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咸豐6年大清寶鈔真跡正面

357484081_659992016162191_6948341815520605453_n


紙鈔/大明通行寶鈔/至元通行寶鈔/交鈔,或稱鈔,是中國金朝和元朝政府發行並且廣泛流通的紙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0qluRV
銅錢/方孔錢,又稱「孔方錢」/交子/紙鈔/會子是中國南宋時的紙幣,紹興三十年(1160年)於臨安首度發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5rXafS
紙鈔支票/大清戶部官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4d2Nb3

紙鈔/交鈔,或稱鈔,是中國金朝和元朝政府發行並且廣泛流通的紙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0qluRV
銅錢/交子/紙鈔/會子是中國南宋時的紙幣,紹興三十年(1160年)於臨安首度發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5rXafS

------------ 

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是北宋時期稱為「交子」的貨幣。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2017-08-30_2248232017-08-30_224839d01204e94dd6ef830ef3a2de5c7424cb547eff9539e0e1bd20420e29b9a1ce34  

世界最早紙幣「使到十八九紙錢飛上天」
作者:殷鑫整理
北宋發行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圖是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部分。(維基百科)
更新: 2017-08-29 3:00 PM 
中國最早的紙幣
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是北宋時期稱為「交子」的貨幣。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最早出現於四川地區,起初為私營性質,由十幾戶富商主持發行,可以兌現,也可以流通,稱為「交子」。後由官府接管,改為國家辦理,且分界發行,定期回收。所謂「界」就是交子的有效使用期限,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北宋從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到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前後共發行了42界官營交子。
宋代發行的「交子」,公元九世紀發行的,是歷史上第一種紙幣。(公有領域)
宋代發行的「交子」,公元九世紀發行的,是歷史上第一種紙幣。(公有領域)
交子開始發行時,以本錢36萬貫為準備金(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首屆發行「官交子」126萬貫,準備金率為28%,絕不濫印濫發,因而幣值較為穩定。後來,朝廷為了彌補財政虧空便經常兩界並用,延長交子使用期,或者濫印濫發,因而造成紙錢貶值。
南宋關子滿天飛
南宋建立後,又由戶部發行紙幣,改為三年一界,並改稱為「會子」。會子發行之初,天下就流傳開這樣一首民謠:「使到十八九,紙錢飛上天。」這首民謠是預言將會貶值。後來它竟果真應驗了。
宋代發行的「會子」印樣。中間橫行大字「行在會子庫」,指臨時首都管理會子的部門。右上方印「大壹貫文省」;左上方印「第壹佰拾料」;中間印「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 賞錢壹阡貫 如不願支賞 與補進義校尉 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 特與免罪 亦支上件賞錢 或願補前項名目者聽」。(公有領域)
宋代發行的「會子」印樣。中間橫行大字「行在會子庫」,指臨時首都管理會子的部門。右上方印「大壹貫文省」;左上方印「第壹佰拾料」;中間印「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 賞錢壹阡貫 如不願支賞 與補進義校尉 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首 特與免罪 亦支上件賞錢 或願補前項名目者聽」。(公有領域)
宋寧宗開禧以後,因應付軍費開支,朝廷又濫發會子。到發行到十八界時,紙幣已嚴重貶值,無法繼續使用。於是朝廷便下令改用關子(銀關),乃以十八界會子三貫當一貫使用,因而關子的價值更低,這時紙錢果真「滿天飛」,應驗了這首民謠了。
據《宋史.五行志四》中記載:宋朝初年,陳摶便有使用紙錢不能通行的說法,當時全國只用銅錢,沒人懂這話的意思。到後來使用交子,會子,再後來的關子,價值越來越低,所以有「使到十八九,紙錢飛上天」的謠諺。@*#

2017-08-30_224751  


 

20120305112854500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宋太宗初年,隨著商業的繁榮和交易的擴大,當時使用的鐵錢已經不能適應交易的需要,於是在四川成都由十六家富商聯合發行了一種紙幣,當時被稱作“交子”。與宋朝大致相同時期的這個金朝,也在公元1154年也發行了紙幣交鈔交鈔是金代盛行的紙幣流通券,發行時間大約有80年,曾經流通金國,在金代貨幣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交鈔作為交易的主要媒介,與錢並用,交鈔分但是為大鈔和小鈔兩種,大鈔有一貫、兩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種;小鈔有一百、兩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種,為了監督紙幣的發行,金代還專門設立了兩個管理紙幣的金融機構,分別叫做“印造鈔引庫”和“交鈔庫”。“印造鈔引庫”的印鑑已經在北京被發現,這一發現成為金朝曾經設立管理紙幣的金融機構的有力物證。

----------------------------

至元通行寶鈔

File:Yuan dynasty banknote with its printing plate 1287.jpg

至元寶鈔

圖片搜尋結果

阿弟@投資世界: 《不通縮,中國無盛世》通縮才是繁榮的歷史規律-B.11 - https://goo.gl/1wh22L

--------------

考古/英媒:大陸木雕中 發現明朝紙幣--大明通行寶鈔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6日, 2016
兩者將作為整體拍賣,其中鈔票的估值為3000至5000澳元(合1870至3120英鎊),而兩件拍品的總估值為4萬至6萬澳元

根據鳳凰資訊網報導,一張由明朝開國皇帝發行的皺巴巴的紙幣,被發現藏於一座13世紀雕刻的中國木雕內。  

這座羅漢(達到涅槃境界的修行者)頭部的雕像,在經過澳洲拍賣行Mossgreen的雷‧特里加斯基斯(Ray Tregaskis)檢查後,透露了其隱藏了700年的秘密。

中國最初於10世紀發行由桑樹皮纖維製成的紙幣,但直到明朝後期才開始試圖廣泛用紙幣取代錢幣。該計畫最終失敗了,因為過度發行紙幣導致了15世紀的惡性通貨膨脹。這張紙幣於1370年發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的第三年,而這座木雕被認為是在之前一個世紀雕刻完成。

該紙幣上印有10堆硬幣,象徵著它的貨幣等值,上面還蓋有3個官方紅印,周圍印有龍的裝飾性邊紋。在紙幣可以輕易被偽造的那個年代,紙幣上的文字警告被發現偽造紙幣的人將被斬首,並為告發者提供了動機——『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仍給犯人財產』。

Mossgreen的亞洲藝術主管特里加斯基斯說,發現那張隱藏的鈔票,對他而言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時刻』。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半寶石或卷軸之類的獻祭物品被留在雕像底座或背面的情況並不罕見,但發現這種罕見的明代鈔票很令人興奮,重要的是,它證實了雕像的具體年代。』

雕像和鈔票將在倫敦展出,下個月會在拿到雪梨進行拍賣。兩者將作為整體拍賣,其中鈔票的估值為3000至5000澳元(合1870至3120英鎊),而兩件拍品的總估值為4萬至6萬澳元。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20150219_05420150219_05820150219_05520150219_054 (1)  20150629111059_67845  407a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中书省提举司”,长:296mm,宽:213mm。_看图王407b中统元宝交钞(壹贯文),“中书省提举司”,长:296mm,宽:213mm。背图_看图王  

小錢幣,大學問(三) – 國學網 - https://goo.gl/hcRdOI

----------------------------------------------

交鈔,或稱鈔,是中國金朝和元朝政府發行並且廣泛流通的紙幣。
金代
作為匯票
金代海陵王時開始使用交鈔。起初交鈔是匯票,用於送錢到異地。商人遠行時不必攜帶較重的銅錢,他們用銅錢買鈔,日後交手續費(工墨錢)和交鈔給兌換機構,可以支取銅錢。交鈔分面額為1貫至10貫的大鈔,和100文至700文的小鈔兩種。模彷北宋四川的交子,交鈔設定了7年的流通期限,到期前舊交鈔必須換新交鈔。使用交鈔的多是長途貿易的客商。
作為紙幣
金章宗初期,開始將交鈔用作應付開支,以紓解貨幣短缺。官員、士兵的俸給,以及邊戍的軍須,都以銀和交鈔支付。為了促使交鈔流通,控制其發行和流通量,維持交鈔的價值,金章宗規定交鈔也可以用於繳納租稅,特別是專賣稅和商稅,以及其後的鹽稅和兩稅,使交鈔正式成為紙幣。金章宗又在京師和各大城市設置官庫、省庫,讓人民兌換銅錢。
到了金章宗後半期,交鈔取代銅錢成為主要貨幣。為了促使交鈔流通,金章宗強制民間交易使用交鈔,下令1貫以上的交易禁止使用銅錢,縣官的提升和降職,也視乎能否有力監督交鈔流通。由於銅錢的儲備金不足,金章宗規定交鈔不能如面額兌換為銅錢。
蒙古興起後,進攻河北和陝西,為了讓地方政府握有兵力,金朝容許地方印造紙幣,於是交鈔開始濫發,紙幣價值暴跌。有商人在河北、陝西收購紙幣,然後帶到河南換銀,以牟取暴利。金朝限制了紙幣使用的區域(行使路分),阻止紙幣從北方流入南方。
蒙元

至元寶鈔
統一以前
蒙古滅金後,大量徵收銀,起初並用銀支付華北一帶的開支。當時蒙古人也發行紙幣,但只是暫時性的,流通領域有局限,發行量也很少,反而是地方割據勢力多發行紙幣。
忽必烈即位後,力求填補財政空缺,統一貨幣。他認為銀是與西亞貿易所用的貨幣,不宜用於華北。彷效歷代王朝,使用銅錢本是最佳方案,但當時華北銅錢數目稀少,銅礦不足,戰爭狀態下也難以鑄錢。而紙幣則印造容易,經費低廉,並已在金朝行之有效,忽必烈於是決定發行紙幣中統鈔,以金、銀、絹為儲備金。
忽必烈原意是,初時只發行紙幣,日後則彷效歷朝鑄造銅錢,與中統鈔並用。但在李儃之亂後,漢人財務官員被革退,色目人官員受起用,他們並不固執於使用銅錢。中統鈔管理良好,信譽很高,流通各地,因此忽必烈一朝沒有鑄造銅錢。
統一以後
元朝滅宋時,在東南地區、四川和湖南,紙幣已是主要貨幣,用於財政收支和交易。在福建、兩廣,紙幣的使用也漸增。忽必烈以中統鈔取代南宋會子,下令南宋紙幣要與中統鈔交換。元朝在昔日會子流行的地區成立了平準庫,彙集金銀以備兌換,又設立行用庫,加強回收金銀。
但和華北不同,元朝無法使整個南方都改用紙鈔,因部份地區仍慣用銅錢,數目較多。故滅宋後,對金、銀、銅錢都解除禁令。雖然有地域差異,但紙幣在元末至正後半期以前,一直信譽良好。
元朝紙幣的發行量和發行地域均大大超過前代。元政府先後在首都大都和各行省設置了負責管理紙幣印造、發行、兌換、檢驗偽鈔、回收昏鈔等之機構,其中中央的印鈔機構稱印造局,負責印造交鈔庫和定鈔庫等。
元朝原則上禁止使用銅錢,銅錢不少被熔鑄或流出國外。但元朝並非徹底禁止使用銅錢,在至大(1308-1311)及至正年間,為了阻止紙幣貶值,曾解禁鑄造銅錢,作為輔助性貨幣。
分類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元朝發行過「中統鈔」、「至元鈔」和「至正鈔」,這些均以當時的年號(中統、至元、至正)來命名,其中幣值最穩定的是中統鈔,而流通時間最長的是至元鈔。元末元順帝至正年間發行的至正鈔,則因發行過量等原因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伊兒汗國
位於波斯的伊兒汗國海合都在1294年曾試著仿效元朝發行印有漢字的鈔,試圖擺脫財政危機。不過,此舉受到了伊兒汗國社會各階層的激烈反對和普遍抵制,不到兩個月即告徹底失敗。而海合都本人也隨即被殺。

------------------------

元朝錢幣的鑄行
1、元朝錢幣鑄行特點
元朝是以行鈔為主,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後,曾想仿傚宋朝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但有大臣勸阻道:“銅錢乃華夏陽明政權之用,我們起于北方草原地區,屬於幽陰之地,不能和華夏陽明之區相比,我國適用紙幣。”忽必烈認為有理,便決定用紙鈔而不用銅錢了。

中統元寶交鈔

至元通行寶鈔
元朝幣制的最大特點是長期、廣泛、大量地發行和流通紙幣。元朝版圖遼闊,橫貫歐亞,由於紙幣本身輕便,攜之可“北逾陽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這使當時的歐洲人覺得不可思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裏寫道:“紙幣流通于大汗所屬領域的各個地方,沒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拒絕支付使用,……用這些紙幣,可以買賣任何東西。同樣可以持紙幣換取金條。”他還驚奇地説:“可以確鑿斷言,大汗對財富的支配權,比任何君主都來得廣泛。”元朝紙幣的形狀為長方形,一般長25-26釐米,寬16-18釐米,版面的四週是花邊。上方從右到左印有“通行寶鈔”,正中為數額,有一貫、貳貫、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不等。下方印有印鈔的單位,職官名稱,發行年、月、日及偽造者處死等警告語。元朝的紙幣流通主要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中幣值最穩定的是中統鈔,流通時間最長的是至元鈔,前後超過了36年。而發行量最多、貶值最嚴重的是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西元1351年)時開始流通的至正鈔。這種新鈔一貫權銅錢1000枚,是以前的至元鈔的二倍。過去的交鈔或以絲為本,或以金銀為本,而這種至正交鈔是以紙為母(本),銅錢為子,本末倒置,同時發行“至正之寶”銅錢,來配合發行紙鈔,讓銅錢來代表紙鈔。目的是印製交鈔,以虛代實。大量印刷交鈔的結果是使物價上漲10余倍,人民不願使用,以至於有人用紙幣糊墻鋪地者,交鈔最後形同廢紙。元朝政府自始至終是以政府強制手段發行不兌換紙幣為基本貨幣制度的。元朝的紙幣制度即是我國自宋金以來紙幣制度的沿續,也是紙幣制度的發展,且制定了《至元寶鈔通行條例》,其中詳細規定了紙幣的製作、發行、流通以及偽造的處理方法。例如偽造紙幣是以偽造紙幣的數量、規模來定罪輕重的。從受刑時間、罰沒財産數量直至死刑都有明細規定,這些都使元朝的紙幣制度走向了成熟和完善,對我國古代紙幣制度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至正之寶(權鈔錢)
元朝雖以行鈔為主,但也鑄錢,史書多有失載。在早期蒙古國時期的“大朝通寶”,有銅銀兩種。到元世祖忽必烈時,在中統年間(南宋景定元年至四年,西元1260-1263年)鑄行了“中統元寶”,錢文為漢文篆書、楷書兩體,是小平錢。但此錢不符合對錢的要求,因為篆書為旋讀,楷書為順(直)讀。篆楷皆背無文,但楷書有背四星的,極罕見。至元二十二年(西元1285年)時鑄有“至元通寶”。傳世有兩種,一種為漢文楷書小平錢,另一種為八思巴文,俗稱蒙文,大小似折二錢。元成宗在元貞年間(西元1295-1297年)鑄有“元貞通寶”小平錢,“元貞元寶”折二錢,皆漢文楷書;又有八思巴文“元貞通寶”,似折三錢;大德年間(西元1297-1307年)有“大德通寶”,有漢文楷書錢、八思巴文錢兩種,漢文楷書錢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八思巴文錢只有大錢,大小在折二、折三之間。元武宗在至大三年(西元1310年)曾鑄有兩種錢,一種為“至大通寶”漢文楷書小平錢;另一種為“大元通寶”,用八思巴文,為當十大錢。當時山東、河東、遼陽等地都設有泉貨監鑄錢,所以至大通寶錢傳世較多。此外,另有兩種大元通寶錢,一種為小平錢,背無文,另一種為大錢,正面“大、通、寶”三個字為瘦金體,是倣北宋徽宗大觀錢的字體所鑄,但“元”字則極拙劣,這種寫法為元人所特有。至大以後,各朝年號也都有鑄錢,元仁宗鑄有“皇慶元寶”漢文楷書小平錢,還有“延祐元寶”、“延祐通寶”、“延祐貞寶”;元英宗鑄有“至治元寶”、“至治通寶”等錢,又有一大錢面文由三個少數民族文字組成,分別為八思巴文、察合臺文、西夏文,四個字由三種文字組成的“至治通寶”極少見。元泰帝鑄有“泰定元寶”、“泰定通寶”以及“泰定元年”等錢;致和元年鑄有“致和元寶”。元文宗鑄“天歷元寶”、“至順元寶”、“至順通寶”,又鑄有至順壬申錢,背有“太已”“護聖”等字。元順帝則鑄有“元統元寶”小錢、“至元通寶”、“至元元寶”。至元七年鑄有至元七年錢。以上背文中“太已”、“護聖”和錢文年號為年數的是供養錢。此外為了恢復紙幣的信用,元順帝鑄行了“權鈔錢”,以錢權鈔,面文為“至正之寶”,錢文為楷書,順讀,錢背穿上有“吉”字(係江西吉安道監製),背穿右“權錢”二字作當銀鈔,穿左記幣值,分別有伍分、壹錢、壹錢五分、貳錢伍分、伍錢共五種,直徑依次為42、50、60、70、80毫米。權鈔錢面值均比紙幣小,如伍錢僅值銀半兩。至正十年時鑄行“至正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當十共五種,面文皆為楷書,錢文順讀,其背文有四種:一為背穿上八思巴文“地支”,小平、折二、折三背文有“寅”字;二為背穿上穿下八思巴文“三”字和穿下漢字楷書“三”字;三為背穿上八思巴文“戌、亥”字和穿下漢字楷書“三”字;三為背穿上八思巴文“戌、亥”字,穿下漢字楷書“十”字上著星文。以上元朝各錢除“至正通寶”部分銅錢和至大通寶錢較多外,甚余皆罕見。
元朝鑄錢無論從數量、形制還是製作工藝上都不及兩宋,數量上少,形制也不統一,大小、折當、寶文、錢文結構不定,比較隨便,除至正之寶權鈔錢、至正通寶中有幾種背文記值外,其餘錢背文無記值。在製作工藝上除順帝至元錢銅錢制做較精良,錢文較精美外,其他各錢製作一般,這大概是以行鈔為主、銅錢次之所造成的。
元初時,由於軍事掠奪和租稅榨取以及強制流通紙幣,國家集中了大量的金銀財物。但是自元世祖忽必烈以後的皇帝都是“敗家子”,他們驕奢淫逸,揮金如土,國家財政日漸不足,自元英宗以後的天子們更是變本加厲,貪財好色,揮霍無度,後來皇帝們甚至以賣官職來維持他們荒淫無道的生活。皇帝帶頭幹,底下的臣子們就更加肆無忌憚,愈發倡狂了。當時的官場如市場,明碼標價,公開買賣,伸手要錢,名目繁多,見面要“拜見錢”,過生日要“生日錢”,逢年過節要“追節錢”,補得好職位叫“好窩窟”,連沒事白要曰“撒花錢”等等。連當年威震歐亞大陸的蒙古軍隊也都整日花天酒地,夜夜笙歌了。元朝中晚期的官場真是腐敗到了極點。
官場上的人斂財有花樣,寺院裏的僧侶們也有手段,他們巧用“供養錢”來掠奪財物。“供養錢”也稱“寺廟錢”、“供佛錢”,是寺廟裏專門用來放在佛像前供奉的錢幣,不是流通貨幣。但是,元朝的供養錢有別於其他朝代。由於元朝的喇嘛僧位為職官,且貪得無厭,經常以供養錢的名義勒索香客,於是乎供養錢就成了不是貨幣的貨幣了。
《元史釋老傳》中載道:“元興,崇尚釋氏。而帝師之盛,尤不可與古昔同語。”忽必烈尊喇嘛八思巴為國師,此後也有十余人成為帝師。傳説當時有個僧人叫龔柯的率眾僧與王妃爭道,竟倡狂到從車上把王妃拉下來痛打一頓,並有犯上之語,然而皇帝知道後也不做理論。由此可見元朝僧侶的地位之高,權勢之大。元朝的寺院不光香火鼎盛,而且鑄錢的爐火熊熊燃燒,熱鬧非凡,每個寺廟都有自己的鑄錢爐,和尚們殿前頂禮膜拜,殿後燃火鑄錢,好不忙碌。寺院裏的自鑄錢當然比不上國家正規錢監出的錢,所以元朝傳世的供養錢大都鑄作粗糙,文字草率,且比一般銅錢小。但傳世不多,皆較罕見。
2、元未農民軍錢幣
元朝最後一個統治者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是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幾經劫難才登上帝位的。他性情殘暴,又荒淫無道,曾誅殺大臣500余人,且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濫印紙鈔,此外還強徵汴梁、大名等地民伕十五萬人,在兩萬軍隊的監督下開掘黃河水道。民間流傳著一首《醉太平小令》:“堂堂大元,姦佞當權,開河變鈔禍根源,若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賢愚,哀哉可憐!”這首小令道出了人民對當時“開河、變鈔”的憤恨和不滿。元未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就是“開河變鈔”,主要原因是元順帝荒淫無道的統治,王室的紛爭,權臣誤國,而根本原因在於元朝統治者的種族歧視政策,人為地把臣民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敵視和欺壓漢人和南人,激起民變。甚至最後有元朝大臣瘋狂地提出要把漢人中的“張、王、趙、李、劉”等大姓人殺光的想法。正是在上述的這些原因下,最終爆發了農民起義。“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西元1351年在黃河工地上服役的農民頭裹紅巾,爆發了紅軍巾大起義。起義軍在韓山童、劉福通的帶領下,所向披靡,很快就佔領了黃河、長江流域等地區,其他各地方也紛紛響應,形成了一場全國性的反抗。
起義軍在與元朝進行軍事鬥爭的同時,還進行了經濟鬥爭。起義軍所鑄的錢幣有很多都流傳下來了,這些錢幣大都鑄造精美,銅質優良,錢體厚重,書法水準較高。在元朝以紙幣為主要流通手段的情況下,起義軍錢幣在流通中肯定是要受到歡迎的,因而能夠在經濟鬥爭中起到壓倒對方的作用。元末的各支重要起義軍,都鑄有自己的錢幣,分別為韓林兒龍風政權的“龍風通寶”,徐壽輝政權的“太平通寶”、“天啟通寶”、“天定通寶”,陳友諒政權的“大義通寶”,張士誠政權的“天佑通寶”,以及朱元璋政權的“大中通寶”。其中徐壽輝的“天啟通寶”被稱為“徐天啟”,它同明朝天啟年所鑄的“明天啟”是兩種錢幣,各其有特點。

天佑通寶
“天佑通寶”是由元未農民起軍領袖之一的張士誠所建立的政權所鑄。
張士誠,江蘇省泰州人,是元末義軍首領,但也是割據勢力的頭目。早年販鹽為生,在泰州濱海有鹽場,他曾是鹽船上的船工,也兼作鹽販。元末時期,鹽民生活困苦。張士誠也受到富家欺淩,於是在元至正十三年(西元1353年)率鹽民起義,殺富豪,焚官舍,以後聚眾達數萬人。曾一度被元朝派人招安,受封為太尉,他利用與元的關係,稱霸一方。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派兵攻打紅巾軍,殺害了其領袖劉福通,向元朝請授王爵遭到拒絕後,又起兵反元,破泰州、興化、高郵,建立了政權,自稱為誠王,國號為大周,年號天祐,建都高郵。元朝派丞相脫脫集合大軍,進攻高郵,張士誠被睏了三個月。但因元朝內部鬥爭,脫脫被罷職,群龍無首,手下軍隊紛紛離散,張士誠才轉敗為勝。高郵之戰,張士誠雖損兵折將,但他還能以幾千人馬進攻常熟,接著又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平江(今蘇州),附近元兵都紛紛來歸降。張士誠進駐平江後,以承天寺為宮室,設立省院、六部、百司,任命大臣,大周政權初具規模。但在後來與朱元璋爭霸時,最終不敵,平江被破,他本人也被俘,最後竟自縊而亡。
“天佑通寶”據説是張士誠率部攻下平江城後用承天寺的銅佛鑄成的。張士誠的年號,也是受了承天寺的“承天”二字啟發而採用的。張士誠鑄行的“天佑通寶”沿用了當時的至正錢的形制,邊廓齊整,面文楷書,背文用篆書。篆文有“一”、“貳”、“參”、“五”等記值字樣,錢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天佑通寶銅錢發紅,可能跟用銅佛所鑄有關。天佑通寶錢本身發行就少,再加上朱元璋的搜繳銷毀,所以傳世不多,尤其是背穿上有“貳”字者就更難見了,屬極罕見品。
我國歷史上帝王年號作“天祐”者還有一個人,是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曄,他的最後一個年號就是“天佑”。李曄的年號“右”字左偏旁是“”,而不是“”,所以有人在鑒定古幣時不夠細心,把“天佑通寶”當成了唐代錢幣,這是錯誤的。
元朝末年,社會矛盾日益加深,廣大人民不堪忍受殘酷的剝削壓迫,紛紛揭竿而起。穎州(今安徽阜陽)人劉福通、韓山童率紅巾軍起義。韓山童不幸被捕,慘遭殺害,但起義軍在劉福通的帶領下很快發展到了十余萬人。後來劉福通奉韓山童之子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國號大宋(史稱韓宋),改元龍鳳。韓林兒稱帝下詔曰:“虎賁三千,直搗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天下。”“龍鳳”體現了他們反元復宋的宏大志願。“龍鳳通寶”鑄于元至正十五年(西元1355年)。該錢銅料赤黃,燦燦如金,錢文秀美,製作精緻。錢分小平、折二、折三等。小平錢錢徑2.5釐米左右,折三錢直徑大約3.3釐米,體態渾厚,作工優精,清代張端木稱其“字文遒美,銅質如黃金”。韓林兒的大宋政權存在時間較短,前後不足十年。起義軍初期發展迅猛,江淮流域的紅巾軍盡歸大宋政權。但經過血戰,紅巾軍終於不敵元朝軍隊的瘋狂反撲,西元1363年,一度歸降元朝的張士誠攻打大宋政權,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走,大宋政權亡。西元1366年,朱元璋命令部將瘳永忠迎接韓林兒赴應天,船行至瓜步(今江蘇六合縣東南)時沉于江中,韓林兒死。韓林兒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紅巾軍堅持戰鬥十餘年,從根本上動搖了元王朝,也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政權奠定了基礎。

大義通寶
陳友諒是湖北人,生於西元1320年,出身漁家,粗通文字,曾在官府內混事。後進入起義軍隊伍,投身徐壽輝帳下,在徐壽輝部將倪文俊的手下任職。倪為元朝高官厚祿誘惑所動,意欲殺徐壽輝討爵位。而陳友諒乘機將倪殺死,並將倪文俊的部隊收編歸已,自稱為平章政事,從此徐壽輝受制于陳,但也無可奈何。至正十八年,陳友諒率領義軍連克城池。至正十九年,陳友諒以江州為都城,專權用事,欲脅迫徐壽輝,徐不肯就範,想懲處他,陳友諒恐與徐壽輝公開鬧翻對自己不利,就假意請徐來江州,當徐壽輝至江州時,陳友諒伏兵于城西,殺徐壽輝輝措手不及,全殲了徐部。徐壽輝誤入圈套,成為傀儡,陳友諒挾徐稱漢王。到了第二年,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漢帝,並改元大義。“大義通寶”就是在徐壽輝殺陳友諒後鑄的。“大義不義”的陳友諒為求成功不惜殺害戰友。至正二十三年,朱元境與陳友諒鄱陽湖決戰,陳友諒戰敗,在湖口突圍時被亂箭射死了。
“大義通寶”是在大義元年(元至正二十年,西元1360年)時所鑄。該錢小平、折二、折三,錢文為楷書,錢背無文。此錢銅色發紅,鑄作一般,鑄量較多,傳世也較多。

大中通寶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國時鑄過“洪武通寶”,但其實朱元璋鑄行的第一種錢是他在元末稱雄時鑄造的“大中通寶”,我們把它放在這裡介紹。
朱元璋是濠州鐘離(今安徽省風陽東)人,少年時家境貧寒,為富人家放牧。17歲那年父母兄長相繼死於饑荒和疾病,為了活命,他出家當了和尚。過了三年,朱元璋投奔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加入起義軍後,由於他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頗得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還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在韓林兒稱帝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升為副元帥。龍鳳二年,他率起義軍攻佔了金陵(今江蘇南京),稱為吳國公,並且確立了“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招兵買馬,養精蓄銳,招集了一批謀臣武將,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後來,朱元璋經過“鄱陽湖”一戰,消滅了陳友諒,次年稱吳王。接著再滅張士誠,隨後方國珍等歸降,同年再攻取了廣東、福建,坐擁了半壁江山。緊接著,他就開始了北伐。朱元璋確有統帥之才。西元1367年,命大將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率領25萬大軍攻佔山東,後乘勝追擊,一舉攻下元大都。元順帝眼見大勢已去,倉惶北逃,大明江山就此初定。
大中通寶是朱元璋在稱吳國公時所鑄。當時朱元璋一路取金陵,得皖南等地,並有江西、浙江等地,東南局勢漸穩,遂于金陵設寶源局,鑄大中通寶。大中通寶分五等,有小平、折二、折三、當五及當十。明朝建立以後,仍鑄行大中通寶錢,背文加鑄。“北平”、“福”等地名,但已不能算元末起義軍錢幣了。金陵所鑄大中錢皆光背無文,僅當十錢背穿上置“十”字,錢文楷書順讀,書法端正,製作較精良。 (沙朝振)

----------------------

----------------------------------

元朝是中國古代史上紙幣的鼎盛時代。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國,以 ​​白銀為市貿流通,其後受宋、金影響,開始在佔領區內發行紙幣。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基後,發行以絲為本的交鈔,並在十月進一步推出“中統元寶交鈔”。這種鈔票發行之初,以白銀為本位,任何人持中統鈔都可按銀價到官庫兌換成白銀。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起,全國禁用銀錢市貨,“中統元寶交鈔”成為國內唯一合法的流通貨幣。這在世界貨幣史上是一個偉大創舉,除蒙古佔領區的伊兒汗國發行紙幣以外,印度、朝鮮、日本等國也效仿元朝發行過紙幣。《馬可·波羅遊記》中的“大汗的紙幣”更是令歐洲人驚嘆。
特徵
正背左上方蓋黑色長條形合同印。紙質柔軟,顏色青黑。以“中統元寶交鈔壹貫文省”為例∶鈔面上方橫書漢文鈔名“中統元寶交鈔”。花欄內上部正中“壹貫文省”四字,面額下為橫置錢貫圖。兩側豎寫九疊篆漢字和八思巴文,右側漢文“中統元寶”,八思巴文“諸路通行”;左漢文“諸路通行”,八思巴文“中統元寶” 。錢貫圖右為“字料”,左為“字號”。字料上方蓋一活字似“微”,字號上方蓋“師”。鈔面上下依稀可見各蓋有紅印一方。鈔背有“至延印造元寶交鈔”字樣墨印一方。

面額

中統元寶交鈔以銀為本位,以貫、文為單位,面額:其文以十計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計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貫計者二:曰一貫文、二貫文。中統鈔每兩貫可兌換白銀一兩。這種貨幣不受區域和時間限制,國家收稅、俸餉、商品交易、借貸等使用寶鈔,並允許用舊鈔換新鈔,這樣中統鈔就成為通行於全國各地的統一貨幣。

-------------------------------------------

北方產銅少,銅材緊缺,因此在金國的貨幣體系中,先有紙幣,後有銅錢,紙幣為重,錢幣為輕。

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年),金國設立「印造鈔引庫」、「交鈔庫」,發行了紙幣「交鈔」。交鈔形制基本上仿自北宋交子,有花紋圖案、發行機關、發鈔官員押字、編號等,強調無論官方、私人,交鈔均可等同現錢使用(在金國鑄幣以前,使用的錢幣來自宋朝)。

交鈔分大鈔、小鈔,大鈔又分1、2、3、5、10貫五種,小鈔又分100、200、300、500、700文五種。原定七年為限,到期納舊換新,酌收工本費;1189年,金章宗取消七年釐革制,改為無限期流通,但破舊交鈔仍可向官庫調換新鈔。

無限期流通有利於保持紙幣的信用和穩定,避免出現拋售、貶值現像,也不會使紙幣過期作廢。交鈔最初只通行於黃河以南,後來因為流轉通暢、攜帶方便、發行有度,信譽比較高,價值比較穩定,與銅錢兌換比例長期維持1:1,終於越過黃河,遠及遼東。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宋太宗初年,隨著商業的繁榮和交易的擴大,當時使用的鐵錢已經不能適應交易的需要,於是在四川成都由十六家富商聯合發行了一種紙幣,當時被稱作“ 交子 ”。
中文名 交鈔 【注音】: jiāo chāo 所屬朝代 宋朝 別 名交子

與宋朝大致相同時期的這個金朝,也在公元1154年也發行了紙幣交鈔。交鈔是金代盛行的紙幣流通券,發行​​時間大約有80年,曾經流通金國,在金代貨幣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交鈔作為交易的主要媒介,與錢並用,交鈔分但是為大鈔和小鈔兩種,大鈔有一貫、兩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種;小鈔有一百、兩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種,為了監督紙幣的發行,金代還專門設立了兩個管理紙幣的金融機構,分別叫做“印造鈔引庫”和“交鈔庫”。“印造鈔引庫”的印鑑已經在北京被發現,這一發現成為金朝曾經設立管理紙幣的金融機構的有力物證。


說起古代的貨幣,我們通常會想到「銀子」、「金子」和「銅錢」,最多還能想到的是銀票。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古代人也有使用「紙幣」,當時的紙幣實際上跟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差不多。那麼在古代究竟哪些國家已經在使用紙幣進行商品交易了呢?其實,在中國古代很早就出現紙幣這種產物,最典型的就有北宋時期的「交子」,因為在宋朝的時候,商品經濟十分繁榮,沉重的銅錢和鐵錢,銀錢等貨幣已經不能適應大規模商品交易的需要,於是四川一些富商們就聯合起來發行了一種名叫「交子」的紙幣;慢慢的,這一改進迅速被官方所重視,他們也覺得現在要應對當下商品經濟交換的困難,就非得發行這種紙幣不可,於是官方便將這種紙幣的發行權收歸國有,於是那時就產生了最早的貨幣—「交子」。
朱元璋比西方早六百年發明這東西!未料最後卻拖垮明朝經濟 https://bit.ly/380w1Br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朱元璋在洪武8年推出明朝專屬紙幣—「大明寶鈔」。(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往後幾個朝代都有發行對應的紙幣。例如在元朝的時候,就有一種叫「至元寶鈔」的紙幣。為了規範這種紙幣的發行制度,元朝政府還頒布了《整治鈔法條畫》和《至元寶鈔通行條畫》兩條政策法規來規範和控制紙幣的發行;當時由元朝中央政府發行的紙幣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法定貨幣,直到元朝滅亡近10年之後,「至元寶鈔」才被真正的斷絕,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到了明朝以後,明太祖朱元璋也想發行屬於自己朝代的紙幣,不過當時人們還是習慣使用元朝紙幣,即便那時「至元寶鈔」已經貶值得十分嚴重,朱元璋在洪武8年推出明朝專屬紙幣—「大明寶鈔」,比西方領先了約600多年,這種紙幣長約34公分,寬約20公分,比A4紙還大一點,是自古至今尺寸最大的紙幣,大明寶鈔和銅錢一起成為全國流通貨幣,並從朱元璋時期一直使用到崇禎帝時,通行了約270年。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大明寶鈔發行初期幣值相當穩定,後來卻因只發不收導致嚴重貶值。(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在大明寶鈔發行初期,其幣值相當穩定,一貫大明寶鈔等於1千文銅錢,不過隨著發行量越來越大,並且只發行不回收,大明寶鈔很快就因市場的通貨膨脹而貶值,到了洪武27年,一貫大明寶鈔僅等同於160文銅錢,貶值相當嚴重;朱元璋為此還惱羞成怒,下令禁止使用銅錢,頓時間,百姓們就開始紛紛使用金銀作為貨幣,於是他又重申禁令,只准用大明寶鈔,但卻無法阻止其繼續貶值,到了宣德7年,一貫大明寶鈔只值5文銅錢,直到正德年間,大明寶鈔實際已經廢止;此後,明朝不再發行紙幣。
朱元璋比西方早六百年發明這東西!未料最後卻拖垮明朝經濟 https://bit.ly/380w1Br


清咸豐6年大清寶鈔真跡正面

357484081_659992016162191_6948341815520605453_n


台南首富是理髮師? 擁百兆紙鈔
2016-12-12
面額最大紙鈔 來自辛巴威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你知道現在面額最大的紙鈔來自哪個國家嗎?答案是辛巴威的紙鈔,一張面額高達十四個○,台南紙鈔收藏家吳藏願開玩笑說,如果這張一百兆紙鈔能兌現台幣,那他就是台南首富,不過現在那張辛巴威紙鈔已經沒有流通。除了世界面額最高的紙幣,吳藏願還有多張令舊鈔迷尖叫的稀有舊鈔,不過吳藏願面對家人不願接手收藏品,直覺得可惜。
  吳藏願的收藏品,目前面額最大的辛巴威幣,高達一百兆。 (記者王捷攝)
  吳藏願雖然本業是理髮師,但喜歡蒐集舊鈔,自稱是文物尋寶家。 (記者王捷攝)
  金門限量紙鈔。(記者王捷攝)
  「大花」百元鈔是目前收藏價最高。(記者王捷攝)
  中華民國面額最大的紙幣。 (記者王捷攝)
 也有南斯拉夫5千億紙幣
今年六十五歲的吳藏願本業是理髮師,但他自稱是文物「尋寶家」,每次拿出辛巴威一百兆紙幣,都開玩笑自稱是台南首富,除此之外,他還有南斯拉夫的五千億紙幣、中華民國面額最高的三十億元紙幣,問他為何會展開他的尋寶之路,他則表示要從約四十多年前他當兵時說起。
 還收藏中華民國30億元紙幣
吳藏願說,當時他在金門當兵,去兵仔市採購時,菜市場的攤販找了他一張一角紙幣,紙幣上寫了「限金門通用」,這時他才知道原來當時金門與台灣本島的貨幣沒有流通,所以才開始對「錢」感興趣。
 收藏價最高 「大花」百元鈔票
他出社會後,別人賺錢拿去賣車、買房,但他醉心收藏紙鈔,曾經花了七萬多元蒐購稀有貨幣,他說,南斯拉夫與辛巴威這幾張超大面額的貨幣不稀奇,他擁有一張舊鈔迷都愛的、目前收藏價最高的「大花」百元鈔票。
 尋寶家吳藏願嘆無人接手
民國三十八年發行的百元鈔票,分為兩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由於印花多彩,被舊鈔迷稱為「大花」,色彩單一的版本稱為「小花」;「大花」目前在舊鈔界一張喊價到十萬元,今年吳藏願還捨不得賣,他常自嘲,雖然他坐擁上兆財富,但感嘆晚輩對他的收藏品沒興趣,若收藏品沒遇到知音,也許哪天就會捐給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