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啟示錄

推文到plurk
2016-07-20 06:00

台股成交量極度萎縮,被多數分析師視為一攤死水,養不起大魚,但在新政府上台後,儘管經濟基本面尚未改善,更爆發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卻穩步向上挺進,展開一波令人意外的除權息行情。驚奇的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不但輕鬆完成填息,市值更創下約四兆四千多億元的新高,直追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創造出台積電神話。
在惡劣經濟情勢中,指標性個股超越基本面的表現,往往可以當成一面鏡子,透照出台灣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積電連續兩年都賺進三千億元,經營績效亮麗,而董事長張忠謀更是台灣頂尖企業家,因此得到國內外投資人青睞,成為台股的標竿,甚至連中國官員都公開力邀台積電到中國上市,當成對台經濟統戰的重要目標。可惜的是,檢視台積電的股東結構,赫然發現外資持股約七成八,內資約二成二。換言之,台灣投資人擁有其股權不到四分之一,台積電實質上已是外資公司,獲利超過四分之三都落入外國投資人的口袋。換算之下,台積電今年發出一五五五.八億元股利,外資拿走一二二○.八億元,內資只有三三五億元,等於外資吃肉,台灣投資人只能喝湯。現在再把台積電當成「台灣之光」,恐怕只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吧。
悲哀的是,台積電成為實質的外資公司並非特例,上市櫃中很多優質企業,外資持股不是過半,就是最大股東,如果不是公司法規定的限制,這些公司可能已異地註冊,成為名副其實的外國企業了。更嚴重的是,台灣經濟成長本是靠這些績優企業帶動,但它們的多數獲利卻被外國人拿走,再加上三角貿易所創造的盈利與就業為台商與外國勞工所有,可見台灣GDP摻了太多虛假的成分。也因此台灣GDP雖連年成長,但國人的實質薪資卻倒退,就業機會也沒有增加,經濟衰退變成結構性崩壞,必須進行徹底的產業轉型與推動經貿多元化,才能帶動經濟再度起飛。
由台積電的例子看來,要讓企業多數獲利為國人分享,當務之急就是讓國內資金能夠投資台灣的好企業。然而,國內資金卻在台股退潮,有些人歸責於富人稅、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等內外資稅制的差別待遇。此一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通,因為外資對台灣績優企業的高持股,係在這些稅制改變之前,並非近一、二年才暴衝,而國人對本國投資卻是逐年消退。最明顯的例證便是,我國資金已連續廿三季淨流出,達二五六九億美元,相對的,外資卻持續匯入,至七月一日累計淨匯入餘額增加到二○四○.一四億美元,直逼歷史新高水位。再由股市交易比重,散戶已由民國八○年代超過九成降至最近的四十七.七%,而外資則由八○年代不到一%增加到現今的卅五.三%,此一資金結構變化可以看出外資對台股的信心與日俱增,而本國投資人卻不斷退出台股,避走海外。
其實,此一問題的癥結與其說是稅制,根本還是在於台灣投資人的信心不足。台灣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加上主政者以中國為解藥,不斷強化對中經貿依賴,而社會上更是瀰漫唱衰台灣的論調,彷彿台灣經濟的沉淪已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如此一來,台灣投資人何來信心投資本國的企業?然而,台灣不乏可以值得長期投資的績優企業,甚至有很多隱形冠軍,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居樞紐地位,卻被投資人所忽略。
總之,解決台灣低迷的景氣,很多藥方存在於內部,不必外求,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國人對本國優質企業的持股。如此不但可以分享這些公司的經營成效,改善GDP成長未能由多數國人共享所造成的經濟困局,亦可提升台灣企業的本益比,充實其銀彈以對抗來勢洶洶的紅色供應鏈。而大量內資對資本市場的挹注,應有助於台灣經濟的回春。

---------------------------------------

蕭新煌/小英政府執政一個月

推文到plurk
2016-06-20 06:00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
小英總統上台到今天剛好一個月。要評論一個新政府卅天的「施政表現」或許太急也不準;但要就此檢視其「執政姿態」,應該是此其時。我同時認為,要觀察如今一舉控制總統府、行政院和立法院的「完全執政」民進黨,就要用更大格局及更嚴格標準去理解它的作為或不作為,不該因循讓它有錯而不知改。
我知道就職演講受到普遍國際好評和肯定的小英總統在這一個月的態度就是對外小心謹慎,對內力求改革。對外就是涉及中國的兩岸關係事務。因為承諾「維持現狀」,所以在參與WHA未再受干擾的狀況下,也就很保守的發言應對,此舉讓不少本土派不滿,視為過於膽小,不夠明顯表達台灣的國家立場。我對此雖不願過於苛責,在五分鐘的部長致詞,恐怕只有台灣國民和中國政府在聽,但卻認為在會中大聲說上一句「來自台灣二千三百萬國民的問候」,也絕對不會傷害大局。須知,求全不必委曲,負重更無須忍辱。
雖然在就職演說,小英總統說了數十次台灣,但這不能做為在少數的國際場合,就少提或不提台灣的藉口。或許中國不想聽也會不悅,但國際間應該會很想聽到台灣政府對自己國家定位的堅定聲音。我想提醒總統和總統府的國安團隊,從今以後切莫再膽怯提台灣,更要時時記住既然台灣人民堅定決心要做這個國家的主人,政府也一定要堅持國家定位,絕不讓步。民進黨政府也要深信台灣國民監督的力量,正是抗拒中國政府無理鴨霸的後盾。
同時,對友好友邦如美國的豬肉進口政策,對日本的海域漁權政策,也都可以善用民氣,做為最佳決策的基礎。
在這第一個月,總統府、行政院和立法院已都有一些讓人心動和點頭的對內改革舉措。以下是我觀察到也支持的幾個它與馬政府分道揚鑣的有感改變。
一是教育部廢除前政府頒布的非法高中課綱微調政策;另嚴格界定修改課綱的程序,還邀學生參與。這是該做的對事。
二是總統會儘快向台灣南島原住民族道歉,重建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歷史的根本定位,以去除「漢族和中國中心主義」的錯誤史觀。這具有象徵和實質雙重意義,我相當支持。
三是立法院通過修正地方制度法,明定地方議長副議長選舉要公開投票,以防買票濫規。對我來說,這恐怕是一項不得已的短程防弊之舉,但若能儘快消滅地方議會選舉買票,一清選風,二清黨格,我贊成。但要小心為之,不要淪為反民主投票的慣性。
四是立法院恢復中斷八年的「永續發展促進會」的運作,這看來是小事,但意義很大。它重新揭櫫台灣海洋立國,永續發展建國的理想目標,我對此很感動。
五是總統府新國安團隊繼成功遊說美國國會通過對台「六大承諾」應列為美政府公開宣示的完整對台政策立場之後,七位參議員更在近日連袂訪台,此舉非同小可,對加強台美關係(尤其是軍售)應有很大加分作用。代表團主席馬侃參議員在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談的積極對台發言,也說明了美國朝野對台灣小英政府的肯定態度。小英的沉著、冷靜,無意外的國際外交政策立場,看來也在美、日、歐盟之間贏得初步的信任。
接下來我要在此建議新政府在下個月應該開始做的事:
一是要對中國政府沉住氣,面對中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如減少中客,也可能終止中生來台留學,中斷兩會熱線等等),要以理性因應。對中方的對我的反制,立即做客觀、合理的評估並公開向全民解釋其真偽、虛實和我國的對應策略,不要躲避衝擊,更不要小器回話。要讓台灣人民知道,只要不向中國磕頭,我們就得天天小心中國會耍小動作,也會讓親中勢力在台呼應施壓,或是讓社會人心浮動。
二是也要儘速徹底地公開兩岸經貿的政治經濟後果,對中國一再宣示和國民黨政府一再低聲下氣呼應的「讓利」真假,更要全盤揭露,好讓全民知道「西向」其實不利台灣,「南向」應是出路之一。扎根立基台灣,發展創新經濟,讓全球資本流進台灣更是政府該做的全方位經濟策略。
三是可透過立法院要求,一面公布,一面匡正八年來所有不利「民主鞏固」,「經濟發展」,「社會公平」,「司法獨立」、「兩岸關係民主透明決策過程」的過往作為。對我來說,這也是對過去八年馬政府執政的客觀檢討,以及該著手的「轉型正義」!

-----------------------------------------------

 

債務地雷…七國家被點名
udn.com查看原始檔
A-A+

民間負債占GDP比率變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澳洲雪梨大學經濟與金融教授肯恩(Steve Keen)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各國負債季報指出,未來一至三年有七個國家及經濟體最可能發生債務危機,依序為中國、澳洲、瑞典、香港、南韓、加拿大及挪威。
肯恩所依據的兩項研判標準是:當民間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太高,以及民間負債占GDP比率快速上升時,便可能發生債務危機。

依據經濟學者瓦格的論述,當民間負債占GDP比率超過150%,且五年間此一比率上升約20%時,便可研判將發生債務危機

美國在2008年時符合這兩項標準,許多其他國家亦然;迄今這些國家不是仍陷入危機(尤其是歐元區),就是處於低成長(如美國、英國等)。

肯恩利用BIS的數據,但為審慎起見,將負債占GDP比率提高到175%,則有16國符合;至於第2項條件,為簡化分析,將條件改為過去一年民間負債增加額占GDP比率超過10%。結果發現,中國及香港的負債情況顯然相當危險。

肯恩並指出,經濟體的民間支出,可以用GDP加上信用變化來計算。當信用成長率下降,則信用增加額便下降,甚至轉為減少,結果將形成需求減少,經濟將陷入衰退。

肯恩指出,所有榜上有名的國家,信用成長占總需求的比例都相當高;一旦信用成長減緩,經濟將陷入衰退。其中香港的信用成長額從2014年中開始劇降,因而衰退的危機甚高。

但要準確預測這些國家將於何時陷入衰退,顯然不可能,因為這要看民間部門繼續向銀行借錢的意願,及銀行的放款意願而定;另外政府可能採取擴張性政策,也可能延後衰退發生。

但肯恩強調,信用停止成長的時間不可能無限期延後;一旦大限來臨,這些國家也將加入全球困難經濟體的行列。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掌握全球零時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