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破80%因情緒緊張引起... 他教你靠這幾招「補洞」

▲嘴巴破洞反應身體免疫功能失調,一旦受刺激疼痛讓人難受。(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嘴破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有些人熬夜幾個晚上,或是吃進太多油炸類高熱量食物,隔天起床就會發現嘴巴破洞,吃刺激性或是熱食就痛到飆淚。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規律睡眠、多吃蔬果、多喝水都是避免嘴破的方法,但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是「運動」。

趙藥師指出,嘴破的發生原因有10%為缺乏維生素B群、C,而造成黏膜發炎或破裂;在臨床上有80%患者是因為情緒緊張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或因此造成肌肉緊繃,使得黏膜的血液循環不良而造成嘴破。

平時怎麼保健以預防嘴破?趙藥師說,規律的睡眠與多吃蔬果提升人體免疫力,的確都是避免嘴破的方法;不過,想要防止嘴破,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其實是「運動」。不管是哪種運動,只要能讓你全神貫注地投入,即使只是快走、慢跑,都能活動全身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活絡血液循環

▼多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嘴破。(示意圖/記者陳明仁攝)


趙藥師強調,多喝水能維持唾液分泌,可避免口腔黏膜組織受到壓迫,以預防嘴破;許多民眾誤認為喝鹽水能夠殺菌就猛灌,其實這樣做水分容易隨著鹽分流失反而造成反效果;而過量的含糖飲料則會阻礙腸胃道的吸收能力,因此建議還是喝水最好。

趙藥師解釋,一旦嘴破至少得等7天後才能癒合,使用坊間常見的口內膏,僅能縮短病程,並不能預防口腔內其它位置繼續發生嘴破,要對付情緒緊張造成的嘴破,醫師會開立抗焦慮藥物治療與預防,嚴重仍應至耳鼻喉科治療。

▼猛灌鹽水會帶走體內水分,建議還是喝白開水最好。(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

嘴破其實是身體發炎了 3原則嘴破不再來
life.cnyes.com查看原始檔
營養師,為什麼我吃號烘的花生也會嘴巴破皮,我是不是對花生過敏?」

「那你吃水煮花生會嘴巴破皮嗎?」

「不會吔~」

「那你下次別再吃這家牌子的花生了!」


相信很多人在吃完一些號稱「不乾淨」的食物後,就會有舌頭長泡、喉嚨癢癢,甚至有點痛的感覺;若以中醫的立場,他們會說這是「火氣太大」,但是,聰明如你的讀者,是否有思考西醫對於「火氣太大」的觀點呢?這個問題,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若是以我的觀點,就是所謂的「發炎反應」。

那什麼是發炎反應呢?不需要翻開醫護相關書籍,只要記得四個字「紅、腫、熱、痛」。那麼,發生在嘴巴的發炎反應是什麼呢?就是口腔黏膜起泡、喉嚨不適等,因此,當我們吃進劣化的食材,造成體內的自由基過多,自然就會反應在嘴巴上,就造成上面所說的一些狀況產生。

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嘴巴破皮的原因了!是因為吃到不乾淨的東西,例如說劣化的食材,導致出現了一些中醫稱之的「火氣大」的症狀,也就是一些像是嘴巴破皮,而且嘴巴破皮的地方會有點腫、有點熱、有點痛,在西醫又稱之為的「發炎反應」。但是,換個問題問,為何「吃 進 去」的東西,不是讓你「皮膚發炎」、「下巴發炎」、「頭皮發炎」,偏偏就是要發炎在嘴巴上呢?這是傳說中成語「禍從口出(入?)」的由來嗎?

「禍從口出(入?)」是一種初步的想法,是單純以飲食的概念來出發。仔細回想,有時候我們並沒有吃什麼「特別」的食物,但是卻會和和飲食就沒有什麼相關性的因素,例如生病、壓力大等種種原因,導致嘴巴破皮。舉個例來說好了,如果因為壓力大或免疫力降低等原因,通常會造成的,不只是嘴巴破皮,皮膚炎也是常見的發炎反應。(筆者就是壓力大的皮膚炎忠實患者)。

回到重點,究竟是什麼原因,免疫力降低或壓力大的時候,大多會在嘴巴或皮膚這些地方反應出來,原因很簡單,但是很少人提及,就是「皮膚和嘴巴是人體代謝率高的組織」。那什麼叫做「代謝率高」?舉個例來說,嘴巴你吃東西一天至少用三回,一回不是只用食物輕輕磨一下,而是一餐下來磨個好幾百下,如果嘴巴的再生能力和大腦一樣慢,大概沒幾餐你嘴巴就爛光光了。


相對的,皮膚也是,如果你的皮膚和你的神經一樣纖細,那每個人的皮膚應該不是黃色,而是充滿瘀青的紫色。因此,像是嘴巴、皮膚在平常的消耗量就大的組織,當有特殊壓力或免疫力降低時,就特別容易缺貨,缺貨了就發炎抗議,也就是嘴巴破皮或是皮膚炎的由來啦!

好了,既然已經知道「火氣大(發炎反應)」的成因,因為是營養為主軸,我們再換回飲食的角度思考,吃什麼東西「最容易」破皮?如果想想以前我們嘴巴破皮的經驗,應該不是吃到過期的紅豆湯或是放到發霉的饅頭等(如果吃這個,應該不是嘴巴破就可以解決的,準備送急診比較快一點),而是像巧克力、炸花生、甜甜圈等,含「油脂」比較高的食物!

為什麼是「油脂」比較高的食物,網路上不是還說,如果嘴巴破的話,可以用油漱口來治療嘴巴破皮嗎?怎麼會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反而會導致嘴巴破皮呢?

請記得,「油」本身不是錯,錯是錯在油的「烹調過程」。再舉個例子,很多食物都號稱採「低溫烹調」,消費者以為很「低溫」=「健康」,就開心的大吃特吃。結果吃沒多少,還是喉嚨痛、嘴巴破,自以為花了一大筆錢買了健康,卻還是吃得一身不爽。

為什麼「低溫」≠「健康」?原因在於油脂「發煙點」的概念。什麼是「發煙點」?簡單來說,就是當油品超過這個溫度,就會冒煙、汽化、變質、劣化的溫度點。因此,無論廠商說自家產品再怎麼「低溫」,只要超過發煙點,就是劣化的起點。因此在門診中,有患者跟我抗議說怎麼吃這個號稱「低溫烹調」的食物還是嘴巴破,就代表這家廠商號稱的「低溫」溫度不夠低,才會導致你的嘴巴又破皮了!那麼怎辦?很簡單,下次還要吃,就換家廠商吃吃看吧!

最後,如果已經不幸有嘴巴破皮的狀況怎麼辦?如果查詢網路,常見的方法通常有用鹽漱口、多吃水果等方法。而我個人的使用者見證,就是三個原則,「多睡覺」、「吃維生素B+C」和「多吃水果」吧!至於網路上常傳言,橘子性寒不能吃,我個人和柯P倒是有相同見解,就是「沒在怕」!我感冒吃橘子也沒見會一直咳,會咳的就是會咳,感冒周期過了就不會咳了,跟橘子的關係真的不大。

ps.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例如每天都會咬到嘴巴破皮的地方,而且破皮不癒合超過二周以上,就有可能是癌症的前兆哦!尤其是有嚼檳榔或抽菸習慣者,不可不慎!

--------------------------

洪蘭:壓力大嗎?助人幫你減壓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在最近的恐怖殺戮事件中,不斷看到有人奮不顧身去搶救陌生人。過去,心理學家認為人是自私的,危急時,人性的醜陋最顯著,這豈不是矛盾了嗎?

加州大學的一個研究,徵求受試者和他喜歡的人一起來做實驗,看他愛的人被電擊(會痛但不會致死)時,他的大腦反應。實驗者先電受試者一次,讓他感受電擊的強度,然後問他願不願做這個實驗。如果同意,那麼一半的實驗情境是受試者握著愛人的手撫慰他,另一半情境是受試者手捏著壓力球來舒解壓力。

實驗結果發現,這兩種應付壓力的方式,有非常不同的大腦反應:當受試者握著愛人的手安慰他時,他大腦的報酬中心(reward center)和照顧系統大量活化起來。

同時,掌管恐懼和逃避的負面情緒杏仁核,會降低活化程度;相反的,當他捏著壓力球時,壓力並未減低(杏仁核的活化沒有改變),但報酬中心的活化變低了,顯示逃避沒有用,反會使受試者產生無力感。

為人點燈也照亮自己

原來,人跟人的連接是應付壓力最有效的方法,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時,我們感到跟人連接的溫暖,這溫暖帶給我們希望,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和激乳素(oxytocin),產生勇氣和力量,使我們的壓力降低。

如果我們只關心自己,這壓力不但不減,反而產生無力感,而無力感會讓我們感到恐懼。

這實驗讓我們看到人可以透過很小的動作來改變大腦,產生勇氣。當我們去援救別人時,我們會忘掉恐懼(所謂勇者無懼)。所以當情境使你喘不過氣來時,你要去接觸別人,找到希望,而不是把頭埋在沙裡去逃避。「為人點燈,明在我前」是對的,幫助別人所得到的,遠大於你的付出。

在這沒有是非的時代,我們常覺得自己渺小,對社會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有孤臣無力可回天的無力感!但是只要你去關懷別人,你的大腦就會給你力量,你就發現其實你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這個覺識會帶給你勇氣去改變。

人生的意義在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被需要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價值。


 

巴夫洛夫真的搖鈴了嗎?習得反應與古典制約
圖片選自《巴夫洛夫的狗:50個改變歷史的心理學實驗》
圖片選自《巴夫洛夫的狗:50個改變歷史的心理學實驗》
從1890年代末到1900年代初,俄國生理學家伊凡‧巴夫洛夫消化系統研究領域首屈一指的學者。他常用狗作為實驗對象,觀察到很多現象,其中他注意到,當穿著白袍的助手送食物過去時,動物就會開始分泌唾液、流口水。
經過多年研究,巴夫洛夫知道當食物或外物進入口中,身體會自然而然分泌唾液,這是一種反射作用(即因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一種非自願的、往往是立即性的反應),能夠促進消化、幫助稀釋或排出身體不想要的物質。
他稱這種反應為「心理性分泌」(psychic secretion),並寫道:「﹝把食物和食物容器﹞放在離狗一段距離的地方,即使受到影響的只有嗅覺與視覺受器,依然能夠觸發相似的反射性分泌;甚至僅是餵食容器本身,就足以引起完整的消化道反射。」
然而他也觀察到,每當助手走進來,不論有沒有帶食物,狗都會很快開始分泌唾液:「甚至只要看到拿了狗碗的人,或是聽到他的腳步聲,都可能引起唾液分泌。」巴夫洛夫推論,狗學會把助手(或者只是他的白袍)與食物的到來產生聯結,所以只要看見他出現就會產生期待,而開始分泌唾液
巴夫洛夫想知道用其他與食物毫無關連的訊號,是否也能使狗產生相同的唾液反應,於是設計在每次送食物進來之前,都先開啟節拍器,讓它滴答、滴答地響。不出幾天,只要打開節拍器,狗就會開始分泌唾液,即使沒有看到食物也一樣。他詳細記錄了一次實驗:
「不施予特定刺激的情況下,唾腺都維持在不活躍的狀態。但當節拍器的聲音響起,9秒之內唾液就會開始分泌,45秒後共分泌了11滴。也就是說,唾腺的活動會被聲音這種和食物本身完全無關的刺激引發……節拍器的聲響代表食物的訊號,動物對這個訊號的反應方式,與牠們對食物的反應方式是完全一樣的;讓牠們聽見節拍器的聲音,和實際讓牠們看見食物,在動物身上引起的效果,觀察不到任何差異。」
他也試用了其他刺激,如電鈴的聲音、香草精的味道,很可能也用過手搖鈴(但他的一位同事堅稱,巴夫洛夫從未用過手搖鈴),甚至還試過用電擊當作刺激。每一次,都必須在食物出現前幾秒鐘內施予潛在刺激;如果刺激在食物之後才出現,即使只差一秒鐘,也無法產生效果。
自然反射與制約反射
巴夫洛夫指出,每一隻狗從出生開始,就會因「食物」這項刺激而產生唾液反射;這是自然反射,或稱非制約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至於因節拍器聲響而產生的唾液分泌反應,則稱為制約反應或制約反射。他拿自己新裝設的電話來類比:
我可以在住所裝私人專線,直接和實驗室連接……或者也可以透過電話公司的中央交換機來通話。這兩種方式得到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兩種方法之間唯一的差異,在於私人專線能提供永久、便捷的線路,而後者則需要先連上中央交換機的線路……這與反射反應的情況很像。
高層次制約
狗開始對制約刺激產生反應以後,可以加入更高層次的制約刺激。先設定讓節拍器在食物出現前發出聲響,重複幾次,直到狗開始對這種聲音出現唾液分泌反應。接著,在節拍器開啟時,讓鈴聲同時響起。這麼一來,狗不但會因為節拍器的聲音而分泌唾液,也會把鈴聲和食物聯結起來。之後只需要搖鈴就能使狗分泌唾液,儘管鈴聲本身根本就不曾用來作為食物出現的訊號。
這整段過程稱為「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是無數行為與學習領域後續研究的基石,包括飽受爭議的小艾伯特實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