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跡圖/徐顯卿宦跡圖/王瓊事蹟圖冊-經略三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aOdyF

中國十大千古工程奇觀(六)北京故宮 | 中國十大工程 | 大紀元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

【文史】明成祖打造北京城 文化底蘊深厚 | 明十三陵 | 朱棣 | 紫禁城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5quy4cn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明清北京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fq95lO

File:Verbotene-Stadt1500.jpg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陳伯友早朝圖故宮博物院藏

肖像- anderadpas的相冊- 又拍網 - https://goo.gl/M5gX6z

金門待漏圖“待漏”是指待到出班早朝

--------------------------------

老照片 重溫北京皇城宮城的滄桑歷史(組圖) @ -醉墨齋書法及宇宙異像與神秘不解之謎探索-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e5mTi0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600年謎團 紫禁城究竟是誰設計?
2015年03月26日 10:31 郭匡超/綜合報導

明朝北京宮城圖。(圖摘自網路)
紫禁城--北京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在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落成迄今已近600年,但到底是誰設計建造紫禁城?因明朝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留下姓名的名工匠屈指可數,至於設計者是誰幾成歷史之謎。

據流傳最廣的說法,紫禁城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蒯祥。他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於成化十七年(1481年),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香山人。

有個關於他的故事。據說建造皇宮時,緬甸國向明朝進貢了一塊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門檻,但一個木匠不留神鋸錯了,短了一尺多。木匠向蒯祥報告,蒯祥讓那個木匠再鋸短一尺多,然後就在門檻的兩端雕琢了兩個龍頭,再在邊上各鑲上一顆珠子,讓門檻可以裝卸。皇帝見了十分高興,大加讚賞。由於蒯祥建築造詣極高,朱棣皇帝稱其「蒯魯班」。

蒯祥後來擔任了工部左侍郎。在工部是個高階官職,但是他非常謙遜、儉樸。到了晚年,雖然辭官歸隱,但每當有人向他請教營造工程的問題時,他都非常熱心地給予指點。過去北京曾有一條蒯侍郎胡同,據說他就曾在那裡住過。

1417年故宮初建時,蒯祥只有不到20歲,無論從年齡還是資歷來看,都難以勝任設計整個工程。所以,還有兩名可能人選:蔡信及楊青。

蔡信是南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據說,當時朱棣將建造宮殿的任務交給了工部尚書宋禮。建皇宮得先有圖紙,宋禮就找到了蔡信,讓他設計。蔡信設計能力了得,很快交出了答卷。宋禮一看設計圖,非常滿意!新皇城比元朝時略向南遷;各大宮殿,依中軸線,左祖右社,十分規整;又開鑿南海,堆砌景山。整個設計方方正正,穩穩噹噹,象徵大明長治久安。宋禮報呈皇帝。朱棣一聽說新皇宮裡有九重宮闕、9999間半房屋,頓時心花怒放。傳說天宮才有1萬間房屋。皇宮比天宮只少半間,既表明了皇權的威嚴,又顯示著人間帝王的謙虛。就批准蔡信的設計方案。

故宮設計者第3個可能人選--楊青,他留下的資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但據說楊青這個名字是朱棣賜的,足見他的貢獻功勞不少。

考據學者綜合以上幾種說法,認為在故宮初建時,蔡信、楊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當時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進京以後,由於他年輕力壯,參與過南京宮殿的設計與建造,又善於計算和繪畫,故而主要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由他來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顯出來了。

研究人員認為,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大批工匠、百姓為此付出了極大心血,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體現。

------------------------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唐代駱賓王寥寥幾句詩,就把世人對帝王宮殿的尊崇與好奇表現出來了。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幾百年來一直無比威嚴和神秘,直到被闢為博物院後,其真實面貌才逐漸向世人公開。

故宮雄踞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將北京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城牆內的面積約7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明、清兩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這裡,幾百年多少軍國大策都由此發出,改變着一代代中國人的命運。關於故宮的文獻與實物異常豐富,可惜的是,獨缺建築設計者的資料。在那個時代,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雖說初建時有幾百萬人的建築大軍,留下姓名的卻屈指可數,至於設計者是誰,就更成了歷史之謎。

明代宮城圖中的承天門(天安門)

1402年,一直鎮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費盡心機,終於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的天下,當上了大明王朝第三個皇帝。據說,當朱棣的軍隊攻破都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時,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從此留下了一塊心病,總是擔心建文帝會從某個地方冒出來。

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為建文帝報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圖謀刺,險些要了朱棣的命。這之後,他經常做噩夢,加上又不習慣南京濕熱的天氣,便強烈懷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據地北京來。

4年後,以丘福為首的大臣,建議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朱棣非常開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一場浩大的工程於是拉開了序幕。

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採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

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採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採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裡。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經由大運河船運而來,因此才有了“先有大運河,再有北京城”這句俗語。

皇帝叫他“蒯魯班”

材料準備好了,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開始從南方調集大量能工巧匠,大興土木,興建宮城。

故宮是嚴格按照封建宗法禮制設計規劃的,前面三個大殿為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後面的宮殿群則為內廷,住着後宮嬪妃,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左祖(太廟)右社(社稷壇)”和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也在故宮建築中得到運用。依照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說,紫微垣(即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區域)是天帝居住之處,天人對應,所以皇帝的宮殿被稱為紫禁城。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蒯祥

這片宏偉的建築群,到底是由誰來負責設計的呢?

據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故宮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蒯祥。他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於成化十七年(1481年),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香山人。

------------------------------------

圖片搜尋結果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這是明早期所繪的北京紫禁城圖。宮城即大內,又稱紫禁城。北京紫禁城從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興建,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基本建成,是在元大都宮殿遺址稍向南的地址上興建的。其規模、形制、名稱皆以南京宮殿為依據。北京紫禁城明清兩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建、擴建,但其基本形制不變。北京宮城分兩部分:前部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主體,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是朝廷舉行重大典禮和朝會的場所;後部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體,是皇族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這是一幅明初北京城的俯瞰圖,圖的最下方為北京城墻(明成祖改建北京時僅有內城,嘉靖時擴建外城)和麗正門(後改名為正陽門),往上依次為大明門(今已不存)、承天門(今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今太和門)和玄武門(今神武門),其中,“端門”二字清晰可見,承天門是重點。承天門外的金水橋、華表和石獅,均有描繪。 圖中承天門(今天安門)下站立者(金水橋旁那位紅袍打扮的官人),據研究是承天門的設計者蒯祥

---------------------------------

詳細原文http://tw.112seo.com/article-1430752.html

神秘的紅衣人?學者全麵解析大英博物館所藏《北京宮城圖》--焦點信息網 - https://goo.gl/srceuY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神秘的紅衣人?學者全麵解析大英博物館所藏《北京宮城圖》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朱邦《北京宮城圖》 大英博物館藏

 

看出來這是畫的什麼地方了嗎?不錯,這就是現在的故宮,當年的紫禁城。

你問為啥要用祥雲遮隱紫禁城?大概是畫家沒見過紫禁城的真麵目,為了省去一些細節,或許為了讓紫禁城更神聖莊嚴,或者兼而有之。類似的畫,在台北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也有收藏。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國家博物館藏《北京宮城圖》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南京博物院藏《北京宮城圖》

 

南京博物院這張,沒有雲,是不是缺少了不少想象的樂趣?

台北本,缺圖,不過與以上三圖極為相似,請自行腦補……

4幅畫,4個不同的人

這4幅極為相似的畫,畫的是什麼?

把它們當建築畫吧,可是畫中人也太高大了點兒。當是肖像畫吧,為啥畫麵又大部分是在畫紫禁城?

 

最初,有學者把它們當建築畫,後來,學者們認為畫上的紅衣人才是主角,但是這個人是誰,說法不一。

 

有學者認為,南博、國博藏的那2幅是為了紀念紫禁城的修建者蒯祥

 

蒯祥是出身蘇州的著名木匠,明成祖朱棣的時候他就在給皇家設計宮殿,先後侍奉過五位皇帝,一生都在主持建造皇宮大殿和皇陵,後來擔任明王朝的工部侍郎,正三品,人稱“皇家大工匠”,關於他的傳說也不少,設計才能開外掛不說,還特別機智。

 

也有學者認為,南博本、台北故宮本畫的是嘉靖年間主持重修紫禁城三大殿的建築師徐杲。因為台北本的畫中三大殿的名稱都是嘉靖四十一年以後改的新名稱,畫的年代應該不早於嘉靖末年,蒯祥早已離世,所以要紀念的是徐杲。徐杲也是木匠出身,官至工部尚書,正二品。

 

不過,最近有新的研究成果,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與造物遊”晚明美術史學術研討會上,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黃小峰推翻了這些觀點。

 

首先,黃小峰認為,他們的判斷多來自邏輯推理,而不是畫作解讀。

 

他將圖像中的人物直接對比,麵相明顯不同,所以,他認為四張畫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其次,雖然不能確認四幅畫中人的身份,但他可以確定的是,這幾個畫主人均是晚明中低品級的官員,依據是服飾。

黃小峰找到了一個特別有趣的依據。按照明代服飾禮製,官員在重大的朝會中,應該戴上梁冠,冠上的梁的數量可以區分品級,官品越高,梁的數量越多。一品為七梁,二品為六梁,三品為五梁,四品為四梁,五品為三梁,六七品為二梁,八九品為一梁。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人物所戴為梁冠,圖片來自《芥子園畫譜》

 

大英博物館本中,官員雖身穿最高等級的紅色朝服(重大朝會活動),卻不戴梁冠,嚴格來說不合禮製。通過對比,宮門外正在與同僚作揖的穿藍衣的官員,與穿紅袍的是同一個人,而且所戴的是忠靜冠,為明嘉靖七年(1528)以後的發明,加之此畫有朱邦的款,朱邦也活動於嘉靖年間,所以此畫的繪製年代可以大致判斷為在嘉靖(1522~1566年)年間,為其他三幅的斷代提供了坐標。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王錫爵墓出土的忠靜冠實物的結構圖

 

忠靜冠冠框用烏紗包裱,兩山列於後,冠頂仍方中微起,三梁各壓以金線,冠邊用金片包鑲,四品以下用淺色絲線壓邊,不用金邊。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Q版的忠靜冠是這樣的

 

南博本宮城圖中的人物所戴梁冠為三道梁,也就是五品官,不會是位居三品的蒯祥。國博本的人物梁冠隻有二道梁,為六七品官,更不會是蒯祥。而被認定為徐杲的台北本人物官品無法確定,因為他沒有穿朝服,頭上戴的是烏紗帽,所穿紅色常服表示他不低於四品。

 

據黃小峰研究,在存世年代可靠的明代官員畫像中,在描繪梁冠時通常不會出錯。但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並不是每幅肖像都按照曾經獲得的最高品級來描繪衣冠,不過不會相去過遠。他對好幾幅畫中的人物頭戴的梁冠提出疑問,比如,《董文敏待漏圖》。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董文敏待漏圖》局部

 

《董文敏待漏圖》中人物所戴梁冠隻有一道梁,顯示為八九品小官,但顯然人物年紀比較大了,所以,黃小峰斷定此畫畫的不應該是正二品的高官董其昌(諡號文敏)。

複雜版的待漏圖? 

 

既然這些畫畫的不是兩個建築師,那究竟畫的是什麼呢?

 

黃小峰發現,《董文敏待漏圖》的畫麵結構極像是《北京宮城圖》的簡約版。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董文敏待漏圖》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朱邦《北京宮城圖》局部 

 

“待漏”就是上朝,皇宮外會設有朝房供官員換裝、休息、等候,這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榮耀。

 

那麼,宮城圖是不是待漏圖的複雜版呢?

 

美術史學者馬雅貞曾引過1541年的進士王材的一段話:“自一命以上拜恩於朝,還旅社必求繪事者貌之,其上則五雲繚繞,重宮複殿,玉柱蟠龍,金棱棲雀,銀河回合,碧樹參差,約如聖天子臨禦之所。下則梁冠帶佩,衣裳秉笏,曳舃逶迤,拱肅遲佇於闕廷之外,名之曰‘金門待漏圖’。”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國家博物館藏《北京宮城圖》

 

根據馬雅貞的研究,這類圖像可以稱為“待漏圖”,也可以稱為“早朝圖”或“朝天圖”。

 

根據王材的描寫,這類模式化的金門待漏圖常常是官員委托職業畫家所畫,與這幾張《北京宮城圖》完全一致。

 

《陳伯友早朝圖》與北京宮城圖的結構是相同的,紅色朝服,手持笏板,頭戴梁冠,站立於皇宮前,背後雲氣中露出一對華表,遠景是宮殿的屋頂

 

所以,黃小峰認為,《北京宮城圖》的不同版本其實就是“金門待漏圖”,是一種特殊的“小照”。

為啥流行待漏圖? 

 

根據黃小峰的研究,明代後期,待漏圖題材十分流行,時人以此履曆為傲。畢竟,明代官員考科舉特別不容易,有機會進入紫禁城麵見皇帝的人非常有限,要麼是因為地位不夠,要麼因為帝王根本就不上朝,比如嘉靖和萬曆皇帝,各自都有超過二十年不上朝。值得注意的是,待漏圖卻恰恰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發展成為一個高峰

 

他認為,待漏本是廉政的象征,早朝是帝王勤勉的標誌,畫麵中把官員形象壓縮到最小,絕大部分畫麵描寫皇城,意在凸顯上朝的主題。當然,待漏圖也會作為值得誇耀的經曆被繪入“宦跡圖”。到清代,待漏圖簡化,出現新的樣式,有趣的是清代中期,不曾做官、上朝的人也會因特定目的製作待漏圖。 

 

黃小峰對當下明清肖像畫的研究進行了重新檢視。一些明清畫像的像主身份往往是通過畫上的題簽確定的,但是,這些題簽有可能是後人所題,並不可信。比如,南京博物院藏《明人肖像冊》。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南京博物院藏《明人肖像冊》之李日華像

 

本冊頁繪有11位官員的肖像,上圖被認為是李日華肖像,但是,與項聖謨、張琦合作的《尚友圖》中李日華的肖像並不一致,後者較為可靠。而從服飾史和禮製方麵研究,這套冊頁的人物身份也疑點重重。11位官僚均穿著紅色官袍,說明他們都是四品以上,但是其中好幾個人似乎並未達到這個等級,比如童學顏為正五品官,本應穿青色官袍。

所以,黃小峰認為,在美術史研究中,如何對待這些材料的真實性,是研究者需要注意的問題。

-------------------------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北京城的故事:百花深處是我家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9日, 2016

明清故宮北京城。
攝像者: Fotolia
北京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留存了大量古代建築,用生動具體的形象書寫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變遷。無論是城垣、宮殿、民居、苑囿,還是壇廟、陵墓、寺觀等等,從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的各個方面都鑲嵌著時代的印跡。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北京有600餘年處於國家統治的中心,那個時代的理念也通過建築,得以反映。古時的和諧理念,其標誌代表著秩序,這種秩序是社會環境的穩定、人際關係的有序,進而整個社會處於和諧的狀態。

這種有序體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從建築的結構、色彩、高度,構件的尺度、形式、裝飾,建築物和建築物之間的相互關係,我們都能觸摸到其脈絡,北京的古代建築所創造的輝煌是值得我們驕傲的。現存的明清北京城7.8公里的中軸線以及所組成的城市對稱格局,金碧輝煌的宮殿群以及圍繞著它所形成的不同的建築結構、建築色調,構成了和諧統一的景觀。「尊卑有序」,「天人合一」的理念通過這些建築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北京的古代建築中,我們領略到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環境的和諧相處。

從城市的建築布局和設計看和諧理念

如今我們看到的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所有留下來的宮殿建築群、城垣遺址,基本上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描繪了東方一個無與倫比的城市——大都城,在馬可波羅的筆下,大都城「其美善至極,未可宣言」。如今我們已經無法領略當年的輝煌,但是,現存的明清北京城的建築遺存,足可以讓我們為600年前的城市建築而感到自豪。

在元大都的設計過程中,主要的設計者劉秉忠秉承了儒家的思想,按照《周禮•考工記》對都城的設計理念,「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同時又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使「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儒家思想在大都城的建設規劃中得以充分體現。

北京皇城簡圖 
元大都以城市中心的什剎海這片水域為中心,城市的建築在對稱式的城池中建設,以後的明清北京城,基本上沿襲了這種建設格局。整個城市等級森嚴,分為內城、皇城、宮城,全城以中軸線為中心,形成北京城的脊柱,城市的中心是金碧輝煌的皇宮建築,西側有三海組成的宮苑,以它的特有景觀和嫵媚調劑了中軸線的單一,宮殿四週是井然有序的街道和胡同,胡同的布局均在大街兩側,居民在胡同居住,安寧祥和。由於城市的大街多是南北走向,大街上的店鋪及酒樓、餐館東西排列,給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覺。而且這種南北向的街井適合車流、人流的分散,對交通的分流遠遠優於半封閉式的環路。

散置在城市四處的廟宇寺觀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點綴著城市,宮殿以外的灰色調民居襯托起宮殿的紅牆金瓦,更顯恢宏。綠樹與流經城市的河流又帶來生機和活力,我們常說樹林是城市的肺,綠樹和河流對環境的保護遠比廣場式的建設更為有效。

老北京的城市規劃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得到充分的體現。作為帝王之都,城市的核心是帝王,所有的建築形式都體現在帝王的君權神授的地位之上。城市建築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築形式、建築布局、建築色彩,都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念得到充分體現,成為城市的精神。

北京城建築結構、裝飾體現和諧

明朝中期帝都繪卷
從北京城具體的建築個體來看,無論是建築結構、建築裝飾都在體現著秩序和和諧的理念,皇帝、王公、百官、士庶的建築大小、裝飾物的選擇,等級森嚴,皇宮的建築結構要求是體現「九五之尊」。皇宮大門的門釘橫豎是9個,成為定數,王府百官的大門則按照所處的地位依次遞減,其他的規定也很明確。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公侯伯前廳中堂後堂各七間,門屋三間,俱用黑板瓦蓋,屋脊用瓦獸,梁棟斗拱檐桷彩色繪飾,門窗枋柱俱用黑漆油飾,門獸梁面擺錫環,家廟三間,俱用黑板瓦蓋,屋脊用花樣瓦獸,梁棟斗拱檐桷彩色繪飾,門桷枋柱用黑漆或黑油飾,其餘廊廡庫廚等房從宜蓋造,梁棟斗拱檐脊,青碧繪飾。門三間,門用綠油獸面擺錫環,俱不得過廳堂正屋制度。一品二品廳堂各七間,屋脊許用瓦獸,梁棟斗拱、檐桷青碧繪飾,門屋三間,門用綠油獸面擺錫環。三品至五品與二品同,但門用黑油擺錫環。六至九品,廳堂各三間,梁棟只用粉青刷飾,正門一間,用黑油鐵環……庶民房屋,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及彩色裝飾。」(《天府廣記》卷之十六《禮部》下,第189頁,北京出版社,1962年)。無論朝代更替,這種等級制度卻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穩定的延續下來。

另外,在建築裝飾中,形成了經久不變的題材和內容,動物中的龍、虎、鳳、龜四神獸和獅子、麒麟、鹿、鶴、鴛鴦等,植物中的松、竹、梅、菊、蘭、荷等花草,都在建築裝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用荷來反映出污泥而不染,用松、竹、梅象徵人品的高潔,有形象的比擬,諧音的比擬,來展現「天人合一」,反映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崇尚和弘揚美好的道德理念。這些理念反映了當時社會穩定的基礎,代表了北京古代城市特有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待續)@

======================================

金門待漏 
金門是金馬門的簡稱。漢武帝得到大宛良馬,命人鑄銅馬立於“魯班門”外,因此叫金馬門。“漏”,指銅壺滴漏,也就是古代的計時具,“待漏”是指待到出班早朝。
招法:1、車一進一象5退7 2、炮八進三象1退3 3、車一平二士5退6 4、 車三平四將5平6 5、兵三平四將6平5 6、車九平五紅勝。


1900年慈禧太后逃跑後,日本人用相機記錄,還原「最真實的紫禁城」樣貌
1900年8月14日,聯軍攻破北京城,慈禧帶著光緒帝等人落荒而逃,紫禁城烏煙瘴氣。到了次年,日本建築學家伊東忠太來到北京,作為一個從小就對中國建築有著嚮往的日本人,伊東忠太以「研究建築」為由考察紫禁城,留下了我們今天要說的珍貴的老照片。
兩強結合,彷彿是上天抽空在八國侵華這個時間檔口,專為故宮留下最真實的原貌場景,因為故宮的很多地方在此後的軍閥混戰,民國初建,戰爭洗禮以及社會變革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改變和破壞。圖:太和殿前的御路。
圖: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
圖:太和殿內金漆盤龍柱。小川一真在拍攝時,未顯示建築構件的粗大,讓一在場的中國人張雙臂抱住龍柱以作參照。而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明朝時為四川深山的楠木,清朝重修時為東北深山裡的松木。
1900年慈禧太后逃跑後,日本人用相機記錄,還原「最真實的紫禁城」樣貌 - 每日新視界 http://bit.ly/2wgIzoV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紫禁城酷似積體電路板

北京宮城圖/北京紫禁城圖/北京城/畫上的紅衣人-紫禁城的修建

紫禁城紫禁城,明清皇宮,北京。中國。2010年代
它於 1925 年中國末代皇帝被逐出皇宮後成立,並向公眾開放。
博物館建於 1406 年至 1420 年,由 980 棟建築組成,佔地 72 公頃。
北京紫禁城是五個多世紀(1416-1911)最高權力所在地,擁有風景如畫的花園和眾多建築(近萬間房間內藏有家具和藝術品),是明朝中國文明的無價見證。及清朝。
位於瀋陽的清朝故宮由 114 座建築組成,建於 1625 年至 26 年間至 1783 年之間。它包含一個重要的圖書館,見證了統治中國的最後一個王朝在將權力擴展到國家中心之前的基礎並遷都北京。
這座宮殿後來成為北京故宮的附屬建築。這座非凡的建築大廈為清朝歷史以及滿族和中國北方其他部落的文化傳統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