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老榕樹/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台/瑞竹傳說/秩父宮雍仁親王/高松宮親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WcnqFp


 

太平國小-大稻埕公學校/「忠孝匾額」/黃土水《水牛群像》+《釋迦出山》《少女胸像》/「忠孝匾額」,是日本裕仁皇太子,1923年巡遊台灣,宿於「大稻埕公學校」,次年(1924年)為祝賀他結婚,特在「大稻埕公學校」懸掛此匾額,匾額之上款(右上方)原題有「御成婚大典紀念」,下款(右下方)題有「晦翁」二字,此二字原為宋朝大儒朱熹(字晦庵)所書,清末民初書法家溥儒臨摹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2Y84Y8

=============================


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

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台

1913年10月31日 大稻埕公學校新築落成式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vcD0mU

1913年10月31日 大稻埕公學校新築落成式

19131031%e5%a4%a7%e7%a8%bb%e5%9f%95%e5%85%ac%e5%ad%b8%e6%a0%a1

1913年10月31日 大稻埕公學校新築落成式,校址約為今日臺北市太平國小、永樂國小區域。

------------------------------

[歷史回想].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746篇) - https://goo.gl/8or0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圖:大正12年(1923)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搭乘金剛號軍艦來台巡視

最近在蒐尋台北老照片,無意間蒐尋到大正12年(1923)台北市役所(市政府)出版的《行啟紀念寫真帖》。 這本寫真帖(寫真集)記錄了當年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巡察訪問期間的活動照片。

所謂「行啟」,依照日本皇室的稱謂,是指皇太子或皇后出巡、訪問或旅行,若是天皇出巡則叫做「行幸」。 大正12年4月,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是當時台灣的一大盛事。

台灣總督府極盡能事,動員了龐大人力物力,整理街道,佈置牌樓,設置御泊所,安排參觀活動, 殷勤招待這位未來的日本天皇,希望讓裕仁對總督府治理台灣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裕仁於4月12日從日本搭乘金剛號軍艦出發,4月16日,抵達基隆港,展開為期十二天的巡台行程; 當天,從基隆轉搭火車抵達台北。17、18日,停留台北,參拜台灣神社及巡視各機關。 19日,上午抵達新竹,下午轉至台中。20日,至台南,展開巡視活動。21日,上午在台南參觀, 下午轉往高雄。22日,上午前往屏東;下午返回高雄,登打狗山攬勝。23日,搭船至澎湖。 24日,上午返抵基隆,至台北。25日,遊覽草山、北投溫泉。26日,停留台北,繼續參觀。 27日,行程結束,搭乘軍艦金剛號返回日本。

裕仁結束訪台後,台灣總督府為了歌功頌德,組織「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紀念事業調查委員會」, 評選出幾處裕仁走過的地方,立碑紀念,而各地民間亦紛紛仿效,一時之間,台灣各地陸續出現各種太子行啟御跡的紀念碑。 到了戰後,這些紀念碑大多遭到破壞,僅剩少數遺跡而已。

八十幾年前裕仁以日本皇太子身分訪台,是台灣總督府精心籌畫的一場政治秀, 《行啟紀念寫真帖》只是官方出版的政治文宣而已,早已無關歷史緊要。然而,透過鏡頭, 讓我們看到了八十幾年前的台灣舊影。照片中有些建築景物,如今已是國家古蹟,而有不少景物則已消逝無蹤。 我整理了《行啟紀念寫真帖》的一些照片,再加上補充資料,分享給對台灣老照片有興趣的讀者們。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簡余晏部落格: 什麼時代了?全台北市只剩這所學校有這個大標語:太平國小~要大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 https://goo.gl/8RC4wH

 

圖片搜尋結果

... ◎大稻埕公學校: 大稻埕公學校最新完成的校舍建築,規模宏大,為全島公學校中的巨擘。 【譯註】今台北市大同區太平國小、永樂國小(昔日兩校合

[台灣老照片].1913年《台北寫真帖》(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092篇) - https://goo.gl/TbNt1v一)。圖片搜尋結果

[歷史回想].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教育制度的回顧(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62篇) - https://goo.gl/ePoUVK

圖片搜尋結果

裕仁車隊通過大稻埕太平町,前往太平公學校

 

《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

【4月16日 裕仁行程】
13:25 基隆港登岸 
13:29 基隆驛(基隆火車站
14:20 抵達台北驛(台北火車站)
14:30 台北御泊所(設於台灣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

 

裕仁抵達基隆上岸。遠處為基隆港東岸旭崗及二沙灣砲台一帶的山巒。


歡迎裕仁的軍樂隊,後方有裝飾豪華的奉迎門(牌樓)。


裕仁車隊經過基隆市區。照片右方的房舍是 基隆驛前三大旅館之一的
「依姬館」,左方是波止場(埠頭)郵便局。(謝謝讀者張兄提供資料)


「御召列車」。台灣總督府為裕仁準備的專用列車。
這種蒸汽火車頭,直到民國50幾年(1960s)還行駛於台灣的縱貫鐵路,
行駛時車頭煙囪冒著濃濃的白煙,我小時候還曾見識過。


台北車站前特別布置的奉迎門。
當時台北街頭汽車仍不多見,而以人力三輪車為主。


台北車站,舊稱「台北停車場」。
圖中的台北車站建於1901年,為第二代台北車站。
後來因空間不敷使用,於1941年改建,改稱為「台北驛」(第三代)。
第三代的台北車站是我成長時熟悉的台北車站。
1985年(民國74年),第三代的台北車站拆除,改建成台北車站今貌。


台北車站前的表町通(館前路)等候歡迎裕仁的民眾。
表町通位於台北車站前,是繁華的商業區,總督府博物館就座落於路底。
著名的台北鐵道飯店(今站前新光三越百貨)就座落於表町通。


【4月17日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出發
09:20 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
09:50 台北御泊所
11:05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
13:05 台北御泊所
13:20 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一至三號館(今台北植物園)
15:2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今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台灣生產品展覽會第四號館
16:45 台北御泊所

 

裕仁車隊經過敕使街道(中山北路)和明治橋(中山橋)。 
圖片中的明治橋,建於1901年,為鐵製桁架橋,橋面木造,中為車道,
兩旁設人行道。明治橋跨越基隆河,聯絡台北市區與台灣神社。
1912年,明治橋的橋面改為鋼筋混凝土。
1923年(大正12年)受日本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明治橋改建為鋼筋混凝
土拱橋。戰後,明治橋改名「中山橋」。
2002年2月,台北市政府將中山橋,登錄為歷史建物,而為整治基隆河,
12月,市政府拆除中山橋。切割後的石塊,目前暫存倉庫,計劃遷地重建。


裕仁參拜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的舊址即今日台北市圓山大飯店。
圖片中的神社石燈籠,在今日的圓山兒童育樂中心的某個角落還看得到。


裕仁觀賞台北養鴨人家划船趕鴨的情景。
照片題為「御台覽的淡水河家鴨飼」,但從河岸邊的歐式別墅(圓山別莊
,可以判斷地點是圓山附近的基隆河。


總督府前小學生排隊,人手一面太陽旗,歡迎裕仁來訪。


總督府前歡迎裕仁的場景。


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國定古蹟)。
八十幾年來,雖然政權更迭,這棟建築物依然是台灣最高權力的象徵。
這張總督府的舊照,雖是八十幾年前的畫面,卻讓人覺得十分熟悉。
我們這一世代的台北學生,都有過站在這棟建築物前振臂高呼口號的經驗。
只是以前的學生喊:「天皇萬歲。」,我們則是高喊:「蔣總統萬歲。」
而歲月無情,沒有例外的,都將每一個「萬歲」送進了歷史。


歡迎裕仁的群眾。地點可能是總督府前的廣場(凱達格蘭大道)。


裕仁乘坐馬車離開台灣總督府。


裕仁參觀台灣生產品展覽會館(台北植物園)。


西門町街道,歡迎裕仁的標誌及旗幟。


太平町通(延平北路)街道,歡迎裕仁而建造的奉迎門。


若竹町、新起町、老松町及八甲町通的街道奉迎裝飾。
這些地方大約位於今日的西門紅樓至萬華一帶。
八甲町的範圍約在廣州街、昆明街、三水街這個區域。
不確定這裡是現在的哪一條街道。


【4月18日 裕仁行程】
09:00 台北御泊所
09:05 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今教育部現址)
10:20 台北師範學校與附屬小學校
11:10 台北市太平公學校(今太平國小)
11:45 台灣軍司令部(今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13:05 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廈)
13:20 台灣教育展覽會、台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
14:37 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今台灣大學醫學院)
15:05 台北御泊所

 

裕仁參觀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車隊離去。
中央研究所是總督府轄下負責對產業及衛生進行調查的研究機關。
原建築毀於1945年美軍對台北的大空襲,現址為教育部(中山南路5號)


裕仁參觀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原為「國語學校」師範部,主要在培養公學校
(小學)教師。日據時代,台灣人的升學管道有限,進入醫學校(當醫師)
或師範學校(當老師)都是優秀學子的理想升學選擇。從日據時代至今,
醫師與教師在台灣社會一直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普遍受到人們的尊敬。
台北師範學校,戰後歷經多次改制,成為「台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民國76年(1987)後制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民國94年(2005)升格
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裕仁車隊通過大稻埕太平町,前往太平公學校。


裕仁參觀完太平公學校後,教職員列隊歡送。
太平公學校原稱「大稻埕公學校」,1911年改稱太平公學校,即今日
的太平國小。圖中的校舍落成於1913年(大正2年),1980年拆除改建。


裕仁巡視台灣軍司令部,搭乘敞篷座車離去的情景。
台灣軍司令部,位於台北市博愛路172號,現為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建築已被列為市定古蹟。


裕仁巡視台灣高等法院(今司法院司法大廈)。
圖片中的高等法院是舊建築,1934年改建為三層樓鋼筋水泥大廈的今貌。
現為國定古蹟。


裕仁皇太子座車駛入台灣總督府醫事專門學校。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於1934年(昭和9年)改稱「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
光復後,改稱「台灣大學醫學院」。
圖片的建築物為台大醫學院舊館,現已列為市立古蹟。
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是台灣第一所醫學校,培育了不少台灣知識菁英。例如:
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博士;還有 「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著名的抗日運動領導人蔣渭水,也是畢業於這所學校。


裕仁在御泊所(總督府官邸)觀賞活動表演。


台灣原住民舞蹈表演。
裕仁訪台時,官方開始改稱台灣原住民(原稱「生蕃」或「蕃人」)為「高砂族」, 並安排原住民表演歌舞向裕仁致敬,以宣傳台灣總督府實施理蕃計畫的成果。
1935年 (昭和10年)6月4日,台灣總督府公布《戶口調查規定》,正式改稱「生蕃人」為「高砂族」、「熟蕃人」為「平埔族」。 ---Tony補註於2016.04.17


台灣民間團體也被動員到御泊所前的廣場(凱達格蘭大道)表演民俗節目。

--------------------------------------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下)

【4月19日 裕仁行程】
08:37 台北驛 10:31 新竹驛  10:40 新竹州廳 11:15 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
11:28 新竹驛 14:40 台中驛  14:50 台中州廳 15:15 台中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15:45 台中分屯大隊 16:05 台中水道水源地  16:15 台中第一中學校 16:35 台中御泊所

 

桃園停車場月台歡迎裕仁專用列車通過的情景。
桃園停車場,今桃園火車站,建築已改建。


裕仁抵達新竹驛(新竹火車站)。地方官員在火車站前迎接。
新竹驛建造於1913年 (大正2年),現為國定古蹟。


新竹奉迎門。不確定是哪一條街道?
可能現在火車站前的中正路,通往新竹州廳(今新竹市政府)。
新竹州,轄域包括現在的桃園、新竹、苗栗三縣,州廳設於新竹市。
裕仁在新竹只停留一個小時而已,除了新竹州廳之外,
只參觀新竹尋常高等小學校(今新竹市東門國小)而已。


裕仁抵達台中驛(台中火車站)。官員列隊歡迎。
台中驛,1917年(大正6年)改建成的第二代台中車站,現為國家二級古蹟。


裕仁前往台中分屯大隊校閱部隊。
台中分屯大隊,營區建造於1907年(明治40年),即今日台中市的
「干城營區」。目前已閒置,成為土地重劃區,將開發為商業區。


裕仁巡視台中市水源地「上水塔」(儲水塔)。
台中市水源地建造於1914年(大正3年),在今日雙十路的水源地公園
開掘水井,並以抽水機將水抽出,用管線送往上水塔。
上水塔(位於今日電台街旁)完工於1916年(大正5年),樓高三層,
現為台中市歷史建築。


裕仁住宿的台中御泊所。
台中御泊所設於當時台中州知事(州長)的官邸。
原建築已拆除,現為台中市議會(民權路101號)。


【4月20日 裕仁行程】
08:38 台中驛 12:33 台南驛 12:40 台南御泊所 13:20 台南州廳
13:47 北白川宮御遺跡所  14:08 南門尋常小學校 14:30 孔子廟
14:50 台南師範學校、台南第一公學校、步行經台南公園
15:38 台南第一中學校、台南御泊所

 

裕仁從台中搭火車前往台南市的途中。
彰化的小學生排列整齊的站在月台上,等候歡迎裕仁的列車經過。
小學生大概已經站了很久了,腳也酸了,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悶。


在車站候車區等候火車的老年人們。
這些裕仁的列車經過嘉義某車站時,看見車站候車區等候火車的老年人。
這張照片是《行啟紀念寫真帖》裡較貼近庶民真實生活的一張照片。


裕仁車隊駛出台南火車站。


裕仁抵達台南州廳。
台南州轄域包括今日的台南市、嘉義市、台南縣、嘉義縣、雲林縣。
台南州廳,戰後成為台南市政府廳舍,現為國家台灣文學館。
台南州廳建於1917年(大正6年),現為國定古蹟。


裕仁參觀北白川御跡所(今台南市「公十一公園」)。
1895年,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來台,從台北南下,沿途
遇抗日軍作戰,至台南時,以富紳吳汝祥宅第為御營所,當時北白川
已染重病(一說被抗日軍伏襲受重傷),11月5日在御營所去世。
後來日本政府徵收吳汝祥宅第,建為北白川御跡所。1920年(大正9年)
擴大改建為「台南神社」。戰後,神社遭折除,改建為體育館,
後被大火燒毀,現改建為公十一公園。。


日本參觀台南孔子廟。
台南孔廟建於1665年,歷史悠久,是全台最早的文廟,亦稱「全臺首學」。
現為國家一級古蹟。


裕仁參觀台南師範學院。
台灣總督府台南師範學校創立於1899(明治32年),光復後, 改名台灣省
立台南師範學校,後陸續改制為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省立台南師範學院、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2004年改制為「國立台南大學」。
圖片中的紅磚樓房,建於1922年(大正11年),現為台南市市定古蹟。
(台南市樹林街二段33號 )


裕仁參觀台南第一中學校。
台南第一中學校,即現在的台南二中。
日本時代的中學,日本人子弟就讀一中,台灣人就讀二中。
(唯一的例外是台中一中,台灣人讀台中一中,日本學子就讀台中二中)。
戰後,原台南一中,改名為台南二中;而原台南二中,改名為台南一中。
由於日籍老師及學生都已被遣返,台南一中及二中都是台灣人就讀的學校。
兩所學校的校名為何要對調?原因令人好奇與不解註1


 

 

【4月21日 裕仁行程】
08:40 台南御泊所 09:05 安平製鹽會社埋立地 09:35 安平製鹽會社鹽田(搭船)
10:50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鹹水養殖試驗場 11:35 步兵第二聯隊(今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
12:18 台南驛 13:28 高雄驛  13:45 高雄御泊所 14:15 高雄州廳
15:15 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15:35 岸壁築港 16:50 高雄御泊所

 

裕仁的車隊在台南州內參觀途中。不曉得這是哪裡?
(補註:這裡是「時鐘樓」,即今日的古蹟台南州知事官邸。感謝讀者清水兄告知。)


裕仁參觀台南安平鹽田。


安平鹽田,開闢於1919年(大正8年),為安平製鹽株式會社所有。
安平鹽田,今稱「安順鹽場」,已成立「台南市鹽田生態文化村」,
被登錄為台南市市定古蹟。


裕仁從台南搭火車抵達高雄。車隊通過奉迎門。


裕仁車隊抵達高雄州廳。
高雄州,轄域包括今日的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當時高雄州廳使用舊打狗公館(高雄公會堂)做為廳舍,原址今為鼓山一路鼓山分局。
1931年新高雄州廳落成,位於愛河河畔。原建築於民國76年(1987)拆除,改建為高雄地方法院。


裕仁參觀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該校原名「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創立於1907年(明治40年),
即現在的高雄市鼓山國民小學。


高雄御泊所。
高雄州知事在打狗山(今高雄壽山)新建貴賓館,做為裕仁巡視高雄州
的御泊所。御泊所後來被命名為「壽山館」。
壽山館位於壽山西麓的西子灣畔,原建築已拆除,現為國立中山大學校區。


【4月22日 裕仁行程】
09:38 高雄驛 10:30 屏東驛 10:40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工場
12:09 屏東驛 13:00 高雄驛 13:15 高雄御泊所,午後登打狗山

 

裕仁抵達屏東車站,屏東駐地的軍隊列隊歡迎。
屏東,位於台灣的南端,當時的裕仁已來到了日本帝國的國境之南。


裕仁太子巡視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屏東阿猴製糖工場。
南台灣的天氣相當炎熱,當時糖廠特地從嘉義竹山運來四根大竹子,
搭臨時帳篷為休息站。裕仁抵達屏東時,乾枯的大竹子卻長出新芽,
人人稱奇,總督府認為是祥瑞的徵兆,命名為「瑞竹」。於是在糖廠內
設竹林區,將瑞竹移植於此。
後來高雄州廳規定以後每年4月22日(裕仁到訪日),屏東全市中、
小學師生都須前往糖廠向這棵瑞竹行禮致敬,稱為「瑞竹參拜」。
「瑞竹參拜」從此成為屏東的朝聖勝事。
後人讀此,大概會覺得啼笑皆非吧!?


裕仁參觀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的作業情形。
製糖產業為日本殖民經濟重要的一環,台灣的蔗農受到糖廠嚴重的剝削。
當時台灣流行一句諺語:「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即傳達了蔗農
的辛酸。1920年代蓬勃興起的台灣農民運動, 就是以蔗農為主的社會運動。
光復後,政府接收了日本人經營的糖廠,成立台糖公司。台糖公司成為
當時重要的國營企業,也是民國40年代年輕人最嚮往的金飯碗工作。
現在的年輕人則比較嚮往台積電。


中午,裕仁返抵高雄御泊所。下午,登打狗山觀賞風景。
由於裕仁的生日在4月29日。於是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以裕仁誕辰及
登山紀念為由,將打狗山改名為「壽山」,為裕仁祝壽。

1925年,高雄州知事(州長)也在裕仁登壽山時的休憩處立了一座
「皇太子殿下御登山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早已不在人間,不過
「壽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沒有再改回「打狗山」。


【4月23日 裕仁行程】
08:00 高雄御泊所 08:10 高雄港搭乘軍艦駛往澎湖
15:00 參觀馬公要港部,然後搭乘軍艦駛往基隆

 

裕仁搭船前往澎湖。高雄港日本海軍於高雄港組成的奉迎船。


裕仁參觀馬公要港部水交社(聯誼俱樂部)。
馬公要港部,是日本在澎湖的海洋基地,管轄台灣及台灣至南沙群島的海域。
光復後,國軍接收後改為馬公巡防處,由海軍接管。
先後改名為海軍馬公巡防處、澎湖要港司令部、海軍第二軍區司令部。


【4月24日 裕仁行程】
08:00 基隆港入港 10:00 基隆上岸 10:10 基隆重砲兵大隊 10:44 基隆驛
11:35 台北驛 11:45 台北御泊所 13:05 博物館 14:15 全島學校聯合運動會場
16:25 台北御泊所 

 

裕仁從澎湖返抵基隆港,官兵又排排站,列隊奉迎。


裕仁返回台北御泊所,下午參觀台灣總督府博物館
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建於1915年(大正4年),是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現改名「國立台灣博物館」,為國定古蹟。


裕仁參觀在圓山運動場舉辦的全島學校聯合運動會。 台灣總督府為歡迎
裕仁來台巡視,在圓山公園旁 建造了一座面積二萬三千坪的「圓山運動場」
(今中山足球場),並舉辦全島學校聯合運動會。


全島學校聯合運動會觀眾席。


【4月25日 裕仁行程】
09:00 前往草山溫泉、北投溫泉,午後返回台北御泊所

 

裕仁前往草山(今陽明山)遊覽。總督府整修草山道路。
1949年(民國38年),草山道路更名為「仰德大道」。
道路的改名,則與裕仁無關,而是因為蔣總統要搬去草山住。
草山也改名了。據說是因為住在草山讓人有「落草為寇」的
聯想,所以蔣介石總統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


裕仁匆匆遊覽草山。隨即轉往北投溫泉。
圖為裕仁抵達北投御休所(御休所是休息處,御泊所是住宿處)。
北投御休所設於北投溫泉公共浴場的二樓,就是現在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完工於1913年(大正2年)。1923年,為迎接裕仁而在二樓增設御休所。


北投御休所的陳設(今溫泉博物館二樓)。


【4月26日 裕仁行程】
09:15 台灣步兵第一聯隊 09:55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今台灣菸酒公司)
11:25 台北御泊所 13:03 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 13:22 武德殿
14:30 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 15:10 台灣體育協會陸上競技大會 
16:30 台北御泊所

 

裕仁巡視台灣第一聯隊,騎馬校閱部隊。
日本領有台灣後,陸軍的佈署,步兵第一聯隊守衛台北,第二聯隊駐守台南,
第三聯隊駐紮台中。第一聯隊駐地就在今日的中正紀念堂
步兵第一聯隊的舊建築在興建中正紀念堂時拆除。


裕仁在第一聯隊親植紀念樹木。
這棵樹可能早已被砍除,或許還活在中正紀念堂的某個角落。


裕仁隨後陸續參觀了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武德殿
(遺址在今南海學園)、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中山女高),然後
再次來到圓山運動場,觀賞運動會的比賽。


【4月27日 裕仁行程】
09:09 台北驛 10:00 基隆驛 10:05 基隆驛前棧橋登艇 10:20 搭軍艦返回日本

 

裕仁結束在台12天行程,從基隆港搭乘金剛號軍艦返回日本。


這是裕仁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裕仁訪台時,受到第一次大戰之後民族自決及民主思潮的影響, 林獻堂、蔣渭水領導的啟蒙及民族運動正興起,台灣文化協會已成立, 台灣人以台灣意識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行動 在1920年代這個時期迅速而蓬勃的在台灣遍地開花。

裕仁訪台之後的第三年,日本大正天皇去世,裕仁繼承皇位,取《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之意, 以「昭和」為年號。昭和年代,日本政局及思潮丕變,大正民主時期走入了歷史。

昭和4年(1929),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日本亦陷入所謂的「昭和恐慌」。影響所及, 造成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抬頭,主張擴張國土,取得關鍵資源,以確保日本帝國的生存發展空間。 裕仁未扼阻此一錯誤思想,縱容日本軍國主義,終於導致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台灣成了日本的南進基地, 最後被捲入了戰火。

裕仁於1926年登基,1989年病逝,在位長達六十幾年,他是日本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天皇, 「昭和」是日本歷史上被使用最久的紀元。然而,裕仁卻嚴重辜負了「昭和」這個象徵和平的年號。

---------------------------------

===========================

日本時代的瑞竹傳說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g3F6AI

日本時代的瑞竹傳說

twmemory6515

感謝團友 張家銘 分享一張台灣日本時代,屏東瑞竹的老照片~

為什麼會有這個「瑞竹」呢?日本時代1923年(日大正12年)裕仁皇太子#1來臺訪問12日,為了要讓太子了解臺灣的製糖產業,總督府幾經考量後,選擇了位於屏東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廠區作為參訪地點。但南部地區氣候炎熱,廠商為了安頓皇太子有一清涼的休息處,於是特地從南投竹山製糖所特選竹材,一路運到屏東搭建一個竹亭作為臨時行館,但就在皇太子來臺前幾天,這些已經砍伐40幾天的竹材居然發出了新芽,這樣的怪事自然引起眾人議論、嘖嘖稱奇,身為生物學家的皇太子知道後,也仔細端詳了好陣子…

不論竹子出芽是巧合還是真奇蹟,這都給了官員和媒體一個歌頌皇太子「神蹟」的好機會,認為是因為皇太子而產生的「祥瑞之兆」,於是「瑞竹」就這樣誕生了~
從此以後,這瑞竹就成了其他貴族政要來到屏東必訪的聖地,也是學校學生校外教學的熱門景點之一;戰後,據說這片瑞竹還保留了好一陣子,目前不知道是否還存在?

#1裕仁皇太子即後來的昭和天皇。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日本皇族的臺灣行旅  (團長推薦!)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6056
瑞竹林/利純英
http://webarchive.ncl.edu.tw/archive/disk20/46/06/01/26/35/201001083149/20120226/web/zih.loxa/social_studies/author_lichunying/004.html
台灣製糖株式會社
http://www.twmemory.org/?p=56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灣製糖

2017-01-02_2304212017-01-02_230513811301885_m2017-01-02_230346  

=================================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 台灣控 - https://goo.gl/7R9AUG

070250gO32017-01-02_205140070257rfa  

--------------------------

裕仁對台灣「東宮行啟」之旅 - 壹讀 - https://goo.gl/iK8J6J

2017-01-02_204017相關圖片「奉迎門」的圖片搜尋結果「奉迎門」的圖片搜尋結果2017-01-02_2040292017-01-02_20405407W6920007W6920207W6920807W6920907W6920A  

「奉迎門」的圖片搜尋結果

為歡迎日本裕仁太子來台巡視,而於大稻埕太平町(今台北市大同區)上建築「奉迎門」(歡迎牌樓),此即其修築接近完工時的畫面,雕樑畫棟相當精緻雄偉

「奉迎門」的圖片搜尋結果

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臺-臺北車站前大奉迎門的壯觀

相關圖片

歡迎日本裕仁太子來台巡視,而於大稻埕太平町(今台北市大同區)上建築「奉迎門」(歡迎牌樓)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奉迎門」的圖片搜尋結果


李火增拍攝1942臺灣神社祭典,遊行隊伍行經大稻埕太平町影像(經手繪上色),背景建築販賣大宗民生用品的「德記商店」,2樓則是臺灣人經營的珈琲店「珈琲維特」(Café Werthers),這棟建築現在還存在哦!也就是在今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的森高砂咖啡館。
1942年10月28日 臺灣神社祭擴大舉行,神輿由臺灣神社(原址位於今圓山大飯店)迎出,沿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往南遊行經大稻埕區域後由北門三線道進入城內各地,這張影像中可以看到金光閃閃神輿在大街上被人群簇擁的樣子,一旁看熱鬧的人們穿著也相當正式呢。
上色圖收錄於《彩繪李火增Ⅰ:找回真實的歷史色彩》(2023新修訂版),這次修訂版也依據新取得的史料進行修正,如圖中的臺北大和町法披顏色修正為藍色,希望可以帶來更貼近現場的視覺體驗。
http://gjtaiwan.com/r/1qw
臺灣古寫真上色 - 猜猜圖中地點在哪裡?... | Facebook https://bit.ly/44vXshX

facebook_1688252155091_7081042767107424090


總督府/總統府大門今昔對照
2016 年 04 月 18 日 18:27:47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雖然大家都知道今日中華民國寄生在臺灣的總統府就是日本時代總督府,但其實經歷二戰嚴重空襲毀損,戰後重建時許多地方已有了些變化。如日前分享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臺行啟影像,就有網友表示為什麼當時總督府大門看起來特別美?現在今昔對照看個仔細,原來當時門口「車寄」造型相當華麗!

延伸閱讀:
總督府二戰遭空襲毀損影像
http://www.twmemory.org/?p=7751

---------------------

1923.4.16 裕仁皇太子來臺視察
2016 年 04 月 16 日 23:31:11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1923.4.16 裕仁皇太子來臺視察】
93年前的今天(1923年4月16日),裕仁皇太子(之後的昭和天皇)搭乘戰艦「金剛」來臺視察,4月16日於基隆港上岸展開12天的臺灣之旅,足跡遍及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等地。裕仁皇太子同時也是造訪臺灣身分最接近皇帝的人物(註1、2)。

圖為 1923.4.17 裕仁皇太子抵臺灣總督府(出自《行啟紀念寫真帖》)
註1:民間傳說清帝國嘉慶皇帝遊臺灣純屬虛構
註2:不含常被許多人視為皇帝的蔣介石

--------------------------------

--------------

 ◇史前時期(~1624)    ◇荷西時期(1624~1662)
 ◇明鄭時期(1662~1683)   ◇清領時期(1684~1895)
 ◇日治時期(1895~1945)  ◇民國時期(1945~)
 ◇其它臺灣文史        ◇前人台灣旅記
 ◇台灣老照片

 


 旅行,遇見歷史(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 https://goo.gl/z1wFlX

史前時期(~1624)

 

  • 第0822篇 -2011.01.15 清水(牛罵頭).鰲峰山(4500~3500年前.牛罵頭文化遺址)
  • 第0169篇 -2004.07.30 面天坪.尋找凱達格蘭「大屯社」遺址(2000多年前.面天坪遺址)
  • 第0117篇 -2003.10.05 八里.十三行博物館(1800年前.台灣出土的遺址中唯一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住民)
  • 第0299篇 -2005.09.23 「地圖臺灣特展」參觀筆記雜感(1554年.目前所知最早繪出台灣的一張地圖)
  • 第0405篇 -2006.09.14 四百年前臺灣初體驗-讀《東番記》雜感(1602年.最早記錄台灣原住民的第一手歷史文獻)
  • 第0553篇 -2008.03.02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史前時期與歷史初期的台灣原住民

 

荷西時期(1624~1662)

 

  • 第0856篇 -2011.07.19 安平紀行(一):安平舊聚落(1624年.「台灣第一街」-大員古市鎮)
  • 第0857篇 -2011.07.19 安平古堡(熱蘭遮城遺跡)(1624年.荷蘭人統治台灣,最早建立的城堡)
  • 第0715篇 -2009.07.15 [歷史回想] .甘治士牧師的《福爾摩沙簡報》(1627年.第一位來台傳教的荷蘭籍牧師。)
  • 第0505篇 -2007.10.18 紅毛城(1628年.西班牙人建造的聖多明哥城)
  • 第0409篇 -2006.09.22 [基隆市].白米甕砲台(荷蘭城)(1630年代.西班牙人建造的Milaen圓塔)
  • 第0554篇 -2008.03.04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荷蘭、西班牙統治台灣的時代

 

明鄭時期(1662~1683)

 

  • 第0728篇 -2009.09.14 [歷史回想] .三百年前台海風雲-讀《閩海紀要》(上)(台灣明鄭政權的興亡史)
  • 第0729篇 -2009.09.14 [歷史回想] .三百年前台海風雲-讀《閩海紀要》(下)(台灣明鄭政權的興亡史)
  • 第0555篇 -2008.03.05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明鄭時期的台灣
  • 第0556篇 -2008.03.06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附錄):史前時期、荷西時期、明鄭時期-事件年表

 

清領時期(1684~1895)

 

  • 第0400篇 -2006.08.30 三百年前臺灣西部大旅行-讀《裨海紀遊》(上卷)(1697年.台灣最早的旅遊文學)
  • 第0402篇 -2006.09.04 三百年前臺灣西部大旅行-讀《裨海紀遊》(中卷)(1697年.台灣最早的旅遊文學)
  • 第0404篇 -2006.09.11 三百年前臺灣西部大旅行-讀《裨海紀遊》(下卷)(1697年.台灣最早的旅遊文學)
  • 第0718篇 -2009.07.30 [歷史回想].清代第一位巡台御史-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1722年.朱一貴事件後,第一位巡台御史。)
  • 第0418篇 -2006.10.19 尋找土牛溝(清代實施的漢番界線)
  • 第0609篇 -2008.07.18 彰化孔廟(1726年.清代在台灣最具規模的孔廟)
  • 第0657篇 -2009.01.04 新莊老街(1731年.新莊媽祖廟落成,新莊成為淡水河流域農產貨物的集散中心。)
  • 第0826篇 -2011.02.18 石岡土牛碑.土牛客家文化館(1761年.「漢番分界」-土牛溝的歷史遺跡)
  • 第0616篇 -2008.08.08 鹿港龍山寺 (1786年.鹿港龍山寺遷建於現址)
  • 第0610篇 -2008.07.22 八卦山(1786年.林爽文事件八卦山之役)
  • 第0434篇 -2006.12.11 燒炭窩古道.雙堂屋.義民廟(1786年.林爽文事件的歷史遺跡)
  • 第0725篇 -2009.08.30 [歷史回想].開蘭第一功臣─楊廷理的噶瑪蘭經歷(1812年.宜蘭設治的歷史)
  • 第0635篇 -2008.10.14 [宜蘭市].昭應宮(1810~1820年代.治理噶瑪蘭廳有功的三位地方官)
  • 第0348篇 -2006.02.26 [桃園大溪].石板古道(碼頭古道).古城舊址(1820年.板橋林家發跡地)
  • 第0845篇 -2011.06.08 [前人遊記].水沙連紀程(鄧傳安撰,1823年)(1823年.鄧傳安的埔里盆地巡查)
  • 第0510篇 -2007.11.11 [新竹市].進士第.鄭氏家廟(1823年.台灣第一位進士)
  • 第0410篇 -2006.09.25 金廣福公館(1834年.北埔開拓史)
  • 第0674篇 -2009.02.24 台北孔廟(1884年.台北府孔廟落成)
  • 第0883篇 -2011.12.14 中港溪官義渡生態公園(1836年.淡水廳設中港溪義渡)
  • 第0883篇 -2011.12.14 中港慈裕宮(1844年.漳泉族群械鬥的歷史見證)
  • 第0631篇 -2008.10.01 [基隆市] .主普壇(1850年.漳泉族群械鬥的歷史)
  • 第0860篇 -2011.08.03 高雄玫瑰聖母堂(1859年.天主教在台灣建立的第一座教堂)
  • 第0663篇 -2009.01.17 出磺坑(1861年.台灣開採石油的開始。中國第一口頓鑽現代油井。)
  • 第0919篇 -2012.08.16 角板山樟腦收納所.角板山輕便鐵道(從清代到日治時代,台灣採樟製腦的歷史回顧。)
  • 第0292篇 -2005.09.05 嘉士洋行倉庫(1860年代.淡水開港,外商在淡水建造的倉庫遺跡。)
  • 第0776篇 -2010.06.02 坪林茶業博物館.虎字碑(1860年代.台灣茶業興起及烏龍茶外銷的歷史)
  • 第0222篇 -2005.01.29 打狗英國領事館(1862年.第一個在台灣實地調查、記錄及採集標本的英國學者史溫侯。)
  • 第0501篇 -2007.10.04 大觀義學(1863年.板橋漳泉族群相互交流,化解成見的一段歷史。)
  • 第0380篇 -2006.06.21 朝陽國家步道.羅大春開路紀念碑(1874年.羅大春開闢北路的歷史見證)
  • 第0629篇 -2008.09.23 [蘇澳].晉安宮(1874年.羅大春開闢北路的歷史見證)
  • 第0222篇 -2005.01.29 旗后砲台(1875年.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建造的砲台。)
  • 第1012篇 -2013.08.12 [南投鹿谷].聖蹟亭.私入番境撤禁告示碑.德遍山陬碑(1875年.清代「開山撫番」的歷史見證台。)
  • 第0859篇 -2011.07.19 億載金城(1875年.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建造的二鯤鯓砲台)
  • 第0804篇 -2010.10.30 金字山.日月宮.清軍古墓群(1870年代.清代開山理番的歷史見證)
  • 第0127篇 -2003.12.27 八斗子.清國井(1878年.中國第一座投產的近代煤礦)
  • 第0883篇 -2011.12.14 中港慈裕宮(1881年.台灣近代化的開端-曇花一現的大甲溪鐵橋)
  • 第0162篇 -2004.07.02 北門滄桑.兩劉恩怨(1884年.台北城建城的故事,劉銘傳與劉璈的恩怨往事)
  • 第0176篇 -2004.08.25 [基隆市].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基隆失守答辯(1884年.清法戰爭基隆失守的政治紛擾)
  • 第0144篇 -2004.04.18 暖暖.清法戰爭百年滄桑(1884年.清法戰爭歷史遺跡)
  • 第0175篇 -2004.08.23 法軍公墓(1884年.清法戰爭歷史遺跡)
  • 第0176篇 -2004.08.25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基隆失守答辯(1884年.清法戰爭的政治餘波)
  • 第0118篇 -2003.10.05 滬尾砲台(1886年.劉銘傳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督造的西洋砲台)
  • 第0623篇 -2008.08.28 植物園.台灣布政使司衙門(1887年.清代台灣省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遺跡)
  • 第0140篇 -2004.03.28 再訪獅球嶺隧道(1891年.劉銘傳建造台灣第一條鐵路的故事)
  • 第0500篇 -2007.10.04 林本源園邸(林家花園)(1893年.台北第一名園.林家歷史)
  • 第0841篇 -2011.05.14 三條崙古道(浸水營古道)(池志徵撰,1894年)
  • 第0543篇 -2008.02.09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清領時代的台灣(一):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 第0544篇 -2008.02.12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清領時代的台灣(二):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 第0545篇 -2008.02.14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清領時代的台灣(三):外力的挑戰與開放改革
  • 第0546篇 -2008.02.16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附錄)-清領時代的台灣:事件年表

 

日治時期(亦稱「日據時期」)(1895~1945)

 

  • 第1067篇 -2014.04.08 瑞芳忠魂碑 (1895年.乙未戰爭瑞芳戰役的歷史)
  • 第1189篇 -2016.05.21 楊統領廟.乙未戰爭的回想(1895年.乙未戰爭楊統領事蹟)
  • 第1061篇 -2014.03.14 1895年《台灣諸景寫真帖》(1895年.台灣老照片)
  • 第1063篇 -2014.03.21 1895年《台灣諸景寫真帖》(第2輯)(1895年.台灣老照片)
  • 第0610篇 -2008.07.22 八卦山(1895年.乙未戰爭八卦山之役,吳彭年的事蹟)
  • 第0114篇 -2003.09.20 劍潭古寺(1895年.辜顯榮的歷史評價)
  • 第0926篇 -2012.09.30 鹿港浮光掠影之二: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辜家)(辜顯榮的歷史評價)
  • 第0909篇 -2012.06.04 貓貍山公園(1895年.邱逢甲的歷史評價)
  • 第0927篇 -2012.10.05 鹿港浮光掠影之三:丁家大宅的歷史懷想(洪棄生的《鹿港乘桴記》)
  • 第0173篇 -2004.08.14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1896年.簡大獅的抗日事蹟)
  • 第0853篇 -2011.07.07 牛港稜登山步道.出火號的歷史懷想(1896年.抗日軍反攻台北城)
  • 第0013篇 -2001.11.24 芝山岩探幽(1896年.芝山岩事件)
  • 第0289篇 -2005.08.25 烏月山步道.白馬將軍洞(1896年.陳秋菊的抗日事蹟)
  • 第1089篇 -2014.07.28 花蓮紀行(六):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1896年.新城事件)
  • 第0595篇 -2008.06.16 新公園.乃木希典之母、明石元二郎鳥居(上)(1896年.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
  • 第0519篇 -2007.12.05 劍潭公園.台灣神社遺跡(1901年.台灣神社-台灣位階最高的日本神社)
  • 第0439篇 -2007.01.02 馬那邦山(馬拉邦山)(1902年.泰雅族反抗日本人的馬那邦山戰役)
  • 第0636篇 -2008.10.20 西鄉廳憲德政碑.西鄉隆盛.海角七號(1905年.宜蘭河的西鄉堤.西鄉隆盛的愛情故事)
  • 第0759篇 -2010.03.10 三芝小基隆福成宮(1905年.台北天后宮被劃入新公園擴大範圍內)
  • 第0637篇 -2008.10.25 員山公園.宜蘭忠烈祠(宜蘭神社遺址)(1905年.台灣最早的地方神社)
  • 第0815篇 -2010.12.24 鹿窟尖.福元山隘勇線.大豹悲歌(1905年.大豹社事件的歷史及跨越三個時代的大豹悲歌)
  • 第0639篇 -2008.10.30 五子碑.五子悲(1907年.北埔事件的殺戮悲劇)
  • 第0646篇 -2008.11.18 秀巒山.北埔事件遭難之碑(1907年.北埔事件遺跡)
  • 第0522篇 -2007.12.14 枕頭山古戰場 (1907年.五年理蕃計劃大嵙崁戰役的歷史遺跡)
  • 第0607篇 -2008.07.14 台中公園(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會場。台中神社遺跡)
  • 第1087篇 -2014.07.18 花蓮紀行(四):吉安慶修院(1910年.日本移民村-吉野村)
  • 第0635篇 -2008.10.14 宜蘭.獻馘碑(1909年.南澳泰雅族向日本政府歸順)
  • 第0606篇 -2008.07.10 李崠山古堡(1911年.五年理蕃計劃李崠山古戰場遺跡)
  • 第0631篇 -2008.10.01 [基隆市] .中正公園.忠烈祠(基隆神社遺跡)(1911年.基隆神社遺跡)
  • 第1086篇 -2014.07.14 花蓮紀行(三):豐田村.碧蓮寺(豐田神社)(1913年.日本移民村-豐田村)
  • 第0694篇 -2009.04.23 太魯閣紀行(三):綠水步道(合歡越嶺古道綠水段)(1914年。太魯閣戰役時,日本人修築的軍用道路)
  • 第0828篇 -2011.02.19 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園(1911年.日本人發現八仙山森林資源)
  • 第0606篇 -2008.07.10 李崠山古堡(1912年.泰雅族的抗日戰爭)
  • 第0754篇 -2010.02.09 1914年《金瓜石礦山寫真帖》裡的金瓜石舊影像(1914年.金瓜石礦山的歷史影像)
  • 第0523篇 -2007.12.17 森丑之助的蕃界人生(上) (1915年.森丑之助著《台灣蕃族圖譜》第一、二卷出版)
  • 第0524篇 -2007.12.17 森丑之助的蕃界人生(下) (1915年.森丑之助著《台灣蕃族圖譜》第一、二卷出版)
  • 第0596篇 -2008.06.16 新公園.乃木希典之母、明石元二郎鳥居(下)(1918年.長眠於台灣的第七任台灣總明石元二郎)
  • 第1085篇 -2014.07.12 花蓮紀行(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1918年.花蓮林業開發的歷史)
  • 第0593篇 -2008.06.10 國立台灣博物館 ( 1908年.台灣現代知識的啟蒙地)
  • 第0746篇 -2009.12.24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的歷史影像)
  • 第0747篇 -2009.12.26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下)(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的歷史影像)
  • 第0551篇 -2008.02.27 [歷史回想].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台灣民報》(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62篇 -2008.03.19 [歷史回想].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教育制度的回顧(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71篇 -2008.04.14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農民組合運動的回顧(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73篇 -2008.04.21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回顧 (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75篇 -2008.04.24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文化協會」啟蒙運動的回顧(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80篇 -2008.05.06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民眾黨」的回顧(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82篇 -2008.05.11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的回顧(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85篇 -2008.05.21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共產黨」的回顧(上)(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86篇 -2008.05.23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共產黨」的回顧(下)(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587篇 -2008.05.28 [歷史回想].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後記(1920年代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回顧)
  • 第0868篇 -2011.09.23 [歷史回想].霧社事件的省思-從電影《賽德克.巴萊》談起(上)(1930年.霧社事件)
  • 第0869篇 -2011.09.25 [歷史回想].霧社事件的省思-從電影《賽德克.巴萊》談起(下)(1930年.霧社事件)
  • 第0329篇 -2005.12.23 龍潭大池.鄧雨賢紀念銅像.台灣創作歌謠的回想(1930年.代台灣創作歌謠的誕生)
  • 第0365篇 -2006.04.21 中正公園.大溪神社(1932年.大溪神社殘跡)
  • 第1042篇 -2013.12.13 白冷圳歷史公園(1932年.台中新社白冷圳水利工程)
  • 第0985篇 -2013.04.01 寒溪神社(1933年.日本神社在台灣的興衰起落)
  • 第0700篇 -2009.05.09 虎頭山.通霄神社.日俄戰爭紀念碑(1937年.通霄神社,日俄戰爭紀念碑的探討)
  • 第0528篇 -2007.12.28 龍騰斷橋(魚藤坪斷橋)(1935年.中部大地震歷史遺跡)
  • 第0889篇 -2012.01.31 舊泰安車站(1935年.中部大地震歷史遺跡)
  • 第1129篇 -2015.04.01 瑞芳神社遺跡(1936年.瑞芳神社殘跡)
  • 第0680篇 -2009.03.17 南澳神社.南澳天主堂(1936年.南澳祠.探討南澳泰雅族的歷史遭遇)
  • 第0219篇 -2005.01.08 桃園忠烈祠(桃園神社)(1938年.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本神社)
  • 第1125篇 -2015.03.13 淡水神社遺跡(1939年淡水神社)
  • 第0679篇 -2009.03.17 莎韻之鐘(1938年.一場墜溪意外事件,演變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故事)
  • 第1029篇 -2013.10.25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1940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煙草工場)
  • 第0781篇 -2010.07.03 高砂義勇紀念園區(1942年.台灣原住民參與太平洋戰爭的歷史記憶)
  • 第0531篇 -2008.01.09 [桃園八德].日本神風特攻隊隊長駐所舊址(1944年.神風特攻隊隊長駐所舊址)
  • 第0536篇 -2008.01.23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台灣(一):日本的殖民統治與台灣人的抵抗
  • 第0537篇 -2008.01.25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台灣(二):近代化的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
  • 第0538篇 -2008.01.27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台灣(三):近代社會運動的發展
  • 第0539篇 -2008.01.29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台灣(四):近代化影響下的文學、劇戲、歌謠與美術
  • 第0540篇 -2008.01.31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日治時代的台灣(五):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與戰時體制
  • 第0541篇 -2008.02.03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附錄)-日治時代事件年表
  • 第0416篇 -2006.10.16 日據時代台灣行政區域的演變
  • 第0513篇 -2007.11.18 古蹟欣賞-台灣的近代建築

 

民國時期(1945~)

 

  • 第0395篇 -2006.08.04 清泉幽居歲月(1936年.西安事件.張學良在台灣的幽居歲月)
  • 第0915篇 -2012.07.23 [新竹五峰].張學良故居、張學良紀念地(1936年.西安事件.張學良在台灣的幽居歲月)
  • 第0430篇 -2006.11.27 吳濁流故居(知名台灣前輩作家,《亞細亞的孤兒》一書作者)
  • 第0732篇 -2009.09.29 [家庭記憶].母親的國小畢業紀念冊(1945年.戰後及光復後台灣的失落感)
  • 第0849篇 -2011.06.24 [歷史回想] .國民黨為何失掉大陸江山?-由郝柏村新書發表會談起(上)(1945~1949.國共內戰)
  • 第0850篇 -2011.06.25 [歷史回想] .國民黨為何失掉大陸江山?-由郝柏村新書發表會談起(下)(1945~1949.國共內戰)
  • 第0651篇 -2008.12.16 八堵火車站(1947年.二二八事件歷史現場之一)
  • 第0960篇 -2013.02.03 [北市信義].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195年代.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
  • 第0230篇 -2005.03.03 再訪鹿窟.石碇五坑(1951年.呂赫若.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
  • 第0690篇 -2009.04.18 蘆洲李宅(1952年.李友邦.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
  • 第0027篇 -2002.02.17 鹿窟事件.紀念碑.光明寺(1952年.鹿窟事件.白色恐怖的歷史記憶)
  • 第0563篇 -2008.03.24 蔣渭水紀念公園一塊匾額透露出的歷史記憶(1951年.國民政府盛大紀念蔣渭水逝世二十週年)
  • 第0430篇 -2006.11.27 吳濁流故居(1966年.吳載熙-黑貓中隊殉職的飛行員)
  • 第0861篇 -2011.08.05 旗津海岸.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原國軍台籍老兵的歷史悲劇)
  • 第0525篇 -2007.12.20 角板山賓館.《蔣總統祕錄》(蔣介石總統的行館)(1975年.蔣介石逝世)
  • 第0120篇 -2003.10.26 二子坪步道.陽明書屋(中興賓館)(蔣介石總統的行館)(1975年.蔣介石逝世)
  • 第0035篇 -2002.04.19 桃園大溪.蔣介石行館(蔣介石總統的行館)(1975年.蔣介石逝世)
  • 第0835篇 -2011.04.06 士林官邸(蔣介石總統的官邸)(1975年.蔣介石逝世)
  • 第0907篇 -2012.05.21 慈湖步道.慈湖賓館(1975.蔣介石病逝,長眼於慈湖賓館)
  • 第0613篇 -2008.07.31 中正紀念堂(1980年.紀念蔣介石總統的中正紀念堂完工)
  • 第0938篇 -2012.12.14 [宜蘭五結] .慈林紀念館(1980年.林宅血案)
  • 第0906篇 -2012.05.15 [桃園大溪].頭寮賓館(蔣經國總統長眠之地)
  • 第0303篇 -2005.10.11 台北城古蹟巡禮(四):二二八紀念館(1997年.台北市設立二二八紀念館)
  • 第0218篇 -2005.01.08 篤行五村.篤行六村.榮民工廠(2005年.消失的眷村)
  • 第0549篇 -2008.02.22 蔣渭水紀念碑(2006年.國道五號高速公路命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
  • 第0937篇 -2012.12.08 [宜蘭三星] .陳定南紀念園區(2006年.陳定南逝世)
  • 第0566篇 -2008.04.01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戰後初期的台灣(-):台灣光復與二二八事件
  • 第0567篇 -2008.04.03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戰後初期的台灣(二):白色恐怖與海外台獨運動
  • 第0568篇 -2008.04.06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戰後初期的台灣(三):兩岸局勢與台灣國際地位的演變
  • 第0570篇 -2008.04.13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附錄)-國府時代事件年表

 

其它台灣文史

 

  • 第0917篇 -2012.08.03 [歷史探索].魚路古道「河南勇路」身世之謎初探
  • 第0904篇 -2012.05.03 [新竹湖口].三元宮古匾探究
  • 第0621篇 -2008.08.20 寺廟古蹟欣賞-以鹿港龍山寺為例(上)
  • 第0622篇 -2008.08.23 寺廟古蹟欣賞-以鹿港龍山寺為例(下)
  • 第0513篇 -2007.11.18 台灣的近代建築
  • 第0300篇 -2005.09.23 台北城古蹟巡禮(一):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天后宮遺址
  • 第0301篇 -2005.09.23 台北城古蹟巡禮(二):勸業銀行舊廈.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騰雲號
  • 第0302篇 -2005.10.03 台北城古蹟巡禮(三):二二八公園古碑覽記
  • 第0303篇 -2005.10.11 台北城古蹟巡禮(四):黃氏節孝坊.急公好義坊.放送亭.二二八紀念館
  • 第0306篇 -2005.10.20 台北城古蹟巡禮(五):台大醫院舊館.台北賓館.景福門.東和禪寺鐘樓
  • 第0366篇 -2006.04.27 台北二二八公園的銅馬、銅牛、石獅
  • 第0529篇 -2008.01.01 城中區老街散步(一):表町、榮町、京町的昨日與今日
  • 第0530篇 -2008.01.05 城中區老街散步(二):大和町、本町的昨日與今日
  • 第0615篇 -2008.08.06 鹿港古蹟之旅(一):文開書院、文祠、武廟、地藏王廟、楊橋公園
  • 第0616篇 -2008.08.08 鹿港古蹟之旅(二):龍山寺、金門館、鳳山寺、甕牆、威靈廟、摸乳巷
  • 第0617篇 -2008.08.10 鹿港古蹟之旅(三):興安宮.九曲巷.中山老街.鹿港民俗文物館
  • 第0618篇 -2008.08.12 鹿港古蹟之旅(四):鹿港古市街.半邊井.隘門.南靖宮.敕建天后宮
  • 第0619篇 -2008.08.14 鹿港古蹟之旅(五):日茂行.天后宮.城隍廟.三山國王廟
  • 第0856篇 -2011.07.19 安平紀行(一):安平舊聚落.海山館.劍獅.妙壽宮.王船
  • 第0857篇 -2011.07.19 安平紀行(二):開台天后宮.安平古堡(熱蘭遮城遺跡)
  • 第0858篇 -2011.07.19 安平紀行(三):德記洋行.安平樹屋.海頭社魏宅 .延平街古井
  • 第0859篇 -2011.07.19 安平紀行(四):億載金城
  • 第0510篇 -2007.11.11 新竹紀行(三):進士第.鄭氏家廟.城隍廟.楊氏節孝坊.關帝廟
  • 第0509篇 -2007.11.07 新竹紀行(二):新竹驛.新竹州廳.新竹信用組合.長和宮.水仙宮
  • 第0508篇 -2007.11.05 新竹紀行(一):新竹市役所.護城河.新竹州圖書館.竹塹城迎曦門.新竹專賣局
  • 第0487篇 -2007.08.10 淡蘭古道總複習(下)
  • 第0486篇 -2007.08.08 淡蘭古道總複習(中)
  • 第0485篇 -2007.08.07 淡蘭古道總複習(上)
  • 第0515篇 -2007.11.26 漳州返鄉記-我的中國初體驗(一)
  • 第0516篇 -2007.11.27 漳州返鄉記-我的中國初體驗(二)
  • 第0517篇 -2007.11.29 漳州返鄉記-我的中國初體驗(三)

 

前人台灣遊記

 

  • 第0405篇 -2006.09.14 《東番記》(陳第-明朝)
  • 第0715篇 -2009.07.15 《福爾摩沙簡報》(甘治士-荷蘭時期)
  • 第0400篇 -2006.08.30 《裨海紀遊》(上卷)(郁永河-清朝)
  • 第0402篇 -2006.09.04 《裨海紀遊》(中卷)(郁永河-清朝)
  • 第0404篇 -2006.09.11 《裨海紀遊》(下卷)(郁永河-清朝)
  • 第0718篇 -2009.07.30 《臺海使槎錄》(黃叔璥-清朝)
  • 第0845篇 -2011.06.08 《水沙連紀程》(鄧傳安-清朝)
  • 第1022篇 -2013.10.11 《遊水裏社記》(鄧傳安-清朝)
  • 第1032篇 -2013.11.08 池志徵-《全台遊記》(1891~1893)(一)
  • 第1033篇 -2013.11.09 池志徵-《全台遊記》(1891~1893)(二)
  • 第1034篇 -2013.11.11 池志徵-《全台遊記》(1891~1893)(三)
  • 第1035篇 -2013.11.12 池志徵-《全台遊記》(1891~1893)(四)
  • 第0841篇 -2011.05.14 《三條崙古道》(浸水營古道)(池志徵-清朝)
  • 第0927篇 -2012.10.05 《鹿港乘桴記》(洪繻,清朝/日治時朝)
  • 第1052篇 -2014.02.12 張遵旭-《台灣遊記》(一)(1916年)
  • 第1053篇 -2014.02.13 張遵旭-《台灣遊記》(二)(1916年)
  • 第1054篇 -2014.02.14 張遵旭-《台灣遊記》(三)(1916年)
  • 第1055篇 -2014.02.16 張遵旭-《台灣遊記》(四)(1916年)
  • 第1056篇 -2014.02.18 張遵旭-《台灣遊記》(五)(1916年)
  • 第1023篇 -2013.10.14 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遊追記》(1)
  • 第1024篇 -2013.10.14 [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遊追記》(2)
  • 第1025篇 -2013.10.15 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遊追記》(3)
  • 第1026篇 -2013.10.16 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遊追記》(4)
  • 第1027篇 -2013.10.17 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遊追記》(5)
  • 第1028篇 -2013.10.18 江亢虎-1935年出版的《台遊追記》(6)
  • 第1191篇 -2016.06.02 德富豬一郎-1929年《臺灣遊記》:大溪.角板山
  • 第1193篇 -2016.06.18 德富豬一郎-1929年《臺灣遊記》:埔里.日月潭
  • 第1194篇 -2016.06.27 德富豬一郎-1929年《臺灣遊記》:阿里山

 

台灣老照片

 

  • 第1061篇 -2014.03.14 1895年《台灣諸景寫真帖》(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 第1063篇 -2014.03.21 1895年《台灣諸景寫真帖》(第2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
  • 第1094篇 -2014.08.25 1899年《台灣名所寫真帖》(石川源一郎)
  • 第1216篇 -2016.10.08 1908年.《臺灣寫真帖》~臺北廳
  • 第1218篇 -2016.10.20 1908年.《臺灣寫真帖》~基隆、宜蘭、深坑、桃園、新竹廳
  • 第1219篇 -2016.10.27 1908年.《臺灣寫真帖》~苗栗、臺中、彰化、南投、斗六廳
  • 第1092篇 -2014.08.10 1913年《台北寫真帖》(村崎長昶)
  • 第0754篇 -2010.02.09 1914年《金瓜石礦山寫真帖》裡的金瓜石舊影像(絹川寫真館)
  • 第1206篇 -2016.08.12 1914年《太魯閣蕃討伐寫真帖》
  • 第1133篇 -2015.04.22 1914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1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34篇 -2015.04.23 1914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2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35篇 -2015.04.24 1914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3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36篇 -2015.04.26 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4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37篇 -2015.04.29 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5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38篇 -2015.05.01 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6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39篇 -2015.05.04 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7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65篇 -2015.10.07 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8~10期(臺灣寫真會)
  • 第1166篇 -2015.10.14 1915年《臺灣寫真帖》11~14期(臺灣寫真會)
  • 第0746篇 -2009.12.24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上)(台北市役所)
  • 第0747篇 -2009.12.26 1923年《行啟紀念寫真帖》裡的台灣舊影像(下)(台北市役所)
  • 第1212篇 -2016.09.13 1935年.《臺灣蕃界展望》~泰雅族
  • 第1213篇 -2016.09.17 1935年.《臺灣蕃界展望》~賽夏、布農族
  • 第1214篇 -2016.09.22 1935年.《臺灣蕃界展望》~鄒族、排灣族
  • 第1215篇 -2016.09.28 1935年.《臺灣蕃界展望》~阿美族、雅美族
  • 第1132篇 -2015.04.15 1938年《台灣的風光》(山崎鋆一郎)
  • 第1111篇 -2014.12.04 1939年《風光台灣》(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 第1210篇 -2016.09.03 1939年.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老照片
  • 第1211篇 -2016.09.07 1939年.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


日治遺跡遭破壞 損及公物恐涉刑法

2017-05-16

非文資身分遺跡 文史學者促納管

〔記者張凱翔/台北報導〕仇日情結再現?繼八田與一雕像遭統派人士斷頭後,北投文史學者發現,多處日治時期留下的遺跡都遭不明人士破壞,包括三年前爆紅的「台灣幸福石」、弘法大師碑與芝山岩的「故教育者紀念碑」等,都被以鈍器鑿擊或噴漆塗鴉。但因上述文物皆無文資身分,北市文化局表示無法可罰;文史學者痛批,文化局應主動出擊納管文資,民間已緊急蒐集相關資料準備提出文資申請案,盼能保護尚未被破壞的文資遺跡。

  • 位於芝山岩的「故教育者紀念碑」遭人噴漆。(蕭文杰提供)

    位於芝山岩的「故教育者紀念碑」遭人噴漆。(蕭文杰提供)

  • 「弘法大師碑」遭人用鈍器鑿打,最後幾行字跡已經模糊泛白。(陳柏翰提供)

    「弘法大師碑」遭人用鈍器鑿打,最後幾行字跡已經模糊泛白。(陳柏翰提供)

  • 「台灣幸福石」出現由人為鑿刻所造成的缺角痕跡。(蕭文杰提供)

    「台灣幸福石」出現由人為鑿刻所造成的缺角痕跡。(蕭文杰提供)

文史學者於二○一四年在北投丹鳳山發現刻有「台灣啊,要永遠幸福」(「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台灣幸福石」,上週有登山客發現,台灣幸福石和數年前平整的樣貌差異甚大,疑似被人用鈍器鑿擊,同樣位於丹鳳山的弘法大師碑字體也被磨白,懷疑有人刻意破壞。

另,位於士林區芝山岩的「故教育者紀念碑」也遭人噴上紅漆打叉。一八九六年發生「芝山岩事件」,抗日民眾殺死六名日本教師後,日本總督府先設置「學務官僚遭難碑」,後來又立「故教育者紀念碑」,紀念在台任教的日本教師。

文史學者蕭文杰表示,北投在地人約十多年前有提報弘法大師碑和台灣幸福石為文資,但最後不了了之,在發現破壞行為後已緊急起草提報文件,籲文化局應主動出擊;蕭還說,弘法大師碑是真言宗的分靈,日本高野山本尊已是聯合國世界遺產,盼台灣文資也獲同樣重視。當年提報文資的前林泉里長張聿文表示,在馬英九市府時期有提過一次文資申請,當時文資委員認為這些石碑沒有文資價值,想不到日後會遭人破壞。

公園處管轄 破壞故教育者紀念碑可罰

文化局表示,上述遭破壞的石碑目前都沒有文資身分,因此破壞者就算被逮也無法可罰,會進行文資會勘,確認文資價值後再決定是否要給予文資身分列管保護。不過,芝山岩「故教育者紀念碑」屬北市公園處管轄,公園處表示,破壞公物行為已違反刑法,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呼籲別為了表達政治主張就破壞公物、浪費社會資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