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認為至少需要準備1431萬元才能退休,退休後生活費月需5萬元+存多少錢才能退休? https://bit.ly/3Q8bUbn


計算公式為退休後每月所需生活費(基本生活開銷+額外開銷)×退休時間(退休年齡–平均餘命)–(可請領的退休金給付+儲蓄、保險保額)=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退休金準備多少才夠?」1公式算出答案 - 理財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sPc8uR


購屋要靠父母/結婚購屋,需長輩金援者佔47.4%,(其中33.2%需金援頭期款,14.2%需大部分款項或直接贈與),52.6%是自己和配偶買房;與2年前(103年)調查相比,約56%購屋要靠父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wSojY


「退休儲蓄指南」若自己儲蓄已「來不及了」,不妨思考提醒子女提早規劃。如果想在65歲退休,需要年薪的12倍儲蓄,較足以養老。從25歲開始,每年至少儲蓄收入的20%,如果從30歲開始,應該增加至24%,如果從35歲開始,則增加為29%;目標儲蓄總額是要在30歲前達到年所得的2倍,40歲前5倍,50歲前8倍,60歲前11倍,以期望65歲達到年薪12倍的目標-無痛存退休金》最新退休指南公布 https://bit.ly/3ESm47r


平均壽命約80.45歲,面對退休後長達約15至20年的生活,應何時該開始存退休金--若從25歲開始準備退休金,假設投資年報酬率為6%,65歲退休時想累計1,000萬,每個月只需投入5,021元,若等到35歲才開始,則每個月需投入9,955元,若是等到55歲才想要存老本,每月投入金額需高達61,021元,才能在退休時累積到1,000萬元。https://is.gd/k6GHGm


「日本1對夫妻的退休儲蓄須達約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598萬),才能支持年齡達95歲的生活。」  https://is.gd/hKbyhF


「退休不用幾千萬,1000萬就夠了!」他42歲告別職場:「靠5張表,打造樂退人生」
盧沛甫
2022年2月25日「退休不用幾千萬,1000萬就夠了!」他42歲告別職場:「靠5張表,打造樂退人生」 https://bit.ly/3HdV4jG
關於退休,究竟要累積多少資產才夠?42歲就財富自由,享受退休人生的吳家揚表示,可以從每年所需生活費進行估算,在沒有任何收入的前提下,達成存款目標。
吳家揚以一個月生活費5萬為例,一年所需的費用為60萬,退休後40年,總共需累積至少2400萬的資產,同時這些資產必須擁有足夠的變現性,以支應後續的生活開銷。
吳家揚也建議退休族群,投資應以保本為出發點,他推薦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投資工具之一。吳家揚以20年前買進的第一份保單為例,20年來相關保費以上漲10%以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個:
低利率時代;
理賠率逐年提升;
國人平均壽命提高;
面對保費不斷上調,吳家揚認為可以透過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列舉扣除2.4萬元的保險額度,買入基本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及意外險,以一個主約兩個附約的搭配來降低生活風險。
而退休族群保險,吳家揚以衛福部統計為例,國人平均在人生最後8至9年時光,將屬於失能狀態,因此他建議投保失能險以防萬一,若還有其他保險預算,可再考慮癌症險、殘扶險等。吳家揚表示,買保險付了保費,可以在未來意外發生時,避免多一筆的資產耗損。
此外,吳家揚也建議投資人建立自己人生的五張表:
日常支出表:透過記帳,除了看出通膨對生活的影響外,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日常開銷,減少漏財機會。
投資交易表:若有投資習慣的人,可以透過該表檢討自身投資策略,在未來出現類似行情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現金流量表:透過了解現金流量,估算未來數十年財務狀況的模樣。
保險內容表:將既有的保險保單整理好,了解自身風險在哪,發生意外時所需的費用
生活紀錄表:記錄每天生活,管理時間開啟第二人生
「80%的投資人在市場都賠錢,退休投資重點在於保本。」吳家揚認為,退休族群最棒的投資還是將焦點回歸到自己,找到喜歡的事情才能讓退休人生充實且快樂。
「退休不用幾千萬,1000萬就夠了!」他42歲告別職場:「靠5張表,打造樂退人生」 https://bit.ly/3HdV4jG


不管有錢沒錢 離理想退休金目標都差一千萬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6-21 06:05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花旗(台灣)銀行與今周刊共同發布「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調查有多個面向,在「退休」議題上發現,國人期望在60歲退休,並認為應該從37歲開始準備退休金,富裕族群認為需準備2586萬才能擁有無虞退休生活,一般大眾理想退休金則是1635萬元;無論富裕族群或一般大眾,若跟去年比較,台灣人的「理想退休金目標」都下滑。
2018年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由花旗委託今周刊,在今年5月1~15日,針對全台1850位25歲以上具財務自主權的民眾進行網路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3%。
花旗銀行表示,調查有多項發現,在近期備受關注的「退休議題」上,國人預期退休年齡60歲,認為應該從37歲開始準備退休金,與去年調查中預期60歲退休,應自38歲開始準備相去不遠。但「理想退休金」目標,富裕族群認為需要準備2586萬才能擁有無虞的退休生活,一般大眾的理想退休金則是1635萬;若跟去年相較,去年富裕族群理想退休金目標是2645萬、一般大眾則為1724萬,不管是有錢人或一般人的「理想退休金目標」都下滑。
「理想退休金」畢竟是目標,缺口還有多大?花旗表示,調查發現,富裕族群退休金缺口有1138萬,一般大眾也有1039萬元,可見不管有錢沒錢,離「理想目標」都差了1000萬以上,看來大家都要加把勁。
花旗表示,富裕族群退休金主要來源依序為「自己的投資收益、占71.2%,儲蓄占54.9%,個人保險占32.4%,另外「政府勞保、勞退金、國民年金共占32.3%」,子女孝養金占1.1%。一般大眾主要來源則依序為「儲蓄占57.7%,自己的投資收益占51.6%,「政府勞保、勞退金、國民年金共占42.9%」,個人保險占36.0%和子女孝養金有1.6%。若從占比分析,富裕族群側重投資,錢滾錢似乎效益頗高,一般大眾則靠儲蓄累積退休金,而不管有錢沒錢,大家都知道「不能靠子女」,子女孝敬比例都只有1%多。
至於退休生活開銷,調查發現,富裕族群每月生活開支約4.86萬,主要開支為支應「日常生活(44.3%)、醫療開銷(25.9%)、出國旅遊/休閒娛樂(27.3%)、贈與子女(1.4%)和慈善公益(1.2%)」一般大眾每月生活開支約需3.05萬,與富裕族群相差1.8萬元,主要開支為「日常生活(52.7%)、醫療開銷(24.1%)、出國旅遊/休閒娛樂(22.1%)、贈與子女(0.7%)和慈善公益(0.4%)」。
花旗(台灣)銀行與今周刊共同發布「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圖/花旗提供
花旗(台灣)銀行與今周刊共同發布「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圖/花旗提供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20年8月20日 下午6:11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養孩子是燒錢的事,根據壽險公司調查,台灣有 6 成以上的父母願意供應子女教育經費直到大學畢業,但超過 5 成教育經費準備低於 200 萬元,比起前兩年調查平均準備 300 萬元明顯下滑
英國保誠人壽連續三年路調查了解民眾準備子女教育金的計劃與考量,根據今年最新調查結果,63.5% 受訪的父母願意支持子女念到大學畢業,另有 26.5% 甚至願意支持子女繼續就讀研究所
儘管支持子女求學意願高,但對於教育準備金卻有縮水跡象,調查指出,52.6% 受訪者認為每位子女教育準備金不用到 200 萬元就夠了,20% 準備金約落在 200 萬到 300 萬不等,15% 準備金超過 300 萬元,僅 1.5% 會準備 800 萬元以上的教育經費。
保誠人壽指出,比起 2018、2019 年平均教育準備金 300 萬元以上,父母對於子女教育準備金有下滑趨勢,如果將物價調整與出國留學費用變化列入考量,台灣父母在教育經費準備上恐有低估疑慮。
至於要如何準備子女教育經費?7 成受訪者主要以定儲為主,理財態度相對保守;54% 選擇投資債券、46% 則以投資股票、基金位子女籌措教育經費,另外透過保險與房地產投資比重累積經費的比重分別為 13.7% 與 8.1%。
進一步分析選擇保險理財的受訪者,超過 5 成選擇分紅保單,另有 42% 則是挑選不分紅保單理財,而先前大受歡迎的投資型保單與利變型保單,比重約 3 成,分別為 38.7%、34.5%。
保誠人壽分析,父母選擇分紅保單理財累積教育經費,應該與分紅保單兼具保障與分紅有關,尤其在長期持有效應下,讓客戶可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因此相對受父母們青睞。
2020年8月20日 下午6:11
養小孩燒錢 超過5成教育準備金低於200萬元 - Yahoo奇摩股市


國人退休後 平均月收入僅3萬
By 魏喬怡,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3日, 2017
退休五力國人準傋現況
背景圖片圖/本報資料照片
「2017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出爐,國人退休生活堪慮。中信銀發表台灣家庭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結果指數只有52.5分,連續二年不及格。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客群總處處長楊淑惠指出,此次接受調查的受訪者平均40歲才開始做退休理財規畫,退休準備時間只有20.7年,但國人平均餘命約80.2歲,明顯不足。
再就「金流力」來看,平均退休後每月家庭的穩定收入只有3萬811元,主要來源是政府年金、勞退金、私人儲蓄。
本次調查發現,只有54%受訪者有明確的家庭理財目標、43%受訪者會以「醫療規畫」為家庭理財首要項目,其次是財富累積、退休規畫、子女教育,只有36%的受訪者認為不必擔心退休問題。
中信銀個人金融客群經營處處長楊子宏指出,據OECD的建議,退休後所得替代率至少需達70%,但此次調查受訪者平均所得替代率僅48%,嚴重不足。而理財工具主要以「定存」、「保險」為主,也不夠多元;若以年齡來區分,50歲以上族群的第一優先皆為定存,40~49歲的人則首重保險。
楊子宏指出,就退休金「提撥力」來看,平均每個月會提撥出來作退休金的金額為3萬9,708元、退休提撥力只有38.2%,甚至有達4成的人表示並沒有固定提撥。
調查中民眾被問到「最想在哪一個城市養老、度過退休生活?」若以總比率來看,台中市、新北市獲選為前二名,但進一步分析,主要是有六成民眾想要「在地養老」,其中,有高達86.4%的台中人想留在台中過退休生活,其次是台南市、及高雄市,中南部平均有八成希望「老在家鄉」。
中信銀指出,此次調查自2017年7月4日至7月18日止,針對台灣六都加新竹市等7縣市4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電話調查,同時調查「退休者」與「未退休者」,母體人口數超過全國七成,有效樣本2,223分。


 

退休後月收入約3萬 調查所得替代率48%
tw.rd.yahoo.com查看原始檔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7年10月2日電)中信金控 (2891) 及遠見雜誌發表「2017年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調查,發現國人退休後每月平均收入新台幣3萬811元,所得替代率僅48%。
中信金旗下中國信託商銀個人金融客群經營處處長楊子宏表示,根據調查,台灣家庭樂活享退指數只有52.5分,與去年的52分相差無幾,連續2年不及格。其中,已退休者的樂活享退指數58.8分,未退休者的樂活享退指數只有50.4分。
調查結果也顯示,國人退休理財最優先使用的理財工具是定存,占比達34.8%,保險占比也達30.4%,顯示規劃方式偏保守,其中,50歲以上族群的第一優先工具是定存,40至49歲則偏重保險。
根據調查,有54%的家庭有明確的理財目標,其中42.7%的受訪者指出,醫療規劃是首要目標,其次才是財富累積及退休規劃,占比分別31%、30.5%,且有進行醫療規劃的家庭中,近8成重心放在癌症、重大疾病及一般醫療的準備,顧及長期照護風險的僅36%。
調查結果也指出,台中市及新北市是受訪者最想居住的養老城市,占比分別是15.9%、15.7%,其中,台中市最受到現有居民的青睞,台中市民有86.4%想在地退休,台南市也有83.6%的居民退休後想留在台南養老。
高雄市有78.9%的居民傾向退休後繼續留下來,反觀台北市、新北市的居民僅65.3%、64.7%想在地終老,反映出物價水準對退休生活造成不小壓力。


 

顏丹:日本式養老在中國尋找商機?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7日, 2017
【大紀元2017年07月28日訊】來自日本的一則消息稱,「亞洲的護理和老年人醫療等『銀髮產業』正在崛起」;「中國的護理服務和護理用品需求已從沿海大城市向內陸城市、從富裕階層向中產階層擴大」;「除了日本最大養老服務企業『日醫學館』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外,其它企業跨行進入這一領域的現象也在增加」。
那麼,中國的老年護理服務市場究竟有多大呢?一篇題為《日本式養老在中國尋找商機》的文章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其一、中國國務院下屬的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稱,中國的養老產業規模到2030年有望達到22萬億;其二、有分析認為,在外出務工人員眾多的內陸地區,住宅型養老院的需求將增加;其三、在大城市很多人與父母住的很近,日托護理需求或將增加。
我們且不說,這種無憑無據的預測以及牽強附會的分析是否真能如實的反映出中國的所謂「老年護理市場」的現狀;重要的是,市場被描述的再大,如果不能盈利,那也只不過是在「畫餅」而已。按照「日醫學館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因設施和培訓等先行投資增加,在華虧損14億日元(約8498萬人民幣)」的數據,上述文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雖然中國業務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要實現盈利可能仍需時間;「扭虧為盈需要數年」。
從上面這種自相矛盾的因果關係中,我們不難看出,「老年護理」這種意味著讓老年人享受便捷、舒適的高品質生活的服務,在中國其實根本就沒啥市場。即便有,那也只是跟少數、高端群體有關。顯然,這樣的群體跟上述文章提到的「外出務工人員」的父母無關。因為其子女大多是農民工,出來打工的目地只是為了讓家裡的老小能餬口。因此,對於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肯定是住不起養老院的。
說起「養老院」,如今中國存在的問題並不是農村、城市消費能力有所差別的問題。事實上,按照大城市「4個老人、夫妻2人、1個孩子」的家庭結構,一對年富力強的夫妻若要承擔4個老人入住養老院的費用,恐怕也並不輕鬆。這還是在老人有退休金、有社保的前提下。據悉,目前在上海,「4-2-1結構」的家庭占到了80%。可想而知,這其中又會有多少兒女能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供老人常年居住在養老院?
更重要的是,類似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長期就存在著養老院不足、養老院床位數量不能滿足需求的大問題。也就是說,即便住的起,也住不進去!幾年前,大陸就曾有媒體曝出,2013年,北京某公辦養老院有1100張床位,而每年只有50到60個床位會退掉。但那時,已經有1萬多人在排隊等候。據保守估計,他們要預訂一個床位,至少要等166年。這裡指出的僅是公辦的養老院,因為價格有標準可循,所以不至於太離譜,只是這樣的養老院並不多,床位也少的可憐。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公辦的、還是民營的,大多數養老院的收費項目都會將基本的床位費、護理費與藥品費以及醫療費分開。也就是說,一旦老人無法自理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需要治療時,所產生的費用是單算的。對於一個患病的老人來說,怎麼護理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得到有效的醫治才是當務之急。從中國養老院缺床位的現狀也就不難想像,在醫療狀況更好不到哪兒去的現實面前,醫院的床位數,尤其是針對身患重病的老人的床位數,又是否同樣稀缺?這樣的問題似乎是多此一問吧!
長久以來,「看病難、看病貴」早已在中國社會形成了共識。但除了為數極少的老幹部之外,中國絕大多數中、老年人始終都要面對「養老」和「醫療」這兩大致命性的問題。對於中國老人來說,這樣的問題足以致命,正是因為很多在城鎮工作的老人,尤其是老齡農民工,連參加保險的資格都沒有;還有很多本就生活在農村、已無地可耕的老人,他們從政府收到的養老金是連基本的溫飽都顧不上的。那裡還有錢看病、找護理?
就老齡農民工的參保狀況而言,一篇題為《中國農民工:老而勞作、老無所依》的文章指出, 2013年,中國50歲以上的農民工占總數的15.2%,約為4088萬人。僅僅三年,50歲以上農民工數量便增加了近千萬,然而,他們的處境卻十分窘迫。按照「58.7%沒有勞動合同」、「15.7%沒有養老保險」、「17.6%沒有醫療保險」、「0.8%工資遭拖欠」的比例來計算,中國的高齡農民工中,有大約2400萬沒有勞動合同,642萬沒有養老保險,719萬沒有醫療保險,還有約33萬人的工資不能及時發放。應該說,連勞動合同都沒有,工資都收不到的農民工也就更別指望會有保險了。
這還是指的有活可乾的農村老人,那些留守在家,只靠政府給的養老金來生活的,幾乎是連飯都吃不上了。一篇題為《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如何養老?》的文章指出,政府在2009年曾推出了一個「農村養老金計劃」,每個月向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的養老金,最低只有60到70塊人民幣,相當於城鎮職工平均養老金的3%左右。
這些數字若拿給那些希望在中國針對老人尋找商機的日企來看,不知它們會作何感想?對於入不敷出的中國老百姓而言,消費的首要前提仍是價格。而對於那些身上背負著養老、包括養父母、教育、醫療這三座大山的中國年輕人來說,商品或服務的「性價比」永遠都會排在決定購買的首位。也就是說,在服務、設施尚可的情況下,仍會選擇最經濟實惠的。這對於常年服務追求生活品質、而非僅為了溫飽的日本客戶的日企來說,恐怕是有些尷尬。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中國的進口商品向來不比國貨便宜。那些有條件享受日式養老服務的,完全可以直接去更宜居的、包括日本在內的海外等國,踏踏實實的享受貨真價實的優質服務,又何必要在國內體驗這種極有可能摻了水分的洋貨呢?「日本式養老」來中國,或只是「看上去很美」,這也正是那家「日醫學館」目前在中國市場只見投入、不見產出的原因了。


40世代 財富危機意識最深
By 洪凱音,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5日, 2017
退休快樂指數調查
摩根投信今年針對台灣民眾所做的「退休快樂指數調查」發現,40世代(40至49歲)財富面的分數,不僅超過整體平均的70.8分,更為各年齡世代之首、高達74.8分,顯示這個世代的民眾對於財富危機意識最深,因此,對退休財富的準備度更較其它世代積極並及早開始。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指出,40世代在財富與整體退休快樂指數上的表現,皆較其它世代來得高分,40世代的財富分數為74.8分,勝過即將屆退的50世代67.1分,而且整體指數的評分也較平均分數64.3分高出不少,是值得探討的現象。
50世代、60世代目前仍掌握台灣財富命脈,摩根投信進一步分析,這些世代的民眾有的退休、有的即將退休,就算工作也只有10至15年時間準備退休生活,因此,在各世代面臨同樣的金融、投資環境下,自然會顯得較為悲觀,標準也會比較高;因此,摩根投信建議,退休理財、累積財富要趁早。
邱亮士解釋,40世代是人生中壓力最大的夾心族,上要照顧父母,下有孩子要撫養,需面對龐大的生活開銷、房貸等支出,加上年齡距離退休越來越近,在「有感」壓力之下,準備退休後的財富規畫最為積極。
調查同時顯示,40世代中已開始退休理財規畫的民眾達76%,高於整體平均68%,而這群民眾多認為退休生活的資金來源,應該以投資理財所帶來的現金流為主,而非完全倚賴銀行存款或儲蓄;而他們退休理財工具,高達39%選擇基金與股票,其次是保險、定存,顯示這個世代對準備退休生活所展現的積極理財行為。
中國人壽副總經理蘇錦隆表示,面對夾心族的生活、工作壓力,建議在工具選擇上應化繁為簡,又能長期投入讓資產持續累積,藉此創造出退休後現金流。
蘇錦隆認為,像壽險公司委託投信專業代操管理、投入ETF資產為主的變額年金保險就是夾心族不錯的選擇,在金融環境瞬息萬變之際,有專業團隊隨市場趨勢變化機動調整投資標的,夾心族能專心照顧家庭、衝刺事業,無須時刻盯著市場走勢,未來還能創造退休後穩定的現金流
40世代 財富危機意識最深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N1Drd5


 

退休金存多少/500萬/1071萬/1440萬/1700萬/  

台灣人真命苦 49%退休規劃是「不退休」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台灣勞工自評刻苦耐勞,退休後想持續工作比率高於全球平均。資料照片
【林韋伶╱台北報導】台灣人真辛苦!美盛環球資產管理昨日發布最新全球投資調查,有近一半台灣投資人對退休的規劃竟是「不退休」!高達85%的人認為退休金收入可能不足以支持退休後的生活,僅13%的受訪者對政府退休金有信心,因此49%受訪者表示退休後想持續工作,比率高於全球的39%與亞洲(不含日本)的43%。
據美盛環球資產管理調查顯示,若讓受訪者自我歸類是「享樂主義者」、「刻苦耐勞者」、「未雨綢繆者」、或「全面規劃者」,全球有49%的人認為自己是刻苦耐勞者,在台灣則有55%受訪者認為自己刻苦耐勞,高於全球平均。
55%自認刻苦耐勞
除了刻苦耐勞,台灣勞工也有近一半的人決定在退休後持續刻苦耐勞下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政府退休金沒有信心。而沒有信心的主因則包括:低提撥率、有限的投資選擇,或認為自己投資可以獲得較高的報酬率。
此外,台灣投資人的預期報酬率與實際報酬率差了一大截,連續第3年拿下全球預期報酬與實際報酬落差最大冠軍。台灣投資人預期投資有8.92%的報酬率,但實際報酬率僅5.64%,差距達3.28個百分點,全球投資人雖然預期與現實報酬率也有落差,但落差幅度僅2.1個百分點。
逾6成憂本國經濟
討論到尚未達成的工作目標,儘管台灣已經推行一例一休,但還有53%的台灣受訪者仍表示無法定期休假,數字為全球各地最高,且高於全球的平均數據39%。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台灣投資人在未來1年的主要投資擔憂為「本國經濟不穩定」,其他台灣投資人在意的因素還有:全球經濟動盪、本地政治動盪、通貨膨脹。
台灣投資人有72%的資產配置在傳統防禦性資產類別,像是現金、固定收益商品、黃金等。美盛投顧總經理王心如表示:「台灣投資人若想增加潛在投資報酬率,或達成財務目標,須謹慎檢視其投資配置。」


 

國人拒絕「宅退」 但退休金缺口高達1300萬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年金議題近來引發熱議,有投信業者做調查,顯示雖然退休金自選平台尚未上路,但有超過5成民眾希望未來能透過平台自主挑選基金,為自己退休生活預做準備。但調查也發現,即便退休快樂指數上揚,國人的退休金缺口急需改進,目前全台民眾的退休儲蓄與理想退休金之間的缺口高達1300萬元,代表在退休理財行動上,台灣民眾仍有進步的空間。
今年摩根退休快樂指數針對年金議題做調查,顯示雖然目前退休金自選平台尚未上路,但民眾對於退休金平台的接受程度高,有超過5成民眾希望未來能透過平台,自主挑選基金。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副理事長黃泓智建議政府,未來若要開放自選退休金標的,宜提供多元化的組合或標的,滿足不同民眾的需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對勞退制度的認知仍不足,僅不到半數民眾知道「勞退新制帳戶有保證2年定存的投資收益」,以及「勞工自提可享稅負遞延優惠」,呼籲民眾可多關注相關訊息,畢竟退休可是第二人生。
摩根退休快樂指數今年總分揚升2.4分至64.3分,加上調查發現除了旅遊之外,民眾對於退休後的第二人生有更明確的想法,有意實現退休前無法實踐的興趣,唯要注意的是仍有近5成的民眾還未開始準備退休金。調查發現,各年齡世代實際退休準備都不到400萬元,實際與理想間的退休金缺口至少有1300萬元,且財務支出最沉重的40世代,退休資金缺口更高達1438.3萬元之多,為各世代之最。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民眾普遍認為1500萬元左右是理想的退休準備金,但就連最靠近退休的60世代,也有1376萬元的資金缺口,建議若想要日後享受寬裕的退休生活,應該即早開始行動,並透過積極理財管道,達成心目中的理想退休金目標。
邱亮士表示,這次調查明顯展現出國人拒絕「宅退」、追求心靈滿足的企圖,國人對退休後實現興趣、學習新知、新技能、投入服務、志工、創業等「圓夢」意願濃厚,比重達47%接近半數水準。而國內外多數研究皆顯示,退休後有目標的人,能活得更健康長壽。
所幸,邱亮士也提到,國人的退休理財方式已有明顯進步,其中有投資習慣的民眾,在投資工具選擇上都較為積極,以期加速養胖退休資金,特別是高達4成有投資習慣者,是以「基金或股票」為主要投資工具,比起第二名理財工具「投資型保單/年金險」26.4%比重高出不少。至於沒有投資習慣的僅8.3%以「基金/股票」作為主要累積退休金的管道,且近6成沒有投資習慣的民眾,將資金放在現金定存,等於拖慢了準備理想退休金的達成目標。


 

年輕人要退休 金融專家建議存10%~15%薪水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0日, 2017
A-A+
2017-01-10 20:02世界日報 特約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
想要有安逸的退休生活,千禧世代年輕人從現在起到底要存多少錢,向來有各種不同看法。但許多金融專家建議,年輕勞工最好把10%到15%的薪水存起來,另外也有部分專家認為,千禧世代的儲蓄比率必須大幅提高,將近四分之一的收入最好都存起來,以免萬一碰到股市連年不振,到了屆臨退休之際,才不至於瀕臨財務窘境。
個人理財網站NerdWallet日前公布報告指出,千禧世代年輕人必須存下22%的薪水,如此一來等到要退休的時候,就算股市表現疲弱,手邊也才會有足夠現金。華盛頓郵報報導,這項研究的假設前提是,這些年輕勞工未來退休時,並沒有任何社會安全福利津貼收入。
丕優研究中心先前調查顯示,高達51%的千禧世代受訪者認為,等到自己要退休的時候,社會安全福利金可能早就破產了。
根據估算,一名25歲的勞工如果想要退休後過著舒適生活,就必須存下6.4%的收入,而且股市每年獲利平均在8.6%左右。然而,如果未來股市表現變差,每年平均下跌2%,那麼年輕勞工的存款金額就要加倍,才有辦法達成原本期望的退休目標。整體來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17年平均報酬率估計將在4%左右,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如果年輕一輩的上班族實在無法存那麼多錢,理財專家建議,不論如何,年輕人要盡早開始儲蓄與投資。
專家建議,就算當前沒有辦法存下高比率收入的年輕勞工,也可以透過每年提高1%或2%收入存款比率的作法,逐年朝著目標邁進。另外,善用雇主的相對提撥福利,也有助於提升存款比率。例如,如果某員工將12%的收入存起來,同時收到雇主3%的相對提撥,加起來就等同存下15%的薪資
太陽信託銀行(SunTrust Bank)理財顧問福特(Brian Nelson Ford)指出,通常年輕人需要跨出的第一步,就是開始存錢,「要開始行動,並且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他也建議,年輕人應該把儲蓄目標訂為存下15%的薪水。

===================================

史上最「廉價」的退休金計算!
tw.finance.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文:歐陽姚

每年年末,預估第二年的各項統計數據都紛紛出爐。行政院主計處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可望上看2%。

與退休有關的好消息則是「退休金」也有了更新版本,金額是史上最「最廉價」的。

*官方統計「親民版」!

依照行政院主計處「2014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地區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19,978元。

以平均餘命22.4年(平均餘命79.84歲-平均退休年齡57.8歲)推算,至少要準備540萬元才夠。

其中,由於女性的平均餘命高於男性,所要準備的總退休金額,必須要更高一些。

*金融業有「平民版」!

若擔心政府數據失真!根據某壽險業者調查,國人退休者的平均退休年齡為60.55歲,以台灣平均壽命80歲為標準,相當於還有20年的生活費用須支出,平均估算退休總額,須達487萬元以上才足夠生活

無論官方或民間,「500萬」大概是比較接近事實與較能達成的退休規劃!

若將退休總額500萬元,換算20年的年花費,每年為25萬元,月花費20,833元(與台灣地區每月花費19,978元誤差值不大),堪稱是史上最廉價的退休金!

*退休金下檔有保障!

退休生活,基本保障要有,不過卻沒有上限。收入多的可以多開銷一些,收入少的最好量入為出。

社區有一對退休老師夫妻檔,每月用在飲食上開銷只需7000元,而且是吃三餐哦!

平時,太太衷情種花,先生勤於運動…真是平淡度日、樂以忘憂、且不知老之將至。至於,其他日常生活,不買衣服、很少應酬或接到紅白帖。

其實,只要是夫妻或與家人同住,生活花費就可以降低些,不需要1+1,或許1+0.5就夠了。在不加計醫療或請看護…費用情形下,退休開支真的可以降到很低。

*醫療費~老人胸中永遠的痛!

國民健康訪及藥物亂用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年醫療花費約41萬多元。不過,這是平均數,區間差距極大。如果生活正常且保養得宜,又沒有家族遺傳疾病,金額可能小很多。

反之,先天就有家族遺傳疾病,自己生活不正常又從不保養,醫療花費可能比41萬要多出許多。

雖然買個醫療保單可以規避風險,問題是已屆中老年,身體多少會出現問題,加保不易,且有醫療限制(有些疾病除外、有些有給付上限),不見得能完全COVER所有疾病。所以,多準備點現金,是絕對不會錯的事!

*退休三願?二件無需花費!

最近一份「2016台灣家庭樂活享退指數」調查顯示,國人退休後心願前3名分別是:

旅行(28.9%)
當志工(18%)
照顧孫子(12.7%)
其中,當志工與照顧孫子,根本無需花費。只有旅行,比較需要大筆金錢。不過年紀大了出門旅行,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不但在金錢上要「量入為出」,在體力上也要「量力而為」,只能偶一為之嘍!

======================================

2016年11月16日 寂寞又沒錢! 退休族6成空平均工作退休金163萬
寂寞又沒錢! 退休族6成空巢 平均工作退休金163萬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s://goo.gl/WdN4VJ

根據台灣人壽及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中心16日所公布的「國人退休生活與空巢調查」結果指出,已退休族平均退休年齡約60.55歲,工作退休金平均約163萬元,實際退休規畫準備時間平均落在58.17歲,並認為理想的20年生活費用約需487萬元,但若退休生活只寄望工作退休金支應,僅只能維持3成的退休花費,另外7成得靠自己,因此,多半退休族認為要再提早15年、即在43歲之前就應該要開始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

這項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54至75歲族群的已退休與準退休族群,調查結果顯示,已退休族平均退休年齡約60.55歲,工作退休金平均約163萬元,以台灣平均壽命80歲為基準,由於退休到70歲後與剛退休時相較醫療支出將爆增50%,顯示已退休族醫療支出也將與年齡成正比增加,調查結果顯示,整體退休族群認為自己的「退休五備」即養老金、生活規畫、休閒規畫、金錢支出以及健康醫療照護等方面的準備,均落在60分及格線下,顯示在做足退休準備這件事上幾乎人人不及格。

至於已退休的族群,實際退休規畫準備時間平均落在58.17歲,不過,若再給這些已經退休的族群人生重來,再次選擇退休規畫的機會,多半人認為一定要再提早15年,早於43歲就應該要開始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

調查也顯示,7成以上有備而退的已退休族在「退休五感」,即指快樂感、自由感、放心感、安全感及滿意感,明顯比未做好退休金準備的族群更感到滿意,因為有備而退的退休族1年可多出近7萬元享受生活,其中在日常支出上,比未做好退休金準備的族群每年多出逾4萬元可供運用,而可供花用的休閒娛樂金也比未做好退休金準備的族群多出6成近3萬元可供運用。

這次調查也針對退休族家庭空巢現象進行調查發現,整體有60%以上的退休族並未和子女同住,顯示國人空巢家庭的普遍性,而且空巢家庭子女平均6天會與家中父母連繫一次,但父母期望子女4天就能聯絡一次,而且近80%的空巢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居住附近或是住在一起,希望常常看得到子女,但實際孩子返家頻率也和父母期待差距近50%,空巢父母每個月有一半時間在望子早歸。

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表示,這次退休調查結果發現,已退休族當年僅以33%的比例以保險來作理財規畫,現在則認為應以55.2%的保險做為理財規畫才是最理想的,甚至勝過所有理財工具,這顯示保險對已退休族來說,是規畫人生退休準備的最佳工具。另外,調查數據也顯示,無論是退休準備的起始點、各項支出理想準備認知、或是理財規畫的比例分配,都能感受到已退休族群那種千金難買早知道的遺憾感。

此外,已退休族中有運用保險作理財規畫者,不論是「退休五備」或「退休五感」的滿意度均高於未選擇用保險作理財規畫者,因此,他建議,民眾如果能提早40歲起就開始為自己做退休準備計畫,提早作好人生風險控管,才真正能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及滿意度。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暨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黃泓智也提到,國人始終會面臨到長壽風險和高齡社會的衝擊,而國人平均餘命已趨近80至90歲,他提醒,民眾未來將面臨的養老期及空巢期將會比預期中還要長久,這時每個人都應具備完善的退休準備意識與策略,建議可以利用增加自提退休準備金,來因應未來醫療和長期照護需求及費用的增加,不致因準備金不足而導致老年生活出問題。

台灣人壽商品精算處長葉栢宏則鼓勵民眾善用保險來抗通膨、規避市場風險及長壽風險。其中在抗通膨的選擇上,建議可善用具增值功能的保險,如增額型壽險、利變型年金險,讓保障穩健增值,也建議民眾選擇具規避市場風險功能的商品,如保證給付投資型商品、還本型保險,提供退休後穩定的現金流,至於長壽風險部分,可挑選如終身醫療保險、長期照顧保險、年金險、生前契約實物給付保險等商品。

---------------------------------------------

退休金存多少才夠 4成民眾:超過500萬
2016/09/13 17949

【林巧雁╱台北報導】南山人壽昨公布一份退休調查顯示,近4成民眾認為退休金至少需準備超過新台幣500萬元,且當對退休金預期金額愈高,選擇「保險」做為規劃退休工具的比率也愈高。
預期愈高投保愈高

南山人壽針對20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1200多份問卷中,近4成認為要準備超過500萬元以上退休金才夠,16%認為要準備1000萬元以上,僅26%認為500萬元以下就已足夠。
調查中發現,期待退休金需超過1000萬元的人,選擇「保險」做為主要規劃工具的比率近5成
調查發現,累積退休金,主要是為解決3大憂慮,依序為「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沒收入,退休金不夠用」及「醫療照護費用侵蝕退休金」。
南山調查指出,民眾期望每月長照費用3萬元、住院日額每日3000元,但若依照勞退新制計算,以月薪4萬元為例,假設每年薪資成長2%、工作30年,預估政府退休金運用的平均報酬率2%,民眾一次可請領的勞工退休金僅約158萬元。
南山人壽建議,可利用醫療險補足醫療缺口,長期照顧保險因應長照費用,提早規劃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可補足勞退金不足。

---------------------------------

退休存多少才夠?至少千萬

2015-02-26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台灣人越來越晚退休,不少機構調查也顯示,國人退休準備明顯不足,那麼退休金到底要存多少才夠用?綜合業者看法,若60歲退休,預計活到80歲,以所得替代率7成來估算,退休金準備至少都得從千萬元起跳。

  • 退休金要存多少才夠用?。(資料來源:各業者 製表:記者廖千瑩)

    退休金要存多少才夠用?。(資料來源:各業者 製表:記者廖千瑩)

昨天花旗銀行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國人理想的退休生活存款金額竟飆增至7800萬元;不少業者聞言直呼「怎麼可能?」若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實質薪資3.7萬元來計算,7800萬元至少要不吃不喝130年才存得到。

退休金究竟要存多少才夠退休後生活?這個話題幾乎每年都會有業者拿出來討論,若以聯合國所訂先進國家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約7成來看,在台灣除了公務員可能達標甚至超過外,勞工若靠勞保或勞退,所得替代率低得可憐,只有3成左右

最晚40歲前要準備

國泰人壽數理部專案精算經理涂薏如說,退休金準備越早規劃越好,除了現有社會保險和企業退休金,兩者合計所得替代率仍低於5成,其他不足處必須透過個人及早規劃,或透過投資理財來累積,一般來說,要安穩退休,最晚在40歲就應該開始進行退休準備。

根據業者試算,若以65歲退休,國人平均餘命為79.2歲,假設退休前薪資為10萬元,所得替代率7成來計算,65歲退休後,至少要準備1260萬元退休金才夠,若是比較保險,最好要準備1500萬元。

業者認為,依所得替代率達到7成的水準看來,退休後生活不致會有太大改變,還是可以每年安排一次國外旅遊、每週上館子打牙祭,偶爾還可買個名牌包來犒賞自己。

除了業者的估算,近年來也有很多類似退休金準備的調查,友邦人壽去年公布的調查就指出,退休金至少要存2400萬元才夠。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先前也認為,享受20年退休生活最保守的金額,至少在退休前要有1440萬元,如再計入健康醫療約需2000萬元。

------------------------------

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4000 萬太多?500 萬太少?1200 萬剛剛好!!
5月 2015年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

醫學越來越發達,

國人的平均壽命逐漸延長,

男生是76歲,女生是83歲。

長壽是件好事,

但很多人都擔心活太久錢會不夠用,

到底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呢?

我們繼續看下去....

退休金的來源

以平均 65 歲退休而言,

多年前國人平均壽命僅約 72 歲,

退休後只需要養活自己 7 年即可,

但隨著台灣人民壽命的增長,

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退休後的資金規劃。 

退休金的來源:

1、企業給的退休金。

2、自己與配偶從年輕累積下來的存款。

3、政府的退休年金(如勞保、國保退休金)。

4、子女的孝親費。 

還是靠自己準備退休金最穩

不過根據調查,

一般企業的受雇者很難在企業裡做到 65 歲退休,

更別說是要領企業的退休金了。 

如果指望領政府的退休年金,

也要擔心勞保與國保入不敷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加上少子化的影響,

未來勞保和國保很有可能降低給付額,

最糟的結果甚至可能是破產。 

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平均的薪水都不高的情況下,

能夠奉養父母的資金也有限,

所以退休金我們只能靠自己規劃和準備。 

建議準備 1200 萬以上退休金

最好的退休金規劃模式是「源源不絕」,

而不是「坐吃山空」,

只要有穩定的現金流入,

長壽不再是煩惱! 

雖然實際準備金額,

會依每個人的生活花費習慣而有不同,

但如果要準備 1 筆基本退休金,

大約 1200 萬左右是比較夠用的數目。 

我們假設夫妻倆 1 個月基本生活費需要共需要 6 萬元,

這樣 1 年就是 72 萬,

這 72 萬包含了食、衣、住、行...等各種費用。 

1000 萬用於投資、再加上 200 萬的備用金

總共需要 1200 萬

如果把 1000 萬的資金放在平均 7.2 % 報酬率的投資工具,

這樣 1 年就可以提供大約 72 萬的生活費了。 

不過 7.2% 的平均報酬率只是平均值,

並非每年可以領到 72 萬的生活費,

所以除了 1 千萬的退休金之外,

我們最好再準備一筆大約 200 萬左右的備用金帳戶。

( 200 萬約為 3 年的生活費)

因此這樣總共要準備 1200 萬。 

圖說: 2015 年台灣民眾心中理想的退休金額調查。

31% 在 1000 萬以下、29.3% 在 1000 萬 ~ 1500 萬;

其餘 40% 最高的理想金額在 4000 萬以上。

----------------------------------

國人自存退休金平均269萬 快樂指數勉強及格

2016-04-28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退休越來越難!摩根投信昨公布一項退休調查,民眾雖然退休意識提高,超過六成台灣人對退休理財有所行動,但若以目前累積的退休準備,全台民眾平均每人存了268.7萬元的退休金,預計63.8歲時退休,僅比法定65歲退休年齡提早1.2歲。

  • 摩根投信昨公布一項退休調查,超過6成台灣人對退休理財有所行動。(資料照,記者黃立翔攝)

    摩根投信昨公布一項退休調查,超過6成台灣人對退休理財有所行動。(資料照,記者黃立翔攝)

66%人已規劃退休理財

摩根投信昨首發公布退休快樂指數,台灣民眾的退休快樂指數為61.9分,整體表現勉強及格,顯示民眾不論在財富、健康與自我實現方面,未來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調查結果顯示,已有66%的台灣人進行退休理財,至於日後最想靠哪些方式支應退休後的生活費,有超過半數、56.1%的民眾將「存款」與「政府退休基金」,視為退休後生活費的最重要來源。

自存、退休基金並用

調查也發現,若不計勞退、勞保等政府基金,全台民眾平均每人存了268.7萬元的退休金,預計63.8歲時退休

中有38.2%的民眾退休存款連100萬都不到,還有33.7%的民眾退休金約在100萬至500萬元間,也就是超過7成民眾退休準備低於500萬元,顯然不夠。

44%無第二人生準備

調查顯示,國人對於退休後的第二人生態度相當茫然,全台仍有高達44.1%的民眾,完全沒有退休後第二人生的準備進度。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調查顯示民眾預期63.8歲能退休,比起法定65歲退休年齡來得早1.2歲,顯示退休後必須有更充裕的資金準備,但僅有31.5%的人積極透過基金與股票等理財工具,反映出民眾普遍意識到財務對退休生活的重要,但投資的觀念與行動仍不夠積極。

有學者認為,其實退休金準備多少也跟目前的經濟環境、國民所得有關,也就是說,若所得薪資一直沒有提升,退休金準備也就不容易累積。

摩根投信這項調查從3月18日至3月28日進行,以網路、面訪方式,針對全台25至64歲有固定工作的1000位民眾,且依國內工作人口比例結構配額控制。

---------------------------

你知道台灣民眾退休時

平均累積的資產有多少嗎?

根據滙豐人壽

近期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

僅有新台幣 90 萬元。

----------------------------------

調查:台灣民眾退休時平均累積資產僅90萬 低於亞洲平均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2011.07.12 / 16:42

根據滙豐人壽今(12)日公布針對17個地區、1萬7000位工作年齡的成年人所做的「滙豐未來的退休生活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的勞動人口中雖然有6成已為未來退休訂定財務規畫,比例為亞洲地區第三,僅次於中國大陸(76%)及印度(76%),但退休時平均所累積的資產僅有新台幣90萬元,低於亞洲平均的新台幣105萬1000元。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老化海嘯已經將席捲台灣,其中新北市平溪區的老人比率已經高達25.81%,這表示台灣地區勞動人口未來的負擔將會日益增加。

滙豐人壽台灣區總經理伍德力表示,台灣的人口老化問題相當嚴重,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人口年齡分佈相較30年前已有明顯的轉變。1980年代,65歲以上的人口只佔了全台的4.3%,到了2009年,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已達10.6%,預計到2050年時,65歲以上的人口會超過3倍,達36.9%,也就是全台灣人口每3位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面對不斷增長的退休人口,提供退休收入的工作人口負擔將會變得更加沉重。

匯豐人壽調查也發現,有2/3的台灣受訪者擔心或有點擔心退休後的經濟狀況,但仍有超過1成(12%)的台灣受訪者完全沒有想到退休時的經濟問題。當再進一步探討擔心的問題,大多數的台灣受訪者(63%)擔心存款不足,亦有超過半數(56%)擔心未來健康會影響到退休財務狀況,54%受訪者認為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會花掉他們的儲蓄。

此外,有約1/4(24%)的受訪者則表示,擔憂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在亞洲市場有不少人抱持這樣的觀點,比例較全球平均(17%)來得高:新加坡(29%)、中國大陸(29%)、印度(25%)及馬來西亞(24%)。

當被問及退休會與什麼聯想在一起,有6成的台灣受訪者認為是自由,其次是快樂(41%)及財務困難(31%);而當進一步問如何能達到快樂的退休生活時,有76%的受訪者認為是保持身材,接著是不用為金錢煩惱(69%)及良好的財務規畫(64%)。

調查結果也發現,有6成的台灣受訪者都有為家人及自己進行財務規畫;沒有為自己及家人做財務規畫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錢(70%),也有27%的受訪者不知如何著手,還有36%的台灣民眾曾經尋求過專業建議,其中有2/3(67%)是透過保險公司及銀行,而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夠錢滾錢(65%),其次是親友的建議(19%)及減稅的需求(15%)。

於台灣受訪者在退休時平均持有資產為29971.1美元、約折合新台幣90萬元,不但低於亞洲受訪者為退休規劃的資產平均約3萬5000美元、約折合新台幣105萬1000元,也低於多數的亞洲國家,名列倒數第二,僅高於印度的15399.9美元。

調查亦將受訪者歸納為4大類型包括一、沒有財務規畫者─不作任何規畫,或認為沒有足夠的資產規畫;二、沒有財務規畫者─偶爾尋求專業的理財建議;三、有財務規畫者─不尋求專業協助,多為較年輕、中高收入者;四、有財務規畫者─尋求專業的理財建議及協助。

調查發現台灣地區有財務規畫的受訪者,其退休時累積的退休資產是沒有財務規畫的受訪者的近兩倍,有財務規畫的受訪者退休時累積的資產達新台幣104萬5000元,後者則僅累積了新台幣54萬2000元。調查結果亦顯示有財務規畫並尋求專業意見的受訪者,其累積的退休資產可達新台幣117萬1元,比台灣平均高出3成。

伍德力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有財務規畫並尋求專業建議者退休時累積的資產較其他人來的高,但台灣仍有2/3的民眾從來沒有尋求過專業建議,面對老化海嘯,台灣民眾應多尋求保險公司或是銀行的退休理財諮詢,接受更多及較多元化的退休儲蓄建議,如此面對面對晚年退休生活的財務狀況能更加樂觀,達到自由及快樂的退休境界。

---------------------------------------------------

 

台灣人退休觀調查 存款比老伴重要房子比子女重要--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台灣人退休觀調查 存款比老伴重要房子比子女重要 - https://goo.gl/mCBBrt
作者:楊瑪利、陳中興 │ 攝影:陳應欽
出處:2007年2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248期 瀏覽數:46,600+
《遠見》首次調查國人退休觀,結果75%認為存款最重要,其次是老伴46.5%、房子41.7%、子女37.5%。在養兒防老觀念式微下,出現金錢方面的存款、房子,比親情的老伴、女子還來得重要。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人的退休財務規劃也準備得不夠,大陸成為海外退休的首選之地,而政府最應加強醫療保健。...
字級:大 中 小
0 0 文章收藏
《遠見》首次調查國人退休觀,結果75%認為存款最重要,其次是老伴46.5%、房子41.7%、子女37.5%。
在養兒防老觀念式微下,出現金錢方面的存款、房子,比親情的老伴、女子還來得重要。
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人的退休財務規劃也準備得不夠,大陸成為海外退休的首選之地,而政府最應加強醫療保健。
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台灣嬰兒潮世代,去年正式邁向60歲,未來20年內將有600萬、占台灣1/4人口的嬰兒潮世代走向退休人生。
然而,在新生兒銳減、下一代人丁稀少的少子高齡環境下,國人的退休觀如何?又如何計畫退休?期待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遠見》特別針對退休族和上班族,進行國人退休觀大調查。
當問30歲以上的上班族:「你覺得要擁有哪三項,自己才可以安心退休?」
在存款、老伴、房子、子女、保險、老朋友、健康等七項要素當中,高達75%受訪者回答存款最重要。其次46.5%是老伴,41.7%是房子,再來37.5%是子女。
而受訪者若屬於離婚、分居或喪偶者,認為存款最重要的比例更高達83.9%。
反而一般人認定高齡者可能最重視的健康,只有1.5%的上班族認為必須擁有,這可能與這群人年紀尚輕,還未思考到健康問題有關。
《遠見》民調中心主任戴立安形容,這次調查顯示:在未退休者心目中,存款遠比老伴重要,房子也比子女重要,反映出上班族對於自己退休後經濟生活的憂慮程度。
退休財務規劃,薪資高者愈積極進行
存款到底夠不夠安養晚年,的確是還在拚退休的上班族的一大憂慮。今年50歲的張先生就是例子。
七年前張先生買了一檔日本基金,結果一連套牢六年,直到去年,日股走向多頭,終於讓他的基金解套。
他笑著說,今年50歲了,夫妻倆結婚24年膝下無子,以後退休生活得完全自立自強,這筆百來萬的投資,可不是閒錢。
去年勞工退休金新制實施,公司發切結書要他選新制還是舊制。「我當然選舊制,」他說,舊制退休金比新制多得多,再過五年剛好工作滿15年,年紀也剛好達到55歲申請舊制勞退金的最低門檻。
既然高達75%以上的上班族最擔心退休後沒錢,他們是否有進行退休的財務規劃?有準備的只有58%,回答沒有的有40.9%,顯示很多人只是憂心,但未採取行動。
其中,未婚者的退休財務準備比例,比已婚、有小孩的高,這與平常生活負擔較輕有關。
而收入愈高的上班族,也比低收入的人,更會進行退休財務規劃。例如月收入8萬元以上的上班族,其中有82.7%的人有規劃,而收入在2萬元~3萬元的人有51.2%有規劃,收入未達2萬元的人,只有29%有規劃。
就地域來看,全國以居住在桃竹苗地區、年齡30歲~34歲的上班族,已做規劃的比重最高,分別達67.8%與71.2%,可能與竹科工作收入高、年輕人接受理財觀念較早有關。
而多少收入的比例用在生活開銷與退休準備,只有8.4%的人將一半以上的收入拿來準備退休,而把過半收入花在生活開銷者,則占44.9%。另有24.7%的人表示兩者各準備一半。
42.8%上班族期待退休,22.6%退休族繼續工作
近幾年來,退休年齡有提前年輕化的趨勢,到底工作族期望幾歲退休呢?調查顯示,希望在60歲到64歲退休的上班族最多,達27.6%;其次是23.2%希望在55歲到59歲退休。
另外,年齡在50歲以下的受訪者,近四成期待在60歲前就能退休;而50歲到54歲的人,有47.2%期望在60歲後退休;60歲到64歲的人,甚至還有46%不希望屆齡退休,反而希望到69歲時才退休。
那麼,上班族對於退休是期待,還是擔心? 42.8%表示值得期待,只有25.2%表示擔心。
而上班族期待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呢? 44.4%期望退休後去當義工, 27.7%期望繼續工作,而什麼都不想做的人,只有13.4%。(見表6)
至於已退休者的實際情況卻是,53.2%的人已不再工作,繼續工作的人只有22.6%,真正做義工的只有17.1%,顯示年少的理想與年老的現實差距頗大。
在問卷進行中不少退休族就反應,「我是很想再找有薪水的工作,但是去哪裡找啊?找不到,只好不工作了。」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組長周毓文認為,退休族群就業率偏低,應該與企業不願雇用高齡者,或者國內尚未建立銀髮族就業市場有關。
這樣的結果,顯示出還在工作的人,對於退休生活有比較浪漫的期待。當問及上班族為何要當義工或繼續工作,有33.3%最高比例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其次30.5%反映是為幫助別人,回答需要收入的人,只占第三位,比例21.7%。
但同樣的問題,退休族的回答就不同了,29.3%需要收入,打發時間26%,幫助別人21.1%,顯示經濟問題才是退休族繼續工作的主因。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上班族要繼續工作的原因中,「避免與社會脫節」只占8.8%,排第六位,但在真正退休後,這個選項跳升到第四位,而且比重大幅提升到20.3%,顯示退休後與社會脫節的問題,是現在的上班族所始料未及的。
退休近半滿意,只有1.5%願住安養院
那麼,國內退休族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呢?普遍有哪些憂慮?
退休族對退休生活感到很滿意或有點滿意的,比例47.4%,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僅26.4%。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族有33.9%認為退休生活比退休前過得好,但也有32%認為比退休前差,18.4%認為差不多。
退休後最大的生活困擾是什麼?有一半覺得沒有困擾,而困擾的第一項是健康衰退、第二是沒有經濟來源、第三則是失去社交圈。
對於退休後打算跟誰居住,期望與現實間又有何差距?
有39.6%上班族最希望只與配偶同住,其次有28.7%希望與配偶、子女同住,希望只和子女同住者有14.5%,也有5.5%希望獨居。
而退休族面臨的現實狀況卻是:35.5%與配偶和子女同住,有27.1%只和配偶同住,只和子女同住者有21.3%,獨居者有11.3%。
獨居現象主要發生在雲林以南,各地區獨居比例都在13%以上,而基宜花東地區退休老人獨居比重更達27.8%。
在老化少子嚴重的今天,老人安養機構應運而生,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但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的人能接受送父母去安養院並非是不孝的想法,但卻很少人願意住在安養院。
高達66.2%的上班族認為,送父母進養老院並非不孝,認為很不孝或有點不孝的分別有6.7%與9.9%。至於退休族也有19%的人認為,送父母去安養院是不孝順的。當問及上班族退休後想住養老院的比例只有1.5%,希望住家裡的高達86.2%,另外,有9.9%的上班族希望住進五星級的老人公寓。
希望加強醫療保健,退休大陸成海外首選
對於政府的退休相關公共政策方面,有41%退休族認為,政府應加強醫療保健,其次有31.3%受訪者希望加強發放津貼,27.7%認為應該加強安養照護機構。相同問題,上班族所期待的依序是:醫療保健62.1%、安養照護機構36.2%、發放津貼32.9%。
對於政府為避免勞動力不足,打算延後法定退休年齡,50.4%的上班族表示很贊成或有點贊成,其中在55歲到59歲的贊成比例更高達67.7%,顯示延後退休的社會共識頗高,且年紀愈大愈害怕退休。
至於退休後最想住哪裡?近77.7%上班族選擇住在台灣,有16.7%尚未決定,也有5.6%選擇到海外退休。但是在退休後,希望到海外居住的人中,大陸成為首選,達31.7%。
調查顯示,退休族與上班族儘管在一些事情上看法一致,例如都不想住安養院、都認為醫療保健是政府首要老化政策,但是在很多面向上也呈現極大落差,顯示現實與期望間本來就有差距。
台灣人退休觀調查 存款比老伴重要房子比子女重要 作者:楊瑪利、陳中興 │ 攝影:陳應欽 出處:2007年2月號《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第248期 瀏覽數:46,600+ 《遠見》首次調查國人退休觀,結果75%認為存款最重要,其次是老伴46.5%、房子41.7%、子女37.5%。在養兒防老觀念式微下,出現金錢方面的存款、房子,比親情的老伴、女子還來得重要。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人的退休財務規劃也準備得不夠,大陸成為海外退休的首選之地,而政府最應加強醫療保健。... 字級:大 中 小 0 0 文章收藏 《遠見》首次調查國人退休觀,結果75%認為存款最重要,其次是老伴46.5%、房子41.7%、子女37.5%。 在養兒防老觀念式微下,出現金錢方面的存款、房子,比親情的老伴、女子還來得重要。 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人的退休財務規劃也準備得不夠,大陸成為海外退休的首選之地,而政府最應加強醫療保健。 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台灣嬰兒潮世代,去年正式邁向60歲,未來20年內將有600萬、占台灣1/4人口的嬰兒潮世代走向退休人生。 然而,在新生兒銳減、下一代人丁稀少的少子高齡環境下,國人的退休觀如何?又如何計畫退休?期待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 《遠見》特別針對退休族和上班族,進行國人退休觀大調查。 當問30歲以上的上班族:「你覺得要擁有哪三項,自己才可以安心退休?」 在存款、老伴、房子、子女、保險、老朋友、健康等七項要素當中,高達75%受訪者回答存款最重要。其次46.5%是老伴,41.7%是房子,再來37.5%是子女。 而受訪者若屬於離婚、分居或喪偶者,認為存款最重要的比例更高達83.9%。 反而一般人認定高齡者可能最重視的健康,只有1.5%的上班族認為必須擁有,這可能與這群人年紀尚輕,還未思考到健康問題有關。 《遠見》民調中心主任戴立安形容,這次調查顯示:在未退休者心目中,存款遠比老伴重要,房子也比子女重要,反映出上班族對於自己退休後經濟生活的憂慮程度。 退休財務規劃,薪資高者愈積極進行 存款到底夠不夠安養晚年,的確是還在拚退休的上班族的一大憂慮。今年50歲的張先生就是例子。 七年前張先生買了一檔日本基金,結果一連套牢六年,直到去年,日股走向多頭,終於讓他的基金解套。 他笑著說,今年50歲了,夫妻倆結婚24年膝下無子,以後退休生活得完全自立自強,這筆百來萬的投資,可不是閒錢。 去年勞工退休金新制實施,公司發切結書要他選新制還是舊制。「我當然選舊制,」他說,舊制退休金比新制多得多,再過五年剛好工作滿15年,年紀也剛好達到55歲申請舊制勞退金的最低門檻。 既然高達75%以上的上班族最擔心退休後沒錢,他們是否有進行退休的財務規劃?有準備的只有58%,回答沒有的有40.9%,顯示很多人只是憂心,但未採取行動。 其中,未婚者的退休財務準備比例,比已婚、有小孩的高,這與平常生活負擔較輕有關。 而收入愈高的上班族,也比低收入的人,更會進行退休財務規劃。例如月收入8萬元以上的上班族,其中有82.7%的人有規劃,而收入在2萬元~3萬元的人有51.2%有規劃,收入未達2萬元的人,只有29%有規劃。 就地域來看,全國以居住在桃竹苗地區、年齡30歲~34歲的上班族,已做規劃的比重最高,分別達67.8%與71.2%,可能與竹科工作收入高、年輕人接受理財觀念較早有關。 而多少收入的比例用在生活開銷與退休準備,只有8.4%的人將一半以上的收入拿來準備退休,而把過半收入花在生活開銷者,則占44.9%。另有24.7%的人表示兩者各準備一半。 42.8%上班族期待退休,22.6%退休族繼續工作 近幾年來,退休年齡有提前年輕化的趨勢,到底工作族期望幾歲退休呢?調查顯示,希望在60歲到64歲退休的上班族最多,達27.6%;其次是23.2%希望在55歲到59歲退休。 另外,年齡在50歲以下的受訪者,近四成期待在60歲前就能退休;而50歲到54歲的人,有47.2%期望在60歲後退休;60歲到64歲的人,甚至還有46%不希望屆齡退休,反而希望到69歲時才退休。 那麼,上班族對於退休是期待,還是擔心? 42.8%表示值得期待,只有25.2%表示擔心。 而上班族期待退休後可以做什麼呢? 44.4%期望退休後去當義工, 27.7%期望繼續工作,而什麼都不想做的人,只有13.4%。(見表6) 至於已退休者的實際情況卻是,53.2%的人已不再工作,繼續工作的人只有22.6%,真正做義工的只有17.1%,顯示年少的理想與年老的現實差距頗大。 在問卷進行中不少退休族就反應,「我是很想再找有薪水的工作,但是去哪裡找啊?找不到,只好不工作了。」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組長周毓文認為,退休族群就業率偏低,應該與企業不願雇用高齡者,或者國內尚未建立銀髮族就業市場有關。 這樣的結果,顯示出還在工作的人,對於退休生活有比較浪漫的期待。當問及上班族為何要當義工或繼續工作,有33.3%最高比例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其次30.5%反映是為幫助別人,回答需要收入的人,只占第三位,比例21.7%。 但同樣的問題,退休族的回答就不同了,29.3%需要收入,打發時間26%,幫助別人21.1%,顯示經濟問題才是退休族繼續工作的主因。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上班族要繼續工作的原因中,「避免與社會脫節」只占8.8%,排第六位,但在真正退休後,這個選項跳升到第四位,而且比重大幅提升到20.3%,顯示退休後與社會脫節的問題,是現在的上班族所始料未及的。 退休近半滿意,只有1.5%願住安養院 那麼,國內退休族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呢?普遍有哪些憂慮? 退休族對退休生活感到很滿意或有點滿意的,比例47.4%,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的,僅26.4%。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族有33.9%認為退休生活比退休前過得好,但也有32%認為比退休前差,18.4%認為差不多。 退休後最大的生活困擾是什麼?有一半覺得沒有困擾,而困擾的第一項是健康衰退、第二是沒有經濟來源、第三則是失去社交圈。 對於退休後打算跟誰居住,期望與現實間又有何差距? 有39.6%上班族最希望只與配偶同住,其次有28.7%希望與配偶、子女同住,希望只和子女同住者有14.5%,也有5.5%希望獨居。 而退休族面臨的現實狀況卻是:35.5%與配偶和子女同住,有27.1%只和配偶同住,只和子女同住者有21.3%,獨居者有11.3%。 獨居現象主要發生在雲林以南,各地區獨居比例都在13%以上,而基宜花東地區退休老人獨居比重更達27.8%。 在老化少子嚴重的今天,老人安養機構應運而生,也被許多人認為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但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的人能接受送父母去安養院並非是不孝的想法,但卻很少人願意住在安養院。 高達66.2%的上班族認為,送父母進養老院並非不孝,認為很不孝或有點不孝的分別有6.7%與9.9%。至於退休族也有19%的人認為,送父母去安養院是不孝順的。當問及上班族退休後想住養老院的比例只有1.5%,希望住家裡的高達86.2%,另外,有9.9%的上班族希望住進五星級的老人公寓。 希望加強醫療保健,退休大陸成海外首選 對於政府的退休相關公共政策方面,有41%退休族認為,政府應加強醫療保健,其次有31.3%受訪者希望加強發放津貼,27.7%認為應該加強安養照護機構。相同問題,上班族所期待的依序是:醫療保健62.1%、安養照護機構36.2%、發放津貼32.9%。 對於政府為避免勞動力不足,打算延後法定退休年齡,50.4%的上班族表示很贊成或有點贊成,其中在55歲到59歲的贊成比例更高達67.7%,顯示延後退休的社會共識頗高,且年紀愈大愈害怕退休。 至於退休後最想住哪裡?近77.7%上班族選擇住在台灣,有16.7%尚未決定,也有5.6%選擇到海外退休。但是在退休後,希望到海外居住的人中,大陸成為首選,達31.7%。 調查顯示,退休族與上班族儘管在一些事情上看法一致,例如都不想住安養院、都認為醫療保健是政府首要老化政策,但是在很多面向上也呈現極大落差,顯示現實與期望間本來就有差距。


老窮時代!美研究 : 42%美國人屆退休存款不達一萬美元 : 鉅亨網 : 時事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6日, 2018
《CNBC》報導,美國人想退休?恐怕只能作作退休夢了。
美國知名理財網站 GOBankingRates 週二發布一項研究報告,約莫 42% 美國人到退休年齡的時候,存款仍未達一萬美元。
GOBankingRates 指出,美國人存款不足的主要原因來自收入不足以儲蓄,因為多數收入都已用在支付各類帳單上。
該調查於今年二月進行,以線上方式調查超過 1000 名成年美國人。
以那些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存款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嚴重缺乏適當的投資收入和計畫,加上壽命預期延長,摧毀了他們的退休期待。
40.1% 美國人認為自己收入不足以儲蓄,其次有 24.9% 認為支付帳單已讓他們疲於奔命
根據美國聯合收入公司(United Income)的一項獨立研究,雖然千禧一代最有可能存款不到一萬美元,但年齡更長的美國人也對其未來經濟前景更加悲觀。
美國聯合收入公司係以大數據應用於金融計畫的初創公司。


統一後中共會補貼軍公教年金?中國連自己的退休金都發不出來了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thenewslens.com · by 蕪菁雜誌 · April 22, 2019
文:蕪菁雜誌(M編)
中共對台灣軍公教的甜言蜜語
這兩、三年來,年金改革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以軍公教為主的族群,被剝奪感不斷累積,甚至成了2018執政黨敗選的主因之一。
在去年大選期間,有軍公教界的朋友告訴我們,軍公教私聊群組裡面,有一種詭異的論調被瘋狂轉傳:中國提出只要個人簽署「認同一個中國,擁護祖國統一」的同意書,便拿出一年一百億台幣,讓台灣的退休軍公教能安享晚年,不用「縮衣節食」。
這種論調荒誕不經,對中共政權稍微有點常識的人,應該都會一笑置之。但很意外地,這種論調在軍公教族群中大受歡迎。因此,蕪菁雜誌在這裡要問一個基本邏輯問題:中國自己真的有這樣的餘裕嗎?
中國自己對退休問題都焦頭爛額
今日,老年醫療、護理資源與退休問題,肯定算得上是中國的頭號社會問題之一,足以掀起全國性的關注與不滿。從勞權團體《中國勞工通訊》列出的「罷工地圖」當中,光是2018一年內,就至少有172場職工抗議與罷工是衝著社會保障與養老金的問題而來。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職工,退伍軍人體系也在問題之列。2018年夏天,以江蘇鎮江為首的幾個城市,數千名退伍軍人,因醫療保健和養老金不足而走上街頭,甚至一度動用到現役解放軍鎮壓。
中國政府不是不懂。中國的養老問題,影響規模是以數兆人民幣計算。中共政權慣以傳統的儒家與共產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來支持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養老送終」、「敬老尊賢」成為社會上無可避免的巨大議題。
但中國發展遇到瓶頸,近幾年經濟增長開始放緩,而過去長期奉行的「一胎化政策」,致使人口結構以雪崩式的速度走向高齡化。因此,中國連自己的退休問題都壓力山大。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瀕臨崩潰的中國退休金制度
在2017年中國的社會福利收入裡,近70%份額是養老基金,只有一小部份留給了年輕人。若沒有慷慨的中央政府補貼,中國的養老基金早已陷入嚴重赤字。赤字的走勢,預計從2018年的2340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22年的5340億元。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顯示,到了2022年,中國近一半的省份將入不敷出。即便依靠中央補助,一些經濟較不景氣的省分如黑龍江,已在2018年夏天開始拖欠退休金發放。
這部分得歸咎於過去國企、私企,都沒有提撥足夠的退休金。私企利用「高薪低報」與臨時工,規避高額的退休金提撥款。根據2018年的一份報告,全中國只有27%的公司支付了足額的退休金。社會福利系統缺乏制度與明確的權責劃分,企業很容易就利用制度的漏洞來逃避提撥。
中國國內學者也並不沉默。經濟學者何軍樵分析:
中國養老基金管理也不太好,漏洞很大,顯然入不敷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超過兩億,國家沒這個錢。而且中國的養老金繳費模式,在社會上普遍被當做與「龐氏騙局(老鼠會)」無異,退保的人特別多。現已有好幾千萬人退保,所以政府有壓力非常大。同時養老金規模龐大,很難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渠道。有些省份養老金已經完全虧空了,根本就發不出來了。
旅美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也認為,中國養老金虧空飆升原因是養老保險制度問題。中共過去長期實行養老金「雙軌制」,中共黨政背景的事業,過去很多年不繳納養老保險金,其職工卻在退休後拿了最多的養老金(所得替代率約為八到九成)。而普通民企員工的養老保險負擔非常高,退休後卻只能領到低於工資一半的養老金,顯然並不公平。
雖然養老金「雙軌制」在2015年被中止,但已有巨大虧空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在中國,只要是現役勞動者,都必須繳交養老金,不過未來領取的門檻卻非常的高。除了必須繳滿15年外,還有很多不合理的條款;如果大病來襲,根本就無法獲得孔切需要的幫助。
另外,中國的公務員和國企的退休員工,國家沒有為他們繳納過一分錢的社保。到了退休年齡,卻要用體制外人士和民企繳的錢來買單。退伍軍人、知青下鄉、拆遷戶等政策造成的財政黑洞,也都挪用社保基金來解決負擔。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高齡化社會與經濟衰退
由於「一胎化」政策與其它社經問題,如都市化與教育程度提高,中國的嬰兒出生率逐年遞減。即便取消了一胎化,2018年的出生率甚至都還比前年少了一成。與此同時,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也從2010年的1.8億增加至2.5億。高齡化會將教育、醫療以及養老金方面的支出逐年拉高,在2050年甚至會達驚人的23%。
這個數字是還只是用當下的社福水準推導出來的。如果中國想要效法先進國家那樣,實施更好的福利的話,到2050年,上述數字可能會衝到三成以上。如果不增稅,中國能花在其他方面像「一帶一路」或軍事擴張上的錢,將所剩無幾。
中國的經濟成長,這幾年已經急遽放緩。官方經濟學家向松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表示,他看到「一份非常重要的內部報告」顯示,中國2018年GDP增速實際上只有1.67%,甚至是負值。中國對外公布的官方數字是靠不住的。2017年初,遼寧省就公開承認近數年的經濟數據連續造假。2018年,內蒙古、天津、雲南、湖南、吉林、重慶等省份也相繼自爆或被爆料作假問題。
加上中美貿易戰陰霾密佈,中國的經濟成長數字,恐怕遠遠沒有官方所說的這麼樂觀。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為了經濟增長,把人口政策給搭了進去。這種不永續的玩法,現在,是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中國為台灣軍公教買單?
中國內部的退休問題已如此嚴峻,遑論為台灣的退休政策買單。軍公教因為對執政黨的積怨,而開始對「兩岸統一、中國買單」有幻想,這是很荒唐的。
假設真的很不幸地,中國併吞台灣。從政治面看,中華民國體系的軍公教,不被中共政權當做清算的對象已屬萬幸;從財政面看,已經財政極度吃緊的中共政權,如果再拿納稅錢來幫邊陲小島的軍公教買單,內地人是絕對不幹的。
台灣的軍公教還要懷抱著這種一廂情願的願望嗎?


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 專家「三情況」模擬:月消費、長照、被動收入都需考慮
2023-10-02 14:06 聯合新聞網/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 專家「三情況」模擬:月消費、長照、被動收入都需考慮 | 個人理財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5d1onr
甚麼時候才可以退休?參考不同情況的退休試算
甚麼時候可以離職不再工作,大概就等同於大家所謂的退休吧,政府規定的法律退休年齡是63歲,未來也可能會延後至67歲,其實退休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年齡限制,只要在你停止工作後,你還可以持續有足夠的金錢負擔基本生活費用,基本上就算是退休了。以下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李先生夫妻兩人都剛滿60歲,兩個小孩已經在工作,可以獨立生活,夫妻兩個人擁有的房子已經沒有貸款,平常生活習慣省吃儉用,偶爾開車或參加國內旅行團到景區走走,也不愛買紀念品,頂多買一些當地特色小吃或特產回來。
夫妻倆一個月的花費大約在2萬至2.5萬左右,銀行有一筆存款約1千萬元,大部分放在定存,李先生認為他們已經可以退休了,一個月平均2.5萬的花費,活到90歲只需要用到900萬,1千萬定存也可以獲得一年10萬元的利息,這筆1千萬的存款可以用到超過90歲已足夠了。
另一位王小姐的例子,今年45歲未婚,將來也不打算結婚,想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單身貴族生活較為享受,目前每個月花費需要5萬元,預計退休後還會減少開銷,他目前有500萬存款,還有兩間繼承來沒有貸款的房子,每個月可以收租4.5萬元。
對王小姐而言,因為他收的房租已很接近他每個月需要的花費,又還有500萬存款,他認為他的財務狀況也已經達到可以退休的階段了。
另一對林姓夫妻約40歲,每月共同收入有35萬,目前擁有2間房子尚有貸款1500萬還沒繳清,每個月需要清還房貸15萬元,約還有10年繳清,另養有2名小孩年紀是10歲與12歲,目前每個月生活開銷需要15萬,剩下5萬做股市投資,存款與投資資產累計有約400萬。
預計12年後小孩皆已大學畢業有獨立生活能力,房貸也已經還清,未來計畫每個月10萬元的退休生活費,林姓夫妻估算他們需要準備到3500萬才敢退休,預估還需要20年才能達到目標。
以上三個例子,剛好展現了不同的情況。
第一個例子裡的李先生,夫妻兩收入一般,小孩已不需要父母養育,兩個人的消費習慣很節省,預計一年只需要30萬的生活費,兩人的資產只有一間沒有貸款的房子與1千萬元銀行存款,沒有任何投資與被動收入,打算靠這筆錢度過退休後的老年生活。
這個案例有個隱藏風險,夫妻兩人的保險不知道是否足夠,如果碰到需要大筆支出時,兩個人的存款會快速減少,很可能無法負擔到90歲的生活花費,並且兩個人2.5萬元的生活費並未考量30年的通貨膨脹影響,在完全沒有投資,只靠銀行定存的情況下,這樣的退休計畫會有很大的風險。
第二個例子,王小姐一個人的生活費用比李先生夫妻倆多一倍,想要過較優裕的單身生活,而且名下已經有兩間沒有貸款的房子帶來被動的租金收入,加上500萬元的存款,只要將存款做妥善理財運用,王小姐目前就可以辭去工作退休,並且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
就算發生因疾病或意外臨時需要大筆必要花費,王小姐的500萬元存款其實也夠負擔這些臨時大筆支出,風險相對於李姓夫妻來說低的許多。
第三個例子裡的林姓夫妻收入相當高,在月收入35萬的情況下買了兩間總值約3千萬的房產,還款10年後還有10年的每個月15萬房貸要還,收入高生活消費也高,每個月還需要支出15萬元的生活費用,實際能投入理財的資金只有5萬元,縱使退休後也希望每個月可以有10萬元的消費能力,可見高收入的人未必能較早退休,林姓夫妻預估要達到退休門檻應該還需要20年。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想要退休不再工作,幾個因素是決定性的關鍵:
退休後的花費需要多少:如果你需要的金額越低,需要準備的資本也就可以越小,相對的需要累積資本的時間就可以越短,也就是可以越早退休。
退休前的存款有多少:如果你能越早開始存錢,可以存下的錢越多,你的本金累積就會越多越快,不需要靠很高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以達到退休門檻。
你需要過甚麼樣的生活:這裡的生活指的是包含退休前與退休後,如果你在累積資本的時候也想要過很揮霍的生活,除非你的收入相當高,否則就會造成你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累積資本,同樣退休後的生活你也想要過的揮霍,你需要準備的退休資本也會越高,你就必須越晚退休。
有沒有被動收入:如果你可以累積足夠且穩定的被動收入,譬如租金或股票股利,你的本金多寡就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譬如若你擁有一間熱鬧商圈的店面,當初的購買價可能只有2千萬,但是10多年後商圈發展越來越繁榮,每個月可以收到店租10萬元,那表示你需要存到的資本只需要2千萬,卻可以創造每個月10萬元的被動收入。
想要提早退休,最基本的觀念就是增加存錢比例、增加投資、避免虧損、減少退休後需要的開銷標準,在一增一減的情況下,就可以讓退休所需要的資產標準降低。
退休不代表不要工作
如果你很喜歡你目前從事的工作,從中可以獲得快樂與成就感,其實你並不需要提早離開職場,退休不代表就甚麼事情都不要做了,還有一種情況叫「半退休」。
其實大多數人一生都在做沒那麼喜歡的工作,一到禮拜一就有工作症候群,禮拜一被戲稱為藍色星期一。
就算你從事的是跟你自己的興趣相關的工作,一旦興趣變成工作就不會再是有趣的事情,因為你失去了可以自我調配的自由,譬如喜歡旅遊的人去當了導遊或是空服員,喜歡畫畫的人開始幫廣告公司畫客戶需要的廣告看板,喜歡運動的人因應比賽或職業運動需要,需要接受嚴格的鍛鍊。
一般大部分人需要配合公司規定朝九晚五甚至加班,只有假日才能休息出遊,當有家庭與小孩後,可能需要接送小孩,希望工作時間可以彈性,年紀更大之後,專注力不如以前,到了下午就會想睡覺,許多時候都必須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但最常被犧牲掉的就是生活與家庭。
如果你的被動收入已經累積到足以負擔生活費用的階段,你不再需要為了生活免強接受不適合你的工作,重拾選擇工作的自由,你可以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只做自己有興趣,且可以配合你家庭需求的工作機會,甚至沒有金錢報酬也沒關係,若有更好,這樣可以更鞏固你的財務情況,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
退休停止工作有時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在辛苦工作的時候,常巴不得可以趕快退休,可以自由安排出國旅遊,每天睡到自然醒,看書喝下午茶,在家打電動。
但其實當你的生活只剩下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又會開始覺得生活很空虛,人生失去了目標與方向,無法獲得成就感,好像剩下的人生就是這樣混吃等死,很多人在退休後常會頓時陷入失去生活重心的困擾,過幾年後就開始想找事情做,可能是重回職場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認同,或是擔任志工回饋社會,可以維持一定的朋友與社交圈。
所以,退休並不代表不要工作了,也沒有年齡限制,實質上應該是稱做財務自由,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去從事自己沒有意願的工作,擁有持續的收入與妥善的理財計劃,可以讓你的生活越來越好,除了工作可以帶來的生活價值,同時也可以享受閒錢能帶來的不同人生體驗,更有機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價值。
如果你是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家庭,不需要工作就可以每個月獲得幾十萬元收入,那麼在你學校畢業的時候就已經財務自由,可以隨自我意識做想做的事情,本篇的內容對你都沒有多大意義,如果你不是出生在這樣家庭,那麼學好理財知識與消費習慣就是你邁向財務自由的最好機會與方法
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 專家「三情況」模擬:月消費、長照、被動收入都需考慮 | 個人理財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5d1onr


2024/1/31 
勞動部調查有7成勞工規劃退休後靠勞退生活。(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退休後錢哪來?7成勞工寧可靠勞退勞保「不期待靠小孩」 https://bit.ly/3vXjM80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勞工退休後的生活花費從哪來?勞動部透過問卷調查,發現近7成的勞工退休規劃,以「勞退勞保」及儲蓄做為生活花費來源,只有3.8%期待「子女供應」。
勞動部發布最新的「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有12.7%的勞工已規劃退休年齡,尚未規劃者占87.3%,且已規劃退休勞工的平均年齡為61.3歲。進一步以性別觀察,男性勞工已規劃退休年齡者占14.2%,高於女性之11.2%;男性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6歲,較女性之61.1歲多0.5歲。
而退休後的生活花費所需,以「勞保老年給付及勞工退休金」占69.7%最多,其次為「儲蓄」占69%,「投資所得」占51.1%居第三,「由子女供應」占3.8%。進一步調查年齡顯示,年紀越大的勞工越倚賴「勞保老年給付及勞工退休金」,65歲以上甚至逾9成倚賴勞保勞退、大約8成15至44歲勞工以儲蓄為主。這份抽樣調查是根據19大行業、員工規模別、地區別、性別分層抽樣,調查時間2023年6月至7月,回收有效樣本4095份。退休後錢哪來?7成勞工寧可靠勞退勞保「不期待靠小孩」 https://bit.ly/3vXjM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