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ファイル:Tojin-yashiki.jpg

-----------------------------------

唐人屋敷跡

唐人屋敷跡是為了在中世紀的中國(唐朝)渡航而來的中國人而建立的基地。長崎從1635年就開始了跟中國的貿易,輸入了不同的貨物,如紡織品、食品、藥物和書籍等。後來因為貿易數量增加,為了限制中國人的居住地而建立了唐人屋敷,當時是木製的2層建築物,可以收容大約2000人。到了現在還有部份殘留在此,遺跡的界線還有建立石碑。可以在唐人屋敷出入的只有僧侶和妓女,比較起來在這裡的中國人的自由度還是比較大的,也可以得知被收容的中國人跟長崎市間是有交流的。於明治時期,唐人屋敷的遺址被修復改裝成土神堂、觀音堂和天后堂等的建築物

---------------------------------------------

長崎・唐人屋敷跡散策 - https://goo.gl/Ldkqlg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唐人屋敷」的圖片搜尋結果

-----------------------

中國人的足跡

唐人屋敷是日本長崎的唐人街,起源於江戶時代日本的閉關自守政策,在中國船專用的倉庫地域附近建成的。

1635 年開始,江戶的幕府讓不是基督教徒的中國人在長崎市內工作,直到 1688 年在現時的館內町範圍內,開始建設中國人的房子,約有 9,400 坪地,可容立二千人左右,雖說中國人跟當時的荷蘭人都是外國人士,但中國人能夠自己出入所居住的範圍。

然而,經過多個世紀的火災洗禮後,唐人屋敷的建築漸漸由中國人經營,發展成現在的街道,明治時期更有重新修復過的土神廟、觀音堂,以及在 1868 年建成的舊八門集會場所,現經已被改名為福建會館

 

土神堂。相片來源:長崎市都市計画部 

天后堂。相片來源:長崎市都市計画部 

觀音堂。相片來源:長崎市都市計画部 

福建會館。相片來源:長崎市都市計画部 

建會館天后堂。相片來源:長崎市都市計画部 

媽祖像。相片來源:長崎市都市計画部 

--------------------------

長崎市│唐人屋敷の歴史 - https://goo.gl/i06ys0

 

  • 福建会館

 

  • 土神堂

 

  • 天后堂

 

  • 観音堂

------------------------------

唐人屋敷

龍昇(發表日期:2011-07-19 10:25:36 閱讀人次:2997 回複數:18)

  長崎市中有一區土地叫做館內町,町名緣起於這裡曾有一座佔地三萬平方米的“唐館”。唐館更多地被日人稱做“唐人屋敷”,它是日本江戶時代鎖國政策的產物與象徵。

  
日本德川幕府於1612年宣布了“禁教令”、於1633年和1635年分二次宣布了“鎖國令”,加上許多具體法令,規定日本人不准去海外已在海外的則不准回國,規定了長崎為唯一貿易港、貿易額也有限定。也令由九州各地聚來長崎定居的唐人成了“住宅唐人”,而乘船來做生意的唐人成了不再允許定居的“來航唐人”。德川幕府從1634年開始在長崎灣內填海造了個人工島——“出島”,把做生意也有宣揚天主教嫌疑的葡萄牙人給圈了進去。後又乾脆將困居出島的葡萄牙人驅除出境,於1641年令原在平戶的荷蘭商館搬了進去。至此,來長崎做貿易的外國商船隻剩中國、荷蘭兩家,也算鎖國完成。

  
可以算出,那個時代正值中國明清交替之際。明鎖國,清初建時亦下過“禁海令”“遷界令”,待清江山坐穩,於1684年發布了“展海令”。“展海令”下,令來長崎的唐船逐年大增:1684年24艘,1685年85艘,1686年102艘,1687年115艘,1688年193艘,1688年來航的唐人達到9128人。唐船唐貨忽忽地來,除去限定的貿易額外,還發生了港內港外的走私,日本銀子嘩嘩往外流,日本頂不住了。為防與日人接觸,長崎奉公所藉口來航唐人與市裡日人妻女私通、造成許多糾紛,於1688年動工、1689年4月建成了唐人屋敷,強制來航唐人住進去,直至歸航。

  
唐人屋敷大部建築物今已不存,幸有當年畫家畫下了多幅它的景緻圖,可令今人按圖索驥地看到它的原形風貌。

  


  
唐人屋敷圖


  
唐人屋敷坐南朝北,基本可算長方形。它分成內外兩院,外院小,進大門的右手有兩棟大房子,是負責監管的日本官員居住的“乙名部屋”和負責聯絡事物兼翻譯的唐人官員居住的“通事部屋”。左手有口水井,旁邊有駐警衛的“改所”,有賣衣帽雜貨的“諸道具入”,有塊由日本人買青菜羅蔔、豆腐鹹菜、生肉鮮魚、柴火給院內唐人的小空場。還有一間木籠子牢房以關押違紀唐人。這外院大門是紅漆的門,因歲月流長更換數次,最後更新的大門如今保存在長崎唐人寺興福寺內。

  


  
唐人屋敷大門


  


  
從外院進二門——“長尾門”,先踏上一片挺寬綽的廣場,可見正面一座匾額上書“福德宮”三字的“土神堂”,“土神堂” 前有一水池,上面架著一小橋,頗有小橋流水之境界。從有的景緻圖中,可以看到有唐人在“土神堂”內燒香乞拜土地爺“福德正神”,有唐人在它前面廣場鋪毯而坐,飲酒作樂、擲色子賭錢,有的景緻圖中能看到“土神堂”的廣場上搭起了戲台在演唱賜福、四繡旗、三俠劍、轅門斬子、和番、打店、救皇娘……那廣場右側有一棟“仙人堂”,它也叫“牌位堂”,裡面供著來長崎途中及在唐人屋敷滯在中死去的唐船船主船員的牌位,待聚夠一定數目後,送他們魂歸故土。

  


  
土神堂


  
土神堂右側有條路。順路往後走,右邊鬆散地排列著幾棟小樓小院,小樓中有人臨窗讀書,有的人在欣賞著窗外的松樹和正綻開的這樣花那樣花。路左邊有賣燒酒的小舖兒、正在和麵烙著香餅的小舖兒,還有一撥儿人當街擺上小桌兒“楚河漢界”地下象棋、黑子白子地下圍棋。再往後走,可看到一叢翠竹下一池清水,有大老爺們儿用桶從池中吊上水來洗著衣衫。一隊提著燈籠、敲著鑼鼓的人,擁著兩位戴紅頂帽子穿黑皮袍的貴人,往那條路的更深處走去。貴人們雙手端著蓋著紅綢布的小供桌,恭恭敬敬地邁著方步,保持著供桌上的小人像紋絲不動。前邊那位端著的是關公,後面那位端著的是媽祖。路盡頭是一座叫天后堂的媽祖廟。那隊人要將關公和媽祖供到那裡去。

  


  


  
天后堂


  


  
從媽祖堂左拐, 看到一間浴室,有人拿著木盆手巾走進走出,幾隻羊、幾隻豬、一群雞在走動、啄食……路伸延到大院東南角,那有座觀音堂,裡面供著觀音娘娘和關帝老爺。

  


  
觀音堂


  


  
以上土神堂、媽祖堂、觀音堂均為唐人屋敷落成幾年後,由唐人自行建築,它們曾幾遭火災又重建,最後形成石台磚牆瓦頂的堅固建築物,因而能保留至今。除去它們,大院寬廣的地面上建的是二十餘棟日式二層“長屋”——排屋。“長屋”樓上供運貨而來的唐船船主船商及高等水手住,樓下則住普通水手,也有房屋做炊事間。那些“長屋”可同時供兩千餘人居住,年收容近萬人。說到炊事,除去唐船自載而來的食物,不足之果蔬魚肉柴火則可在外院特許的日人攤位上採購。

  
唐人屋敷大門外牆上掛有告示板,上書無特批之唐人不得外出、傾城以外之女子不得進入、出家山伏諸勸進之者並乞丐不得進入的三條門禁。

  
第二條的傾城指長崎花街丸山的青樓女子,唐人屋敷建造原因之一是防止來航唐人與市裡日人妻女私通,而卻允許青樓女子進來投怀送抱、照料唐人生活,實在是挺有意思。她們根據進出島荷蘭商館的青樓女子被稱做“荷蘭行”地被稱做“唐人行”。最初的“唐人行”在唐人屋敷外院的“乙名部屋”登記後,可進內院逗留一至三日,後來可在高級船員處一次逗留十日,下等船員處一次逗留五日,再後來可以連續登記,直住到唐人返航,一住數月。“唐人行”的服務精神真是體貼入微,她們不僅僅是給唐商唐人做一夜妻數夜妻數月妻,她們會隨唐人演奏的樂曲載歌載舞,她們能給吟詩作畫的唐人秉燈研墨,她們會像家庭主婦一樣料理唐人的飲食起居……既是蕩婦又是賢妻。她們有時會得到唐人偷偷夾在隨身行李中帶進唐人屋敷的一些珍貴物品,裹進里三層外三層的和服中帶出唐人屋敷,但常會在二門“長尾門”挎刀的“番檢”搜身時露陷告敗。她們的正當收入是在唐人返航後憑著登記證明去長崎會所去領取頗豐富的“揚代銀”——唐船唐船運來的白砂糖布匹雜貨洋玩藝兒,再轉手賣得金銀。

  


  


  
石崎融思的“唐館圖繪卷”一部


  


  
關於“無特批之唐人不得外出”,我們可再依景緻圖看看唐人屋敷的外圍,先見一道磚砌圍牆,圍牆外邊又有一圈深壕,深壕外邊更有一圈竹籬笆,圍壕和籬笆之間,四角四邊,大門二門都有叫“番所”和“辻番” 的哨所,那裡駐紮武裝哨兵。原來這三萬平方米的唐人屋敷是個密封著的一個大院,來航唐人抵長崎,除去登陸離岸時可將他們船上供著的媽祖像關公像送往市中唐人寺寄放和迎回、船主船商在指定日去“長崎會所”做唐貨交易、工匠修理船隻、偶遇長崎盛大祭日,可在軍士看護下外出以外,在唐人屋敷滯在的數月間是不得外出的,故有人稱其為“沒有籠子的牢房”。雖然唐人可以在大院內自由飲酒做樂、雖然有青樓女子進來投怀送抱,但他們還是想呼吸一下外面空氣見見世面情景。偶有偷隙闖出大門的唐人,還是會被街中巡邏抓捕,綁回外院的牢房中。久而久之,大家都憋了一肚子怨氣,遇上一個有理由的機會就集體爆發叫做“騷亂”的反抗。比如1835年,因限制為一位病故的唐船船主出殯的人數,引起三百唐人佔據唐人屋敷的大“騷亂”,引來千餘藩兵來鎮壓,並逮捕了180名唐人,有很多圖畫描繪了那些大“騷亂”。

  


  
唐館打入圖之一


  


  
唐人屋敷第三條門禁“出家山伏諸勸進之者並乞丐不得進入”的“山伏”是指非佛非神專做修行的“受驗道”人。雖沒寫明其它的那些日本人可進,但實際能進去的還是極少數官員和有名氣的文人。曾有日本走私商人挖地道進入唐人屋敷以海參、鮑魚、水獺皮和金子,換回大量白砂糖、精細的茶具碗碟和以後可偽裝唐人的唐人衣褲,再以高價販賣到民間,獲得不少利潤。但他們最終被官府——長崎奉行所發覺,遭遇梟首示眾和流放孤島的刑罰。

  
那些在唐人屋敷一憋數月的唐人們鬧事畢竟少,那麼除了有青樓女子來陪伴,他們還都乾點兒啥?那時的唐船唐商,不乏儒者書法家畫家音樂家,他們寫詩做畫、吹拉彈唱演戲。普通船員們則會依季節搞放風箏、舞龍、製作燈龍過元宵節……這些藝術和習俗通過能進唐人屋敷的青樓女子和少數日本官員文人傳到市井,成了至今尚存於長崎的“明清樂”“唐人踴”“唐子踴”“看看踴”等歌舞表演和“舞龍” “賽龍舟”“長崎燈會”“精靈流”等年中行事。

  
1853年6月和1854年正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貝利率領的黑色艦船兩次來到日本,以“砲艦政策”打開了日本的門戶。1858年起,日本相繼與西方列強簽訂了“親善條約”,放棄指定長崎為唯一貿易港和種種限制的鎖國政策,同意開放神奈川、函館、長崎、神戶等港為自由貿易港,建立外國人居留地和領事館,解除了對天主教的禁止……最後居住在唐人屋敷裡的一批唐人終於突出禁錮走到市中,成了首批近代日本華僑,唐人屋敷亦名存實亡。1868年,長崎泉州人在那裡面建成了後來更名為“福建會館”的“八閩會所”,1870年,一場大火將唐人屋敷裡的木建“長屋”焚燒一盡……

  


  
福建會館


  
唐人屋敷180年曆史,裡邊演出了千萬喜怒哀樂劇,但主體上說,它對鎖國政策下的日本中國商業交易和文化交流,起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來航唐人的唐船載到長崎的貨物能堆成山,沒有唐人屋敷時的來航唐人就住在市中已落戶生根的住宅唐人或與他們相熟的日本人家中,貨物也存放在他們家中或倉庫裡。有了唐人屋敷的前十年,雖然來航唐人被強制居住於此,但貨物還是存在市中倉庫裡。1698年,一場大火將長崎興善町和附近二十二町街道房屋燒毀於盡,也燒毀了存放在那裡倉庫中的二十船份的中國貨物。三年後,由市中地商出資,在唐人屋敷門前的海中填海造起一處建有多棟庫房的巨大倉庫,它被起名為“新地蔵”,也叫“新地荷物蔵,。 “新地”即填海新造出來的土地, “荷物”是貨物,“蔵”,倉庫也。

  


  
長崎港圖左為唐人屋敷右為新地荷物蔵


  
日本開國後的1859年,居於唐人屋敷的唐人有七八百,他們有三分之一搬到了新開闢的外國人居留地,三分之一就近挪到了“新地”,三分之一仍居於唐人屋敷而在“新地”營生,加上日本開國後來的清末唐人,他們在“新地”做貿易,聚成了今日“長崎新地中華街”。你漫步“長崎新地中華街”時稍留意,可發現在街正中有塊石碑,上刻“新地蔵跡”四字,它告訴你這中華街是坐落在昔日唐人屋敷的大倉庫之上,也可領會成“長崎新地中華街”脫胎於一個封閉的老中華街——唐人屋敷。

  
1937年,日中戰爭爆發,一批中國貿易商回國,留下的一批中國人轉行開飯館和雜貨店,幾經改造形成了今日以酒樓和中華食品雜貨為主的長崎新地中華街的格局。1972年日中復交後,長崎新地中華街修建了中國牌樓式的四門,使它更趨完整完美。

  


  
長崎新地中華街牌樓

--------------------------

唐人屋敷跡

唐人屋敷跡是為了在中世紀的中國(唐朝)渡航而來的中國人而建立的基地。長崎從1635年就開始了跟中國的貿易,輸入了不同的貨物,如紡織品、食品、藥物和書籍等。後來因為貿易數量增加,為了限制中國人的居住地而建立了唐人屋敷,當時是木製的2層建築物,可以收容大約2000人。到了現在還有部份殘留在此,遺跡的界線還有建立石碑。可以在唐人屋敷出入的只有僧侶和妓女,比較起來在這裡的中國人的自由度還是比較大的,也可以得知被收容的中國人跟長崎市間是有交流的。於明治時期,唐人屋敷的遺址被修復改裝成土神堂、觀音堂和天后堂等的建築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