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影片觀賞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阿里山高山博物館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日治時期阿里山林場攀樹作業舊照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申請世遺 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親身分享
記者陳鐘聲/嘉義報導2018/05/11 15:57
▲嘉義林管處分享發掘歷程及解說地下動力室。(圖/嘉義林管處提供 , 2018.05.11)
▲嘉義林管處分享發掘歷程及解說地下動力室。(圖/嘉義林管處提供 , 2018.05.11)
1913年阿里山的第一批木材從二萬坪運送至嘉義製材所,開啟了阿里山與嘉義林木業發展的新旅程,前(105)年12月嘉義林區管處在嘉義製材所發現,第二代製材工場的地下動力遺構後,成為歷史現場再造的最佳代表;嘉義林區管理處為推動申請世遺工作,今(11)日首波規畫「23.5愛上我『嘉』林業村」系列活動之「嘉義製材所的前世今生」,讓國際世遺專家看見了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具有申請世界遺產的價值。
嘉義林管處為讓各界人士,更認識對這塊文化瑰寶,今日在嘉義製材所舉辦第一場「林業講堂」,邀請發現底藏遺構的崇暉營造公司負責人黃聿暉先生,現身分享發掘歷程及這塊瑰寶在建築、林業產業、自動化的價值與特殊性,並帶著各界參與人士到遺構現場實地進行說明。
▲嘉義林管處解說大紅檜木的運材方式。(圖/嘉義林管處提供 , 2018.05.11)
參與林業講堂,計有來自成大建築系、雲林科大文資維護系、北藝大建築與文資研究所師生、台灣田野工場、廖明哲建築師事務所與紫花霍香薊創藝工作室等,滙集建築、文資、藝術與文創等相關產業、專業人士,林管處將從嘉出發,把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帶向世界文化遺產,再讓世界看見台灣。
林管處處長黃妙修表示,製材所發掘出的地下遺構,依出土的基座數量及調查研究發現,當時的木材產製量及動力設備規模相當可觀,是台灣林業自動化生產的歷史見證;也期待透過教育推廣與多元領域的人才交流,加入公民參與,讓阿里山林業文化朝世界遺產目標前進,18日也將邀請彰化師大歷史系賴信真老師,分享「藤田村的故事」觀點投書:一個法文化的觀察——頂新案二審判決-風傳媒 - https://goo.gl/KbbGbk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1919.4.25 阿里山神社鎮座
2018 年 04 月 24 日 23:34:52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阿里山神社原址位於阿里山萬歲檜(今千歲檜)旁,1919(大正8)年4月25日鎮座,戰後遭拆除,現已不存。
圖:阿里山神社今昔 2016 vs 日本時代
1919.4.25 阿里山神社鎮座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23hk8E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台灣林業何去何從? 農業部升格大難題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7日, 2017
A-A+
2017-08-17 10:27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政府推動組織改造,農委會將升格為農業部,環保署將升格為環資部,其中,林業系統的去留,成了兩部會間最大的問題。環保署長李應元認為,水、土、林、氣(空氣)都應該納為環資部管理,「這是最好的結果」,力主原屬於農委會的林務局、林試所、特生中心全數到環資部,但若農方認為需要留下林業,林試所留在農業部,他也能接受;我國林業究竟還留不留在農部,農委會明天下午將開會討論,屆時可能會較有明朗的結果,下周向政院報告後裁定。
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台灣林業生產對照現在經濟僅占0.3%不到,就算50年、100年擴張10倍,也僅有3%,了經濟目的林業不是說不重要,而是現在不是重點,對照整個氣候變遷帶來的水患、土石流,造成的人命損失,因此才將林、土、水、氣納為環資部的基本架構;將目前的林業,變成森林保育、國土保育、水源涵養、土石流防護,避免重大災害發生。
李應元表示,民國105年在立法院跨黨派簽字決議達成共識,林務局到環資部這沒有爭議,這也是最好的結果,部會間也贊成「團進團出」,至於林試所,他說,理論上小單位應該跟著大單位,但為了部會和諧,若農業部希望留下林試所,他也予以尊重,最後仍需要政院最後裁定;記者問,國外農政單位都是農林漁牧不分家,李應元說,各國有各國的做法,這是「100年前的理念」、「這樣太偏了」,國土保安、避免土石流這階段是社會共識。
根據了解,根據105年的決議,林務局劃為環資部,林試所留在農部,且成立林產司,負責林業經濟、生產、研究。而農委會雖然也認為應該「團進團出」,但是為維持農業的完整性,農林漁牧不可分割,農委會裡,認為林業整體都應該留在農部。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若保育到環資、產業留在農部這是最不理想的狀態,保育過程需要留意產業,產業生產也必須保育,兩者不應該分割;且就林地而言,也沒辦法某塊地完全生產林地、或某塊地僅做保育,這不能變成兩個不同管理單位,林地管理是整體的,除了保育、產業,還有火災、動植物疫病等管理工作,若分開會衍生更多問題。
農委會林試所所長黃裕星也說,希望農林漁牧在一起,國外也很少分開,林業與保育不衝突,哪有可能只留下一個,或者只做一項,因此會建議林業應該留在農部。


1933.2.3 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紀念碑除幕式
2018 年 02 月 03 日 00:10:17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相信提起「高山鐵道」,許多人直覺會想到以前課本裡教過,修築中國京張鐵道的「詹天佑」。相較之下,有多少人知道臺灣阿里山鐵道的催生者河合鈰太郎呢?
河合鈰太郎生於1865年,名古屋人。東京帝國大學林學科畢業後赴歐深造,為日本時代後藤新平所任用之優秀人才之一,提出建造阿里山登山鐵道的構想。但因工程難度及造價過高遭到否決,之後河合博士轉而與民間會社藤田組合作開發,幾經工程艱難經費透支的波折,藤田組宣告放棄,路線僅完成一半,功敗垂成。但也因此之後在總督府評估後決定接手開發,1912年12月25日嘉義至二萬平終於全線通車。阿里山鐵道的完成,除了帶動臺灣林業,也使得阿里山成為當時旅行的重要景點,數不盡的長輩們學生時代都曾搭著搖搖晃晃的林鐵上山,翻翻家中的老相簿,說不定可以發現長輩穿著制服在神木旁留影的老照片。
河合博士返回日本本土後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1931年3月逝世,臺灣的嘉義市役所及營林所嘉義出張所特別於嘉義公會堂舉辦表彰式,感謝他的功勞。之後在阿里山上立碑紀念,於1933年2月3日舉辦盛大除幕式,全臺營林所及阿里山林業重要人士百餘人均出席,由河合博士妻子親手揭碑。目前這塊碑還豎立在阿里山山上香林神木旁(圖右),來到阿里山遊玩不妨來碑前向河合博士致意吧!
圖左:1970年代阿里山鐵道火車影像,出自《台灣蒸汽火車紀行》攝影 文 谷口孝志。(大量夢幻臺灣蒸汽火車照片,強力推薦 https://goo.gl/v5p1X1)
延伸閱讀:
1935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林業篇
http://www.twmemory.org/?p=11631
「榨取臺灣資源」?之日本時代 vs 中華民國
http://www.twmemory.org/?p=8727
1956.6.6 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起火
http://www.twmemory.org/?p=9661
1933.2.3 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紀念碑除幕式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ymPkVV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棟札上樑安厝/頂街派出所,建築物的「身分證」日式建築特有的「棟札」/豐原火車站旁的頂街派出所/台中州豐原郡頂街警察官吏派出所/「頂街派出所」位於豐原區中正路的火車站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dBLlZp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珍貴林業資產 百年製材場完成整修
udn.com查看原始檔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活躍於日據時代的阿里山林業嘉義製材場,歷經百年的滄桑而陳舊不堪,林務局歷經1年4個月整修完成,22日進行上棟札、謝土儀式。圖/林管處提供
分享
活躍於日據時代的阿里山林業嘉義製材場,歷經百年的滄桑而陳舊不堪,林務局歷經1年4個月整修完成,今天進行上棟札、謝土儀式。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所謂「棟札」就是建築物在上梁儀式時,放置在屋內高處的牌子,上面寫有工程名稱、上梁時間、業主、設計者等相關資料。

嘉義製材場完成整修後,今天由林務局長李桃生、嘉義林管處長黃妙修共同上棟札,期許台灣林業永續經營與傳承。

黃妙修指出,位於嘉義市立博物館旁的嘉義製材場,是阿里山林業的重要核心,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代製材工場,當時貯木場的面積高達3萬6000平方公尺。

西元1941年,嘉義中埔發生大地震,第一代製材工場塌毀,日人於1942年再建造第二製材廠區,包括機具工廠、乾燥室等,廠區室內有水道及鐵道,是珍貴的林業文化資產。

李桃生表示,嘉義林管處本著永續經營的態度,將百年歷史的製材工場保留下來,修復活化再利用,除了見證製材林業的歷史外,他也對阿里山森林鐵路爭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充滿信心。

他說,製材工場完成整修後,將持續進行戶外周邊景觀及再利用裝修工程,預計106年全面完工,將結合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森林鐵路和檜意森活村,完整呈現阿里山林業文化發展史

-----------------------------------------

穿梭山林間的一條龍:阿里山森林鐵路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那阿里山上有什麼?除了日出、雲海和神木,還有命運多舛的小火車。阿里山的森林鐵路原先是為運輸而建,卻逐漸發展成觀光用途,其歷史本身就是一幕值得認識的風景,一起來看看它的故事吧。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逆思
2016-09-12 13:36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

文/黃伃君 編輯/葉承彥

一說到阿里山,第一瞬間浮現在腦袋的,除了著名的日出、神木、櫻花,必定少不了著名的阿里山小火車。

阿里山森林鐵路全長雖只有大約72公里,海拔卻從平地30公尺一路躍升到祝山站最高的2,451公尺,跨越熱帶、暖帶、溫帶三種林相,不僅是台灣海拔最高的鐵路,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沿途著名的奮起湖和鐵路便當、每年3月至4月盛開的櫻花、祝山日出等景點,每到假日總是遊客如織,小火車也一票難求。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獨立山螺旋形路線示意圖。

日治時期誕生的阿里山鐵路,為林業而生

遠早於明治37年(西元1904年),為了開發阿里山豐富的林木資源,包括珍貴的檜木以及雲杉,台灣總督府便在阿里山森林測量、勘查和規畫,於明治39年(1906年)動工,1912年阿里山森林鐵道嘉義至二萬坪正式通車。初期功能以搬運木材為主,帶來相當大的運輸之便,同時也擔任山地居民與生活物資的運輸,到了1920年,正式辦理客運,因此出現了有別於以往的客貨混合列車。

嘉義市做為阿里山木材的集散地,當地的林木產業逐漸興旺起來,設有當時最先進的製材機,讓嘉義成為東洋第一的製材所。而這些相當有價值的木材,除了用來建造台灣各地的神社,也運回日本當建材。阿里山鐵路在這樣的歷史當中,佔了很重要的角色。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阿里山部分站名、海拔高度與林相。

集「森林」、「高山」、「登山鐵路」於一身

阿里山鐵路曾經被台灣人誤傳為「世界三大鐵路」,其實無論它的高度、長度、坡度都無法堪稱世界之最。阿里山鐵路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多元性,集結了三種鐵路於一身,即為了開發森林資源而闢建的產業鐵道,是「森林鐵路」、最高的海拔升至祝山的2,451公尺,超越2,000公尺而被歸類為「高山鐵路」,以及整條鐵路的最大坡度高達千分之62.5,也就是每一千公尺會爬升62.5公尺,所以也是「登山鐵路」。

要將這麼一輛重達好幾噸的列車推上山著實不容易,尤其要克服坡度的問題。建造之時,為了降低鐵軌坡度,在獨立山的部分設計出「螺旋形路線」,是登山鐵路五種工法的第二種,以繞行整座山的方式使列車得以向上爬升。阿里山火車整整繞行獨立山三圈,最後以8字型離開。

往前推進至海拔1,800公尺以上,抵達第一分道,便是「之字形折返路線」的起始。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由於腹地不足,彎道無法迴旋而替代的方式。列車先由右側鐵道前進上山,到了折返點時停下,這時車長會跳下車扳轉道岔,火車再度啟動並且往反方向繼續前進,如此來來往往,乘客可以感受到火車時進時退,像「之」字型一樣緩緩上山。初期旅客不了解這樣倒著走的原因,還以為火車走過頭碰壁,必須倒車回去,這便是「阿里山火車碰壁」俗稱的由來。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第一分道之字形路線示意圖。

逆境中前進的列車

民國五、六零年代,阿里山火車逐漸轉型為觀光列車,政府在這期間改建了許多橋樑、隧道,柴油機車也慢慢取代蒸汽機車,載客量到達巔峰。

好景不長,民國71年阿里山公路的開通,重擊了小火車客源,旅客與貨運不再以鐵路送上山,而是改由公路汽車、貨車的方式。此外,奮起湖便當也從原本一天可以售出2,000多份,跌至一天售出不到20份。

西元2000年左右,阿里山鐵路更是遭遇一連串天災意外,頻頻受到考驗。先是阿里山地標神木半倒,林務局遂以「石猴」做為新地標,卻被驚動全台的九二一大地震震毀,連帶阿里山車站和其中的支線「眠月線」都受到破壞,經過多年的修建才得以復駛。

數年後,2009年阿里山火車又因莫拉克風災,多處隧道與地基嚴重崩塌,滿目瘡痍,全線因此停駛。同時,政府與宏都公司簽訂的BOT案邁入第四年,阿里山鐵路正式進入民營時代,宏都公司卻在遭遇災害後,未依契約規定進行修復,宣告阿里山鐵路民營化的失敗。

終於,在交還給林務局以及台鐵管理之後,毀損處於2015年已經大致修復完成,在眾多人期待即將全線通車之際,卻來了杜鵑颱風,全線通車又被迫延期。阿里山鐵路位處颱風猖獗,又是地震帶上的台灣,每年要承受各種天災的考驗,可謂命運多舛。

阿里山林業申請世界遺產-嘉義製材場-1914年由日人創設第一停在奮起湖站的阿里山火車。

駛向重生

民國92年,阿里山鐵路被文建會評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第一類,雖歷經天災人禍的風霜洗禮,卻仍不斷其行駛山林的意志,如今營運已經超過百歲歷史,仍舊承載著許多回憶。除了政府積極的宣導與維護,人民也應該協同守護這段珍貴的文化資產,適切開發,杜絕破壞。這個假日,不妨與親朋好友一同搭乘阿里山小火車,遠離低地的悶熱,感受山林的沁涼外,細細品嘗這段穿梭古今的百歲列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