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英國勞依茲咖啡館/最早有計劃栽 培以及食用咖啡民族是阿拉伯人煎煮當胃藥喝,作為興奮性飲料飲用/1645年的威尼斯,誕生了歐洲第一家公開的街頭咖啡館-歐洲第一家咖啡館──Bottega del Caffe。  西元一七00年左右,倫敦已有三千家咖啡館,以當時的人口比例計算,每一百人就養一家咖啡屋。  巴黎第一家咖啡屋──普各伯咖啡屋(Procope Cafe),開張於一六八六年/美國最早的咖啡文獻,始於一六六八年。波士頓第一家咖啡屋,則是一六九一年開張的倫敦咖啡屋(London Coffee House)。而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專賣店,也出現在波士頓,設立於一八0八年/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不是西雅圖的星巴克,而是1909年水野龍的「老聖保羅咖啡館」(Café Paulista),水野龍是日本第一代赴巴西的移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6VrkA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咖啡文化與職人之技
在東京時,我喜歡在不同角落駐足,也喜歡在街角的咖啡館坐上一陣子,例如前往南青山的根津美術館時,會在地鐵站出來的大坊咖啡館坐坐;在銀座逛街時,則會去八丁目的Cafe de L'ambre。東京的生活腳步極為快速,坐在咖啡館小歇一會兒,可以加入一點緩慢的步調。

京都的咖啡館也相當迷人,從銀閣寺出來後,跨過幾個街角,往山裡走二十分鐘,就會看到一間藏身於山中、咖啡狂人口耳相傳的密店「茂庵」。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書中,有一篇〈在京都坐咖啡館〉,提到有些咖啡館藏身於歷史建築中的角落,為古都增添了一些咖啡香氣。

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

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有個弟弟在日本,世世代代在長崎擔任通事(翻譯)的工作,他們家族對於日本漢語教育的發展相當重要。十八世紀中期,當時擔任幕府翻譯的鄭永寧,已經知道時代正在變化,瞭解到不只要會中文,英文和法文都是重要的外國語。鄭永寧有三個兒子:鄭永邦、鄭永昌和鄭永慶。鄭永邦曾經參加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簽署儀式;鄭永昌也負責外交事務;鄭永慶則在明治二十一年(一八八八年)在東京開了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

鄭永慶年輕時先到美國耶魯大學讀書,後來到了倫敦,而且曾經在巴黎學習法語。年輕的他沒有接下家族的翻譯事業,走了另外一條路——把在西方見到的咖啡館移植到日本。當時西方的咖啡館聚集了很多知識份子在此討論與分享新知,鄭永慶也企圖在日本創造這樣一個新的文化空間,所以在可否茶館放了很多書報雜誌,也陳列西方的新奇玩意。可惜當時風氣未開,加上他不擅經營,最後以破產收場。

日本人接觸咖啡的時間,比鄭永慶開設咖啡館的時間還早,但當時被當成藥物使用。

咖啡在日本最早的文字紀錄,在十八世紀末與荷蘭人的生意帳簿裡出現。一開始人們不知道怎麼翻譯koffie,所以用了「可否」、「可非」、「骨非」、「骨喜」和「加喜」等字,最後日文漢字寫成「珈琲」,中文也採取類似用法。

鄭永慶經營咖啡館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日本的咖啡館在可否茶館倒閉後十幾年,逐漸風行。從明治時代晚期到大正初期,也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在東京、橫濱、大阪和神戶等西化較早的城市,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地開設。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老聖保羅咖啡館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不是西雅圖的星巴客,而是一九○九年水野龍成立的「老聖保羅咖啡館」(Cafe Paulista)。水野龍是日本第一代赴巴西的移民。當時日本的移民主要到北美西部墾荒,他們的勤奮傳到巴西政府耳裡,也希望日本人到巴西墾荒。

十九世紀末期,大約有一萬名日本移民到了巴西,時值咖啡的價格大跌,水野龍抓住了時代契機,建議巴西政府推銷豆子到日本。他從巴西政府那裡拿到大量免費的咖啡豆,在銀座八丁目開設了第一家老聖保羅咖啡館,由於可以取得相當廉價的咖啡豆,所以咖啡賣得不貴,因此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和年輕知識份子在此逗留、倡議。此時的咖啡館不只是男性聚集的場所,女性除了擔任服務生之外,受過教育的女性文人也與男性一同出入咖啡館,老聖保羅咖啡館因此在二樓設有女賓部日本第一份女性主義文學雜誌《青鞜》(創刊於一九一一年)的編輯會議就經常在此召開。

老聖保羅咖啡館後來在日本各大城市拓展分店,成為世界第一家咖啡連鎖店。而由於日本市場的需求,使巴西的咖啡價格回升,挽救了巴西的咖啡業。另一方面,日本有了穩定的咖啡豆來源,也使巴西的咖啡豆不再受西方強權控制。

-------------------

teiaki  

鄭永慶先生(中央)と秋山定輔(右)

東洋咖啡渡來史:明治篇 — 文人墨客的舊愛新歡
2016年6月10日 更新 | 全咖啡
東洋咖啡渡來史:明治篇 — 文人墨客的舊愛新歡
aohato.com
陸子修茶經,文人雅士競相為飲,以茶參道,仰觀宇宙,俯察品類,及禪意之極。有明一代,炒茶興盛,品茶之樂,漸入尋常百姓之家。咖啡東傳,亦循此道。
1868年,倒幕派以尊王攘夷為號,執柄國政,變法自強,明治維新大幕開啟,文明開化之教漸隆,西學東漸之風日盛。大潮之中,咖啡亦不能免,1877年,日本移株咖啡樹於小笠原,首試咖啡國產之可否

翌年,東京上野黑門町可否茶館開張,開日本咖啡零售之先河,除售咖啡西點外,店中常備筆墨紙硯,而後分店遍布東京各地,文人墨客多會於此,以講論西洋文藝,諮諏治國善道,竟一時和風沙龍之美名。

可否茶館店主鄭永慶,曾一度遊學美國,一向仰慕西洋咖啡館文化,故而中西合璧,於日本創辦可否茶館,以期茶館能如法國咖啡館一般,成為文人墨客、藝匠畫師的雲集之所。然而鄭之期許,於當時之日本,難免超前於時代太多。一番風雅比附之後,光顧客人便寥寥無幾。開業後幾年,可否茶館便告關張,曇花一現。

然而有趣的是,可否茶館的名號卻在時隔近百年後,被北海道一家咖啡烘焙公司借用。 1971年,一家名為可否茶館的咖​​啡店於札幌開展。歷練四十餘載經營,如今在札幌與小樽一帶擁有15家分店。熱衷北海道觀光的諸位,千萬不能錯過。

就在明治時代接近尾聲的時候,銷售咖啡的喫茶店才如雨後春筍般,漸次而出。終於咖啡文化之風,吹進了日本的尋常百姓家,咖啡文化得以在日本生根發芽。在日本第一條現代化街道東京銀座的大街上,保利斯塔咖啡,獅子咖啡等一批新銳咖啡館陸續出現。其中以保利斯塔咖啡最為引人注目,與其它間雜經營西點與酒水的咖啡店不同,保利斯塔是日本第一家法式咖啡專營店,創辦人水野曾組織殖民巴西,而後獲得巴西聖保羅州咖啡專營權,歸國後創辦保利斯塔咖啡。如今,保利斯塔的複原店依然位於銀座八丁目9-16,店內場景一如百年前一般。

-----------------------------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人類學家Merry White寫了一本Coffee Life in Japan,Merry White為什麼對日本的咖啡有興趣呢?她指出幾點令人驚訝的事實:

1.日本咖啡的消費量全世界第三大(僅次於美國與德國)。
2.目前全球最大的咖啡出產國巴西,其實是十九世紀日本與巴西合作的結果。
3.日本人普遍地飲用咖啡不是在Starbucks引進之前,而是100年前就已經流傳開來,全世界第一家咖啡連鎖店就是在日本誕生。
4.100年前,咖啡店已經成為日本的重要生活空間,促進與創造日本文化的現代化。

如果這些你都不覺得驚訝,那我再舉出一點,第一間在日本開幕的咖啡館,還跟台灣扯得上關係。

日本第一家咖啡館

反清復明的鄭成功,在日本還有個弟弟,世世代代在長崎擔任通事(翻譯)的工作,他們家族對於日本漢語教育的發展相當重要。十八世紀中期,當時擔任幕府翻譯的鄭永寧,已經知道時代的局勢正在變化,他們知道不只要會中文,英文和法文都是重要的外國語。

鄭永寧有三個兒子:鄭永邦、鄭永昌和鄭永慶。鄭永邦曾經參加日清馬關和約割讓台灣的簽署;鄭永昌也負責外交事務;鄭永慶則在明治21年(1888)於東京開了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
Tokyo Cafe

鄭永慶年輕時先到美國留學,入學耶魯大學,後來到了倫敦,而且曾經在巴黎學習法語。年輕的鄭永慶沒有接下家族的翻譯事業,他走了另外一條路,把在西方所見到的咖啡館移植到日本。

當時西方的咖啡館齊聚了很多知識份子,討論與分享新的知識。鄭永慶企圖在日本創造一個新的文化空間,在「可否茶館」放了很多的書報雜誌,也陳列了西方的新奇玩意,但是當時的風氣未開,加上他不擅經營,最後破產。

日本人接觸咖啡其實比鄭永慶開設咖啡館的時間還早,只是以往咖啡被當成藥物使用。咖啡 最早的紀錄,是在十八世紀末與荷蘭人之間的生意帳簿出現。一開始人們不知道怎麼翻譯 “koffie”,找到「可否」、「可非」、「骨非」、「骨喜」和「加喜」等字,最後日文漢字寫成「珈琲」,後來中文也採取類似的用法。

鄭永慶雖然沒有成功,但是日本的咖啡店在「可否茶館」倒閉之後十幾年逐漸風行起來。從明治時代晚期到大正初期,也就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時,東京、橫濱、大阪和神戶等西化較早的城市,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地開設。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不是西雅圖的Starbucks,而是1909年水野龍所開的 「老聖保羅咖啡館」(Café Paulista)。水野龍是第一代日本赴巴西的移民,當時日本的移民主要到北美幫忙西部的墾荒,日本移民的勤奮傳到巴西政府的耳朵裡,希望引進日本移民 到巴西墾荒。

大約一萬名的日本移民在十九世紀末期到了巴西,時值巴西的咖啡價格大跌,水野龍抓住了時代的契機,建議巴西政府推銷豆子到日本。

水野龍從巴西政府拿到大量免費的咖啡豆,在銀座八丁目開設了第一家「老聖保羅咖啡館」,由於咖啡豆的取得相當低廉,所以咖啡也賣得不貴,吸引許多大學生和年輕的知識份子在此討論、逗留。

咖啡店此時不只是男性聚集的場所,女性除了開始擔當起服務生之外,受過教育的女性文人們也與男性們一同出入咖啡館。在老聖保羅咖啡館二樓還設有女賓部,1911年日本第一份女性主義文學雜誌《青鞜》的編輯會議經常在此召開。

老聖保羅咖啡館後來在日本的各大城市開展分店,成為世界第一家的咖啡連鎖店。由於日本市場的打開,一方面使得巴西的咖啡價格回升,挽救了巴西的咖啡業;另一方面,也使得巴西的咖啡豆不再受到西方強權的控制,同時日本也有了穩定的咖啡豆來源。
DSC086531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隨著咖啡人口的增加,不只是咖啡館,一般民眾的飲品之中也加入了咖啡的選項,大規模的咖啡公司因應而起,像是Key Coffee和國際知名的上島咖啡(Ueshima Coffee Company, UCC)也在1930年代成立。

UCC咖啡1933年成立,距今已經超過八十年的歷史,從生豆的進口到烘焙加工,後來還掌握了生產鏈,直接進入產地,對於樹種的培育、採摘的過程和價錢的管理進行調節。UCC還發明了即溶咖啡和罐裝咖啡,影響國際咖啡的飲用習慣。

日本的咖啡飲用習慣可以說是感染於全民,從身邊的自動販賣機到超級市場,雖然稱不上全民運動,但是東亞的島國,竟然是咖啡消費量的全球第三大市場,這個事實本身就令人驚訝。在東京超過八百萬的人口之中,就有超過八萬家的咖啡館,數量多到每個街角幾乎都有。

風格化的咖啡館

雖然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買到即溶、速食或是罐裝的咖啡,但日本人不會覺得那是在喝咖啡,純粹只是為了提神而已,就像是在辦公室的咖啡機,按個鈕就可以輕鬆來點咖啡因。或者是每一家都相似的Starbucks,陳設一樣,沒有風格,也缺乏品味。

我曾經在紐約或是巴黎找尋好的咖啡店,當地具有特色的咖啡店,裝潢、氣氛和情調都不錯,本身使用的豆子也相當出色,但仍然是使用機器,按個鈕就解決一切。

在東京或是京都,一間好咖啡館的基本條件就是手沖咖啡,手沖咖啡不是機械化、規格化的活動。相反的,手沖咖啡所追求的就是個別化、特殊化和風格化
從店主人所選的豆子、烘焙到沖泡的方式,不管是使用虹吸式還是濾網,一杯咖啡所蘊藏的不只是工作而已,還是店主人的專業與熱情。

選擇一間咖啡店所代表的是對於店主人風格的喜愛,有些咖啡店的咖啡像是強烈的節拍、有些則是厚實溫暖的音符,即使使用同一種豆子,不同的年份、水質、溫度,也會產生些微的不同。

東京的不同角落之中,有著均一化、普遍化和機械化的Starbucks,也有著風格獨特,展現個人氣質的咖啡與咖啡店。
咖啡館一開始傳進日本時是傳播西方新奇事物的場所,也類似哈伯瑪斯所說的「公共空 間」,學生、知識分子在此討論,形成特別的環境與氣氛。但在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之中,咖啡館的功能更加豐富,它是上班族進公司前沉澱心情的地方、是主婦暫時遠離家務事的場所、是宅男們幻想的實踐(女僕咖啡)、是閱讀漫畫、雜誌的小型圖書館。

咖啡館,不只賣咖啡,還提供一個家與工作場所之外的空間,讓人可以休息、等待和喘息

-----------------------------------------------

Ylib 遠流博識網 - 書籍精采內容 - https://goo.gl/WGxvug

鹿鳴館落成から遅れること5年、歴史的資料の確実性、 
そのものの持つ様々な要因から、誰もが日本最初の本格的
な珈琲店と畏敬の念を持って認める店がオープンした。 

その名は.....「可否茶館」

創始者は.....「鄭永慶」

鄭永慶の写真
「日本最初の珈琲店(可否茶館の歴史)」星田宏司著、いなほ書房より

時は.....「明治21年4月13日」   

場所は.....「東京下谷区上野西黒門町2番地」

teieikeiroku  

コーヒーの歴史と文化伝播の旅「倉敷珈琲物語」-可否茶館-日本最初の本格的珈琲店 - https://goo.gl/q2MEY

可否茶館的創業人"鄭永慶"是出生於長崎從事翻譯的家庭的日本人。
江戶時代的長崎是日本唯一允許海外貿易的港口城市,與中國,荷蘭國家貿易。
所以,在長崎,翻譯是一種特別的工作。1869年,明治政府開始的時侯,鄭永慶的爸爸在職外務省,到中國工作,亦指導鄭永慶中文。鄭永慶更在日本學習英語與法文,能操4國語言。
鄭永慶曾留學於美國耶魯大學,但不幸患病,於21歳時中途回國。
回國後入職外務省,但不久成為岡山大學,付属高中,付属中學前身的岡山師範中學的校長助理。以後他回到東京嘗試創辦教育係的事業,不過最終決定做咖啡室。
「我要做的,不同於那些表面歐化主義而只在騷動的社交場所,為大眾、學生、青年的<社交沙龍>、成為<知識的共同廣場>、<開創新的喫茶店>、為年青的一代出一分力。」
但最終於4年便結業,又因借了不少錢,他逃離到美國,於美國結束37年的生涯。
在1911年(明治44年),陸續地有新的喫荼店開長,受市民大眾支持。
為青年的社交場的可否茶館,可能是時代早了一些。

日本最初の喫茶店「可否茶館」 - https://goo.gl/L1jsCT

------------------------------------------

 

コーヒー専門店|可否茶館「かひさかん」創業1971年|札幌・小樽| - https://goo.gl/t56DKN

日本歌【北海道】小樽(上)。運河。可否茶館。六花亭。北菓樓 @ RuMax的鏡頭人生 婚禮紀錄,兒童寫真,活動記錄Wedding Photographer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SJsrH

[北海道小樽市]1971創立的「可否茶館」。忙中偷閑的咖啡時光 @ 娜塔不邋遢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CKIHi

2016-10-28_1947272016-10-28_1947372016-10-28_1939202016-10-28_193905  

■可否茶館咖啡 - PChome線上購物 - https://goo.gl/fcnxE1

------------------------------------------

北海道。可否茶館濾泡式咖啡 @ 奈良K姬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SRW6zW

博客來-【北海道‧小樽】可否茶館精選咖啡粉(小樽風情) - https://goo.gl/vcG2g9

----------------

小樽【可否茶館】 @ 蒂芬妮。想寫就寫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dCJ3T

 

---------------------------------

離開北海道前的悠閒咖啡時光@可否茶館新札榥店 @ Summer's Trip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CJzGp

2016-10-28_1938352016-10-28_1939052016-10-28_193920  

【北海道】小樽(上)。運河。可否茶館。六花亭。北菓樓 @ RuMax的鏡頭人生 婚禮紀錄,兒童寫真,活動記錄Wedding Photographer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SJsrH


日本第一間「喫茶店」竟然跟鄭成功有關?!淺談日本咖啡歷史及經典咖啡館
www.upmedia.mg查看原始檔
相信有很多人到日本的時候,除了體驗他們的茶道文化,很多人都會去購買在美國爆紅的藍瓶咖啡(Blue Bottle)的咖啡豆,所以今天就讓抓跟帶大家了解一下關於日本咖啡的歷史吧!
咖啡的起源從西元17世紀(預計約西元1641年)開始,由荷蘭人從當時日本鎖國政策下唯一開放的港口「長崎」進口咖啡豆,而當時荷蘭人為了確保咖啡的保存,因此研發出「冰滴咖啡」,也就此墊下了日本未來成為世界三大咖啡進口國的基礎。
而一直到西元1804年時,日本對於咖啡的觀感是不太佳的,甚至當時的大作家大田南畝也在其作品「瓊浦又綴」中這樣形容過咖啡:「豆炒得黑黑呈粉狀,與白糖攪和後飲用,味道焦苦的臭與苦味無法適應」,由此可以見得,經過兩百年,但咖啡依舊不受眾人所喜好。
直至西元1887年,由於明治維新的西化,貴族們開始飲用咖啡,咖啡才算是在日本真正地火熱起來,也是在這個時期,創建了日本第一間咖啡館。西元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鄭永慶(註ㄧ)在東京上野,創建了日本第一間「喫茶店」(註二)「可否茶館(註三)」。
鄭永慶因為年輕時受到西方文化的渲染,在西方的咖啡廳內常常有許多知識份子在討論跟分享新知,這樣的形式讓鄭永慶非常嚮往,也因此創建了「可否茶館」,雖然最後「可否茶館」因為其經營不善等等原因倒閉了,卻在之後延燒了這股熱潮。(不過之後有一間連鎖店,沿用了「可否茶館」的名字,開了好幾間連鎖店xddd)
有了鄭永慶的犧牲打,也為之後的咖啡館墊下了極厚的基礎,所以到了西元19、20世紀,咖啡終於在日本找到他的康莊大道了!西元1909年,水野龍在創建了日本第一間連鎖咖啡館「老聖保羅咖啡館(Café Paulista)」。
大家熟知的星巴克,一直到西元1996年才正式在東京銀座開了第一間連鎖咖啡館。「老聖保羅咖啡館(Café Paulista)」,是由水野龍與巴西政府合作以較低的價格引進咖啡豆,藉以販售較便宜的咖啡於咖啡館內,也因此吸引了許多大學生以及年輕知識份子到此討論跟逗留。
而好不容易開始有點起色時,咖啡又遇到了新的打擊。西元1945年的二次大戰,在二次大戰期間,因為日本人的愛國心,而成為了拒喝的飲品,所幸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咖啡又以「和平使者」的形象再次受到民眾的喜愛。
由一開始前兩百年的停滯不前,沒有人想要喝咖啡,一直到第一間「喫茶店」,以及第一間「連鎖咖啡店」,到中間的冷淡期,可以慢慢地看出後期為何日本可以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後的第三大咖啡進口國。
註一:
聽到鄭永慶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很耳熟吧!其實,他就是鄭成功弟弟鄭永寧的兒子之一啦!在當時,鄭氏家族對於日本漢語教育的發展非常地重視,所以之後鄭永寧便到日本長崎擔任通譯,並在之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渲染下,鄭永寧認為法語與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何之後鄭永慶年輕時會前往美國就學,並且受到西方文化渲染的原因。
註二:
既然這邊提到「喫茶店」,就讓大家稍微區別一下這兩個的分別吧!喫茶(きっさ / KIS SA )這個詞來自鎌倉時代,從中國傳到日本的飲茶文化。
如果店主特別將店稱作「喫茶店」的話,表示其多保有日本大正昭和時代的裝修風格,相較於現在的歐式咖啡館有著不一樣的風格,而且店主多偏好親手製作咖啡,接待風格不會像美式咖啡館熱情熱絡,但若是常常至「喫茶店」的熟客或是喜歡寧靜的人,可能會更偏好喫茶店的氛圍。
另外在申請營業許可時,兩者所需要申請的項目也較為不同,分別為「喫茶店營業許可」、「飲食店營業許可」。除此之外,「喫茶店」內只能提供咖啡、紅茶以及輕食,而咖啡館(Café)可以再另外提供酒類跟正餐。
註三:
咖啡原本是被日本人視為一種藥的素材,其一開始最早的紀錄是在西元18世紀,日本與荷蘭交易的生意簿上出現。一開始,日本人不知道怎麼翻譯 koffie,所以便找到「可否」、「可非」、「骨非」、「骨喜」和「加喜」等諧音字,直到最後日文漢字寫成「珈琲」,這也是為何鄭永慶會將這間喫茶館稱作「可否茶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