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歌王挺MeToo拒唱性騷嫌疑犯歌曲 揭主辦方無禮要求
 邱柏玟2023年7月13日
客語男歌手劉劭希曾多次獲金曲肯定,凡是與音樂相關的客家活動,通常他都會受邀參加,最近客家世界博覽會的開幕音樂會,他就是表演嘉賓。但劉劭希今(13)日卻怒喊退出,接露主辦單位無禮要求;聲明中提到自己支持MeToo運動,被主辦方要求演唱新寶島康樂隊的歌曲,但其中2人(陳昇、黃連煜)涉嫌性騷,他還被禁止演唱個人創作
 劉劭希是知名音樂創作人,也是一名客語歌手,致力於創作客家語言音樂,曾獲金曲獎11次提名,4次獲獎,說他是「客語歌王」也不為過;而最近將舉行的客家世界博覽會,在開幕音樂會上他是表演嘉賓,但他今日卻在臉書發重大聲明,表示與主辦方溝通無果,決定退出演出。
 在劉劭希的聲明中,提出主辦單位要求他演唱3首新寶島康樂隊的歌曲,且禁止他演唱個人創作;對此他表示自己支持MeToo運動,但歌曲的主要演唱者都有性騷和性侵疑慮,「我拒唱性侵性騷嫌疑犯的歌曲」;另外劉劭希認為新寶島康樂隊的歌曲是福佬語為主,客語原住民語為輔的歌曲,他卻不能演唱純粹客語創作直言「瞧不起客家音樂?」。
 最後劉劭希痛心地說,「在客家博覽會上打壓客家的創作,這就是妥妥的客家自卑感」,且點名活動音樂總監,請他用功一些,在客家音樂的理解上;而他也鄭重強調,「我堅決反對客家博覽會不准唱客家創作,我堅決反對演唱性侵者的歌曲」。客語歌王挺MeToo拒唱性騷嫌疑犯歌曲 揭主辦方無禮要求 https://bit.ly/43oEUiy


客語科技化與數位化教育網站 (客家委員會) |客華雙語資源 - 教學實錄

客語科技化與數位化教育網站 (客家委員會) |客華雙語資源 - 教學實錄 https://bit.ly/3Ga7fyQ
首頁 - 客話學習網 https://bit.ly/2XAniEB
中研院語言所 - 研究人員 https://bit.ly/3joA9kO
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鄭琇仁 https://bit.ly/3E2ta99


【投書】語言復振怎麼做?談台灣「國家語言」的3個問題
作者 許慧如
2022-06-01
【投書】語言復振怎麼做?談台灣「國家語言」的3個問題 | 許慧如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HxQI1
《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後,對奄奄一息的本土語言,可說是一劑強心針,許多政策的確也動了起來。當然,和英語、華語相比,國家語言還差了一大截。不過,即使不考慮英語和華語,國家語言本身,仍有諸多問題待改善。
首先,是資源分配未反映各個國家語言的現實狀況。
國家語言」是個統稱,裡面至少包含台語、客語、原民語、閩東語(馬祖語)、台灣手語。也就是說,給「國家語言」的資源,必須再分配給這些語言。
這些資源並非平均分配。當然,每個國家語言的發展及保存狀況不同,施以平均分配的齊頭式平等的確容易流於形式。但是,目前的資源分配也並未對應各語言的發展及保存狀況。現在只有客語和原民語有專責機構,且已運作超過20年了。其他語言主要由文化部和教育部負責規劃執行,但是每項規劃,還是要考量已有專責機構的客語和原民語。
其次,是「國家語言」的使用場域(domain)無意間自我限縮了。
大部分國人對「國家語言」這個說法尚不熟悉,在此暫用「本土語言」替代稱之,雖然這種說法較不精確,和「國家語言」的意義也不盡相同。上述的政府責任分工,容易讓本土語言侷限在教育與文化領域。但是,教育和文化,和大部分民眾的生活,還是有點距離。
本土語言進入小學必修課,已超過20年,從今年開始,國、高中也要開始實施。20多年來,相關話題從未停過,但多半不脫「在家學,還是在學校學」這個爭論,無意間將本土語言的使用場域限定在家庭和學校。
語言復振的目標,是語言的正常化。簡單來說就是「什麼場合都能用、什麼話題都能談」。因此,必須讓本土語言從教育、文化,拓展到其他領域與日常生活,讓更多人「有感」。
舉例來說,可製作具有識別功能的標示並提供給願意採用的商家,在門口標示該店可使用的語言(如台語、客語、華語),就像目前許多餐廳提供的食材來源標示一樣。又如,各級公務單位和銀行、大賣場、飯店等大型服務業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可配戴服務語言的標示,讓想要使用本土語言的民眾,可以知道哪些人可以提供服務。即使是想要維持華語服務的民眾,也可以繼續使用華語。目前國內就有大型餐廳有類似的作法,但標示的都是外語(如日語、英語、韓語)。
比起教育和文化傳播,日常生活上的語言互動影響範圍更廣,而且使用的多是口語,對於本土語言的復振應可起更快、更廣的效果。畢竟國內中年以上的人口,仍有許多人是本土語言的母語者,只是在長年華語獨霸的環境下,這個語言能力「沉睡」了。
此外,未制定區域通行語,容易造成本土語言之間相互牽制。
台灣語言復振和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同時有好幾種語言需要復振,且狀況各不相同。若每種場合中,每種語言都要一一呈現,再加上早已獨霸的華語以及英語,實務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若未「一視同仁」,又容易有「都是國家語言,為什麼A語有B語沒有」這類厚此薄彼的爭議,造成本土語言之間的對立。
其實,《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第8條,已賦予地方政府指定區域通行語的權力,甚至也提供了相關作法。區域通行語的設計必須落實,各本土語言才能擺脫這個相互牽制的困局。然而,區域通行語目前並非強制要求,以至於至今似乎仍無任何區域實施,由此也可看出各級政府對國家語言的態度,仍是相當消極。
行政院日前宣布,將投入5年300億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在這個關鍵時刻,上述三個關於國家語言的問題,值得政府仔細研究。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投書】語言復振怎麼做?談台灣「國家語言」的3個問題 | 許慧如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HxQI1


線上學閩南語 北市「12天將戰記」獨步全台
By 李依璇,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1日, 2019
台北市教育局發表獨步全台的閩南語線上教材12天將戰記。(台北市教育局提供)
為迎接12年國教課綱,北市規畫深度本土語言教學,2月21日恰逢世界母語日,北市教育局上午10點在博愛國小舉辦「諸事共好迎新春-悅學母語展多元」活動,展示本土語言課程教學成果,同時發表閩南語線上教材「12天將戰記」,透過12生肖互動遊戲,讓小朋友能夠輕鬆學母語。
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表示,閩南語線上遊戲「12天將戰記」最快3月上線,只要在12個生肖天將中選定角色,就能利用互動比賽的遊戲方式,讓學習母語的方法更活潑,這個線上遊戲也能回家跟爸媽或阿公阿嬤一起玩,親子共學,學母語才能更好。
曾燦金說,台北市向來積極推展本土語言,致力提升學生學習本土語言之動機及興趣。除設有本土語言推動工作小組及國教輔導團,系統化規畫各項本土語言教學深耕及推廣活動,更結合本市原民會、客委會資源,集結力量活化各項教育活動,閩南語線上教材-「12天將戰記」互動遊戲,創新思維均獨步全台。
此外,教育局為配合台灣本土元宵節慶燈謎活動,每年辦理「線上猜燈謎」活動,累計有24萬6620人次參加,除了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本土語言,還包括越南語、印尼語、柬埔寨語及泰國語等7種新住民語言。


【民報】​【頂真人物】陳豐惠抱贖罪心情 承擔台語運動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二月 18日, 2019
「台語可以聽、說、讀、寫,也是一個很有系統性的語言,但就是很欠缺資源。」語言傳承,很需要資源,又很無形,如何將這個文化延續?說起來實在不簡單。而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已經默默做了30年。
「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就如同李江却文教基金會出版的《台文通訊BONG報》雜誌的標誌一樣,一把台灣主體性的火苗,一隻牛在犁田,底下一條蕃薯藤,這30年來,陳豐惠就像這隻牛,不怕苦、默默做,持續走在推廣、傳承台語的路上。
但陳豐惠接受公視《頂真人物》訪問時說「我想這用一輩子贖罪可能都不夠,我覺得這個罪孽很深」。
陳豐惠接受公視《頂真人物》訪問,表示抱贖罪心情 推動台語文化。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原來在學校讀書時,也經歷過說台語要罰錢的那段歲月,陳豐惠成績好,是老師喜歡的學生,經常參加演講比賽、國語文競賽,也被老師要求「要檢舉誰說方言」。長大後,從事母語運動,陳豐惠才深刻體會、自覺慚愧;一度想慎重地跟被他檢舉過的同學道歉,因此把推動台語運動當作贖罪。
陳豐惠表示,她感謝家裡從小給予穩定、豐富的台語文化。陳豐惠的阿公阿媽雖然受日本教育,但在家裡都講台語,而且是第一代的基督徒,阿公會讀聖經,台語聖經其實是羅馬字的,讓陳豐惠從小就接觸台灣羅馬字,她表示「如今回想起來,這是一個基礎、一個寶貝」。
大學時期,陳豐惠常上街頭,參加各種街頭運動,社運團體百花齊放,她表示,有看到環保團體、婦女團體、農民團體、勞工團體等,但就是沒有看到什麼「台語文」的團體,於是決定走母語運動這條路。
陳豐惠表示,就是沒有看到什麼「台語文」的團體,於是決定走母語運動這條路。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讓台語聽說讀寫正常化,這20年來,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一直推動著政府沒有在做的事:辦比賽鼓勵台語小說、台語詩,近幾年也轉而鼓勵台語繪本創作。陳豐惠說「長久以來我們深耕文字、讀寫這方面,是因為語言如果缺了這一塊,就無法長久流傳,大家要從聽說進到讀寫,台語文盲才會越來越少」。
陳豐惠是台語的研究者、運動者、也是教育者,一步一腳印、只要和傳承台語有關的事,他都願意承擔下來做,教過年長者、也教過年輕人,教過外國人、也教過大明星。只要有人想學台語,不管是聽說還是讀寫,不管程度如何,她都願意教,也持續推動本土語言教學正常化,站出來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
陳豐惠是台語的研究者、運動者、也是教育者,只要和傳承台語有關的事,他都願意承擔下來做。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語言跟文化是綁在一起的」眼看當今30歲以下的人,已經不太會講台語,陳豐惠擔心且心急,再過20年到30年後,會講的人還剩多少?
公視台語人物深度專訪節目《頂真人物》 
本集人物:竭力打拼為台語的陳豐惠


中市客家講古比賽 參賽415人、比去年多3成 
 分享中市客家講古比賽   參賽415人、比去年多3成到Facebook 分享中市客家講古比賽   參賽415人、比去年多3成到Line 分享中市客家講古比賽   參賽415人、比去年多3成到Google+
台中市「客家講古比賽」,小朋友開口說客語。(客委會提供)
2018-05-17 13:24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台中市客委會舉辦「客家講古比賽」,今年共吸引415名學童參與,參賽學生較去年增加近3成,競爭激烈。客委會希望藉由活動,讓客籍及非客籍的學子都能認同客家文化、開口說客家話。
 台中市「客家講古比賽」,小朋友穿著和服登場。(客委會提供)
台中市「客家講古比賽」,小朋友穿著和服登場。(客委會提供)
台中市「客家講古比賽」今在東勢區東勢國小舉辦,23日在東區進德國小還有一場,分為客家重點發展區及非客家重點發展區分區競賽,今年共吸引415位學童報名參加。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劉宏基表示,老一輩常說「無客家話,就無客家人」,為了讓客語推廣至全市,並增進非客家聚落地區的學童說客語的自信心,比賽分為客家重點發展區及非客家重點發展區兩場次,每場次一至六年級分組比賽,每組選出前三名及優等獎致贈獎金、獎狀,活動深得學生家長的認同肯定,參賽人數逐年成長。
劉宏基表示,今年共吸引415位學童報名參賽,參賽學生較去年增加近3成,不論山城客家重點發展區或市區非客家重點發展區均有成長。市府為推廣客語,持續積極輔導各級學校舉辦各項客家語言、歌謠的文化活動,做好客語扎根、語言傳承的工作。


台灣南社 台灣羅馬字協會:「台語就是台語」不是閩南語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教育部在台南舉辦全國語文競賽。台灣羅馬字協會及台灣南社、台南市李文正議員等本土社團代表前往開幕現場表達台語正名的訴求。本土社團表示肯定教育部將台灣本土語文納入全國語文競賽項目。然而,對於教育部持續使用具有歧視性的「閩南語」來稱呼台語之一事則表達強烈反對的立場。
106年全國語文競賽開幕典禮,25日起連三天舉行競賽,昨在長榮大學體育館舉行開幕典禮,競賽於長榮大學及歸仁國中同步展開,本土社團代表於開幕典禮入口處向與會來賓及參賽者表達「台語就是台語」不是閩南語的立場。
本土社團主張教育部的閩南語用詞應該正名為台語,理由如下:
第一,就邏輯而言,“使用台語就會排斥原住民族語及客家語”的說法不合邏輯。台語是專有名詞,非「台灣的語言」的簡稱。如果使用「台語」一詞,會把「原住民族語言」及「客家語」排斥在台灣的本土語言之外。那麼,「台灣大學」應該首先被要求改名!因為台灣有約一百六十所大學,憑甚麼只有「台灣大學」稱為「台大」?高雄也要向台南抗議,憑什麼台南代表台灣南部。廣東話和上海話等也要向華語抗議,憑什麼北京話代表中華民族的語言。原住民族「邦查」、「賽德克族」及「達悟族」等也都要被迫改名,因為「邦查」、「賽德克」及「達悟」在其族語裡原意都是「人」的意思。難道只有邦查族、賽德克族及達悟族才是人嗎?
第二,就歷史而言,「台灣話」最初是指「台灣府城」人講的話。「台灣」一詞最早是指台南安平一帶的範圍而已。大清帝國殖民統治台灣時期將鄭成功的承天府改為台灣府。台灣府的府城就在當今的台南市。當時台灣府城人講的話就是台灣話。就如同當時泉州人講泉州話、廈門人講廈門話一樣。至1885年滿清將台灣獨立設省,並以台灣來稱呼全台灣。此時台灣一詞的概念才從當今的台南擴展到全台灣。
第三,台語一詞是歷經數百年來社會自然形成、約定俗成的慣用語。連戰的阿公連橫於1933年完成的台語專書《台灣語典》也使用台語一詞。外來政權中華民國「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55年出版的《台語方音符號課本》,及國防部於1958年出版《注音台語會話》,都接受使用台語一詞。直至約1960年代以後,中國國民黨為了加強將台灣人同化為中國人,乃採取「去台灣化」政策,全面將台語硬改為閩南語!
第四,「閩」字具侮辱、貶抑之意。根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及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之解說,閩南語的「閩」字是蛇種、野蠻民族的意思,具有對閩南地區的先住民及其後代歧視的意涵。聯合國於一九四八年公布《世界人權宣言》宣示人人生而平等,不應受任何歧視。我們若認同種族平等,就不應該強迫他人使用具有侮辱性質的族名。
第五,福建閩南地區也有客語使用者。有些人認為台灣有客語及原住民族語使用者,所以「台語」不能獨佔「台語」一詞。照他們的邏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也有少數客家人居住地區,譬如詔安及南靖等地。為了不排斥客家人,也不應該使用閩南語一詞才對!
第六,廣東也有“閩南語”的分布。所謂的閩南語,其分布地點不只在福建南部,也包含在廣東,特別是廣東東部潮汕及海陸豐地區。使用閩南語一詞等同把廣東地區的閩南語排斥在外。
第七,河洛語或福佬語不具台灣代表性。依據美國傳教士S. Wells Williams於1874年出版《漢英韻府》及Kennelly於1908年編譯的《中國坤輿詳誌》記載,Hoklo一詞為廣東本地人對廣東東部潮汕地區的人的稱呼。Hoklo後來被寫成「學老」、「福狫」、「河洛」或「福佬」等不同漢字。此外,依據台灣總督府於1931年出版的《台日大辭典》,所謂Hô-ló(福佬)是指廣東人對福建人的歧視稱呼。不論Hoklo被寫成何字,該詞都不應該用來稱呼台灣人的母語。
第八,1996年公布的《世界語言權宣言》第三十一及三十三條分別指出,「所有語言社群均有權在所有範疇與所有場合中保存並使用其合宜的姓名系統」,「所有語言社群都有權以自己的語言稱呼自己」。台語一詞是大多數台灣人的習慣稱呼,應該予以尊重。


 

2017-08-05_2324202017-08-05_232340  

台灣回憶探險團》日本時代小學校教臺語、公學校教漢文
By 自由評論網, talk.ltn.com.tw查看原始檔
圖左:日本時代臺灣人上課情境,正在教臺灣的高山。
圖右:《臺灣考察報告》教育內容節錄
台灣回憶探險團
中華民國政權統治臺灣後,基於滿足統治神話、自卑、歧視臺灣人、掩蓋自己執政能力與文化素養低落、轉移焦點等等原因,無所不用其極的醜化日本時代。 但在中華民國染指臺灣前的 1935 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各地考察,回國後寫成《臺灣考察報告》,在沒有對臺愚民統治需求下記述的日治臺灣,和據臺後的講法存在巨大落差。 本團就來一一探究陳儀團隊的《臺灣考察報告》中,日治臺灣到底是什麼模樣?
今天就來看看教育的部份吧。
《臺灣考察報告》教育的部份,從教育行政、學制、現況、社會教育、教育費等層面技術當時日治下的臺灣教育,並且把相當複雜的學制整理得意外的清楚(還畫了圖表)。
在初等教育的部份,由於臺灣人母語並非日語難以與日人直接合班上課,因此教育分為給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及臺灣人就讀的「公學校」,報告內就記述了一件有趣的事, 日本人讀的小學校竟然有臺語課、臺灣人讀的公學校則有漢文課,在教材的部份,日本官方透過文教局編修確保「力求適合其地之風土習尚」。
這些作法,和中華民國政權據臺後將語言、文化、歷史地理全部抹掉覆蓋為中國的行徑可以說截然不同,有誰能想像中華民國會讓戰後中國移民學臺語?連臺灣人講臺語都還要被罰錢罰站了。看到這裡,是否對日本時代的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想像?
民國47年(1958年),台灣省政府推行「說國語運動」,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講臺語是要被罰錢及罰站的。圖片及資料出處:台北蜂鳥 (https://goo.gl/wQRs36)。
當然在1937年日本醞釀與中國全面開戰的歷史背景下(陳儀訪臺後兩年),臺灣人的語言、信仰、文化等等自由遭到限縮,但那已是日治後期戰爭下的情境了,並非日本時代的全貌。日本治臺並非完美,要批判,必須基於客觀史實評述,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否則為了服務特定立場模糊了時代面貌,反而使得臺灣人真正值得思考自身處境的歷史失焦。
台灣回憶探險團》日本時代小學校教臺語、公學校教漢文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s://goo.gl/ZpT9ez


藍總召禁止李永得報告用母語 陳為廷怒了
2017-11-13 11:50聯合報 記者陳洛薇╱即時報導、記者王騰毅╱影音攝影
曾為太陽花學運領袖的時代力量黨團助理陳為廷今天在臉書貼文說,他到立法院上班半年多了,每天都要進內政委員會的會議室做紀錄,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一早就被激怒。陳為廷指出,原因就是國民黨團總召不准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用客語報告。
陳為廷說,今天內政委員會的議程是客家委員會的預算審查。國民黨今天風雨欲來,動員了所有委員一早就到場,看來要戰。結果一早來,戰什麼呢?預算審查前,照例主委李永得要先做報告。本會期以來,每次報告之前,主委都會請示主席和出席委員,是否可以用母語做報告。現場的委員都備有翻譯機。就算是記者和列席助理,手上也都有一份中文的口頭報告文字。過去委員會也都接受這樣的形式。就好像國民黨團前總召廖國棟在院會發言時,也都全程用阿美族語作發言。大家也都尊重。
「結果今天一早,要報告之前,國民黨團總召林德福竟然抗議說有人會聽不懂,不准李永得用客語報告!」陳為廷表示,現場在座的客委會官員一片錯愕。客委會副主委嚴正盯著林德福,遠遠都可以感覺到他的憤怒。李永得見狀也就說尊重委員會,開始用中文報告下去了。報告過程中,還幾次「不小心」講出客語,又相當謹慎地改回國語。
陳為廷說,他看了真的是感到無比的荒謬和難過。林德福是自以為現在回到戒嚴年代,有權在這裡大剌剌「禁說母語」嗎?這究竟是怎樣的傲慢?
國民黨要對客委會預算有什麼意見,那是另一回事。但做為一個客家人,他還是要對國民黨這個行為表示最嚴正的抗議和不齒。
時代力量黨團助理陳為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時代力量黨團助理陳為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錄音】30年後台灣母語攏總死了了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是按怎欲揀這篇:有台灣意識,無定著就有台灣文化意識;有文化意識,無定著就有語言意識。這篇文章作者ê口氣有較重,m̄-koh值得咱來思考,語言是文化ê載體,若準語言無tī生活中實踐,台灣文化成做獨特ê存在,欲按怎來呈現?
1956年「國民黨政府」正式下令學校禁止講「方言」、校內設糾察隊互相監視(黃宣範,1993)開始, 台灣本土母語就一步一步踏入死亡ê界線
到今,已經超過60年!台灣人ê母語大概會tī 30年內攏總死了了。
世界ê語言tng-teh快速流失kap死亡,超過咱ê理解!語言學者bat講:「現此時世界上beh倚6,000種ê語言,到21世紀尾90%攏會死亡、滅種」(Krauss,1992)。台灣母語ê流失mā仝款真正足嚴重。本底咱有20外種無仝ê語言,但是有一半已經死去--ah(李壬癸,1997)。根據鄭良偉教授ê觀察,台灣人母語滅絕ê症候有:1) 母語使用ê人口愈來愈少、2) 母語使用ê場面縮細減少、 3) 台灣人使用母語ê能力一直teh衰退(鄭良偉,1990)。
聯合國mā已經認定台灣本土母語「瀕臨絕種」!「瀕臨絕種語言」就是少年人已經無koh再學習、無koh再使用ê語言,這款語言30~50年內定著會斷種。「無koh使用」就是「無講」,「無講就無可能傳hōo後一代」。按呢咱thang知:「瀕臨絕種語言」kap目前語言使用人口數濟少無關係。根據社會語言學研究,上少ài有75%人口「積極」使用,語言才會得thang繼續生存kap發展。Tsit-má 台灣koh有偌濟人「積極」teh使用台灣本土母語呢?政府保護台灣文化一直真認真,有設文化部專職單位;m̄-kú獨獨對「文化ê載體」──活人ê 語言,有看無見,有講無做。實在hōo人足遺憾、足失望!台灣人已經普遍攏學會曉保護環境、尊重草木禽獸生存權,是啥代猶袂曉beh保護家己ê語言?
大家攏認定台語猶閣有「足濟人」繼續teh使用,無斷種ê危機。這是上恐怖、上hōo人煩惱ê問題:無危機意識才是台灣本土母語ê「真正危機」!

 


台灣本土社團聲明:搶救瀕臨滅絕的台語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台灣南社等本土社團所發起的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立足台灣[社團聯合聲明]中強調,國家語言發展法須搶救瀕臨滅絕的台灣母語,且視為語言轉型正義的一部分。台灣語文須成為十二年國教必修課程、復育台灣語文,更須有公平的傳播權。
台文筆會及台灣南社等社團發起的《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立足台灣》連署行動,[社團聯合聲明]指出,最近文化部正在研議《國家語言發展法》並舉行多場公聽會。對於文化部的用心與努力深表支持與肯定。至於《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內容,應須秉持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國家語言發展法須搶救瀕臨滅絕的台灣母語且視為語言轉型正義的一部分。過去獨裁時代實施獨尊北京話的國語政策,導致台灣的本土語文包含原住民族語、客語及台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即將滅絕。這個研議中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當然就必須擔任起彌平傷痕、協助語言受害者重新恢復往日活力的重責大任。
第二,國家語言發展法須以發展具台灣特色與代表性的本土語文為重點。現階段,華語在國家機器保護下已享有無限大的資源,台灣不需要也不應該再立法發展華語。華語的位置就如同英語在台灣那般,就算沒有立法,英語在台灣仍然蓬勃發展。因此,國家語言發展法須以台灣的本土語文,亦即原住民族語、客語及台語為搶救及發展的主軸,讓台灣語文得以永續生存。
第三,國家語言發展法不得採用具侮辱性質的族語名稱。目前草案中出現「閩南語」、「Holo語」等侮辱性詞彙。依據許慎的《說文解字》,「閩」是指中國東南方的野蠻民族。依據1931年的《台日大辭典》,Holo (福佬)是廣東人對福建人的歧視稱呼。台灣人長期以來受到外來殖民統治,因而對自己的歷史不認識,才會對自己的族名搞不清楚。使用「閩南語」或「Holo語」,就如同過去清國時代用生番、熟番等用語稱呼台灣原住民一般,實在不妥。
第四,須有中央級專責機構來推動國家語言的復育。台灣本土語文的現況就如同遭受外來物種侵襲的本土物種,其狀況岌岌可危。因此,須有一中央級專責機構,有專任人員及專門預算來負責推動本土語文的復育。此中央級機構須具有整合跨部會單位並督促各單位共同執行復育工作的功能。
第五,國家語言發展法須具實質性而非僅象徵性。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內容必須真的可以落實,而非空中畫餅,看有食無。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最終目的是復育台灣語文,讓台灣語文實質上可以與華語、英語平起平坐,而非僅象徵性的抬舉台灣語文而已。
第六,國家語言發展法須包含口語及書面語。正常的語文發展須包含口語及書面語二種。因此,國家語言發展法須能促進台灣語文的書寫標準化及普及化。台灣語文的書面文字不能獨尊漢字,必須包含全世界普遍使用的羅馬字。譬如,台灣傳統使用的白話字(教會羅馬字)就必須受到尊重與保障
第七,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照顧台灣語文的教育權。長期以來台灣的國民教育將台灣語文排除在外。即便2001年起於國小全面實施一週一節的本土語文課。本土語文時數僅限一週一節,且非升學有用的課程。未來,台灣語文須成為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中的必修與正式課程。台灣人民的台灣語文教育權須受到完整保護。
第八,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照顧台灣語文的媒體傳播權。目前,台灣語文在媒體上的曝光率過低。國家語言發展法須能促進台灣語文在各媒體上獲得公平對待的傳播權。
連署社團:台文筆會、台越文化協會、台灣中社、台灣北社、台灣母語聯盟、台灣社、台灣南社、台灣客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羅馬字協會、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關懷文教基金會。


 2017-07-08_141024  

【民報】【專文】評論徐佳青荒謬的母語觀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於6/29【大家講看嘜】,談論台語電視台有一些見解。
以下是她在節目中談論的幾個重點:
第一:解釋多元文化,及過去國民黨政府造成的母語(原住民語,台語,客語)變成了方語。造就北京語是唯一合法官方語言。這就是所謂的歧視。
第二:語言復振是多元國家很重要的元素。
第三:認為教育,要選修自己的母語(包括東南亞語)。
第四:不必然要馬上有台語電視台,每個電視台每天有二、三小時即可。
第五:有台語電視台的話,要考慮市場,及目前經費的困難。
第六:要有自信,不必然要有台語電視台。
我們要先大方承認我們是母語的「文盲」
第一和第二可以知道徐對歷史很清楚。但從第三到第六,實在看出很多錯誤的母語觀。
如下:
第一:語言不是只有會聽會講而已。認為選修二小時可以做語言復振。而台灣似乎要承擔東南亞語言。試問所謂的七成台語人口,有多少會台語書寫?徐本身會嗎?在位的名嘴會嗎?(顏純左還有一些概念。)
施俊州:『如果母語運動沒有推動到書寫民主化的程度,那注定失敗。而目前的母語運動就是「文盲」的反抗。然,我們要先大方承認我們是母語的「文盲」。』這對任何語言都是一樣的。但很多人一直討論語言,卻不討論文字,而文字是要教育制度的。很多人可能會說台語(事實上,是「華式」台語。一般人會以語言進化來正當化這些母語滅絕的合理性),但忽略了書寫,甚至直言母語是沒有文字。
第二:又是把教育的問題丟給家裡家長,企圖掩飾政府應該負起母語復振最大的責任。忽略長期教育及環境造成母語使用的不友善。
第四:言及母語復振,卻討論市場考量。難道轉型正義,也要論及市場?如同原住民保留地一樣,說著轉型正義,卻要先考慮商人利益。翻閱台語史,我們很清楚知道語言教育政策都是殖民者控約本土住民的最佳手段。而徐知道過去歷史卻不願面對正義的轉型,屈就於市場,實在非「看見台灣」,乃是「看見中華民國」,「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五:徐既然知過長期國民黨的禁止,台語被妖魔化,現卻要求台語人馬上要有自信,提高水準?很明顯地,又是一次地把問題丟給「they」,逃避政府應該負起的責任。
最後,千萬不要把全世界的「閩南語」人口算進來?他們所謂「閩南語」,「福建語」根本不等於台語。而這種話語術,再一次把母語復振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
他們心裡想的是:說北京話就好了,說英語就好了
其實他們心裡想的就是,說北京話就好了,就英語就好了。這些文字教育可是成熟的呢!相較於其它母語,他們的中心思想就是沒有「文字」,也不願承認那些存在百年的台語羅馬字是字,唯有「漢字」是字。相較於英文,就以國際化的觀點來美化其自卑心理,卻又言及那些母語推動者無自信可言。
下圖大致上可以解釋,目前母語復振主要的方向及教育。
目前若連電視台都不願意做,更別說正規教育了。也告訴我們電視台應該是目前要著手的第一步。
而教育方面,目前還離太遠。但我們可檢視那些所謂「台語會講的人」,會寫文字記錄嗎?然,這又是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
語言復振必然要經學習,而過去我們學習了英文單字,文法,閱讀,歷經一堆大大小小的考試,我們卻認為母語需要文字教育?不需要電視台


搶救文化流失 客語將列國家語言「客家庄說客語」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7日, 2017
根據客家委員會委外研究,目前台灣年輕一代會講客家話的人已經不多,客家文化嚴重流失。為此,昨(15)日行政院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將客語列為國家語言,並規定未來行政機關皆須提供客語服務,而客家人口達半數以上村莊也須將客語作為通行語。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說,據客委會委外研究顯示,目前台灣會講客語的年輕一代, 20 至 29 歲所佔比率僅 14% 再多一點、 10 歲以下兒童則僅有 7%。過去政府雖以鼓勵方式發展客家文化,但流失速度依然未有改善,因此,此次決定制訂法規推動,並由「客家人說客語」的屬人主義改為「客家庄說客語」的屬地主義。
若一地區客家人口達三分之一,則依現行規定即為「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且客語列為選修;修正草案則增訂重點發展區「應以客語為通行語之一」,並將客語列為必修。若一地區客家人口達二分之一以上,則條文通過實施後將以客語為通行語,公務人員及教師也須熟悉客家語。
但若公務員到任卻不熟客家語呢?對此,李永得回應,草案通過後將採逐年分階段推動,因此到任時不一定要會,但須在一定年間取得客語認證。


 

文化部辦《國家語言發展法》公聽會
news.ltn.com.tw查看原始檔
2017-03-07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文化部日前舉辦第一場《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後,因媒體報導資訊不完整,令部分民眾產生文化部要「拯救台語」、「定台語為國語」等誤解,部長鄭麗君昨日受訪表示,該法並非針對某種語言進行保護,而是希望促進台灣各族群母語繼續保存,並且進一步地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每年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並公布瀕危語言地圖,台灣今年有23種原住民語言被列為瀕危語言,包括巴賽族曾使用的Kawanuwan等9種語言,更被認為「已滅絕」。
鄭麗君強調,UNESCO 2001年就通過《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重視世界上每一種母語盡量不要消失、不要滅亡是國際間的共識,政府當然有責任來協助各族群保障母語,保育、復育跟發展的機會,這個法並不是針對哪一種語言來進行保護,《國家語言發展法》是基於保障本國各族群語言發展機會來訂定的法律。
鄭麗君表示,目前文化部還沒有自己的草案,「文化部公聽會版」是就學者建議的版本,及立委管碧玲、黃國書和時代力量黨團提出的版本彙整而成,文化部希望先就這個版本召開6場公聽會,請各界提供意見,並在今年6月提出草案、送進立法院審議。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公聽會將於3月10、18、25、31日及4月8日在澎湖、台南、彰化、台東、台中舉行,相關資訊見「國家語言發展法之研究與規劃」粉絲專頁


 

 --------------------------------------------

一張圖告訴你 世界上語言與人口/國家的關係

蘋果日報
2016-08-24 15:02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英文是最多人學習的語言」?人們對於語言和人口的分布,大多憑片段的資料或模糊印象。香港《南華早報》的羅培茲(Alberto Lucas Lopez)直接製作出一張,清楚展現語言與人口、國家的關係。
從圖表上的呈現來看,全世界最多人當作母語的語言的確是中文,達到11.97億人,不過中文又涵蓋了數種不同方言,包括贛語、客家話和閩南話等;而統計全世界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答案不意外的是英語,高達110 個國家,其次是阿拉伯語和法語;而談到最受歡迎、最多外人學習的語言,英語依然稱霸,高達1.5億人,其次是法文,也有8200萬人,中文則位居第三,有3000萬非母語人士學習。(北美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中文底下涵蓋數種不同方言。翻攝matadornetwork.com
英文為母語人士以美國居多。翻攝matadornetwork.com
英文是使用國家數最多的語言,同時也最受到非母語人士的歡迎。翻攝matadornetwork.com


在孟加拉大學生為母語殉道那年,中華民國加強國語教育嚴禁方言
By 林艾德,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4日, 2018
2月21日是世界母語日,你說母語了嗎?Kin-á-ji̍t sī sè-kài bó-gí ji̍t , lí kám-ū kóng bó-gí ?
世界母語日跟孟加拉的獨立有關,1947年英國退出印度後,原英屬印度的穆斯林成立了巴基斯坦,除了現今的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外,原本還有現今的孟加拉(東巴基斯坦),兩者之間被超過1000英里的印度分開。
西巴基斯坦是行政中心,他們人口只有東巴基斯坦一半,卻擁有大部分的稅收資源,他們的通行語言是烏爾都語,東巴基斯坦則是孟加拉語。1948年,巴基斯坦政府宣布以烏爾都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並隨後頒布一系列政策禁止媒體、學校使用「方言」,這引發了孟加拉人激烈的抗議。面對民眾的怒火,政府選擇的是宣布禁止集會遊行。1952年2月21日,孟加拉達卡大學的學生發表了抗議宣言並組織了一場示威,憤怒的巴基斯坦政府下令射殺,多名學生在抗議中喪命。
孟加拉人沒有因此放棄他們的母語,他們不斷地示威抗議,1956年,巴基斯坦政府終於承認孟加拉語為官方語言。這場被認為是史上第一次用生命捍衛母語的運動之後,「語言權」開始作為一種基本人權逐漸被重視。1999年,聯合國訂定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紀念包含達卡大學學生在內所有為母語奮鬥的人們。
1952年2月21日在孟加拉達卡舉行的遊行運動
雖然被列為官方語言後,孟加拉人仍在巴基斯坦受到不平等對待,但語言成了他們凝聚民族意識的核心。1971年3月,孟加拉宣佈獨立,而巴基斯坦隨即展開鎮壓,他們先是有系統地驅逐了外國記者,旋即屠殺了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孟加拉人。
東巴基斯坦工程大學的厄拉教授就住在達卡大學學生宿舍對面,他偷偷拍下了軍隊進入宿舍殺光所有住宿生的畫面,當時美國政府刻意漠視了這場屠殺,但美國駐達卡外交官布拉德(Archer Blood,巧合的他就叫「Blood」)仍公開發出著名的「布拉德電報」紀錄了血腥實況,才讓這場屠殺開始受到世界重視。
但更重要的,是孟加拉的自由戰士們,隨著政府鎮壓力道增加,越來越多目睹同胞受難的當地駐軍選擇加入獨立軍陣營,民兵也在各地組織游擊戰分散政府武力,湧入大量難民的印度也開始支持獨立軍政營並提供武器。最終,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軍宣布投降,全世界見證孟加拉國浴血誕生。
同時間,我們呢?
印度、巴基斯坦獨立的那年(1947),台灣發生228大屠殺。孟加拉大學生們為母語殉道的那年(1952),中華民國頒布《加強國語教育辦法》,責成各級校長監督全校師生使用國語、嚴禁方言。1972年,孟加拉已經獨立了,而中華民國開始規定每天台語節目不得超過一小時。
語言從來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語言承載了文化、承載了一個族群的思考脈絡。舉例來說,華語的普洱茶,是因為產地在雲南普洱,而台語以前稱普洱茶叫「chhàu-phú-tê」,意思是帶著一點霉味的茶。因為當時進口的普洱茶保存技術有困難,台灣人喝到的常是已經發霉的茶葉,還以為這就是普洱茶的特色。
又比如說「大陸妹」(福山萵苣)這種菜,指的中國大陸來的萵苣,萵苣的台語是「meh-á-chhài」,又在前面加上「tāi-lio̍k」(大陸),久而久之,「tāi-lio̍k meh-á-chhài」因為前三個字音似,就被不懂台語的人以為是在說「大陸妹」。
「Chhàu-phú-tê」或是「tāi-lio̍k meh-á-chhài」都代表了以台灣為本體的思考方式,普洱茶跟福山萵苣就沒有這個脈絡。而今,我們可以喝到真正讓人唇齒留香的普洱,就像華語把大陸妹正名為福山萵苣一樣,照理說,台語也應該幫普洱茶「正名」,而為什麼沒有?那是因為早在我們能喝到真正的普洱茶之前,台語就已經被扼殺得失去生命力,不再產生新的詞彙了,更不用說更加弱勢的客語及原住民各族語言,不相信的話,你可以用母語說出「核磁共振」的正確念法嗎?
孟加拉人以他們的母語為傲,他們用生命拒絕了巴基斯坦的語言政策,所以他們現在可以驕傲地說自己是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也沒辦法說什麼「同文同種、血濃於水」之類的屁話。而我們,說著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的我們,在中華民國來之前從來跟中國就不是「同文同種」,如果我們找回自己的母語,那這座島嶼跟中國之間就有著比海峽更明顯的界線。我們會更懂得如何尊重不同族群,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獨尊華語而對其他語言使用者投以異樣眼光。
台灣沒有語言歧視嗎?試著在台北用台語去買一杯咖啡或一張電影票,然後再用台語去買檳榔,看看哪個店員看你的眼神比較「正常」。就連最多人使用的台語,只要稍微「高貴」一點點,華人就會覺得不適合,那其他本土語言又能好到哪裡去?
根據台灣社會變遷調查,1990後出生的世代只剩下不到20%願意繼續跟孩子說母語。你的母語早已病危,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裡就可以預見他們的消失,而你,是否願意為了讓你的母語活下去而開口說話呢?這真的沒有這麼困難,不過就是說我們自己的話,不是中華民國的話,

------------------------------------------------------

母語日 台推廣閩南、客家、原住民語

教育部、客委會、原民會合作舉辦「世界母語日」活動,希望喚醒民眾了解母語重要性。(記者吳柏軒攝)

2017-02-19  12:2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聯合國訂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教育部、客委會及原民會共辦活動,要推廣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族語,盼喚醒民眾母語的重要性,以免走上「母語斷、文化滅!」的處境。

  • 敘舊布袋戲團長陳建華(右)發現現在小朋友聽不懂閩南語,演戲時便搭配國語、閩南語交雜,用有趣互動方式,讓孩子先愛上布袋戲,也因此慢慢接觸閩南語俚語等文化內涵。(記者吳柏軒攝)

    敘舊布袋戲團長陳建華(右)發現現在小朋友聽不懂閩南語,演戲時便搭配國語、閩南語交雜,用有趣互動方式,讓孩子先愛上布袋戲,也因此慢慢接觸閩南語俚語等文化內涵。(記者吳柏軒攝)

  • 宜蘭縣南澳國小用各種方式讓原住民語融入教學,並展現原住民獨特的音樂、舞蹈表演等,保留傳統文化。(記者吳柏軒攝)

    宜蘭縣南澳國小用各種方式讓原住民語融入教學,並展現原住民獨特的音樂、舞蹈表演等,保留傳統文化。(記者吳柏軒攝)

  • 教育部與客委會、原民會合作共推「世界母語日」活動,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攤,用在地文化與語言結合,如現場推客家特有的柿染DIY教學區,讓民眾親自體驗。(記者吳柏軒攝)

    教育部與客委會、原民會合作共推「世界母語日」活動,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展攤,用在地文化與語言結合,如現場推客家特有的柿染DIY教學區,讓民眾親自體驗。(記者吳柏軒攝)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母語斷、文化滅!」台灣早期並非良好的母語環境,而全球有6千多種語言,其中2千多種快消失,台灣母語也有類似危機,如原住民部分族語只剩耆老能表達,年輕父母都不會說,雖民國89年起將本土語列入中小學課綱,但有限教學仍不足,母語推廣跟保存還需再接再厲。

教育部、客家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等共同合作,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內舉辦「世界母語日」活動,以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3大區塊介紹,帶入個語族內涵的文化,如客語有童玩、擂茶及柿染DIY體驗;閩南語則搭配布袋戲、復古商店等;原住民語則有圖騰木雕,搭配族語故事及歌舞唱跳等活動。

敘舊布袋戲團長陳建華表示,用閩南語演出布袋戲,但台下僅3分之1的小孩聽得懂,在過去非常難想像,為此利用布袋戲演出,搭配國語、閩南語教學,把有趣俚語、單字教給小朋友聽,一步步慢慢讓其接觸,更認為布袋戲具多元性,不僅常出國,用英語表演,未來計畫推出首創的原住民布袋戲,讓更多台灣文化結合在一起。

宜蘭縣南澳國小老師林淑玲則說,自己是泰雅族,幼時家中還有耆老,具有族語環境,但現在孩子要學母語並不容易,甚至連原住民族的家長都質疑學母語有那麼重要嗎?但仍願意用各種多元方式讓孩子學習。

高雄市美濃國小老師林偉珍則說,校內103學年起推「客華雙語」計畫,把客語融入正常教學課程中,但不影響教學進度,讓學童在教室學習時,就習慣客語對談,雖讓教師有額外負擔,卻樂在其中,有孩子從聽不懂,經薰陶2年後,變成參加客語演講比賽第4名,展現成效。

潘文忠說,母語需更多學習情境,從家庭到社會,未來也規劃讓母語向下延伸到幼兒園教育,避免母語滅絕,導致文化傳承再也回不來,母語可視為國家命脈。原民會副主委汪明輝也說,母語是民族表達生命、靈魂的方式,台灣原民族語更是世界南島語發源地,如今面臨母語危機,已推族語振興工作,也施行族語保母教學計畫、族語文字化等工作,積極保存。

四大教育政策 重視語言、創新

2016-08-20

〔記者吳俊鋒/歸仁報導〕暑假進入尾聲,開學在即,市政府昨天舉行高中暨國中小學校長行政會議,宣示四大教育政策,包含推動第二官方語言、鼓勵新住民子女學習母語、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價值與激發多元創新等,希望營造最優質的學習環境;市長賴清德期許校長發揮領航者的功能,帶著全體師生攜手打造台南獨特創新的教育品牌。

  • 校長行政會議在長榮大學舉行,三百二十二所高中暨國中小學校長齊聚,市府宣示四大教育政策。(記者吳俊鋒攝)

    校長行政會議在長榮大學舉行,三百二十二所高中暨國中小學校長齊聚,市府宣示四大教育政策。(記者吳俊鋒攝)

一○五學年度第一學期的高中暨國中小學校長行政會議昨天在長榮大學登場,三百二十二所高中暨國中小學校長齊聚,針對新興的教育議題進行交流與討論。賴清德應邀頒獎,表揚對藝術教育有貢獻的教師,慰勉他們的辛苦辦學。

賴清德強調,第二官方語言英語的政策,可以將台南推上國際舞台,藉由全英語教學課程,強化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與世界接軌;其次,新住民子女學習母語,也是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希望學校多鼓勵,為政府培育新南向政策人才。

賴清德還希望各校能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價值,讓孩子們透過適性教育,激發自己並提升學習的興趣與勇氣。

而台南市在推動創客教育上也不遺餘力,已獲得史丹福大學授權,首次將「自造者教育年會」引進台灣,新學年度也於新興國中成立創客教育中心,落實推展。

至於,激發學校多元創新上,仁德區虎山國小、七股區光復國小、新化區口埤國小等都改制為實驗小學,一○六學年度新營區南梓國小也將加入實驗教育行列,賴清德肯定這是「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又繼續向前邁出一大步。

好節目 才能振興電視語言及文化

推文到plurk
2016-07-12 06:00

◎ 馮建三
客家委員會在上個月拋出風向球,探詢成立「客家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輿論反應。昨日,資深媒體人呂東熹投書呼籲,文化部長應該推動「閩南語電視台」,表示前部長龍應台已宣布,但未能執行,新部長鄭麗君「應予彌補」。
任何人而特別是母語是(台化)閩南語與客語的人,包括筆者,都無法也沒有理由反對振興母語。但是,成立客家廣電集團或閩南語電視台,能夠復興母語,提振母語文化嗎?或者,反過來說,影音科技應該怎麼運用,才能事半功倍,發揮更好的母語及其文化的作用?這些課題理當認真討論。
回到歷史,當年建立公視的預算規模是六十億台幣,假使予以恢復,加計二十多年的通貨膨脹,現在應該會是將近一百億。若有這筆預算,依照母語人口比例並給予加權,則國語電視或許會是六十億,閩南語十六億,客語及原住民語各是十二億。
我們有沒有這筆錢?有。鄭麗君部長說得很好,她認為,台灣應當如同許多歐洲國家的作法,讓(通信)廠商及電子消費品製造業在這個匯流年代,貢獻更多經費在影音內容的製作。
既然匯流,人們在各種固定與行動影音載具,都能輕易聽看各種內容。依據剛出版的《傳播、文化與政治》的分析,目前通信廠商一年提供大約170多億進入政府預算,行政院僅需從中提撥四成多,加上現有給予公視、客語及原住民的經費,就會有一百億。假使擔心排擠其他預算,那麼可以加徵通信廠商少量稅捐,電子消費產品也可酌量收取,一百億並不困難。
有了錢,這些錢怎麼用?各自成立單語頻道,是最有效的作法嗎?未必。節目內容的品質才是關鍵。以電視劇做為例子,國人目前僅看三成多台產各種語言的電視劇,比起海外各國含香港的八、九成以上,差距太大。為什麼?除了對境外節目不予管制,犧牲本國影音人才的工作機會是一個原因,另一個與此互為因果的是,我們的好電視劇比較少。
如果不改善,又如果節目製作經費增加,遠少於頻道的增加,那就會稀釋製作的資源,從而降低節目的品質。於是,收看本國各種語言節目的人口還要減少。萬一資源增加有限,甚至不增加,這個局面必然發生。到了這個時候,原來是要振興母語及文化的善意,最多是口惠,卻更可能損害母語,不是維護。
假使經費充分,成立單語頻道可能也不是最佳方法,振興母語的更好途徑,包括新聞以外的各種影音作品(從卡通、電影、電視劇到綜藝節目…等等),都能善用技術,全面多語配音及字幕輔助,僅需另依協商,安排各大母語有不同的比例,作為主要發聲語言。至於細節,自然必須再作規劃、討論而後謀定。(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

將近300年前清國官員聽臺語雞同鴨講的有趣記載
2016 年 03 月 16 日 23:12:19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twmemory_009057

將近300年前寫成的《臺海使槎錄》中有一段清國官員黃叔璥來到臺南聽臺語雞同鴨講的有趣記載,說這裡的人像鳥在講話一般,「劉」說成「澇」、「陳」說成「澹」、「莊」說成「曾」、「張」說成「丟」(另外還有「吳」「黃」),全部聽不懂啊~
(原文:「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待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以這些文字,可以一窺當時官話和臺語的發音對應。三百年過去,當時官話現在被當成我們的「國語」,在地的各種母語則在長年語言扼殺之下再也不若當年普及了。

關於《臺海使槎錄》:
將近300年前,臺灣爆發的朱一貴事件告一段落後,清國康熙皇帝派巡臺御史黃叔璥來臺各地考察施政民情寫成《臺海使槎錄》,詳實記載了將近300年前清國時期臺灣豐富的人文風土語言族群樣貌,推薦深入閱讀。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8%87%BA%E6%B5%B7%E4%BD%BF%E6%A7%8E%E9%8C%84

---------------

「不再使漢字獨霸」 原住民可用族語寫政見了
▲原住民族未來可用自己的母語寫於政見上。(圖/翻攝自原住民族委員會)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立法院院會今三讀修正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47條,取消選舉公報的政見內容600字的限制,且增加可用圖示表達的規定,原住民候選人也可用族語書寫符號,做為政見表現的方式。

提案的民進黨立委Kolas Yotaka說,在選舉期間曾因登載公報,被要求得填中文姓名,這樣的規定對原住民是個歧視,而且名字還被寫錯,因此在選後積極推動修法,原住民身分的候選人可以將中文政見翻譯成1種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符號,並列於中文政見之前。

「不再使漢字獨霸」,Kolas Yotaka表示,原住民族的語言是族人的生命,未來可以用羅馬拼音來刊登候選人政見,不但可以維護原住民族的參政權,也是國家對於文化權與語言權最基本的尊重。

--------------------------------------

----------------------------------------------------------

戳破國語的荒謬性
2011/08/01 01:56瀏覽550迴響5推薦2引用0
國語是個荒謬時代產生的荒謬產物,若幫國民黨的惡政作排名,國語政策絕對名列前茅。一直到今天,年長的台灣人提到國民黨的國語政策沒有不幹譙的。所謂的外省、本省的鴻溝,其根源與錯誤的國語政策也脫不了關係。然而,這個錯誤的政策,卻一直沿用到現在,繼續製造台灣社會的分裂。
語言的演進,絕不可以人為,而應尊重人類社會的客觀演化規律。用外來的語言,強加在原有的語言之上,這就是一種文化滅絕。國語政策就是如此。而國民黨的國語政策,對於母語採取壓迫政策,是一種非常野蠻的政策。到今天,仍然不願意投入資源來搶救母語,任令自生自滅。
更糟糕的是,除了蠻橫的國語政策之外,文學政策上也一樣的保守落後。台灣的語言,包括台語、客語、原民語,除了要和高貴漂亮的北京話對抗之外,還得應付老夫子們擁護的幾千年前的文言文。這真是太荒謬的事情。本來,國語和文言文,在國民黨大陸時代是互相鬥爭的。當年打倒了文言文,國語、白話文才得以主掌天下,沒想到在台灣,這兩個仇人竟然結成盟軍,一齊向台灣島上的語言進攻。導致本土語言奄奄一息。
然而,怎樣才是一個好的語言政策?我認為,必須先對國語政策作一檢視才行:
一個國家,共通語是有必要的。例如,美國的共通語是英語,日本則是標準東京音,中國則是以北京語為藍本的普通話。普通話者,不是很普通不怎樣的意思,而是指普遍通行的語言。普通話的作用,在於作為不同地域國民溝通的工具。
在中國,首先認識到這一點的,是康熙皇帝。
康熙統治中國,他要滿族學漢語以利統治,但是,漢人說的漢語不統一,各地官話算是相近,但也南腔北調,所謂"藍青官話"是也。所謂藍青,就是混雜的意思,也就是受當地語言腔調影響而自然形成的官話。蔣介石說的,就是藍青官話;至於那讓李鴻章聽的頭痛的孫中山的官話,則連藍青官話都不是;他不會說官話,就胡說一通。
為了"正音",讓各地官員來報告時,皇上都聽得懂,於是,康熙命閩省出身的李光地,用滿文的切音法寫一本書來注漢語,至於標準,就以北京官話為準。這就是中國的國語的濫觴。所謂切音,就是拼音了。因此,康熙是第一個想到,漢字可以用拼音字母來寫的人。從此,清朝皇帝學漢文,就有了此利器,至於其成果呢? 我們看到,他們個個學問有成,甚至有的達到國學大師的層級。這比漢人幾千年來逼兒童背三字經、千字文,死記死背的方法強多了。
我們可以看到,康熙之所以稱為明君,在語言政策上,他比國民黨高明太多:
一、他用大多數人使用的漢語作為標準語,而非少數人使用的滿語。
二、他幫漢語拼音化,利用拼音化的工具,滿人迅速的掌握了漢語。而他命漢人來主持此事,更是用意深遠。可是,中國的漢人排斥拼音,認為是旁門左道,因此直到清末,一直都沒接受。
三、他採多元主義,滿漢雙標準語。我們見到,紫禁城上的牌匾,全都是滿文漢文並列;政府公文也是如此。這作法與今天歐美許多先進國家是相同的。
然而,固步自封的漢人,仍然用最笨的方法教育下一代,以至於九成八以上的漢人都不識字。滿清數萬騎兵,怎麼統治了幾萬萬人? 其實,滿人真正的對手,也就那百分之二的會認字的漢人,而其中能寫像樣文章的,還要再百分之二。因此,就順利的把漢人壓下去了。
不過,到清朝末年,如果再讓中國百姓繼續愚蠢下去,那麼,中國就要亡了。有鑑於此,清朝統治者需要能夠在短時間達到普及全國教育的方法。依照傳統的私塾教育,或書院教育方式,要讓一名孩童能以漢字寫出流利的文章,能擔任政府官員,至少要十年以上,且只有少數菁英能成功。但是,滿族的大臣都知道,還有一條捷徑可走,那就是拼音文字。
從明朝時,天主教傳入中國,那時天主教士就已經用羅馬字來建立漢語的拼音系統。雖然雍正開始採取鎖國政策,但是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沿海已經大量的以拼音文字替各地的母語建立了書寫系統。台語系統在那時已經建立起來,在西方的先進語言學工具之下,台語字系統到清朝末年,日本領台之前,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現在很多人抬槓,說台語在遠古時期,是當時的官話;因此,每個台語字都有對應的漢字,但因年代久遠因此失傳了,所以,不可以用拼音,因為拼音是邪魔歪道,只能用漢字。這種思想,完全不曉得語言文字是甚麼,完全的墮入漢字崇拜裡去。
所謂的漢字,是象形字,與古代結繩紀事是一樣的。因此,純用漢字,就注定了文言分離。但是,人類的發展,乃是先有音,再有字;所以,任何一種文字,都是要用來念的,絕沒有完全象形的文字,否則就是死文字。到了今天,漢文這象形文字,已歷經甲骨、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簡化,在大陸更進一步的有了簡化字,且行之有年。事實上,誰還從字形去領會漢字的意義呢? 漢字早已成為形聲字了。
而漢字這個"注音系統",光常用"字母"就幾千個,康熙字典更有近五萬字。這成千上萬的字,讀音幾無規則可循,若依有邊讀邊,沒邊念中間的原則,也經常失敗。唐朝翻譯佛經,就是明顯的以漢字來注音,如什麼阿彌陀佛、菩薩、僧伽、舍利子等。為了避免和日常用語搞混,古代的高僧就特意的使用罕見字來注音,如玄奘在瑜珈師地論中提到:"八中洲者。東二州。一提河。二毘提河。南二州。一遮末羅。二筏羅遮末羅。西二州。一舍搋。二嗢呾羅漫呾哩拏。北二州。一矩拉婆。二橋拉婆。非天宮殿。"請不要以為我打錯字,那些罕見難懂的字詞,其實並沒有太大學問,因為他們全都是用漢字幫梵文作拼音的結果。後世不察於此,貿然的以漢字來推想這些名詞,經常造成錯誤的理解。(可參見中村元著: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
接下來,需要讀者仔細思考,用正確的眼光,來看母語的羅馬化這件事:

人類的語言演進,乃先有音才有字,因此,文字的功用,乃是將聲音固定下來,成為圖形化的書面系統。因此,所有的文字,都必須有標音的功能,不能念的文字,不可能存在;就算是死文字,當初它活著的時候,也有一群先民能用語言來念出聲的。
漢字因此,可以認為是有數千乃至數萬的注音系統,是極無效率的文字;而羅馬化的文字,以簡馭繁,是先進的書寫系統。

關於拼音文字的效率,我們都身歷其境。如果小學不教注音,我無法想像那幾千個漢字如何可以背的下來。國語日報的注音幫了我們很大的忙。沒有注音,很多人都無法打中文。而注音符號與羅馬字,其實是一回事。早在民國十五年,推行注音符號時期,就以國語羅馬字作為同時推行案。現在台灣用的注音符號,是清末以來許多國學家參照日本假名的概念,並參考西方語言學而創造出來的。在中國,更進一步採用了羅馬化,完全的使用了最方便、先進的拼音工具了。

有了這樣的工具,應該用來進行母語書面系統的建立,使得每個人都能夠有平等的機會發言思考。而後有一共通語,在不同母語的人需要交流時,用共通語交流。然而,國民黨不是這樣做的。他不允許母語有公平的發展機會,反而大行秦始皇式的焚書坑儒那一套。他把自清末以來發展的台語書面系統毀滅,禁止出版;此外,日人建立的台語假名拼音系統,也全數丟棄。原本國府有自己的語言專家,有能力替台語用注音符號另創一新系統,雖不如羅馬字系統,但也是有用的;但是在台獨的大帽子下,這些大陸來的學者專家也只好作鳥獸散。

國民黨強行以北京語取代母語,壓迫母語,造成了本省與外省的鴻溝。首先,本省人遭受壓迫,失去了用母語思考、發言的機會,今天,我們看到,本土的政治人物、名嘴,用國語說話時,已能侃侃而談,但是一旦回到母語,一股殺伐之氣立刻升起,沒有幾句幹譙是無法結尾的。無論是受過最精英教育的李登輝,或是草根出身的鄭弘儀都如此。這不是它們自己在說話,而是被打壓的母語在從潛意識底下衝上來的反撲。這對台灣社會的融合,壞處太大了。

至於對外省人的害處,首先,外省人並非人人母語都是北京系的漢語,國語政策第一個受害者,嚴格說來,就是這些外省人。它們拋棄了自己在大陸的母語,憑空成了一個外省"族群",膜拜著蔣介石,成為隔絕於台灣社會的異類。由於當局不願意發展母語,因此,外省人沒有適當的工具來學習本省人的語言,不像傳教士可以用羅馬字很快的學習,順利的深入民間;外省人無法了解本省人的世界,例如馬英九下鄉,許多人就發現,他與農民無法順利溝通! 還有之前的劉兆玄院長,與本省農民雞同鴨講。所以,國民黨空有數千億黨產,民進黨,一個被債逼得難以翻身的小黨,竟能與國民黨分庭抗禮,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當初國民政府來台,領導"兩百萬軍民同胞"的是康熙皇帝,那麼他會以什麼語言為標準語呢? 我敢說,他必定推行北京語、台語雙軌制。而要擔任國民黨的領導中堅份子,就像滿族王公大臣一樣,必定要同時通曉北京語和台語,才算勝任。那麼,今天的馬英九,就能以流利的台語與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唇槍舌戰,不必假吳敦義之口,那國民黨至少也能執政兩百年了。不過,國民黨之所以敗退來台,也就因為其領導人沒有肚量,因此也不會推行我說的這種真正"恐怖"的政策。

國民黨不但沒有康熙的眼光和手腕,他還軍閥化。國民黨在大陸時期推行注音符號,困難重重,其中有好幾年,軍閥當政時,認為中華文化豈容得拼音文字、白話文這種洋玩意來搗亂,所以全面禁止,讓大家又去背之乎者也,三字經、千字文、關公媽祖、孔子孟子四書五經。這種武人為首的文言文派,竟然在今天的台灣復活,而且是由一群自詡國學底子深厚的人來幹的,真是有時光倒流之感。認為文言文至上的人,一定反對拼音文字,因為文言文不是日常文字,用念的就如同師公誦經,完全聽不懂,只能用看的。而文言文表達不清,得借重典故來讓人稍為理解,這些典故用念的更讓人莫名其妙。你不會期待一個活人那樣說話。所以,文言文是以北京語為藍本的白話文的敵人。台灣的北京語國語政策,本身就有問題了,卻又有這個清末留下來的文言文殭屍來一同搗亂,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

正確的語言政策,應該尊重多數人的風俗習慣。以台灣而言,國語當然應以台語,國民黨稱閩南語為國語,因為那是八成的人說的話。在美國,共通語就是英語,我無法想像,如果美語是印地安話,那是怎麼一回事。所以,請不要拿"原民語才是真正台灣話"來抬槓。而教台語同時,應先教母語。至於北京話,經過幾十年,已成台灣社會的共通語,我認為保留為國語不妨;且中國正在崛起,應該全民學習中國話。但是,台灣的國語與現在全世界學習的中文--普通話,仍有差距;台灣國語已形成另一種"藍青官話",這不是北京的正音。我們要學就要學純正的普通話。還有,就讓死人說死人化,現代人要說現代的話。不要再餵中小學生文言文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語言都說不好,還學幾千年前的話幹什麼?

我理想中的台灣新國家,人人書寫自己的母語;此外,都能書寫台語羅馬字、中國的簡化字,說標準的台語、普通話。因為從小就用羅馬字母書寫,因此英語也沒問題。這樣,就同時連接了東方與西方和本土,成為真正開放而有主體性的國家。用電腦就可以翻譯彼此的語言,語言最弱勢的原住民也能讀到原住民語的科學書刊、法學理論等。

願我們的下一代不再被國語、繁體字與文言文綁死。天啊! 正體字? 有多正啊? 又不是正妹。我願台灣人不要再被莫名其妙的正統、道統綁死。

-----------------------------------------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閩客人是漢化的百越族) - http://goo.gl/EdckCQ

--------------------------------------------

1cbbf423c06aba73f803a5e1cac3cc7b69363d3bbe8805a04b27de6ef890dbbe11b4a3f388c99c73cc53f88ff0b80a05

台語爆消失危機?僅22%年輕人會講
三立新聞網
2020年12月6日 週日 下午2:40 [GMT+8]·3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程彥豪、林佳融/台北報導
台語是台灣重要語言文化資產,現在年輕人卻是越來越多人不會說台語。根據調查顯示,75歲的長輩會講台語的超過71.4%,25歲會講台語的年輕人卻只有22.3%。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強調,這問題確實嚴重!
相較於英語,台語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更陌生。
藝人蔡依林:「初戀愛情酸甘甜,五種氣味喔!」
唱起台語歌,歌手蔡依林很溜,但是要用說的就是大考驗。
國人講台語的比例隨年齡下降。
藝人蔡依林:「請你,推…」
蔡依林友人:「推薦。」
藝人蔡依林:「推薦我要去高雄哪裡『剃頭』。」
蔡依林友人:「遊玩拉!」
一整個卡卡超不「輪轉」,不只小天后台語會聽、不會講,藝人綠茶碰到台語也沒輒。
按照教科文組織的標準,台語已經屬於第二級「嚴重危險」。
藝人綠茶:「兩個字,兩個字,你看我,就看你的嘴巴。」
年輕藝人講台語就好像碰到罩門,講台語真的有這麼難嗎?
民眾:「今天我要…我不會。」
民眾:「我身邊的人都沒有在講。」
記者:「會覺得台語快要消失了嗎?」
民眾:「恩恩。」
民眾:「跟爺爺奶奶就是透過爸媽(翻譯),就是我講國語嘛。」
如今台語教學都需要搭配羅馬拼音。
如今台語教學都需要搭配羅馬拼音。
連親人溝通還要靠爸媽翻譯,普羅大眾年輕族群對台語形容比英語還陌生。尤其根據統計資料顯示,75歲以上會在生活中講台語的人還有71%,但是到25歲的年輕人只有22%講台語,會講台語的比例逐年下降。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語言傳承危機劃分的六個等級,對於小孩來說,台語是祖父母一代的人在使用,已經是嚴重危險等級。
國民教育雖有台語教學,但日常生活使用率不高。
台語老師張嘉讌:「過去古早可以大家都說台語、聽台語(是)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現在我們在教學現場,一定要用羅馬拼音,來幫忙教我們孩子。」
政府推動母語教學,早就從國小開始做起,學校老師親自教學,電視台也成立台語頻道。不過最重要的生活環境一旦不常使用,就怕哪一天台語面臨消失危機。
▲你會說台語嗎?台灣會說台語的年輕人僅22%,台語恐面臨「消失」危機。台語爆消失危機?僅22%年輕人會講 https://bit.ly/2LdBEUS


【哲學諮商室】為什麼要學語言?懂得一種外語,就能看懂一群人的內建系統
作者 褚士瑩2023-01-08
每一種語言,都濃縮了各式各樣的社會和文化要素,無論是AI還是鈔票,都不可能把被語言支配的人類思想,完美地翻譯出來。
【哲學諮商室】為什麼要學語言?懂得一種外語,就能看懂一群人的內建系統 | 褚士瑩 / 哲學諮商室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ixVte
一年剛開始,許多人訂立了新的新年計劃,我相信也有很多人把「學外語」當成主要目標吧?這一期的哲學諮商室,我們就試著用哲學思考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人應該學外語!
 我最近讀了一本韓國作者孫美娜的《最高外語學習法》,當時剛剛離開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到達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海邊,過去20年來幾乎每年都會回來小住的地方。
 我為了到南極旅行而在阿根廷的這3個星期,剛巧也跟同行的親人認真討論到,是不是應該另外花一兩個月的時間,租一間公寓,好好的住在當地學習阿根廷西班牙語。
 透過在地語言,才能真正看懂當地人的靈魂
所謂的阿根廷西班牙語,跟其他西班牙語系國家的西班牙語很不同,基本上只在阿根廷和烏拉圭的里約熱內盧地區通行,有時也被稱為里約熱內盧西班牙語,無論在詞彙和語調上都深受義大利語的影響,比如阿根廷人說再見時通常會說 「Chau」,就是源自義大利語的Ciao。發音上也很不同,比如所有「ll」和「y」的發音,在阿根廷都會變成「sh」聲。阿根廷語還從克丘亞語和瓜拉尼語等原住民語言中借用單詞。除了獨特的發音外,阿根廷西班牙語還具有自己的動詞變位,以及許多獨特的俚語。
 我有個來自從小生長在阿拉斯加偏遠離島上的好朋友,是一個職業薩克斯風手,因為著迷於探戈音樂,因此在阿根廷住了8年,他的西班牙語也全是在阿根廷學來的,但當他搬到也是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哥倫比亞時,卻讓哥倫比亞人感到錯愕,因為一個美國白人為什麼一開口,卻變成一個阿根廷人呢?但是很快的,這也變成了一個他強烈的個人特色。
 如果我再回到阿根廷長期居留,學習阿根廷西班牙語,最主要的原因應該不會是為了實用,而是作為一個哲學踐行者,一種重要的思考練習。因為就像孫美娜在書中說的:
 學外語相當於熟悉「另一種思考體系」。如果學外語能讓我擁有與自己熟悉事物截然不同的「新思考方式」,那麼我看這個世界的觀點就會改變。
 如果學習阿根廷西班牙語,我就更能夠從日常語言的使用中,理解阿根廷人的思考邏輯,在什麼部分更接近義大利人,在哪些地方更接近印地安原住民,而哪個面向則是主流南美洲人的思維方式。
 只有透過語言,我才能滿足想要真正看懂阿根廷人靈魂深處的好奇心,而對人充滿好奇心,正是做好哲學諮商師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
  只有透過語言,才能滿足想要真正看懂當地人靈魂深處的好奇心。圖片來源:Rawpixel.com/Shutterstock
 對人充滿好奇心,重要嗎?
或許有人會說,好奇心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那我來說一個缺乏好奇心的例子吧!這次在睽違將近3年後,回到我心愛的里約熱內盧海邊叫做依帕尼馬(Ipanema)的社區,是的,就是有名的〈依帕尼馬的女孩〉這首歌的場景,實際上,我就住在Antônio Carlos Jobim寫下這首歌時的街角。但很意外的,有一兩次在街上感受到在地老人家針對我有些不友善,這是很不尋常的,過去20年來幾乎每年回來小住,從來沒有這種感受。
 謎底在有一天去健身房運動時解開。由於當時運動的人多,健身器材必須共用,健身房中我照常是唯一的東方面孔。因為在健身房時我們都用簡單的巴西葡萄牙語互動,所以當和我共用器材的當地老先生,後來發現我跟櫃台員工說英語時,感到很驚訝。
 「你不是巴西人嗎?」我笑著搖搖頭。
 巴西北部聖保羅確實有很多日裔巴西人,老先生應該是以為我從聖保羅來的。
 「但你肯定不是中國人!」老先生斬釘截鐵的說。
 話匣子打開了,他才告訴我,最近有一家叫做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的中國政府企業,收購了巴西主要的電力公司CPFL,擁有20個水力發電廠,控管了巴西一半以上的電力市場,同時還意圖大量引進上萬中國工人在巴西新建大壩,造成不少反彈。這家中資公司從中國外派了管理階層60個中國家庭,去年開始突然落腳包棟住在Ipanema社區裡面,但是他們從來不跟當地社區往來互動,也不學習葡萄牙語,用高高的圍牆跟森嚴的守衛,把自己隔離起來,完全過著封閉的生活,彷彿假裝圍牆中的自己還在中國似的,對於Ipanema熱情好客、愛國、而且富裕的中上階層巴西人來說,這種傲慢的態度是一種對他們心愛社區的傷害和侮辱。
 我這才意識到,這兩天在街上,可能被認為是這60個中國家庭的成員之一,所以被當成出氣筒了。
 我不生氣,這些中國政府企業的代表,應該也不是故意的,只覺得這種中國官場文化帶給當地的誤會和不適,讓人悲傷。更有可能的,是這些從中國外派到巴西的家庭,對於學習新語言的恐懼。
  「外語的力量」指的並非流暢地說著其他國家的語言,而是一種「正向、輕鬆自在的心態」,幫助我們從根本的想法上,讓國界、恐懼和歧見消弭,對人、文化、世界充滿好奇和愛。圖片來源:Vergani Fotografia/Shutterstock
 外語的力量,可以消弭國界、恐懼和歧見
恐懼什麼呢?我同意孫美娜說的,很多人渴望挑戰卻無法接受挑戰學習外語的原因,多半並非能力或現實條件不足,而是因為對於「失敗的恐懼」。難道勇於挑戰學習外語的人就無所畏懼嗎?也並非如此。邁開腳步走向未知的世界,或走在他人不願踏上的道路,抑或挑戰自己的極限,這些事任何人都會害怕。只是付諸實踐的人帶著「失敗也無妨」的想法,會有這種正面的心態源自於他們相信凡事皆有各種選擇。
 是的,我們的人生都有各種選擇,即使同樣是學習西班牙語,也有各種方言可以選擇,阿拉伯語,中文,英語,何嘗不是如此?所謂的「全球化」,不能只是用錢收購外國企業,或是使用AI來進行機器翻譯,因為每一種語言(甚至每一種方言),都濃縮了各式各樣的社會和文化要素,無論是AI還是鈔票,都不可能把被語言支配的人類思想,完美地翻譯出來。
 每個語言都有其誕生和發展至今的文化、歷史背景,所以當單純只用機器轉換時,就會很常遇到各文化圈之間,文字相同,可是想傳達的意義和感覺卻截然不同的狀況。我相信「外語的力量」指的並非流暢地說著其他國家的語言,而是一種「正向、輕鬆自在的心態」,幫助我們從根本的想法上,讓國界、恐懼和歧見消弭,對人、文化、世界充滿好奇和愛,否則學習外語,頂多也只是帝國主義殖民時期的延續變形而已。
 到頭來,語言就是邏輯。每一種語言(包括每一種方言),都呈現了使用者內建的操作系統。而每學會一種語言的規則,就是用邏輯看懂了使用這種語言的這群人,最準確的方法。
【哲學諮商室】為什麼要學語言?懂得一種外語,就能看懂一群人的內建系統 | 褚士瑩 / 哲學諮商室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ixV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