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旗纛廟/做牙土地神的祭祀日為每月的初二、十六,稱為「做牙」,商家大多會作牙,主要以三牲(雞肉、豬肉、魚肉)等肉類祭品祭拜土地神/每月兩次的土地神祭祀活動,因民間認為土地神(土地公)是地方的財神,能夠保佑商家/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誕日為起點,開始「做牙」,稱為「頭牙」[2],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3]。而古代中國商家「做牙」完,總會把祭拜過土地神的肉類,分送給員工食用,俗稱「打牙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dCFK0w


抗倭名將戚繼光居然是個妻管嚴,最後被夫人所休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p9cDf9

明朝飛虎軍旗(飛虎-姜太公)

==========================================

水滸旌旗文化_東平湖讀月樓_新浪博客 - http://goo.gl/sov0xD

001pCu0hgy6OYtZ1nd8b2&6902016-07-28_113254  

 

001pCu0hgy6OYu3HAXq0c&690  001pCu0hgy6OYueBi4K66&690001pCu0hgy6OYui5Hdp23&690001pCu0hgy6OYuo2Gynab&690001pCu0hgy6OYuyvqCt21&690001pCu0hgy6OYuDANRI56&690001pCu0hgy6OYuG0MPD21&690001pCu0hgy6OYuITD9t2f&690001pCu0hgy6OYuMPQpra1&690001pCu0hgy6OYuP0bIF6d&690  

水滸旌旗文化

● 孔德雨

旌旗產生於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它伴隨著人類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又進一步融匯了星辰崇拜、神明崇拜、八卦崇拜和五行生剋理論,逐步形成了神秘莫測而又色彩斑斕的旌旗文化。
水滸傳》是展示我國古代旌旗文化的典範之作,在第71回中詳細描寫了忠義堂前的旗幟佈置:山頂上立一面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忠義堂前繡字紅旗二面,一書“山東呼保義”,一書“河北玉麒麟”。外設飛龍飛虎旗,飛熊飛豹旗,青龍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黃鉞白旄,青幡皂蓋,緋纓黑纛。中軍器械外,又有四斗五方旗,三才九曜旗,二十八宿旗,六十四卦旗,週天九宮八卦旗,一百二十四面鎮天旗。除了忠義堂前出現的這些旌旗以外,其他章節出現的旗幟有:門旗、雜彩旗、引軍旗、認旗、號旗、七星號旗、長腳旗、領戰繡旗、令字繡旗,還有方臘的龍鳳繡旗、遼軍的皂雕旗等。
古代旌旗的形狀一般有長方形、正方形、條形、矩形、半月形、燕尾形等。有的旗幟帶有數量不等的飄帶,也有的帶有鋸齒狀的火焰角,還有的帶有羽毛或者犛牛尾等裝飾物。旗幟顏色五顏六色,旗面繪製的圖案有鷹隼、神獸、神人、星相、卦相或者直接寫上文字,等等。旌旗一般是平面的,但是也有立體的。如《三才圖會》中“旌”的圖形就是由八節蓋狀的物體連綴而成,每節都帶有穗狀的裝飾物,屬於這個類型的旌旗有幢和蓋等。
梁山山頂寫有“替天行道”四個大字的旗幟為什麼是杏黃色的呢?因為大宋開國皇帝是“黃袍加身”登上寶座的,因此宋朝尚黃,黃色是受人尊崇的高貴顏色。儘管杏黃有別於龍黃,但畢竟也屬於黃色。這面大旗是梁山最重要的旗幟,它旗桿高聳,旗幅寬大,非比尋常。另兩面分別寫有宋江和盧俊義名號的紅色綉旗僅次於杏黃大旗,這種名號旗意在昭示主要頭領的江湖聲望和威名。

飛龍飛虎旗和飛熊飛豹旗

古人認為龍、虎、熊、豹是兇猛的走獸,如果能夠飛上天空,就會更加兇猛無比。於是就把這些猛獸添加翅膀繪製在旗面上,做成飛龍飛虎飛熊飛豹旗,以顯示軍威,鼓舞士氣。

水滸旌旗文化
飛熊旗和飛虎旗

青龍白虎旗和朱雀玄武旗

青龍,白虎、朱雀(鳳凰)、玄武(神龜)又稱四象,是神話中掌管四方的神靈, 也有人稱為“四靈”或“四大神獸”東西南北加上中央,共為五方,與五行木金火水土對應。東方青龍為木,西方白虎為金,南方朱雀為火,北方玄武為水,中央為土。在民俗文化中,四靈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有的資料在四方神獸的中央還有一個神獸叫勾陳,也有的說是騰蛇。勾陳實名麒麟,位居中央。螣蛇多與神龜並稱,因此被視為玄武的分身。另有說法指螣蛇是五方神獸的獨立一員,“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但是《水滸傳》並沒有提到中央有無神獸。把想像中的四大神獸按照對應顏色繪在旗面上就是四神旗。四神旗在古代行軍布陣中一般是“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與四大神獸緊密關聯的旌旗還有四斗五方旗和二十八宿旗。

水滸旌旗文化

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

四大神獸各管一方,每方有7個星座,4方共28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道教認為每個星座都有一個神將,二十八宿就是28位神將。二十八宿是保護四大神獸的天神,而四大神獸則是保護天地四方的神靈。所以宋以後的齋醮道場,道士作法時,常召請二十八宿神君下凡擒妖伏魔。古代有人繪出了二十八宿星像圖,同時也有畫家根據想像畫出了二十八宿神人圖。由於28位星君具有超乎尋常的神力,軍隊便運用其神人圖繪製成旗幟,期望藉助神力保護自己,消滅敵人。

水滸旌旗文化
繪有神人圖的二十八宿旗

四斗五方旗

四斗並不是指旗幟面積大小,而是指四方星宿:東鬥四星, 西斗五星, 南斗六星,北斗七星。東鬥主掌紀算保命;西斗主掌紀名護身。南斗稱六司星君,專掌生存,故民間又稱為“延壽司”。北斗星君聽取天下人的功勞過失,並因之決定人的壽數和際遇,是行使莫大權力的神靈。由於北斗星君能夠決定人的死期,所以說“南斗主生,北斗主死。”

水滸旌旗文化
繪有星像圖的旗幟

五方旗也叫五色旗,古代用青、白、赤、黑、黃五色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並且對應木、金、火、水、土五行,按照這五種顏色製作的旗幟就是五方旗,凡大將都有五方旗。中央上位不動,故大將軍以黃旗為四旗之主。

水滸旌旗文化
五色旗(五方旗)

把四斗星宿和四大神獸對應配合,繪製在本方位顏色的旗幟上就是四斗五方旗。關於四斗五方旗的顏色和旗面繪圖,水滸傳第76回有過描寫:“正南……紅旗……,上面金銷南斗六星,下繡朱雀之狀”, “東……青旗……,上面金銷東鬥四星,下繡青龍之狀”。“西……白旗……,上面金銷西斗五星,下繡白虎之狀。“後面(北)……盡是黑旗……,上面金銷北斗七星,下繡玄武之狀。”
三才九曜旗也是一種星宿神旗。三才就是天、地、人。仙居天上,鬼居地府,人居天地之間。得道者可升天為神仙,失道者命盡下地獄為鬼魂。執掌人間得失命運的是九曜星君,所以九曜亦稱“九執”。九曜有:計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陰星君、土德星君、羅睺星君、太陽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他們主宰人間的吉凶禍福。把以上星君的神人像分別繪在旗幟上就是三才九曜旗。

九宮八卦旗屬於卦象旗

古代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形劃分為九個等份,稱為九宮。每宮按照所處的方位分別為:一宮坎(北),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寄於坤),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像徵意義的符號,它是由爻組成的,用“一”代表陽,稱為陽爻;用中間斷開的“- -”代表陰,稱為陰爻。用3個爻組成一個組合,叫做卦象,共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

水滸旌旗文化
九宮八卦圖

八卦各有自己的卦象並按照一定的位置排列,每一卦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是每3爻為一卦,它們互相搭配組合變為6爻一卦,分為上卦和下卦,這樣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像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極八卦意為神通廣大,鎮懾邪惡。因此產生了九宮八卦旗和六十四卦旗。這些旌旗的樣式一般是將卦象繪製在旗面上,然後根據所列陣形和方位排列使用。

水滸旌旗文化
繪有各種卦像圖的旗幟

黃鉞白旄

鉞不是旗幟,而是古代兵器,形狀似斧。用銅或者金子製作的鉞是黃色的,所以叫黃鉞,一般用於儀仗。旄指的是旗桿的頭上用旄牛尾作裝飾的旗,也可以泛稱用動物皮毛、羽毛裝飾的貴重旗幟。是軍權的象徵,一般用以指揮全軍。

青幡皂蓋

青和皂是顏色。幡是用竹竿等挑起來垂直懸掛的長形旗子。幢也是軍隊中將領們作為指揮用的軍旗,具有統領的意義,亦是王者的儀衛之物。蓋是一種傘,是長柄圓頂且傘面外緣垂有流甦的儀仗物,有以遮陽為主的單節傘蓋,也有以美觀為主的由多節蓋狀物連綴而構成的傘蓋。傘蓋有時候和其他幡幢類旗幟一起使用。

水滸旌旗文化
旌幡傘蓋


緋纓黑纛

纛,是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它一般表示元帥及大本營所在地。緋纓是大旗上深紅色飄帶或其他條索狀裝飾物。將帥出征身後跟隨行纛,將帥紮營豎立坐纛。明代的坐纛“桿高一丈六尺,旗大一丈,黑綠緞為之,白綾為邊,纓頭飾以珠絡,極其華麗。”《水滸傳》描寫的帥字行纛是“堆絨繡就真珠圈邊,腳綴金鈴,頂插雉尾,鵝黃帥字旗”,比普通的旗幟華麗的多。

水滸旌旗文化
《武經總要》記載的帥字旗

認旗”就是將領軍旗。旗幟上繡有將領姓氏或者姓名,以便部隊辨識,同時也具有顯示主將身份和威名的作用。

水滸旌旗文化
“沒羽箭張清”的認旗

“號旗”就是信號旗,是用來指示傳遞命令的。但是《水滸傳》中有時也把寫有將領姓名的認旗也叫號旗。“七星號旗”是把北斗七星圖繪在旗面上的旗幟。“門旗”就是用以標誌軍營門口的旗幟。旗幟也可作為營門或者陣地門的標誌。古代軍隊排兵布陣時,在陣前用旗幟設立陣門,立在門兩側表示陣門的旗幟就叫門旗。軍隊臨時駐地也可以樹立旗幟表示營門,也叫旗門。從古代壁畫可知,這種作為“門”標誌的旗幟一般都比較大。據《四庫全書》記載,宋代的門旗上繪製的是神人像,相當於現在的門神。“皂雕旗”就是旗面上繪有鷹隼圖樣的黑色旗幟,它是猛禽崇拜的象徵。“雜彩旗”就是五顏六色的旌旗混雜在一起,沒有特定的意義,一般只是虛張聲勢,彰顯部隊強大的額外配置。“ 令字繡旗”就是下達作戰任務的旗幟。一般是持有令字旗的人才據有傳達命令的身份和資格。如《水滸傳》第13回:正南上旗牌官拿著銷金“令”字旗,驟馬而來,喝道:“奉相公鈞旨,教你兩個俱各用心。如有虧誤處,定行責罰;若是贏時,多有重賞。”“長腳旗”是垂直懸掛的細長型幡類旗幟,一般繪製多種圖案或者寫有較多文字。“領戰綉旗”是引領士兵作戰的指揮旗。“龍鳳綉旗”是綉有龍鳳圖案,象徵皇帝身份的旌旗。因為方臘自稱天子,所以出征儀仗配有龍鳳旗。

水滸旌旗文化
皂雕旗

利用旌旗彰示政治綱領是《水滸傳》一大發明。“替天行道”四個大字醒目地些寫在杏黃大旗上,向天下人宣告梁山好漢的行為是代替蒼天行使的正義之舉。這面大旗不僅高高飄揚在忠義堂前,而且也不只一次出現在戰場上。在排列九宮八卦陣時,中間立著那面“替天行道”杏黃旗,而且“旗桿上拴著四條絨繩,四個長壯軍士晃定。”梁山泊全夥受招安後宋江帶領眾人進京時,打著“順天”“護國”兩面紅旗。表示他們接受招安是順應天意,目的是保國安民,這完全是政治意圖的表達和宣傳。把政治思想寫在旗幟上昭示天下,這在我國歷次農民起義軍中並不多見。
遞信息指揮行動是旌旗的基本作用。第13回通過描寫校場比武,展示了旌旗傳遞信息的功能。比武開始前,“將台上堅起一面黃旗來。”說明主將即將到場,比武馬上開始。又見將台上豎起一面淨平旗來,表示所有人員列隊等候,不許隨便走動。將台上揮動引軍紅旗,參賽雙方開始擂鼓列隊,“軍士各執器械在手”,做好一起準備。將台上招動白旗,兩陣馬軍齊齊地都立在面前,各把馬勒住,等待開始比賽的命令。將台上揮動青旗,參賽人員到達指定位置,第一局比武開始。將台上又把青旗揮動,新一局比武開始。將台上紅旗招動,第一場比賽結束,參賽人員各回本陣門旗背後。將台上又把黃旗招動,又發了一通擂。主持比武的最高主將出場,“教場中誰敢做聲,靜蕩蕩的”。再一聲鑼響,扯起淨平白旗,表示全體安靜,等待命令。“沒一個敢走動胡言說話,靜靜地立著”。將台上青旗招動,表示新一局比武開始。第59回為了打下華洲城,宋江在河道裡截住欽差大臣宿元景,要求借用金鈴吊掛,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朱仝把槍上小號旗只一招動”,引出馬軍來,搭上弓箭,擺列岸上。宿元景仍不答應,“李應把號帶槍一招”,水軍撐出船來,“把兩個虞候攧下水里去”。
旌旗既可以排兵布陣又能夠破陣克敵,這是《水滸傳》對旌旗作用的挖掘和發揮。《水滸傳》中描寫了很多古代陣法,這些軍陣無一不是以旌旗為主題排列而成的。九宮八卦陣的主題是四斗五方旗和九宮八卦旗。遼國排列的混天象陣是根據道教對蒼天的理解和描繪,是以四大神獸旗和二十八宿旗等各種星辰和神仙旗幟為主題排列而成。旌旗在軍事上不僅可以列陣,而且還可以破陣。第回九天玄女傳授宋江如何攻破混天象陣,以道教五行生剋理論,以運用五色旗為主,一舉攻克了混天象陣。
此外還有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專用旌旗。如第69回董平箭壺中插著一面小旗,上寫一付對聯:“英勇雙槍將,風流萬戶侯”。第70回梁山將攻打東昌府,派魯智深押運糧食誘敵出城,每輛運糧車上插一面旗,旗上明寫“水滸寨忠義糧”。第61回盧俊義去泰安州要路過梁山泊,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決心,故意做了4面白絹旗插在4輛車子上,旗上分別寫著:“慷慨北京盧俊義,遠馱貨物離鄉地。一心只要捉強人,那時方表男兒志。”第82回皇帝派宿元景前往梁山泊招安,為了表示重視,除了攜帶金銀綢緞以外,還特地御賜金字招安黃旗一面,這樣欽差大臣一路招搖過市則更加體面。第88回皇帝欽差大臣為堅守抗遼前線的宋江​​等送去軍服50萬領,動用大車一二百輛,車上插著黃旗,上書“御賜衣襖”。

水滸旌旗文化
運糧車子上插的標示旗

旗幟是部隊的精神支撐,古人作戰時士兵就在自己的旗下衝鋒陷陣,戰場丟失旗幟就意味著全軍覆滅。所以歷史上有些治軍嚴明的軍事家主張:“凡失旗鼓旌節者,全隊斬;或為賊所取者,亦全隊斬”。由於旌旗在軍隊及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逐步產生並不斷強化了人們對旌旗的敬畏和崇拜,並由此形成了旌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滸傳》第60回晁蓋準備去攻打曾頭市,出發前突起一陣狂風,把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都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勸其另選吉日出征。晁蓋不聽勸告,堅持出戰。結果出師不利,自己也中箭身亡。這雖然是文學作品的虛構故事,但是古人確有出師前以旗進行占卜,作為是兇是吉,能否出征的依據。這種專門用來占卜的旗稱為佔旗。大軍出發前要使用佔旗進行占卜,通過觀察風向、風速以及佔旗旗角的擺動情況,以確定吉凶禍福和是否出兵。

水滸旌旗文化
明代《武備志》記載的佔旗

古人的旌旗崇拜還表現在祭旗儀式上,《水滸傳》也多次提到“祭祀旗纛”。祭旗作為一種旌旗文化其目的主要是祈求旗神的保護,達到旗開得勝的目的。先秦時期的戰爭多有殺戮俘虜的現象,或者為了宣洩對敵人的仇恨,可以把俘虜當場殺了作為祭祀品,但是一般情況下軍隊出征祭旗是宰殺牛羊做祭品。祭旗還​​要宣讀祭文,昭告神明。同時將出征的目的與意義告知將士,揭露敵人的罪惡,強調紀律與作風,並宣布“不用命者斬之”。其實就是舉行誓師大會,進行戰前動員和教育。後來除了這種臨戰前的祭旗活動以外,朝廷還規定了定期祭旗的禮儀制度,一年春秋兩次或者每年一次祭旗,這種禮儀就是在和平時期也要如期舉行。明代甚至還建起了旗神廟,要定期對旗神行祭祀。清代祭旗禮儀皇帝要戎裝佩刀,乘馬出宮,率將士行三跪九拜大禮。
(本文插圖由王存忠先生提供)

------------------------------

2016-07-28_105746  

2572038_082758072658_2 (1)  

帥旗帥字旗關字旗_道具系列-龍堂劇裝廠 - http://goo.gl/mXiBwM

曾國藩_帥字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27/11/13301775_420272685.shtml

2016-07-28_1116022016-07-28_1116142016-07-28_1116322016-07-28_1116462016-07-28_1117242016-07-28_111755  2016-07-28_1118252016-07-28_1118442016-07-28_1119012016-07-28_1119132016-07-28_1119502016-07-28_1120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027/11/13301775_420272685.shtml

----------------------------------------

1192_200266154_repaste-detail  

蒙古八旗與蒙古旗盟小科普Q&A - 開心網轉帖- 開心網 - http://goo.gl/hggWLk


一定要看『祭旗』;如果沒看過『祭旗』 https://is.gd/h2OVdZ


1566873292-5784bf9377e7f563d007302997444802-768x493


_temp_16210605184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