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簡介:貞德/童女貞德2 - Movieffm電影線上看 https://bit.ly/3f43nSq
《貞德/童女貞德2》講述了貞德被勃艮第人俘獲並最終因異端罪而被判處火刑的故事。1429年,百年戰爭正酣。貞德從戰場凱旋而歸,不僅解放了奧爾良,還使查理王儲正式登上王位,成為法國國王。隨後,她又轉戰巴黎,並在那裡吃了人生中的第一場敗仗。她被勃艮第人俘獲,關押在貢比涅,隨後又被轉交給了英國人。她的魯昂審判就此拉開序幕。負責審判的Pierre Cauchon收集一切不利證據,嘗試讓貞德名譽掃地。但貞德始終忠於自我,拒絕承認一切有關巫術的指控,並最終因異端罪而被判處火刑
法國著名導演布魯諾·杜蒙前作《童女貞德》的續集。 杜蒙以辨識度極高的舞台風格敘述貞德出征,后被勃艮第俘虜,在英國教堂接受審判的經過。 素人女孩莉莎·勒普拉·普魯多姆以精湛的演技表現了法國民族英雄貞德的勇氣與力量。
貞德/童女貞德2 - Movieffm電影線上看 https://bit.ly/3f43nSq

5ea290d5da2c3vbJzv2I1DLfD3mfdQSOHzZY6Sc5nz0sPnBa0XesEKrbpFmdpq3yRhHjViPi3qvHJqHUuGpprgacDuNjqj2020-04-27_1501245ea290da31d9d5ea290d8daf315ea290d7ddb055ea290d6e21c6


140年前聖女遺體「皮膚還超光滑柔軟」嚇壞學家,1830年聖母曾顯現跟她說:「神有任務給你。」
newscdn.newsrep.net查看原始檔
天主教聖女加大利納拉布萊 (Catherine Labouré) 在1876年過世,終年70歲。過了56年後,她的遺體在1933年正式出土。當人們發現她的遺體竟然沒有腐爛時,都非常震驚。經過檢驗後,得出的結論是:「身體保存完好,關節依然柔軟。」
她的遺體被藏在一個玻璃棺材內,置放於巴黎一家教堂。聖女加大利納的母親在她9歲時過世,當時加大利納拿起聖母瑪利亞的雕像並親吻著說:「現在你就是我的母親。」
據悉,1830年7月19日,加大利納聽到一個小孩子的聲音叫她去教堂,這時聖母瑪利亞顯現並對她說:「神希望給你一個任務。你會感到矛盾,但不用懼怕;你會得到恩典,讓你去做必要的事情。」
關於遺體為什麼可以這麼完整的保存,目前並沒有確實的科學解釋。據悉在她的遺體埋葬時,並沒有做過什麼特殊的防腐步驟。事實上以現代的防腐技術而言,最多只可以讓屍體保存數周至一個月,而非140年。
現在,她140年前的遺體被展示在法國巴黎的聖母顯靈聖牌堂 (Chapel of Our Lady of the Miraculous Medal)。但是,玻璃棺材裡的手是假的,真正的手已被切斷並分開存放。

2017-07-08_2057042017-07-08_2056502017-07-08_205643  


里修的聖德蘭(法語:Thérèse de Lisieux,本名:Marie-Françoise-Thérèse Martin;1873年1月2日 – 1897年9月30日),或稱為聖女聖嬰耶穌與耶穌聖容德蘭(法語:sœur Thérèse de l’Enfant Jésus et de la Sainte Face)在華人天主教徒中為了與亞維拉的德蘭區分,又被稱為小德蘭。她是一名法國赤足加爾默羅會修女。這位聖女常常被人尊稱為「耶穌的小花」。

教理方案 / 兒童教裡 / 教會聖人 / 聖女小德蘭1873~1897 - http://goo.gl/rkPDln

2016-05-29_115338  File:Sainte therese de lisieux.jpg

聖師德蘭(小德蘭)傳教主保

慶日:10月1日

在天主教會內,聖女小德蘭是一位極受人喜愛的年輕聖女,被稱為「小花」。聖女在加爾默羅隱修院度過了她人生最後的十年,逝世時年僅24歲;她不曾遠赴傳教、從未建立過一個修會,也沒成就過什麼大事業。她唯一的著作,過世後才被出版,那是一本修改自她自己成長紀錄的小書,被稱為《靈心小史—Story of a Soul》或《一朵小白花》(她的書信集與未經修改的自傳近日已出版)。聖女死後二十八年,被教會冊封為聖人。
聖女一八七三年生於法國,是一個想成為聖人的母親與原本想成為隱修士的父親所寵愛的女兒聖女的二位雙親早年雖已結婚,但彼此卻決定過著守貞般的生活,直至一位司鐸告訴他們,此非天主所喜悅的婚姻生活方式,他們才開始生養孕育。這對聖善的夫婦共育有九個子女,但僅存活五位,聖女正是他們最小的一位么女。
然而,悲慘很快地就臨到聖女的身上,因為在她四歲半時,她摯愛的母親即死於病症。當時,她十六歲大的姊姊寶琳(Pauline)成了她第二位母親,然而這卻使聖女陷入更嚴重的失落裡,因為五年後,她的第二位母親進了加爾默羅隱修院。數月後,她患了高燒的重病,人們都以為無治癒的希望。
當聖女的姊姊圍坐在她病床前,向著房內的聖母雕像祈禱時,聖女在祈禱中見到聖母向其微笑,她的病症奇蹟地獲得痊癒。當聖女還僅十一歲時,她即已養成心禱(mental prayer)的習慣,雖然她不懂那是什麼;當時她常在其床舖與牆壁間獨自地思考關於天主、生命與永恆的問題。
當聖女的另二位姊姊Marie與Leonie也進入修會時,陪伴在她身邊的,僅剩父親與小姊姊賽琳(Celine)。聖女自述,那時期,當有人批評或不欣賞她時,她即

會悲傷地流淚,且經常僅是為了想哭而哭泣。當時,聖女也想隨同其姊寶琳與瑪麗亞進入加爾默羅隱修院,但因其年幼又加上易感的情緒,使她的願望難以實現,於是她只好向耶穌祈求,但卻無任何答覆。
十四歲那年聖誕,耶穌來到聖女的心中,使她有了決定性的轉變;她開始拭去自己無法控制的淚水,並察覺到父親的感受,而更甚於自己的感受;關於那次經歷,聖女在自傳中如此寫道:「在這個神聖的晚上,溫柔的嬰孩耶穌,使我黑暗的靈魂充滿了光明。為了愛我的緣故,耶穌變成軟弱、渺小的嬰孩。祂的軟弱,祂的渺小,使我成為堅強的人。祂把自己的武器送給我,使我逐漸強大起來,成了一個『巨人』」。
聖女雖被譽為一朵小花,然而她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當加爾默羅隱修院的院長因聖女過於年幼而拒絕其入會時,這位早先過於羞澀的小女孩,卻勇敢地來到主教面前請求特恩;而當主教也予以回絕時,她決定直接前往羅馬尋求教宗的特准。來到羅馬的朝聖途中,聖女因著年幼與矮小之故,得以四處觀看並觸摸聖髑。當他們走在晉見教宗的行列中時,小德蘭立即藉著接近的機會,向教宗懇求進入加爾默羅隱修院的特恩。這位基督的代表(教宗良十三)見聖女年幼卻有如此大的勇氣,很快地即給予允准了。小德蘭對隱修院生活的浪漫想法,很快地就得在實際的生活中遭受考驗了;同時,聖女的父親在當時也因著一連串的打擊而異常思念他的小皇后(指聖女),但聖女在 隱修院內是無法前去探視父親的。這段期間,聖女經歷了一段可怕的神枯時期,她描述說:「耶穌一點也不想繼續與我交談。」因此,聖女常在祈禱中痛苦地沉睡過去,她這樣自我安慰說:「母親時常深愛著沉睡於她懷裡的孩子,同樣,天主也必然深愛著在祈禱中深沉睡去的人。」
聖女又說:「愛要以行為來證明。所以,我該如何證明我的愛呢?我不會做什麼大事業,我能對耶穌做的只是遍撒小花,而每一朵花都是為愛情所做的犧牲、注視與簡單的話語;都是為愛所做的小小行為。」因此,聖女把握住每一個可以做刻苦與犧牲的機會,無論這些舉動看起來多麼渺小:對她所不喜歡的姐妹報以微笑、接受所有擺在她面前的食物而無所抱怨,即便那些常是剩餘的食物。這些小小的犧牲,其價值都大過所謂的偉大事業,因為他人都未察覺出她所做的犧牲來;也從未有人告訴過她,隱忍這些羞辱與善行是如此地美好。
聖女關切的一直是如何能在現有的生活中達致聖善,因為她不只是想求好,她還要成為聖人;她想,為她們這些過著隱密生活的微小生命而言,應有一條路能使她們成聖的;她總想成為聖人,可是當她與其他聖人相較時,她總覺得二者間有著極大的差距。但她並不因此而氣餒,她告訴自己說:「天主不會要求我做不到的事情,因此無論我有多渺小,我還是能成為聖人的;我既然不可能長得高大,那麼我就按著自己的樣子,接受現狀,即便我有數不清的過失;但是,我要尋覓一條直達天庭的『小道』,那是一條既短且直的道路,是一條全新的『小路』」。
聖女自述說:「我們活在一個充滿發明的時代,我們不再需要賣力地爬著上升的台階;在大廈中有電梯,因此我決定找一個電梯好能直達耶穌的所在,因為我的個子太小,無法攀爬艱難的成聖階梯。因此,我在聖經中尋找成聖之道的靈感,於是我找到『叫那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這句話。耶穌,祢的臂膀就是領我直升天堂的電梯啊!因此,我不需要長大;我應停留在渺小中,且還要變得更加渺小!」
聖女曾這樣論及她的聖召說:「我覺得我有司鐸的召叫與宗徒的召叫;殉道是我年幼時的夢想,且它不斷地在我內成長。看著教會的奧體,我渴望自己能完全地在他們內;愛,就是我的聖召之鑰;我知道教會有著一顆熾愛的心,且這愛建構了所有的召叫,因為愛就是ㄧ切,它擁抱了所有的時間與空間…簡言之,愛就是永恆!於是,我在狂喜中呼喊道:『耶穌,我的愛、我的聖召,我終於找到了祢…我的聖召就是愛!』」
一八九六年,聖女開始咳血,但她卻繼續工作而未告知任何人,直到一年後病情加重,其他修女才知道聖女患病一事。糟糕的是,此時聖女失去了她內心的喜樂與自信,並且覺得她會毫無建樹地在年輕時死去。在此之先,寶琳已要求聖女寫下靈心日記,並願意她繼續完成,好使其他姐妹能在聖女過世後彼此傳閱。
她的痛苦是這樣的劇烈,她說:「若我無信德,我會毫不猶豫地立即結束我的生命」;然而,聖女卻繼續保持微笑並鼓勵他人,以致於別人還以為她只是裝病。聖女有一夢想,是她死後希望完成的,那就是幫助所有還在世上的人們,她說:「我還會再回來;我要在地上用盡天堂!
聖女於一八九七年的九月三十日過世,當時年僅二十四歲;她自己覺得能死於這年紀是出於天主的特別祝福,因為她覺得有司鐸的聖召,若她是男性,則這年紀將該是她晉鐸的年紀。
聖女死後,隱修院內的一切恢復常態,院內甚至無人論及小德蘭。但是,寶琳卻收集了小德蘭的所有著作(她做了部份編修),且出版了二千份寄往其他會院。至此,小德蘭的「神嬰小道」開始廣傳,她那全心信賴耶穌、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小犧牲的教導,使得教會內成千上萬的人找到了成聖的「小道」,特別為那些渴望在尋常生活中成聖的人,帶來了莫大的鼓舞!二年內,小德蘭已名聞遐邇;一九二五年小德蘭榮登聖品。
里修的聖女小德蘭是傳教主保之一,這並不是因為她曾到過何處,而是因為她對傳教有著一股特別的熱愛;也因著她對傳教士在祈禱與信件上的支持。聖女的一生,可作為我們的提醒:當人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做時,那才是使天主國繼續茁壯的「小事情」。

-------------------------------------

隱修院裡的傳教主保

文:王慧敏姊妹

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
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
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
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瑪六19-21)


聖女小德蘭在一八七三年出生於法國亞冷松,十五歲時,進入加爾默羅聖衣會隱修院,一八九七年因肺結核去世,只活了二十四歲。一九二五年,也就是小德蘭去世後二十八年,教宗庇護十一世冊封她為聖人。她一生不曾外出傳教,也未成就過什麼大事業,但是她熱愛傳教,不斷為傳教士們祈禱,並在信件上給予支持,希望她自己能成為「宗徒們的宗徒」。一九二七年她被教會尊為傳教主保之一,一九九七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並冊封小德蘭為教會聖師

小德蘭在隱修院內操練謙遜,努力愛德,專務祈禱,過著不斷克己的生活。她的「神兄」莫里斯神父(Maurice Belliere)後來成為非洲傳教會士(White Father and missionary)往非洲傳教,另一位「神兄」,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安杜福神父(Adolphe Roulland)則被派往中國傳教。小德蘭一直與他倆保持書信來往,不斷鼓勵他們,為他們的傳教工作祈禱,直到離世。藉著對傳教士的支持,小德蘭將自己福傳的願望擴展至全世界。她的著作《一朵小白花》(The Story of a Soul)在她去世後出版,被翻譯成各國文字,深得眾人喜愛。

聖女小德蘭的實例詮釋了祈禱的重要與隱修的價值隱修之人雖然足不出戶,卻能靠著聖德與不斷的祈禱拯救人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加爾默羅聖衣會慶祝五百五十周年紀念時說:「注目加爾默羅,我們看見,在那裡,祈禱就是生活,生活也因著祈禱而燦爛如花。」教宗並鼓勵他們的修會成為聖潔的燈塔,使教會因他們的存在而受益,由此可見隱修院的價值。

在當今越來越俗化的世界中,人們的眼光多放眼在看得見的物質上,只思念地上的事,不顧天上的事,專務祈禱與成聖對大眾而言簡直是匪夷所思。那是因為天主不在人生命中的首位,人也不相信祈禱的力量與聖潔的重要。其實,如果沒有隱修者在天主面前不斷的祈禱和成聖的修為,這世界的情況還不知會比目前更 糟糕多少倍

隱修是出於對天主及對世人的愛,隱修者是天主恩賜給人間莫大的祝福,倍受世人愛戴的聖女小德蘭就是最好的明證

------------------

聖女小德肋撒,今譯小德蘭,全稱為「嬰孩耶穌小德蘭」,誕生於一八七三年法國諾爾曼的亞冷松。父親瑪爾定.路易,母親葛林.瑞梨,都出生在父教家庭,熱心侍奉天主,他們也曾一度立志修道,因故未能遂願而結為夫婦。婚後生了子女九人,二男七女,男孩都不幸早死,女的也僅存五人,聖女小德蘭是他們最小的女兒。

最初瑪爾定太太常常祈求天主,希望讓她多生兒子,以便把他們都獻給天主,可是他們所生的兩個兒子卻都早死了。因此他們曉得上主的聖意所在,也就不再祈求了!他們真沒有料到他們子女中,那位最小,身體最弱的女兒,卻創下了一生偉大輝煌的事業!上主的旨意真是非常奧妙,衪的道路也不是我們人所能安排!

聖女從小就很聰明伶俐,很得父母的歡心。由於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在她幼小的心靈中,對天主十分仰慕熱愛。在她剛剛兩歲的時候,有一次要跟隨父母去教堂,卻被她家人拒絕了,因此她號哭不已,而冒雨走出了。等到衪年歲稍長大了一點,即使在遊戲的時候,她口中常常是有念經讚頌天主;看到天上的星星有一個T字形,就說:「我的名字寫在天上了」!陪伴她父親釣魚的時候,見眼前事物變幻無窮,她常心馳神往於永恆不變的天國;放學回來,一個人靜坐房裡,用蚊帳把自己遮蔽起來,獨自一人在深思人生的短暫,天國永久的問題。像這些行為,雖然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但如果不是生來就有這一份聖寵,她如何能有這樣超越世俗的思想呢?

在小德蘭剛剛四歲半的時候,她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從亞冷松搬遷到里修,與她舅舅同住一起,希望舅舅他們夫婦能夠照顧她們那群孤女。她舅舅是一名藥劑師,十分熱心的教友。

聖女在九歲那年,得了一個頭痛的怪病,每次發作劇痛的時候,就不省人事,家人都認為她已經是沒有希望了。有一天她忽然口發囈語,人好像要死的樣子,姐姐們都非常悲傷難過,跪在地上禱告,這屋子中原本供奉一座聖母態像,這時聖女忽然看見聖母態像就像一個活人樣盈盈而動,並向她微微含笑,那溫和慈祥的樣子,簡直無法形容!

聖女非常感動而流下眼淚!姐姐們看到這種樣子,知道衪必定是看到聖母而得聖母的聖寵,大家相顧的說:「妹妹的病好了」!就從這一天起,聖女的病果然好,而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強健了起來。

聖女失去母親後,就依靠她的二姐寶琳的照顧,在聖女生病之前,寶琳就已經入聖衣會為修女了。於是大姊瑪麗就代替寶琳來照顧聖女,過了幾年,大姊也入了聖衣會,三姊萊奧尼則入了加肋苦修院。聖女從小就有修道的心願,而且立志入聖衣會。在她九歲那年,就曾向聖衣會院長秘密陳述過自己的心願,但院長說她年紀太小,限於會規,沒有答應。到了十四歲半那年,聖女經過了一番考慮,決定要把自己的志願告訴她父親,父親聽說後,心裡雖然十分難過,但又不想阻止女兒的聖召,於是就同意她入會。當時她父親摘了一朵小白花遞給她說:「你看天主多麼細心照顧它,使它生,使它長,直到今天。」但舅舅葛林先生認為她年紀太小,而身體也太弱了,進入會規十分嚴格的聖衣會不太適宜!如果天主不顯一個聖蹟他絕不允許。聖女聽說後,她一心一意哀求天主,改變她舅舅的心意。有一天她再去見她舅舅,而舅舅果然不再堅持他的意見了;並且說她是天主要採摘的一朵小花,他不願意再反對。

於是她的父親帶她去見巴園主教,主教聽說之後,非常驚奇。但他認為這件事須得聖衣會會長的允許,他雖是主教,也無權過問這件事。聖女知道會長一向就不同意她入會的,因此她哭泣不已!主教叫她到羅馬去見教宗,也許還有點希望。

於是她父親帶著她和四姐賽琳參加朝聖團赴羅馬,晉見教宗良十三世,但由於晉見教宗的人很多,按例是不可以發言說話的,聖女認為時機不可失,於是含淚跪在教宗的膝前,懇求教宗在他祝聖司鐸五十週年的慶典上,特准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進入聖衣會。巴園主教站在旁邊,看見她這樣心裡很不高興!教宗也勸她,這件事應該聽從神長的話,並且很溫和的安慰她說:「你不要憂鬱,如果天主願意,你一定會達成心願的。」於是就覆手降福於她。聖女站起來走的時候,教宗一直看著她的背影很久,知道她絕不是一個普通的人。

一八八八年四月九日,聖女終於達成了她的願望,進入聖衣會為初學,這時候她才剛剛十五歲。聖衣會會規非常嚴格,當時的會長是公撒格修女,出生名門、氣度威嚴肅穆,在管理上是以剛猛著稱的!尤其對小德蘭督責更是嚴格,動輒以會規來責罰。因為會長認為這個小女孩名義上說是來修道,實際上是來依靠她的兩個姐姐來遊玩嬉戲的,因此聖女常常遭到冤屈。

但有時候,也有人替她說幾句公道話,會長卻說:「你們不知道,這個女孩年紀雖小,但是傲氣卻十足,稍微挫一挫她,對她或許會有些好處。」聖女生病的時候,照樣要去做苦工,有人來向會長求情,願意代她去工作,會長又說:「不必多講!你不知道這個小女孩個性很剛強,一點小病,她能忍受,如果不要她去做,她反而會不高興的;再說,她生病,她應該自己來說明,旁人來代她求情,這又何必呢?」誠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而聖德的成就,也必須要經過一段艱苦鍛鍊,天主無非是要假藉公撒格會長的手來玉成聖女的德行罷了。

公撒格會長身體強壯,一生都不知什麼是疾病,因此她常常主張多行苦工以作補贖,於是像嚴齋、苦鞭之類的補贖工作,院中上下相習,成為一種風氣。當初這些院規聖女也遵行不懈,後來因為胸前配戴一個小鐵茨十字架,陷入肉裡而生了病,這樣的苦行對她也許不太適宜,因此她發現了另一種修行成聖的要訣,她想,今日科學發達,文化進步,人們上高樓可以憑藉電梯,而進入天國之道,難道沒有別的方法嗎?她想到天主曾經說過:「誰為最小的嬰孩,誰就能到我身邊來。」在依撒依亞先知書中也說:「我將把你們抱在我的懷中,簸搖在我的膝上,慈母怎樣愛自己的女兒,我也怎樣愛你們。」兒童的靈魂是聖潔單純的,不會被罪惡所污染,尤其他們有一顆天真浪漫的心,只知道愛自己父母,依恃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愛天主、依恃天主的心,像兒童愛他的父母,依恃他的父母一樣,天主那會有不愛我們的呢?聖女所發現的修行要訣,就是舉世所著稱的「神嬰小路」,為福傳的工作,不斷地祈禱。

然而,「神嬰小路」也不是容易遵行的,它必須要有千百般的自制、刻苦,愛主愛人的聖德才行;在表面上看起來,這種修行的方式,好像微不足道,而事實上所付出的辛苦與血汗,與大聖大賢一生所作的犧牲奉獻毫無不同。

聖女就這樣在里修聖衣會苦修了九年,最後一年雖然得咳血的病,但她仍強自支持,最後她的生命之火耗盡倒下去了!死時只有二十四歲零九個月。1923年教宗褒揚列為真福品,過了兩年,又晉為聖品。

聖女在臨終前曾立下誓願:她希望在死後無盡的歲月裡,無論她在那裡,她將永遠造福人類,光佑世界。

聖女生前很喜愛玫瑰,因為玫瑰花的芳香,象徵著愛德的芳烈。她曾說:「我死後要用玫瑰花像甘霖般撒遍世界」。到她死後,果然顯示玫瑰花雨的聖蹟,以她那樣纖弱多病的一個小女孩,竟能顯示這樣的聖蹟,她真是亙古以來一位神奇的女子啊!她不僅是教會的瑰寶,也是天主寵愛的聖人,更是普世教友的模範。

----------------------------

聖女小德蘭(Saint Teresa of Lisieux)
聖女小德蘭聖師 聖女的名冠以「小」,並不真的「小」,她的偉大就在於她能「小」。

弱小-小時候,她的母親過世了,由姐姐代母職,但她的父親特別疼愛她,致使這幼小的心靈得以安撫。她性情敏感,敏於靈性事物,軀體較纖弱,這先天、後天的情況構成了孕育她靈性上氣質的環境;年紀小-年歲不足,便要步姐姐後塵,到嘉爾默羅聖衣會隱修去,結果要勞煩生父與聖父教宗兩位長者操勞,方得如願以償;英年早逝-出生年份1873,死於1897,才廿四歲,但已活出天主心目中的「她」,無須再添壽,功德已完備。

「神嬰小道」與耶穌聖嬰德蘭,這就是她致「心靈財富」之途,她的世界真細小,只隱修院,但小得真奇妙,妙在她能活出、悟出那「神嬰小道」。

「神嬰小道」是「百搭」,只怕無心人,有心的都能攀得上這神修之途,絕無那「高不可攀」或「懸崖峭壁」之感。她不是釋經學者,但能悟道,一語道破,看她引以為寶的經文:「讓小孩子……因為天國正屬於這樣的人。 ……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10 :14 - 15)她便固執於這個「小孩之道」,堅持到底,貫徹始終,不但自家受用,還成為現代靈修新徑。由「小徑」開出大道,「愛的蹊徑」,以至傳教上的「天馬行空」軌跡。

雖然聖女小德蘭嬌體纖弱,在世上只停留了短暫的二十四年,然而她深刻的靈修境界,她摸索出的「神嬰小道」,使得她的聲名在死後迅速遠播,成為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典範。

聖女小德蘭聖師 到了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九日,聖女小德蘭被當今教宗冊封為聖師,不但與大德蘭同級且擠身於神學家之列,如聖多瑪斯、聖文德等。是禍是福,追隨者,有人快樂有人愁。此舉會不會令到小德蘭尷尬,她的作品都是一些小品類型,而過往仰慕她的都好像孩子般氣質的人物,從不夢想成大器,其實,這與她本人無關,她本人瑧於化境,淡名利,唯愛是依,她的使命是愛的使命,讀她的語句:「我不會死,我只是進入生命。」

「我深感使命將至:引領普羅大眾愛慕大仁的主,一如我自己愛祂一般……把我自己對主的靠託和交付的微小修為,傳授給眾生靈……在上天,我會把我的時光為了世間的幸福去消磨……幸福像玫瑰花自天降下,降到人間。」

她的靈,真知灼見,並不花巧,卻巧奪天工,天衣無縫,見微知著。一花一世界,一石一大千。

本月十九日上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宣布一百年前去世的法國里修聖女嬰孩耶穌聖容德蘭為教會第三十三位聖師。聖禮上,這位享年二十四歲的聖女的聖髑供奉在祭台旁,當教宗宣布她為聖師後,參加聖祭的人趨前獻花,花瓣雨一般灑在祭台上。

聖女小德蘭聖師教宗講道時表示:「這位加爾默羅會的聖女雖沒接受正規教育,從今天起卻與聖奧斯定、聖多瑪斯等偉人同享聖師尊榮。這是因為使『信德寶庫』成長的工作……也托付給那些溫順接受天主聖神引導的人。」

「小德蘭所推崇的只有救恩的聖言。她在靜默中體會聖言……以聖言成了她新生命的泉源。在講求理性主義,甚至經常包含著唯物主義的文化中,小德蘭提出了純潔樸實的天主聖愛……聖女所走的『靈心小路』就是一條完全信賴天主的路途。聖女小德蘭在世界傳教節這天獲封聖師,不是偶然的。小德蘭一直渴望作傳教士,其實她就是一位傳教士。」

聖女小德蘭是繼聖女加大利納˙西耶納(St. Catherine of Siena)和聖女大德蘭(St.Teresa of Avila)後,教會第三位女聖師,也是最年輕的一位聖師。教會宣布聖人為聖師,是指稱其教導堪作為基督徒的生活依據。該教導不但合乎啟示的真理,而且對信德的奧蹟有新的啟發,對基督的奧蹟有更深的體會。

聖衣會的第三位聖師,就是提倡「神嬰小道」的聖女小德蘭。隨著時代的遷移,聖女小德蘭以現代人所能瞭解的方式,繼前面兩位祈禱大師之後,成為新時代的祈禱大師。她以很淺顯、很生活化的方式,帶領人親近天主。她雖然是十九世紀的人,但是她的思想為那個時代太新穎了,為我們廿和廿一世紀的人最適合。例如:在她所生活的時代,對於領聖體的規定很嚴格,太強調天主公義的一面,她希望每天領聖體,她看到天主仁慈的一面。她的一生看起來非常平凡,如果她沒留下自傳,就會如她進入隱修院時所預期的悄然隱沒,和她全球幾千位在默觀修道院中的姊妹一樣。她寫自傳,不是出於自發,而是服從長上的指示,細述天主在她心靈中的化工。她並未打草稿,而是在所能自由運用的有限時間中,斷斷續續寫下來的。她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未曾再作修改。她的體驗如同潺潺流水匯聚為溪流,成為偉大的宗教文學之一。同時也使足不出戶的她,卻和偉大的使徒聖方濟沙勿略並列為傳教區主保。她的遺骨,在開始時被人零零星星要走了一些,留下的三分之二被分成兩份,一份留在里修,一份在世界各地巡迴,所到之處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本自傳在她去世一年後,於一八九八年九月三十日出版,寄給每座嘉爾默羅會院,許多修女將之介紹給家人和朋友。第一版印了兩千本,幾乎立即銷售一空,接著又很快再版。其他語文的譯本也很快出現,於是《靈心小史》開始流傳各地。今日在全球已譯成六十種文字,讀者不計其數。出版一個世紀後,銷售量一直在宗教書籍排行榜上高居首位。小德蘭吸引了上百萬讀者的心,使之開始踏上終生的靈修之旅。許多人把自傳一讀再讀,因為每讀一次就更深入她的教導,更深入讀者的靈魂,更加深和天主的親密關係。

聖女小德蘭聖師教宗碧岳十世談到小德蘭時指出,她聖德的重心是「在平凡的事物中」欣然、慷慨、恆心地完成她的聖召。她沒像她所喜愛的聖女貞德那樣死在火刑柱上,她的刑柱是乾淨的床,她死在修院姊妹的關懷當中。她從未如傳說中的大德蘭那樣,因祈禱的力量而飄浮起來。事實上,她常在祈禱時打瞌睡。

聖女小德蘭在平凡的生活框架內成為偉大的聖人。她所展現出的訊息:不論生活多麼平淡,我們仍能在生活的框框裡成聖。天主臨在於每個人的內心,沒有一個人是平凡的。每個人都是天主獨特的創造,蒙召以獨特的方式來愛祂。(瞻禮日:十月一日)

聖女小德蘭的著作

聖女小德蘭二十四歲就去世了,但是在短暫的人世生活中卻留下許多作品:最有名的就是她的自傳The Story of A Soul,最早的是馬相伯先生所譯之文言文版本的《靈心小史》這個譯名和原文最接近。其後有蘇雪林教授所譯的《一朵小白花》,第三種則是隨著時代進步而完全去除保護色彩完全還原為聖師手稿原貌的《回憶錄》,係由張秀亞教授所譯。此外,光啟還出版了劉鴻蔭神父所譯的《聖女小德蘭書簡》,可惜的是,譯者在缺乏她資料的背景下,把她的舅舅當成了姨丈、舅媽當成了姨媽。至於她所作的詩,先有方濟出版社的白話文譯本《小德蘭詩集》,而上智出版社發行的《靈心花絮》中則收錄了文言文譯本。法國的嘉爾默羅會所出版的《小德蘭全集》(已由美國的嘉爾默羅會譯為英文)中,還有她寫的六齣劇本,其中有一齣〈聖家逃難埃及〉已經由耶穌會的房志榮譯出,刊在恆毅雜誌,這些劇本都由小德蘭自導自演在修院的慶節中演出,作為神聖的娛樂。她不但有寫作的才華,還善於繪畫,上智出版的《靈心花絮》封底那幅耶穌敲門的畫就是她畫的。她還負責在修院的經堂畫天使,她在不少小卡片上畫聖像送人。

有非凡的專注力。在她所作的六十二首詩中最好的一首〈度愛的生活〉是一首長詩,共有十五節,每節有八行。這首詩醞釀的過程很特別,是德蘭在四十小時的聖體敬禮時,於經堂中創作的,當時並沒有寫下來,等回到斗室後才逐字逐句,把她祈禱時所作的詩寫出來。她寫作時,只要鐘聲一響起,立刻停筆,第二天毫不困難的從中斷的地方接著寫下去。

《小德蘭全集》中還包括了聖女小德蘭的《最後言談錄》,記載她在世最後半年的言行,可以說是《靈心小史》的續篇。《最後言談錄》主要是由她的二姊寶琳所記載,還包括了在同一會院的另兩個姊姊、表姊和其他修女的紀錄。《回憶錄》很美,但是會讓不知情的人以為,只有在隱修院中才有這樣的情形。《最後言談錄》記載了小德蘭在身心雙重痛苦中,如何以堅強的信德把自己交託在天主手中,兌現了她在《回憶錄》中所說的一切,使她願意受苦的話沒有一句落空。聖衣會的聖召就是這樣:很美,很單純,但這是全心全靈付出的成果。

她的自傳裏處處可見洋溢靈性光澤的智慧語:

如果,一朵野花會說話,她一定會坦誠地說出造物主對她所行的一切。

我深知我全無邀天主寵眷的美點,我的一點好處,完全是天主的仁慈施與。

如果小花都要做玫瑰,那麼大自然就會失去它春天的璨爛外衣,不復有小花在鄉野點綴成一幅圖案了。

我徹底了解:在天主心目中,我只是柔弱無援,毫無可取之處,此外什麼都不是。

我承認全能的天主確曾行偉蹟於我,其中最偉大的一事,就是使我感覺出自己的無能、自己的渺小。

---------------------------

2016-05-29_114433  2016-05-29_114559  

聖女小德蘭朝聖地位於新城村寶新路,又稱為新城天主堂,為天主教新竹教區主要的朝聖地,以法國聖人「小德蘭」為名,大門口對聯「祈爾萬陳玫瑰雨、惠我一片赤子心」

新竹教區/新竹縣/寶山聖女小德蘭朝聖地 @ 隱身巷弄的天堂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AqrSBR

天主教台中教區全球資訊網 - http://goo.gl/Rr3hdk

埔里聖女小德蘭堂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北平街130號
檢視較大的地圖
電話:(049)298-2230
傳真:(049)299-8169
本堂司鐸:司馬添 神父
聯絡代理人:高麗花
駐堂修女:謝阿敏 修女
傳協會會長:黃立行

-------------------------------------------------

File:Joan of Arc on horseback.pngFile:Joan of Arc, Place du Parvis, Reims(1).jpg

聖女貞德:神諭的執行者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聖女貞德,約1485年畫成。由於她唯一的一幅畫像並沒有留傳下來,日後有關她的描繪都是後人憑空想像的。存於法國國家中央歷史檔案庫,巴黎,AE II 2490。(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大紀元2016年01月10日訊】「偉大的先知梅林預言:傳奇將拉開序幕——戰火燃燒至一個世紀之時,聖女降臨人間,她團結分裂的同胞,引領他們走向自由⋯⋯只是,預言並未提及她為此所付出的代價。」

先知的預言引導,聖女的傳奇再次展開。

1999年出品,由克里斯汀.道傑雷導演,莉莉.索博斯基主演的電影《貞德-千古傳奇》(Joan of Arc)(加拿大),與各版本的同主題影視作品相比,受到廣泛的好評。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裡的「貞德」最接近歷史上那位傳奇的聖女。莉莉.索博斯基的貞德,不僅外表美麗、純潔,也把貞德虔誠的內心表現的細緻入微。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所生存的年代正值英法百年戰爭的後期。法國北部大片領土為英軍侵占,勃艮第與英國結盟。當時,英軍占領了巴黎,而勃艮第則占領了蘭斯。由於法國在戰爭中戰敗而被迫簽下了《特魯瓦條約》,導致法國王太子查理被剝奪了繼承權,查理的擁立者們也無法為這位原本的順位繼承人加冕,因為作為法王加冕聖堂的蘭斯聖母院在勃艮第的控制下。

蘭斯大教堂,法國傳統上的加冕典禮地點。(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1429年,英格蘭軍開始進攻處於盧瓦爾河上的奧爾良,試圖自此長驅直入,全面占領南部僅存的法國領土。此刻,法蘭西民族面臨著空前的存亡危機。

就在當時的人們都不再對堅守奧爾良抱有信心之時,17歲的法國農家少女貞德,卻帶領法國軍隊解了奧爾良之圍,之後更是帶領法軍打敗英格蘭軍隊,收復大量被英軍占領的法國失地,並於1429年7月,擁立查理七世在蘭斯正式加冕為法國國王。
一位從未受過教育、連字都不識的農家少女,是怎樣被法王授予兵權,團結受挫分裂的法國人民抵抗英軍侵略,保衛家園,捍衛法蘭西民族的生存的?

梅林的預言之後,是一位農家女嬰出世的鏡頭⋯⋯在內外交困的法蘭西國土上長大的貞德,從幼時起,就經常看到教堂窗上的光芒,聽到空中有聲音在對她說話⋯⋯


貞德的出生地,現在成了博物館。村莊的教堂就在右邊幾棵樹的後面,當時貞德經常前去進行禱告。(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17歲時,得到神旨的貞德,啟程前往法國王太子在希農的城堡。經過多方曲折,貞德終於得到查理王太子的接見。王太子在貞德到來之前,與身邊的大臣互換裝扮,讓大臣坐在主座上,自己則隱身於群臣之中,王太子表示,要以此舉來測試貞德是否就是推薦信上所稱的「聖女」。

貞德當年與查理王儲首次會面的大廳的廢墟。位於希農的這座城堡如今只剩下高塔部分完整無缺,成為聖女貞德的博物館。(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貞德入內,在眾目睽睽之下,貞德無視主座上裝扮太子的大臣,而是直接走到真正的太子面前,屈身行禮。之後,在太子的單獨接見中,貞德向他傳達了自己從天使處得到的神諭,上帝令她幫助查理登上王位,重振法蘭西。

《聖女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典禮上》,1854年,由安格爾所繪。(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在最後英國人主導的法庭上,當科維主教詢問貞德是怎樣認出查理王太子的,貞德回答,是天使直接給予指引的,在人群中指出了太子本人。

對比法國同年所拍攝的《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克里斯汀.道傑雷的貞德更符合歷史傳奇,導演不是以無神論者的眼光,給貞德所述的神跡妄加解釋,以幻覺或精神刺激來詮釋凡人所不理解的神跡。

試想,如果不是神跡,不是遵從上帝的指引,一個17歲從未讀過書更不具備任何軍事知識的農家少女,如何能具備如此的魄力和膽識,帶領法軍打敗英國侵略者,收復了大片被英軍奪走的領土。

也有一些歷史學者把貞德指揮下取得勝利的戰役說成是貞德鼓舞了士氣,由法軍將軍們實際指揮下的成果,但大量歷史史實卻證明,貞德就是戰役的實際指揮者,她不僅不聽從那些她認為不正確的指令,按照自己的方法戰鬥,還親身參與每一次戰役的大小戰鬥。

影片中的奧爾良戰役中,貞德受了箭傷,法軍抬著受傷的貞德撤退。此時,躺在地上被戰友救治的貞德,看到了灰暗的天空中出現了光焰的天使形象,天使帶著慈祥的微笑看著她,加護於她。貞德露出感激虔誠的微笑,令戰友拔出身上的箭,掙扎著起身,騎上戰馬,手握自己的旗幟,帶領法軍重振旗鼓再次攻了上去。

影片中,貞德帶領少數士兵遭遇勃艮第人,為了不連累身邊的兵士,貞德命士兵放棄抵抗,自己被俘。而歷史史實中,貞德在一次撤退中,為掩護大部隊成功撤離而被關在城門外,與後衛隊士兵一同被勃艮第人俘虜。

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早已投降英國,他把貞德交給英國人,而英國人為了政治目的,設置了不公正的宗教法庭。影片中,科維主教為了私仇陷害貞德,他不相信貞德所說的見證神跡的說法,不相信貞德看到並聽到了上帝使者們的話。科維主教一邊威逼貞德把所見到的神跡說成謊言,一邊內心卻知道貞德就是聖女,迫害聖女的罪惡感不斷煎熬著他。

溫徹斯特的樞機在審問貞德。由Gillot Saint-Èvre所繪,現存巴黎羅浮宮。(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影片把貞德的受刑,一部分歸責於查理七世對貞德的背叛,因為貞德在人民中的威望超過了他自己。影片表現查理七世對貞德的信任,也只是為利用貞德才把兵權交給她。

貞德在審判的過程中被監禁在位於盧昂的這座高塔中。後來這座塔便被稱為聖女貞德塔。(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其實,無論查理七世對貞德是否有利用的成分,但他把軍隊交給貞德指揮,說明他是相信神跡、相信貞德所傳達給他的神諭的。不然,他絕不會把一位完全沒受過教育、字都不識的農家女封為聖女。真想找一個能利用來鼓舞士氣的「聖女」,說甚麼也輪不到貞德頭上。

影片中,被政治利用的教會法庭,判處貞德有罪並處以火刑。被綁在火刑柱上的貞德,不斷祈禱著,她要求讓她看著十字架受刑,執行者們沒有理會,而混在人群中想要營救她的戰友,從教士手上搶來十字架,高高舉起。

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手握著十字架祈禱,為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Jules-Eugène Lenepveu的作品。(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貞德看著十字架,祈禱著⋯⋯火焰燃起,烈焰中的貞德抬起頭看向天空,她微笑著對前來迎接她的天使輕聲道謝⋯⋯

完成了使命,被上帝接回身邊的貞德離去了。無論當時的英國人是怎樣污蔑她處決她的,她都沒有改變她的信念,她知道自己是奉神諭做的一切,她沒有對她的人生後悔。

百年戰爭結束後,在貞德年邁的母親伊莎貝拉.達克和法國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請求下,貞德的案子被重新審判。遍及歐洲各地的許多神職人員參加了審判,研究分析了115名目擊證人的證詞。1456年7月7日法庭正式宣布了貞德的清白,證實貞德是一個為正義犧牲的聖女。

五百年後的1920年,貞德被梵蒂岡封為聖女。@#

-------------------------

聖女貞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HsGZYy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上帝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後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500年後被梵蒂岡封聖。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背景
在聖女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英法百年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格蘭領土。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伊莎貝拉王后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後兩派的鬥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鬥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兩小圓點分別代表了當時被英格蘭人和勃艮第人所佔據的巴黎,和在它東北方的蘭斯。
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藉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並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3]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4]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於是改與英格蘭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格蘭和勃艮第人佔領了。[5]
1420年,伊莎貝拉王后簽下了《特魯瓦條約》,條約中承認了由英格蘭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繼承人來繼承法國王室,這等於剝奪了王儲查理的繼承權。條約還引起了關於王儲其實是王后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6]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到了1429年,幾乎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格蘭佔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佔有蘭斯。蘭斯的重要性在於,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格蘭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羅亞爾河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繫在奧爾良上了」[7]。但當時卻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8]
生涯
童年

貞德的出生地,現在成了博物館。村莊的教堂就在右邊幾棵樹的後面,當時貞德經常前去進行禱告。
貞德出生於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和洛林大區邊界一個叫做棟雷米的農村,父親為雅克·達克(Jacques d'Arc),母親為伊莎貝拉·達克(Isabelle Romée)。[9]她的雙親擁有大約50英畝的土地,並經營一座農場,同時她的父親也擔任了村莊裡不太重要的官員職務,負責收集稅金並領導看守村莊的工作。[10]這個村莊屬於法國東北部仍然忠誠於法國王室的一小塊孤立地區之一,週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領土所包圍了。在貞德的童年中,村莊遭受了幾次襲擊,其中一次甚至使村莊起了大火。
貞德後來證實了她在1424年遇見第一次神蹟。她據稱遇見了大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告訴她要趕走英格蘭人,並帶領王儲至蘭斯進行加冕典禮。[11]在她16歲時她請求她的親戚杜蘭德·拉蘇瓦(Durand Lassois)帶她前往附近的伏古勒,她在那裡向當地的駐防部隊指揮官博垂庫爾(Robert de Baudricourt)說明來意,希望能帶她前往王儲的所在地——希農。博垂庫爾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這並沒有讓貞德就此打退堂鼓。[12]
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來,隨同的還有兩個支持她的士兵:讓·德梅斯(Jean de Metz)和貝爾特朗·德普朗吉(Bertrand de Poulegny)。[13]在他們的支持下她獲得第二次接見,在談話中她並說出了一些神奇的戰情預報,預言奧爾良附近的法軍會在鯡魚之戰中戰敗。[14]
邁向傳奇

聖女貞德,出自1505年的手稿。她總是帶著她的軍旗進入戰場。目擊者也指出她攜帶的武器包括劍、長矛或斧頭。
在前線傳來的消息證實了貞德的預言後,博垂庫爾終於同意護送她前往希農。她偽裝成男性,穿越了廣闊的敵方勃艮第領土[15],最後到達王儲查理在希農的城堡。在會面中她給了查理極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著指示在普瓦捷對貞德進行背景的調查和神學上的檢驗以證實她的道德。在這個時候,查理的岳母約蘭德(Yolande of Aragon)籌措了資金以發起一場解救奧爾良的遠征。貞德請求參與這次遠征,並穿上了騎士的裝備,由於她沒有自己的資金,她的盔甲、馬匹、劍、旗幟與隨從花費都是他人捐贈的。歷史學家Stephen W. Richey對於貞德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這樣的解釋:
「在戰場一年接著一年的可恥失敗,法國政府在軍隊和人民的領導地位上已經士氣低落而名聲敗壞。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並準備戰爭時,他很可能已經試過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然而卻皆告失敗;只有一個已經到達了存亡最後關頭、卻全然無計可施的政權,才會在絕望下去相信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讓她指揮國家的軍隊。」[16]
貞德的軍隊在1429年4月29日到達戰場,但當時的法軍指揮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將領自行擬定了作戰計畫,在沒有告知貞德的情況下展開作戰。貞德察覺後對此大發雷霆,無視於其他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計畫先補給奧爾良的判斷,貞德主張直接攻擊英軍,她投入了每一場小規模戰鬥中,身處戰鬥的最前線,並隨身帶著她那明顯的旗幟。對於貞德在戰場上的實際領導能力一直是歷史上的爭論之一,目擊者聲稱她常常在戰場上做出相當明智的決策,但士兵和將領們往往將她所獲得的勝利視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傳統的歷史學家如Edouard Perroy則推斷貞德在戰場上的領導作用主要是在士氣上的。[17]這些分析往往是根據後來貞德在審判上的證詞,貞德聲稱她更注重她的軍旗、而不是她的劍。最近學者在審判證詞的解讀上則較常指出,跟隨她的軍官們將她視為一個足智多謀的戰術家和成功的戰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張:「她持續領導著軍隊進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利,扭轉了整場戰爭的局面。」[15]不管在哪種情況下,歷史學家都同意,法軍在她的領導下都能創造相當非凡的勝利。[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