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Marco Polo portrait.jpg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馬可·波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rabweU

圖片搜尋結果

馬可·波羅(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馬哥·波羅、馬哥孛羅,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是義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及探險家。據本人說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中國,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其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寫出《馬可·波羅遊記》。他的遊記讓歐洲人得以了解中亞和中國,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1246年貴由致英諾森四世的信
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蘭,繼而轉向奧地利。歐洲一片恐慌。教宗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派遣柏郎嘉賓(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1180-1252)攜教宗勅令前往蒙古帝國,以說服蒙古統治者皈依基督教並停止對基督徒的殺戮。柏郎嘉賓在哈拉和林見到大汗貴由,向其進諫,貴由於1246年用波斯語回信要求教宗和其他歐洲君主向蒙古臣服。這封信至今還保存在梵蒂岡。[2]1247年柏郎嘉賓返回歐洲。

1248年貴由死後,其堂弟蒙哥繼位。1252年法王路易九世在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失敗之後,派遣方濟各會修士羅伯魯(又譯魯不魯乞或魯布魯克)出使蒙古,1254年1月3日羅伯魯到達和林晉見蒙哥[3]。1255年返回歐洲。

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陷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但是因旭烈兀因蒙哥死亡而返回蒙古,留下的小部隊於1260年9月在巴勒斯坦境內阿音札魯特戰役遭遇埃及穆斯林兵團阻擊。至此蒙古西征到此為止。除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地區以外,西亞、中亞、以及中國北部,均已處於蒙古人控制之下。

1259年蒙哥在征南宋時陣亡,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爭奪汗位發動戰爭,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遷都大都(今北京)。(傳言)

早年
馬可·波羅具體的出生日期和地點並不是很清楚,當前的說法都只是推測。大多數歷史學家接受的可能的出生地是威尼斯。[4]有些傳記作家認為馬可·波羅出生在科爾丘拉島(現屬克羅埃西亞),[5][6]但沒有證據支持。使用最多的馬可·波羅的出生時間是「大約公元1254年」[Note 1]。他的父親尼科洛[7][8]和叔叔馬費奧在其出生前就已經出發去做生意了。[8]馬可·波羅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由姑媽和叔叔帶大。[8]曾受過很好的地理教育,學習了許多商業科目(如外國貨幣、估價、管理貨船)[8],但是對拉丁語所知不多。[7]

第一次遠航
其父親和叔叔都是有名的遠東貿易商人,同時也是天主教徒。人於1255年出發向東,開始時並非想去中國。但是一路戰事紛發,在1264年碰到元朝派往西方的使者,決定到中國。1266年,兄弟兩人到達元大都,見到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寫了一封信給教宗,托波羅兄弟帶回羅馬,請教宗派人到元朝,告訴元朝人關於歐洲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次遠航
兄弟兩人回到義大利,此時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剛剛結束,第九次東征正在籌劃中。他們拿到教宗格里高利十世給忽必烈的回信,於1271年動身返回中國。這一次Niccolò帶了他的兒子馬可。他們從威尼斯乘船到黑海南岸登陸,然後從陸路輾轉於1275年抵達元上都(開平),隨後又抵達大都(北京)。馬可的聰明一直非常討忽必烈喜歡,封他許多官,也派他到各地為元朝皇帝的使者。馬可·波羅去過中國很多地方和見到許多比歐洲先進的文化成就。

據他自己說在馬可波羅動身回歐洲之前,方濟各會神父孟高維諾受羅馬教宗尼古拉四世派遣,於1291年經海路抵達中國泉州。

1292年,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委託,從泉州出發經海路護送蒙古公主闊闊真到伊兒汗國成婚。忽必烈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1295年波羅一家人回到歐洲。

《馬可·波羅行記》

《馬可·波羅行記》插圖:馬可·波羅和忽必烈汗在大都的王廷
主條目:馬可·波羅遊記
波羅一家人回到歐洲後,定居威尼斯。當地人很喜歡來聽他們講訴在東方的經歷,但是大多並不相信他們說的奇人怪事。

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威尼斯與熱那亞之間的海戰。戰敗被俘,在監獄裡花了幾個月講他在中國的經歷給同獄的同伴聽。魯斯蒂謙寫出的書是普羅旺斯語,出版之後很快翻譯到其他歐洲語言。由於馬可·波羅在給獄友描述自己在中國等地的見聞時,老是說「百萬這個,百萬那個」,故他被人稱作「百萬先生」,而這本遊記也因此被稱作Il Milione(百萬)。在中國、日本等地則被稱為《馬可·波羅行記》、《東方見聞錄》等。原書現已遺失,幾個翻譯的版本並不太一樣。這本書非常流行,在當時沒有印刷術的歐洲是很難得的。(傳言)

到訪中國的真實性

杭州西湖邊的馬可·波羅塑像。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稱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
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一直惹來重大爭議。大多現代歷史學家相信馬可·波羅確實到中國,因為他描述了遠東生活的很多細節,如紙幣、大運河、蒙古軍、煤炭、白酒、石棉、虎,皇家郵政系統的結構。他提到中國對日本古稱,是日本在西方文學里第一次出現;他描述的大都附近的一座橋也較像盧溝橋。

有學者認為是馬可·波羅只在中東黑海遇上多名波斯商人,從其口中聽說中國、蒙古帝國、日本等地的故事,實際上從未到過距離黑海數千公里之遙的遠東多國。大英圖書館的中國文獻部門主管弗朗西絲·伍德曾在1995年出版《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指出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從未提及過纏腳、筷子及萬里長城等中國事物[9],中國官方文獻亦無馬可·波羅家族與中陸有直接聯繫的紀錄,其家族財產中甚至沒有任何來自中國的物件,因此推測他根本未到過中國。[10]

2011年8月,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彼得雷拉(Daniele Petrella)教授提出新證據,指出馬可·波羅的遊記有多個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對1274年及1281年忽必烈兩度進攻日本的描述,多次出現了自相矛盾及錯誤,並且混淆了兩次進攻的細節:馬可·波羅稱,第一次進攻的艦隊離開朝鮮半島後,在抵達日本海岸前受到颱風吹襲,但是實際上艦隊是在第二次進攻時遇上颱風的。彼得雷拉質疑馬可·波羅若親身目擊事件,不可能混淆相隔七年的兩件事。彼得雷拉亦指出馬可·波羅對蒙古艦隊的描述,與考古團隊在日本發現的船艦殘骸不符:馬可·波羅稱蒙古人使用五桅帆船,但是實際上船艦隻有三桅帆船。襄陽獻炮是明顯有違史實的捏造,他自稱獻拋石機幫助攻打襄陽,獻炮的是波斯的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元史和其他資料都有他們的傳記引以為證。此外馬可·波羅多次以波斯語描述地名和物件名稱,而非使用當地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他指蒙古人用稱為「chunam」的瀝青使船身防水,但「chunam」其實是波斯語的「瀝青」,漢語和蒙古語中並無此詞。[10]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漢學教授傅漢思(Hans Ulrich Vogel)在其著作《馬可·波羅到過中國:貨幣、食鹽、稅收方面的新證據》一書中說明:馬可·波羅傳記中很多對中國的描述是獨一無二並且十分準確的,足以證明其真實性。例如對他為何從未提及長城的質疑,中西方歷史學界早有共識,認為元朝以前的古長城那時已經完全殘破而不再受人關注,而現今舉世聞名的明長城自然尚未出現[11]。又如對現存的中國文獻中為何找不到關於馬可·波羅記載的質疑,傅漢思認為是對中國古代文獻性質與密度的嚴重誤判,因為即使是同一時期羅馬教宗本篤十二世派往中國的特使團,也從未出現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傅漢思認為,馬可·波羅對當時中國的貨幣、食鹽生產與稅收體制的大量詳細描述,這在當時的歐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獻中根本找不到類似的準確而詳盡的描述,說明這些獨家描述確實來自於他本人的經歷。[12][13]

是否懂蒙古帝國語言
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說,他在中國時懂得四種語言,包括它們的字母和寫法,但沒有明說是哪四種語言,因此,引起後人的揣測。近代法國人頗節(G. Pauthier)認為,馬可·波羅懂得的是漢文、回鶻文、八思巴蒙古文和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波斯文。但是,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注釋家英國人玉耳(H. Yule)、法國人戈耳迭(H. Cordier),卻對馬可·波羅懂漢語一說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馬可·波羅懂得的四種語言,應是蒙古語、波斯語、阿拉伯語與突厥語(維吾爾語),而沒有漢語。

影響紀念
由於教宗特使柏郎嘉賓曾在1246年到達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馬可·波羅家人並非第一個到中國的歐洲人,但是因為其遊記而著名,其遊記也是當時歐洲人最詳細的亞洲旅行記錄。

他的經歷激發了哥倫布[14]和其他不少旅行家,有很多的文學作品都是基於馬可·波羅的遊記,還影響了歐洲的地圖製作,導致了弗拉·毛羅地圖的出現。

傳說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到歐洲很多東西,如冰淇淋、披薩、義大利麵、起司火鍋[15]、眼鏡、口琴[16]、風箏[17]、惡魔棍。

紀念
威尼斯的機場現命名馬可·波羅國際機場。

英國衛星廣播公司(British Satellite Broadcasting)在1989年發射兩個衛星,馬可波羅一號和二號,用來傳送五個電視台的信號。雖然衛星功率完全正常,但電視台後來生意垮台,衛星被賣了之後改名。

相關影視作品
他的生平,曾在1979年被日本製成動畫「動畫紀行 馬可波羅的冒險」《アニメーション紀行 マルコ・ポーロの冒険》,香港無線電視台亦有播放,名為《馬可孛羅》,故事內容主要以馬可波羅17歲到42歲為主線,並以動畫和紀錄片綜合播出的形式呈現,此外其故事旁白會口述馬可波羅到過哪個景點的傳奇的一生。

1982年,美國與義大利曾經合作的一部電視劇《馬可波羅》,日本譯作《マルコ・ポーロ シルクロードの冒険(馬可波羅 絲綢之路的冒險)》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專屬攝影師麥可.山下 (Michael Yamashita),也透過馬可波羅的經歷, 出版了馬可波羅攝影集,和製作了三輯電視節目.

Netflix電視網新劇《馬可·波羅》於2014年12月12日周五的下午12:01首播。故事根據著名冒險家馬可·波羅13世紀在中國的經歷為原型,展現了一個充滿貪婪、背叛、陰謀和競爭的世界。義大利籍新人羅倫佐·里切米飾演男主角馬可·波羅,而中國籍演員朱珠則飾演馬可·波羅的心上人Kokachin。北京出生的演員朱珠因出演沃卓斯基姐弟的影片《雲圖》而小有名氣。著名演員陳沖和本尼迪特·王也將出演《馬可波羅》,分別飾演察必皇后和忽必烈。主創約翰·福斯克曾擔任《功夫之王》《龍威虎將》和《大漠雄風》等片的編劇。哈維·韋恩斯坦擔任製片人。《權力的遊戲》《真愛如血》的導演Daniel Minahan執導《馬可波羅》第一季中的兩集。有消息稱第一季投資約9000萬美元,遠超投資5000-6000萬美元的《權力的遊戲》(第一季),更有傳言Starz電視台曾在2012年想在中國拍攝此劇,但因電視尺度問題最終擱淺。[18]

此外,1975年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也以馬可波羅來華的經歷改編成武俠片《馬哥波羅》,並特意從好萊塢邀請李察.哈里遜出演主角「馬可波羅」。此片由張徹導演,並有傅聲、戚冠軍、施思、郭追、梁家仁、劉家輝、王龍威等聯袂主演。

馬可·波羅/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蘭,繼而轉向馬可·波羅/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蘭,繼而轉向 圖片搜尋結果

http://www.pro-classic.com/ethnicgv/cmaps/2009/dtj_2_40.htm

馬可·波羅/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蘭,繼而轉向


馬可·波羅/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蘭,繼而轉向

美國與北約去年底隨之表示,波蘭鑑於莫斯科自2007年以來未能遵守其《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義務,宣佈暫停參與該條約規定的所有義務。美國同時完全加入並支持該決定。
回應俄羅斯行動,波蘭國會壓倒性通過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VhUg8h
(中央社)波蘭議會7日在出席440名議員中,435人投了贊成票,壓倒性同意暫停1990年以來參與的《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Treaty on Conventional Armed Forces in Europe , 簡稱CFE)。此案過去限制了波蘭武裝部隊規模與數量。
1990年11月19日,所有北約(NATO)和華沙條約組織(Warsaw Pact)成員國簽署了《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該條約對於簽署國擁有的武器和作戰裝備數量加以限制。任何一個簽署國,都需要回報本國境內的武器數量,如果有過多的武器,都需要加以銷毀,以確保和平。
根據波蘭網路媒體Onet報導,2007年俄羅斯暫停加入該條約。2015年3月莫斯科宣布暫停參加CFE條約聯合協商小組。去(2023)年5月開始,俄羅斯正式廢止與在11月退出該法案,作為回應美國及其北約盟國暫停了對該條約的參與(包括北約東擴)。
美國與北約去年底隨之表示,鑑於莫斯科自2007年以來未能遵守其《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義務,宣佈暫停參與該條約規定的所有義務。美國同時完全加入並支持該決定。均認為俄羅斯的持續破壞穩定行為,破壞了互惠、透明度、與核查等關鍵軍備控制原則,這些原則幾十年來一直是歐洲-大西洋安全架構的基石。
根據《波蘭筆記》(Note From Poland)報導,波蘭外交部副部長巴托謝夫斯基(Władysław Teofil Bartoszewski)說:「出於安全和國防以及波蘭外交政策的利益,目前暫停適用該條約是必要的。」
該法案現在給予上議院審議,目前執政黨在上議院擁有多數席次,此決議很可能會在上議院通過。一旦獲得批准,就會交給由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進行簽署或否決。
如果波蘭暫停參與該條約,它將不再受到其武裝部隊規模限制,也不必每年告知所擁有的武器與軍備數量。
根據《波蘭筆記》報導,波蘭和其他許多簽署國一樣,遠遠沒有達到這些限制,因此中止條約大多是象徵性的意義,以回應北約成員國的廣泛決議。
回應俄羅斯行動,波蘭國會壓倒性通過暫停參與《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VhUg8h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