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部長 遍地太陽花


2016-04-15 06:00

◎ 賴其萬
我在二○○二至二○一二年間任職於教育部醫教會,歷經幾位部長,而杜正勝院士是唯一做滿四年(二○○四─二○○八),也是最有作為、最有擔當的部長,但他卻因此而飽受立場偏頗的藍營立委與媒體百般羞辱與醜化。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前幾天聆聽杜前部長「教育部四年經驗談」的演講,他闡述部長任內施政四大主軸:培養現代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性、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社會關懷,心中深受感動。聽完演講後,忍不住起立向杜部長致謝,他當年在教育部主政時,透過顧問室研究計畫,促使醫學教育注重人文、法律與倫理教育,推動醫學人文師資培育、發展教學計畫,以及成立醫學人文核心團隊,而對台灣醫學教育有深遠的影響。
這幾天我想起當年在立法院,目睹兩位兄妹立委以一些與教育無關的事實羞辱杜部長,以及媒體將他挖鼻孔、打瞌睡的照片登上顯目的版面百般調侃,心中仍感到無比的難受。記得當時有位朋友笑說,教育部怎麼會選這種人當部長,使我忍不住問他:「你難道開會中從來沒有摸過鼻子,或打過瞌睡嗎?」當一群人刻意要醜化部長,整天鏡頭對準他,才有可能抓到這種瞬間的鏡頭。這分明是因為杜部長的政策讓一群政治立場不同的人恨之入骨,不除之不為快,才會如此不擇手段地羞辱他。但我也深信杜部長十年前堅持台灣主體性的教育主軸播下了種子,才會有最近台灣年輕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發起太陽花學運及反黑箱課綱運動。
我認為杜部長身為歷史學者,並不會因為當時這些政客、媒體的無理誹謗,而動搖自己的期許,因為他知道歷史總有一天會還他公道。如今當年無所不用其極地污衊他的幾位立委與報紙照片早就灰飛煙滅,但我還是要在此為杜部長擊鼓鳴冤,因為過去這些不公不義的人身攻擊所造成的形象傷害,使得台灣社會還欠這位任勞任怨為台灣奮鬥的教育部長應得的尊敬與感謝。
(作者為前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常委)

---------------------------

小英準總統,請再想想

推文到plurk
2016-04-03 06:00

王美琇
你的靈魂必須自由,因為那是唯一的自由。
──奧修(OSHO)
小英準總統,新政府即將任命教育部長,您說「能夠跟產業溝通」是重要條件考量。您的這句話,讓我坐立難安。
「能夠跟產業溝通」,是您對教育的未來想像?您的教育定位是為了「拚經濟」嗎?希望這只是我的誤解。
縱使多數民眾都支持您的五大產業再造與創新經濟,期望台灣能夠積極發展自主性的經濟,讓國家重新壯大起來。但是我認為,這一切都不應該是「教育的目的和定位」。
挪威的誠實小故事
先說個小故事。挪威的奧斯陸銀行在二○一一年發起一項活動,事先他們沒有公告活動內容,只是將十個分別放入兩百五十挪威克郎(約一千三百元台幣)的小錢包,隨機丟棄在市中心不同的角落。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測試當今的挪威人是不是還保有「誠實的美德」
原本銀行的人認為能取回若干個錢包就很安慰,後來十個分散各地的錢包全數都被交給警方,之後又轉交給銀行。銀行公布消息後,再以錢包的十倍獎金贈予那些拾金不昧的路人。這個活動讓挪威人津津樂道。
曾在台擔任記者、現旅居挪威的李濠仲說,「誠實不欺」是挪威最重要的教育基礎。從小到大,倡導誠實價值的課程無所不在,甚至大學也有必修的「道德課」。挪威人希望,下一代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外,更必須懷抱道德良心做事,諸如工程品質不能偷工減料、不得因商業利益而傷害環境或人民、不能官商勾結等。
舉這則故事,只是想請教小英準總統:品德教育重不重要?食安頻頻出包、工程品質堪憂、軍官出賣國家、街上隨機殺人等,這些不都是我們的品德教育出了問題?究竟教育的目的何在?是為了教育出「很會賺錢的機器」或「很有成就的人士」?還是為了讓人擁有高尚的品格、自由而獨立的心靈,在快樂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進而尋覓到可以回饋社會的方式?
教育決定靈魂的重量
小國的生存很重要,小國的靈魂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國家的靈魂就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教育,決定國家靈魂的重量;而自由,則是教育的靈魂之所繫。只有自由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偉大的國家;只有自由的靈魂,才能激發無窮的想像和創造力。
一位美國教授曾說:「美國不是因為偉大而自由,是因為自由而偉大。」也因為自由開放的成長環境,才孕育出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的賈伯斯和臉書的札克柏格。
一個自由而獨立的靈魂,自然會去探索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也許熱愛知識,熱愛某種技能,熱愛藝術、文學,熱愛科學等。因為熱愛某物而產生的學習動力,才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經過日積月累的經驗和智識的累積,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他獨特的「專業能力」。
誠如台大教授黃武雄所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為經濟服務,而是要讓每個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並得到最大的內在發展,這就是競爭力。當每一個個體都有了競爭力,他們自己就會去開創機會,去發展文化,發展經濟。教育不為經濟服務,但最終會造就經濟。」
可是,台灣的教育令人窒息,那是扼殺自由靈魂的教育。我長大的年代如此,相信小英準總統也是。現在小孩的學習和成長壓力可能更大。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被賦予太多「功利性」的期望:多才多藝、考進好學校、出社會有競爭力、未來功成名就等等。似乎沒有大人會認真地問問小孩:你快樂嗎?
孩子們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失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失去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失去追求知識的熱情,失去自由飛翔的勇氣,最後,他可能也會失去自己,繼續重蹈大人們不快樂人生的覆轍。請問,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教育嗎?
深化台灣主體性教育
台灣的教育也同樣令人憤怒。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會抑制自己的人民去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和歷史,只有國民黨政府。黑箱課綱的爭議未歇,卻已經要蠻橫上路。請問民進黨真的有決心阻擋黑箱課綱嗎?
扁時代的教育部長杜正勝以「建立台灣主體性」全力推動台灣化教育,讓本土的歷史觀照和多元文化進入教科書,也讓「公民與社會」學科進入大學指考。從台灣歷史的認識到公民意識的啟蒙,培養出整個「天然獨」的年輕世代,風起雲湧投入關懷土地、關懷弱勢和介入公共政策的公民運動。他們開啟了台灣的新時代,也帶來新政治的想像。
因此,我想再請問小英準總統:教育部長只是為了「跟產業能夠溝通」嗎?台灣主體性教育是否要繼續深化?認識環境與大自然的教育重不重要?公民意識和社會關懷的教育呢?民主價值、多元文化與人文思想不重要嗎?
一個人如果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又如何能夠看見宇宙的奧秘?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都無法看見台灣的價值,又如何能夠讓世界看見台灣?教育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
教育是國家的根基,是民族的靈魂之窗。小英準總統,請您再想想。
(作者王美琇,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