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乾隆唯一愛過的女人-富察皇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cwFK3x


 

孝賢皇后

孝賢純皇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rnh8ni

孝賢皇后_互動百科 - http://goo.gl/C1VtnC

File:《孝贤纯皇后朝服像》.jpg14205284331696  5-140H9111459B4  

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孝賢皇后親蠶圖
郎世寧繪《萬國來朝圖》之乾隆后妃
富察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皇后的十弟便是大學士傅恆。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生(西曆1712年3月28日),比乾隆帝小一歲,雍正五年七月十八經世宗指婚成為皇四子福晉,雍正六年生皇長女,雍正八年生皇二子永璉,即端慧皇太子,雍正九年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為她舉行皇后冊立禮。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隨駕東巡,三月十一日死於迴鑾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歲。
孝賢皇后是一位賢明的皇后,乾隆曾稱讚其「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同時他認為他能夠專心地處理國家政務,閒暇時間查閱典籍,全部是孝賢皇后的功勞。[1] 皇后平素節儉,衣帽上不飾珠翠等物,而用通草絨花;獻給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銀絲線,而用鹿羔皮製作,以表示不忘本。乾隆帝十分珍愛皇后親制的荷包,一直帶在身邊。[2]皇后知書達理,孝敬公婆,對弘曆關懷備至。一次乾隆帝患疥瘡,愈後體弱,醫生囑咐須靜養百日。孝賢皇后於是就住在皇帝的寢宮外屋,無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後,見皇帝氣色如初,身體復原才搬回自己的寢宮。[3]孝賢皇后這些美德使乾隆帝很敬佩,夫妻恩愛,感情至深。[4]
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極受乾隆帝的鐘愛[5],先後被密立為皇太子,但均不幸夭折。皇后因此悲悼成疾,於乾隆十三年東巡途中崩逝。乾隆帝悲慟萬分,晝夜兼程親自護送孝賢皇后的梓宮回京,把梓宮停在她生前的寢宮長春宮內,服縞素十二日,並每天到皇后靈前祭酒。[6]乾隆帝拋開清會典的規定,而援引先朝《大明會典》所載皇后喪儀,命天下臣民一律為皇后故世而服喪。並下令,長春宮不再居住任何人,仍按孝賢皇后生前居住的樣子陳設,並把她的衣冠供放在裡面,以表示對賢后的懷念。[7]乾隆未理會內閣,降旨親自定大行皇后諡號為「孝賢」,實無先例。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皇后梓宮移殯景山觀德殿。 乾隆親臨祭酒。此後的初祭、大祭禮、滿月禮等到後來皇后梓宮暫奉東直門外靜安莊以後的暫安禮、周年禮、二周年禮等等,乾隆無不親臨致祭。
乾隆還格外加恩於皇后母家,封皇后兄長富文為公爵,弟傅恆因為皇后的關係,恩禮尤侈,為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8]
皇后既亡,乾隆帝追懷不已,感逝抒情,時見篇章,諸如:「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忍誦關睢什,朱琴已斷弦。……愁喜惟予共,寒喧無刻忘。……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又如:「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再如:「寤寐求無得,夢魂時尚牽。亦知悲底益,無那思如煎。……情自長無絕,禮惟當豈加。底知憂用老,新鬢點霜華 」等等都表達了他對皇后由衷的懷念和深沉的哀慟。
由於乾隆與皇后感情篤深,也因此皇后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既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先是21歲的皇長子永璜和14歲的三阿哥永璋,皆非皇后富察氏親生,因而沒有悲痛的表示,受到弘曆多次訓飭,並且聯繫到立儲大事,弘曆斷然宣稱:「此二人斷不可承續大統」。皇子的師傅、諸達其中包括和親王弘晝、大學士來保、侍郎鄂容安等皆受到罰俸處分。接著,弘曆發現皇后的冊封文書譯為滿文時,誤將「皇妣」譯為「先太后」,盛怒之下,將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按「大不敬」議罪,斬監候後赦免;刑部滿漢尚書、侍郎全堂問罪,革職留任。又因翰林院撰擬皇后祭文,用了「泉台」二字,弘曆認為這兩字用於常人尚可,「豈可加之皇后之尊」?大學士張廷玉等受到罰俸處分。工部因辦理皇后冊寶「製造甚屬粗糙」,全堂問罪。光祿寺因置備皇后祭禮所用之餑餑、桌張「俱不潔淨鮮明」,光祿寺卿、少卿俱降級調用。禮部因冊諡皇后,儀禮舛誤,尚書及其他堂官皆受到處分。隨後,外省滿族文武官員50餘人因沒有具摺奏請赴京叩謁皇后梓官,受到降級或銷去軍功記錄處分。一批官員在皇后喪期內違制剃髮,經查究後受到懲處。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擅自剃髮,又發現有貪污行為,賜死。
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辰時,孝賢皇后葬入裕陵。乾隆帝親自護送至陵,並臨視葬入地宮。從此,乾隆帝每次到東陵謁陵都要到孝賢皇后陵即後來的裕陵給孝賢皇后奠酒賦詩。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孝賢皇后全部諡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相關詩詞
述悲賦
有序:乾隆十有三年春車駕幸山東禮成返蹕,皇后以三月十有一日崩於德州舟次,星夜解維,兼程旋軫歸。殯於長春宮,奉遷於觀德殿,喪儀有制,時日如流,觸緒增悲,非文兮述感孫楚除服之篇效潘岳悼亡之作,用緣情而遣藻,聊寄恨於哀弦。
易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睢?惟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念懿後之作配,廿二年而於斯。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
昔皇考之命偶,用掄德於名門。俾逑予而屍藻,定嘉禮於渭濱。在青宮而養德,即治錐淑身。縱糟糠之未歷,實同甘而共辛。乃其正位坤寧,克贊乾清。奉慈闈之溫醯為九卿之儀型。克儉於家,爰始繅品而育繭;克勤於邦,亦知較雨而課晴。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連棄。致黯然以內傷兮,遂邈爾而長逝。撫諸子一如出兮,豈彼此之分視?值乖舛之迭遘兮,誰不增夫怨懟?況顧予之傷悼兮,更恍悢而切意。尚強歡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淚。制淚兮,淚滴襟,強歡兮,歡匪心。聿當春而啟轡,隨予駕以東臨。抱輕疾兮念眾勞,促歸程兮變故遭,登畫舫兮陳翟偷,由潞河兮還內朝。去內朝兮時未幾,致邂逅兮怨無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論生平兮定於此。影與形兮離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 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術。循喪儀兮徒愴然,例殿禽兮諡孝賢。思遺徽之莫盡兮,詎兩字之能宣?包四德而首出兮,謂庶幾其可傳。驚時序之代謝兮,屆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慟兮,陳舊物而憶初。亦有時而暫弭兮,旋觸緒而欷覷。信人生之如夢兮,了萬世之皆虛。
嗚呼!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位兮孰予隨?入椒房兮闐寂,披鳳幄兮空垂。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

----------------------

乾隆一生共作诗四万余首,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诗人,不过,这些诗大多平淡无味,没什么价值。只有一种诗,写得情真意切,打动了许多人,被公认是乾隆写得最好的诗,那就是他写给孝贤皇后富察氏的情诗。

  孝贤皇后应该算得上是乾隆的初恋。在乾隆情窦初开的十七岁时,娶了小他一岁的富察氏。富察氏虽没有倾国倾城之貌,却端庄得体,性格温和。乾隆得意时,能和他一起笑,一起策马狂奔,失意时,能用一片小点心和一个轻吻给他安慰。

  他们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二十二年,可惜,富察氏在南巡的路上忽然生病,在乾隆的注视下香消玉殒。失去了至爱的人,乾隆觉得天都塌了,一夜未眠后,他提笔,一口气写了三首诗,每一首都发自肺腑,催人泪下。其中有一首写尽了富察氏的好:“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做春风梦,偏于旅岸边。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皇后死去,乾隆命令让皇后的长春宫保持原样,一丝不得更动,每年皇后的忌辰,他都要来这里凭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四十多年,直到他退位时为止。皇后丧满之时,看着空寂的房间,和皇后的旧衣,乾隆写了一首长诗《述悲赋》,以此表达自己的哀伤:“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

  就连做梦,乾隆都会梦到富察氏,醒来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再也无法入眠,便提笔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

  后宫不能无主,孝贤皇后去世后,在太后的多次催促下,乾隆皇帝又立了一位新皇后。新皇后性情贤淑,样样都好,可是,乾隆就是无法爱上她,对她始终很冷淡。在富察氏去世三周年忌日,乾隆又写了一首诗,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不爱新皇后:“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惊岁月信如流。断魂恰值清明节,饮恨难忘齐鲁游。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圣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 原来,他不爱新人,只是因为无法忘记旧人。

  对于富察氏的病亡地济南,乾隆再也没有去过,几次南巡,他都绕过美丽的济南,并写下一首诗,讲述自己不进济南的原因:“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十七年过去了,他依然无法忘记富察氏,生怕到了济南,会勾起自己无尽的悲痛。

  乾隆八十岁时,依然会前往皇后陵前,凭吊自己的爱人,并写下诗词:“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他不希望活到一百岁,只希望早日和妻子团聚。

  分别五十一年后,乾隆皇帝驾崩,终于和心爱的人在地下团聚。这五十一年,乾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孝贤皇后,这些流传下来的情诗,充分证明,乾隆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情痴。

---------------

絕代風華:清代美麗后妃真實畫像 (組圖) - BuzzHand - http://goo.gl/L72pvZ

14114438973327.jpgGucnP_U286355T6147303313716166317600628550020120602103722_K42AE  


隆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原配,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李榮保為察哈爾總管,其弟為協辦大學士傅恆。富察氏生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二十二 日,雍正五年七月16歲時,奉雍正皇帝之命,賜封為皇四子弘曆的嫡福晉。弘曆登極,25歲的富察氏被立為皇后,並於乾隆二年舉行冊立禮。皇后畫像即為這一 年所繪,富察氏時年26歲。她生有二子二女,其中僅存活一女,封和敬公主。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率皇后東巡,駐趙北口,至曲阜謁孔林,至泰安 詣岱廟,登泰山。三月駐濟南,幸趵突泉,侍太后閱兵,幸歷下亭。三月十一日迴鑾,至德州登舟,不料皇后突然病逝,年37歲。

1411443997777.jpg

貴妃,即慧賢皇貴妃高氏,大學士高斌女,初隸包衣,后入滿洲鑲黃旗。嘉慶二十三年,命《玉牒》改書記佳氏。初侍藩邸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十二月封貴 妃,畫卷上的貴妃像當為本年所繪。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死,追晉皇貴妃。謚號「慧賢」。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隨孝賢皇后梓宮,自靜安庄送往勝水峪地宮 安葬。 

 

14114440616850.jpg

純妃,即純惠皇貴妃蘇氏,亦稱蘇佳氏,蘇召南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初入侍高宗藩邸,乾隆登極,賜號純嬪。乾隆二年十二月冊為純妃,畫 卷上的純妃像應為本年所繪。乾隆十年十一月晉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四月晉皇貴妃,當年四月十九日死,卒年48歲。蘇氏生有二子一女,其子永瑢過繼給允禧為 孫,善詩文、丹青;其女和碩和嘉公主下嫁孝賢皇后之弟傅恆的公子、尚書福隆安為妻。

 

14114441301585.jpg

嘉妃,即淑嘉皇貴妃金氏,上駟院三保女,吏部尚書金簡之妹。初隸內務府漢軍旗,後為正黃旗包衣人,賜姓金佳氏。金氏初入宮時賜號貴人,乾隆二年十二 月封嘉嬪,乾隆四年生皇四子永誠,乾隆六年十一月晉嘉妃,畫卷上的嘉妃像應為本年所繪。乾隆十一年生皇八子,乾隆十二年生皇九子。乾隆十四年晉嘉貴妃,乾 隆十七年生皇十一子。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六日死,被晉為淑嘉皇貴妃(這位是朝鮮人)。

14114441925031.jpg

令妃,即追封的孝儀皇後魏氏,內管領清泰女,本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九日,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 年十一月封令嬪,乾隆十四年四月晉令妃。畫卷所繪令妃像,應為此年所繪。乾隆二十四年晉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為皇貴妃。孝賢皇后死後,乾隆不再立皇后,故 由皇貴刀攝六宮之事。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崩,年49歲,謚號令懿皇貴妃。她一生共養育6位子女,顒琰(嘉慶)即其中之一。乾隆六十年九月,顒琰被宣示為 皇太子,十月追謚令謚皇貴妃為孝儀純皇后。

14114442446701.jpg

舒妃,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人,侍郎永綏女,生於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初一日,乾隆六年14歲時被選入宮,賜號貴人,同年十一月冊封為舒 嬪。乾隆十四年四月,葉赫那拉氏晉封為舒妃,畫卷上的舒妃像應為這年繪製。乾隆十六年生育皇子,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死,時年50歲。

14114443003315.jpg

慶嬪,即慶恭皇貴妃陸氏,陸士龍女。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二十四日,乾隆初年入宮,號陸貴人。乾隆十六年六月封慶嬪,畫卷之慶嬪應為本年 繪製。乾隆二十四年晉慶妃,乾隆三十三年晉慶貴妃。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死,卒年51歲。因仁宗(嘉慶)幼時為妃所鞠,撫育周全,與生母無異,故喪禮辦 得非常隆重,追晉為慶恭皇貴妃。

14114443467130.jpg

穎貴妃巴林氏(1731——1800),蒙古鑲紅旗人,都統納親之女,生與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六年冊為穎嬪,二十四年為穎 妃。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穎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嘉慶帝稱為穎貴太妃,居壽康宮。嘉慶五年穎貴妃七十壽辰,嘉慶同母弟永嶙 送去壽禮,無兒無女、寡居深宮的穎貴妃十分高興;嘉慶帝得知,十分光火,叫來弟弟訓斥一通,指責他不和自己請示就擅做主張。有了這番訓斥,穎貴妃的古稀壽 辰也就索然無味了。二十天後,穎貴妃去世。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14114443913810.jpg

忻嬪,即忻貴妃戴佳氏,滿洲鑲黃旗人,總督那蘇圖女,生年不詳,生辰為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十八年進宮,乾隆十九年間四月封忻嬪。畫卷之忻嬪像為本年 繪製。乾隆二十八年晉忻妃,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薨,詔以貴妃禮嬪葬。

14114444401034.jpg

惇妃,汪氏,滿洲正白旗人,都統四格女,生於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入宮,封永常在。時年17歲,比乾隆小36歲。乾隆三十六 年正月十七日晉為永貴人,十月初十日封嬪。乾隆三十九年九月晉妃,畫卷之敦妃像應為本年所繪。乾隆四十年生皇十女,乾隆四十三年因擅殺宮婢,降為嬪,3年 後復妃位。嘉慶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死,卒年61歲。其女即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子豐紳殷德。

-------------------

File:《心写治平》贵妃部分.jpg

慧賢皇貴妃
慧賢皇貴妃(?-1745年),高氏,滿洲鑲黃旗人,初隸包衣,河道總督、大學士高斌女。乾隆帝的妃嬪。
生平
高氏生年不詳,乾隆帝登基前,便成為他的妾室。初為使女,後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封貴妃,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病危,進封皇貴妃,兩日後薨。諡號慧賢皇貴妃。棺槨暫安於靜安莊殯宮。乾隆十七年葬入裕陵地宮。
高斌子孫高恆、高朴相繼因貪墨坐誅,在處死高恆之前,大學士傅恆曾奏請皇帝看在已經去世的慧賢皇貴妃的面上,貸其一死。乾隆對此頗不快,正色道:「如皇后兄弟犯法,當奈何?」傅恆為孝賢皇后兄弟,聽罷戰慄不敢言。至殺高朴,皇帝再諭:「高朴貪婪無忌,罔顧法紀,較其父高恆尤甚,不能念為慧賢皇貴妃侄而稍矜宥也。」嘉慶二十三年,高氏一族被賜姓「高佳氏」。

------------------------------------------

乾隆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nWyPZy

File:清 郎世宁绘《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jpg

乾隆帝作的悼詩及譯文
送別
  鳳妾龍循何事爾,魚貫故劍適相從。
  可知此別非常別,漫道無逢會有逢。
  蘆殿驚心陳月白,取塗舉目慘寒冬。
  百年等是行雲寄,廿載憑參流水淙。
  【譯文】儀仗羅列,鳳妾龍施,前導開道,
  白羽宮扇,素蓋寶劍,魚貫而從。發生了什麼事呢?
  這一別不是尋常的別離,不要說還會有相聚的日子。
  在東陵途中驚醒,舊時月色慘白,抹去淚水舉目望月,心中淒慘猶如寒冬。
  百年的人生如同過眼煙雲,二十年歲月憑弔流水淙淙。
  送別鳳轉逍遙即殯宮,感時憶舊痛何窮。  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  溫凊慈闈誰我代,寂寥椒寢夢魂通。  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寫於乾隆13年)  【譯文】年華正好卻香消玉殞,感傷春日,懷念故人,傷痛無窮。  天上的太陽含著淒慘的白光,三月的山花象血一樣鮮紅 ​​。  誰代我在慈母面前噓寒問暖?你與我在寂寞的夜晚夢魂相通。  參透生死,萬事成幻,無限恩情,轉瞬即空。  廿載同心,隨水飄逝,涕淚成血,灑落東風。  早知道你會因為失子而薨逝,當初我們何必要把生子那麼看重。  入夢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复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似昔慧賢曾入夢,尚餘慰者到今誰?  【譯文】她在我夢中話語很少,只是告訴我她很平安。  叮嚀我照顧好母親,照顧好眾位皇子。夢中醒來,  我的淚水打濕了枕頭,一片寂靜,風兒悲傷地拂著帳帷。  以往慧賢來到我的夢中,還有皇后安慰我,如今還有誰呢?  憶孝賢  深情贏得夢魂牽,依舊橫陳玉枕邊.   似矣疑遲非想像,來兮恍惚去遷延.   生前歡樂題將遍,別後淒愁話未全.   無奈徹人頻唱曉,空馀清淚醒猶漣.   【譯文】  深情款款,夢魂相牽,彷彿依舊,在我枕邊.   看不真切,恍惚入夢,不忍離去.舉步流連  生前歡樂,詩歌唱遍,別後淒愁,話語不全.   天色將明,驚覺夢人,淚濕鴛枕,醒猶漣漣.   孝賢皇后陵酹酒  那能恝爾去,仍趁便而來。言念曾齊案,奚堪更酹杯!  草猶逮春綠,松不是新栽。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  【譯文】  那能捨得讓你離去,再次來到你的陵前。  想起我們舉案齊眉的日子,怎堪舉起祭杯!  春天剛到,綠草才露出新芽,松樹搖曳著老枝。  舊日的神仙眷侶,生死默默相對。  三週年  獨旦歌來三祭週,心驚歲月信入流。  斷魂恰值清明節,飲恨難忘齊魯遊。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聖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第三句對比孝賢和新皇后)  【譯文】在孤寂的早晨為你賦詩作祭,三年的時光如水湍急。  在你芳魂遠去的日子,清明節近瀝瀝落雨,  懷著遺恨,難忘我們一起巡幸山東的往昔。  不是新人不好,到底比不上我們二十年相投情意。  湖畔的桃柳是那樣的明媚,我的心中只有無盡的愁緒。  十七週年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排遣閒情歷村野,殷勤政務祝寧盈。  明朝便近芳山駐,秀色寧看雲表橫。(第四次南巡,祭孝賢皇后)  【譯文】我四次來到濟南都不入城中,我害怕一入城會悲傷不已。  早春三月,你突然離我而去,十七年過去了,遺恨還沒有平息。  為了排遣傷懷我來到村野,或埋頭於政務,豐衣足食,天下安寧。  明天就能看到我們曾經住過的行宮了,面對行宮的美景,我寧願仰頭去看天上的流雲。古別離  古別離古別離。乃有天上牽牛織女星分歧。  至今八萬六干會,  後會滔滔無止期。  可憐一會才一日,  其餘無央數日何以消愁思。  古別離,天上猶如此.  人間可例推,  設使無會晤,  安用苦別離?   古別離,長吁嘻!  【譯文】  古別離古別離。於是有了天上牽牛織女星的分離。  至今已經八萬六干年了,  以後永遠這樣延續。  可憐一年才能見一次,  其餘無數的日子用什麼去消散愁思呢。  古別離,天上尚且如此.  更不要說人間了,  人死不能複生,再也無法相見  比別離的 ​​境遇更苦  古別離,長嘆息!  朱華山酹酒(祭酒)  兆葉維熊意舉男,髫齡書史即深耽。  墳前省識吾懷悼,地下應知汝抱慚。  覺後夢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難堪。  從今擬廢蒼舒誄,古佛無生叩寶龕。  【譯文】  你是皇后夢熊而生,小小年紀就酷愛書史。如今在你的墳前哀悼,你不應該走得如此之早。我們的期望全成了夢幻,真是無法忍受的痛苦。想為你這聰穎的孩子寫篇祭文,卻無從下筆,默訴佛祖,我已經了悟了生生滅滅。  乾隆十一年(1746年),已經35歲的富察氏又為乾隆生下了皇七子永琮,即悼敏皇子。永琮出生這當天正逢亢旱之後大沛甘霖,又值"佛誕"--佛家指農曆四月初八為佛生日--這吉祥的日子,皇帝大喜過望,揮筆寫詩道:  浴佛日遇雨因題  九龍噴水梵函傳,疑似今思信有焉。  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樹璧慶居然。  人情靜驗成和豫,天意欽承倍惕乾。  額手但知豐是瑞,顒祈歲歲結為緣。  【譯文】  我們的祈禱終於使天降甘霖,我深知這是上天的特意安排。久旱的土地終於有了水源,樹木也重新披上綠色。中宮生子,天降甘霖,祥瑞之兆,這是上天所命,心中不敢有絲毫疏忽。慶幸得到了豐收與祥瑞,希望歲歲年年永遠綿延。  浴佛日復雨因題  第二年佛誕,永琮周歲,皇天不負乾隆所望,綿綿細雨竟夜而降,乾隆疊去歲韻再賦詩一首:  漣纖夜雨枕邊傳,天眷常承獨厚焉。  饒有對時增惕若,那無撫節慶油然。  醉盤嘉祉微圖籙,佛缽良因自竺乾。  【譯文】  綿綿細雨連夜而降,這是上天又一次給予我深厚的眷顧。面對上天的恩澤我更要敬天愛民,當春喜雨,普天同慶。得遂心願,定是上天有所預示,佛祖保佑,得到今年的喜樂豐收。

孝賢皇后_互動百科 - http://goo.gl/C1VtnC

----------------------------------

三位皇后兩位陪葬:乾隆對誰最動情
作者:於善浦

清朝的后妃,到了康熙年間才有了定制,共分八個等級。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在同一個時間內,只有一位皇后、一位皇貴妃、兩位貴妃、四位妃、六位嬪,常在、答應無定數。因為乾隆皇帝在位時間比​​較長,一生中他身邊共有四十一位后妃,其中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貴妃、五位貴妃、六位妃、六位嬪、十二位貴人、四位常在。

乾隆皇帝的三位皇后:

第一位孝賢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十分鍾情的皇后。她是滿洲鑲黃旗人,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協辦大學士傅恆之姐。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3 月28 日)。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乾隆皇帝弘曆,在他身居皇子位時,奉雍正皇帝賜冊富察氏為其嫡福晉,時年十六歲。雍正六年十月初二日子時生皇長女,兩歲即殤。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申時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生皇三女即和敬公主。弘曆登極之後,於乾隆二年(1731年)十二月初四日以金冊、金寶立富察氏為皇后,時年二十六歲。後性節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禦珠翠。歲時進帝荷包,唯以鹿羔氋絨為燧囊,仿先世關外之製,寓不忘本意。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皇二子永璉亡。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子時皇七子永琮生,因患痘兩歲即殤,諡悼敏皇子,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復追封哲親王。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率皇后東巡,駐趙北口,至曲阜,謁孔林。至泰安,詣岱嶽廟,登泰山。三月駐濟南,幸趵突泉,侍太后閱兵,幸歷下亭。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48年4 月8 日)回鑾,至德州登舟,皇后崩,時年三十七歲。事出之後,皇太后親臨看視,悲慟良久。乾隆帝命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恭奉皇太后禦舟緩程回京。乾隆帝自留德州,親視殯殮完畢,扶櫬回京。皇后梓宮經由通州抵京,由東華門入蒼震門,奉安於長春宮,後移至景山,停在觀德殿,以後又遷至靜安莊。直至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三日辰時,才移梓宮至直隸遵化州清東陵。十月二十七日孝賢皇后梓宮奉安於勝水峪地宮。皇后崩後不斷被加諡,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謚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孝賢皇后之死,眾說不一。有喪子痛心、憂鬱而死之說;有微感寒疾、病重亡身說;亦有失足落水、喪命汪洋一說,真是莫衷一是。

喪子說:孝賢皇后居潛邸福晉時,於雍正八年生皇二子。雍正皇帝親自為皇孫命名“永璉”,隱示承繼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日乾隆帝就密定皇儲,親自書寫了“永璉為皇太子”的密旨,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後。可惜,這位十分受寵的永璉,只活了九歲就早亡了。乾隆三年十一月,皇二子永璉死後一個月,乾隆帝告知各官員:
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禦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祀用皇太子儀注行。

繼而又為皇太子永璉加了“端慧”諡號,專門在薊縣朱華山修建了端慧皇太子園寢。乾隆八年十一月初六日葬於端慧皇太子園寢地宮。乾隆帝、後失去愛子,十分悲痛。事隔三年,於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皇后又生了皇七子,取名“永琮”,乾隆帝又打算立這個嫡出的皇子為皇太子。不料,永琮剛滿兩歲,竟被天花奪去了生命。永琮死後三個月,乾隆帝又道出他內心的苦衷:“先朝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這位皇七子儘管沒被立為皇太子,但由於乾隆帝的鍾愛,他死後的喪儀仍高於一般的皇子,賜謚為“悼敏”,也入葬在朱華山端慧皇太子園寢之中。皇后連續失去兩個親生皇子,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擊,在皇七子死後的第二年春天,她隨同乾隆帝,奉皇太后東巡,在歸途中崩逝。這與她心情憂鬱、喪子痛心有著極重要的關係。

病重說:乾隆帝曾降諭昭告天下說: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眾,重廑聖母之念,勸朕回鑾,朕亦以膚苛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來,誠敬皇考,孝奉聖母,事朕盡禮,待下極仁,此亦宮中、府中所盡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內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況皇后隨朕事聖母膝下,仙逝於此,亦所愉快。一應典禮至京舉行,佈告天下,咸使聞知。

乾隆帝對皇后之死無比悲痛,他給禮部的諭旨:

皇后富察氏,德鐘勳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宮一十三載,逮事皇考克盡孝忱,上奉聖母,深蒙慈愛。問安蘭殿,極愉婉以承歡;敷化椒塗,佐憂勤而出治。性符坤順,宮廷肅敬慎之儀;德懋恆貞,圖史協賢明之頌。覃寬仁以逮下,崇節儉以褆躬。此宮中府中所習知,亦億人兆人所共仰者。茲於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睠惟內佐,久籍贊襄。追念懿規,良深痛悼。宜加稱諡,昭茂典於千秋;永著徽音,播遺芳於奕禩。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知妻者莫如夫。朕作賦皇后挽詩,有“聖慈深憶孝,宮壺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應謚為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
皇后在這次東巡時,確實在濟南微感寒疾,可是經過數天將息已漸愈,是在德州舟上忽遭“變故”。乾隆帝又稱皇后之死為“事故”,可見這變故或事故都說明皇后不是病故,而是有其他原因的。落水說:皇后為落水而死,這是廣為流傳的說法。除皇家修史之外,也有人寫些清代歷史,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二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東巡至德州,皇后崩。是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東巡,駐趙北口,至曲阜,謁孔林。至泰安,詣岱嶽廟,幸歷下亭,回鑾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後在他舟聞之,恐滋事變。後素性嚴重,雖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規。是日至帝舟,因事進諫,語頗激切。時帝已被酒,怒後頗加詬誶。後羞忿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命莊王、和王,奉太后緩程回京。自留德州,親視殯殮畢,扶櫬回京,飾終之典,視他後獨隆。

也有的書中記載:

 

高宗孝賢皇后,傅文忠公恆之妹也。相傳傅恆夫人與高宗通,後屢反目,高宗積不能平。南巡還,至直隸境,同宿禦舟中,偶論及舊事,後誚讓備至,高宗大怒,逼之墜水。還京後,以病殂告,終覺疚心,諡後號孝賢。

另有野史小說,也談及高宗與傅夫人之事。雖然這些野史不足為證,然而孝賢後忽遭“變故”,稱其死為“事故”,其中是有隱情的。乾隆帝對孝賢皇后之死耿耿於懷,多次酹酒作詩。詩句的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乾隆帝無限內疚的心情。

第二位烏喇那拉皇后,是乾隆帝對之絕情的皇后。烏喇那拉皇后,滿洲正黃旗人,為佐領那爾布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 月11 日),比乾隆小七歲,為雍正帝所賜皇四子側室福晉。乾隆即帝位,於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命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三泰為正使,內閣學士岱奇為副使,持節冊封庶妃那拉氏為嫻妃。由於她性情溫順,頗受皇太后喜愛,乾隆十年十一月晉升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皇后死於德州舟次,皇太后選中嫻貴妃接替皇后主持六宮。乾隆十三年七月一日諭旨:

朕躬攬萬幾,勤勞宵旰,宮闈內政全資孝賢皇后綜理,皇后上侍聖母皇太后,承歡朝夕,純孝性成,而治事精詳,輕重得體,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奉法感恩,心悅誠服。十餘年來朕之得以專心國事,有餘暇從容冊府者,皇后之助也。茲奉皇太后懿旨,皇后母儀天下,猶天地之相成,日月之繼照,皇帝春秋鼎盛,內治需人。嫻妃那拉氏,系皇考向日所賜側室妃人,亦端莊惠下,應效法聖祖成規,即以嫻貴妃那拉氏繼體坤寧,予心乃慰。即皇帝心有不忍,亦應於皇帝四十歲大慶之先,時已過二十七月之期矣。舉行吉禮,嘉兒嘉婦行禮,慈寧始愜予懷也,欽此。……朕以二十餘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遽行冊立,於心實所不忍,即過二十七月,於心猶以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軫聖母懷恩,久而彌篤歲時令節,以及定省溫情,朕雖率諸妃嬪及諸孫問安左右,而中宮虛位,必有顧之而愴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聖心。且嬪嬙內侍掖庭之奉職,待理者甚眾,不可散而無統。至王妃、命婦等,皆有應行典禮。久曠不舉亦於禮制未協。冊立既不忍舉行,可姑從權制考之。明太祖淑妃李氏、寧妃郭氏相繼攝六宮事。國朝順治十三年冊立皇貴妃,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升殿,命使翌日頒詔天下,典至崇重。今應仿效前規,冊命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於以整肅壼儀,上奉聖母,襄助朕躬,端模範而迓休祥順,內治有厚望焉。所有應行典禮,大學士會同禮部、內務府詳議具奏,欽此。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日,命大學士傅恆為正使,大學士史貽直為副使,持節齎冊立攝六宮事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時生皇十二子永璂。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時生皇五女,三歲殤。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三歲殤。皇十二子永璂於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醜刻卒,年二十五歲,嘉慶四年三月追封貝勒,葬朱華山十二貝勒園寢。

乾隆三十年正月隨乾隆奉皇太后南巡。二月初十日,在途中為皇后慶賀生日。閏二月十八日,至杭州蕉石鳴琴處進早膳,皇帝賞給皇后等膳品。

“蕉石鳴琴”為浙江名勝,在丁家山,當湖之西,上有岡阜,俯瞰全湖,與北岸之鳥石峰、棲霞嶺相拱揖,奇石林立,狀類芭蕉,題曰:“蕉石山房”。其下有池,泉從石罅出,虢虢作琴築聲,磴道之南,有石壁高丈許,卓立如屏,遂稱蕉屏。屏內庋石床、石幾,瑩潤無滓,時攜焦尾作梅花三弄,古音疏越,響入行雲。當日奉旨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還京。乾隆帝至四月二十日才還京。

乾隆曾想病廢皇后那拉氏,侍郎阿永阿出於忠心,要進諫勸阻,又怕連累高堂老母。其母深明大義,勸阿永阿:“盡忠不能盡孝,忠孝不能兩全。”阿永阿洒淚而別,慨然上路。乾隆見阿永阿上書,勃然大怒:“阿永阿,覺羅近臣,乃敢蹈漢人惡習,博一己之名。”召九卿議罪,閣臣陳宏謀、托庸依違其間,刑部尚書錢汝誠獨陳己見:“阿永阿有母在堂,盡忠不能盡孝。”乾隆怒斥:“錢陳群老病居家,汝為獨子,何不歸家盡孝?” 皇后那拉氏沒被廢除,而阿永阿卻被戍黑龍江,錢汝誠被斥歸養家中。乾隆三十年五月十日將那拉皇后夾紙冊寶四​​份,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全部銷毀。皇后手下使用女子只存二名。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1766年8 月19 日)未刻皇后薨逝,年四十九歲。當時由皇后之子永璂前往木蘭圍場報喪。乾隆不但沒回京為皇后料理喪事,還命永璂回京並帶回自己的手諭指責:

據留京辦事王大臣奏,皇后於本月十四日未時薨逝。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有餘,病勢日劇,遂爾奄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复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交內務府大臣承辦。著此宣諭中外知之,欽此。
皇后喪儀以皇貴妃禮葬,在宮廷內引起強烈反響。御史李玉鳴上疏,請為那拉皇后行三年喪。這個進諫不但沒被採納,反而引起一場風波。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內閣奉上諭:

御史李玉鳴奏內務府辦理皇后喪儀,其上墳滿月各衙門應有照例齊集之處,今並未聞有傳知,是否遺漏等語,實屬喪心病狂。去歲皇后一事,天下人所共知共聞,今病久奄逝,仍存其號,照皇貴妃喪儀,交內務府辦理,已屬朕格外優恩。前降諭旨甚明。李玉鳴非不深知,乃巧為援引會典,謂內務府辦理未周其意,不過以仿照皇貴妃之例猶以為未足,而又不敢明言,故為隱躍其辭,妄行瀆擾,其居心詐悖,實不可問。李玉鳴著革職鎖拿,發往伊犁,並將此曉諭中外知之。

此事經大學士傅恆、尹繼善處理,在木蘭圍場給留京辦事大臣指示,將去年封存在內閣的處理阿永阿的諭旨拿給李玉鳴看,讓他表態,再行發落。留京大臣允秘、弘晝等接旨後立即行動,李玉鳴看了處理阿永阿的諭旨

“理屈詞窮”,只得領罪,竟被用九條鎖鏈鎖住,發往新疆去了。

事過十多年,於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東巡時,錦縣生員金從善又上書,首為建儲,次為立後。乾隆閱畢上書,十分惱火,馬上召集群臣商議。乾隆帝諭:

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崩,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載乃立皇后,其後蹈獲過愆,自行剪髮,國俗所最忌,而彼悍然,朕猶曲予優容,嗣因病逝,但令減其儀文,貫未削其位號,仁至義盡,復何所為,而欲朕下罪己之詔乎?又復請立皇后,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況現在妃嬪中既無克當斯位之人。若別為選立,則在朝滿洲大臣及蒙古扎薩克諸王公,皆朕兒孫輩行,其女更屬卑幼,豈可與朕相匹而膺尊號乎?此更可笑,不足論矣。

行在大學士、九卿會同嚴番定擬具奏,尋議請照例凌遲處死。得旨:“金從善著從寬,改為斬決。”

烏喇那拉皇后,在宮中生活了三十多年,為皇帝生過三個子女,也曾被皇太后所賞識,曾譽為“性生婉順,質賦柔嘉,端莊惠下,秀毓名門,祥鍾世德”,到頭來竟因“性忽改常、跡類瘋迷”結束她的一生。她當了十六年皇后,因南巡失寵,死後竟以皇貴妃禮入葬妃園寢。在地宮中,她的金棺停在純惠皇貴妃金棺的東側。由於乾隆皇帝對她已絕情,所以她每年清明、中元、歲暮、冬至均​​無享祭,是一位被遺忘的皇后。
第三位孝儀純皇后,是一位受偏愛的皇后。她生前只是個皇貴妃,她死後二十年,因為兒子顒琰(即嘉慶皇帝)繼承了皇位,才被追封為皇后。孝儀皇后魏氏,本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為內管領清泰之女。雍正五年九月九日(1727年10 月23 日)生。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命工部尚書哈達哈為正使,內閣學士伍齡安為副使,持節冊封貴人魏氏為令嬪。乾隆十四年四月十五日晉為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時生皇七女。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時生皇十四子永璐,四歲殤。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時生皇九女。二十四年二月晉貴妃。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於御園“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皇帝)。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時生皇十六子,四歲殤。三十年六月隨乾隆四次南巡歸來,晉皇貴妃。三十一年四十千秋,五月十一日子時生皇十七子永璘。四十年正月二十七日乾隆視皇貴妃疾,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775年2 月28 日)皇貴妃薨逝,著稱令懿皇貴妃。年四十九歲。金棺初移吉安所,二月初五日移靜安莊。四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辰時,葬清東陵勝水峪地宮。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於勤政殿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十月追諡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純皇后。自嘉慶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屢加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