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jTkgcB

File:Prajnyaapaaramitaa Hridaya by Zhao Meng Fu Main Part.jpgFile:Prajnyaapaaramitaa Hridaya by Ouyang Xun.jpgFile:Falongsibeiye.png

日本法隆寺貝葉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梵文本《心經》

----------------------------------

般若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全文翻譯)/日本法隆寺貝葉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梵文本《心經》

般若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jTkgcB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經文
心經經文以“觀自在菩薩”開頭,以“菩提薩婆訶”結尾(薩婆訶本為祝頌語,亦有觀自在的意思,與經文開頭相呼應)。“ 舍利子(舍利弗)”是心經全文關鍵字詞之一。
起源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 ,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 ​​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因為解了空性貫穿三乘,故解空被稱為三乘之母,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2] ,故名為《心經》。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捨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歎。
心經內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隱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隱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空性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詮釋。
有學者認為《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3] 。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說的。其最重要的觀 ​​念在於以空性智慧覺悟諸法實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虛妄分別而已),既不體證、進入涅槃而自願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救度眾生,其行為看似有違一般所認知的脫離輪迴觀念,而實際上這才是《大般若經》開悟菩薩的主旨所在。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才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在《大般若經》中數度出現“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與“觀諸法皆空,不捨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離開對眾生的慈悲濟度,則一切修行的意義則大打折扣,不能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正果。
版本
《心經》是所有佛經中翻譯次數最多,譯成文種最豐富,並最常被念誦的經典。有廣本及略本兩種本子。廣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至今仍不斷有新的譯本出現,下面列出部分重要版本。
梵文本
日本法隆寺藏兩片貝葉經鈔本
日本法隆寺藏兩片貝葉經鈔本
日本法隆寺貝葉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梵文本《心經》,原本現收藏於東京博物館。相傳此本原為迦葉尊者手寫,後由菩提達摩傳給慧思禪師,再經由小野妹子於推古天皇十七年(西元609年)傳入日本[5] 。淨嚴和尚於1694年以梵文悉曇體手寫抄錄。穆勒(Max Muller)於1884年轉寫成天城體及羅馬拼音,傳至歐美國家。1957年及1967年,孔睿校訂梵文本。
巴黎,菲爾(HL Feer)校訂之梵文本。原本現藏於法國巴黎帝國圖書館,Catalogue No.967,為梵藏漢蒙滿五本對照本,其梵文為蘭札(lan-dza)字體。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全文翻譯)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 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說 依『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修行至高深的竟界時你能洞悉世間的ㄧ切人事物原來都是空的還能超渡ㄧ切的苦難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佛 陀 的 十 大 弟 子 之 一 , 以 智 慧 通 達 稱 著):一切 的 色 相 , 它 的 本 質 都 是 空,因世間的一 切 事物都由 心生(或說經由人的意識)而 創 造 但當証悟空性的道理以後你就會體會:諸色相其實就等於是空,諸色相是經由人的觀感意識所產生所以ㄧ切的色它原本就是空的,反之亦然感受、思想、行為、意識,也是相同的道理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舍利子:空性是萬法的基礎 它能讓你體會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幻(暫)有所以沒有所謂的生始滅絕 骯髒乾淨 增加或減少
是故空中無色,無 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一切既然都是幻有,空中自然無一物可觀得,故說無空中色,。一切既然都是空 當然我們就無任何的思想行為意志也就是六根徹底的清淨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這時你所觀看的世界就是空的 甚至整個人進入無意識的境界 也沒有黑暗和黑暗盡頭的差別了。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也無生老病死、 痛苦產生和設法消滅痛苦的煩惱也無聰明巧詐和得失心 既然無得失心你就是活菩薩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所以依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能讓我們的心毫無牽掛、憂慮、惶恐,也因而變得清明、自主、理性 所以就能遠離所有是非妄想 到達極樂世界
三世諸佛,依般 若波羅密多故,得亞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 都是依這般 若波羅密多心經,所以能到達佛的境界所以般 若波羅密多心經是最有神力 、能到達大光明 處、至高無上、超優等的咒能消除 ㄧ切的苦厄。 真的。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 般 若波羅密多心經等於就是咒語這咒語有說:修行去吧!修行去吧!修、行到極樂世界吧!全部修、行到極樂世界吧!覺悟阿! 但願。


(二)原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2)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3)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

聲香味觸法。

(4)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5)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6)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7)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8)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 般羅揭帝 般羅僧揭帝 菩提僧莎訶


(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有許多學者直接把它翻譯為觀世音菩薩,這一種翻譯是非常不恰當的翻譯!

原因是把它翻譯為指定人物時,會失去了經文的廣義性!變成偏狹的小乘作品!

所以方老師認為、應該把翻譯文字轉變成大乘佛法的觀念,可以翻譯為:「一切佛菩薩都要進入禪觀之中,追求一切觀自在無所障礙的法門修持佛法!」

「只有在深入禪觀的訓煉過程中,了解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在觀照的過程中,達到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皆空狀態,才可以度一切人類的痛苦和厄運!」


(2)『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的印度意譯是指鷺鷥鳥的眼睛,剛好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弗佛經上也稱之為舍利子,所以有不少人翻譯的時候,就會直接翻譯為舍利弗!但是方老師以為這樣的翻譯,會打斷了文字的流暢性和氣韻!

其實回到舍利子的基本定義看,鷺鷥鳥的眼睛是一顆小小的圓光,在修持密法的過程中,修行者身上是會看到這一種圓光,因此這一種圓光又可以稱之為明點,如果套上道家的修持方式來檢視,這一種圓光其實在修煉內丹的時候也會出現,如果直稱這種圓光就是道家修煉的『內丹』!因此應該直接翻譯為內丹,對於修持者來說會更為確切!

原因是心經是一篇修持的經典,與修持無關的東西都可以全部被剔除!如果佛教的舍利子其實就是道家所指的內丹,把它連接起來之後再作解譯,全文就通暢無礙!所以翻譯如下:

「內丹在人體的特色,是在若有若無之間,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一種般若的心法,就是對立與圓融之間的一種變化,也稱之為是非對錯平等論,在佛法的五智之中,稱之為『平等性智』!

這種平等性智的概念,不但在色陰之中是如此方式存在,同時在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之空間中,也是以此這樣同樣的性 質存在!」

(3)『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舍利子這樣的一顆內丹,它所代表的意義是一切佛法的般若空相!般若佛法的特點是對立與圓融同在,因此「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種表面上是對立的名相,而事實上都可以圓融無礙的存在。由「色即是空」的意義推而廣之,因此「聲即是空」、「香即是空」、「味即是空」、「法即是空」亦同一意義存在。

所以從眼根開始發展,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都可以演變成諸法皆空,六根十八界轉成空相之後,自然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皆空,也就可以轉入空相。這些修持方法都屬於般若佛法的修持特色,諸法皆空的真正意義。

 

(4)『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般若法門的諸法皆空,可以由無眼界為起點一直推演到無意識界,六根十八界的空間都可以完全被般若佛法化為空無一物,所以小乘佛法的十二因緣,也就可以從無明為起點,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十二因緣只要繞一個圈就可以回過頭來,一直推回到無無明滅的境界之中,這種推理在禪修的過程中,有如推骨牌一樣,經過十二因緣的直行關係接通順行之後,再來的則是消滅關係把它們一個一個的推倒!所以最後出現的一張盡頭牌必然就是「老死憂悲苦惱滅!」

(5)『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苦集滅道四種修持方法,簡稱之為「四聖諦」!這一種修持方式流行於小乘佛法之中,如果用白話文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把人生的各種痛苦、在禪觀之中集中起來、然後在禪觀之中把它們消滅、這樣就可以得道!」

因為個人在禪觀中,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看破,財富權貴的夢想如浮雲消散,所以能夠進入四大皆空的心態之中,成就菩薩果位。

(6)『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據般若波羅密多的心法渡登彼岸,無所謂有、無所謂得、自然就無所謂失;既然沒有「得失之心」自然就沒有所謂「恐怖」,所以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可以心無罣礙,最後當然可以萬緣放下,順利進入涅槃!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諸佛菩薩,都是依照這一種般若密多的心法,而成就進入涅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無上正等正覺果位。

(7)『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由於上述種種的修持功能,故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具有大神咒的功能!所以心經是大明咒!心經也是無上咒!甚至心經可以說是無等等咒的功能,可以消除民間疾苦,具有真實不虛的作用。

(8)『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所以我們要以「般若波羅蜜多心咒」:「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來讚嘆「般苦波羅蜜多心經」的功能。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波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波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art5050012057  

【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鏡心水墨紙本】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鑑賞_書法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 http://goo.gl/KvAZOq


梵文符號/梵藏符號

1592195533-3730348385_n2020-06-17_084357


KVI2C7W8fbqJlNEl9eqrfO-Og99VlJpLcGcq5iYjRTNwADMkNGZ4YGZzMTOhBjM2 (1)fn13bocGcq5iYjRTNwADMkNGZ4YGZzMTOhBjM2201712070024552020-06-17_085132


imagesunnamed2020-06-17_085500


般若心経 (中文版) [春節 mix.] × 燕趙園 / 薬師寺寛邦 キッサコ - YouTube


燕趙園/薬師寺寛邦 https://youtu.be/BkLfOEyEW6U
般若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https://bit.ly/2MSDh85
般若心経/一休寺・京都 / 薬師寺寛邦  https://youtu.be/alwT9l6BSm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