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詩」 https://goo.gl/6Ifs6j

「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  「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  「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

潑醋擂姜吮指香,蟹的盛宴! -搜狐吃喝!!! - https://goo.gl/XWTWnB

菊花詩餘螃蟹詠

潑醋擂姜吮指香,蟹的盛宴! -搜狐吃喝!!! - https://goo.gl/XWTWnB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6日, 2016
大觀園裡最多的是靈秀女兒,最暢意的是熱鬧宴飲。信手攤開《紅樓夢》,不多時便闖進玉餚佳釀、釵鬟倩影的世界,同女兒們聽聽掌故,行行酒令,再大快朵頤一番。最教人流連忘返的或許是茶餘飯後,一篇篇蘊著靈性的錦繡文章。

有宴無酒,不可謂盡興;有酒無詩,不可謂風雅。因湘雲起社而成的螃蟹宴,不僅為賈府女眷帶來一番天倫之樂,而且成就了兩組題詩,「菊花詩」與「螃蟹詠」。菊花詩自不必說,乃是海棠詩社精心籌劃的閨閣雅事,而螃蟹詠竟是寶、黛、釵三位主角緣事而作、緣情而發的神來之筆。

因是為詩社成員做東,螃蟹宴也擇了一處詩情畫意的所在——藕香榭。賈母等一眾女眷雖不作詩,到底出身名門淑媛,獨有一番審美趣味,即便是普通的家宴,也需突顯一個「品」字。是故寶釵就著清秋高爽之氣,提議請大家食蟹賞桂,美口腹而悅心目。藕香榭自也有園中獨一無二的妙處,最適合這樣小而精美的宴飲。


晚清楊柳青紅樓夢年畫《藕香榭喫螃蟹》(公有領域)
榭者,借也,本是依水臨花隨景而成的自由建築。藕香榭蓋在水中,四面有窗,左右有迴廊,後有曲折橋,彷彿是園中的少女,當風而立,婷婷裊裊。王熙鳳說得好,人在此間,遠眺有山坡開的正盛的兩株桂花樹,眼下是碧綠清透的河水,眼界敞亮,心也敞亮。正是對聯所書「芙蓉影破歸藍槳,菱藕香深瀉竹橋」的如畫意境。

賈母等人至水榭,見欄杆外另設兩張竹案,分別擺設酒具、茶具,有人燙酒,有人煮茶,喜得賈母讚寶釵思慮細緻,諸事妥當。在鳳姐的張羅下,一幕熱鬧的螃蟹宴緊鑼密鼓地展開,不見那螃蟹怎生模樣,亦不見諸位詩翁如何品嚐,只見她與長輩、丫鬟們一處逗趣打鬧。然詩家有「四美」之說,即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於人世難以兼得。一朝螃蟹宴,將四美盡收,信可樂也。想必海棠詩的成員們早已極目騁懷,詩興難抑了。

至賈母與太太們離席,螃蟹宴的好戲才真正登場。十二首菊花詩,須臾間作出,眾人意猶未盡,又把螃蟹熱了來,享用一番。寶玉雖兩次結社落第,雅興卻勝過旁人。他有心一騁詩才,笑道:「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成,誰還敢作?」說罷,他洗手離席,提筆寫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能在席間喧鬧之際即興發揮,寶玉之才亦是上乘,他所詠之事正是自己飽嚐美蟹的陶醉姿態。秋季品蟹最合時令,他舉著蟹螯邀對桂花,心境歡愉;拌上醋、姜等佐料,更是欣喜若狂。「潑」、「擂」二字俗極而傳神,恰是食蟹人急不及待的狂態。他以「饕餮王孫」自嘲,見了螃蟹寧願變作貪得無厭的猛獸,而對螃蟹,他讚以「橫行公子」,不也是他心無城府、堅守真性的寫照嗎?

寶玉吃得狂放,全然不顧螃蟹性冷忌貪,就連指尖洗不掉的腥味都成了沁人心脾的芳香,可不是愈發「狂」了?最後他化用蘇軾「自笑平生爲口忙,老來事業稱荒唐」之句,說自己願為口腹之美而一生忙碌,倒真是寶釵前日戲說的「無事忙」了。

黛玉初見此詩,大有競技之意,說「一時要一百首也有」,略一仰首微吟,提筆作一七律: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黛玉延續食蟹的話題,同樣臨場作詩,內容相近,意境更為清幽,在食蟹的欣喜之餘,多了幾分淑女的婉約與含蓄。在寶玉眼裡,螃蟹是不理世俗的橫行狂士,黛玉卻視為身披鎧甲、手執長戈的護國將士,而且牠猛志常在,至死不忘。這首詩發語悲壯,次句筆鋒一轉,當螃蟹被調為美食,色澤、形態俱佳,引得世人轉悲為喜,先嘗為快。


黛玉將蟹螯內肥厚的白肉比作「嫩玉」
攝像者: fotolia
再看她點評色相,抓住螃蟹最美味的部分,將蟹螯內肥厚的白肉比作「嫩玉」,將蟹殼內鼓脹的蟹膏比作「紅脂」,借用寶釵評詩的話,真真把螃蟹「形容得一個縫兒也沒有」。憑誰讀來,能禁得住這般絕妙的描寫,不動垂涎之念?黛玉同寶玉一般喜愛食蟹,卻不會像他百無禁忌地暴飲暴食,而是不急不徐,再添一段賞心悅目的時光。蟹腳多肉更讓人憐愛,飲酒助興,恨不得千杯不醉。

到宴飲的尾聲,黛玉才回過神來,點出身在何處。秋天品蟹,清風吹搖桂樹,銀霜漸染菊花,正是最佳的時節品嚐最佳的時鮮,才引發食蟹人滿懷的浪漫詩情。

寶玉從環境過渡到食蟹,黛玉從食蟹照應環境,兩首詩互相唱和,循環照應,竟不似賽詩,而是知己間的詩意交流了。偏偏黛玉接下來的舉動耐人尋味。寶玉正要喝彩,她便把詩給撕了,命人燒去,一改先前的態度,讚他的詩很好,甚至比菊花詩還好。

寶玉之吟狂而瀟灑,以直爽的真情見長;黛玉之筆清而細膩,以婉曲的風致為上。若真要論個高下,只怕是稻香老農也難定奪。只是黛玉以詩為侶,少有嬉戲之作,而這首螃蟹詠文字清奇,卻無遠的寄託,恐怕於她,沒有太多留存的價值。再者,她已在菊花詩上獨占鰲頭,何必在此與寶玉較量個輸贏呢?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薛蘅蕪諷和螃蟹詠插畫(網路圖片)
寶釵見狀,也笑言自己「勉強」作了一首,願寫出來給大家「取笑兒」。寶姐姐的作品怎會勉強,誰又有資格取笑?是以寶釵甫開口,便引社中人一齊來看: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只讀首聯,或許與寶、黛已經相似,寶釵同樣在寫秋季食蟹之事,只是用詞更加端凝穩重,桂花、桐葉結成了霧靄秋蔭,好吃貪饞者在樹下舉杯自飲,日夜盼著食蟹的最佳時令——重陽到來。

到了描寫螃蟹的頷聯,寶釵筆鋒立轉,將其特性大加諷喻。螃蟹不顧道路縱橫方向,只知一味橫行霸道。次句化用「皮里陽秋」之典,晉人褚為人不將好惡表露於外,內心卻存著褒貶,故人們說他「皮裡有春秋」,後為避簡文太后之諱改為「陽秋」。任螃蟹心機再深,仍是不免被人煮食的結局,只剩下膏黃被人享用。

看到這裡,寶玉忍不住喝彩:「罵得痛快!我的詩也該燒了。」社中人雖然禀賦各異,但對評價詩歌,都要求詞意、立意新穎。寶釵下筆不凡,從寶黛立意的反面著手,寄寓更多現實的深思,境界頓開。難怪一向推崇黛玉的寶玉,這次也甘心拜服。

再往下兩聯:

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表面上,寶釵在寫蟹的吃法,用酒氣、菊香祛除螃蟹的腥味,配以生薑抵禦螃蟹的性寒,但蘊藏的情感完全和前兩首詩對立。螃蟹美味含腥,積冷傷身,倒成了虛有其表的奸邪之徒了。這樣的螃蟹哪一點值得世人狂喜?而它橫行一世,於人於己又有何益處?倒是它生長的水澤湖畔,唯有禾黍飄香,沐浴月光。

這首詩獲得眾人一致稱讚:「這方是食蟹的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寶釵到底在諷刺誰呢?有人說是趨炎附勢的賈雨村之流,也有人說是視名利為糞土的賈寶玉,甚至是與寶玉心心相印的黛玉。然而,寶釵之詠別開生面,獲得所有人的讚許,到底是沒有惡意的,否則以紅樓女兒們的心性,如何讀不出來?或許寶釵只是告誡世人,橫行霸道、偽善裝勢者終究沒有好下場。

至此,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古人吃螃蟹的模樣、感受,以及忍不住將它諷喻世俗的複雜心理。回看三首螃蟹詠,二玉之作心意相通,寶釵獨樹一幟,倒讓人驀地想起了那句判詞:「空對著,山間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

菊花詩
菊花詩十二題,詠物兼賦事。出題者使用一個實字,一個虛字來命題,即菊字為實,另一字為虛,共做題十二道,即憶菊訪菊種菊對菊供菊詠菊畫菊問菊簪菊菊影菊夢殘菊。題目編排序列,憑作詩者挑選。限用七律,不限韻腳。詩作皆署“雅號”,即:“ 蘅蕪君 ”(寶釵)、“怡紅公子”(寶玉)、枕霞舊友”(湘雲)、“ 瀟湘妃子 ”(黛玉)、“ 蕉下客 ”(探春)。[1]
作品名稱 菊花詩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曹雪芹

憶菊
原文
(蘅蕪君)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1]
註釋
1.蓼—— 水蓼,花小色紅,聚集成穗狀。葦——蘆葦,花白。蓼紅葦白時菊尚未開。詩中以菊擬所“憶”之人,所以說“抱悶思”、“斷腸”。
2.舊圃——去年的花圃。秋無跡——即花無跡,修辭說法。
3.夢有知——謂唯有夢中能見,亦為寫“憶”。
4.晚砧——傍晚時擣衣。
5.“念念”句——意謂秋雁北歸南飛,勾起自己無限想念之情。因傳說雁能帶書傳訊。
6.寥寥——寂寞空虛的樣子。砧——與興秋思有關,參見寶玉《詠白海棠》詩注。遲——不盡。
7.為黃花瘦——黃花,菊花。語借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寫自己孀居愁緒的《醉花陰》詞“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用意有所不同。
8.重陽——陰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陰曆九月初九為二陽相重,故名曰“重陽”,自然就含有高尚、剛強、光明等寓意,祈望一種至高、至清、至明的理想社會。在當時那種專權制度的現實中,這樣的社會理想自然是不能實現的。所以,寶釵只能把這種理想當作一種激勵自己的精神慰籍。故曰:“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1]
訪菊
原文
(怡紅公子)
閒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1]
註釋
1.淹留 ——滯留住。這句說,不必為了飲酒或身體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處秋——即何處花,修辭說法。“誰家”、“何處”都為了寫“訪”。
3.蠟屐 ——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蠟。語用《世說新語》阮禹“自吹火蠟屐”事。表示曠怡閒適。又古代有閒階級多著木屐遊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時方言。
4.冷吟 ——在寒秋季節吟詠。
5.解——懂得,能夠。
6.“休負”句——不要辜負我今天的乘興遊訪。掛杖頭,語用《世說新語》阮修“以百錢掛杖頭,至店,便獨醉酣暢”事。這裡取其興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陽有飲菊花酒的習俗。[1]
種菊
原文
(怡紅公子)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護惜,好和井徑絕塵埃。[1]
註釋
1.移來——指把菊苗移來。
2.不期 ——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灑酒於地表示祭奠。這裡只是對著菊花舉杯飲酒的意思,與吟詩一樣,都表示興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 ”意同。《花史》:“菊為冷香。”
5.泉溉泥封——用水澆灌,用土封培,是種菊的技術。
6.好和——須和。井徑 ——田間小路,泛指偏僻小徑。這句意思是說讓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與塵世的喧鬧隔絕。[1]
對菊
原文
(枕霞舊友)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1]
註釋
1.科頭 ——不戴帽子叫科頭。這裡借用來說不拘禮法的樣子,與下聯“傲世”關合,取意於唐代詩人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 科頭箕踞(抱膝而坐)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風霜,冒寒開放,有“ 傲霜枝 ”之稱。
3.知音——知己朋友。典出鍾子期聽伯牙彈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見《列子.湯問》。[1]
供菊
原文
(枕霞舊友)
彈琴酌酒喜堪儔,几案婷婷點綴幽。
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
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1]
註釋
1.供菊 ——將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間裡供觀賞。
2.喜堪儔——高興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婷婷點綴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樣子好看。幽,說因菊而環境顯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聞到菊花的香氣。三徑露,指菊,修辭說法(與下句“一枝秋”相對),用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意。“三徑”原出處參見前清客《蘭風蕙露》對聯注。“香分三徑露”,是說菊之香氣從三徑分得,與下句“一枝”一樣,正寫出“供”字。
5.霜清 ——仍是修辭說法,指菊花清雅。紙帳來新夢——房內新供菊枝,使睡夢也增香。因紙帳上多畫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過所畫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箋》:“紙帳,用藤皮繭紙纏於木上,以索纏緊,勒作皺紋,不用糊,以線拆縫之,頂不用紙,以稀佈為頂,取其透氣;或畫以梅花,或畫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書中黛玉說:“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舊遊 ',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將供菊說完,沒處再說,故翻回來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遠”圃冷,菊圃冷落。斜陽,衰颯之景。舊遊,舊時的同遊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說自己也與菊一樣傲世,並不迷戀世上的榮華富貴。春風桃李,喻世俗榮華。淹留,這裡是久留忘返的意思。[1]
詠菊
原文
(瀟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1]
註釋
1.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閒吟》詩說:“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閒吟。”後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作衝動所帶來的不得安寧的心情。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擾。
2.欹——這里通作“倚”。沉音——心裡默默地在念。
3.毫端 ——筆端。蘊秀——藏著靈秀。“毫端蘊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臨,即臨摹、臨帖之“臨”。霜,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寫,描繪。這裡說吟詠。
4.口齒噙香——噙,含著。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與下句“ 秋心 ”成互文。秋叫“ 素秋 ”,“素”在這裡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懷。
6.一從——自從。陶令 ——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符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八十多天彭澤縣令,所以稱陶令。他喜歡菊,詩文中常寫到。評章——鑑賞,議論。亦借說吟詠,如:評章風月。
7.高風——高尚的品格。在這裡並指陶與菊。自陶潛後,歷來文人詠菊,或以“隱逸”為比,或以“君子”相稱,或贊其不畏風霜,或歎其孤高自芳,而且總要提到陶淵明。[1]
畫菊
原文
(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
莫認東籬閒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陽。[1]
註釋
1.“ 詩餘 ”二句——謂詩後戲筆劃菊,乃乘一時之逸興不經意所作,豈是存心繪畫、苦苦構思而成?丹青,指繪畫所用的紅的青的顏料,亦作畫的代稱。較量,計慮,思考如何恰當。
2.“聚葉”二句——聚葉,把菊葉畫得茂密,故用“千點”。攢,簇聚。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構成,故說“ 攢花 ”。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幾痕”。國畫中有潑墨、烘染等法,枝葉濃黑以烘托花姿。“潑墨”、“攢花”是畫菊常用的話,如《畫居逸品》記高濲 “酒酣潑墨,寫菊數本……寒香飄拂,涼風颯然。”菊花的不同畫法則有“高頂攢瓣花”、“攢頂尖瓣花”、“攢心細瓣花”等名目。
3.“淡濃”句——對風前的菊花姿影心領神會,然後在紙上用濃淡來表現。有濃淡,才能密而不亂,才有遠近掩映。
4.“跳脫”句——即“(戴著)跳脫之腕底生秋香 ”的修辭句法。跳脫,手鐲的一種,用珍物連綴而成,又做“挑脫”、“ 條脫 ”。《全唐詩話》:“(文宗)問宰臣:'古詩云:輕衫襯跳脫。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上曰:'即今之腕釧也。'”句中僅以字面與“淡濃”成對,對仗中多有此式。有人解為靈活,兼有此意。
5.“莫認”句——不要錯認是真的菊花而隨手就去採摘。說畫得神態逼真。“ 東籬閒採掇”,語用陶潛著名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掇,拿取。
6.粘屏——把畫貼在屏風上。慰重陽——重陽不得賞菊,以觀畫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1]
問菊
原文
(瀟湘妃子)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1]
註釋
1.秋情——即中間兩聯所問到的那種思想情懷。因“眾莫知”而唯有菊可認作知己,故問之。
2.喃喃——不停地低聲說話。負手——把兩手交放在背後,是有所思的樣子。叩——詢問。東籬 ——指代菊,見前詩注。
3.孤標 ——孤高的品格。標,標格。偕——同……一起。
4.為底 ——為什麼這樣。底,何。
5.蛩——蟋蟀。可——是不是。鴻、蛩、菊都是擬人寫法。
6.解語——能說話。在這裡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說話的話。語出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唐玄宗把貴妃比作“ 解語花 ”事。[1]
簪菊
原文
(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1]
註釋
1.簪菊 ——插菊花於頭上,古時風俗。《幹淳歲時記》:“都人九月九日,飲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譜》敘曰:“唐輩下歲時記:九月宮掖間,爭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詩曰:'黃花插滿頭'。”
2.鏡中妝——指簪、釵一類首飾,女子對鏡梳妝時插於發間。這句說以菊插頭,不要錯認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並非為了打扮。
3.“長安”句——疑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是京兆(長安)人。其《九日齊山登高》詩有“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嘆落暉”等句,與本詩中多以插菊、飲酒事並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稱,總無可徵,或是泛說京都風氣。
4.彭澤先生 ——指陶淵明。陶除愛菊外,也喜酒,任彭澤令時“公田悉令吏種秫(高粱),曰:'吾嘗得醉於酒足矣!” 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萬錢於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又自釀酒, “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著之。”(南朝蕭統《陶淵明傳》)所以稱“酒狂”。
5.三徑露——指代菊。因說“露”所以用“冷沾”,這兩句都形容簪菊。
6.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暗與陶潛 “ 葛巾漉酒 ”事相關。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謂秋季九十日。秋稱三秋,亦稱九秋。
7.“ 高情 ”二句——意思說,時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種高尚的情操,那就讓他們在路上見了插花醉酒的樣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陽歌》:“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兒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這裡兼取兩者意化用之。[1]
菊影
原文
(枕霞舊友)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
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1]
註釋
1.秋光——指菊影。潛度偷移——說菊花隨著日光西斜而影子在不知不覺地移動。
2.“窗隔”句——意思是隔著窗子透出稀疏的燈光,在地上描下了濃淡不同的遠近菊影。
3.“籬篩”句——竹籬好比篩子,透過月光的碎片,就像把明淨精巧的菊花姿影封鎖在裡面。玲瓏,空明的樣子,又常形容雕鏤精巧。
4.寒芳——指菊。留照——留下肖像,即留下影子。魂應駐——花魂應該也留在菊影之中,說菊影能傳神。
5.霜印——指菊影。夢也空——影雖能傳花之神,但畢竟是虛像,“夢也空”就是虛像的修辭說法。上句從花到影,這句從影到花,說法相反相成。
6.暗香 ——指菊,因寫月夜花影,所以用“暗”。休踏碎——正點出“菊影”,影在地上,因珍惜,所以不願踩它。程高本這三個字作“踏碎處”,句不可通,既已“踏碎”(影豈能踏碎?),怎麼還說“珍重”呢?今從脂本。
7.“憑誰”句——賞菊與飲酒相關,已見前詩注。影子本來朦朧,加之醉眼迷離,看去就更模糊難以辨認了。[1]
菊夢
原文
(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1]
註釋
1.秋酣一覺清——秋菊酣睡,夢境清幽。
2.“和雲”句——唐代張賁以“和霜伴月”寫菊,今換一字,以寫菊花夢魂高飛;以“不分明”說夢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說夢魂翩躚,彷彿成仙,但並非是羨慕莊子變作蝴蝶。莊周夢中化蝶事見《莊子.齊物論》。這裡引“莊生蝶”是為了點“夢”。
4.憶舊——實即“夢舊”,詩題中“夢”字句中不出現是詠物詩技巧上的講究。尋盟——表示結交友好,語出《左傳》。這一聯構思或受元代柯九思 “蝶化人間夢,鷗尋海上盟”詩句的啟發。
5.“睡去”句——意謂夢見歸雁,依戀之心久久相隨,直至它飛遠看不見。
6.故故——屢屢,時時。[1]
殘菊
原文
(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切,萬里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1]
註釋
1.傾欹 ——指菊傾側歪斜。
2.小雪——立冬以後的一個節氣。
3.餘香——實即“餘瓣”。淡泊——指顏色暗淡不鮮。
4.離披 ——亦作“ 披離 ”,散亂的樣子。
5.知再會——“不知能否再見”的意思。秋風——程高本作“ 秋分 ”,指季節說,兩者沒有多大差別。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則一字之別含義不同。自漢武帝作過“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秋風辭》後,“秋風過客”就成了時光短暫、好景不長的代用語。為便於推究原意,今從脂本。[1]
文化寓意
現實依據
菊花詩分詠十二題的形式,好像只是寶釵、湘雲偶然想出來的新鮮玩意兒,其實,也完全是當時現實生活已存在著的一種詩風的藝術概括。與作者同時代人愛新覺羅·永恩 (清宗室、襲封康親王)的<誠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詠》詩,其八詠詩題是“ 訪菊 ”、“ 對菊 ”、“ 種菊 ”、“ 簪菊 ”、“ 問菊 ”、“夢菊”、“ 供菊 ”、“ 殘菊 ”,幾乎和小說中一樣。《神清室詩稿》中也有“訪菊”、“對菊”、“夢菊”、“簪菊”、“問菊”等詩。可見,小說中的情節,多有現實生活為依據,並非作者向壁虛構。[1]
現實意義
《菊花詩》在花事吟賞上反映了當時的都城社會習俗和有閒階級的文化生活情趣。
清代方浚頤《夢園叢說》曾記都門賞花情況說:“板樂寺之海棠,棗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藥,十剎海之荷花,寶藏寺之桂花,天寧、花之兩寺之菊花,自春徂秋,遊踪不絕於路。又有花局,四時送花,以供王公貴人之玩賞。冬則……招三五良朋,作消寒會,煮衛河銀魚,燒膳房鹿尾,佐以湧金樓之佳酸,南烹北炙,雜然陳前,戰拇飛花,觥摔交錯,致足樂也。”小說中賞桂、賞菊,送海棠,以至冬日消寒大嚼鹿肉都寫到了王公貴人的種種樂事,完全是建築在殘酷地剝削勞動人民,特別是逼使廣大農民過著飢寒交迫的痛苦生活的基礎上的。彼此唱和,斗奇爭新的詠物詩風摩一時,正是這種閒逸生活的反映。[1]
寄情寓興
和同類內容的大多數詩一樣,它寄情寓興的一面,還是值得注意的。
每首詩依然有選詠者各自的特點,
薛寶釵在詩中連著三次點明“重陽”,可以看出她的憤世嫉俗。她痛恨賈雨村之流的貪官污吏、權貴權奸,所以藉剛強、高尚的“重陽”節發洩心中憂國憂民的情懷。[1]
如賈寶玉的“ 種菊 ”就歸結為絕塵避世;[1]
史湘雲的命運,從她的“冊子”上看,後雖一度“來新夢”,終究“夢也空”,未能“ 淹留 ”於“春風桃李”的美滿生活.脂評“湘雲是自愛所誤.”(第22回)也與詩中所說的“傲世”相合;[1]
林黛玉詩中“ 孤標傲世 ”、“幽怨'等,則體現出她的清高,與前文“頌聖”“邀恩寵”鮮明對比。[1]
從“殘菊”詩看探春,可知她“運偏消”時,如菊之“傾欹”“離披”,境況也大不如前;“萬里寒雲”,“分手”而去,正是她遠嫁不歸的象徵,所謂明歲再會,切莫相思等慰語,其用意也不過如同元春臨別時所說的“見面是盡有的,何必傷慘?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那番話罷了。[1]
最佳詩作
林黛玉所寫的三首詩被評為最佳.如果作者只是為了表現她的詩才出眾,為什麼在前面詠白海棠時要讓湘雲“壓倒群芳”,在後面諷和螃蟹詠時卻又稱寶釵之作為“絕唱”?原來作者還讓所詠之物的“品質”去暗合吟詠它的人物。詠物抒情,恐怕沒有誰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氣質更與菊相適合的了,她比別人能更充分、更真實、更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合乎情理。[1]
黛玉三首詩中,“ 詠菊 ”又列為第一.由於小說裡眾人的議論,容易使我們覺得這首詩之好,就好在“口角噙香對月吟”一句上.其實,詩的後半首寫得更自然,更有感染力.
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生於南京,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約十四歲時遷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遺腹子(一說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1]

------------------------------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大觀園中姐妹們共聚海棠詩社,席間吃了螃蟹,於是寶玉、黛玉和寶釵起了興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詠。[1]
作品名稱 螃蟹詠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 者 曹雪芹

原文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的這一段原文:
大家又評了一回,復又要了熱蟹來,就在大圓桌子上吃了一回。寶玉笑道:“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庚辰雙行夾批:全是他忙,全是他不及。妙極!】我已吟成,誰還敢作呢?”說著,便忙洗了手提筆寫出。【庚辰雙行夾批:且莫看詩,只看他偏於如許一大回詩後又寫一回詩,豈世人想得到的?】眾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笑道:“這樣的詩,要一百首也有。”【庚辰雙行夾批:看他這一說。】寶玉笑道:“你這會子才力已盡,不說不能作了,還貶人家。”黛玉聽了,並不答言,也不思索,提起筆來一揮,已有了一首。眾人看道: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寶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燒去,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燒了他。你那個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你留著他給人看。”寶釵接著笑道:“我也勉強了一首,未必好,寫出來取笑兒罷。”說著也寫了出來。大家看時,寫道是: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看到這裡,眾人不禁叫絕。寶玉道:“寫得痛快!我的詩也該燒了。”又看底下道: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1]
註釋
其一(賈寶玉)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
臍間積冷讒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1]
[註釋]
1.持螯——拿著蟹鉗,也就是吃螃蟹。語本《世說新語》:畢卓曾對人說:“左手持蟹螯,右手執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這是古代貴族過的享樂生活。
2.擂姜——搗爛生薑。
3.饕餮——古代傳說中貪吃的凶獸,後常用來說人貪饞會吃,這裡即此意。王孫——自指,借用漢代劉安《招隱士》中稱呼。
4.“橫行”句——說蟹。蟹,稱為“ 橫行介士(戰士)”,見《蟹譜》:又稱為“ 無腸公子 ”,見《抱朴子》。橫行,既是橫走,又是行為無所忌憚的意思。無腸,除字面義外,又用以說沒有意興,無動於衷。這一句語帶雙關,兼寫“偏僻”、“乖張”。金代詩人元好問《送蟹與兄》詩:“ 橫行公子本無腸,慣耐江湖十月霜。”
5.臍間積冷——我國傳統醫藥學認為,蟹性咸寒,恣食,會積冷於腹內(小說中也寫到),須用辛溫發散的生薑、紫蘇等來解它。
6.香——與“腥”同義。兩句似寓其沾花惹草習氣。
7.“ 坡仙 ”句——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人亦稱其為坡仙,北宋文學家。蘇軾曾寫詩笑一生窮愁勞碌的唐代苦吟詩人孟郊,把讀孟詩比之為吃小蟹,說是“竟日嚼空螯”(《讀孟郊詩》),所以引以為說。又賈寶玉的綽號叫“ 無事忙 ”,或是有意暗合。[1]
其二(林黛玉)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1]
[註釋]
1.鐵甲長戈——喻蟹殼蟹腳。宋代陳郁為皇帝擬進蟹的批答說:“內則黃中通理,外則戈甲森然。此卿出將入相,文在中而橫行之像也。”見《陳隨隱漫錄》。
2.色相——佛家語,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來說蟹煮熟後顏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憐卿八足多肉”。上一聯已說螯滿、膏香,故這句用“更”字說蟹腳多肉。憐,愛。卿,本暱稱,這裡指蟹。
4.“助情”句——意即“誰勸我飲千觴以助情”。觴,酒杯。助情,助吃蟹之興。
5.茲——此。佳品——指蟹。酬——報答。這裡是不辜負、不虛度的意思。佳節——指重陽。
6.桂拂清風——即“清風拂桂”。[1]
其三(薛寶釵)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
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1]
[註釋]
1.靄——雲氣。這裡指桂花香氣。
2.長安涎口——京都裡的饞嘴。佳節吃蟹是富貴人家的習好,故舉長安為說。又似與“饕餮王孫”不無關係。盼重陽——《紅樓夢》詩多含隱義,菊詩與蟹詩共十五首,明寫出“重陽”的三首即寶釵所作的三首,這很值得注意。正如“清明涕送江邊望”、“清明妝點最堪宜”等詩句看來與探春後來遠嫁的時節有關一樣(參見其“圖冊判詞”和“ 春燈謎 ”詩),寶釵始言“重陽會有期”,繼言“聊以慰重陽”,這裡又說“涎口盼重陽”,可見“重陽”或與後半部佚稿中寫寶釵的某一情節有關,表達了寶釵的個性思想。
3.“眼前”句——蟹橫行,所以眼前的道路是直是橫它是不管的。比喻貪官污吏不擇手段。經緯,原是織機上的直線與橫線。
4.“皮里”句——蟹有殼無皮,“皮里”就是肚子裡。活蟹的膏有黃的黑的不同顏色,故以“春秋”說花色不同。又“ 皮里春秋 ”是成語,出《晉書·褚傳》:褚為人外表上不露好惡,不肯隨便表示贊成或反對,而心裡卻存著褒貶,所以有人說他“有皮里春秋”。因晉簡文帝后名春,晉人避諱,以“陽”代“春”,故這一成語亦作“ 皮里陽秋 ”。後多用以說人心機詭深,而不動聲色。空黑黃,就是花樣多也徒勞的意思,因蟹不免被人所煮食。比喻官場中的壞人終要被好人所消滅。
5.滌腥——解除腥氣。用菊——指所飲非平常的酒,而是菊花酒。傳說重陽飲菊花酒可辟除惡氣。即,在消滅貪官污吏的同時不能忘了自己“菊”的品格和初衷。
6.性防積冷——意即蟹性寒,食之須防積冷。定須姜——這裡指,要用比他們更老辣的手段除掉他們。
7.落釜——放在鍋子裡去煮。成何益——意謂橫行和詭計又有何用。
8.月浦——有月光的水邊,指蟹原來生長處。詩中常以“月”點秋季。空餘禾黍香——就蟹而言,既被人所食,禾黍香已與它無關。唐代陸龜蒙《蟹志》:“蟹始窟穴於沮洳(音舉入,低濕之地)中,秋冬至,必大出,江東人云稻之登也。”又宋代傅肱《蟹譜》:“秋冬之交,稻粱已足……江俗呼為'蟹樂。”即,消滅了貪官污吏、權貴權奸之後,社會就變得美好、清明了。[1]
鑑賞
關於《螃蟹詠》駁擁林派觀點
所謂“一林障目而不見紅樓”,一些擁林派論者往往以不顧一切地顛倒黑白,故作驚人之語的方式而“聞名”於紅壇。關於小說第38回,林黛玉與薛寶釵的《螃蟹詠》,這些擁林派論者的“見解”也脫不出這類的風格。其實,任何一個仔細閱讀過原文的讀者都不難看出:林黛玉的《螃蟹詠》不過是表達她對蟹肉美味的偏愛而已。而寶釵的《螃蟹詠》則尖銳地諷刺了以賈雨村為代表的一類貪婪、橫暴的“世人”,並因此而被寶玉和眾姐妹評為食螃蟹的“絕唱”,說:“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就是這麼兩首含義都很清楚的詩,到了這些擁林派的口中竟然成了所謂“林妹妹和寶姐姐破口對罵”?這種東西並沒有半點嚴謹性可言,我們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戳穿其中的漏洞。[1]
林妹妹和寶姐姐破口對罵?
首先,擁林派所謂“林妹妹和寶姐姐破口對罵”的第一條理由就不成立。擁林派說寶釵“跟賈雨村一樣,都喜歡經濟仕途”,所以,她不可能罵賈雨村,她罵的只能是林黛玉。這樣的強詞奪理真是太可笑了!寶釵真的“跟賈雨村一樣”麼?她難道沒罵過賈雨村嗎?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寶釵最痛恨的就是以賈雨村為代表的一類世俗贓官。而且,除了賈寶玉以外,書中也只有薛寶釵對這類贓官作過尖刻的諷刺。除了寶釵的《螃蟹詠》以外,我們來看看第32回的例子。這一回中敘,賈雨村升任“興隆街大爺”之後,又跑到賈政那裡去投機鑽營,名為作客,實為巴結討好。寶釵聽說以後,她便立即開口譏諷道:“這個客也沒意思,這麼熱天,不在家裡涼快,還跑些什麼!”第42回,寶釵向黛玉表示:“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在她看來,包括賈雨村在內的那些讀書做官的男人,讀書既不能明理,只一味地禍國殃民,“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她都把這些贓官都罵成是有“大害處”的壞東西了,擁林派竟然說她不會去罵賈雨村之類的人物。至於寶釵勸寶玉讀書仕進,希望寶玉通過掌握權力,來懲治、消滅這些“ 祿蠹 ”!寶釵《螃蟹詠》中有云:“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其含義也正在於此。“菊”,冷香高潔之物也。“姜”,熱烈辛辣之物也。集此“冷香”之品格、“熱毒”之手段於一身,方能澄清吏治、致君堯舜,還給天下一個清寧世界!所以,寶玉看了寶釵的《螃蟹詠》,也不禁要為之叫好稱絕,並大感“痛快”。[1]
寶玉和眾人的態度
其二,寶玉和眾人的態度,更是對所謂“林妹妹和寶姐姐破口對罵”一說的有力否定!看看寶玉在讀了寶釵《螃蟹詠》以後,他的反映是怎麼樣的呢?原著寫明:
寶玉道:“寫得痛快!我的詩也該燒了。” [1]
——如果寶釵的《螃蟹詠》真的是在罵黛玉,那寶玉為何會對此感到“痛快”?難道賈寶玉也認為林黛玉是壞透了,應該痛罵?再來看眾姐妹的反映,書中有兩段:
看到這裡,眾人不禁叫絕。
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1]
——很清楚,眾姐妹都在為寶釵的《螃蟹詠》喝彩。難道大家都也認為林黛玉是壞透了,應該痛罵?對此,擁林派說“寶玉理解錯了,在場的所有人都理解錯了,他們都沒明白詩的真正含義”。但這種說法也明顯是不成立的。既然都錯了,你又怎麼知道所謂的“真正含義”?還有啊,按所謂“對罵”一說,林黛玉先前是“罵”過寶釵的啊,她難道會不知道寶釵會寫詩回罵她?可此時她怎麼沒有半點異議,反而跟大家一起“都說這是食螃蟹絕唱”呢?難道林黛玉會愚鈍和麻木到這種程度?可見所謂“對罵”說的荒謬![1]
林黛玉對她自己的詩的態度
其三,林黛玉對她自己的詩的態度,也足可以證明她並沒有一點“罵寶釵”的意思。請看原文:
寶玉看了正喝彩,黛玉便一把撕了,令人燒去,因笑道:“我的不及你的,我燒了他。你那個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你留著他給人看。” [1]
——如果林黛玉寫那詩的目的是為了罵人,她會不拿給眾人看個夠嗎?會一把火燒掉嗎?
寶釵八面玲瓏?
最後,擁林派對詩文含義的解釋更是奇怪。比如,林黛玉《螃蟹詠》中的一句“多肉更憐卿八足”,被解釋成“罵寶釵八面玲瓏”。這裡且不論“八足”與“八面玲瓏”詞意上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單是所謂寶釵“八面玲瓏”的說法,就很搞笑。睜眼看看原著吧!在《紅樓夢》裡,恰恰是寶釵因為自己的個性得罪了家長!比如,小說第22回,寶釵就曾一首《更香謎》,引得賈政大為掃興。所謂“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這些詩句是那樣的悲涼露骨,竟與當時元宵佳節的氣氛全然不合。果然,賈政讀了寶釵此詩以後,也不禁大覺喪氣,以為“此物還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第40回,在賈母攜劉姥姥參觀大觀園的時候,寶釵蘅蕪苑那“雪洞”一般樸素的室內佈置,又引起了賈母的大為不滿,以為是親戚面前很掃了她的面子。賈母對寶釵,一則曰“使不得”,二則曰“不像”,三則曰“忌諱”,四則曰“不要很離了格兒”,五則曰“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負面評價。而同樣的負面評價,賈母卻從來沒有施諸於其他任何一個未婚女孩。足見當時寶釵的那種“ 離格 ”的個性偏好,給予賈母的負面刺激,是何等之深了!到了小說第53回,我們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寶釵因為堅持自己的個性,得罪賈母,而最終遭致了怎樣的結果。在這一回中,“榮國府元宵開夜宴”,賈母命自己所心愛的寶琴、湘雲、黛玉、寶玉四人,與自己同坐主桌,卻惟獨將寶釵排擠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紋、李綺輩坐在一起。夜深以後,榮國府元宵宴轉移入了里間。而此時,賈母只命寶琴、黛玉、湘云三人,緊依著自己左右坐下,也依然是把寶釵排擠在位置較低的“西邊一路”。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寶釵在賈母面前由“受寵”轉為“失寵”的重要標誌。[1]
關於“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可有是一出大觀園中和樂融融,情味濃濃的圖景了,秋氣送爽,丹桂飄香,大觀園中眾姐妹詠菊品蟹,好不雅緻!既有詩成,當論優劣,於是,黛玉詠菊詩當推其冠,而寶釵的詠蟹詩也是獨樹一幟。寶釵的螃蟹詠,此詩貴在蘊意之深,在此諷刺了貪求功名利祿,附炎趨勢的貪官污吏之流,贏得眾人一致好評,此回中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眾人都道: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已表明主旨,另外,寶玉的一句話也可彰顯,寶玉只叫“痛快”,此恰好體現寶玉厭棄官場仕途的性格,這也是曹公用意所在。而黛玉所作的詠蟹一詩全是因寶玉所激隨意而作,只談及佳餚的豐盛,宴酣之樂,根本沒有針對寶釵之意。[1]
所以自此一說那些所謂的薛林二人借詩鬥角便是曲解邪說,無從談起,不值多論。[1]

---------------------

【題注】上次天心的來信中,小健提到我還欠他妹妹小玲《紅樓夢》一篇《螃蟹詠》的賞析,雖是孩提無心之言,但卻讓我倍感羞愧。清明屆近,在打算回老家給祖宗上墳的時候順道回天心一趟,給孩子們補補課。課程的安排就是《紅樓夢》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詩詞曲賦的賞析。在這裏先把一些備好的課材放上博客,與各位朋友分享交流,若能留下你的寶貴意見,更是感激不盡。
《螃蟹詠》是詠菊詩會的餘興,在做完菊花詩,吃蟹賞析之際,寶玉先吟成一首,緊接著,黛玉寶釵各吟一首,共計三首。字數雖然不多,但精湛絕倫之處讓我們大爲感歎。下邊就讓我陪同大家一起觀摩一下。
其一(賈寶玉)
〖原文〗: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餐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志忌,指上沾腥尚流香。
原爲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今譯〗:
手持蟹鉗更喜有這桂樹的陰涼,潑上醋拌上姜真使我食興欲狂。貪吃的王孫爲助興自然要有酒,號爲“橫行公子”卻是腹內空空無肝腸。爲貪饞早忘卻了腹臍積冷的顧忌,指上沾腥味洗了又洗還有餘香。螃蟹生來就爲滿足世人口福,稱仙的東坡也曾自嘲平生爲口忙。
〖賞析〗:
這是寶玉的“詠蟹”詩,首聯領起“持螯賞桂”,重點卻在寫人的狂態。首句說出在陰涼的桂花樹下這一環境中持螯,心境是歡快的,因此詩中著一“喜”字,點出人物心情。次句寫出持螯人的兩個細節:“潑醋擂姜”,把吃蟹人的粗狂戲耍之態生動真切地表現出來。這已不是一般的“喜”了,因此詩以“興欲狂”落在首聯。詩的開頭,富有生活情趣,“狂”字爲全詩定下了基調。
頷聯緊承“興欲狂”而來。“饕餐王孫應有酒”補足“興欲狂”之意,以酒助興。此聯不但語極豪爽,更兼語帶雙關。“饕餐王孫”承上而來,顯然是以此自比,“橫行公子”又與它相對,表面是詠蟹,實際上是以蟹自喻;表面上是說蟹無肝腸卻得了個“橫行公子”的惡號,實是寶玉藉以回答世人對自己的妄評。這就無異於在說,自已之所以行爲無所忌憚,不爲別的,只是因爲自己腹無禮教之道,對封建仕途之路毫無意興、無動於衷的緣故。詠物詩,無非是託物抒懷。寶玉如此贊揚螃蟹的“橫行無忌”,並以此自況,且感情如此激烈,大有“行爲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的味道,在世人看來,確實是夠“狂”的了。
勁聯回到吃蟹上來,續寫吃蟹人的狂態。詩不明言吃蟹人之狂,只用具體生動的形象說話,寫吃蟹人忘了一切顧忌,讀者逢能體會吃蟹人爲飽口腹而貪吃的情態。
尾聯順著上聯之勢,融匯宋人蘇軾的賦意詩境,以自喻的口吻,爲自已的貪饞狂態作辯解,並結束全詩。蘇東坡在《老饕賦》中曾用鋪張的筆法嘲笑一個貪饞忙吃的老饕;在《初到黃州》詩中亦雲:“自笑平生爲口忙,老來事業稱荒唐”。寶玉搬出“坡仙”來,還說螃蟹生來就是“爲世人美口腹”的,生活情趣躍然而出,讀來不禁怡然而笑。他只自嘲而絕不虛僞矯飾,其處世爲人之道,就已經昭然可見了。
全詩以“持螯賞桂”開頭,爲自已貪饞狂態辯解,以自嘲作結,首尾照應。中間二聯對仗工穩,且語帶雙關,句句詠蟹,又句句寫人,詠物與言志抒懷關合緊密,寫來情性率真,自然地流露了自己的思想性格。這也就無怪林黛玉要對它大加贊揚,說“你那個很好,比方才的菊花詩還好”,並要他留著給人看看。
其二(林黛玉)
〖原文〗: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認勸我千觴。
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今譯〗:
永遠披著鐵甲揮著長槍,就是到死了也能忘。你那鮮紅色相協調會上盤碟,卻又惹人喜愛個個爭先品嘗。雙雙大螯中封滿嫩玉似的白肉,飽凸的蟹殼內塊塊蟹黃撲鼻香。要說多內更應憐愛你那八隻足,啊!爲助興誰來陪我飲上酒千觴。對著佳品美味莫辜負這金秋佳節,好個清風輕拂桂花飄香菊黃帶霜。
〖賞析〗:
寶玉以螃蟹自況,感情激烈的贊揚螃蟹的橫行無忌,黛玉“詠蟹”亦一往深情的歌頌螃蟹。他們以自己的詩作,再一次顯示了他們的志同道合。他們的詩,是應該放在一起來讀的。
黛玉的這首詩,起勢不凡,開頭就是一句“鐵甲長戈死未”熱情的贊頌螃蟹永遠戰鬥的精神。在作者的想像中,蟹殼是鐵甲,蟹螯、蟹腳是長戈,而且是死了也沒有忘記這是他們的武器。這樣螃蟹就成了一個披甲持戈至死不忘戰鬥的鬥士。擬人化的藝術手法的運用,使詩歌的形象更爲鮮明,賦予螃蟹以至死不渝的戰鬥精神。詩的開頭,真可謂如旱天響雷,平空而來。讀了之後,莫不使人爲之一震。當然,黛玉筆下的這種表現,實際上是黛玉叛逆性格的自我寫照。
詩爲“持螯賞桂”而作,當然要緊扣這一詩題來施展筆墨,所以,詩從二句起,就轉寫“持螯賞桂”。作者似乎有意應對黛玉的詩作,大家看詩中“堆盤色相喜先嘗”,對上寶玉的“潑醋擂姜興欲狂”,接著又同樣興盎然地大贊蟹螯內鮮嫩的白肉如“嫩玉”,蟹殼內鼓脹的橙紅色的蟹黃如“紅脂”,八隻腳的肉多誘人等等,甚至還豪興大發叫嚷“助情誰勸我千觴”,要邀酒以助興,簡直就是寶玉貪饞忘忌。“饕餐王孫應有酒”的表現如出一轍。寶玉詩以“原爲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作爲自嘲,不以食飽口腹爲非,黛玉這裏則進一步歸結到這是“對斯佳品酬佳節”,她認爲在“桂拂清風菊帶霜”這樣美好的時刻,持螯賞桂完全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二人真可謂心心相印,同氣相求。
讀了黛玉這首詩,大家可看出,黛玉的性格特點亦不是單一色調的。曹雪芹在寫她與寶玉那建立在共同叛逆思想基礎上的愛情時,著重表現的是她的傷感愁苦,反映了封建勢力的重壓這一悲涼的現實和林黛玉對愛情理想缺乏信心。但是,林黛玉也不是沒有歡樂興奮,熱情洋溢的時候。從另一方面說,林黛玉處於寄人籬下的境遇之中,愛使小心眼,但是她同時也還是個天真爛漫、聰敏純潔、心直口快的少女。她的這一首詩,寫得一往情深而又率直明快,就是明證。曹雪芹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黛玉是一個完整的,具有人的情愫的活生生少女形象。
其三(薛寶釵)
〖原文〗: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酒未亂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今譯〗:
桂香氤氳梧桐陰下端坐著舉起杯,好吃貪饞的人瞧著你螃蟹盼重陽。眼前的道路你從不管縱橫一味旁行,裝模作樣肚子裏雺只有黑膏與蟹黃。酒也敵不過你那腥露水還得用菊花,當防腹內積冷吃時定要多加薑,橫行到今落入鍋裏得到了什麽好處?月裏水邊上只留下禾黍的芳香
〖賞析〗:
同是詠蟹,薛寶釵卻塑造了螃蟹的另一種形象,當然,也塑造了她與寶玉、黛玉完全不同的自我形象。我們可以從詩中看出,她是由於不滿寶黛二人對螃蟹的表現而寫下這首詩的,確實如她自己說的,是“勉強了一首”。
我們看,首先,寶釵的詩,雖也寫了人們吃蟹賞桂,但寫來缺乏生活情趣。首聯寫人們坐在飄散著桂花香氣的桐陰之下喝酒吃蟹,也引了典故“長安涎口”來表現人們的好吃貪饞,說人們就像唐玄宗時代那個已經喝了三鬥酒,在上朝路上碰上運曲酒的車子還要口中流涎的李汝陽(李璡)一樣貪饞好吃,不充足近揶揄,但卻沒有絲毫的幽默感。原因就在於其本意就不在寫人們的“持螯賞桂”,而是通過貶蟹以“諷刺世人”,所以詩中顯露的是對螃蟹的極端厭惡的感表。她寫人們的貪饞好吃,是爲表現她恨不得將蟹吃掉而後快的感情服務的,惡意包藏其中,氣氛當然也難於活躍起來了。勁聯的“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還一本正經地以訓導的口吻道出,表現她那時時事事講求端莊、穩重的性格特點,缺乏的是那少女的天真和熱情。
詩中最能反映寶釵的思想性格是頷聯和尾聯。“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中的經緯,指的是縱橫與法度。句中的皮裏春秋,應是出於《晉書.褚哀傳》,意思是表面上不露好惡而內心深藏褒貶。整聯是說螃蟹不管眼前的道路,只是一味的橫行;擺上桌來,樣子好看肚子裏卻只有黑色的膏膜和黃黃的蟹黃而已。詩寫出來後,眾人的評點是:小題目內寓有大意思,而且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這也在暗示著,作者藉題發揮,借貶螃蟹以斥責不守禮法、背棄仕途的叛逆行爲。也曾有學者認爲,薛寶釵這兩句是在暗罵寶玉不走正路,一肚子“異端邪說”,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家看,“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從文字到內涵,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她是對著寶玉來的,是針對寶玉的“橫行公子卻無腸”一句所作的辯爭。詩進入尾聯,“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是說螃蟹橫行得不到任何好處,最後還是落入釜中被人吃掉,沒有好下場。“月浦空餘禾黍香”,意思是螃蟹被吃掉了,月夜水邊就只剩下禾黍香。“空餘”一詞,對螃蟹來說是嘲諷,對寶、林這些不合世俗、不走正路的人來說,是警誡規勸,露出了衛道者的面孔。但是對螃蟹所持的深惡痛絕的感情態度,已是大失大家閨秀的風範了。
綜觀以上三首“詠蟹詩”,同是螃蟹,在寶、黛、釵的眼中、筆下,竟然成了截然不同的形象。三首詩,感情上都比菊花詩激烈得多,意義更深刻了。寶玉贊揚螃蟹橫行無忌,並以螃蟹自況,黛玉一往情深的歌頌螃蟹至死不忘戰鬥的精神,而寶釵卻刻毒地詛咒螃蟹,這也向我們說明了寶、黛、釵之者的矛盾已經大大激化了。這也是《紅樓夢》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可以將情感與性格隱藏於詩句之中,非得通觀全書一一細較之後才能領悟到的文化精髓。

----------------------------

養生之道網導讀:吃螃蟹為什麼要蘸醋?金秋是吃螃蟹的好季節,吃螃蟹少不了兩樣東西:姜和醋。那麼吃螃蟹為什麼要蘸醋,你瞭解嗎?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吃螃蟹為什麼要蘸醋?
民間有“九月雌蟹黃滿,十月雄蟹油灌”的說法,又到了螃蟹最肥美的季節,它們正張牙舞爪地挑逗著“吃貨”們的神經。通常,吃蟹有兩樣是少不了的:醋和姜。那麼吃螃蟹為什麼要蘸醋呢?
由於螃蟹性寒,故爆炒螃蟹時是加姜、蔥、蒜調料驅寒去腥,而吃清蒸螃蟹時要在醋中加適量切成碎末的生薑,蘸而食用之。一來可抵消螃蟹的寒性,起到殺菌作用,二來蟹肉蘸醋可以去腥並增加螃蟹的鮮味。如果有的人不喜歡醋酸味可以在醋中加些糖提高口感。
螃蟹含高蛋白、高膽固醇,食後難以消化,容易發生腹脹腹痛,醋又調味又營養又殺菌,吃蟹時蘸醋,口味清香,令人悠然而生雅趣。《紅樓夢》裡賈寶玉詩云:“潑醋擂姜興欲狂”,可見早在清初,吃蟹蘸醋姜已很普及,享受美味的同時保得健康。
薑醋是人們長期吃螃蟹摸索出的一種最佳選擇。俗話說“食醋擺不壞”,蟹醋宜陳,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姜則需嫩姜,嫩姜皮薄,絲少,汁多,切成薑末之後,薑汁易溢出。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說,醋能“消腫瘤、散水氣、殺邪毒”。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醋對改善腸胃、防止和減輕疲勞有著重要的作用。適當飲用醋,還可以防止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冠心病以及神經衰弱等疾病的發生。
吃螃蟹為什麼要蘸醋
吃螃蟹蘸什麼醋?
1、潮汕人:吃凍蟹配白米醋
凍蟹是潮汕美食的一大經典,白米醋加蒜搭凍蟹的吃法也算是潮汕人獨有的發明。揭開蟹蓋,嫣紅如同玫瑰膏般的蟹膏,凝結如脂,蘸以蒜蓉和白米醋的味碟而食,質感柔韌而鮮甜,分外美好。白醋分為釀造醋和人工合成醋,釀造米醋為佳。
2、港人:癡愛的大紅浙醋
香港人食海河鮮時特別偏愛搭配大紅浙醋,就連吃金貴的魚翅羹,他們都要放一大調羹大紅浙醋進去拌著吃,這種吃法也常被人恥笑為不懂吃。吃蟹時,無論是大閘蟹還是大紅花蟹之類的海蟹,香港人都習慣搭配大紅浙醋。大紅浙醋以糯米為原料,經醋曲、糖化、酒精發酵和醋酸發酵,後加白醋煮制而成。由於多為南方人食用,北方市場難得一見。
3、清蒸大閘蟹:姜絲+黑醋
清蒸大閘蟹和姜絲、黑醋是最廣泛的搭配法,其中以南派鎮江香醋最為經典,當然也有北派山西老陳醋搭出來的小驚喜。無論是鎮江香醋還是山西老陳醋,市面上的銷售都較為豐富。
蒸螃蟹灑點黃酒
螃蟹的最佳搭檔非黃酒莫屬。蒸螃蟹時灑點黃酒,不僅可以使蟹肉鮮嫩,還能減輕一些吃螃蟹引起的不適感覺。這是因為,黃酒中的酒精有祛腥、解膩的作用,並且可以通過酒精的揮發把食物特有的香氣散發出來。黃酒還能滲透到蟹肉組織內部,溶解其中的有機物質,令肉質更加松嫩。
螃蟹雖然鮮美,但是本性屬寒,多食容易傷及腸胃,引起腹痛腹瀉。而黃酒性溫和,有活血暖胃驅寒的功效。所以,蒸螃蟹加點黃酒,既能祛除蟹的寒氣,又可除腥味。沾些薑醋汁,同樣可以起到祛寒除腥的作用。
螃蟹也有與之相沖的食物,因此吃螃蟹時不能與芹菜、柿子、梨、橙子、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紅薯、蜂蜜、兔肉等食品同食,否則會給身體帶來不適。吃螃蟹後1小時以內不建議立即飲茶或者吃冷飲。

------------------------------------------------

為甚麼古人寫信常用「頓首」二字?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大紀元9月7日訊】中國用書信作為往來溝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如《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書札就是信函﹚後來漸漸的古人在寫信時,往往總會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寫上「某某頓首再拜」,那為甚麼要用「頓首」二字呢?

自古中國素有「禮義之邦」之稱,古人尤其重視「禮」,因此制定了許多的禮儀規範。《周禮‧春官‧大祝》有「九拜」︰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拜,在古代是行敬禮之意,九拜是按當時的跪拜動作和對象,做了嚴格的規範,也就是依不同的等級、社會身份,在不同的場合所使用的九種跪拜禮儀。所以前四種稱為「正拜」,即常用之拜禮,後五種則依附於四種正拜。不過流傳下來,比較常見使用的則為稽首和頓首。

稽首是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一般用於臣子拜見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禮儀。《書經‧舜典》︰「禹拜稽首,讓于稷契暨臯陶。」《周禮‧春官‧大祝》︰「稽是稽留之義,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所以,稽首是臣子對君王所行的隆重而恭敬的大禮,不僅施禮者要屈膝跪下,並且頭拜到地上後還要停留較長一段時間。

如《左傳‧宣公二年》︰「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臣子對國君所行之大禮。又《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上載︰「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在秦晉交兵時,秦將孟明戰敗被俘,晉襄公聽信文嬴的話放他回國,雖然晉襄公是敵國的君王,孟明在謝罪時還是對他行稽首之大禮。因此,後來有些文人向皇帝上書時首尾就會用「稽首」二字以示恭敬。

頓首和稽首是有區別的。頓首是跪拜在地,然後引頭至地,就立即舉起。因為頭觸地的時間很短,只略作停頓,所以叫頓首。《周禮‧春官‧大祝》注:「頓首拜,頭叩地也。」疏:「頓首者,為空首之時,引頭至地,首頓地即舉,故名頓首。」頓首是古代跪拜禮節中較輕的一種,一般用於地位相等或平輩間。而這種頓首禮,莊重卻不過於謙卑,所以後人給君王以外的人寫信時,在首尾處就採用「頓首」二字以示禮貌。

如李陵《答蘇武書》末尾稱「李陵頓首」;王羲之寫給住在山陰的朋友張侯的慰問信︰「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丘遲頓首。」《與陳伯之書》是一封文情並茂的招降信,作者丘遲用「頓首」作為書信的開頭和結尾,不卑不亢得表現出對收信者的敬意,也表達了自己勸降的誠意。

隨著資訊的快速傳遞,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多元化,古代的這些繁文縟節也被簡化了。如果人人都能夠以真誠、善良、忍讓的心去和人交往,對方必能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而互相體諒、尊重,其實這就是最大的「禮」了。@*


1945年,上海貧困家庭食無糧,只能靠啃陽澄湖大閘蟹「艱難度日」。這種好康為什麼不是發生在現代?
這張照片是美國大兵 Walter Arrufat 1945年在上海拍攝的,照片被解讀成「貧童大啃當時沒什麼人想吃的大閘蟹」,讓人有時人暴殄天物之慨。但這應該不是事實。
中國食蟹文化淵遠流長,好蟹甚至成為皇室貢品,絕非簞瓢屢空、饔飧不繼之家唾手可得的吃食。隋唐宋明的螃蟹大多來自青州(山東)的海蟹,吃法以糖蟹最知名,著名饕客有李白、蘇軾、陸游、黃庭堅等人。湖蟹的流行可能始於清代,江南大閘蟹在整個清代都是文人雅士嗜嚐的珍饌美食,最有名的饕客是戲劇家李漁,他每年都會攢一筆預算買大閘蟹,稱之為「買命錢」,他則被戲稱為「蟹仙」。
大陸報載,今年大閘蟹已從剛上市的每隻30多元人民幣(母蟹),跌至歷史最低價的7元人民幣,這價格有可能是遼寧、山東、浙江蟹,若陽澄湖大閘蟹也這樣跌,那的確是窮人福音。老照片交流道 | 趣味老照片一幀 | Facebook https://bit.ly/46pUTOQ

「菊花詩」與「螃蟹詠」潑醋擂姜-潑醋擂姜,吮指留香/頓首和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