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藝灼灼其華 天下第一銘文毛公鼎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7日, 2018
毛公鼎 銘文重寶
青銅器與銘文,能夠耐得起長時間的考驗,所以極具有歷史與文獻價值。同時,在文化史、藝術範疇上,也具有難以磨滅的光輝。
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青銅器銘文是商朝中期的;西周時很盛行鑄造青銅器雋刻銘文,內容記錄的大多是當時的王公貴族的活動,比如祭祀、賜命、征伐、狩獵及契約等等。在中國,鑄有銘文的青銅器已知的就超過一萬件,其中,周宣王時期鑄造的毛公鼎銘文,保有最多的銘文文字紀錄,被認為是青銅器銘文最典型的代表。
西周晚期 毛公鼎。(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青銅器與銘文
中國青銅時代開始於夏朝晚期(約西元前十七世紀初),歷經商代、西周、至東周,前後大約一千五百年左右
在商、周時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青銅除了鑄造兵器,主要鑄成祭祀禮器、樂器,用來祀祭神靈,祭拜祖先,祈求國家、家族都能平安並且綿延不絕。所以,對國家、對家族來說,在商、周時代,青銅器的意義非凡、分量非凡,代表的是「子子孫孫永寶用」的鎮國之寶、傳家之寶。
打造永世保用的吉祥神器、寶物--青銅器,當然在鑄造上,展現的就是那時代的工藝登峰造極的成就。
青銅器鴞尊,是商朝人喜愛的中大型酒器。(中央社)
青銅器是銅錫合金,鑄造者根據不同種類器具的硬度要求,精準把握銅錫比例,使器皿質量優良。在中國商、周時代,已經鑄造出許許多多質量優良的青銅器,造型和紋飾具有極高的藝術特色,這是中國以外的地方望塵莫及的。
金文 青銅器銘文 
青銅器銘文鑄或刻在青銅器上,因為青銅器是金屬,而且具有金文光澤的本色,所以其上鑄刻的文字也被稱為「金文」,是廣義的大篆書體的一種。另外,很多銘文是鑄在鐘、鼎上,所以青銅器銘文也稱「鐘鼎文」。
西周的青銅器。(大紀元)
毛公鼎銘文的藝術風格
毛公鼎銘文典麗,有著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字體結構逐漸走出圖象式的架構,用筆多圓勻勁利且工整簡潔,布局寬疏有序。
毛公鼎銘文字形稍長,書法線條則呈「圓」「曲」狀態,婉蜒曲轉,堅韌含蓄,筆觸或輕或重,各隨機而有所變化,帶給人內蘊緻密的感受,同時兼又展現出雄肆輕勁的風韻。
金文。(公有領域)
在雄肆輕勁的筆勢中,毛公鼎通篇的銘文布局工整有致,散發著理性色彩,展現了高度的藝術成就。字與字之間隱約可見凸起的方格,那是作為界線用的,叫「界格」,這是西周中晚期鑄作銘文的慣用手法。現代人練習書法也是依著九宮格來臨帖寫字。這個習慣在將近三千年後的今天還延續著,可謂是一脈相承了。
優美圓潤的字體乘著端正嚴謹的筆法而生,莊重諧調的結構駕馭著通篇雄肆輕勁的氣勢,金文在毛公鼎銘文中,已發展到成熟圓融的階段。自毛公鼎出土以來,令許多書法家為之傾倒。
清末著名書法家李瑞清曾說,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可見毛公鼎在書法史上具有的典範高度。(中華重寶毛公鼎系列~完)


毛公鼎銘文 補白史書缺漏的皇帝心聲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9日, 2018
毛公鼎腹內鑄有銘文500字,留下了珍貴的史證資料和成熟輝煌的金文藝術。毛公以銘文記載了周宣王委任的誥命,補充了歷史的空白,就如同史前殷商時代的史跡,得到出土甲骨的補證一般珍貴。
歷史重寶《毛公鼎銘文》
毛公鼎出土於陝西岐山縣周原,那裡正是西周的政治中心、都邑之地。鑄造於西周末期的青銅器毛公鼎,高53.8公分,口徑47.9公分,大口圓腹,上有兩耳,腹下三隻獸蹄形足,文飾簡潔,是西周宗廟祭器的形制。
《毛公鼎銘文》保存了珍貴的上古歷史和中國神傳文字,造鼎的毛公可能沒想到,青銅器毛公鼎不僅是其家族的傳家之寶,毛公鼎本身更是留給中華後代子子孫孫的歷史與文化文獻的一項重寶。
「天下第一重寶」毛公鼎的銘文之最,在字數之多,在訓誥辭華之美,也在金文書法之藝。從銘文之中,後人還可以認識到未列入史載的歷史。
毛公鼎銘文和時代背景
《毛公鼎銘文》是造鼎的毛公記載的西周後期周宣王的冊命書內容,明現周宣王的心跡,同時,也反映了部分西周晚期不安的政治、社會情況。銘文五段由「王若曰」、「王曰」領首的誥命,顯示出周宣王求治的殷切,大意如下:
周宣王(公有領域)
周宣王承天授命,登基初期,四方不靖,心中戒慎戒恐,想要丕顯文武之光,亟求良相輔佐。
周宣王授命毛公統攝內外要務,侍衛、軍事、內政等等大小政事,興革政治。
周宣王授命毛公總理出入政令的布達,協調上下,整肅綱紀。
周宣王再次申先王之命,令毛公宏我邦我家,告戒毛公善效先王的典範,不沉湎於酒、不墜陷於艱,敬念王威。
周宣王封毛公官位,賜與毛公各種各樣祭祀和出征的寶物、寶器和官服、佩飾。
毛公承天子之誥命,鑄鼎銘恩,用以紀事,祈願子子孫孫永寶用。
西周宣王年間所鑄造的青銅鼎-毛公鼎。(公有領域)
周宣王之父周厲王在位16年,那時東方的淮夷逼近成周、西北玁狁直逼鎬京周圍,厲王長年與外患力戰,雖然在東南方獲得勝利,但是內政管理政策出了很大的問題,引起暴亂,厲王被人民放逐,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州)。
厲王被人民放逐,朝廷無主,這時兩相召穆公、周定公行政,號曰「共和」。《史記‧管蔡世家》中提到:「周厲王失國,奔彘,共和行政,諸侯多叛周。」
厲王的太子姬靜(?-前782年)是在召穆公家長大的。當時,國人對厲王怨恨的心情,延燒到其後代身上,太子首當其衝。群眾包圍召公家要找出太子姬靜。當時,穆公擋住了怨怒的群眾曉以大義,又以自己的兒子假代姬靜,姬靜才得以脫身。見《史記‧周本紀》記載。
共和執政第十四年,厲王死在彘地。共和的召穆公、周定公二相共立太子姬靜繼位,就是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宣王。可以想見,周宣王即位時,處在內憂外患、眾叛親離的狀態。當時外族入侵的威脅也是一個重大憂患,見史書相關記載:
《前漢記‧孝平皇帝紀》記載,「當周宣王之時,玁狁內侵,命將驅之,盡境而反。 」
《史記‧秦本紀》也記載戎族的威脅: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
周宣王即位之初,諸侯外族叛離、四方擾擾,內憂外患重重交逼。毛公鼎的銘文內容,周宣王給毛公的誥命,約當反映這個時代背景,以及周宣王的思慮
毛公何許人?
那麼鑄造毛公鼎的毛公是誰呢?從銘文來看,周宣王稱其為「父瘖」,顯示毛公是宣王的姬姓宗族中的一位父執輩人物,周宣王的叔父。
《史記》記載,西周王室中有一支毛氏,那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姬叔鄭,封在「毛」這個地方,在周成王時代擔任三公之一的司空,所以又稱毛公、毛伯、毛伯明。
毛公是周文王第九子姬叔鄭的後代。圖為周文王。(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尚書‧顧命》記載當成王將崩之時,召見的一批佐相、大臣中就有毛公,他們都是文王之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周宣王時代的毛公,應該就是這一姬姓毛氏宗族的後代。
在《史記》、史料中,並沒有提到毛公輔佐周宣王的記事。《毛公鼎》銘文記載了周宣王委任「父瘖」毛公的誥命,被視為歷史文獻,補充了一段歷史。青銅器的銘文,就如同史前殷商時代的湮滅的史跡,得到出土甲骨的補證一般的珍貴。(中華重寶毛公鼎 待續)@*#


北京嗆翠玉白菜、肉形石是三級品 台北故宮回應了! 
 分享北京嗆翠玉白菜、肉形石是三級品 台北故宮回應了!到Facebook 分享北京嗆翠玉白菜、肉形石是三級品 台北故宮回應了!到Line 分享北京嗆翠玉白菜、肉形石是三級品 台北故宮回應了!到Google+
台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資料照)
2018-06-06 07:0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5日在《香港商報》撰文,指稱北京故宮博物館館長單霽翔透露,其實故宮絕大多數文物並沒有南遷,南遷的文物只有22%去了台灣,並稱台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能算是「三級品」。台北故宮回應表示,文物要看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而且文物的價值必須經由各界廣泛討論。
 台北故宮收藏的「肉形石」。(故宮提供)
台北故宮收藏的「肉形石」。(故宮提供)
李秀恒引述單霽翔的話表示,台北故宮藏品比北京珍貴一說查無實據,只是以訛傳訛。台北故宮確實有些上等文物,像是宋元書畫、琺瑯彩瓷器等,還有幾件青銅器,不過相比之下,北京故宮有更多的寶物。著名的「翠玉白菜」、「肉形石」雖是台灣故宮鎮館之寶,但在北京故宮只能算得上三級品。
《蘋果日報》報導,台北故宮指出,搬遷來台的文物的質量受到國外認可,1935年和1961年先後受邀到英國和美國展覽會參展,顯示台北故宮的文物受到一定的肯定。關於「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遭批評為「三級品」,台北故宮認為,每件文物都經由時代的轉變,不能用當下的時空背景來評斷文物好壞,而且文物的價值應該經由收藏界、文化界、博物館界等各界來討論。
台北故宮還表示,「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在我國屬於重要文物,許多國內外觀光客慕名而來參觀,顯示「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的人氣無庸置疑。


大克鼎/大盂鼎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F1BZ2

C1A000651N000000000xxcxcPAB  

品名
毛公鼎
朝代
西周晚期
西元前9世紀中葉-前771年

尺寸 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公分,重34.700公斤

------------------------------

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它的內壁鑄有五百個字的長銘,是現存商周兩代七千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銘文的內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說: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興朝政,乃請叔父毛公為其治理國家內外的大小政務,並飭勤公無私,又令毛公族人擔任禁衛軍,保護王室,最後頒贈厚賜,毛公因而鑄鼎傳示子孫永寶。由內容推測,毛公鼎應鑄於周宣王元年(西元前827年)時,其銘文是可凌駕於〔尚書〕的一篇西周真實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貴的文獻,也因此毛公鼎可稱是舉世的瑰寶重器。

讓我們來聽故宮毛公鼎的故事吧~~聽遊台灣 - https://goo.gl/8wI6we

-------------------------------------

File:Rubbing of the Inscription on the Maogong Ding.png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毛公鼎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宣王年間所鑄造的青銅鼎,腹內刻有500字金文冊命書,字數為舉世銘文青銅器中最多[1][2],是西周散文代表作,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註 1],故有「抵得一篇《尚書》」[3]、晚清「四大國寶」[註 2]、「青銅三寶」[註 3]之譽,近年來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列合稱「故宮三寶」,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寶。
外觀
《毛公鼎》通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徑47.9公分,重34.7公斤,大口圓腹,口沿有一道重環紋飾,上有兩隻大耳,腹下三隻獸蹄形足。[1][2]
銘文原文
銘文拓片
《毛公鼎》腹內鑄有32行、共500字銘文,是西周晚期一篇完整的冊命書。文中提到周宣王在位初期,想要振興朝政,遂命叔父毛公瘖(有一說是毛公歆)處理國家大小事務,又命毛公一族擔任禁衛軍,保衛王家,並賜酒食、輿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於是鑄鼎紀事,由子孫永保永享。[1][2]其釋文如下:

王若曰:「父瘖!丕顯文武,皇天引厭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懷不廷方,亡不覲於文武耿光。唯天將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屬謹大命,肆皇天亡,臨保我有周,丕鞏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將曷吉?跡跡四方,大從丕靜。嗚呼!懼作小子溷湛於艱,永鞏先王」。
王曰:「父瘖囹余肇經先王命,命汝□我邦我家內外,□於小大政,□朕立,□許上下若□四方,死毋動餘一人在位,弘唯乃智,余非庸又昏,汝毋敢妄寧,虔夙夕惠我一人。雍我邑小大酋,毋折緘,告余先王若德,用仰邵皇天。□□大命,康能四國,欲我弗作先王憂。」
王曰:「父瘖!□之庶出入事於外,専命専政,兿小大楚賦。無唯正昏。弘其唯王智,□唯是喪我國。歷自今,出入専命於外,厥非先告父歆,父歆捨命毋又敢□専命於外。」
王曰:「父瘖!今余唯先王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汝椎於政,勿雍建庶人?毋敢龔苞,龔□孜侮鰥寡。善效乃有正,毋敢湎於酒。汝毋敢墜,在乃服,□夙夕敬念王畏不□。汝毋弗師用先王作明型,欲汝弗以乃辟,陷於艱。」
王曰:「父瘖!巳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於父即尹,命汝司公族□叄有司、小子、師氏、虎臣、□朕執事。以乃族干捍吾王身。取卅。賜汝□□一鹵,裸圭瓚寶,朱市□、□黃、玉環、玉□、金車、賁爰較、朱亂、□□、虎□、熏裹、右厄、畫□、畫□、金甬、錯衡、金踵、金豪、束□、金□弼、魚箙、馬四匹、□ 勒、金巤、金膺、朱□二鈴。錫女茲,用歲用政。」
毛公瘖對揚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
銘文譯文
周王這樣說:「父瘖啊!偉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滿意他們的德行,讓我們周國匹配他,我們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偉大命令。循撫懷柔了那些不來朝聘的方國,他們沒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輝潤澤之中的。這樣,老天爺就收回了殷的天命而給了我們周國。這也是先輩大臣們輔助他們的主君,勤懇奉天大命的結果。所以皇天不懈,監護著我們周國,大大鞏固了降給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嚴肅的上天突然發出威怒,嗣後的我雖沒來得及領略天威,卻知道對國家是不吉利的。擾擾四方,很不安寧。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艱難之中,永遠給先王帶來憂懼。」
周王說:「父瘖啊!我嚴正地遵守先王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們國家和我們家族的裏裏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衛我的王位,協調上下關係,考績四方官吏,始終不使我的王位動搖。這需要發揮你的智慧。我並不是那麼平庸而昏聵的,你也不能怠忽茍安,虔誠地時刻地惠助於我,維護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謀劃,不要閉口不說話。經常告訴我先王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繼續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諸國康強安定,使我不造成先王的擔憂!」
周王說:「父瘖啊!這些眾官出入從事,對外發布政令,制定各種徭役賦稅,不管錯對,都說是我的英明。這是可以造成亡國的!從今以後,出入或頒布命令,沒有事先報告你,也不是你叫他們頒布的,就不能對外胡髮發布政令!」
周王說:「父瘖啊!現在我重申先王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們的國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讓官吏中飽私囊,不要欺負鰥公寡婦。好好教導你的僚屬,不能酗酒。你不能從你的職位上墜落下來,時刻勉力啊!恭恭敬敬地記住守業不易的遺訓。你不能不以先王所樹立的典型為表率,你不要讓你的君主陷入困難境地!」
周王說:「父瘖啊!我已對這些卿事僚、太史僚說過,叫他們歸你管束。還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領你的族屬捍衛我。取資三十寽,賜你香酒一壇、裸祭用的圭瓚寶器、紅色蔽膝加青色橫帶、玉環、玉笏、金車、有紋飾的蔽較、紅皮製成的鞃和艱、虎紋車蓋絳色裏子、軛頭、蒙飾車廂前面欄杆的畫縛、銅車轡、錯紋衡飾、金踵、金秜、金蕈席、魚皮箭袋、四匹馬、鑣和絡、金馬冠、金纓索、紅旗二桿。賜你這些器物,以便你用來歲祭和征伐。」
毛公瘖為了報答天子的輝煌美德,因而鑄造了一個寶鼎,子子孫孫永遠寶用。
流傳
據賀世明考證,《毛公鼎》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陝西岐山周原(今陝西省岐山縣)[1]被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裡所挖掘,北京永和齋古董商蘇兆年、蘇億年兄弟聞訊而來,[5]以白銀300兩購得,但運輸之際,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買賣沒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賄知縣,董治官被逮下獄,以私藏國寶治罪。此鼎最後運到縣府,被古董商人悄悄運走,密藏於西安[5]。張燕昌之子張石瓠曾巧見此鼎,便把鼎內銘文摹繪成雙鉤圖,寄給浙江嘉興名士徐同柏,寫了《周毛公鼎考釋》文章。

清文宗咸豐二年(1852年),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又從蘇億年手中購得,[5]並賞給蘇億年1,000兩,此鼎深藏於密室,鮮為人知。陳介祺病故後,其孫陳孝笙於宣統二年(1910年)以萬兩白銀將鼎轉售給兩江總督端方,後端方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端方之後人因家道中落,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辦的華俄道勝銀行。英國記者辛浦森出5萬美元[5]向端家購買,端家嫌錢太少,不肯割愛。當時有愛國人士極力呼籲保護國寶,《毛公鼎》輾轉至當時擔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大收藏家、後來國學館館長葉恭綽手中,[5]存入大陸銀行。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避走香港,《毛公鼎》藏在上海寓所未能帶走。由於葉恭綽是用假名購得《毛公鼎》,日本人無法查知它的下落。[5]葉恭綽囑咐其侄葉公超:「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託付給你,不得變賣,不得典質,更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6]《毛公鼎》幾經易手,甚至差點被日本軍方奪走,所幸葉公超拚死保護,死不承認知道寶鼎下落。葉恭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日軍。葉公超被釋放後,於1941年夏密攜《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軍攻占,葉家托德國友人將《毛公鼎》輾轉運回上海。後來因生活困頓,將《毛公鼎》典押給銀行,由巨商陳詠仁出資贖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陳詠仁將《毛公鼎》捐獻給國民政府,次年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5]

1948年,大量故宮珍貴文物隨中華民國政府至臺灣,《毛公鼎》亦在其中,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

價值
《毛公鼎》腹內500字金文是全世界鑄銘青銅器中最多者,冊命文訓誥辭華美且古奧艱深,是西周散文代表作,郭沫若認為《毛公鼎》:「銘全體氣勢頗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風烈,此於宣王[註 4]之時爲宜」,並譽「抵得一篇《尚書》」。[3]其書法也是金文中最高等級,李瑞清在《毛公鼎》銘拓跋文說道:「《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故列名晚清「四大國寶」、「海內三寶」之一,為「故宮三寶」中歷史最久遠的一件器物。[1][2]

------------------------------------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 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造型端莊穩重。
鼎內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九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 ”。其書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2-4]
中文名 毛公鼎 外文名 杜克毛三腳架 出土年代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5] 銘文數量 32行,499字 尺 寸 高53.8cm,口徑47.9cm,重34.5kg 出土地 中國寶雞市岐山縣 館藏點 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朝時期
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毛公鼎被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裡挖出來。有古董商人聞名而來,以白銀300兩購得,但運鼎之際,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買賣沒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賄知縣,董治官被逮下獄,以私藏國寶治罪。此鼎最後運到縣府,被古董商人悄悄運走,張燕昌之子張石瓠曾巧見此鼎。後毛公鼎輾轉落入古董商蘇億年之手。[2]
咸豐二年(1852年),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又從蘇億年之手購得,並賞給蘇億年1000兩,此鼎深藏於密室,鮮為人知。陳介祺病故後,1902年其後人賣出此鼎,歸兩江總督端方所有,1911年11月27日端方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2]
民國時期
民國期間端方後人因家道中落,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辦的華俄道盛銀行。英國記者辛浦森出美金5萬元向端家購買,端家嫌錢太少,不肯割愛。當時有愛國人士極力呼籲保護國寶,毛公鼎輾轉至當時擔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大收藏家、後來國學館館長葉恭綽手中,存入大陸銀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避走香港,毛公鼎未能帶走,藏在了上海的寓所裡。由於葉恭綽是用假名買得毛公鼎,讓日本人無法查知它的下落。葉恭綽囑咐其侄葉公超有朝一日將鼎獻給國家。毛公鼎幾經易手,甚至差點被日本軍方奪走,所幸葉公超拼死保護,誓不承認知道寶鼎下落。葉恭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日軍。葉公超被釋放後,於1941年夏密攜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軍攻占,葉家托德國友人將毛公鼎輾轉返回上海。後來因生活困頓,將毛公鼎典押給銀行,由鉅賈陳永仁出資贖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鄉。
1946年陳永仁將毛公鼎捐獻給政府,隔年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館。1948年,國民黨退守台灣,大量南京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南遷至台北。[2]
新中國時期
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寶毛公鼎成為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放在商周青銅展廳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換的展品。後作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兩大紀念章之一。[2]
文物特徵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圓腹,整個造型渾厚而凝
毛公鼎
毛公鼎
重,飾紋也十分簡潔有力、古雅樸素,標誌著西周晚期,青銅器已經從濃重的神秘色彩中擺脫出來,淡化了宗教意識而增強了生活氣息。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與其他殷商時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銅器區別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銘文卻是當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銘文青銅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銅器之最,相當具有研究價值。[5]
銘文
原文
王若曰:“父歆,丕顯文武,皇天引厭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懷不廷方亡不覲於文武耿光。唯天將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闢,屬謹大命,肆皇天亡,臨保我有周,丕鞏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將曷吉?跡跡四方,大從丕靜。嗚呼!懼作小子溷湛於艱,永鞏先王”。
王曰:父歆,餘唯肇經先王命,命汝辥我邦,我家內外,憃於小大政,甹朕立,虩許上下若否。寧四方死母童,祭一人才立,引唯乃智,餘非庸又昏,汝母敢妄寧,虔夙夕,惠我一人,擁我邦小大猷,毋折緘,告余先
毛公鼎銘文拓版
毛公鼎銘文拓版
王若德,用印邵皇天,緟恪大命,康能四國,俗我弗作先王憂。
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专命专政,蓺小大楚赋,无唯正闻,引其唯王智,廼唯是丧我国,历自今,出入专命于外,厥非先告歆,父歆舍命,母又敢专命于外。 王曰:父歆,今余唯緟先王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毋顀于政,勿雝建庶口。母敢龏槖,龏槖乃侮鳏寡,善效乃友正,母敢湛于酒,汝母敢坠在乃服,恪夙夕,敬念王畏不赐。女母弗帅用先王作明刑,俗女弗以乃辟圅于囏。
王曰:父歆,已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於父即君,命女攝司公族,雩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雩朕褻事,以乃族幹吾王身,取專卅寽,賜汝秬鬯一卣,裸圭瓚寶,朱市,悤黃,玉環,玉瑹金車,繹較,朱囂弘斬,虎冟熏裹,右厄,畫鞴,畫輴,金甬,錯衡,金童,金豙,涑燢,金簟笰,魚箙,馬四匹,攸勒,金口,金膺,朱旂二鈴,易汝茲關,用歲於政,毛公對歆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
譯文
周王這樣說:“父喑啊!偉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滿意他們的德行,讓我們周國匹配他,我們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偉大命令。循撫懷柔了那些不來朝聘的方國,他們沒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輝潤澤之中的。這樣,老天爺就收回了殷的命令而給了我們周國。這也是先輩大臣們輔助他們的主君,勤懇奉天大命的結果。所以皇天不懈,監護著我們周國,大大鞏固了降給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嚴肅的上天突然發出威怒,嗣後的我雖沒來得及領略天威,卻知道對國家是不吉利的。擾擾四方,很不安寧。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艱難之中,永遠給先王帶來憂懼。”
周王說:“父喑啊!我嚴正地遵守先王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們國家和我們家族的里里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衛我的王位,協調上下關係,考績四方官吏,始終不使我的王位動搖。這需要發揮你的智慧。我並不是那麼平庸而昏聵的,你也不能怠忽苟安,虔誠地時刻地惠助於我,維護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謀劃,不要閉口不說話。經常告訴我先王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繼續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諸國康強安定,使我不造成先王的擔憂!”
周王說:“父喑啊!這些眾官出入從事,對外發布政令,制定各種徭役賦稅,不管錯對,都說是我的英明。這是可以造成亡國的!從今以後,出入或頒布命令,沒有事先報告你,也不是你叫他們頒布的,就不能對外胡亂發布政令!”
周王說:“父喑啊!現在我重申先王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們的國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讓官吏中飽私囊,不要欺負鰥公寡婦。好好教導你的僚屬,不能酗酒。你不能從你的職位上墜落下來,時刻勉力啊!恭恭敬敬地記住守業不易的遺訓。你不能不以先王所樹立的典型為表率,你不要讓你的君主陷入困難境地!”
周王說:“父喑啊!我已對這些卿事僚、太史僚說過,叫他們歸你管束。還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領你的族屬捍衛我。取資三十寽,賜你香酒一壇、裸祭用的圭瓚寶器、紅色蔽膝加青色橫帶、玉環、玉笏、金車、有紋飾的蔽較、紅皮製成的鞃和艱、虎紋車蓋絳色裡子、軛頭、蒙飾車廂前面欄杆的畫縛、銅車轡、錯紋衡飾、金踵、金秜、金蕈席、魚皮箭袋、四匹馬、鑣和絡、金馬冠、金纓索、紅旗二桿。賜你這些器物,以便你用來歲祭和征伐。”毛公喑為了報答天子的輝煌美德,因而鑄造了一個寶鼎子子孫孫永遠寶用。[2]
書法價值
毛公鼎的銘文作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範之作,表現出上古書法的典型風範和一種理性的審美趨尚,體勢顯示出大篆書體高度成熟的結字風貌,瘦勁修長,不促不懈,儀態萬千。章法縱橫寬鬆疏朗,錯落有致順乎自然而無做作,呈現出一派天真爛漫的藝術意趣。通過《毛公鼎》文字書寫的完美佈局,表現出西周晚期的文字書寫形成了具有純熟書寫技巧和表現手法的形式和規律。
毛公鼎銘文的筆法圓潤精嚴,線條渾凝拙樸,用筆以中鋒裹毫為主。在具體操作中應是逆鋒而入,抽掣而行,提筆中含,鋒在畫中而至於收筆;其收筆未必筆筆中鋒,只是輕按筆鋒停止即可,即所謂“平出之法”。因而在臨寫時應特別注意表現出線條的渾厚、拙重與雄強之氣。但在表現輕重變化筆意時,不可有故作顫抖之筆,否則難以體現其真意而毫無生氣可言。所以毛公鼎為後人提供了很好的臨摹模版。

----------------------------

西周晚期青銅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完整的冊命。共五段:其一,此時局勢不甯;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內外;其三,給毛公予宣示王命之專權,著重申明未經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預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誡勉勵之詞;其五,賞賜與對揚。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毛公鼎爲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器物,爲皇皇钜制,被譽爲「抵得一篇尚書」。其內容是周王爲中興周室,革除積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輔佐周王,以免遭喪國之禍,並賜給他大量物品,毛公爲感謝周王,特鑄鼎記其事。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隽 ,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李瑞清題跋鼎時說:「毛公鼎爲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全銘文辭精妙而完整,古奧艱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例如文章共五段如下:

  王若曰:「父歆,丕顯文武,皇天引厭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懷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將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屬謹大命,肆皇天亡,臨保我有周,丕鞏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將曷吉?迹迹四方,大從丕靜。嗚呼!懼作小子溷湛于艱,永鞏先王」。

  王曰:父歆,余唯?,至先王命,命汝?我邦,我家內外,?于小大政,?朕立,?許上下若否。甯四方死母童,祭一人才立,引唯乃智,余非庸又昏,汝母敢妄甯,虔夙夕,惠我一人,?我邦小大猷,毋折緘,告余先王若德,用印邵皇天,??大命,康能四國,俗我弗乍,先王?。

  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專命專政,?小大楚賦,無唯正聞,引其唯王智,?唯是喪我國,曆自今,出入專命于外,厥非先告歆,父歆舍命,母又敢?專命于外。

  王曰:父歆,今余唯?先王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母?于政,勿??庶口。母敢?事囊囊,??鳏寡,善效乃友正,母敢湛于酒,汝母敢?,才乃服,?夙夕,敬念王畏不賜。女母弗帥用先王乍明井,俗女弗以乃辟?于?。

  王曰:父歆,已曰及茲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君,命女??公族?叁有司,小子,師氏,虎臣?朕亵事,以乃族幹吾王身,取貴??,易女??一卣,?圭,?寶,朱市,?黃,玉?,金車,??載,朱?弘斬,虎?熏裹,右厄,畫?,畫?,金?,?衛,金?,金?,??,金??,魚?,馬四匹,攸?,金?,金?,朱?二?,易汝茲關,用?于政,毛公?對?天子皇休,用乍?鼎,子子孫孫永寶用。

  毛公鼎銘文譯文如下:

  周王這樣說:「父瘖啊!偉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滿意他們的德行,讓我們周國匹配他,我們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偉大命令。循撫懷柔了那些不來朝聘的方國,他們沒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輝潤澤之中的。這樣,老天爺就收回了殷的命令而給了我們周國。這也是先輩大臣們輔助他們的主君,勤懇奉天大命的結果。所以皇天不懈,監護著我們周國,大大鞏固了降給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嚴肅的上天突然發出威怒,嗣後的我雖沒來得及領略天威,卻知道對國家是不吉利的。擾擾四方,很不安甯。唉!我真害怕沈溺在艱難之中,永遠給先王帶來憂懼。」

  周王說:「父瘖啊!我嚴正地遵守先王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們國家和我們家族的裏裏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衛我的王位,協調上下關系,考績四方官吏,始終不使我的王位動搖。這需要發揮你的智慧。我並不是那麽平庸而昏聩的,你也不能怠忽苟安,虔誠地時刻地惠助于我,維護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謀劃,不要閉口不說話。經常告訴我先王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繼續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諸國康強安定,使我不造成先王的擔憂!」

  周王說:「父瘖啊!這些衆官出入從事,對外發布政令,制定各種徭役賦稅,不管錯對,都說是我的英明。這是可以造成亡國的!從今以後,出入或頒布命令,沒有事先報告你,也不是你叫他們頒布的,就不能對外胡亂發布政令!」

  周王說:「父瘖啊!現在我重申先王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們的國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讓官吏中飽私囊,不要欺負鳏公寡婦。好好教導你的僚屬,不能酗酒。你不能從你的職位上墜落下來,時刻勉力啊!恭恭敬敬地記住守業不易的遺訓。你不能不以先王所樹立的典型爲表率,你不要讓你的君主陷入困難境地!」

  周王說:「父瘖啊!我已對這些卿事僚、太史僚說過,叫他們歸你管束。還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領你的族屬捍衛我。取資三十寽,賜你香酒一壇、裸祭用的圭瓒寶器、紅色蔽膝加青色橫帶、玉環、玉笏、金車、有紋飾的蔽較、紅皮制成的鞃和艱、虎紋車蓋绛色裏子、轭頭、蒙飾車廂前面欄杆的畫縛、銅車辔、錯紋衡飾、金踵、金秜、金蕈席、魚皮箭袋、四匹馬、镳和絡、金馬冠、金纓索、紅旗二杆。賜你這些器物,以便你用來歲祭和征伐。」

  毛公瘖爲了報答天子的輝煌美德,因而鑄造了一個寶鼎子子孫孫永遠寶用。

  出土後的行蹤

  毛公鼎於清朝道光年間在陝西岐山周原出土,據賀世明考證是清道光年間(1851年),自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裏挖出來的,有古董商人聞名而來,以白銀300兩購得,但運鼎之際,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買賣沒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賄知縣,董治官被逮下獄,以私藏國寶治罪。此鼎最後運到縣府,被古董商人悄悄運走,張燕昌之子張石瓠曾巧見此鼎。

  後毛公鼎輾轉落入西安古董商蘇億年之手。鹹豐二年(1852年,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又從蘇億年之手購得,並賞給蘇億年1000兩,此鼎深藏於密室,鮮爲人知。陳介祺病故後,1912年其後人賣出此鼎,歸兩江總督端方所有,端方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被革命軍所殺。端方之後人因家道中落,將毛公鼎典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辦的華俄道盛銀行。英國記者辛浦森出美金5萬元向端家購買,端家嫌錢太少,不肯割愛。當時有愛國人士極力呼籲保護國寶,毛公鼎輾轉至當時擔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得大收藏家、後來國學館館長葉恭綽手中,存入大陸銀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避走香港,毛公鼎未能帶走,藏在了上海的寓所裏。由於葉恭綽是用假名買走得毛公鼎,讓日本人無法查知它得下落。葉恭綽囑咐其侄葉公超:「美國人和日本人兩次出高價購買毛公鼎,我都沒有答應。現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給你,不得變賣,不得典質,更不能讓它出國。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毛公鼎幾經易手,甚至差點被日本軍方奪走,所幸葉公超拚死保護,是不承認知道寶鼎下落。葉恭綽爲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日軍。葉公超被釋放後,于1941年夏密攜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軍攻占,葉家托德國友人將毛公鼎輾轉返回上海。後來因生活困頓,將毛公鼎典押給銀行,由钜賈陳永仁出資贖出,毛公鼎才不至於流浪他鄉。1946年陳永仁將毛公鼎捐獻給政府,隔年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館。

  1948年,國民黨退守台灣,大量南京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南遷至台灣,毛公鼎亦在其中。現在毛公鼎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史】拙拙其貌 灼灼其華 毛公鼎滄桑史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日, 2018
毛公鼎之最:腹內鑄銘32行500字,是舉世最長的鐘鼎銘文。 
毛公鼎鑄造的時代:西周宣王(公元前828~前782在位)時代,距今約二千八百年
歷史重寶毛公鼎 幾度滄桑
歷史重寶,西周時代的青銅器毛公鼎,從出土到珍藏為國寶,其中幾度滄桑。
今人的古董拍賣,轉手間即創天價的例子,時有所聞。毛公鼎不期然出土之後,幾度輾轉易手的傳奇,令後代的古物古寶瞠乎其後;在詭譎戰地風雲下,更上演了搶救國寶的保衛戰。
毛公鼎從沉埋之後,初次現身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在西周的都城舊址,今陝西岐山縣。這裡是古關中之域,從漢代至今,出土青銅器有數千件,當然「青銅器之鄉」的美名非它莫屬。
莊白村的一個村民董春生在村西溝裡挖掘到了一個很有份量的「大香爐」,一個金屬三足鼎。清理之後,鼎內壁密密麻麻的金文展現出來了,可是都是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
毛公鼎內壁上銘文(國立故宮博物院)
各家逐鼎中原
畢竟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古物,古人說「鼎」足而立,這個鼎應該有很久遠的歷史吧?消息傳開,遠在北京的古董商也都聽說了。當時,北京最大的古董老鋪是永和齋,開辦於道光初年。齋主兩兄弟蘇兆年和蘇億年聯袂趕往當地,出價白銀300兩購得了古鼎。
之後,毛公鼎被密藏在西安十年。這是一件各方都要爭奪的寶物,據說,董春生土地鄰界的村人告官爭取,古董商也加入了爭逐戰。古董商密藏寶鼎、高掛天價等著識貨的人上門,下一位買主則在家族和錢的因素中等待時機。
這一位買主就是北京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他以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年紀輕輕就以詩文聞名,對金石考釋、收藏特別鍾情。毛公鼎面世那年,他剛剛傾重金買下一件青銅器寶物「聃毀」。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他以一千兩白銀從蘇億年手中購入毛公鼎,這是他當家作主的次年。
毛公鼎銘文拓片(國立故宮博物院)
陳介祺得了舉世珍寶,也深知「懷璧之憂」而有「懷璧之懼」。他將毛公鼎深藏密室,密不示人,只給了三位同行朋友文字拓本作為研究之用。陳介祺保有毛公鼎30年,進行研究考釋,他珍惜毛公鼎,也不容他人玷污。在他的收藏品目錄中僅有一本以「大鼎」記錄,朋友們都無法從他口中知道毛公鼎的下落。
公元1882年 ,陳介祺病故後,次子繼承了「大鼎」,再傳孫子陳孝笙。陳孝笙對錢很執著,違背庭訓而營商,開了藥舖和錢莊。當時端方任兩江總督,有錢有勢也想附庸風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端方以白銀一萬兩和附帶條件,帶誘帶騙將毛公鼎買到手。後來附帶條件不兌現,陳孝笙發現被「騙」,一病不起。擁有重寶的人作非分之想,反斷送了福分。
經過67年,毛公鼎的市價從300兩白銀,漲到了一萬兩白銀。
有錢有勢的兩江總督端方買得毛公鼎當作的炫耀財,但是不久他就命喪黃泉,家道中落
。有外國記者出價收購但沒有得手,毛公鼎輾轉典押銀行,又流入古鼎商之手,愛國人士也開始呼籲保護國寶。
毛公鼎(國立故宮博物院)
後來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大收藏家、書畫家葉公綽在離上海很近的一個古鼎舖發現了毛公鼎。這時,他已經知道外國都想染指毛公鼎,便以假名買回密藏上海家中。好險!就在58天後,日本軍隊隨後就搜到了那家古董鋪。
保衛國寶 仿造膺品
抗日期間葉公綽囑托侄子葉公超(後來曾任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妥善保管毛公鼎,有朝一日可以獻給國家。後來,葉公超被日軍逼問時,堅持不供出毛公鼎的下落;葉公綽為救侄子,製造了一隻假鼎上交給日軍。
葉家竭力保管毛公鼎,在時代風雲詭譎中,從上海輾轉香港,又運回上海。戰爭中家道困難,葉家把毛公鼎典押給銀行。後來巨商陳詠仁出資300兩黃金贖出毛公鼎,葉家與之有約日後贈給政府。
1946年,陳詠仁將毛公鼎捐贈給國民政府。次年毛公鼎由上海運至南京,收藏於中央博物院,1948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現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毛公鼎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列合稱「故宮三寶」。(待續) 


【文史】從毛公鼎銘文學神傳漢字文化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4日, 2018
華夏之寶
毛公鼎是二千八百多年前西周晚期的宗廟祭器,內壁鑄有500字銘文。現存已知鑄有銘文的青銅器超過一萬件,這件埋沉多代後再次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現身的毛公鼎,擁有最長的銘文,被認為是青銅器銘文的經典代表。毛公鼎列名晚清「四大國寶」、「海內三寶」之一。
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稱為「金文」,是廣義的大篆書體的一種。另外,很多銘文是鑄在鐘、鼎上,所以青銅器銘文也稱「鐘鼎文」。
西周晚期 毛公鼎。(台北故宮博物院 藏)
毛公鼎銘文的高度
由毛公鼎銘文的內容推測,毛公鼎的鑄造年代應該是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毛公鼎銘文也起到了補充闕漏的歷史記錄的價值,是研究西周史非常珍貴的文獻,因此,在史學家眼中讚譽毛公鼎銘文相當於一篇《尚書》。
清末著名書法家、教育家李瑞清在《毛公鼎》銘拓跋文中就這麼說道:「《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毛公鼎銘文(公有領域)
毛公鼎的價值是多元的,從神傳漢字文化來看,毛公鼎銘文則是研究金文、欣賞西周金文書法的好教材。據統計,現存西周以降的金文約有三千字,其中可辨識的約有一千八百字,略多於甲骨文。在鐘鼎銘文中擁有最長銘文的毛公鼎,自然鼎鼎有名。
毛公鼎銘文 漢字史上要角
傳說漢字起源於黃帝的史官倉頡造字。從現存的出土文物上,可以追溯到商代、西周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在歷史上,雖然承繼了甲骨文,但字體筆劃上,也出現了不同或複雜的變化。從商、周鑄造在鐘鼎上的金文,我們可以找到更多象形文字的原形。
尊,周公鼎鑄文。(公有領域)
許多研究金文者,將毛公鼎銘文放在頂禮金文的最高處,作為金文的代表。鐘鼎金文不容易毀壞、保存長久,從金文中可以相當程度地對照出現今楷書文字和上古文字的差異,具有文化史觀深刻的意義。
漢字的演變字例(公有領域)
什麼樣的記號才能成為文字?漢字具有三要素——形、音、義俱全,這是神傳漢字的特點和亮點。隨著時代的演變,字體也產生了不同的變化,而上古漢字的甲骨文和金文,象形傳意的文字更多,更能傳遞一字三義的內涵,也比後代習用的楷書保留更多文字的原貌和趣味。
毛公鼎內所鑄造的銘文筆劃清晰深雋,展現了金文的強勁又典雅深致的風格,從其中,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漢字內涵與書法韻致。許慎《說文解字序》:「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就是說畫出物體,筆畫有波勢曲折同於自然物的體態形狀。
從金文認識漢字文化
以下以毛公鼎的銘文舉例,從中認識漢字的內涵和趣味;其後,附上周代金文之後不同字體的演變。從個別文字的例子中,可以探究一下:古代的文字怎樣演變成今天使用的楷書?也可以發現其中的差異。
*如何為「父」?
父親是怎樣的角色呢?「父」這個字是象形字,就是一個人的手拿著大棒子或大石斧的樣子。
古之時代,一家之長,手拿工具勤奮工作,這就是父親。一棒或一斧在手,能劈能砍,能開道、能整地,還能防禦野獸。「父」就這樣以身作則,領著家人取得食物、保衛身家安全。
金文「父」的象形意義源起。(飛鴻踏雪/大紀元)
金文「父」的象形意義。(飛鴻踏雪/大紀元)
*文字的演變--「父」字
「父」字的演變。(飛鴻踏雪/大紀元)
從上面的文字圖例可以看到,「父」字從刻鑄的金文到書寫的秦簡,筆法發生了變化,便捷書寫使得字體、筆劃也發生改變,可以看到「父」這個字後續變化的徵象。
到了漢代的隸書,出現明顯的雁尾收勢的「磔」筆,現在所用的「父」字就已經成形了。一般來說,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從「父」字上也看到了這個端倪。
書寫用具不同造成字體明顯的變化;在便於書寫之下,筆畫圓轉、曲折的形勢有了變化,字形長寬、圓方的架構改變了,漸漸地失去了一些自然物的象形姿態,不知不覺間就改變了象形字的意涵了。#


3799321_1_1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