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平台 正式啟動
By 邱莉玲,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4日, 2017
文化部長鄭麗君與科技部長陳良基24日出席共同舉辦的「文化科技論壇」,就人才、基礎建設、創新創業和全民參與,一起擘劃文化科技合作藍圖。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科技平台正式啟動,文化部長鄭麗君與科技部長陳良基昨(24)日宣布,兩部將共同訂定「文化科技政策綱領」,提出數位時代下經濟、文化內容、傳播政策、文化金融等整體性政策,進而打造文化科技永續發展的創新生態系,助台灣原生內容打進國際。
鄭麗君指出,文化部也邀請科技部進駐空總文化實驗室,成立數位人文實驗室。空總的定位,是透過文化實驗尋找台灣未來轉型方向,包括文化之於產業、經濟、社會創新、環境、科技發展等,並就這些方向成立多個子實驗室,文化部也期待跟經濟部合作,打造虛擬的知識創新網絡平台。
陳良基表示,科技部在制定文化科技施政綱領過程中,將扮演工具的提供者,協助擴大台灣文化的影響力,在數位時代,文化不僅能看能聽,還能夠跨越時空,科技讓創作創新有更多工具使用,帶動視野和想像;科技業也可從文化面吸取經驗,科技進步不只是提供功能,更要感動人心,科技創新常來自先有需求、渴望,進而產生動力尋求突破,像iPod讓人們帶著音樂走,科技業也應擁抱這種思維。
鄭麗君與陳良基昨日參與「文化科技論壇」,鄭麗君強調,面對數位科技時代,台灣的人文思考不足,若科技政策、科技產業結構缺乏文化想像、對未來生活的思考,沒有自己的原創內容,就可能淪為他國文化想像的代工,所以文化部希望與科技部攜手制定文化施政綱領,並利用未來在空總創新基地的文化實驗室,開啟全民參與式討論,驅動國家政策轉型發展,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種超越式的文化想像。
也因此,文化部6月接手空總文化實驗室後,便希望透過文化實驗來尋找台灣未來轉型方向,包括文化之於產業、經濟、社會創新、環境、科技發展等,明年就可逐步展開軟體營運、網絡推動,先進行虛擬文化知識創新網絡平台,結合創意和人才,實體空間則採兩期三區分區進行修建、使用,未來將會有展演映、創意工作製作互動等空間配置,粗估實體空間完成需要至少6年時間。
其中,在探討數位時代文化科技政策和努力方向,文化部將結合民間和跨國知識創新的網絡平台,並在實驗計劃探討的過程、成果與大眾分享互動,激發社會對未來台灣社會轉型的新想像。
鄭麗君表示,教育、文化、科技3個部會,是攸關台灣軟實力發展的部會,她除了與科技部攜手訂定文化科技政策綱領、成立數位人文實驗室,近期也將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文化體驗教育,重點人才培育,將結合電影、音樂、在地文化、藝術、文化保存等,也會運用科技工具,推動試點、實驗計劃。
目前文化部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再造歷史現場等計畫,預計將提供更多豐厚具台灣文化DNA(Diversity, Nearby, Advance)的內容,進行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和在地文化扎根,並在這些基礎之上發展文化經濟。


 

文化遺產最吸晴 台學者:推觀光不能缺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林會承表示,各國屬於世界遺產價值系統的資產,是旅客最喜歡、最愛去的地方。(徐翠玲/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台灣第三大黑面琵鷺棲息地——茄萣溼地,高雄市政府打算建公路;漢本遺址雖升格為國定遺址,蘇花改工程依舊進行,台灣對自然與文化資產保存態度令人心驚膽跳。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廖福特表示,出國旅行地點不管是人文或自然景觀,如果是世界文化遺產所關注、保存的點,就可以增加觀光興趣。做好文化資產保存,同時吸引觀光,是非常好的發展方向。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林會承表示,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影響很大。各國屬於世界遺產價值系統的資產,是旅客最喜歡、最愛去的地方。他每年帶學生到不同國家欣賞世界遺產,發現很多人去看世界遺產,國際之間的互動,具有世界遺產價值或文化、自然價值的地方,常是最吸引人所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72(民國61)年通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將所要保護的世界遺產分成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複合遺產等3大類。又分別於1999(民國88)年、2001年將無形文化遺產、水下遺產納入保護項下。此外,教科文組織傳播與資訊部門亦於1992年發起「世界記憶計畫」,以保障世界史料為主。

列名世界遺產,既提高國家與城市聲望,更是觀光票房保證,各國不遺餘力積極爭取,如日本白川鄉、五箇山合掌村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韓國泡菜被列為世界無形文化遺產。林會承指出,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不具有世界遺產、無形文化資產提報資格,而不需要會員國資格的世界記憶計畫,則因涉政治干預使申請登錄受阻,2009(民國98)年文化總會提報甲骨文遭拒即是一例。

推出潛力點 保存文化價值

台灣雖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分別於2002年、2010年開始推動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為登錄做準備。截至目前為止已公布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包括玉山國家公園和太魯閣國家公園、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金門與馬祖戰地文化、淡水紅毛城、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點共12種,包括泰雅口述神話與口唱史詩、布農族歌謠、北管音樂戲曲、布袋戲、歌仔戲、賽夏族矮靈祭、媽祖信仰等。

無形文化資產大甲媽祖遶境。(維基百科)
日本白川鄉合掌造聚落,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維基百科)
太魯閣長春祠,為紀念修築中橫公路殉職人員建立。(維基百科)
淡水紅毛城,古名安東尼堡,荷蘭人建於1646年,由於荷蘭人被當時漢人稱作紅毛,安東尼堡也跟著被稱為紅毛城。(維基百科)
金門戰地文化深具特色,古寧頭營門為重要地標。(維基百科)
玉山海拔3,952公尺,是台灣的象徵。(維基百科)
澎湖望安鄉中社村曾家,著名花宅聚落之一,保有清末民初特色,由澎湖玄武岩、咾咕石砌成。(維基百科)
蘭嶼達悟族半穴居傳統建築。(維基百科)
屏東縣魯凱族舊好茶部落石板屋。(屏東縣政府提供)
澎湖大菓葉柱狀玄武岩。(高健倫/大紀元)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全世界石滬不到600口,澎湖就超過574口。(維基百科)

林會承指出,即使無法參與UNESCO遺產保護計畫,但國際非政府組織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MF)等單位對台灣不錯。WMF每2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World Monuments Watch),與UNESCO世界遺產同等重要,分別將澎湖望安中社村和屏東霧台鄉魯凱族舊好茶部落石板屋,列入2004年、2016年的名單。

「把文物價值保存住自然就會吸引人來」,林會承說,台灣現在不是聯合國會員,無法讓台灣珍貴資產被稱為世界遺產,但仍可自己保護自己的資產,把具有文化意義與價值的內容保存好,世界各國的人都會來欣賞。

學者提三招 突破申請困境

對於台灣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碰壁,成功大學土木系教授李德河建議,可採取的做法包括正面攻城、全面圍城、木馬屠城。正面攻城是直接加入聯合國,不過硬碰硬比較難;全面圍城指用鄉村包圍城市,積極參與附隨組織如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總有一日入聯,很快就可登錄。

至於木馬屠城,因為台灣不是會員國,可與聯合國締約國共同申請世界遺產,像是蘭嶼與巴丹文化共通,可與菲律賓合作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蘭嶼戰鬥舞與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傳統舞蹈HAKA相仿,可與紐西蘭合作登錄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傳說中宜蘭外海海底岩城跟日本嶼那國共同申請;又或熱蘭遮城是荷蘭人建造,拜託荷蘭申請。

「活化文資應更有創意」

「文化資產只要定義是資產,就應該認定它真有價值」,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王逸峰表示,目前政府對文化資產的保留、維修,投入蠻多,相關人才培訓也一直持續。但接下來會遭遇文化資產活用問題,保留先人記憶是無形,免不了要轉換成有形,要能活用在商業上,可能要嫁接行銷或運用現代化科技,這部分台灣還有很大空間。行銷除了台灣,還要讓國外知道這裡過去多重要,光是雙語化就是相當大工程,可能是未來20年努力方向。

活化的部分,一般做法是在文化資產空間引入咖啡館,應該提出更有創意的做法。有些地方只有一個點,單點不能成氣候,必須旁邊有聚落。例如到中國參觀寒山寺,是因為從小對《楓橋夜泊》這首詩非常熟悉,對它的畫面有些想像。寒山寺累積了很豐富的文化內容,才會吸引觀光客。

王逸峰舉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1886年─1942年,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建造者)為例,並表示,可能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但也不一定。故事怎麼呈現,相關的文化資料、文學及戲劇作品、歷史文獻有沒有跟著出現,都是未來活化很重要的元素。

王逸峰也提到,黑面琵鷺棲息台南北門七股溼地,非常難得,全世界沒幾處,這是台灣的寶、資產。至於歷史資產包括建築、遺址等,UNESCO不讓台灣加入,無法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台灣可自己辦組織找外國參與,久而久之也會形成力量。此外,故宮前幾年展示《清明上河圖》動畫,這項科技也可應用於製作平埔族等原住民生活動畫。台灣還有很多考古遺物不為人知,應該用臉書、社群擴展台灣的影響力。◇

===========================

舊頂街派出所 歷史建築被損毀?

豐原舊頂街派出所外牆被掛上大大帆布廣告,讓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物頓時失色。(圖由民眾提供)

豐原舊頂街派出所被市府列為「歷史建築」,扶輪社日前借用辦理反毒活動,在未申請下於外牆懸掛大型帆布廣告遭文化局要求撤除,26日工人拆除時疑不慎損毀到外牆,掉落好幾個碎片,文資處指出,鑑定後若屬毀損將依法辦理後續修復與賠償事宜。

民眾表示,古色古香的舊頂街派出所,外牆被掛上大大的帆布廣告,顯得與建築物格格不入,昨天撤除帆布時疑掉落好幾個碎片,擔心損毀「歷史建築」;文史工作者楊宏祥得知後直呼太扯了!他認為,短期出借都出問題,委外商業經營後,舊頂街派出所的狀況就更令人擔憂。

 
 

主辦單位、前豐原西南扶輪社長林崑鐔獲知後深表抱歉,他說,廳舍是向文化局借用,時間為11月11日至12月5日,前天掛上廣告,不知在外牆掛廣告違法,對於外牆損壞修復會完全負責。

文化局昨天派員前往舊頂街派出所,初步研判掉落石塊應為建物屋頂上既有的舊廢料,下周將邀集文化資產專業領域委員現場勘查;若認定有毀損情形,將由文化局委請專業單位修復,費用由借用單位負擔,並依毀損情形、借用單位之動機,同時參考其他縣市處理案例,依法辦理後續相關事宜。

============================

台灣美國村-美軍宿舍 見證冷戰文化

有煙囪現存的陽明山美軍宿舍共有5區,每區建物各有特色;格致路20巷一帶是2層雙拼建物,還有2支大煙囪。 (陳芃攝)

編按:漫步在台北陽明山的山仔后,一棟棟前庭後院的美式建築,外觀樣式共同特徵就是屋頂煙囪,這就是見證冷戰歷史的美軍宿舍。原本荒廢舊宿舍,在商業和文化創意工作者陸續進駐,沉睡已久的空間,慢慢開始甦醒,老屋翻修留存原味,猶如穿越時空回到50年代場景,成為都市新亮點。

距離市中心不到1小時的車程,陽明山山仔后地區曾經是台北最「接近」美國的地方。美軍撤出台灣近40年,大批軍官宿舍還在,有著大樹小草的前庭後院,台灣少見的斜屋頂與煙囪;即使面貌因社會發展而改變,這批老房子仍是冷戰歷史的最好見證。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防堵共產黨勢力在亞洲擴張,開始派軍隊進駐台灣。美軍與國民政府人員坐直升機勘察、邊比對地圖,選定山仔后地區,以美援資金興建軍官宿舍,設計樣式完全「移植」美國南方城郊的建物,分成A至H區、共217戶;但至今只剩100多戶,其他已陸續拆除改建。

保留下來的宿舍分5個區,建築風格各有特色。像光華路、凱旋路一帶的外牆多是灰色洗石子搭上紅磚,較為亮眼;格致路20巷則是2層雙拼建物,還有2支大煙囪,風格和其他區差異最大。

最早發起美軍宿舍保存運動的山仔后工作室負責人歐漢平說,原本在任一處的宿舍都可以看見紗帽山,不會被遮蔽,足見興建時對景觀、環境的考量。

陽明山古蹟生態護育聯盟成員林媽媽表示,所有宿舍的共通點就是都有煙囪。一方面陽明山溼氣較重,適合使用壁爐,另外也能讓遠在國外的軍眷家庭,感受家鄉溫暖。

美軍家庭在台北生活,和當地人培養出密切關係;舉凡請管家、幫傭、園丁,或是要木材、瓦斯,都是由台灣人幫忙。林媽媽表示,小孩多半依賴管家照顧,彼此建立深厚情感,即使回到美國多年,現在步入中壯年,他們都還記得這段特殊的生活經驗。

半年多前就有批美軍眷屬回到山仔后,其中一對姊妹順利與當初的管家相認;管家阿姨記得姊妹倆小時候愛吃她做的烤豬肋排,隔天特別去市場採買、再做了一次,讓她們好好回味。

美軍撤台後,宿舍開放外界承租,包括前司法院長林洋港、劇場導演賴聲川等政商名流都曾是居民,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時候也曾在這裡出入。不過,歐漢平說:「不需要有名人住過,這地方一定要保留!」因為這裡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美式住宅區,更是冷戰文化的見證,希望留下讓大家看到「痕跡」,而不是只能從書本上看照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