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in長頸鹿

神獸,是代表平安吉祥的圖騰式動物,比如:龍、鳳、麒麟、貔貅等神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bpHQNd

-----------------------

鄭和最早發現美洲/《坤輿萬國全圖》,是一幅由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於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所製的世界地圖,是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中文地圖。/1502年最早的顯示葡萄牙在東方和西方的地理發現的地圖--坎迪諾平面球形圖/1507年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96zXO

--------------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孟加拉,曾帶兩隻孟加拉國進貢的麒麟(長頸鹿)回到北京。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當時阿拉伯語中長頸鹿叫 giri,「麒麟」即作為 giri 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常與龍馬混淆。公獸為麒,母獸為麟,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為仁獸。[2]
麒麟的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麒有角,其中一角生肉,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驎。漢許慎《說文解字》:「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歷史
甲骨刻辭的「小臣牆刻辭」[3]內容為戰爭「獲白麟」的記錄。[4]
麒麟最早的記載為《春秋經》哀公十四年的「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漢書·武帝紀》謂:「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晉書·武帝紀》說:「五年,春正月,虜帥樹機能攻陷涼州,乙丑,使討虜護軍武威太守馬隆擊之,二月甲午,白麟見於平原。」
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裏「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係衰周而素王」。[5]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6],並表示「吾道窮矣」。[7]孔子曾寫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8],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9]
文化
因為孔子出生時,有麒麟顯現,所以民間認為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也把傑出的兒童稱為「麒麟兒」、「麟兒」。此後,民間慢慢出現「麒麟送子圖」之作。
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子,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
麒麟一稱為龍之子,屬龍族,瑞獸,與龍鳳龜合稱為四靈[10],因此麒麟圖案常作為吉祥,仁愛之符號,被中國古代各朝朝政常採用。史載漢宣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
《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公、侯、駙馬、伯以麒麟作為補服圖案。故稱一品麒麟。
清朝時,武職官員一品的補子徽飾為麒麟。
「麟止」是指絕筆,元狩元年(前122年)冬十月漢武帝至雍(今陝西鳳翔)獲白麟,一角而五趾[11],作《白麟之歌》[12],司馬遷作《史記》於此處止筆。
《史記·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13]
後世古琴曲中有《獲麟操》,傳為孔子所作以悼念此事。[14]
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曹雪芹《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裡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
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是代表愛情的見證。女主人翁與男主人翁受阻於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翁交於男主人翁一隻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隻麒麟交於你,這隻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衝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麒麟與長頸鹿

清代陳璋根據明代沈度原作瑞應麒麟圖臨摹而成的《榜葛剌進麒麟圖》。原作描繪鄭和在公元1414年(永樂十二年)由孟加剌帶來的長頸鹿。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東非進貢的長頸鹿回燕京,並宣稱是麒麟。[15]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
當時碰巧索馬利亞語中長頸鹿叫giri,「麒麟」即作為giri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台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古人所說麒麟,實際上就是梅花鹿。雄為麒、雌為麟,合稱麒麟,梅花鹿雌雄差異比較大,雄性體型更大,頭上有角。而古書中描述的「白麟」,就是白化的雌性梅花鹿。

-----------------------

File:Qilin in sancai tuhui.jpg

-------------------------------------------

鄭和最早發現美洲/《坤輿萬國全圖》,是一幅由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於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所製的世界地圖,是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中文地圖。/1502年最早的顯示葡萄牙在東方和西方的地理發現的地圖--坎迪諾平面球形圖/1507年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96zXO

------------------------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孟加拉,曾帶兩隻孟加拉國進貢的麒麟(長頸鹿)回到北京。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

當時阿拉伯語中長頸鹿叫 giri,「麒麟」即作為 giri 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File:Chen Zhang's painting of a giraffe and its attendant.jpgFile:Tribute Giraffe with Attendant.jpgFile:Painting of the Giraffe from Bengal. By Shen Tu, copied by Ch'en T'ing-pi.jpgFile:Chen Zhang's painting of a giraffe and its attendant.jpgFile:ShenDuGiraffePainting.jpg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孟加拉,曾帶兩隻孟加拉國進貢的麒麟(長頸鹿)回到北京。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

當時阿拉伯語中長頸鹿叫 giri,「麒麟」即作為 giri 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中國典籍關於長頸鹿的記載,最早出自晉代李石所著《續博物志》,記錄非洲索馬里沿岸撥拔力古國出產的異獸,身高一丈余頸長九尺。宋代趙汝適著《諸蕃志》中稱非洲長頸鹿為徂蠟:「狀如駝馳,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後低三尺,頭高向上」

明代時,亞非多國向中國進獻或出售長頸鹿。進獻最早始於永樂12年(1414年)的榜葛剌(今孟加拉一帶)國,此後三十年間,至少有5隻長頸鹿被帶入中國 (張之傑,《鄭和下西洋與麒麟貢》,2007)。當時除用音譯詞「祖剌法」(從阿拉伯語)指長頸鹿外,主要是用「麒麟」一詞來指長頸鹿,以為長頸鹿即是麒麟的原型。之所以用「麒麟」作為名稱,據考證可能是與亞、非各國語言中對長頸鹿的名稱多為 kVr- 類型的詞彙有關 (張之傑, 2007),可能是對原稱的語音附會

阿拉伯語 زرافة 一詞還是歐洲基本所有語言中「長頸鹿」一詞的來源,如英語 giraffe。「麒麟」的「長頸鹿」這一含義雖然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卻至今還保留在日語和朝鮮語的漢字詞「麒麟」(麒麟,기린)中。而在越南語中,漢字詞「麒麟」(kỳ lân)除指中國傳說中的瑞獸外,還指西方神話中的獨角獸(unicorn)。

長頸鹿可能就是「麒麟」的原型

------------------------------------------------------

File:Tieyingbi.JPGFile:QingQilin.jpgFile:延晖殿前的麒麟.JPG01300000239924122692121318068_s  

麒麟,中國傳統祥獸,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神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寵,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與貔貅的區別: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吉祥。貔貅是兇猛的瑞寵,且護主心特別強,有招財納福、鎮宅避邪的作用,它以財為食,能食四方之財,目前以尚修堂開光貔貅的效果較為明顯。民間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長壽,用貔貅來主招財、鎮宅、辟邪。麒麟和貔貅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從其外部形狀上特徵有:“麋身牛尾馬蹄狼蹄魚鱗皮角端有肉”
“鹿”為偏旁證明由鹿演化而來有源於鄭和下西洋引入長頸鹿一說
《說文解字》中有其記載被印在清朝一品官服飾上地位僅次於龍
銅麒麟浮雕三美神圖冊
麒麟,亦作“ 騏麟 ”,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 (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 原型
據說麒麟原型實際上是當年鄭和下西洋從南非帶回來的長頸鹿。後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揉進了龍頭、魚鱗、牛蹄等深化形象與現實事物而成的一個形象。體現了中華民族超凡的藝術天份,以及對大自然的崇尚之情。
麒麟- 釋義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外形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拿它像徵祥瑞。2:比喻才能傑出的人。3:龍性淫,與牛交,生麒麟。傳說麒麟是龍與牛交合的產物。

麒麟- 含義
麒麟
麒麟圖冊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隻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漢許慎《說文解字》十:“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段玉裁注云:“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按何法《徵祥記》:“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許雲仁獸,用公羊說,以其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也。”古麒麟或簡曰麟,咸以為祥瑞之物。《禮記》禮運:“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麒麟- 圖案
《麒麟送子》的圖案而言,既有繁,又有簡。繁者或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在民間版畫作品中,還多配吉祥 ​​聯語"天上麒麟兒,地下狀元郎"。(二)建築裝飾物。磚木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的重要方式,題材豐富,刻工精良,賦予建築造型以生動形象。磚雕多用於磚結構建築貼面和木結構建築的磚牆外檐;木雕除在建築外檐使用外,更多地用於內簷裝修。天津磚雕當屬磚雕藝術之佼佼者,在清乾隆嘉慶年間還屬瓦作兼作的細活,磚雕藝人被稱之為"刻花活兒"的。道光年間,發展成為獨立的行業,形成聞名於世的"天津刻磚"。而垂花門、內外據雀替、額枋、花罩和四扇屏、花板、花牙等裝飾上的木雕工藝亦堪稱一絕。中國的建築尤其是居民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盛行在房檐、房山牆、門楣、窗框、影壁、柱礎、板牆、屋脊、抱鼓石等處以磚雕、木雕或石雕的方式裝飾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麒麟便是其中常用的吉祥動物。有的在大門的兩側裝飾石雕麒麟,既顯示門庭高貴,又鎮宅避邪。(三)佩飾與紋樣。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以麒麟的工藝造像作為護身符佩戴在身上,其質地有金、銀、銅、玉等,尤其講究為嬰幼兒佩戴"麒麟鎖",以此為孩子祈禱長命百歲。此外,以麒麟的藝術造型為圖案的傳統紋樣也被廣泛使用。唐代武則天時,以麒麟作紋飾繡於袍服,名曰"麒麟袍",專門賞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穿用。清代時,將麒麟繡於武官一品的"補子"上,成為等級制度的標誌。在民間剪紙、年畫、刺繡、臘染等工藝美術品中,都留下了麒麟那鮮活的影子。(四) 讚語與祝詞。民間多以"麒麟兒"、"麟兒"、"麟子"等為美稱讚揚別人家的孩子。如南朝《陳書•除陵傳》曰:"時寶誌上人者,世稱其有道,陵年數歲,家人攜以侯之,寶誌手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 。"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卿二子歌》 :"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以" 麟子鳳雛 "比喻貴族子孫;以"麟趾"祝頌子孫賢惠;以"麟趾呈樣"作為結婚喜聯的橫批,祝頌生育仁厚的後代;以"麟肝鳳髓"比喻極為稀有的食品;以" 麟角鳳嘴 "、"鳳毛麟角"稱讚和說明物品珍貴。 

麒麟- 來歷
麒麟
雙龍共舞麒麟龍鳳戲珠圖冊
眾說紛紜,麒麟在遠古的時候就出現了,在那個時代,人們住在山里,要與野獸為敵,補食野獸。漫漫歲月,人們馴化了牛,羊,鹿,豬,馬,兔,狗,豬,雞,猴等等野獸,而這些野獸也為人們提供生命的來源能量,人們說這是上天派來幫助人類的,雖然殺害他們,但是也要餵養尊重他們。慢慢的就有了崇拜的圖騰,因為最開始人們馴化的這些牛,羊,鹿,馬,狗,等等的動物稱為吉祥的野獸,把他們的樣子拼在一起叫其。這就是以後的龍的原形,因為人類最開的想像是從這些簡單的動物來的,龍複雜的,是人們根據最開始的圖騰想像完美的。慢慢開始文字的演變,那個最開始吉祥的圖騰叫騏,後來人類賦予他吉祥,祥瑞的寓意。也增加了虎的足,馬的腿,鹿的角,獅子的尾巴頭,龜甲的鱗片,等等,後來就成了麒麟。也叫勾陳,是天中一星宮之名稱。很有名氣。從某種角度說,龍是麒麟的化身或麒麟是龍的祖先。
從星座來講,麒麟是勾陳,是小熊星座的重要骨幹。在聖瑞神將中,他可以吐火,法力高強的呢可以吐三昧真火。因為任何事物都有客星與剋星,麒麟屬六大星中的中央“皇帝”職稱的勾陳星,屬五行中的土,而龍屬木,朱雀屬火,白虎屬金,玄武屬水,只有龍這個木對中央“皇帝”有威脅。所以有吐火能力來自己統治管轄這六星分別是:白虎,朱雀,青龍,玄武,騰蛇,勾陳六星。
麒麟- 風俗
麒麟
素三彩麒麟圖冊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於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麼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麼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徵。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公元1419年,鄭和帶著馬林國國王贈送的長頸鹿回到了南京。由於長頸鹿長相極像中國民間傳說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國民對長頸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認定,馬林國國王所贈長頸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或許並不存在;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麒麟對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獸。
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一。麒麟含仁懷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很多;麒麟與鳳凰一樣,乃有雌雄,麒乃雄。麟為雌,麋身、牛尾、魚鱗、足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說)頭上有一角,角端有肉;麒麟作為吉祥物,中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採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麒麟或許就是長頸鹿?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回國後,帶回非洲地區的長頸鹿,當時明朝人沒有見過這種只有在熱帶草原才出產的大型動物,以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說的麒麟是長頸鹿一說!"麒麟"這個詞在日本就是長頸鹿的意思.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的形狀如同一匹長了角的馬。在《舊約全書》中獨角獸作為一種希伯來傳說中的動物曾被頻繁的提到;日本著名動畫片《聖鬥士星矢》很多人都看過,裡面有一個青銅戰士,長得和天馬星座的守護戰士星矢差不多,鎧甲也差不多,那就是獨角獸星座。麒麟的形象現在仍然可以看得到。目前,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像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鎮守瑞獸有多種神獸,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在南京中山門外,有一雕塑,乃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徵,取材於南京城外南朝蕭樑帝陵。此雕塑紋飾華麗,身軀趨向於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該雕塑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獸身紋飾
麒麟
麒麟圖冊
極富裝飾味,其體感強,且厚實,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裡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代表愛情的見證。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受阻於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公交於男主人公一隻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只麒麟交於你,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衝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麒麟- 典故
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地。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於戰國成書的中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穀梁赤撰寫的《穀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東周列國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一獸,鹿身、牛尾、馬蹄,頭上有一肉角,怪而殺之。孔子歎曰:'仁獸,麟也,孰為來哉',使弟子埋之。《東周列國志》雖係歷史小說,但所記載的內容和史書基本相同,決非虛擬。《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義》中又注:“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鉅野是也。” 《兗州府志•聖裡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圖冊
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識•說麒麟》一文記載“中國古籍中最早記載'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詩經》。”《春秋》以記載謹嚴著稱,絕不語怪、力、亂、神沒有的事,更不會捕風捉影地瞎說。再如《歷朝綱會纂》、《綱易知錄》、《曹南文獻錄》、《曹州府志》、《鉅野縣志》等也都作瞭如實的記載。“西狩獲麟”發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從此已不再著書。這就充分證明了至今仍在鉅野流傳的“孔子獲麟絕筆”的故事是真實的。孔子獲麟絕筆,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精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重要原因。傳說在公元前551年(魯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懷了孕,祈禱於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時,頭頂長得有點像尼丘山,幫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見麟死,他認為是個不祥之兆,立即揮筆為麒麟寫下了輓歌:“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由於孔子感麟而憂,再加他唯一的愛子孔鯉的早逝,使他難過極了,終於在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與世長辭了。孔子死後,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古風詩》中就有“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的詩句。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西狩獲麟”的故事,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築了麒麟台,亦名獲麟台,古稱獲麟古塚。該建築地處鉅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莊以東、後馮橋以北大窪內,為縣級名勝古蹟重點保護單位。此台為魯哀公“西狩獲麟”處,東西長73米,南北寬52米,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這裡原有唐代石碑數座,由於年湮日久,已遭毀壞。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於曹濟公路旁,碑上刻的塚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獲麟”聞名全國,一些州、縣、鄉、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鉅野以東的嘉祥縣,鉅野城東的獲麟保(鄉)、獲麟集等,皆以此命名。
由於古代都把龍鳳龜麟當成神靈,西狩獲麟,也就成了文人筆下的重要內容。晉征南大將軍兼史學家杜預撰寫的《春秋左傳集解》一書云:“麟者,仁獸也,聖王之嘉瑞也”。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獲麟解》(註釋)雲:“麟一角而載肉,設武備而不為害”。“遊必澤土,祥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王者有出,與鳳龜龍謂之四靈。”由於麒麟為四靈之一,一些史書故事如《麟經》、《麒麟書》、《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閣》等,均以麒麟為書名或內容。再如古代帝王的年號或者古建築、古地名,也往往以麟字作為祥瑞的代號,漢高祖劉邦稱未央宮為記麒麟殿,漢宣帝必稱為麒麟閣。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獲麟意,於鉅野置麟州。唐高宗稱年號為麟德,武后則天必中書省為麟台。唐德宗大歷四年,在麒麟台立麟台碑。後金皇統七年,取麒麟祥瑞意,在鉅野縣山口鎮(今嘉祥縣大山頭一帶)增設嘉祥縣。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為祥瑞,在鉅野縣治北建麟鳳亭;元文宗至順二年,鉅野縣主簿樊遜,重修麟鳳亭。明代,鉅野知縣方時化,在麒麟台建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偉,規模壯觀,據當地傳說,當時整個寺院佔地百餘畝,有僧侶百餘人,佃戶數十家。寺院附近有鋪店、石碾、菜園、鹽畦、車坊等,顯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瑞麟寺南面,有一小河,名曰八里河,此河東西流向,岸柳成行,流水潺潺,游魚可數。河南岸有一渡口,即《鉅野縣志》上所說的“獲麟古渡”。每值陽春,風和日暖,鳥語花香,士家工商,男女老少來此觀光遊覽者絡繹不絕。可惜由於明崇禎末年的戰亂,整個寺院都變成了虛墟,今天能見到的只有這座荒草萋迷的土台子了。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後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元年),年方二十一歲的愛國詩人辛棄疾,參加抗金起義軍,途篤鉅野麟台,即興作五言律詩一首:
終始春秋筆,經名舊記麟。荒台曾建魯,野草未燒秦。
麒麟
麒麟圖冊

鬱鬱山川秀,蔥蔥景鈀新。韋編續繼否?書帶已成茵。
明代詩人孫宜,遊“獲麟古渡”時,作五言律詩一首,其詩曰:
古渡寒煙積,沙明照落懸。春秋悲鳳日,天地泣麟年。
魯變時交阻,週衰轍竟旋。至今皆絕筆,真意更誰傳。
麒麟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 吾家麒麟 ”。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鉅野是麒麟的故鄉,鉅野百姓對麒麟情有獨鍾。在鉅野,關於麒麟的民俗遺跡比比皆是。描寫麒麟的詩詞歌賦、描繪麒麟的書法繪畫、紀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鉅野民間不勝枚舉。鉅野歷代以麟為名的人和事物也數不勝數。2007年,鉅野被命名為中國麒麟文化之鄉,為鉅野開發麒麟文化迎來了契機。
麒麟送子 麒麟
筆筒麒麟圖冊
中國舊時生育民俗。祈子法的一種。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井居四靈之首位。《禮記•禮運》有"出土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椰"("椰"同"菽",沼澤)。在中國眾多的民間傳說中,關於麒麟有故事雖然並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部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麒麟,雖說是中國古人創造出的虛幻動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那樣括靈活現,歷歷在目,深入人心,無論作為觀念形態的,還是作為物化形態的,都以其為吉祥形象進行長期的表現,這既反映了麒麟在中國人民心理上的地位,又體現了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這種對超自然物的信奉,是脫離物神崇拜的一種發展。麒麟,將是中國民眾生活中永遠的吉祥物。
麒麟- 文化
麒麟的創造與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麒麟圖冊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複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所謂"集美",通俗地說是將一切美好的東西集中在一個事物上的一種表現。這種理念一直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所追求實現的目標和願望。因而,麒麟所選擇的鹿、牛、馬、魚等吉祥動物進行組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鹿崇拜在中國屬於原始動物崇拜,並在古代一種帝王的象徵,同時,還被納入神學政治的範疇之中。《宋書•符瑞志》雲:"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則至。" 《瑞應圖》亦曰:"王者承先聖法度,無所遺失,則白鹿來。"後來,當人們崇拜神仙時,白鹿又被當作仙家的神畜。中國的蒙古族古代崇拜白鹿,在《蒙古秘史》一書中早有白鹿與始祖神誕生的神話傳說。滿族中有《抓羅媽媽》鹿神神話。在養馴鹿的鄂倫春、鄂溫克族和打獵的赫哲人中,鹿常常是薩滿巫師的神靈,並以為薩滿常化成鹿形出現,甚至於薩滿巫術中都堅信薩滿的真魂可以化為鹿身鬥法,鹿勝則薩滿勝,鹿死則薩滿生命也終結。在民間,鹿還以長壽仙獸的形像出現,在多種場合用以表達祝壽、祈壽的主題。此外,鹿還與"祿"諧音,象徵福氣、奉祿。
牛,在上古時期就走向祭壇,成為祭祀活動不可缺少的神聖物。民間傳說牛是來到人間幫助人類的天上神靈,其在田野默默耕耘,給人類帶來了物質的財富,而且它身上所體現的奉獻精神,也給人類以精神的財富。牛崇拜在中國各族民間都很普遍,在西北各地有公牛崇拜,在南方多水牛崇拜。史書記載戰國時代的秦國己設有怒特祠專祀神牛,這是古代最早記錄的耕牛崇拜。像中國的納西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及哈尼族等少數民族都將牛視為創世神獸。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鄂溫克族、傣族等地區亦都有祭招神牛習俗。
馬,被認為是聰明、忠誠、勇敢而耐勞的動物,具有高貴、飄逸、優雅的氣質。《易經》中將馬象徵天,即"乾為天"。馬崇拜多流行於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與遊獵民族中,他們以馬為主要乘運動力。清代文獻中多有祭馬神禮儀和修建馬衝廟的記述。另外在古代的祭天地和出師盟誓時常有以白馬為祭馬,認為白馬屬陽,為天神所驅使。青牛屬陰,為地神所享用。在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中都有祭天神或牲畜保護神時選神馬、獻神馬的習俗。這種神馬不准女人騎用,可隨處吃走,不准驅趕,甚至可以隨意在田中啃吃青苗。神馬多選全白色,全尾全鬃,從不修剪,並常在鬃尾拴五彩綢作為標記。
魚,作為一類水生動物的總稱,其身上的鱗皮被珍視為吉祥、美麗的裝飾,"魚鱗錦",就是傳統的吉祥紋樣。魚崇拜一直在中國漢族、滿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等民族廣泛流傳,許多神話中都有說大地是馱在巨大的魚背上的故事傳頌。,"在湖南馬王堆出土的漢墓帛畫上的世界圖像,也把人間大地放在兩條巨大的魚之上。魚又與"餘"諧音,成為生活富足、美滿的象徵。
中國古人將以上幾種吉祥動物創造性地進行組合,建構了麒麟這一神獸的形象,符合長期以來培養、鑄就的心理接受力和藝術欣賞力。
麒麟- 與儒家思想的關係

麒麟
麒麟圖冊
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獸"。西涼武昭王《麒麟頌》曰:"一角圓蹄,行中規矩,遊必擇地,翔而後處,不蹈陷阱,不罹羅罟。" 《宋書•符瑞志》曰:"含仁而戴義,不飲池,不入坑阱,不行羅網。" 《說苑》亦有:"含仁懷義,音中律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擇土而後踐,位平然而後處,不群居,不旅行,紛兮其質文也,幽問循循如也。"的記載。體現了麒麟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之所以能在發展傳承中被廣大民眾和統治階級所接受,正是因為這種"仁獸"所具備的品質正符合幾千年來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範。
儒家學派是由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立的,就其目的、功用、宗旨和結構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以教化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學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發展曾起過較大的積極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學","仁'可以說是儒學中倫理學說的根本和最高道德準則,其主旨是"愛人",亦即"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有"仁愛之心",並以"愛人"與否這樣一個道德標準來確定人們是否應該受到尊敬和重用。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戰國時代,儒墨並稱"顯學"。秦始皇運用法家的學說統一天下,焚書坑儒,使儒學受到一次嚴重打擊,但秦朝"二世而亡"。漢初尊崇黃老之學,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於是,儒學正式居於統治地位。魏晉時代,玄學盛行,雖然嵇康公開倡言"非湯武而薄周禮",但玄學家仍尊崇孔子為最高的聖人。隋唐時代,佛學昌盛,儒、釋、道三教並尊,但政治法度仍是儒家學說。宋代理學興起,恢復了儒學的權威地位,歷宋、元、明、清,儒學受到統治者的尊崇。直到五四運動,儒學受到嚴厲的批判,儒學在思想意識上佔統治地位的時代宣告結束,儒學獨尊的格局一去不返了。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佔有的主導地位和深遠影響是無可比擬的。
麒麟
岫玉麒麟圖冊
在民間傳說中,麒麟與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說孔子降生的當天晚上,有麒麟降臨的孔府闕里人家,並吐玉書,上有"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五,徵在賢明。"字樣。既告眾人孔子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未居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孔子家人將一彩繡系在職角上,以示謝意。周敬王末年時,有人在曲阜掘土犁田時,竟挖出了那條當初係於麟角的彩繡。以後,人們又引申出玉書三卷,孔子精讀後成為聖人。至今,在文廟、學宮中還以《麟吐玉書》為裝飾,以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孔子生活的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崩樂壞,社會動盪不安。傳說麒麟見於郊野,為人所賤,孔子喟嘆麒麟"出非其時",標誌著世界的日暮途窮和哲人的窮困,所寫《春秋》於此絕筆,故《春秋》又別稱"麟史"、"麟經"。
麒麟的吉祥意義與人類的趨利心性
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深藏著並不多方面顯示出自己的民族民俗特徵。民族的不同,種族的不同,還使人類在形體、膚色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不同民族、不同種族的人又有著一些共同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徵。有關人類基本心理特徵相同的理論,學術界稱之​​為"心性同一說"。其中之一便是趨利心性。
趨利心性的"利",不可狹隘地理解為利益、錢財,它泛指對人類有利的一切事項,是人類嚮往、追求吉祥、幸福,希望萬事萬物向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對事物的發展往往作有利於自身的解釋或賦予其有利於自身的特徵的一種心理特點。審視古往今來存在過、存在著的人們,不論何種民族、何種文化,他們都具備這樣的心理。沒有人嚮往災難、禍患,沒有人希望萬事萬物朝著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基督教、佛教教義要求人們吃苦、禁慾,其指歸也在於解脫原罪,了卻前緣,導引人們進入天堂或極樂世界,體現了這種趨利心性。麒麟崇拜也同樣具備這樣的心性。如同在傳統文化反思中提出的中國敘事文藝作品"大團圓"的結局一樣。這也是麒麟之所以久傳不衰的主要緣故。
傳說漢武帝時曾得到過麒麟。元狩元年(公元前1盟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獲得"白麟",主祥瑞,帝作白麟之歌,為此將原來的年號元朔改為元狩,以慶吉祥。此外,他還修築了麒麟閣(一說蕭何造),賞賜群臣白金。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畫功臣霍光、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 11人圖像於閣,以表其功。後世多以"麒麟閣"或"麟閣"表示卓越的功勳和最高的榮譽。又傳宋太宗亦獲麒麟,滿朝稱賀。由此可見,麒麟預示徵兆的吉祥意義已被廣泛認同。
麒麟- 應用
麒麟
麒麟圖冊
麒麟,是上古中國人最企望出現的吉祥動物,它們的出現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那時的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著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和光明,而辟除不祥。當上古時代的這種信仰被傳承下來的同時,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義也隨之被廣大民眾公認且牢牢地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麒麟便成了某種意念的象徵,某種意境的表現,某種力量的顯示,並啟發人們的想像,引導人們的精神去契合某種意念,進入一種特定的境界,給人們以希望、安慰和某種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
(一)求子與育子。中國傳統的生育觀念是希望早立於嗣,多生兒女,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並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將不能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視為最大的不孝。這種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從婦女懷孕,還是到嬰兒降生、百晬兒、及其他慶賀活動,無不體現出人們為此所做的不懈的祈福努力。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於是,以"麒麟送子"為主題的民俗文化現像不僅見於圖畫、祝禱之語,而且也見於歲時活動,表現形式十分廣泛,意在祈求、祝愿早生貴子,子孫賢德。
近代湖南長沙每逢新正之月,都要舉辦耍龍燈活動。屆時,每當耍龍燈的耍到有不孕婦女的人家時,主家都要加送禮物,並讓龍圍繞不孕婦女舞一圈,然後將龍身縮短,上面騎一小孩,在堂前繞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山東一些地方還有一種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婦女扶著載有小孩的紙紮麒麟在庭院或堂屋裡轉一圈,亦有人將彩繡係於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

科學家驚訝:長頸鹿分四種 長脖子從何而來 組圖
m.news-adding.com查看原始檔

長頸鹿(pixabay)

最新研究指出,我們熟知的長頸鹿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四種。該發現令科學家不得不承認,對於生命現象了解的太少,甚至以前獲得的科學知識是錯誤的。

研究者說,長頸鹿看上去是一樣的,實際上基因差異將其分為四種,分別為非洲南部長頸鹿(Southern Giraffe)、馬賽長頸鹿(Masai Giraffe)、網紋長頸鹿(Reticulated giraffe)和非洲北部長頸鹿(Northern giraffe)

而且,四種長頸鹿雖然都生活在非洲,但是互相之間幾乎沒有雜交繁殖等現象。不同種的長頸鹿差別之大猶如北極圈外的棕熊和北極內的北極熊。

據科技網站The Verge9月8日報導,人們以前關於長頸鹿的最基本知識是錯誤的。

對長頸鹿知之甚少

德國法蘭克福生物多樣性和氣候研究中心(Bik-F)的阿克塞爾•詹克(Axel Janke)教授說:“我們非常驚訝,沒想到發現長頸鹿有幾種。”

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長頸鹿保護基金組織(Giraff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創始人兼負責人朱利安•芬妮賽(Julian Fennessy)解釋,這些不同種的長頸鹿雖然看上去長得差別不大,而且生活圈互相接近,如生活於非洲肯亞等國家的幾種,但是它們之間似乎沒有雜交繁殖的現象。


科學家承認,對長頸鹿知之甚少。(pixabay)

如馬賽長頸鹿的皮毛顏色明顯較黑,身上長著不規則的淺棕色線條直到腿部,其間分布一塊塊的暗色斑。而網紋長頸鹿身上有粗粗的亮白線,分割著一塊塊棕橙色色斑。但詹克也表示,目前尚不了解這四種長頸鹿的具體生活習性,如行為、繁殖特徵及對環境的適應特點等之間的異同。

報導說,最讓研究者驚訝的是,為什麼直到2016年才發現長頸鹿分四大種。研究人員說,這表明生物界對這種具有標誌性的動物研究得太少。

“這項發現讓我們深思為什麼我們對長頸鹿知之甚少。”詹克說,“它們是可愛的大型動物。人們不可能忽略它們,但是它們並沒有引起科學家的興趣。”

長脖子從何而來

讓人奇怪的是,雖然進化論者承認對長頸鹿研究得很不充分,但在生物教科書中一直用這種動物來描述所謂的進化證據。

BBC7月12日報導,法國動物學家讓-巴蒂斯特•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是第一個提出長頸鹿因取食而長出長長脖子的錯誤觀念。1809年,拉馬克編織出“栩栩如生”的故事:“那時的土壤差不多常年都乾旱而貧瘠,迫使它們以樹葉為食,並為了夠到樹葉,不得不時常努力伸長脖子。”達爾文在1859年進一步發揮:“相較於頸部短的長頸鹿,頸部較長的長頸鹿更有可能從艱難時期中存活過來。”


長頸鹿取食時,常常是彎下脖子而不是伸長。(pexels)

BBC說:“那些進化論者屢屢用長頸鹿來闡釋自然選擇,進而使公眾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個生物學謊言的暗示:……長頸鹿的修長頸部是為了幫助進食而進化出來的。”

實際上,1996年,動物學家羅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mons)和盧•希培斯在《美國博物學家》(The American Naturalist)中揭露了那些謊言:在乾旱的季節里,長頸鹿都是從較低的灌木叢中,而非高大的樹上進食。更重要的是,長頸鹿最常以彎曲脖子的姿態進食,這樣它們會吃得更快

但西蒙斯和希培斯卻構想出又一個可笑的假設:雄長頸鹿為了取悅和爭奪雌長頸鹿而長出長長的脖子!

今年5月,《自然》登載基因分析研究,說明長頸鹿想從千萬年前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它至少需要同時變異兩種控制其脖子生長以及相關器官如心血管及神經的基因。

對此,以色列著名物理學家李•斯柏特納( Lee Spetner)博士等人指出,怎麼可能同時隨機地、自然選擇地發生兩種基因的變異,之後這兩種基因又恰到好處地協同控制動物脖子向長的方面生長。

---------------------------

2p061p065s844qrp9qo15s355106q252Joe-Lillington_Zheng-He_05_qjal52021-11-15_1150222021-11-15_1150082021-11-15_114956256211902_10222697294394137_3162635341650976829_n253334499_4502900816460334_508517277477924928_n26941s692n854p6990onn426rp810406s63onq0824s54511nn13s550n5568p3s39r9r73382q84so2nnq767qrqp26o8q0

明人瑞應圖
Auspicious Omens
Ming dynasty (1368-1644)
永樂十二年(1414)九月七日,榜葛剌(孟加拉)國王的使者獻了一隻「麒麟」給永樂皇帝。由於麒麟出現是國家昌隆的吉兆,因此不但大臣們紛紛以詩文讚頌,宮廷畫家也繪圖紀念。根據留下的圖像看來,當時所謂的「麒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來自東非的長頸鹿。1414年鄭和下西洋時榜葛剌國進貢的麒麟
---------------------------
當時好像叫它「徂剌法」的樣子。
※據《西洋朝貢典錄校注》,麒麟即是長頸鹿,由東非販運而來,阿拉伯語稱之為zurafa(譯作「徂剌法」或「徂蠟」),麒麟則是索馬里方言語giri之對音。長頸鹿在明代被視為麒麟神獸,並象徵祥瑞,翰林院沈度(1357-1434)撰寫〈瑞應麒麟頌〉,以紀念來自遙遠國度的瑞應事件,由宮廷畫家繪圖並抄寫頌詞於其上,再由皇帝頒賜給臣子,達到政治宣傳的目的。
-------------
這隻應該是馬木路克蘇丹送給榜葛剌(孟加拉)蘇丹,孟加拉蘇丹進貢給明朝。孟加拉的地理位置屬於南亞不是東非,路程近很多。不過牠搭船來的機率很高,當時回教徒的航海技術很厲害,船夠大又是沿岸航行,應該不至於搞死牠。
這隻不是鄭和帶回來的,這時候他正在海上漂,不過鄭和有帶別隻回來。皇上看到麒麟就會開心,當然是能帶盡量帶了。
-----------------------
瑞應麒麟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upgYv
《瑞應麒麟圖》中國明代儒林郎翰林院修撰沈度作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描繪1414年鄭和下西洋時榜葛剌國進貢的長頸鹿(畫中稱為麒麟)。原畫上部有《瑞應麒麟頌序》,從左邊緣寫滿到右邊緣,共二十四行。《瑞應麒麟圖》有二枚印章,在畫幅緊左邊緣中央。從畫中的長頸鹿花紋推測,當時來到中國的可能是索馬裏的網紋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
《瑞應麒麟圖》今藏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瑞應麒麟圖》臨摹本
清代陳璋《榜葛剌進麒麟圖》
《瑞應麒麟圖》有兩種臨摹本:
明代華亭沈慶臨摹,圖中的麒麟,身上有鋸齒紋。此圖原歸李印泉收藏。後爲美國收藏家John T Dorrance 購得。現藏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
清代陳璋描臨《榜葛剌進貢麒麟圖》。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常被誤會爲《瑞應麒麟圖》,此作實爲清代畫家陳璋描臨《瑞應麒麟圖》而得。《榜葛剌進貢麒麟圖》並無24行《瑞應麒麟頌序》,僅代以9行題詞;《榜葛剌進貢麒麟圖》二枚印章亦非置於畫幅緊左邊緣中央,而在畫幅左下角。此外,《瑞應麒麟圖》中的長頸鹿花紋較不明顯,但《榜葛剌進貢麒麟圖》中花紋對比則較強烈。
《榜葛剌進貢麒麟圖》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瑞應麒麟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upgY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