善行就像水一樣,水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具備了水的“不爭”品格,就不會有過失)。然而,在當今高速發展的商業化、電子化社會中,隨著道德的下滑和欲望的膨脹,爭名奪利、爭強好勝已然成了許多人的生活目標和思維定勢。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這種“爭”,常常表現為人們司空見慣的夫妻或伴侶間的針鋒相對,唇槍舌劍。隨著爭執的升級,一對對情侶可因隔閡加劇而陷入無情的冷戰,甚至因兩敗俱傷而走向痛苦的婚變。
曾聽不少人議論,說造成婚姻中“女強人”和“妻管嚴”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是現代社會的女人普遍背離了傳統的淑女韻味,即女性特有的和善與溫柔。這種“淑女韻味”恰如水的“上善”品格——“潤而不爭”。
不難想像,當今世界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高離婚率及家庭暴力,與婚姻關係中缺少潤而不爭、潤而不怨、潤而不怒有很大關係。
不論是正式夫妻還是同居伴侶,一經成家,男女雙方就形成了密切而長久的合作關係。這種關係猶如男女聲二重唱,或鋼琴與小提琴二重奏。鋼琴自有鋼琴的強勁與豪放,小提琴則有小提琴的柔情與婉約,兩者各具特色又互為補充。鋼琴若想獨領風騷,怕只會把整個演出引向雜亂無章;如小提琴非要與鋼琴一爭高下,則可能把鋼琴激怒並被其巨大的轟鳴所淹沒。因而,唯有互敬與配合,能讓兩者合奏出悅耳動聽、優美感人的和諧樂章。
《道德經》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柔弱勝剛強”。就婚姻而言,以柔克剛的核心是尊重。在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男人都被放在高於女性的地位,因而男人骨子裡需要被尊重的渴望已在心靈深處根深蒂固,遠甚於女性。這是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而非男性的一廂情願。因此,明智賢淑的女性會選擇以柔克剛的上策,拋棄以硬碰硬兩敗俱傷的下策
《聖經》說:“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而要以裡面存有長久的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已故臺灣著名心理諮商與婚姻輔導先驅——任修女曾這樣勸導已婚女性:“把男人擺正(而非擺平——筆者注),女人才有好日子過。觀念要正確,夫妻要相互滿足並尊重對方的需要……在婚姻生活裡,男性需要尊重,女性需要愛。
其實,宇宙間的一切都由陰陽和合而成。每個人也都是陰陽兼備:男人生來外剛內柔,女人天性外柔內剛。婚後,男女雙方要繼續相互尊重與關愛、相互欣賞與讚美;要根據各自特點分擔相應的家務,並共同承擔家庭建設、教養子女及孝敬老人的責任。
這種剛柔相濟、夫妻和順的善行美德,既能增進夫妻感情,又能維護家庭穩定,使雙方在相敬如賓的和睦相處中,共享和諧美滿、溫馨快樂的家庭生活。《聖經》上說:“好爭吵的妻子,恰如屋漏偏逢淫雨天,叫人無法久留。”相反,“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上善若水,柔能克剛。把自己的言行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把對配偶的要求,變成充滿敬意的期待與飽含讚美的鼓勵,就會產生有效的推動與鞭策,其力量和功效遠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刀子嘴、豆腐心”。
請君常記:家和萬事興,夫妻巧經營。尊重是美酒,互敬生暖情。https://goo.gl/xYaFBS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老子李耳 | 神仙傳 | 黃帝內經 | 大紀元 https://bit.ly/3kJwkow
老子,姓李名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曾做周朝時管理藏書的官吏。據《神仙傳》記載,相傳老子遠在三皇五帝時期就已經降生人間了,他曾經是伏羲時的郁華子,黃帝時的廣成子,堯時候的務成子。《黃帝內經》中不少篇章便是記載黃帝向廣成子問道的內容而來的。而孔子也曾經向老子問詢周禮,感歎老子像龍一樣乘風雲而上九天,真是高深莫測啊。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善、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爭先居功。
孔子問道圖(公有領域)
《神仙傳》中還記載了一則伯樂向老子問道的故事。伯樂問老子:「聖明的君王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呢?」老子說:「聖明的君王治理國家功勞蓋世卻好像和自己沒有關係;教化萬物卻又好像讓人民不覺得依賴;他德行絕高但又不被人察覺歌頌;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但他卻又無處不在。」這大概也和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一脈相承的吧。善利萬物,卻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真是不敗的大道之理啊。
《道德經》洋洋五千言,多以安邦治國,講天下大道,老子講清淨無為、「治大國如烹小鮮」,在漢文帝、景帝時期是倍受推崇的顯學。文帝、景帝不僅自己勤加學習,亦要求皇室宗親子弟務必誦詠。文帝、景帝也躬身實踐,垂拱而治,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休養生息,因此成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其實不光是「上善若水」、「無為而治」,今天,我們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來自於《道德經》,比如:大巧若拙、福禍相倚、慎終如始、道法自然、目迷五色、功成身退、和光同塵、有無相生……這些成語無不閃爍著傳統神傳文化的智慧之光,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德經》也是人類歷史上被翻譯成他國文字最多的書籍之一,它對西方的影響也很大,西方的辯證哲學思想就深受老子的影響。當然老子講的不是哲學,而是他看到的天下萬物生成演化的大道之理,道為本,德為用,所謂「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中國人講積德行善,德全不危,或者德與業;在中國古代「德」「得」兩字相通,無德而不得,講得都是「道、德」的一層內涵啊。
老子騎牛(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7年神韻演出的節目《老子出西關》即是以老子西出函谷關,匆匆留下五千言的故事為藍本改編而來的。
五千年歷史長河,俯仰所見的故事皆是璀璨的智慧文明之光,神韻以傳統文化為基奠,以最傳統、高超的古典歌舞形式把神傳文化的精髓栩栩如生的展現在今天的舞台上。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觀賞神韻的機會——正如不少觀眾感嘆的:神韻真是一生必看的演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 老子李耳 | 神仙傳 | 黃帝內經 | 大紀元 https://bit.ly/3kJwkow

2020-09-24_092519ddbec3bd380a444ace1e4206072a0085


第九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貳獎作品-上善若水
中時電子報作者葉含氤 | 中時電子報 – 2017年3月14日 上午5:50
分享推薦
中國時報【葉含氤】
在倏忽的一瞬,微雨成了細雪,靜靜地下著,而眼前老松兀自峨峨,承雪而不動。「行到水窮處」,想來也是這般吧!
山勢愈加陡了,我漸行漸喘。總是趕早,趕在清早時分繚霧初散人罕時進山。
寶泉院其實並不在京都城內,而是在城北的山坳農村裡。從大原巴士站下車還需步行近二十分鐘才能抵達。來過數回,偶爾晴天艷麗,偶爾雨雪齊落,但都是冬天,大地清凌凌冷寒寒,沿途農家瓦舍,田間菜園積雪凝霜,冰晶色白。
此次來時,薄雨微微,舉傘沿溪逆行而上,日昨遊人足跡已泯,途中幾戶賣山產漬物的商家,並不積極招徠,一派閒閒適適慢慢悠悠,頗有姜太公釣魚之態。
寶泉院門扉樸質蒼古,庭園有一高大巍巍的古松嶙峋傲立,就算是群樹枯槁的冬日,也可從院外窺見其頂葳蕤綠華如蓋。戶外天氣冱沷沁骨,我迫切地想尋一方溫暖,於是購票後先脫鞋進入室內。說是「室內」,也有弔詭之處。客殿面向庭園的三方,無牆無窗,戶外與室內是沒有隔閡的相互穿透,以至於外面的??寒氣更是越嶺而來直接貫穿到建築裡,而地板更是冷峭,讓人自腳底??寒顫而上。
面對這漫天襲來的?冽,我倉倉皇皇手足無措。不知該臨庭而坐,或是來回走動以提高熱能?又或潦草看完匆促離開?後來,還是在紅色座墊處曲腿跪坐了下來。不久,院內人員即送來一碗剛筅刷好的抹茶與茶點。這茶點的費用包含在門票內,大概是要留人多歇一會兒,多感受一下山光景致天地大美。摩娑著粗礪的茶碗,茶量雖不多,但至少是碗熱飲,暖了手與身。有了溫度,我也從容了起來。
生命常常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就像一只風鐸跌落,是否該傾身接起,或是冷眼旁觀任其碰裂。面對這寒冷,我也憂生了徬徨,該留?該走?
坐了片刻,還是冷,身子不覺瑟縮了起來。然而在倏忽的一瞬,微雨成了細雪,靜靜地下著,而眼前老松兀自峨峨,承雪而不動。
「行到水窮處」,想來也是這般吧!
雪愈來愈大,溶溶脈脈地落著,我也走不了。與其因冷而苦思徘徊,不如就這樣靜望著雪天。庭前有霧淞,透澈清亮晶瑩如珠,屋裡衢道蜿蜒處綴有幾枝花,靈秀巧慧,帶著古雅的禪意,不落言銓,卻處處機鋒。
心愈來愈沉定,反而不覺冷了。輾轉流連,直至近午,才走出院門。在石板路一轉彎處,依依回望那處許我寧靜的庭園院落。
那日,天色冥色靘,閑庭晏然,有雪無聲飄落。
bd0400_p_01_03  

第九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貳獎作品-上善若水
2017年03月14日 04:10 葉含氤
bd0400_p_01_02bd0400_p_01_01 (1)  
第九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貳獎作品-上善若水
篆刻組‧貳獎/李俊廷(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三年級)釋文:非池中物
第九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貳獎作品-上善若水
楷隸組‧貳獎/葉姿婷(師大附中美術班一年級)釋文:蘇洵〈心術論〉為將之道 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敵
第九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貳獎作品-上善若水
行草7‧貳獎/張語唐(台北中正高中美術班二年級)釋文:老子《道德經‧若水章》(節錄)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在倏忽的一瞬,微雨成了細雪,靜靜地下著,而眼前老松兀自峨峨,承雪而不動。「行到水窮處」,想來也是這般吧!
山勢愈加陡了,我漸行漸喘。總是趕早,趕在清早時分繚霧初散人罕時進山。
寶泉院其實並不在京都城內,而是在城北的山坳農村裡。從大原巴士站下車還需步行近二十分鐘才能抵達。來過數回,偶爾晴天艷麗,偶爾雨雪齊落,但都是冬天,大地清凌凌冷寒寒,沿途農家瓦舍,田間菜園積雪凝霜,冰晶色白。
此次來時,薄雨微微,舉傘沿溪逆行而上,日昨遊人足跡已泯,途中幾戶賣山產漬物的商家,並不積極招徠,一派閒閒適適慢慢悠悠,頗有姜太公釣魚之態。
寶泉院門扉樸質蒼古,庭園有一高大巍巍的古松嶙峋傲立,就算是群樹枯槁的冬日,也可從院外窺見其頂葳蕤綠華如蓋。戶外天氣冱沷沁骨,我迫切地想尋一方溫暖,於是購票後先脫鞋進入室內。說是「室內」,也有弔詭之處。客殿面向庭園的三方,無牆無窗,戶外與室內是沒有隔閡的相互穿透,以至於外面的凕凕寒氣更是越嶺而來直接貫穿到建築裡,而地板更是冷峭,讓人自腳底凚凚寒顫而上。
面對這漫天襲來的凓冽,我倉倉皇皇手足無措。不知該臨庭而坐,或是來回走動以提高熱能?又或潦草看完匆促離開?後來,還是在紅色座墊處曲腿跪坐了下來。不久,院內人員即送來一碗剛筅刷好的抹茶與茶點。這茶點的費用包含在門票內,大概是要留人多歇一會兒,多感受一下山光景致天地大美。摩娑著粗礪的茶碗,茶量雖不多,但至少是碗熱飲,暖了手與身。有了溫度,我也從容了起來。
生命常常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就像一只風鐸跌落,是否該傾身接起,或是冷眼旁觀任其碰裂。面對這寒冷,我也憂生了徬徨,該留?該走?
坐了片刻,還是冷,身子不覺瑟縮了起來。然而在倏忽的一瞬,微雨成了細雪,靜靜地下著,而眼前老松兀自峨峨,承雪而不動。
「行到水窮處」,想來也是這般吧!
雪愈來愈大,溶溶脈脈地落著,我也走不了。與其因冷而苦思徘徊,不如就這樣靜望著雪天。庭前有霧淞,透澈清亮晶瑩如珠,屋裡衢道蜿蜒處綴有幾枝花,靈秀巧慧,帶著古雅的禪意,不落言銓,卻處處機鋒。
心愈來愈沉定,反而不覺冷了。輾轉流連,直至近午,才走出院門。在石板路一轉彎處,依依回望那處許我寧靜的庭園院落。
那日,天色冥色靘,閑庭晏然,有雪無聲飄落。


 

【《老子》經典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八章

讀懂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上乘的善就好比是水。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自願處於眾人都厭惡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於「道」的境界。上善者居住善於適應環境,胸懷深沉善於包容,與人交往友愛熱情,說話嚴守信用,為政治國有條有理,處事能夠發揮所長,行動積極把握時機。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因而沒有過失,亦不會招來怨尤。

名句故事

水因為沒有固定的形狀,因此裝在什麼容器中,就顯現何等狀態,這就是善於適應環境;而江河不捐細流,湖海能納百川,愈深沉則愈平靜無浪,波瀾不興,顯現了水的雍容大度,包含深廣;不同的水交匯,兩水很快就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也就是水善於與人相處的象徵;水緩緩而流,循循善誘,象徵著人的言語要信實可靠,才能夠導人為善;水有了河道,便循序而下,井然有條,如同處理政事要條理分明一樣;水可以用來洗滌汙穢,也可以用來切割堅石,端看需要而產生作用,正是善於發揮所長的表現;而一有孔竅,水便趁隙而入,立刻湧出,正是它毫不猶豫,積極把握時機的表現。

水因為有著這樣多的特質,因而在本章中,老子以水的各種特性做為比喻,來說明最上乘的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狀態。

北宋的思想家王安石在《老子注》中,也闡述了此章的含意,他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眾人好高而惡卑,而水處眾人之所惡也。」

所有偉大的文明,都沿著水邊產生,水,著實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唯有水甘心處在眾人不願前往的低下之地;水的流逝不捨晝夜,水的流行萬古長存,水的傳播無遠弗屆,這都是依循著自然的道理,莫怪乎老子說它幾近於「道」

新說名句

在《論語》中,孔子看見滔滔而流的水,於是興起光陰流逝之感,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而唐代的名臣魏徵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勇於向太宗直言進諫。他們君臣兩人的對話,在《貞觀政要》中有所記載,如:「臣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徵的勸諫,乃是以水為喻,提醒君王時時刻刻記住以民為重要的道理。

《孟子》及《楚辭》中都有記載的〈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則是勸勉人,世道的清澈汙濁不能控制,然而要濯纓或者濯足則盡其在我。(商周出版社)

=========================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細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作品名稱《道德經》 作品別名 《老子》《五千言》 創作年代 春秋時期 作品出處《道德經》 文學體裁 詩歌 作 者老子(即李耳)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1]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
羅運華書法(章草)
羅運華書法(章草)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傳媒:北京西三環中央電視塔下的標誌建築物上,有著名書法家、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總後政治部丁嘉耕大校書寫的“上善若水”,被譽為“首都文化風景”
國家一級書法師郭方東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沒有生命體,清澈透明,與萬物無爭;卻能自然地由高處流往低處,也可以安靜自然地匯集於一處。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影響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並對孔子有重大的影響。孔子:“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觀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
《孔子家語·三恕》:“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對曰:“'其不息,且遍與諸生而不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以化潔,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荀子·宥坐》:“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穀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8月7日,聯合國新浪官微上傳一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中文書法作品贈送給奧巴馬的照片。聯合國官微說:“8月4日,秘書長潘基文將書法作品《上善若水》作為生日禮物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據悉,潘基文與奧巴馬4日在美國白宮舉行會晤,而當天恰好是奧巴馬54歲的生日。
道家哲學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
馮躍利書法上善若水
馮躍利書法上善若水(2張)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湧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
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
做人如水:能適應任何環境,就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的純靜;
  做事如山:要踏踏實實的做事,像山一樣穩重,像山一樣給人以信任!
  做人像水。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既弘揚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種處世哲學: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要有極大的可塑性。因為水性柔而能變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盤中是杯盤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古人有一副對聯:“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勢,因勢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山,從千峰崢嶸、萬壑競秀、雲海飛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氣磅礴;山,從雲蒸霞蔚、煙霧繚繞或澄澈清淨中透出闊遠幽、空靈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樣,要有山的胸懷,山的風骨,山的品格,山的內涵和山的原則。
  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人一旦能夠做到虛懷若谷,便能夠匯集百河而成為汪洋;人如能做到無欲無爭,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雲霄。
然而話是說不全的,水之種種境界亦是無限,皆要由自己去體會。
成語出處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
上善若水呂效廉爨體
上善若水呂效廉爨體
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
上善若水書畫作品圖冊
上善若水書畫作品圖冊(21張)
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周易》中也有坎卦(坎為水)與此義相同![1]
解讀
處事哲學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
胡德全書法
胡德全書法
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
梅湘涵書法斗方上善若水
梅湘涵書法斗方上善若水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水中的人生哲學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水,由於它的燦爛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輝而令人迷戀,水把周圍的一切如畫的反映出來,把這一切委曲的搖曳著,我們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寫生家。”的確,“水”在溫柔而詩意的告訴你面對挫折面對不如意的心境,告訴你處世的大智慧。明鏡止水,波瀾不興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徹的鏡子,可以映照世間的真相。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麼是純粹,什麼是污濁,在清澈的心靈面前,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反觀自身的缺點時,不用被動的反抗、掙扎,蕩起漣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會讓自己迷失,會讓自己痛苦,會讓自己徬徨,不如主動的如水般去包容,去淨化。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肥皂水”的哲學》故事告訴我們要像水一樣,換個方式看待問題,也許換來的是“柳暗花明”。故事講到;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年成為美國總統,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祕書,人雖長得很好,但工作中卻常因粗心而出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漂亮的小姐。”這句話出自柯立芝口中,簡直讓女祕書受寵若驚。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同樣能把公文處理得像你一樣漂亮的。”果然從那天起,女祕書在處理公文時很少出錯了。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便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你看見過理髮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塗些肥皂水,為什麼呀,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覺痛。”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3張)
故事講完了,我們從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良藥未必非要苦口,忠言未必非要逆耳”。的確,可以給良藥包上糖衣,可以給忠言加上裝飾。批評也需要講求藝術。誠然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個事實,犯了錯誤的人大多不會主動承認錯誤並自覺改正。這時候如果對方用過分的犀利言辭,那麼再寬容的人恐怕也會變容失色,內心反感。毫無顧忌,不講方法的諷刺批評,會讓人心生怨恨,更不用說接受建議改正錯誤了。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爾說:"稱讚對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陽光給予別人。的確,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挫折、阻攔、傷害……如果你想以硬碰硬,那麼,你就必須成為最硬的那個,否則,總有一天你會被對方粉碎。所以,何不學水呢?學她的輕柔,以柔克剛。這樣,不管前方有什麼,你都能較順利地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水是博大精深的,它對我們的啟迪還有許許多多,如“滴水穿石”,啟迪我們對事業的追求要鍥而不捨;“千條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東流”,啟迪我們一旦認准一個目標,就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執著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啟迪我們要有恢宏的氣度,博大的胸懷……水對我們的啟迪是如此豐厚廣博,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如水”的讚嘆!“上善如水”堪為我們的座右銘。[1]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它就接近於道的境界。安守著無人來爭、與人無爭的善地;心境如深淵一般清明寧靜;行為因內心的祥和而對眾生充滿慈愛;言語因清靜無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義卓著;政治上也會因為無私無欲,不刻意追求有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雜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後,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專注於辦事,從而無所不通;行事也會看清真正應該發動的時機,而且善於把握時機。正由於他不刻意地去爭權奪利、爭功釣名,所以他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憂鬱,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憂難。
“上善若水。”最上乘的“善”就像水一樣啊!前面我們說過,“善”是一個時空性的範疇。它是“道”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一種應用——“德”的具體評價。“德”是從“道”這個宇宙大規則中演化出來的。
在“道”層次上,沒有“善”或“不善”的區別,但在“德”的層次上,不僅有“善”與“不善”的性質分別,而且還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別。
世間萬物都有一個“德”,常見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興,夏火德興,秋金德興,冬水德興。四季之交土德興。”,再比如君主有“聖德”,“君子”有“ 仁德 ”,練武人講“武德”,學藝人講“藝德”,普通人講“私德”。
那麼什麼是衡量這些“德”究竟是“善”還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還是“小善”呢?唯一的標準就是看它與“道”的符合程度。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水“德”為什麼是“上善”?就因為它“幾於道”——非常接近“道”。
這個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麼具體“功德”呢?就是因為它“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也就是說它“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高風亮節啊!
水是我們最熟悉的東西了,我們身體里四分之三都是水。有關水的具體的例子是多到不可勝數的,老子就重點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講。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是老子對“水德”進一步展開了,而且把它與“人德”相比較了。
“居善地”。水的特性是向下,這個特性是針對我們這個世界(地球)而言的。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猶豫的奔向那些低窪之處——世俗的人們最厭惡的地方,這是“水往低處流”,但人是要“人往高處走”的。如果在人際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處”走,那就勢必要“爭”,輕則拳腳相加,頭破血流,重則你死我活。如果有人能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謙和的心態,那麼就是“不爭”,“不爭”就是“上善”的行為之一。而“上善”是最符合“道”的,所以最終是佔大便宜的。所謂“吃虧是福,得便宜處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回過頭來再看水,儘管它不停地奔向低窪的地方,但是沒有哪一刻停止過自身的昇華(蒸發),最後它又以一種嶄新的、更為純淨的形態遨遊於藍天,那就是白雲——沒有任何人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它。正所謂“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下到深淵裡。自有老天不我欺,青雲直上居九天。”
“心善淵”。水的本質的清明寧靜的,從來不受任何外來物的影響,它的物理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無色、無味、透明。它在急速運行時可以混雜夾帶著泥沙礫石,但一停下來,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來的面目。它可以包容很多的無機鹽和礦物質,但當它昇華(蒸發)的時候,它又回到了本身的純淨。
我們做人,能像那樣始終不被環境所迷惑嗎?始終保持住清明寧靜的本心嗎?能不改變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嗎?
“與善仁”。水對任何物體都是很“仁愛”的,瓦礫和寶玉都可以跟著它一起去旅行,它絕對不會厚此薄彼。參天的大樹和卑微的小草它都願意去滋潤,既不趨炎附勢,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水的聲音是天地間最美妙的聲音,也是最變化莫測的聲音,但是每種聲音都符合它的身份。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潤物細無聲”,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嘩嘩”,可以是大海的呼嘯,聽其聲可知其形,這就是“信”。內外一致,表裡如一,既不虛張聲勢,也不矯情偽飾。
“政善治”。水完全根據“道”的原則和具體地理環境來決定它要走的路,無論東西南北,無論直行蜿蜒,它都依據地勢而為,絕對沒有什麼主觀上想要去的地方。它只有一個大方向,奔向低窪,不考慮氣派和麵子的問題,寬可以數十里,窄可以幾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慮最終是奔向大海還是奔向沙漠,絕不會自動自發地去趨吉避凶。水執行的是真正的“ 無為之治 ”。
“事善能”。水的功能是最多的。它可以滋潤,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沖刷。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它不會去計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吸引多少眼球,人氣指數有多高,能不能評個院士博導教授之類的,它只是默默地勤奮地敬業地工作。但是,哪裡可以完全離開水呢?可以說這世間的絕大多數工作如果沒有水的參與,根本是不可能辦成的。
“動善時。”水又是最善於等待時機來發動的。春天萬物復甦、萌生,需要一定的水,它就來了;夏天萬物生長壯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的;秋天萬物氣息收斂,生機轉入種子,相應降水就開始少;冬天萬物閉藏,生機封固於內,就基本上不怎麼降水,即使降水也不流動(雪),留待來春地氣回暖、萬物復甦時再用。
“夫唯不爭,故無尤。”
因為“不爭”,所以“無尤”。“不爭”就是“為無為”,依據“道”來“為無為”需要“爭”嗎?“爭”,現代社會所最提倡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究竟有多少合理性?“爭”說到頭,又是“爭”的什麼呢?
要理解什麼叫“無為而無不為”,什麼叫“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看看水吧。只有像水這樣去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愛情、對待事業、對待家庭、對待師長、對待同事、對待朋友、對待家人、對待人生的所要面對的一切,才能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和憂鬱,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和憂難,這才是我們要認真考慮的問題。[2]
成語淺釋
水,清淨柔和,滋養著天地萬物,故曰上善若水。其德至善至純,常為君子所悅,又曰智者樂水[3] 。
「靜水照大千」,清靜湖面,猶如一面鏡子,照映景物,一覽無遺。寧靜中,我們看見了湖光倒影,美若仙境;清澈中,鉅細靡遺,反應出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清泰、寧靜、平和。從中我們體會了,唯有內心的清靜,才能洞悉天下的事理。
山泉,清爽​​甘甜,淨潔透明,在山則清,毫無雜質,令人品來暢快無比。而煩惱、雜念,猶如出山之水,污濁不清,常染心靈源頭的淨潔。故需去除內心的污垢,才能洗心易行,顯露心地本有的清靜,從而品味到人生的甘美真味。
水性柔順而往下,意味著自居卑下,如那謙謙君子,恭敬有禮,仁義有德。故夫子贊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雖然姿勢低下,卻遵循其應有渠道,始終不變其行,終入大海。
水,又如君子不器。大者氣勢磅礴,如瀑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融入山川,滋養大地。小者,滴水能穿石,恰如堅持不懈的恆心,能突破一切艱難。生活中,一瓢飲,能解乾渴;品茗一盅,去疲除憂;酷熱難捱,沖涼解暑;又能滌盡污垢,常保環境清潔……似君子之德風,被覆世間角落,能隨緣教化,廣利社會。其仁慈博愛,平等無私的特質,更顯其至善的美德。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河海因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廣。意涵著寬廣的胸懷,需有過人的包容器量,不論善惡美醜均能含藏其中,方能成其偉大的氣度,頂立於天地中。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奔騰的流水,一去不復返。人生的青春何嘗不像流水。驀然回首,不意老眼昏花,已入晚境。怎能不慨嘆珍惜光陰的重要呢?此刻應當惜福惜緣,力盡孝道,在相聚時光裡,好好奉侍雙親,善待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在無有風濤下能承載重擔,依憑河海汪洋,運載萬物;但若偏遇狂風巨浪,也難免覆舟之虞。故水雖有千鈞萬馬的力量,但必需善用之,才能發揮其功效,如蓄水發電、灌溉水利;唯其發威之時,若疏於防範,亦能氾濫釀成巨災。水威猛的一面,誠令人畏懼!
「飲水思源」,受恩當思湧泉以報,點滴恩澤,都需銘記於心。現今,水資源短缺,大地母親的干旱,已成為全球矚目重視。在此,我們更應珍惜保護水資源,不輕易浪費。想想失去水,萬物的生命將會陷入困境與絕地。這也警示我們,愛護水源,已迫在眉睫,這是人人之責。我們應共同承擔,留給後代子孫潔淨的活頭源水。
水,是注入萬物生命的源泉,是萬物生存的活力,您偉大的恩澤,永無止境……
成語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春秋時期),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
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說渦陽)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室吏(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過兩份手抄本帛書《老子》(《道德經》)。
書法展示
上善若水創意思想:上善若水,充滿水意,有流動之感“善若”二字蕩起微波之漾。“上水”二字底蘊內藏,博大厚道。題跋文:上善如若水,若水潤萬物。該作展現了東漢建和二年﹙148年)《石門頌》的書刻精氣。該作《上善若水》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其結字極為放縱舒展,體勢瘦勁開張,意態飄逸自然。外方內圓,起筆逆鋒,收筆回鋒,中間運筆遒勁沉著,筆劃古厚含蓄而富有彈性,整個作品展現了作者武微波對老子順其自然的悟之深及如水之德

=============================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原著實錄

《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經典解讀

宋王安石《老子注》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眾人好高而惡卑,而水處眾人之所惡也。”

元吳澄《道德真經注》說:“上善,謂第一等至極之善,有道者之善也……蓋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萬物之功,而不爭處高潔,乃處眾人所惡卑污之地。”

清王夫之《老子衍》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後,而常德眾之先。”

說文釋義

最好像水一樣,有利於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

老子認為,水處在眾人厭惡的低下之地,已經接近道了。

老子對“上善若水”的進一步解釋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說:安於應處的地位,心像深淵一樣清靜,以友善之心與人交往,說話言而有信,按自然法則處理事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善於把握行動的時機。正因為不強求結果,才不會招致怨恨。

活學活用我們處在一個競爭社會,“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利往”,不爭就無法成名,不爭就無法致富,不爭就無法享有權力。那麼,老子強調“不爭”,強調“居眾人之所惡”,難道是自甘平庸、自甘墮落?非也!老子所說的“不爭”,並不是放棄競爭,而是“不爭之爭”,這是一種追求卓越的高效競爭手段。

為什麼呢?人並不是一種純理性動物,多數情況下,“跟著感覺走”,而不是按智慧辦事。常人的習慣是,依附權勢人物,抱名人的大腿,看見利益就蜂擁而上,你爭我奪。假如你像常人一樣做事,結果也會像常人一樣,互相打得頭破血流,所得卻十分有限。

最聰明的辦法有兩種,第一種辦法是幫助他人獲得利益而不是奪取他們的利益,這樣,他們就會忠誠追隨你。“得人之力者無敵天下也;得人之智者無畏聖人也”,只要得到他人助力,你的成就將遠在眾人之上;第二種辦法是安靜地呆在一邊,撿拾他人拋棄的或看不見的利益。這也是“不爭之爭”的策略,你的收穫將遠在常人之上。

如何在“不爭之爭”中獲勝?老子提出了7種手段: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呆在自己應該呆的地方

什麼是“居善地”?也就是安居自己應處的地位。說通俗一點,就是“呆在自己應該呆的地方”。哪是自己應該呆的地方呢?這很難一概而論,關鍵看自己的才能是否與這個位置相稱,自己的價值觀、個性能否與這個團隊相容。如果站錯了位置,肯定地位不牢,甚至會有危險。

站位是否恰當,不完全取決於才能。姜子牙的才能足以勝任宰相,在商紂王手下卻連一個小官也當不好,只好溜之大吉;而有些人才能平平、貪贓枉法,卻能在很高的位置上如魚得水。這是價值觀是否相容的問題。個人價值觀與團隊價值觀的相容性,是我們在選擇人生站位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應該注意:如果一個才能平平的人能夠如魚得水的話,這個團隊的遠景不容樂觀。姜子牙逃離商朝,陶淵明隱居田園,因為他們知道那不是自己應該呆的地方。這都是“居善地”的典型例證,值得我們借鑒。假設我們服務的公司以損害消費者利益的非法手段斂財,無疑是一家“短命”的公司,你就應該考慮一下這是不是你應該呆的地方了。

還應注意:安居自己應處的地位,絕不是固步自封。人應該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才能,以便勝任更重要的工作。一個人滿足於已知的知識,讓大好年華在平庸中度過,那並不是真正安居自己應處的地位。

古時有一位官員,早年為國王立過功,但此後十多年未獲升遷。一些原來職位比他低的人,漸漸地成了他的上級。這位官員對自己的境遇很不滿意,一天,他向國王抱怨說:“您用人好比堆柴草,總是把後來的放在上面,把壓在下面的人全忘了。”

國王說:“並不是我把你給忘了,我是不敢荒廢公事啊!天下日新月異,每天都會產生新事物,發生新問題,需要新的知識來履行職責。所以,我只能錄用具備這些新知識的人才。你呢,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優哉悠哉地過日子,何曾在學習上用過一點心?人不能沒有學問,也不能不長學問啊!聽了你剛才講的話,我覺得你近來更沒有學問了!”這位官員慚容滿面,不禁低下了頭。

這位官員不願被壓在別人下面,卻不努力讓自己的才能處在別人上面,正好是“居善地”的反面典型。

像深秋的水一樣清澈平靜

什麼是“心善淵”?也就是說,心要像深潭一樣清澈平靜,不受外界環境所擾。在紅塵之中,如何能避免受到污染和驚擾呢?這需要將一顆心修煉得像磐石一樣穩固。

古時有一位名叫牛弘的高官,每天坐牛車去上班。他的弟弟比較頑劣,不讀書,好習武。有一天,牛弘出門辦事,弟弟喝得酩酊大醉,乘著酒性在院子裏練箭法,不想一箭將牛射死了。他知道闖了禍,嚇得趕緊躲起來。

牛弘辦完事回來,妻子忙向他告狀:“叔叔耍酒瘋,把牛射死了。”

牛弘若無其事地說:“牛射死了,就做紅燒牛肉吃。”

妻子頓感無趣,低著頭,一言不發地走到廚房,做紅燒牛肉去了。過了一會兒,她又走到丈夫跟前,抱怨說:“牛肉太多了,紅燒不完。”

牛弘正在看書,頭也不抬地說:“紅燒不完,就燉湯喝。”

妻子越發無趣,只好去燉湯。過了一會兒,她覺得這事還得說說,又向丈夫發牢騷:“一整頭牛呢,燉湯也太多了!”

牛弘淡淡地說:“燉湯太多,就做乾牛肉吃。”

妻子覺得丈夫的涵養功夫真高,相比之下,自己就差得太遠了,很是慚愧。自此,她再也不提射牛的事。他的弟弟呢,覺得哥哥真有涵養,這都是讀書有學問的緣故啊!自此,他收起頑心,發奮讀書,終於成了一個有出息的人。

牛弘處理問題的方法未必最佳,但他這種不受外界情況所擾的涵養功夫,真可以算得上“心善淵”了。

對強者要尊重,對弱者要嘉許

什麼是“與善仁”?也就是說,與人交往,要心存友善。對強者要尊重,對弱者要理解和嘉許。許多人對強者能保持足夠尊敬,對弱者卻心存輕視;或者對弱者表示親近,對強者卻心存排斥。這不是真正的“與善仁”。有一句話說得好,“你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你”。如果你對強者、弱者都能待之以仁,就可得眾之力,無所不成。

春秋時,田忌離開齊國逃亡到楚國,楚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並詢問齊國的軍事情況。田忌說:“如果齊國派申孺為主將,楚國只需出兵5萬便可凱旋而歸;如果齊國派田居為主將,楚國就要出兵20萬,方可不分勝負;如果齊國派眄子為主將,楚國就要出動全國軍隊,就算這樣,也僅僅能夠免於亡國。”

楚王問為什麼?田忌說:“申孺這個人,狂傲自負,既慢待能人,又輕視庸人。能人和庸人都不願為他效力,所以我料定他逢戰必敗;田居這個人,為人正直,禮遇能人,但輕視庸人。能人願意為他效力,庸人卻離心離德。所以,我料定他勝負各半;至於眄子這個人,既尊敬能人,又愛惜庸人。所以上下左右都願意為他出死力。所以我料定您與他交鋒,僅僅能夠倖免于難罷了!”

後來,齊國派申孺為將攻楚,楚王聽從田忌的建議,僅派5萬人迎敵,大獲全勝。後來齊國派眄子為將攻楚,楚王親自挂帥,出動全國軍隊迎敵,仍然失敗,僅免於亡國而已,就像田忌事先預言的一樣。

眄子這個人,尊敬能人,愛惜庸人,真算得上“與善仁”了。

言必行,行必果

什麼是“言善信”?就是說話要講信用。人世間的道理,就像那條物理學上的定理: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你向他人施予什麼,也會得到什麼。一個人不受信任,是因為他不講信用;反之,一個人受人信任,是因為他說話算數。這個道理將在後面加以論證,在此不必贅述。

用業績說話

什麼是“正善治”?就是忠於職守,用業績說話。古今中外,無論什麼事物都可能過時,無論什麼理念都可能更新,就是“用業績說話”這一條永遠不會過時。如果用業績說話不靈了,說明這家公司、這個團隊該倒閉了。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不必存任何僥倖心理。

做力所能及的事

什麼是“事善能”?也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將它理解為有辦事才能也未嘗不可。但才能大小,是相對事情難易程度而言的。如蘇東坡所言:“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有些事不是我們想不想做的問題,確實力有不逮,也沒辦法。但有些事我們能做,而且做了有益,也可能不去做。勉強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或者放棄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符合“事善能”的自然法則。

抱著與人為善的想法做事

什麼是“動善時”?也就是合理把握辦事時機。這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問題。什麼時機才合適?這完全取決於各人的眼光和閱歷。有的人能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有的人卻讓事情發生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

如果我們的眼光與閱歷不夠,如何做到“動善時”呢?向有經驗的人請教是一法。除此之外,抱著與人為善的想法去做,一般錯不了。如果你做的事對他人有利,它總是合宜的。美國企管專家史蒂芬·柯維說:“為自己著想也不忘他人的利益……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一個聰明人,不會嫉妒別人的收穫,他們總是考慮如何幫助他人獲益而不是奪取別人的利益。這正好符合老子“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原理。

透點提醒不戰而屈人,不爭而獲利,是成功的上上之法。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人的品格就應向水一樣,做事情行雲流水,靜止如水。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樣,能屈能伸。若水古代指雅礱江和金沙江的匯合處。

  參考資料二:

  上善若水的意思:

  上善若水,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至善,最完美。水,那裡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那裡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聖人"是道的體現者,正因聖人的言行有類於水,而水德是近於道德。到達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參考資料三: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它的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能夠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好處,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瞭。(佛經經典名句)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因此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就應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因此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正因他善於處在下遊的位置上,因此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因此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能夠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咱們知道瞭“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因此“道”是咱們每個人都就應認知與明白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能夠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看透權力的本質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天下35期,尋找更好的自己>>
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從商場「螢光幕」前消失許久,再見他,已是頭戴精緻手工造型草帽、褲管飄飄,足蹬涼鞋的「半農」,閒適迤邐山水間。
說到他種了3年的蘆葦終於開花、青春小母雞成功誘拐別人家的公雞,張明正像拿到棒棒糖的小孩子笑開了懷,完全看不出他是台灣唯一一家世界級防毒軟體公司身價百億的創辦人。就算笑瞇了眼,他比一般人寬許多、加菲貓般的雙眼皮,仍然不客氣地霸佔了不小「臉幅」。
許多人嚮往退休能夠睡到自然醒,但真的退休之後,卻沒了起床的動力。很難想像,11年前,才50出頭的張明正,說退就退,從俯視全世界的雲端,順著天梯直下,雙腳牢牢踏在泥地上。
他推崇比爾蓋茲,也學比爾蓋茲很早就交棒。
以前張明正以為要成長就要爭,現在發現不爭的成長更強大。「你看那棵枯樹,再過兩個月,它咻一下子全綠了,你完全沒辦法控制它。」
有些人說要交棒,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潛意識,其實是要等著看這個接班人失敗,來證明自己厲害。
重新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張明正以為自己追求的是「無爭」,卻發現仍不自覺被舊習控制著去爭,與天爭、與地爭、與人爭、與政治爭,結果都輸了。
他以為他找到了「牛」,在繳了上千萬美元的學費之後,發現那其實是強大的自我投射的幻影。
以下是張明正接受《天下》專訪,剖析自己「尋牛」心路歷程的精彩摘要:
問:我們採訪很多CEO、創業者,說願意放下,後來很多都回鍋,像你當時才50出頭,很難得真的放下,可不可以分享一下?
答:我宣布時,大家都以為發生了什麼事,其實我醞釀了很久。45歲時,我就一直在找接班人,所以我找一群英特爾的人進來,因為那時Eva(現任趨勢執行長陳怡樺)還不想接。
這職位你必須承擔。到處飛來飛去,很辛苦。你說你很喜歡義大利,可是每年去2、3次,很煩,不再是樂趣,我已經感覺不到那種興奮感。人事問題也有點無聊,就覺得該退了。
我年輕時看了一本印度哲學書, 就很想要孤獨,想找自己。我對這種東西就是很有興趣。
我以前以為我是外向的人,人家也都覺得我外向。有一天,我怎麼覺得自己其實是個內向的人。
所以你剛講回鍋,可能是人生的意義他還沒有找到,所以又回去找。
有些人說要交棒,可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潛意識,其實是要等著看這個接班人失敗,來證明自己厲害。
拿掉名片,你又是誰?
問:交棒之後都沒後悔過?
答:沒有。宣布Eva接棒的時候是有些感覺。當時在日本,宣布之後,現場500、600個穿西裝打領帶的經銷商,竟然排起隊來,就這樣一個一個,向Eva致敬、交換名片。我被晾在旁邊,心裡想,天哪!宣布才不到5分鐘耶,以前都是以我為中心的嘛。
問:你坐在旁邊,沒有人理你 ?
答:對,沒有人理我。我心裡想,「哇,怎麼變這麼快?Eva根本不認識你,一直跟你deal的是我耶。」
當時失落是有,沒有痛苦,有一點鬆口氣,再也不用跟通路說為什麼你的佣金跟他不一樣。以前每天都在搞這個,十幾年就是這樣過的。
但權力一換,局面立刻就換了,商場上就是這樣。Jenny(張明正之妻陳怡蓁)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轉變。她和我不一樣,她覺得這情份應該一直在。
對我來講,我是有一種覺醒,看到權力的本質,當你把名片一拿掉,你自己是誰?它強迫你問自己這個問題。
問:你這年紀的人,差不多都經歷過很風光的時候,做過外商總經理、大中華區總經理。很多人退下來之後,沒有了名片,沒辦法跟人家社交,他覺得別人對他的態度就是不一樣。你呢?別人遞名片給你,你怎麼辦?
答:我沒有名片,沒有很久了。
本來起床要靠鬧鐘,變成睡到自然醒,很多人會慌。
忽然沒有名片、沒有outlook、沒有行事曆、也沒有郵件,有的話都是垃圾郵件,和你本來的習慣完全不一樣,這是需要克服的。
你講的這個情形,他已經讓自己等於那一張名片,那是他最風光的剎那。忽然間沒有名片,他就沒有身分了,沒有一個「我是誰」的參照點,這是很難的,他的ego(自我)只在那個名片。
除非他在別的地方再找到一個他覺得值得去attach(依附)的事情,所以有些人去學校兼一門課,或去學什麼東西,那種空虛惆悵很難排除。
而且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了就會產生價值,這是我在越南學到的,不是你是老闆,你要怎樣就能怎樣。
越南種樹給我的教訓
問:為什麼要去越南種樹?
答:以前我都是做虛擬的,我認識的人都是電腦科學、全球行銷這一類的人。我做的東西沒有像土地這種固定資產。所以一退休,我就想做完全相反的事情,做有很多資產的、和最基層的農夫一起工作的那種人。
當時有一個越南的管道說,可以讓我們去北越,就是人家說以前美軍灑落葉劑的地方去種樹。我就想利用台灣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去種尤加利樹。
這種樹很直、長很快,9年可以砍伐做夾板,砍了之後它還自己會從旁邊長出苗。
我原本是想要讓公司、當地農民、地方共好。
問:後來失敗了?
答:可以這麼說。種樹是一件很難的事,讓我有很大的學習。
當CEO可以訂策略,憑你自己的意志硬幹,賭對了你就起來了嘛。
可是種樹完全沒辦法用這一套,施肥時間不對就完了。因為規模大、不可能人工澆水,要靠下雨把肥料帶進土裡,太早施肥、沒下雨,它就死掉,太晚也不行。完全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我必須全部打破很多以前的假設。
我現在才知道,我做錯了,做善事就是要上善若水。
問:種了多少?
答:他們給我們26萬公頃,跟整個屏東一樣大,後來只種兩萬公頃。
問:後來發生什麼事?
答:當初是阮晉勇當越南總理第一年親自批的。他覺得太棒了,有人這麼笨,來做這個。他隨我選地點。我考慮交通,就選了有關口的諒山,接近廣西。
結果種到一半,他們就說不可以再種,因為邊境有國家安全的問題,要批文。哎,總理簽過字也不算數。後來又說和中國太近,多少公里之內不能種。
所以我發現,即使你全部自掏腰包、有好的出發點、整個地方也真的起來了,沒有用。
還好我有停下來
問:地方有起來嗎 ?
答:應該有吧,因為我花那麼多錢。
問:可以問嗎?一共花了多少錢?
答:唉,不要問,數千萬美元啦。因為5000個工人出去,一個人一天2美元,那簡直是完全out of control(無法控制)。
問:投入的是你自己的資金?
答:全部私人的。而且還是稅後資金,哎喲我的媽呀,好多錢啊。
問:和你當初想的共好有落差?
答:有。當一件事情有政治介入就完了。看到我們種,當地人就要拿地了,黑函也來了,還有工人去告我們少付他25美元。國會就有人提案要撤銷我們的執照啦什麼的,政治開始進來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玩了,沒辦法玩了。
我對社會企業花這麼多心血,結果沒有成功,也不算失敗,樹還在長。
後來我發現,我還是像做生意一樣,策略啦、核心競爭力啦、效率啦、KPI啦,去競爭,不是跟天爭就是跟人爭,講半天還是要成長,那個裡頭有我太多的ego(自我)。
還好我有停下來。我現在才知道,我做錯了,做善事就是要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靜水深流
答:(帶著記者往太平洋出海口走去)你看那個水,很淺的地方,遇到石頭,就會激起波浪,有刺激它就有反應,那是反應模式。水很靜很平,就表示水很深。
當你的心不夠深,你的價值觀來自別人,要嘛想取悅別人,要嘛想控制別人,或是要成就功名,你就沒辦法深、沒辦法靜。
整個《十牛圖》是在講你的心,怎麼變深、變平靜。
問:那我們請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張明正是誰?
答:好問題。我還在尋找中。至少我現在開始慢慢覺得,我要的是一個身體要輕鬆、心要靜的狀態。我要讓自己閒閒的。
問:對這個社會來講,張明正是誰?
答:這是個很哲學的問題。我告訴你我還在做什麼。若水(協助身障者就業)我還在做,第二個呢,我和一群人在推動用能量治療過敏。
我現在看商界裡的競爭,會覺得那些東西很淺。
2017年,我就這兩個簡單的計劃。
以前我隨時去做判斷、做決定、做判斷、做決定,這是CEO每天都要做的事,有人可能覺得這很有快感,對我來說,我會覺得沒有意義。
簡單講就是找到意義這件事情。到底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東西?
我是誰?我就是一個可以接受事情自然發生的人。像樹要變綠、梅花要開、或日本設計師把黑色亭子裡的這長凳漆成紛紅色,我都不會去評判,就接受。
我現在看商界裡的競爭,會覺得那些東西很淺,都是靠反應模式在運作,兵來將擋,運氣好賭對了,吹吹牛就沒事了,這對我來講已經沒有意義。(責任編輯:王珉瑄)
張明正小檔案
出生/1954年
學歷/輔大數學系學士、美國理海大學碩士
經歷/趨勢科技創辦人、執行長
現職/趨勢科技董事長

禪宗史 南頓北漸/達摩二入四行/禪宗十牛圖的思想基礎,源自《六祖壇經》的見性法門。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去發現這原本具足的'本性'。徹底證得自性之本來具足,便是開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無量功德,也自然會開顯。這也就是禪宗所常標榜的' 見性成佛 '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GPC40

禪宗史 南頓北漸/達摩二入四行/禪宗十牛圖的思想基礎,源自《六祖壇經》的見性法門。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去發現這原本具足的'本性'。徹底證得自性之本來具足,便是開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無量功德,也自然會開顯。這也就是禪宗所常標榜的' 見性成佛 '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GPC40


 

尋找自己10階段 禪宗《十牛圖》的啟示
作者:賀桂芬 2017-01-19 Web Only
生活中的不安、焦慮、失落、痛苦是為什麼?如何找出口,會經歷哪些階段?佛教禪宗修行的《十牛圖》,牧童象徵自我(ego),牛象徵個人追求的自性(self),比喻人生修行的10個歷程。了解自己所在的階段,重新安頓身心。
1.茫然
十牛圖之一:尋牛
用心過日子,卻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對自己感到疑惑,甚至否定。就像赤腳的牧童在岔路口徘徊,他四顧茫茫,撥草追尋,卻水深草長,不知該往何處尋找遺失的心。
2.惶惑
十牛圖之二:見跡
尋找自己的初期,無所適從,心思紛亂,長期痛苦糾結的衝撞摸索,有些人甚至會自殘、自暴自棄、自我放逐。一如牛雜沓的足跡,水邊?林下?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
3.追趕
十牛圖之三:見牛
終於確定自己的目標。如同在「日暖風和岸柳青」之處,看到牛了,牧童滿心歡喜,奮力追趕只露出一半身形的牛。
4.掙扎
十牛圖之四:得牛
但改變並不容易。就像把牛拉到自己這邊,千辛萬苦、用盡力氣,終於牽在手裡,但牛並沒有完全馴服,和牧童朝向不同方向掙扎、拉扯,兩者間的韁繩緊繃著。
5.戰戰兢兢
十牛圖之五:牧牛
面對改變,人的身體、情感、欲望、知識,會不斷發揮力量,把人拉回舊有的舒適圈裡。就如同牛和人方向一致了,但稍不留意,牛可能又會跑了,因此必須鞭索不離身。
開始嘗試改變後,舊習慣會把你拉回原有舒適圈,此階段更要堅持朝向新目標。(鄭寧寧繪圖)
6.得心應手
十牛圖之六:騎牛歸家
已熟悉新的自己。如牧童怡然自得地騎在牛背上,吹著笛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人和牛融為一體,方向一致,節奏一致。
7.專心致志
十牛圖之七:忘牛存人
已完全改變。穿衣吃飯,行止坐臥,安適妥貼。牧童回到家,坐在門前仰望明月,牛和鞭子,都已不在畫中。
8.渾然天成
十牛圖之八:人牛俱忘
一切信手拈來,行雲流水,無往不利,成功的滋味美妙,讚美聲四面八方湧來。
新習慣已成為你的一部份,日子久了又會再找到新目標。(鄭寧寧繪圖)
9.功成名就
十牛圖之九:返本還源
攀頂登峰,山青水綠,一切完美。然而超越完美的自我,唯一方法就是否定自我。居功自傲止步不前,將是又一次失落的開始。
10.安適自在
十牛圖之十:入廛垂手
關起自家的門,或走出公司大門出門去,每個人走入人群的姿態各有不同,有些人把身分扛在肩上,有些人除了姓名,什麼都不帶。走入人群的姿態,反映出這個人,身心是否安適。(責任編輯:王珉瑄)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0553#sthash.XGXEROEh.dpuf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read01.com查看原始檔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字面含義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 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吧!
上善若水的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的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正是因為不爭不搶,所以不會招致怨恨。
上善若水的意思
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要有極大的可塑性,因為水性柔而能變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盤中是杯盤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做人應該像水一樣,不刻意地去爭權奪利、爭功釣名,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憂鬱,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憂難。
上善若水的七善
1、守拙: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勳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這的確是一種「無為」,但不是對「大我」的無為,而是對「小我」的無為,是在個人利益上的無為。
2、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顧地前進,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因其團結一心,水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盪今滌古,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
3、堅忍: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擊礁盤,縱然粉身碎骨也決不退縮,一波一波前赴後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殺,終將礁岩撞了個百孔千瘡。崖頭滴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驕不躁,千萬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一個窟窿來,真可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4、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映襯「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
5、靈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6、透明:雖然也有渾水、污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醜。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靜如水,善莫大焉。
7、公平:水不汲汲於富貴,不慽慽於貧賤,不管置於瓷碗還是置於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倘遇坑蒙拐騙,水便奔騰咆哮,此乃「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

=============================================

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