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

卷二十六 工藝志

  連橫曰:吾讀《考工記》,而知古人製作之精也。輪人為轂,輿人為軫,輈人為轅,一車之成,各致其藝,通工合作,其用溥矣。夫人能群者也,群故能相生,相生故能相養;不生不養,群乃日渙。渙則離,離則爭奪,而群德敗矣。古老聖人之治天下也,設耒耜以耕之,結網罟以漁之,建宮室以居之,畫衣冠以差之,作弓矢以威之,制鐘鼓以和之。利用厚生,使民不匿,道乃大備。後儒不察,以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談空說玄,維精維一。而所以福國益民者,乃置而弗講,其道廢矣。秦、漢以來,史家相望,而不為工藝作志,余甚憾之。夫鐘律量衡之設官,陶匠梓輿之相變,進化之跡,可以類推。泰西文明,後於中夏,東來舊法,致效愈宏。降及近代,汽電並用,工藝之巧,乃可以侔神明而制六合。黃人不慧,自亡其制,是故周公之指南車,公輸子之飛鳶,張衡之渾天儀,諸葛亮之木牛流馬,藝術之士不能由而效之,以發皇光大,而且賤之為器。器亡而道何存?可不痛哉!台灣為海上荒島,其民皆閩、粵之民也,其器皆閩、粵之器也,工藝之微,尚無足睹。然而台郡之箱,大甲之席,雲錦之綢緞,馳名京邑,采貢尚方,則亦有足志焉。夫大輅成於椎輪,岑樓起於尺礎,後之視今,能不愈於今之視昔乎?故紀其梗概,以資參考。若夫開物成務,則有俟於後之君子。

  紡織

  台灣天氣和燠,厥土黑墳,最宜蠶桑,而開闢以來,尚少興者。台人習尚奢華,綢緞紗羅之屬,多來自江、浙,棉布之類消用尤廣,歲值百數十萬金。其布為寧波、福州、泉州所出,商船貿易,此為大宗。鄭氏之時,曾籌種棉,以自紡織,而封略初建,其議未行。雍正元年,漳浦藍鼎元上書巡台御史吳達禮,以論治台事宜,其一條云:「台地不種蠶桑,不種棉薴,故其民多遊惰,婦女衣綺羅,妝珠翠,好游成俗,則桑麻之政不可緩也。制府滿公撫閩時,嘗著《蠶桑要法》,繪十二圖,頒行郡縣。台土寬曠,最宜樹桑,可仿而行之。漳、泉多木棉,俗謂之吉貝,可令民於內地收其核,赴台種之,並令廣種麻薴,織紝為冬夏布。婦女有蠶桑紡績之務,則勤儉成風,民可富而俗可美也。」然其後至道光之間,蠶桑之業尚未有行。蓋以台地肥沃,播稻植蔗,獲利較宏。沿山之園始種麻薴,安嘉為多,新竹次之,配至汕頭、寧波,用以織布,乃再配入,而台人不能自績也。鳳山縣轄素產鳳梨,刈葉繅絲,可織夏布,而台人亦不能自績也,唯以鳳梨之絲配至汕頭,轉售潮州,歲率十數萬圓。台地多暑,夏布用宏,而不能自給。天然之利,遺之於人,可謂昧矣!

  咸豐初,江南大亂,有蔡某者為南京織造局工,始來郡治之上橫街,織造綢緞紗羅,號曰云錦。本質柔韌,花樣翻新,渲染之色,歷久不褪,消路甚廣,馳名各省,凡入京者多以此為土宜。然其絲仍取之江、浙,尚未能自給也。蔡某既死,傳之其子,以為世業。同治初,廣東人凌定國為城守營參將,深以台灣蠶桑有利,自廣東配入其種,租屋於做篾街,延工飼蠶,種桑東門之外。蓋以台桑葉小,不宜養育,故移其佳種也。然初辦之時,頗少成效,或蠶多而桑少,或桑豐而蠶稀,經營數年,損失不貲,其事遂廢。光緒元年,開山之議既成,台東亦設官分治,兵民漸至,巡道夏獻綸乃命戍兵種棉,以興地利。而台東多雨,棉每腐敗。及劉銘傳任巡撫,日以興產為務,十五年十月,委雲林知縣李聯奎等赴江、浙、安徽各省,搜集蠶桑之種,及其栽飼之法,編印成書,頒與人民,大為獎勵。又購棉子,通飭廳縣曉諭農家播種。於是淡水富紳林維源樹桑於大稻埕,以籌養蠶之業,一時頗盛。迨銘傳去,而事亦止矣。初,雲錦織造綢緞,既聞京邑,光緒大婚之時,內廷命台灣布政使采貢,為款數萬圓,帳■衣褥之屬,皆能照圖織成,內廷大悅,以為江浙官局所織猶有遜色。雲錦得此令譽,不能擴大其業,子孫游惰,日就式微,能不惜哉!當是時,竹塹福林堂尼素蓮,亦設織機,以資衣食。素蓮姓黃氏,少失偶,持齋守節,與其徒共事紡織,所出之布,人爭購之。

  台灣之番能自織布,以薴雜樹皮為之,長不滿丈,台人購以為袒,善收汗。而水沙連番婦以苧麻雜犬毛為紗,染以茜草,錯雜成文,謂之達戈紋。道光中,大甲番婦始采蘭草織席,質韌耐久,可以卷舒,漢人多從之織。於是大甲席之名聞遠近,其上者一重價至二三十金。大甲人以此為生,至今不替。

  刺繡

  台灣婦女不事紡織,而善刺繡。刺繡之巧,幾邁蘇、杭,名媛相見,競夸女紅。衣裳裁紉亦多自製,綠窗貧女以此為生,故有家無擔石,而纖纖十指,足供饔飧。近唯淡水少女爭學歌曲,纏頭有錦,而女紅廢矣。台南婦女尤善造花,或以通草,或以雜彩,一花一葉,鮮艷如生。五都之市,則有售者。

  雕刻

  雕刻之術,木工最精。台南為上,而葫蘆墩次之。嘗以徑尺堅木,雕刻山水樓台花卉人物,內外玲瓏,栩栩欲活,崇祠巨廟,以為美觀。故如屏風床榻几案之屬,每有一事,輒值百數十金。蓋選材既佳,而掄藝亦巧。唯雕玉刻石,尚不及閩、粵爾。

  繪畫

  繪畫為文藝之一,開闢以來,善畫者頗不乏人。而台南郡治之火畫,其技尤精。南郡附近多檳榔,每取其籜為扇,畫者又選其輕白者,以線香燃火炷之。四體之書,六法之畫,靡不畢備。又鑲以錦緣,飾以牙柄,每把可售數金,或數百錢,視其精粗為差。西洋人士購之饋贈,以為台灣特有之技。然台灣之中,唯台南有售,余則罕見也。

  鑄造

  台灣鑄造鐵器,前由地方官舉充,藩司給照,通台凡二十有七家,謂之鑄戶。所鑄之器,多屬鍋鼎犁鋤,禁造兵,慮藉寇也。同治十三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解禁。然鑄造小刀者,各地俱有,唯淡水之士林最佳。又台灣產金,故婦女首飾多用金,一簪一珥,極其精巧。而台南所制銀花,質輕而白,若牡丹,若薔薇,若荷,若菊,莫不美麗。故西洋士女購之,以為玩好,或以饋贈也。

  陶製

  鄭氏之時,咨議參軍陳永華始教民燒瓦,瓦色皆赤,故范咸有《赤瓦之歌》。然台灣陶製之工,尚未大興,盤盂杯碗之屬,多來自漳、泉,其佳者則由景德鎮,唯磚甓乃自給爾。鄉村建屋,范土長方,厚約二寸,曝日極干,壘以為壁,堅若磚,謂之土墼,費省數倍。光緒十五年,有興化人來南,居於米市街,范土作器,以售市上,而規模甚少,未久而止。唯彰化有王陵者,善制煙斗,繪花鳥,釉彩極工,一枚售金數圓。次為台南郡治之三玉,其法傳自江西。而王陵且能制瓶罍之器,亦極巧。惜乎僅為玩好之物,不能與景德媲美也。

  煅灰

  灰有兩種:曰蠔灰,曰石灰。沿海之地多畜牡蠣,台人謂之蠔,取其房燒之,色白,用以堊牆造屋。而近山一帶,則掘石煅之,價較廉。

  燒焿

  山居之民,採伐雜木,積火燒之,而取其灰煮焿。焿有二種:固者曰焿砣,用以合染;流者曰焿油,可調食,色黃有毒,助消化。燒焿之木,以山蕉、貫眾為佳,亦有配出。

  竹工

  嘉義產竹多,用以造紙,消用甚廣。編為器具,亦用宏。而水沙連之竹,徑大至尺余,縛以為筏,可渡大洋,凌濤不沒,故沿海捕魚皆用之。竹工之巧者,為床、為幾、為籃、為筐。日用之器,各地俱有。

  皮工

  台南郡治之皮箱,制之極牢,髹漆亦固,積水不濡。次為鹿港。售之外省,稱曰台箱。台地多皮,惜無製革之廠,以成各器,故但為枕、為鼓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