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室明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居室明器是漢代流行的明器之一。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1]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2]。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3]之言。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居室明器是模仿死者生前所居住的房屋而做的居室明器,這種明器又可分為三類。

單體房屋

香港李鄭屋漢墓出土的陶製明器
這種房屋結構較為簡單,屋的形狀多為長方形,屋頂多為懸山式或囤頂,每個房間都開有方形、橫長方形、圓形或三角形等樣飾的窗子,應為普通百姓之居所。在古代,民舍居室多兼備生活、生產兩種功能,既可滿足居住的需要,又能從事紡織和飼養禽畜等生產活動。因此這類明器出土時,常常伴有磨房、廁所、豬圈等輔助建築明器出土[4]。
樓院
顧名思義,樓院是以樓為主體建築的院落形式。樓的高度約二至四層不等,多位於院落的中後部,而樓的旁邊則有用牆圍成方形小院。其屋頂多為四阿式設計,並以挑樑和斗拱承托,正脊中央有雀鳥等的花紋作裝飾,以樓院設計的講究程度來看,這可能是一些小地主的居所[5]。
多個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
此類居室明器最為複雜,是由多個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四合院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以淮陽出土的西漢彩繪陶院落為例,該明器由院落和田園組成,院落為三進四合式,分為前院、中庭和後院[6]。前院正中有兩扇大門,旁邊有養馬廐、田地。位於中庭的正房較為高大,兩邊設有廂房。至於後院有較為矮小的房屋,可能是傭人的房間。另外,院落內建有倉房、廚房、廁所、豬圈等設施,可謂五臟俱全。而中庭又設有一個舞台,上有六個伎樂俑正在表演。凡此種種,都足見此明器的擁有者必然是大地主或豪強。及至東漢中葉以後,土地兼併問題嚴重,豪強佔地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奢華,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就如《鹽鐵論.散不足》所言:「富者積土成山,列樹成林,台榭連閣,集觀增樓。中者祠堂屏閣,垣闕罘罳。」[7]而此時的居室明器自然也越來越複雜、華美。由此可見,漢代的居室明器可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居住環境及其地位,對研究漢代各階層的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幫助。

嘉崚子_文學城博客 - https://goo.gl/WNB7p5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File:HK LeiChengUkHanTombMuseum GranaryPotteryModel.jpg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漢代建築明器 - https://goo.gl/JvKaLw

明器又稱冥器,是古代專門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作為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藝術的有價值的考古實物,明器對我們認識與了解古代建築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明器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已日益普遍,戰國時期,明器的使用進一步發展,時至漢代,明器到了一個盛行的高潮時期。在漢代早期,厚葬之風甚盛,許多王公貴族死後往往將大批他們生前所用的奴僕、器物一同下葬。此時所用的明器嚴格來講沒有專門的特指,一般均是主人生前所用器具的實物。到了漢代後期,厚葬之風漸衰,人們逐漸領悟到“人死如燈滅”,用不上什麼實物隨葬品。模型明器作為漢代新興的成套隨葬品組合。所謂模型明器,是指漢代墓葬中常見的、一整套特點鮮明的隨葬器物,主要包括倉、灶、井、風車、碓房、圈廁,院落、樓閣、田地、池塘以及家禽、家畜俑。基於這樣的認識,人們不僅用生時所喜好的文物陪葬,還出現了許多仿製的象徵性隨葬品,也就是採用替代品陪葬,如漢墓出土的各種農莊、陶樓、陶院落、陶豬舍、陶狗、陶壺等等,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露了當時的建築形式,這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明器。從大量已出土的漢代明器中,建築明器佔據著很大一部分比例,這為我們能夠更加詳細的了解漢代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圖一:焦作市博物館藏東漢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

經歷了長期和大量的實踐之後,中國傳統的木構架建築,在漢代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築內容豐富,結構複雜多樣,多層木柱樑架式樓閣建築的出現,更是打破了戰國以來盛行的高層建築依憑土台而建的傳統方式。漢代建築明器正是形像地表明了這一顯著特點。其時,漢代莊園經濟發展迅速,宅院建築明器成為當時豪強地主生活的真實寫照,在佈局上體現了外實內靜的神韻,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空間。而表現莊園生產和生活豐富內容的重要構成部分,如牲畜圈養的豬羊圏,糧食倉儲加工的倉房、風車、磨坊和灶,模擬生活的水井和廁所等,也在漢代建築明器中得到一一描摹。此外由於漢代樓居風氣的興盛,使河南出土的漢代建築明器中,陶樓佔了較大比重,從用途上可以分為望樓、倉樓、戲樓等,而避暑休憩的水榭也同樣以樓閣形式出現。

圖二:焦作市博物館藏東漢陶庭院

(1)宅院
宅院建築是漢代莊園生活的場所,兼具家庭生活和手工副業生產的兩重性質。漢代宅院明器以長方形或方形的嚴正四合院佈局為基礎,部分規模較大、組合複雜,由幾組院落組合而成,功能區分詳細,容納生活內容豐富。

圖三:焦作市博物館藏東漢五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

(2)倉樓
倉樓為儲存糧食的需要,下部多設有基座和短足,倉身嚴實,頂部和倉身上部多設有氣窗或通氣孔。也有一些下部為糧倉,上部作居室的綜合性高層建築,具有儲存糧食和登高望遠的雙重功用。

圖四:焦作市博物館藏東漢四層彩繪通體陶倉樓

(3)樓閣
望樓作為人們登高望遠所用的樓閣,層與層之間距離較大,每層皆有門窗、平座、欄杆等設施。東漢陶望樓表現的逐層施柱、逐層收小減低、逐層或隔層出檐或裝平座的手法,則成為我國古代木構樓閣此後長期遵循的建築形式。戲樓是漢代用於表演樂舞百戲的場所,在設計上於中層或下層分內外兩間,外間均作敞口,僅置欄杆,整體造型和功能已具有後世戲劇舞台的特點。
(4)水榭
榭是建築在高台上的木結構建築物,一般有屋頂、楹柱,沒有牆壁。臨水而建稱為水榭,為古人避暑休憩的場所。漢代明器水榭的基本造型是平面為正方形的單體樓閣式建築,二至四層不等,各層間距較大,四周有平座欄杆,底部多有方形或圓形水池圍繞。

圖五:焦作市博物館藏漢陶豬圈
(5)圈舍
飼養家畜是漢代家庭生產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漢墓中各類圈舍模型和家畜俑隨葬情況非常普遍,包括豬圈、羊圈等。豬圈往往與廁所相連,成為民居、宅第建築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圖六:焦作市博物館藏東漢二層二連倉彩繪陶倉樓

(6)倉儲加工
糧食加工和儲存是生產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之相關的漢代明器模型出土豐富。倉房用以儲存糧食,平面多為圓形和方形,有的設足,開窗或有門以通風防潮。風車是用於篩选和清理穀物的農具,將脫粒好的穀物與糠粃分開;磨坊造型設計通透,以一面敞開的小屋形和涼棚式為主,內置碓。風車和磨坊皆內置勞作俑,生動寫實,是漢代糧食加工情景的真實再現。

圖七:焦作市博物館藏漢陶灶

(7)生活模擬
井和灶在日常生活的常用器具,在漢墓中出土大量明器模型。明器所見陶井,井身為圓筒形或方體,井架設有帶繩槽的滑輪,懸掛卷口沿的汲水小罐。除了用於日常用水的井,還出現了滅火專用的井。陶灶灶面以圓形、方形和馬蹄形居多,設一到三個火眼不等,有的放置甑、釜之類的炊具。

圖八: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東漢說書俑

(8)陶俑
漢代陶俑表現當時社會生活、生產和娛樂場景,為認識漢代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也體現了漢代雕塑藝術的個性和創造水平,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漢代陶俑包括有伎樂俑、白戲俑、文吏俑、勞動俑等,造型以古樸渾厚、栩栩如生見長,往往以大度的寫意手法來強調刻畫形象的動態,以達到傳神的藝術效果。

圖片搜尋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