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公簋銘文考/出土於甘肅省天水市/有銘文123字,蘊藏著極其重要的秦早期歷史文化-中國活字板之祖-活字印刷字模之先例,是秦人發明創造的重大科技比北宋畢昇的陶泥活字板早1500餘年,比德國人谷登堡銅刻活字印刷早2000餘年/秦公簋是前770年,襄公在西垂秦國開國大典,宗廟祭祖時所作的祭器/“十又二公”推斷,秦公簋的鑄造應該是在秦德公之時,也就是公元前709年——公元前676年之間/史書中的“西垂”所在,也就是確定了秦人的發祥地就在今天的天水、隴南一帶/「書家不學篆,猶文家不通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周社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ZnOqXj

------------------------------------------------------

炊煮或盛食器。圓腹,三短蹄足,雙腹耳。頸部一側有獸首形流,獸昂首,雙耳直立,作張口吼叫狀。
中文名 獸首流有蓋鼎 出土時間 1961年 出土地點 山西侯馬上馬村 大 小 通高6.5厘米,口徑8.4厘米
獸首流有蓋鼎,春秋中期,1961年出土於山西侯馬上馬村。通高6.5厘米,口徑8.4厘米。
有蓋,以圓雕獸為鈕。鼎頸飾竊曲紋,腹飾垂鱗紋,耳飾重環紋。有流鼎少見。此鼎造型獨特,生動,圓雕的獸富有靈氣,似欲奔馳,是研究晉國銅器藝術造型特徵的重要資料。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虎頭匜鼎

 
這件虎頭匜鼎於1961年出土於山西省侯馬市上馬墓地14號墓。通高6.5cm,口徑8.4cm,屬於春秋時期的文物。
侯馬市上馬墓地的位址。
侯馬市位置圖
考古發掘報告說明:《曲沃縣志》記載:侯馬於夏時為近畿之地,商時為方國,春秋時屬晉國,戰國時屬魏。秦統一後屬絳縣。這件出土的文物應該是出自晉國工匠的巧手。
上馬村位址
炊煮器或盛食器,圓腹,三蹄足,雙腹耳,獸形流口,做張口吼叫狀。蓋上以圓雕獸為鈕。頸頂飾竊曲紋,腹飾垂鱗紋,耳飾重環紋。有流的鼎非常少見,獸形風格獨特,是研究晉國銅器非常重要的資料。

參考資料:
1.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2.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文物地圖集 山西分冊》
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上馬墓地》

--------------------

難得一見中國青銅器(4) - https://goo.gl/hvot16

-------------------------------------------------

b21bb051f8198618d851c4594aed2e738ad4e6dd  

秦公鎛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jILS9j

你知道秦公鎛上記錄著怎樣一個歷史事件嗎?
2015-10-29 17:00:00

1978年,陝西寶雞太公廟村的村民在村中取土時,發現了一個青銅器窖藏,發現秦公鎛、秦公鍾數件。

秦公鎛,造型雄偉,鎛身飾有四道飛棱,紐上有環。鎛身下部環形帶狀部位刻有135字銘文,記述了先祖秦襄公被周王「賞宅受國」之事,以及文公、靜公、憲公三代治國興邦的業績,表示自己要繼續虔誠祭祀祖先和上帝以求得秦人的福祉

西周時期,音樂與禮制密不可分,稱為「禮樂」。秦公鎛、秦公鍾是秦憲公之後秦武公所鑄的青銅樂器,也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禮器

西周末年,幽王因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殺,平王繼位,由於關中大部分地區戎族兵馬活動,威脅周王室,周平王決定王室東遷洛陽。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嬴開與衛國軍護送周平王完成東遷。因護駕有功,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封地「岐以西」,與其他諸侯「通聘享之禮」。從此秦正式建國,秦國由附庸時代進入封國時代。

秦公鎛上銘文

銘文記載如下:

秦公曰:「我先且(祖)受天命,商(賞)宅受或(國),剌剌卲(烈烈昭)文公、靜公、憲公,不惰於上,卲合(昭答)皇天,以虩事蠻方。」公及王姬曰:「余小子,余夙夕虔敬朕祀,以受多福,克明又(氒)心,盭龢(戾和)胤士,咸畜左右,藹藹允義,翼受明德,以康奠協朕國,盜百蠻具(俱)即其服,乍(作)氒龢(厥和)鍾,靈音鍺鍺雍雍,以宴皇公,以受大福,屯(純)魯多厘,大壽萬年。」秦公其畯紷在位,膺受大令(命),眉壽無強(疆),匍(敷)有亖(四)方,其康寶。

銘文舒展,行列隨之疏朗,字法亦流美遒宛,是學習大篆的上佳範本。同時,也為研究秦早期歷史、冶金鑄造和音樂文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實物。

圖片搜尋結果

 --------------

春秋秦公鎛

 

brt021475300403  

秦公鎛(春秋窖藏)於1978年在陝西寶雞縣太公廟出土,是已發現春秋秦國銅器中最重要的一批,現收藏陳列在秦公鎛圖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編輯摘要
  秦公鎛(春秋窖藏)於1978年在陝西寶雞縣太公廟出土,是已發現春秋秦國銅器中最重要的一批,現收藏陳列在 秦公鎛圖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秦公鎛有3件,每件刻銘文一篇。3只鎛形製文飾完全相同,僅大小有別,最大的通高75.1厘米,重62.5公斤,最小的通高64.2厘米,重46.5公斤。鎛的鼓部有4條扉棱,兩側扉棱由9條蟠曲的飛龍組成,前後兩個扉棱則由5條飛龍和一隻鳳鳥蟠曲而成;舞部各有一龍一鳳相背回首,形像生動;鼓正面下部刻有銘文26行135字。
  鎛為大型單個打擊樂器,盛行春秋戰國時期,在貴族祭祀或宴饗時,與編鐘、編磬配合使用。其與鍾的形式都源於新石器時代的陶鈴,橋形口者為鍾,平口者叫鎛。

-----------------------------

中國書法史教學網 - https://goo.gl/ITJDfG

秦係是區別與其他各系的一個特殊而獨立的系統。在書法上表現出對西周正統的繼承,相對保守而穩定。金文如《秦公鐘》、《秦公鎛》、《秦公簋》、《商鞅方升》、《新郪虎符》,一脈相傳直到小篆。秦國的刻石如《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字,體量巨大,開刻石書法的先河。簡牘文字從青川木牘到雲夢睡虎地秦簡,再到里耶秦簡,直至漢隸,隸書的演進由此一脈貫通。秦系的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秦公鐘器

秦公鍾銘文拓片(一)

    

秦公鍾銘文拓片(二)

秦公簋器

    

秦公簋銘文拓片一(在上)

秦公簋銘二(在下右)

    《秦公簋》,春秋時期秦景公時器,傳1921 年甘肅省天水縣出土。器高19.8 厘米,口徑18.5 厘米,足徑19.5 厘米。蓋器銘文為一整篇而分鑄,器銘10 行54 字,合文1 ,重文3 ;蓋銘5 行51 字,重文1 ;蓋和器都各有刻銘1 行9 字。銘文內容為回顧秦建國歷史,頌揚秦公功德,祝福國家永固。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著錄。

    戰國後期,秦國日漸強大,秦國金文也顯示出一種整肅豪邁的風骨來。和秦公鎛、秦公鐘相比,秦公簋在用筆上更多了一些剛狠的方折之筆,筆道也更為雄壯。銘文很可能是用類似“活字模”的方式鑄造而成,故有厚而淺的界格,單字約束在格內,為滿佈而做了筆劃粗細的調整,從而使得這些雄壯的字每每有破格而出之勢。秦公簋銘文風格和秦國以致秦朝的其他金文都不同,在氣格上高出很多。從秦公簋蓋器上的刻銘看,此銘後來曾用作量器,更說明該器在當時的重要性了。刻銘介於工整和隨意之間,亦頗有可觀之處。

    

秦公鎛器

    

秦公鎛銘文拓片一(在上)

秦公鎛銘文拓片二(在中)

秦公鎛銘文拓片三(在下)

商鞅方升器

商鞅方升銘文拓片

    戰國秦孝公時器。又名商鞅量。高2.32 厘米,內壁平均長6.97 厘米,容202.15 毫升,通長18.7 厘米,內壁平均寬12.48 厘米。方升外側有銘文32 字,記載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 年)齊國來訪秦國,大良造鞅乃積算以十六寸五分之一寸為一升。此為秦國度量衡制度中一升的標準量器。現藏上海博物館。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著錄。

    商鞅方升外壁四面環刻銘文,其內容表明它在秦孝公十八年被定為標準量器,並發至重泉地方使用;秦統一後又加刻二十六年詔書,改發到臨使用。其中首次所刻銘文在左壁和前壁,線條圓潤、體勢稍縱,當是琢刻較精所致。而位於器底和右壁的加刻部分則方折欹側、刀痕宛然,明顯是率意之作。從書體演變角度看,十八年刻辭酷似同時的《詛楚文》和後來的小篆,大篆的古意已經消失。這說明,大、小篆的演進與更替並非是李斯等人的“發明”,而是建立在已經演進到接近成熟的程度時候,由李斯等人整理而形成的。

新郪虎符

新郪虎符銘文拓片

秦公平侯盂銘文拓片

    

秦詛楚文

-------------------------------------

秦公鐘 春秋早期
高48、两铣间距27厘米
1978年陕西宝鸡太公朝出土
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藏
鐘有五件,形制一致而大小不同。鐘的钲部较大,枚较长,甬较长,甬上饰四条小龙,干带上有四组变形雷纹,舞部分四个区段,每一区段为一兽目交连纹。鼓部饰卷龙纹。五件鐘为一套,其中甲、乙两鐘铭文合成一篇文章,丙、丁、戊三鐘铭文连讀为另一组。全篇铭文共一百三十五字。该鐘的形制、花纹及铭文书体,特别是铭文内容,为研究秦早期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51_F3Kmn0XibMl551_HqWy9JbKUBsJ51_HqWy9JbKUBsJ (1)  

-------------------------------------------

黃尹良書夏.商.周(春秋戰國)篇~秦公鐘426 @ 近現代 台灣書法家~黃尹良線上書畫藝術展……妙華書藝館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p93Wtr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搜尋結果

名稱 秦公鐘 秦公鐘
年代 春秋早期?秦
藏品描述 甬上飾四條小龍,龍體相互纏繞,幹上飾目雲紋,旋飾重環紋,舞部飾變形夔龍紋,篆間飾兩條向的夔龍紋,鼓部飾兩對鳳鳥。鐘體內側各有六道調音槽。\n銘文字數,鉦間、上邊、左欒和左鼓刻銘文86字(其中重文2、合文1)\n銘文釋文為□(秦)公曰:“我先且(祖)受天命,□(賞)宅受或(國),剌剌卲(烈烈昭)文公、靜公、憲公,不□(墜)於上,卲合(昭答)皇天,□(以)虩事□(蠻)方。”公及王姬曰:“餘小子,餘□(夙)夕虔敬□(朕)祀,□(以)受多福,克明又( )心,盭龢(戾和)胤士,鹹□(畜、蓄)左右,□□(藹藹)允義,□(翼)受明德,□(以)康□□□或(奠協朕國),□(盜)百□(蠻)具(俱)即其

--------------------------------------

先秦書法-書法空間——永不落幕的書法博物館 - https://goo.gl/1l6St7

秦公簋


秦公簋拓片一(點擊放大)

秦公簋拓片二(點擊放大)

秦公簋實物(點擊放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