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瘟疫】明末瘟疫劍指大明不染清軍 | 鼠疫 | 大紀元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更為奇特和神異的是,清軍從關外一路殺來,入關,和明軍交戰,過程中竟無一人染上瘟疫。示意圖。圖為康熙帝出巡圖(清宮廷畫師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公有領域)
吳又可順天意救人
崇禎皇帝曾啟用孫傳庭領軍對抗李自成軍,孫傳庭特請明代遊醫吳又可來軍中治疫。吳又可提出「夫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並稱之為「癘氣」,但依然是一種物質,「物者,氣之化也;氣者,物之變也。」吳又可著《瘟疫論》被認為是古代傳染病學的啟蒙著作。
有人認為,吳又可說的「癘氣」近似於現代醫學上說的病毒,並認為,《瘟疫論》超出了傳統中醫理論學說,這是現代醫學站在現代科學角度上的解釋。其實不然,吳又可的《瘟疫論》並沒有超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範疇。
中國古代文化講天地人三才,人立於天地之間,並非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更不是大分子碰撞出來的。道家講「道」生萬物,上古典籍記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西方講神創。朝代、君王、臣民都以敬天崇神為本,合德順天者昌,敗德逆天者亡,各行各業都以探究是否符合天道運轉規律為要旨,也就是俗話說的「道」。
吳又可為修道之人,行醫是他在世間的表象,他當然知道天意不可違,在亂世中如何行天道濟世救人是他的本分。王朝更替,並不是說個體的生命不可救,但王朝始興終衰的趨勢,任何修道者是不可改變的,只能順天道行之。
他所說的「癘氣」,往現代科學可以接受的方向上說就是含有病毒成分的微觀物質,往更深一點的層次看,那就是微觀下的邪靈類的生命。要想驅逐這些奪命的低靈生命,沒有神助是辦不到的。網絡上,古金先生所揭示的,吳又可研製的達源引還有一個關鍵的藥引子,即口訣,而平疫的關鍵在「訣」,不在藥,是有深刻道理的。
現代人類更多地注重物質層面的,而忽視精神層面的,殊不知人類精神層面的、道德層面的東西是直接與上天和神佛通達的根本渠道,人類要想免災消難,就得重德、敬神、修己、自省,聽從高層生命的指引。
人類要想免災消難,就得重德、敬神、修己、自省,聽從高層生命的指引。圖為清 陳枚《耕織圖‧祭神》。(公有領域)
君王多罪己 民眾多互助
大明王朝277年間,共發生75場流行性疫病,但這些瘟疫,除了明末的,大部分疫情只是局限在州府、縣屬之地。如果以縣為考量範圍,每個縣平均四十多年至一百多年才能發生一次瘟疫,總體上來說,疫情並不頻繁。
古代君王深知君權神授,逢大的災變罪己自省,同時責令下屬官員修省。
永樂九年(1411)七月,陝西大疫。明成祖專派戶部侍郎王彰祭祀西嶽華山及陝西山川等神。祭文為:「比陝西守臣言境內疫癘,民之死亡者眾。朕君臨天下,一物失所,皆朕之憂。故聞之惻然弗寧,惟助國衛民御災扦患神之職也。尚其鑒余誠悃,賜以洪庥,俾疫癘全消、災害不作,豈獨生民之幸,國家蓋有賴焉。」
正統十年(1445)六月,浙江台州等三府發生大疫,皇帝派禮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王英去祭祀「南鎮」,禳除災患。時浙江久旱,王英一到紹興,天降甘露,連續兩日下起了大雨,人們讚歎此雨為「侍郎雨」。
明朝逢疫年,民眾之間的互助事件非常多,也很感人。
明初,有一叫莫轅的人,鄰居馬華全家染疫而死,獨餘一個幼孩存活。其他人不敢收留,莫轅就毅然撫養小孩成人,傳為佳話。嘉靖時廣東高州府的一位徐姓知府,其母和繼母及家人被瘟疫傳染。二母奄奄一息,親人紛紛躲避。唯有徐知府獨自細心照料二人,致使疫者轉危為安。
張彥忱,永樂年間進士張宗璉之父。他宗族舉家染疫,親朋好友均切斷與他家的聯繫。張彥忱不顧眾人勸阻,親自備湯熬粥,每天數次,晝夜照料宗族,並說:「道路旁邊的樹木都能庇護人納陰涼,人與人之間怎可不相互照顧呢?我做好事,鬼神是不會侵害的。」
成化二十二年(1486),某鄉大疫,家人數死,曾家的兩個兒子疫死,只剩下一個孫子名叫曾日旦。祖父曾汝厚慟哭欲絕,兒媳蕭氏年方23歲,說:「公公不用擔心,我若有再嫁的念頭,不能守寡守節,就讓神明懲罰我。養老、撫幼都是我的責任。」日後,蕭氏獨處深閨,勤紡持家,將曾日旦撫養成才。曾日旦成人後修葺新屋給蕭氏居住,並給其屋上匾,名曰「節孝」。
日後,蕭氏獨處深閨,勤紡持家,將曾日旦撫養成才。圖為清 冷枚《耕織圖冊.織》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官員仁心 方能治疫安民
官員的德行仁心,也是疫情時期治疫安民的關鍵。
明朝嘉靖國子監博士李贄記載了一位荊州屬官李中溪的事蹟,當地官員不能合理照料工程勞役者,以致縴夫疫死無數。李中溪親自到藥材市場買藥材,熬煮參芪藥水,救活了很多染疫者。後來,李中溪主持築堤障江工程,曾受恩惠的役者紛紛出力。
李贄認為,李中溪所花費的藥費不過四五百金,卻救活了數以萬計的疫病者,這樣是因為李中溪仁心所致,感動了天地。
以古鑒今,當今的人類要想走出瘟疫的肆虐,須重拾傳統道德,敬天畏神,君王躬身自省,廣納諫、施仁政,才能感動上蒼神明,眾志方可成城。然而,不放棄邪惡的共產體制,這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中藥 (fotolia)
李中溪親自到藥材市場買藥材,熬煮參芪藥水,救活了很多染疫者。示意圖。 (fotolia)
參考資料:
古金:《大明劫中的大疫之劫》
張廷玉:《明史》
羅欽順:《整庵存稿》
黃宗羲:《明文海》
李攀龍:《滄溟集》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曹樹基:《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

【歷史上的瘟疫】明末瘟疫劍指大明不染清軍 | 鼠疫 | 大紀元


孫慶餘專欄:中國是世界瘟疫最大原鄕!-風傳媒 http://bit.ly/36YNveN
繼2003年SARS之後,中國再度成為世界瘟疫原鄕。而且更嚴重的是,1918年全球五億人感染、近億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以及世界史上三波鼠疫大流行(包括六世紀蔓延東羅馬全境的「查士丁尼瘟疫」、十四世紀起的「歐洲大瘟疫」、十九世紀末由中國雲南經香港擴散至世界的大瘟疫),經過研究,其原始來源都是中國。也就是說,中國是世界瘟疫最大原鄉。如1347年蒙古兵以己方染疫屍體投入克里米亞圍城,瘟疫隨之輾轉侵襲歐洲,造成世界史上第二波瘟疫大流行,「4個月內就㓕絕了4200萬人,單在歐洲就有2500萬人死去,相當於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共的說法,2003年SARS接觸傳染源是果子狸,這次武漢肺炎是竹鼠。問題是,果子狸及竹鼠絕不可能在極短時間由「畜傳人」變「人傳人」。比較合理的說法反而是實驗室製造的病毒外洩或流出,爆發瘟疫!至於為什麼是實驗室製造,那就可能涉及類似對台灣「留島不留人」(當然也可以針對其他中共要下手的國家及地區)的「生化武器滅絕戰」計劃了!2008年中華民國前國安局長蔡朝明即曽在立院答詢時說,SARS病毒是中共的生化武器外洩
孫慶餘專欄:中國是世界瘟疫最大原鄕!-風傳媒 http://bit.ly/36YNveN


https://www.facebook.com/tsewaii/videos/522620548367444/
1918年改變20世紀人類歷史的「西班牙大流感1918 flu pandemic」!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5千萬到1億人死亡。一般流感通常死亡的是幼童及老年人、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但「西班牙流感」死者最多的卻是青壯年。現今的研究將病毒株從死者的冷凍屍體中分離,顯示本病毒致死的原因是因為引起細胞素風暴,導致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免疫力最強的青壯年反而最容易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而死。
「西班牙流感」名字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的疫情最為嚴重(亦有指當時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各國對傳媒有嚴格管制;只有中立國西班牙能大肆報道,令時人錯覺當地疫情特別嚴重),8百萬人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8]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1918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塞拉利昂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麥什德)便發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據說是由阿什哈巴德所傳出,但因俄國內戰而無法確認[9]。8月27日,流感傳入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雷斯特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併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段時間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洲,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西班牙流感奪5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年輕人的免疫系統較強,因此在免疫反應過程中發生細胞素風暴連帶殺死自己的健康細胞組織,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爆發的這2年後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在中國
1918年,中國大陸從南到北多個地區都爆發了疫情。1918年5月,溫州有萬餘人感染流感。6月,在廣東學校、郵政局雇員中首先發現了流感病人,緊接着,精神病院、神學院等地方也陸續發生流感。7月,雲南個舊突然暴發疫情,而且十分嚴重,絕大多數居民都患了病,其它地方的疫情也相繼暴發。北京疫情「傳染甚速」,上海死亡400多人。疫情嚴重時,浙江紹興死亡人數高達10%,當時報載:「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貧苦之戶最居多數,哭聲相應,慘不忍聞。」棺木所售一空,「枕屍待裝不知其數」。河南的情況也相當駭人,報上稱之為 「疫鬼正在高興的時代」。由於死人太多太快,棺材變得奇貨可居,價格不斷上漲,而且需預約訂做,排隊等候。辦理喪事用的白布被一掃而空,鄉間常見「白佈滿村」的淒慘景象。由於白布供不應求,有時只能以「麻紙」代替。熱河省警察局1918年10月15日至1922年11月12日的統計數據,流感發病6203人,死亡151人,病死率2.4%。根據當時的研究,1918年大流感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有的村莊半數以上的人口患病,約十分之一死亡。當時的中國尚沒有統一的衛生防疫體系,西洋的防疫技術雖然在上海等通商口岸有所應用,但遠沒有普及,中醫藥成為許多基層政府抵禦流感的基本手段。在承德,地方政府給有流感病人的家庭發放中藥,組織民眾在房屋內噴灑石灰或石灰水,焚燒大黃和蒼朮來消毒空氣的做法,並建議村民每天多食用綠豆冰糖粥以預防。(文字資料 維基 BBC)


《推背圖》第56象解譯武漢肺炎和解救之道
《推背圖》第56象解譯武漢肺炎和解救之道 | 大紀元 http://bit.ly/2wexODp
更新: 2020-02-11 7:45 PM    標籤: 推背圖, 第56象, 武漢肺炎
【前言】
從唐朝流傳下來的《推背圖》,預言歷代王朝興衰太神準了,所以在宋朝時就被當權者蓄意竄改,弄亂其卦象、甲子、或卦序。經過學院式的歸序(詳細在此不提、以免模糊掉本文焦點),發現第56象從來沒有被變動過一絲一毫。因此我們可以很確實地按照《推背圖》「通行本」第56象的卦序、卦象、配圖、讖曰、頌曰,來探討之。
《推背圖》有一個很難解的案例,研究者大家都一致同意通俗版第五十六象配< 水地比卦 >,是沒有被動過手腳,一般公認此卦此象正在預言目前人類的大災難。至於究竟是啥災難,那就各說各異、莫衷一是了,因為大家都是似懂非懂。
《推背圖》第56象(公有領域)
要解讀它,首先必須明瞭正確卦序的道理,然後建立了架構,再來根據《易經》八卦的內涵來破譯解讀其中的「配圖」、「讖」及「頌」的含意。
《推背圖》第56象<比卦> 對應天時之運
對此卦此象,時下很多人都把它看成是在預言未來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是古傳「比卦樂、師卦憂」,[1] 因此筆者向來獨排眾議,個人認為《推背圖》第56象在卦終第60象之前,是在預言中共和跟隨中共的最後會「樂極生悲」,如<比卦>卦辭預警「不寧方來,後夫凶」——遲遲不歸善者凶。
<水地比卦 >坎水上坤地下,它是屬於七坤運「坤卦分宮卦序」第八卦,所謂的「歸魂卦」。坤卦象徵物為「牛」,對應人體器官為「腹」。再者,此第56象預言到目前天時八兌運[2] 時的中國政局,兌卦象徵物為「羊」,對應人體器官為「肺」及「呼吸系統」。
《推背圖》第56象的配圖、讖、頌與<水地比卦 >對應的訊息
接著來看《推背圖》第56象的配圖、讖、頌與<水地比卦 >對應的訊息:
第56象配圖含意
從《推背圖》第56象的配圖,看到執矛相向的兩位武士漢子口中吐出猛烈的「炎」來。口吐之氣從肺來,口中吐炎就是「肺炎」,而且其勢炎炎。讀者一定可以聯想到讓世人色變的冠狀病毒引起的「武漢肺炎」吧。
第56象讖的含意
《推背圖》第56象的讖說:「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遊戲」。預言說這不是一場傳統的戰爭,而是「造化遊戲」。「造化」是化育天地萬物的「自然」,超乎天地人的至高力量,如老子《道德經》所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力量,究其實乃「造物主」——神的意志所為。
「陰陽為火,造化為工」(*出《論衡·物勢》),這陰陽不調的「肺炎」,是造化遊戲,意思就是神給人的警訊。
第56象頌的含意
《推背圖》第56象的頌曰:「海疆萬里盡雲煙。上迄雲霄下及泉。金母木公工幻弄。干戈未接禍連天。」這裡示現了事件的現象、後果。
「海疆萬里盡雲煙,上迄雲霄下及泉」,顯然這場「災疫」範圍很大。金聖歎揣測說:「戰爭之烈不僅在於中國也」。為何干戈未接已經禍連天?所以說,這不是一般的戰爭,前人也未解。這是「金母木公」的幻弄(「金母木公」也可以對應時間點),綜合配圖來看,就能知道為何這災禍能比干戈還厲害,因它是由肉眼看不到的「病毒」所帶來的「災禍」。
 《推背圖》第56象對應的<比卦>所釋訊息
有幸的是, 《推背圖》第56象配對的<水地比卦>預示人一條吉路,這吉祥遠離災殃的道路怎麼找得到呢?我們試著從卦辭、爻辭中來尋解。
<比卦>卦辭說「元永貞,無咎」,意思是說永遠堅定遵守著「正道」就沒過錯,堅守人之初的「善」性,就不會錯,「吉」就照臨。那一時走錯路的,若在此時能夠及時醒悟、誠心誠意歸善的中國人,「有孚,比之無咎」,仍有得救的機會。
醒悟者當從這其中去自省,自己是否偏離了天所示人的「善」道?是否有過自私自利損人害人的行為?找到錯處,趕快懺悔歸正,並彌補自己的過錯!如卦爻所示人:「有孚(*音同「福」)盈缶(*音同「否」,罐子),終來,有它吉」。「孚」是誠信,「有它」是指人認為的「意外」災禍;能夠真心誠意地歸善,能轉凶為吉。
以下是《推背圖》第56象配對的 <水地比卦> 卦辭及爻辭,括號中是簡單意解,僅供參考:
比(*擇善依附),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遲遲不來就貞善者)凶。
初六,有孚(*音同「福」,誠信之意),比之無咎。有孚盈缶(*懷著滿滿的誠信。缶音同「否」),終來,有它(*指意外之災)吉。
六二,比之自內(*從內心真誠歸附善人、走善道),貞吉。
六三,比之匪人(*匪人即「非人」,大惡之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象》曰:外比於賢。)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王施仁政),失前禽,邑人不誡(*國人不憂懼),吉。
上六,比之无(*同「無」)首,凶。
筆者論斷:
無頭緒時人或問,三次大戰存不存?
比卦和樂少矛盾,大戰難由小爭紛。
爻辭失前禽云云,口腹之慾樂傷身,
卦理符合如是論,流感跡象好似真。
想像反卦水地師,瘟疫收拾靠陸軍,
假若萬地億屍焚,海疆萬里盡煙雲。
不寧方來後夫凶,卦曰後者更為瘟,
水地腹地開發頻,樂極生悲破壞深,
陽光空氣污染甚,比卦和樂過頭奔,
工廠林立煙排噴,汽車眾多耗油渾,
戰不在兵官坐鎮,鬥天鬥地還鬥人,
天災人禍拿不準,數年戰果空苦辛。
金母木公庚寅年,陰霾開始大新聞,
(2010庚寅年陰霾開始、2020庚子年開始肺炎)
霾菌兮天暗地昏,口罩層厚照煙燻,
毒粒漂浮飛非鳥,毒害藏流潛非魚,
肺部呼吸道大損,談虎色變無奈民,
無形折磨身蹂躪,默默無聲人斷魂。
毒害瘟疫無形刃,束手無策人不仁,
生機何處苦無門,比之匪人被判審,
自作自受此理真,自求多福何得身?
孚盈缶來有它吉,危難之間吉言遵。
結論: 
元永貞,善無咎。
目前由中國大陸傳出的「武漢肺炎」引起的感染已經成了世界性的災疫,已經有幾十個國家都有病例確診。「金母木公工幻弄」,就是「造化為工」,這是神所造給人的警訊。倘使人迷失到「是非善惡」的天理都分不清了,「比之匪人」,跟著「匪人」走,自然吉不來、「凶」來。
註釋:
註[1] 比卦排在師卦之後,並與師卦相綜而成一對卦。《序卦傳》:「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註[2] 「天時八兌運」怎麼看:
我們就先從了解《易經》八卦的基礎入手:伏羲先天卦為本[體], 乾(天)、兌(澤)、離(火)、震(雷)、巽(風)、坎(水)、艮(山),及坤(地);文王方位後天卦為應[用],其排列次序及所謂洛書數(筆者加上古書流傳的代數)為: 乾9->坎7->艮6->震8->巽2->離3->坤1->兌4。依序順時間旋轉,經歷八大運60卦序配六十甲子,《推背圖》就是應用《易經》八卦以定朝代興衰更替。
利用筆者提供給的附圖表(下附 :「《推背圖》甲子配卦圖」,有如懶人包、詳情和立論基礎另有後文解述),來查< 水地比卦 >水7地1 ,此卦洛書密碼為71。那麼就立即看到它是擺在「七坤運」分宮卦序的第八個(最後面、下卦又歸回根本坤地卦,而普遍被稱為「歸魂卦」)。同時您會看到欄格內的其它資料為 (56)己未,表示<水地比卦>為第56卦課(*洛書數71)、60甲子序號為「己未」,符合通俗版的第56象。
附圖:《推背圖》甲子配卦圖
《推背圖》甲子配卦圖。(道奇博士/大紀元)
天時進入二十一世紀,按照60甲子順序輪流、就到了「八兌運」。至於最終結果,天機就在歸序後《推背圖》辛酉第54象<澤水困卦>、壬戌第59象<澤地萃卦>、癸亥第60象<澤山咸卦> 中。大原則誠如《馬前課》預言的「晨雞一聲、其道大衰」及「拯患救難、是唯聖人」。@#《推背圖》第56象解譯武漢肺炎和解救之道 | 大紀元 http://bit.ly/2wexODp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流轉家族「政略婚姻」南投縣仁愛鄉的泰雅族部落林香蘭老師的父親「下山一」(林光明)自述/主角「下山一」,和他的父親「下山治平」為主,兩代人的家族故事,台灣人不讀真的可惜/下山一牧師的一生,牽連在台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中。他以一個信仰者的心平氣和,留下這段珍貴的口述歷史,由其女兒下山操子執筆而成的《流轉家族: 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不僅僅是珍貴至極的史料(包含大量的老照片),更是感人至深的故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Jy84b0

================================

流感全球大流行 做好準備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25日, 2018
今年許多國家的流感疫情較大。美國疾控與預防中心上周五宣布全國自去年10月至元月中有30位兒童死亡,而前兩周單周出現10位兒童死亡;因流感未達高峰卻見德州、阿拉巴馬州兒童求診後快速死亡,而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趨勢。
其實,2003~2004年新型H3N2病毒福建株自亞洲入美國,因其與疫苗的巴拿馬病毒株不吻合,至2004年元月初造成93位兒童死亡,尤其細菌與流感共同感染加速病程惡化。換言之,不同年層的流感輕症、重症與死亡,及其與疫苗接種和其他病原共同感染的相關性,須及時偵測掌握流行走向。
鑒於1918年以來4次流感的全球大流行難預測,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傳染病與過敏研究所佛斯主任認為,面對千變萬化的流感病毒,未來流感疫苗必須偏重「通用疫苗」,以其共同抗原激發較多的交叉保護力;尤其今年恰為死傷最嚴重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流行的100周年,許多學者分析當年的流行病學數據,以鑑往知來,防範未然
為此,自世界衛生組織至歐美研發單位及我國中研院,均已推動「通用流感疫苗」相關研發,主因現階段流感疫苗的免疫時效短,對不同亞型的流感病毒的保護力又低,即使同一型別或亞型內的不同病毒變異株之保護效果仍有很大差別,因此高危險群如孕婦、6個月以上至5歲以下嬰幼兒、學童、65歲以上長者、心肺腎宿疾的慢性病患者,每年仍需流感疫苗保護。
今年亞洲流行的B型病毒株與疫苗病毒株不吻合,但研發四價疫苗早啟動,全球至少有7家公司生產,包括我國的國光;至於「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發也有20多個單位在進行。我國擁有流感疫苗研發的能力與人才,惜常因眼光短而使科技計畫經費中斷,在國際競爭上的後力不足。我國的科技政策與國安單位較少前瞻性,致禽流感每年在台流行,尚缺高效阻絕對策,未來尤需科技研發魄力,以解決禽農困難。
重要的是在下一波流感「全球流行」之前,我們該有哪些努力?如美國專注於動物流感病毒的全球偵測,探索其適應哺乳動物與人的機轉為何?荷蘭偏重人與動物界面的病毒變化;日、韓強化野鳥的禽流感病毒跨國偵測;香港大學則有禽流感、人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新興傳染病相關的60多位專才。
而我國H5禽流感自2003年流行後,重創鴨外銷,但可惜14年來未見破釜沉舟的專業做法。若不根絕最易基因重組的演化分支禽流感病毒,過去新病毒流行常在過年後,請問我們做好了萬一「全球流行」的萬全準備嗎?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


人類真正威脅? 專家:流行病大爆發恐難避免 

2018-01-27_225306.jpg
 分享人類真正威脅? 專家:流行病大爆發恐難避免到Facebook 分享人類真正威脅? 專家:流行病大爆發恐難避免到Line 分享人類真正威脅? 專家:流行病大爆發恐難避免到Google+
人類真正威脅?有專家在世界經濟論壇指出,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人類恐面臨新一波流行病大爆發。(美聯社)
2018-01-27 22:0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期全球進入流感高峰期,世界各地流感就診、病故人數不斷攀升。日前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有傳染病專家警告,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人類恐面臨新一波流行病大爆發。
據《法新社》報導,多名專家出席世界經濟論壇,以「我們準備好面對下一場流行病大爆發嗎?」為題討論,並借鏡1918年爆發「西班牙流感」
今年適逢「西班牙流感」屆滿1世紀,當時流感爆發的2年內,嚴重的疫情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比第1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更多。高致死率也讓印度首次出現人口減少5%的情況。經過1世紀的抗爭,流感病毒的突變仍是最大隱憂,儘管流感疫苗及抗生素問世,1957、1968年全球仍爆發大規模的流感疫情。
對流行病何時大爆發,世界衛生組織(WHO)傳染病部門的布里安(Sylvie Briand)表示,「我們知道它(流行病大爆發)即將到來,但我們無能為力」。她也指出,「由於人類的接觸愈來愈緊密,比以往更容易出遊到各地,病毒的散播也容易擴大」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秘書長亞希(Elhadj As Sy)也指出,過去3年間,西非的伊波拉(Ebola)病毒、南美洲的茲卡(zika)病毒和馬達加斯加的鼠疫爆發,「流行病大爆發正在成為人類的真正威脅」

1918年流感大流行(英語:1918 flu pandemic)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1]疫潮,由一種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語:Spanish flu)引起的傳染病,曾經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2],5千萬到1億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傳播範圍達到太平洋群島及北極地區[3];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極為致命。其名字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的疫情最為嚴重(有指當時適籍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參戰各國對傳媒的箝制仍未放鬆;只有中立國西班牙能大肆報道,令時人錯覺當地疫情特別嚴重),有約8百萬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以著名歌劇Naples Soldier為其命名,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2][4][5][6]
一般流感通常死亡的是幼童及老年人、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但本次流行事件死者最多的卻是青壯年。現今的研究將病毒株從死者的冷凍屍體中分離,顯示本病毒致死的原因是因為引起細胞素風暴,導致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免疫力最強的青壯年反而最容易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而死[7]。
歷史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近年研究證實,這波流感是源於中國,由1917年中國支援歐戰的勞工經加拿大向歐洲傳播。[8]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
1918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麥什德(Meshed)便發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據說是由阿什哈巴德所傳出,但因俄國內戰而無法確認[9])。8月27日,流感傳入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雷斯特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併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
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醫療帳篷,1919年5月29日
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年輕人的免疫系統較強,因此在免疫反應過程中發生細胞素風暴 (Cytokine storm) 連帶殺死自己的健康細胞組織,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爆發的這2年後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在中國
1918年,中國從南到北多個地區都暴發了疫情。1918年5月,溫州有萬餘人感染流感。6月,在廣東學校、郵政局雇員中首先發現了流感病人,緊接著,精神病院、神學院等地方也陸續發生流感。7月,雲南個舊突然暴發疫情,而且十分嚴重,絕大多數居民都患了病,其它地方的疫情也相繼暴發。北京疫情「傳染甚速」,上海死亡400多人。疫情嚴重時,浙江紹興死亡人數高達10%,當時報載:「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貧苦之戶最居多數,哭聲相應,慘不忍聞。」棺木所售一空,「枕屍待裝不知其數」[10]。河南的情況也相當駭人,報上稱之為 「疫鬼正在高興的時代」[11]。由於死人太多太快,棺材變得奇貨可居,價格不斷上漲,而且需預約訂做,排隊等候。辦理喪事用的白布被一掃而空,鄉間常見「白布滿村」的淒慘景象。由於白布供不應求,有時只能以「麻紙」代替。熱河省警察局1918年10月15日至1922年11月12日的統計數據,流感發病6203人,死亡151人,病死率2.4%。根據當時的研究,1918年大流感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有的村莊半數以上的人口患病,約十分之一死亡。[12] 當時的中國尚沒有統一的衛生防疫體系,西洋的防疫技術雖然在上海等通商口岸有所應用,但遠沒有普及,中醫藥成為許多基層政府抵禦流感的基本手段。在承德,地方政府給有流感病人的家庭發放中藥,組織民眾在房屋內噴灑石灰或石灰水,焚燒大黃和蒼朮來消毒空氣的做法,並建議村民每天多食用綠豆冰糖粥以預防流感。[13]
在台灣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臺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今 高雄)及阿猴(今 屏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14]。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較具醫療衛生觀念,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14]。
在上海
據上海市志記載,1918年死於流感418人,1919年死於流感483人,1920年死於流感160人。流感始於1918年5月末,持續到6月中旬。1918年10月至11月流感再次爆發,症狀更為嚴重。
最近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斯(Christopher Andrewes)及派屈克·萊德勞(Patrick Laidlaw)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由於人們是到後來才知道致病原因,以及當時絕大多數的死者遺體為防傳染都已經焚燬,加上重新合成病毒的危險性,此後數十年,人們對於該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來源請求]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布瑞維格米申(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布瑞維格米申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據2001年10月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力圖根據10名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倫敦人的遺體,找到引起這場流感的病毒樣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組特徵,研究它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誌報導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醣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H5N1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目前很難變成人傳人。
2014年的一項研究用分子時鐘方法對病毒進行了重建,推斷這種病毒是在1918年之前不久起源,來自於一種人類H1病毒和一種禽病毒的重配。而造成20到40歲的成年人廣泛死亡的原因,則很可能是由於他們出生時許多人接觸了一種抗原不同的H3N8病毒,從而缺乏對這種病毒的免疫保護。[15]
死亡人數
目前的死亡人數尚無定論,最保守估計是2000餘萬人。由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爭剛結束時期,因此大部份的國家都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1918年流感大流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NvmFj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

【科學簡史】流感,不只在現在:那場被遺忘的台灣大瘟疫 - PanSci 泛科學 - http://goo.gl/IqlCLC

看見社會,在瘟疫蔓延時 | 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goo.gl/oVqdpi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到底誰有這個權力來要求誰該犧牲?如當年SARS的和平醫院封院

學者解謎1918年大流感 台灣死逾4萬人
2008/01/25
中國時報
周麗蘭/雲林報導

 一九一八年流感全球大流行,死亡人數超過四千萬人,當時台灣是否受到波及?始終是個謎。環球技術學院教授、圖書館長丁崑健,花了三年時間蒐集史料、抽絲剝繭,證實台灣果真未能倖免,從基隆到澎湖死亡人數高達四萬四千多人,是當時台灣人口的一.二%。

 丁崑健指出,史上最致命事件之一的一九一八年西班牙型大流感,其實有三波,第一波是六月至九月,但疫情忽然消失,西方或台灣都無明顯傷亡數據,不過基隆人曾遭受感染。

 史上最致命 學者史料探秘

 事隔一個月,第二波流感捲土重來,來勢洶洶,兩個月間,造成西方數千萬人死亡。丁崑健從日治時期史料推判,這波外來流感從基隆登陸,台灣東岸沿著交通船傳入花東一帶;西岸則沿縱貫線、鐵道往南擴散疫情,直到屏東甚至澎湖都難倖免。

 第三波發生於翌年春天,但台灣本島卻直到冬天才發生,延續至一九二○年二月;丁崑健表示,這波疫情病毒株到底來自外國或本土,無法確認。

 三波段病毒 全台皆難倖免

 丁崑健指出,從史料分析統計,第一波加上第二波流感,約有七十八萬台灣人受到傳染,其中兩萬五千人死亡,死亡率是每百人三.四人;第三波則有十四萬人染上,一萬九千人死亡,死亡率是每百人一.二人。丁崑健說,當年三波大流感,三年間襲捲全台,造成九十一萬多名病號,四萬四千七百多人被奪走性命,在那只有三百六十六萬人口的年代,死亡率達一.二%,疫情算是相當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死亡率約一.一%,台灣人是三.四%,原住民則高達五%,可見當時的醫療資源分配,也頗有差別待遇。

 校園大感染 疫情迅速蔓延

 丁崑健還從台中廳的史料發現,一九一八年十月日本人招待生番(原住民)到台北玩,結果回到部落後,該年底發生的第二波流感,原住民死亡率偏高,但第三波就未傳出疫情。

 當時也發生校園群聚感染事件,一九一八年總督府台南中學校,即今日國立台南二中前往山地部落的霧社作「修學旅行」,幾乎都感染。同年年底,屏東中小學舉行聯合運動會,也造成流感疫情大為擴散。

------------------------------------

【科學簡史】流感,不只在現在:那場被遺忘的台灣大瘟疫
2016/02/20 |來自台灣文明足跡科學傳播醫療疾病|
1918年,一次大戰即將結束,H1N1流感病毒卻隨著軍人回到母國,爆發了有史以來死傷最慘重的瘟疫,全球近半的人類被感染,二千多萬人病死。那年台灣也死傷慘重,甚至於駐台總督——明石元二郎也成了病魔下的亡魂……
西曆1918年 死神、襲來
1918年7月,新任的日本駐台總督——明石元二郎踏上台灣的土地,準備迎接他全新的挑戰。當時台灣正蓬勃發展,台北市民早已有自來水,而日月潭水力發電廠也即將開工,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總統府,也鄰近完工的階段。此時迎接明石總督的台灣,是個充滿著活力的寶島之地。但誰也想不到遠在歐洲的一場流感,即將殺死成千上萬名台灣人,包含剛踏上台灣的明石總督。

明石元二郎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死後,請將我葬在台灣」——駐台總督 明石元二郎

明石元二郎病逝於他的故鄉——福岡。也許是真心的愛著這塊土地,明石總督死前曾言,若有萬一,請將遺體葬於台灣。他的後人遵其遺言,將遺體運回他來不及建設的寶島,選於台北的日本人公墓安葬,成為日治歷史上唯一葬於寶島的台灣總督。
明石元二郎,1918年7月抵台就任台灣總督,短短1年多的任期內施行數項政策,包含台灣教育令、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等。from: wikimedia
1918年夏天,歐洲戰情仍打得如火如荼。身為中立國的西班牙,由於不需要控管媒體,零星的流感報導開始從西班牙傳出,而遠在半個地球以外的基隆港,由於航運便利,也成了流感病毒最初的上岸之地。6月,基隆、台北開始出現新型熱病的報導,不過數月的時間,病毒隨著縱貫鐵路一路南下,很快地打狗醫院(高雄)也開始通報不明熱病。但此波疫情很快地被炎熱的氣溫所抑制、淡忘。接著,1918年的秋天來了。

9月初,美國波士頓的某處軍營裡出現了數十名罹患不明疾病的患者,駭人的症狀讓恐慌的心理迅速地膨脹。發炎滲出的液體逐漸浸潤肺部,呼吸困難的患者,皮膚漸漸地呈現屍體般的青色,數天之內,病人將因為肺泡淹滿血水而缺氧痛苦而死。而更驚悚的是流感強大的傳染力,不過兩週的時間,此軍營已超過一萬人被傳染,似乎沒有任何方法能夠阻止疾病的傳播。

同時間的德、英、法等國都開始爆發流行,疫情不僅侷限於紐約、倫敦等大城市,更襲擊了如阿拉斯加等遺世獨立的村落。據估計,短短數個月的時間,全球就有數億人被感染,當時美國的大城市裡,甚至單週內就有一萬人病亡的恐怖歷史,在偏遠的村落裡甚至出現了「屠村」的報告

而更可怕的是,這場瘟疫特別偏好年輕人,15~35歲的青壯年的死亡率反而最高,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即將被瘟疫的死神在一個冬天裡侵蝕殆盡。而民眾的恐慌也攀上了高峰,舊金山強制市民戴上口罩、芝加哥的劇院有權禁止咳嗽的民眾看戲、公車可拒載未戴口罩的乘客,甚至連棒球場的球員都必須要帶著口罩才能上場打球,當時的歐、美社會完全地籠罩在死神的恐懼之下。

1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15~35歲的青壯年的死亡率反而最高/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4大城市在1918-1919年冬天的死亡率,疫情最慘烈之時,紐約市民的死亡率甚至超過千分之60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上圖:紐約、倫敦、巴黎和柏林4大城市在1918-1919年冬天的死亡率,疫情最慘烈之時,紐約市民的死亡率甚至超過千分之60;下圖:1918年西班牙流感對各年齡層病人的致死率,可以看出免疫能力最強的青壯年,死亡率反而更高,當年SARS肆虐台灣時也有相近的現象。from: wikimedia
1
上圖:在西雅圖,公車司機可拒載未戴口罩的乘客;中圖:西雅圖的警方也得要配戴口罩;下圖:在聖路易市的紅十字會正移送往生者。from: wikimedia
「死後,請將我葬在台灣」——駐台總督 明石元二郎
現在攤在明石總督面前的是一發不可收拾的疫情,1918年10月的台灣,全島各地都傳出被不明熱病襲擊的疫情,基隆公校(基隆小學)裡有數百名師生染病,台南市區內也出現感冒流行的報告。無法跟上病毒傳播速度的通報系統讓政府失去了防疫的先機 [註1],直至11/3總督府才召開台灣醫學大會,建議各級學校停課、醫護人士需配戴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排泄物等公衛政令。

但疫情絲毫沒有減緩,反而在11月衝到最高峰,全台各校近四成被迫停課,台北醫院近半數的護士病倒,甚至連娼妓業者也因員工大量染病而停業。坊間販售口罩、感冒藥 [註2]、鎮熱用的冰塊的業者大發利市。台南市民發起媽祖遶境的活動,新竹的民眾更計畫聯合城隍、觀音和天上聖母眾神聯合出巡,民眾轉由祈求神靈的力量來喝止病毒,可以窺見當時台灣民眾的恐慌心理。

疫情在進入1919年後逐漸趨緩,各地通報的流感人數雖未止息,但數量已無前年冬天那麼的驚人。民間的流感逐漸趨緩,但病毒卻轉而襲向了明石元二郎。7月初,明石總督出現流感症狀,體溫高達40.5 ˚C,流感引發的肺炎讓他衰弱瀕死,在醫師盡力的救治之下,明石總督終於熬過了這次的死劫,但在大病之後,他的身軀已經搖搖欲墜。元氣稍復的總督回到了工作崗位,7月底,他推行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現今台電公司的前身成立,並且開始在日月潭興建水力發電廠。

但死神並不打算放過明石元二郎,10月13日,明石總督返日洽公,途上出現感冒的症狀,抵日後病情急轉直下。24日,明石元二郎病逝於他的故鄉——福岡。也許是真心的愛著這塊土地,明石總督死前曾言,若有萬一,請將遺體葬於台灣。他的後人遵其遺言,將遺體運回他來不及建設的寶島,選於台北的日本人公墓安葬,成為日治歷史上唯一葬於寶島的台灣總督。

1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上圖:1919年時,日本東京女子學校一景,可見學生們都佩戴了口罩;下圖:明石元二郎總督墓碑,原葬於台北日本人公墓,約在現今台北市林森公園處。from: wikimedia & wikimedia
寫在文末
當年的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的秋天開始突然開始在全世界肆虐,僅僅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感染了數億的人口,殺死二千多萬人 [註3],而在那次疫情裡,大約有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二萬五千多人死亡,其中就包含第七任的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然而在1920年初,這個凶殘的死神卻又突然的消失,只留下一張張歷史的照片,以及人類與疾病搏鬥的醫學史上,難以抹滅的陰影。

註1:當時規定每10天回報疫情給中央,但顯然這種速度並不足以掌握流感疫情。
註2:其實當年沒有抗病毒的藥品,店裡販售的是硼酸水、濃食鹽水,被認為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註3: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傳染力十分驚人,估計全球有數億人被傳染。而之前引起恐慌的SARS,全球僅8千多人染病。而號稱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花了30年的時間,全球的帶原者也才7千多萬人,和1918年流感的數億感染者相較,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參考文獻

自來水博物館。自來水博物館誕生
朱瑞墉。台灣的高壓輸電線路
陳乃菁 (2002) 十大土木古蹟巡禮(四)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的最大成就。新台灣新聞周刊
科學人雜誌。重現殺手級流感病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流感的流行病學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介紹
蔡承豪。世紀流感下的統治者-日治時期的兩位總督
蔡承豪 (2012) 流感疫病下的地域社會景況與公衛因應: 以 1918 年台南廳為例。成大歷史學報,第42號,頁175-222
蔡承豪。病毒、停課、出草-1918~1920 年間的臺灣流行性感冒
0a58f3989f2b49efa7f515fcc866e65a
從令人聞風喪膽的伊波拉,到去年在台南造成多起死亡案例的登革熱,以及最近在南美流行的茲卡病毒,我們究竟該怎麼保護自己,免於這些恐怖疾病的危害呢?本月的泛科講講:瘟疫搭配本月選輸《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要和你談談科學史上曾發生過與病毒有關的流行病故事。馬上報名!

----------------------------------------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熱帶地區及衛生較差地區死亡率提高,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台灣死亡率偏高

1918年流感大流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NvmFj

------------------------------------------------------

1918年流感大流行 (英語:1918 flu pandemic)是於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間爆發的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1]疫潮,由一種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語:Spanish flu)引起的傳染病,曾經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2],5千萬到1億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傳播範圍達到太平洋群島及北極地區[3];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極為致命。其名字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的疫情最為嚴重,有約8百萬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國王,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以著名歌劇Naples Soldier為其命名,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2][4][5][6]
一般流感通常死亡的是幼童及老年人、或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但本次流行事件死者最多的卻是青壯年。現今的研究將病毒株從死者的冷凍屍體中分離,顯示本病毒致死的原因是因為引起細胞素風暴,導致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免疫力最強的青壯年反而最容易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而死[7]。
歷史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然而在當時的說法則指出,這波流感是源於中國南部,由1917年中國支援歐戰的勞工所傳播,但並無相關證據。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
1918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麥什德(Meshed)便發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據說是由阿什哈巴德所傳出,但因俄國內戰而無法確認[8])。8月27日,流感傳入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萊斯特(Brest)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併發症而導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
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亞,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醫療帳篷,1919年5月29日
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所以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年輕人的免疫系統較強,因此在免疫反應過程中發生細胞素風暴 (Cytokine storm) 連帶殺死自己的健康細胞組織,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爆發的這2年後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在台灣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臺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9]。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較具醫療衛生觀念,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9]。
在上海
據上海市志記載,1918年死於流感418人,1919年死於流感483人,1920年死於流感160人。流感始於1918年5月末,持續到6月中旬。1918年10月至11月流感再次爆發,症狀更為嚴重。
中國其它地方
1918年,中國從南到北多個地區都暴發了疫情。1918年5月,溫州有萬餘人感染流感。6月,在廣東學校、郵政局雇員中首先發現了流感病人,緊接著,精神病院、神學院等地方也陸續發生流感。7月,雲南個舊突然暴發疫情,而且十分嚴重,絕大多數居民都患了病,其它地方的疫情也相繼暴發。北京疫情「傳染甚速」,上海死亡400多人。疫情嚴重時,浙江紹興死亡人數高達10%,當時報載:「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人,十人九死,貧苦之戶最居多數,哭聲相應,慘不忍聞。」棺木所售一空,「枕屍待裝不知其數」[10]。河南的情況也相當駭人,報上稱之為 「疫鬼正在高興的時代」[11]。由於死人太多太快,棺材變得奇貨可居,價格不斷上漲,而且需預約訂做,排隊等候。辦理喪事用的白布被一掃而空,鄉間常見「白布滿村」的淒慘景象。由於白布供不應求,有時只能以「麻紙」代替。熱河省警察局1918年10月15日至1922年11月12日的統計數據,流感發病6203人,死亡151人,病死率2.4%。根據當時的研究,1918年大流感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有的村莊半數以上的人口患病,約十分之一死亡。[12] 當時的中國尚沒有統一的衛生防疫體系,西洋的防疫技術雖然在上海等通商口岸有所應用,但遠沒有普及,中醫藥成為許多基層政府抵禦流感的基本手段。在承德,地方政府給有流感病人的家庭發放中藥,組織民眾在房屋內噴灑石灰或石灰水,焚燒大黃和蒼術來消毒空氣的做法,並建議村民每天多食用綠豆冰糖粥以預防流感。[13]
最近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斯(Christopher Andrewes)及派屈克·萊德勞(Patrick Laidlaw)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由於人們是到後來才知道致病原因,以及當時絕大多數的死者遺體為防傳染都已經焚燬,加上重新合成病毒的危險性,此後數十年,人們對於該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來源請求]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布瑞維格米申(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布瑞維格米申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據2001年10月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力圖根據10名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倫敦人的遺體,找到引起這場流感的病毒樣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組特徵,研究它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誌報導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醣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H5N1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目前很難變成人傳人。
2014年的一項研究用分子時鐘方法對病毒進行了重建,推斷這種病毒是在1918年之前不久起源,來自於一種人類H1病毒和一種禽病毒的重配。而造成20到40歲的成年人廣泛死亡的原因,則很可能是由於他們出生時許多人接觸了一種抗原不同的H3N8病毒,從而缺乏對這種病毒的免疫保護。[14]
2014年的一項研究用分子時鐘方法對病毒進行了重建,推斷這種病毒是在1918年之前不久起源,來自於一種人類H1病毒和一種禽病毒的重配。而造成20到40歲的成年人廣泛死亡的原因,則很可能是由於他們出生時許多人接觸了一種抗原不同的H3N8病毒,從而缺乏對這種病毒的免疫保護。[14]

--------------------------------

死5000萬人 1918大瘟疫竟是“禽流感”
【大紀元10月6日訊】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次世界大戰末,1918-1919在世界範圍流行、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超級流感竟“來自禽鳥”。
據BBC10月5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經過基因研究發現,1918-19時期流行世界的流感病毒與目前在亞太地區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擁有同樣的基因變異。
據悉,為了取得1918年時的流感病毒,研究人員找到了當年死於流感的病人屍體,並從屍體肺部殘留組織中取得了病毒樣本。科學家們發現,1918時期的病毒存在與目前禽流感同樣的基因變異,使得當時很多人因為免疫系統無法適應而死亡。
在最近一期《自然》(Nature)雜誌刊登的研究結果稱,目前流行在亞太地區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為與當年超級流感一樣具有殺傷力的世界性超級病毒
亞太地區流行的禽流感病毒,迄今為止尚未擴散到歐洲,除導致數以萬計禽類死亡之外,也已經導致65人死亡。
一些科學家已經警告,目前流行亞太的H5N1型流感病毒遲早會大爆發,也很可能造成上千萬、上億人的死亡。
在一般情況下,一旦一次類似於1918年的超級流感爆發,那麼流行地區人類死亡率可能高達三分之一。
在同一期《自然》雜誌刊登的另一篇研究文章稱,另外一組美國科學家已經成功在小老鼠身上培植出一戰末期肆虐全球的超級病毒。這種病毒目前被保存在美國高度戒備保安的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希望通過進一步試驗來解釋為什麼此類性感冒病毒會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

終結一戰的上帝之手:1918 西班牙大流感- C cosmo - 海外文摘 - http://goo.gl/jsHqwK

終結一戰的上帝之手:1918 西班牙大流感
來源:(海外文摘) 2013.07.10 作者:David W. Tschanz 閱讀人數:5529
1918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從芬蘭蔓延到了亞洲的兩河流域,與此同時,一場瘟疫也開始了。這場瘟疫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席捲了全球,只有大西洋極南地區的特里斯坦- 達庫尼亞群島(Tristan da Cunha)倖免於難。為什麼這場瘟疫
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傳播如此之遠?這到現在都是個未解之謎。比如,海岸警衛隊的搜索救援組發現,在遙遠得看似不可能受到影響的愛斯基摩人的村莊,很多成年人和孩子也被這次瘟疫奪去了生命。
只用了四個月,這場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場戰爭的死亡人數總和,大約是當時在敵軍行動中犧牲的美軍人數的三倍。事實上,一戰中美國海軍幾乎所有的傷亡都拜這次大瘟疫所賜,士兵要么是死於瘟疫,要么是死於由其引發的肺炎。據後來的保守估計,這場瘟疫的死亡人數達到了2700 萬人——僅印度就有1200 萬人死亡。因為據說源於西班牙,它得到了其最廣為人知的名字——“西班牙大流感”。
第一波:“三日燒”
“西班牙大流感”的發源地仍然是一個問題,因為1918 年爆發了兩次大流感。第一批病例報告來自美國堪薩斯州持續了三天沙塵暴之​​後的雷利堡(Fort Riley),儘管沙塵暴在這次流感爆發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無人可知。不過,同八月份的第二波相比,第一波很明顯要溫和很多。

同年春天,相似的病例在歐洲、日本和中國都有發現,但是也都很溫和, 除了被稱作是“流感”之外,它還有“三日燒”和“ 摔跤手熱”的稱號。第一波流感沒有太高的傳染性,大規模傳染局限於美國境內,南美洲和加拿大基本都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儘管病患人數很多,但是死亡率並不高。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僅僅是接下來流感大爆發的前兆。

第二波:大爆發
到1918年8月中旬,全球幾乎同時爆發了更加致命的流感。8月28日,回到波士頓港的海軍士兵將歐洲的流感病毒帶到了美國,病毒在整個美國范圍內傳播開來。幾天時間內,流感病毒先是在整個東海岸蔓延,波士頓港艦艇上的海軍被分派到了密歇根州以及伊利諾斯州,成為了在美國中西部傳播流感的核心。
這次流感病毒的巨大影響力通過乾巴巴的數據就可見一二。在10月的一周,費城有4500人死亡,芝加哥有3200人死亡。隨著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很多城市的衛生官員關閉了學校、教堂、劇院等人群密集場所。在華盛頓,最高法院停止了一切會議,公眾集會也被禁止了。與此同時,在華盛頓的醫院門口等待著大批的殯儀業者,他們在患者死亡之後迅速地將屍體從醫院中搬走——雖然很殘忍,但卻是必要的,因為這個城市所有醫院的病床都人滿為患了。

各種法令相繼通過,禁止民眾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或者吐痰,外出必須戴口罩。停屍房中的屍體堆積成山,慘不忍睹,甚至連“資深斂屍官都望而卻步,拒絕進入停屍房做防腐工作”。公共服務也縮減了,因為警察和消防部門的人員數目在流感的影響下大幅縮水。環衛工人、有軌電車售票員、辦公室文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也相繼感染了流感病毒。《紐約時報》督促讀者們在必要時再打電話,因為紐約的電話接線員中有2000人都請了病假。
殘酷而諷刺的是,這次流感跟戰爭一樣,帶走了大部分青壯年的生命,年輕的父母們相繼死去。在10月的一周,舊金山的產房中,42位新媽媽中有19位死於流感病毒。但是,45歲到74歲人群的死亡率在流感爆發前後卻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肆虐美軍軍營
在全美擁擠的軍營中,那些為了海外作戰而接受訓練的士兵們成為了任何傳染病的“靶子”。以德文斯營(Camp Devens)為例,那裡駐紮著3萬士兵,後方醫院的床位為2500個,但是很快就住進了8000名士兵。這樣的數據在全美軍營中都是很典型的。在默茲阿爾貢(Meuse-Argonne)戰役最激烈的時候,5個士兵之中就有1個是被流感病毒打倒的。鑑於瘟疫肆虐,10月和11月的軍事行動草案都被取消了。到了10月中旬,隨著更多的部隊前往歐洲戰場,美國的士兵儲量日益枯竭。
馬奇(Marsh)受到了白宮的傳喚,在那裡,威爾遜總統(Woodrow Wilson)跟他討論了這一困境——如果更多的士兵隨著軍隊運輸船前往歐洲,結果可能是成千上萬士兵的死亡,但是歐洲戰場上的潘興(John Pershing)將軍急需增援。馬奇非常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判斷——繼續增援。威爾遜總統冷靜地同意了他的判斷,但當馬奇要走的時候,威爾遜背誦了一首詩(這讓馬奇大吃一驚):

窗外有隻小鳥,
它的名字叫恩薩(Enza),
我打開了窗戶,
卻發現它是流感(in-flu-enza)。
在那個糟糕的秋天,美國大街小巷上的孩子們都在背誦著這首詩。潘興不需要馬奇告訴他這場流感的嚴重性,他只要看看自己的部隊就知道了——僅10月5日前後一周時間,就有超過1.6 萬名士兵因為流感病倒了, 這超過了增援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二。
戰地醫療隊的噩夢
意想不到的大量流感患者阻塞了整個撤離系統,在戰場上撤走傷病員變成了最困難的事情,很多傷員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不幸死去。從9 月26 日一直到戰爭結束前,在默茲阿爾貢戰場上,美國第一集團軍有93160 名士兵受傷或患病。為了將這些傷病員撤回後方,救援人員需要沿著破損、 泥濘、堵塞的道路行進。其中,68760 名流感病員的各種並發症(肺炎、 支氣管炎等等)使得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戰爭雙方的醫療隊一直都在同戰爭傷亡作鬥爭,如今還得跟流感作鬥爭, 後者導致的病員數目跟戰爭導致的傷員數目一樣多。在美國遠征軍的10 萬名流感患者中,有8000 人失去了生命,肺炎患者的平均死亡率則是32% 左右。傷痛不會傳染,但是流感卻會,在混亂與死亡的漩渦中,救護車司機與醫護人員必須將流感病員同傷員分開。但是,擔架員和司機在砲火中根本無暇顧及誰是傷員,誰是流感病員,如此一來,很多暴露在流感病毒下的傷員又染上了流感。
隨著流感患者人數的爆炸性增長,醫護人員也感染了,醫院的接待能力大幅下降,這真是雪上加霜。第41 後方醫院的38 名醫護人員中,有15 人感染了流感,一半數目的護士跟戰地醫護兵也都病倒了。10 月19 日,加州大學醫療小隊在法國親手埋葬了三位戰地醫護兵的屍體,這三人都是死於流感,該醫療小隊的15 名醫生中有7人感染,而剩下的8 名醫生需要負責2000 名傷員和患者的治療。
德國人:流感“閃電戰”
曾經有那麼幾天,肆虐的流感堅定了德國人繼續抵抗的信心。10 月1日,德國皇帝在吃午餐時表示,他相信流感會削弱協約國軍隊的實力, 而他的軍隊則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是,不久之後,西線數千感染流感病毒的德國士兵以及從柏林運出的一排排棺材,打破了德國皇帝最後一道防線能夠負隅頑抗的幻想。

德國很快就面臨著跟協約國一樣的麻煩。10 月17日,魯登道夫(Ludendorff)承認了流感在德軍前線的肆虐。但他認為,流感的致命性是源於士兵們的勞累——“一個勞累的人比一個精力充沛的人更容易患病”。在這個遭受著戰爭破壞的國家,沒人對這樣的消息感到驚訝。畢竟,他們早就在經受著飢餓、絕望、革命以及即將到來的失敗的折磨,如今只不過是流感的“閃電戰”罷了。當這次流感結束時,超過40萬德國平民因流感喪生。
在將軍們看來,流感對作戰能力的影響要比死亡更加嚴重。死了就是死了,死人雖然沒什麼用處,但至少不礙事。而流感會讓一個健康的人變得神智混亂,照顧他們需要調遣很多健康人員。對於前線的隊伍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發燒的隊友更讓人不安的了,德軍的士氣一落千丈,不得不在死亡的陰影下放棄了抵抗。在最後一刻,停戰協議終於生效了。
上帝的懲罰?
諷刺且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幾乎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同時,這次大流感也偃旗息鼓了。一切就好像是人類被上了一課,目的是讓人類知道,誰才是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存在。四年的戰爭使2100萬人失去了生命,而流感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殺死了至少2700萬人。
在人類的歷史中,從來沒有任何一次瘟疫能夠帶來如此之快的死亡衝擊,連西班牙國王也染病喪生。雖然黑死病和查士丁尼大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更多,但卻用了多年的時間才趕上西班牙大流感一周的“成果”。最終,美國有548452人因流感喪生,近乎於在戰場上死亡人數的18倍。1918年,美國出現了空前絕後的高死亡率——每十萬人中死亡588人。
但流感並沒有改變歷史的軌跡。德國註定要在那個秋天面對洶湧而來的失敗。如果沒有這次大流感,德國或許會撐得更久一些,但是潘興將軍和其他協約國指揮官們也會得到及時而必要的增援。
假設1918年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麥克阿瑟突然暴斃,對於二戰的歷史肯定會有所影響,但這在一定程度上經不起邏輯分析。考慮到流感中的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年輕人,他們還沒有在社會中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就失去了生命,所以更難做出類似的推測。
雖然美國海軍部長約瑟夫斯·丹尼爾斯(Josephus Daniels)並沒有感染此病,但是他36歲的助理部長卻未能倖免,走路都變得極為困難,躺在擔架上的他被利維坦號( Leviathan)運兵艦帶走了。這名年輕的助理部長很快又患上了雙側肺炎,已經被認為無藥可救了。這是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事件,這位助理部長的死亡應該不會影響到歷史的進程,但是這個年輕人最終活了下來,他就是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

1918年9月7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美國波士頓市郊的一所陸軍訓練中心裡,有位士兵因發高燒而住院;醫生最初的診斷是腦膜炎,但次日有10幾位士兵因呼吸系統的症狀住院,醫生因而改變了想法。9月16日,又有36個這種未知疾病的新病例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到了9月23日,這所住了4萬5000名士兵的軍營,共出現了1萬2604個病例報告。直到這個嚴重的傳染病結束時,該軍營有1/3的人都遭受過感染,其中將近800人死亡。患上這種病症而喪生的士兵通常皮膚泛青,死前因缺氧窒息而痛苦掙扎。許多人在症狀出現後48小時內過世,屍體剖檢時,發現他們的肺裡積滿了液體或血液。

由於這些症狀的組合並不常見,也不符合當時所知的任何疾病,因此,當年知名的病理學家魏爾區(William Henry Welch)猜測:「這一定是新型的傳染病或瘟疫。」然而,該疾病既不是瘟疫,甚至也不新奇,就只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而已。即便如此,這株毒性特強、傳染性甚高的流感病毒於1918~1919年肆虐全球,據信造成4000萬人死亡。


1918年,紅十字會的護士於美國聖路易市抬送流感病患。病毒橫掃美國時,醫療工作者、警察及驚慌失措的老百姓都戴上口罩,以防止染到病毒。大流行中,美國約有1/3的美國人口受到感染,而有67萬5000人死亡。

這樁現代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流感爆發,其消失的速度與爆發的速度幾乎一樣快;一般相信,其罪魁禍首也已隨著時間而消逝。當時沒有人將病原體的標本保存下來,以供後人研究,因為一直要到1930年代,科學家才確定流感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不過,多虧美國陸軍醫學博物館(U. S. Army Medical Museum)過人的先見之明,加上一位名為胡爾汀(Johan Hultin)的病理學家的堅持,以及分析老舊組織樣本中基因的技術有所進展,我們得以重新取得1918年流感病毒的部份組成,並研究其特性。如今,距1918~1919年那場可怕的天災已經超過80年,從當時少數幾位罹難者身上保留下來的組織,對於造成大流行的病毒株,以及流感病毒的一般作用方式等基本問題,都能有所回答。

由於流感病毒還在持續演化,新的流感病毒株也持續對人類造成威脅,因此,上述努力並不只是對歷史的好奇而已。自1918年以來,還發生過兩次人類流感病毒的大流行,分別是在1957年及1968年;此外,通常只感染動物的流感病毒,也不時讓人類發病,好比近年在亞洲所爆發的禽流感。我們研究1918年流感病毒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找出造成該病毒如此惡毒的原因,以便發展出治療以及預防流感之道;另一是確認該病毒的起源,以便針對未來造成大流行的病毒可能來源,做有效的防範。

追獵1918年病毒

與之前或之後的流感相比,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許多方面是類似的。只要有新的流感病毒株出現,帶有大多數人免疫系統從未接觸過的新特徵,就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流行。不過,1918年的大流行有幾個特點,還是未解的謎。

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兩種主要的蛋白,HA及NA,突起於雙層脂質膜之上。病毒內部帶有八段獨立的RNA,由這些RNA負責生成的蛋白質,決定了病毒所有的功能。

例如該次大流行的幅員之廣、影響之深,是相當少見的。該次爆發橫掃歐洲及北美,遠至阿拉斯加的荒野地區以及太平洋最偏僻的小島,到最後全球有1/3人口都遭受感染。此外,該次流感也特別厲害,死亡率高達2.5~5%,是一般流感致死率的50倍。

到了1918年秋季,歐洲人都把這次流感稱做「西班牙流感」,可能是因為大戰時維持中立的西班牙,對於交戰國所發生的流感爆發並沒有採取新聞封鎖,於是該稱呼也就深植一般人的腦海。雖說最早的一波流行,或稱春季流感,看來是1918年3月間發生在美國的軍營及附近地區。至於第二波,也就是主要的一波全球大流行,則發生在同年的9~11月。

當年抗生素尚未問世,多數死於流感的人是因為受到肺炎球菌的機會感染而喪命,這些人的抵抗力已經因為染上流感而減弱。但是有一批流感患者死於更嚴重的病毒性肺炎,那是由流感病毒本身引起的,患者在出現症狀後幾天就去世,其肺部不是嚴重出血,就是充滿液體。尤有甚者,死亡率最高的是15~35歲的青壯年,在這年紀的人一般鮮少死於流感,但讓人驚訝的是,1918~1919年間,死於流感而造成年平均死亡率增高的人當中,65歲以下的佔了99%以上。


感染及複製:流感病毒的HA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的唾液酸相接(a),讓病毒得以溜進細胞(b)。進入宿主細胞後,病毒的RNA會釋放出來(c),並進入細胞核(d)。病毒RNA在細胞核中複製,同時其基因指令得到「讀取」,於是指揮細胞內裝置,合成新的病毒蛋白(e)。然後,新合成的病毒RNA及蛋白組裝成病毒,從細胞膜表面以出芽方式脫離細胞(f)。剛開始,新病毒的表面帶有唾液酸。為了防止新病毒彼此之間以及與原宿主細胞以血球凝集素蛋白相接,神經胺酸酶會將唾液酸切除(g),於是這些新病毒就可自由地感染其他的細胞。

試圖了解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起因及其不尋常特性的努力,幾乎從該次大流行一結束就開始了,但過了將近80年,罪魁禍首仍未現身。1951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科學家曾經遠征阿拉斯加的西華德半島(Seward Peninsula),尋找1918年的病毒(參見45頁〈有志者事竟成〉),成員中包括一位才從瑞典來的研究生胡爾汀。1918年11月,流感於五天內傳遍了一個現名布雷維格教區(Brevig Mission)的因紐特人(Inuit)漁村,造成72人死亡,約佔該地區成年人口的85%。死者的屍體一直埋在永凍層中,1951年的遠征隊希望能找到保存在死者肺部組織的病毒。不幸的是,試圖從這些樣本當中培養出存活流感病毒的努力,都失敗了。

1995年,我們團隊從不同的組織來源著手,試著找出1918年的病毒;我們用的是美國三軍病理學院(AFIP)所保存的屍體剖檢樣本。多年來,我們已發展出專門技術,能從受損或腐敗的組織中,抽取脆弱的病毒遺傳物質,以供診斷之需。例如在1994年,我們使用新技術,幫忙了一位AFIP的海生哺乳動物病理學家調查一批海豚死亡的原因。之前的鑑定指出,海豚是因紅潮而死的。雖然可用的海豚組織已經腐敗至極,但我們還是從中抽取出足量的RNA片段,鑑定出一種新病毒;該病毒與造成犬瘟熱的病毒類似,也證實是造成海豚死亡的元兇。之後不久,我們就開始考慮,還有哪些古老的醫學秘密,可以利用我們單位的資源解決。

AFIP的前身是在1862年創立的美國陸軍醫學博物館,隨著醫學病理專業的進步,AFIP也跟著成長,目前該館已經收藏了300萬件樣本。當我們發現其中有1918年流感罹難者的檢體樣本時,就決定把目標放在這個曾經造成大流行的病毒。一開始,我們檢驗了78件1918年秋季這波致命流感的受害者所遺留下來的組織樣本,並集中在發病後迅速死亡的病人樣本上,那代表這些人的肺部嚴重受損。由於流感病毒通常在感染幾天後就會從肺部清除,因此,在發病早期死亡的病人肺組織中,有最大的機會可以找到殘餘的病毒。

當年的標準做法,是將屍檢樣本先以福馬林保存,然後再以石蠟包埋;因此,想要從這些有80年歷史的「固定」組織中「釣出」微量的病毒基因片段來,可是得把我們發展出來的技術發揮到極致。經過一整年負面結果的痛苦折磨之後,我們在1996年找到了第一個帶有流感病毒的樣本,那是來自1918年9月死於南卡羅來納州傑克遜堡的一名士兵的肺組織。從該樣本,我們得以定出五個流感病毒基因的小片段核苷酸序列。

為了要證實那些序列確實屬於該株致命的1918年病毒,我們繼續尋找更多具有陽性反應的病例樣本,而於1997年找到了另一個:這位士兵也死於1918年9月,地點在紐約州的厄普敦營區。得到了第二個樣本後,我們就可以確認手上已有的基因序列;只不過這些檢體所殘留的組織量非常少,讓我們擔心可能永遠無法得出完整的病毒序列。

1997年,我們的問題從某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了解答。當時,胡爾汀是年已73歲的退休病理學家,他讀到我們最早的研究結果,建議重返布雷維格教區,再度嘗試將埋在永凍層的1918年流感受難者屍體挖掘出來。在頭一次嘗試挖掘的46年之後,胡爾汀獲得布雷維格教區鎮民委員會的許可,取得了四位流感罹難者的冷凍肺臟檢體。從其中一位年齡不詳的婦女身上取出的檢體,得到了關鍵性的病毒RNA,讓我們得以定出1918年流感病毒的完整基因組序列。

晚近,本團隊與英國的同行合作,檢驗皇家倫敦醫院(Royal London Hospital)所保存的1918年流感罹難者留下來的組織樣本。我們分析了從兩個病例取得的流感病毒基因,發現它們與在北美洲取得的樣本幾乎完全相同,證實了是同一種病毒在全球迅速擴散。但是,這些基因序列究竟能回答多少關於1918年流感病毒株的毒性及其來源的問題?想要解開這些問題,有必要對於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身上如何運作以及發病等背景,先了解一二。

流感病毒的多變面貌

流感病毒有三種主要的形式:A、B及C。造成過去100年來大流行的三種全新流感病毒株,都屬於A型流感病毒。B及C型病毒只感染人類,但從未造成大流行。反之,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包括家禽、豬、馬、人以及其他哺乳動物。水鳥(好比鴨子)可當做所有已知A型流感病毒亞型的「儲藏所」,也就是說病毒可寄生於水鳥的腸子裡,而不引起發病的症狀。不過,這些野生型的鳥類病毒株會隨時間而突變,或是與其他的流感病毒株交換遺傳物質,產生全新的病毒,也就能在哺乳類及家禽當中散佈。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5年第36期2月號】

科學人雜誌 - 重現殺手級流感病毒 - http://goo.gl/uibSjH

博客來-流行性感冒:1918流感全球大流行及致命病毒之發現 - http://goo.gl/sRoVVF

1918大流感_百度百科 - http://goo.gl/Jmcndb

-------------------------------------

組圖:1918年世界恐怖大流感 死亡1億人 | 西班牙流感 | 大紀元 - http://goo.gl/ZGMFK9

1918年世界恐怖大流感 死亡1億人
【大紀元2013年04月17日訊】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全世界大約20%的人感染了「流感.html'>西班牙流感」。全世界預計死亡人數約為2,000萬,但最新估計約為1億。
1.強制性要求戴口罩
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其他醫護人員。
2.上帝保佑
1918年流感爆發期間,數以百計的人群擁進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市的聖十字教堂,向上帝祈禱抵禦流感。
3.安全呼吸
1919年2月,一位婦女在使用一個空氣淨化器,其被設計來幫助人們安全呼吸。
4.患者的帳篷城市
馬薩諸塞州勞倫斯市,護士們在室外搭建的帆布帳篷中照料流感患者,他們相信「清新的空氣可幫助患者痊癒」。
5.西雅圖勇士
西雅圖的警察們戴上保護性的薄紗口罩,以保持健康和保持生存。
6.打手臂針
7.舊金山,法庭審判在室外進行
為避免高傳染性流感的傳播,有些公務被移到室外進行,以保護人們不受感染。
8.為健康噴灑
1920年,一位男子準備到公車上使用「抗流感」噴霧。
9.噴灑公車
在公車頂上使用「抗流感」噴霧。
10.公共衛生遊行
1919年,兩位巴黎的男士手持標語,宣傳使用防流感口罩。
11.一位美國警察戴著防流感口罩。
12.最好的藥方:散散步
1918年,戰爭部門的婦女們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會進行15分鐘的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幫助抵禦病毒。
13.悉心照料
在新奧爾良市的美國海軍醫院,醫生們在照顧一位流感病患者。
14.時代的象徵
火車裡邊掛著公共衛生警示牌。
15.徵集所有護士
在流感大爆發時,準備報名參加護士工作的婦女們。她們背後牆上的圖表顯示爆炸性增長的死亡率-其中一幅可怕的圖表顯示的是「每週嬰兒死亡率」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

台灣日本移民村 | PeoPo 公民新聞 - https://goo.gl/ssUdMF

台灣日本移民村發生在1918年期,亦遭受瘟疫襲擊,也是移民失敗原因之一

--------------------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明石元二郎 (1864 - 1919) 日治时代第7任台湾總督唯一一位於任內逝世及葬於台灣的總督。 僅一年三個月,卻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基礎建設不遺餘力:設立日月潭水力發電事業及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推動灌溉給水系統,讓嘉南平原成為穀倉、著手興建基隆至高雄縱貫道路等+他的世界觀是「台灣為東洋和平首要」,以台灣島民為第一考量、深愛台灣的他,甚至因公務回日本不幸病逝,遺言都表示:遺體要埋在台灣+任內創立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將日本時代台灣最大規模的電力建設——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定案。同時,特別重視警察事務,改善警察的待遇並巡視地方6次,10個月內巡視全島各地,是歷任總督中罕見的紀錄。大興職業教育,並廣設各級職業學校。鋪設海線縱貫鐵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qKYm9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

流感即將成為新世紀病毒?不要小看空氣傳染的殺傷力!
關鍵評論網關鍵評論網
2016年3月3日 上午 02:09 GMT
時序剛剛邁入春季,氣候乍暖還寒陰晴不定,流感疫情一再攀上高峰。小朋友的抵抗能力特別弱,衛福部疾管署指出二○○九年全球首次H1N1大流行時,曾提出停課標準因應。教育局則表示,因為流感確診不易,但為維護學童健康,即使確診不是流感,但只要學生出現發燒咳嗽或腹瀉等症狀,全班達五分之一以上即列入停課標準。

流感疫情讓人憂心忡忡,空氣更是病毒傳染散播的病源之一。而空氣污染一再惡化,全台各處紛紛「紫爆」,民眾也愈來愈有感,空氣污染已嚴重危害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台灣的熱帶海島型氣候,全年溫暖潮濕,再加上位於世界顯著的季風區內,氣候更是捉摸不定。潮濕加上季風再加上空氣污染問題,真教人苦不堪言。

紫爆造成的致命殺傷力不可小覷

環保署將空污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指標區分為綠、黃、紅、紫等四個顏色,紫色為最高等級,超過此濃度就被稱為「紫爆」。根據調查,民眾對於PM2.5已有普遍認知,卻常輕忽其殺傷力及嚴重性。根據台大公衛學院透過空氣品質監測站PM2.5濃度與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人口進行比對推估後發現,2014 年國內相關疾病死者便超過三萬人,而其中六千多人的死因與PM2.5相關,PM2.5幾乎已成為致命殺手。

-----------------------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婦染流感「肺都白了」不治 母哭:說要住院卻一去不回
▲流感來勢洶洶。(圖/東森新聞,下同)

東森新聞記者許舒銘、李佩蓮/台北、高雄報導
有醫師用「失控」形容今年的流感疫情,且中壯年族群竟淪為高危險群!一名43歲婦人本來以為小感冒,到醫院拿個藥就能回家,沒想到照X光發現「肺部都白了」,經過8天治療仍宣告不治,留下一名不到2歲的稚子。王母難過地說,想到女兒就會哭。
《東森新聞》報導,婦人過年前天天咳嗽還嗜睡,直到10日大年初三累到站不住決定看病,直接被送到加護病房插管急救,緊急插管給100%的氧氣,因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18日仍宣告不治。
A型H1N1病毒號稱「中壯年殺手」,由於中壯年免疫力強,反而容易誘發免疫風暴。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內科加護室主任陳煌麒這樣比喻,病毒是攻進身體的敵軍,免疫細胞是軍隊,如果軍隊太強一定會一直想驅趕敵軍,「所以打著打著,就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簡單來說,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會讓肺功能喪失,吸不到任何氧氣;陳煌麒提醒,有些人以為去買成藥、退燒藥就解決,「可是拖著拖著,等到病情太嚴重,已經呼吸困難了,才來到醫院就診,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王媽媽難過地說,女兒當時打電話說要住院,「哪知道後來插管進加護病房,結果就一去不回了」;她透露,女兒住院時,女婿有夢到女兒,「坐在床邊哭,一句話都沒講」,夢醒後就接到醫院通知不治。王媽媽表示,沒想到一個感冒會變成這樣,女兒留下這名孫子,「我每天都在哭」。
▼王媽媽想到病逝的女兒就悲從中來。

原文網址: 婦染流感「肺都白了」不治 母哭:說要住院卻一去不回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309/659650.htm#ixzz42Mo1Y7iy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21個「因為太恐怖不敢出版在課本裡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真相。 - http://goo.gl/dpaIw5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

1946年 傳染病大流行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R3u57t

1946年 傳染病大流行

twmemory_010644

【70年前的此時,傳染病大流行中】

1946年,中華民國政權接管臺灣幾個月,原本已絕跡的各式傳染病又開始盛行,人心惶惶。圖中之新聞,為當年四月發生中國溫州來臺船隻爆發疫情,民報記者詢問「檢疫總所所長」程立對於疫情防治之答覆。程立表示當時臺灣檢疫工作「可以說是停止狀態」「大家要我負責但我才剛到任」並表示「以後一定為本省之衛生工作盡量努力」
不久後疫情大爆發,全臺各地不斷傳出病例,到了七月南部已有三百多人死亡,臺中、臺北、新竹、基隆亦傳出死亡案例,並往東部宜蘭、花蓮、臺東擴散。到八月,光是臺南一地總計就已約四百人死亡,距離大家歡天喜地迎接行政長官陳儀來臺,還不到一年。
幾個月之後,經濟崩盤、民不聊生、官員腐敗、社會不公、治安敗壞、物價飆漲、族群歧視等等因素累積下,引爆了228事件。

延伸閱讀:
1946年布袋爆發霍亂,鎮民被軍警以機槍封鎖隔離,食物飲水耗盡往外逃生竟集體遭射殺,史稱「布袋事件」。
https://goo.gl/06WeW3
【1946年4月15~18日】,The Pittsburgh Press(匹茲堡新聞)「臺灣的悲劇」系列報導。
https://www.facebook.com/twmemory/posts/941858032601548

----------------------------------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1周8000人病死 17世紀倫敦大瘟疫謎團解開了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建造鐵路時挖到瘟疫犧牲者骨骸。(圖/東方IC)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一場大瘟疫在1665年肆虐英國倫敦,造成7萬5000人死亡,幾乎佔當時倫敦人口的4分之1;在瘟疫高峰期,1個星期就有8000人因此病死。學界對於瘟疫發生原因長久以來爭論不休。有科學家最近分析死者遺骸,找出這場瘟疫背後的元凶。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當局去年建造伊麗莎白線鐵路(Elizabeth Line)時,在倫敦利物浦街車站(Liverpool Street station)附近的墓地,發現超過3300具遺骸,其中有42具疑似是「倫敦大瘟疫」(Great Plague of London)的犧牲者。

科學家表示,要從300多年前的骨骸上取得細菌DNA十分困難。最終,他們在死者的牙齒上找到「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終於確認這場瘟疫與中世紀的黑死病是相同病原。報導提到,牙齒的琺瑯質可以良好保存DNA,減少受到外界汙染的風險。

報導指出,這種細菌多寄居在跳蚤、齧齒類動物或其他小型動物上,人類不慎被這些生物螫咬後,細菌便會進入人體內。感染鼠疫桿菌的症狀類似流感,患者會發燒、打冷顫、全身痠痛、嘔吐等,若未經治療,死亡率為60%


黑死病(鼠疫),有人稱其「是比軍隊更可怕的敵人」。曾經肆虐歐洲,奪走了歐洲1/3人口的黑死病,最近驚現北京。已有媒體報導證實,北京多家醫院、賓館工作人員出現疫病感染及疑似病例。然而,中共「維穩」黑死病疫情,對外隱瞞消息,疫情恐怕比想像中還要嚴重。
回溯100多年前,清朝末期,東北三省出現了嚴重的黑死病。傳播速度之快,在四個月內,奪走了6萬人的生命。當時,有一人全權負責抗疫工作,制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他就是伍連德(1879年-1960年)。
《中國名人錄(第三版)》中的伍連德照片。(公有領域)
對於很多華人,伍連德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在100多年前,他的名字譽滿世界。他擁有許多顯著的稱號,而且都稱為第一,譬如他是第一個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華人,是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華人。他主辦了中國史上第一次國際學術會議,還是中國海港檢疫管理處第一任處長。
1910年,在哈爾濱傅家甸,當時居住的中國人有24,000人,第一起疫病在這裡被發現。從俄羅斯回來的二位中國礦工入住「魁升員」的客棧後,出現了相同的病症:發高燒,咳血,皮膚出現紫紅色斑點。據臚濱府(今黑龍江海拉爾市)當局報告,10月25日二位礦工疫斃。繼而,整座客棧出現相同症狀。千里之外的哈爾濱,也出現同樣的死亡現象。人們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瘟疫。
地方官將疫情上報北京。由於疫情傳播速度驚人,俄國和日本竟以此作籌碼,要挾清政府。俄日兩國對東北三省虎視眈眈,以防疫為藉口,派兵進駐東北,準備搶奪東北控制權。
疫情和外交告急,中國的外交先驅施肇基(1877年-1958年)擔任防疫大臣,他推薦31歲的伍連德主持抗疫工作。1910年,聖誕節前夕,伍連德帶著他的學生林家瑞來到哈爾濱。然而此時,疫情已經傳播了一個多月,受到傳染的民眾難以計數。
為了查出病因,伍連德與助手祕密解剖疫斃者屍體,因當時的民俗不允許損傷屍體。他們只得頂著壓力從染疫身亡的日籍女子身上,取血取組織進行化驗,通過高倍顯微鏡,發現了鼠疫桿菌,證實疫病元凶為鼠疫。
鼠疫,通過鼠類傳染給人類的致命傳染病,分為腺鼠疫、肺鼠疫、鼠疫敗血症幾種。起初疫病發生後,人們不知疫病原因,地方官員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疫情沿著東清鐵路與南滿鐵路主要交通動脈,迅速傳播,演變為人傳人的大瘟疫。這場疫情極為凶猛,2個月內,導致392人喪生。
儘管查到疫病元凶為鼠疫桿菌,但還不清楚為何疫病能迅速導致死亡。一旦感染,幾乎必死。起初人們對鼠疫的認知,是老鼠得病後,跳蚤叮了老鼠,再去叮人就將病毒傳播到人身上。但東三省大量捕殺老鼠,也未能阻止瘟疫蔓延。
東北黑死病之慘烈,令人驚悚。其中一座天主教堂有250人病死。一家瓷器店全家8人全部染疫身亡。有的全家14口人,只有祖孫2人倖存。當時只有七萬人口的哈爾濱,就死去了六千人。根據伍連德自述,1911年1月疫情最為嚴峻。最多的一天有183人死亡。
東北疫情,經西方媒體報導後,舉世震驚,迅速登上國際報刊頭條。有的西方媒體稱黑死病是「比軍隊更恐怖的敵人」。
伍連德詳細探究,發現傅家甸的鼠疫共同點:所有死者都曾處於密封的屋子內。當時死亡群體,幾乎是一家一家的集體死亡,死因都是肺部感染,咳嗽咳血最終窒息身亡。他大膽推測,這一類鼠疫細菌能夠通過空氣傳播,於是將東三省流行的鼠疫稱為「肺鼠疫」。染上肺鼠疫的疫者死後皮膚呈紫色,因此肺鼠疫也叫黑死病。
肺鼠疫,是鼠疫中傳染性最強、死亡率最高的一種。從伍氏開始有了明確的肺鼠疫說法。現代人們對鼠疫的認知,認為通過飛沫就可以傳播,其依據就是根據伍氏的發現。遂即,他奏請清廷停止捕殺老鼠,轉而徹底封鎖哈爾濱疫區,切斷鼠疫傳播途徑及交通。
《中國名人錄(第三版)》中的施肇基圖片。(公有領域)
在官員施肇基的推薦下,伍連德成為東三省及山東防疫工作的總司令。整個防疫工作還獲得東三省總督錫良的大力支持。
東三省總督錫良像。(公有領域)
為了控制疫情,伍連德向駐紮哈爾濱的外國領事館商討防疫合作。經過逐一拜訪,俄國鐵路局調集100節空火車車廂,用以協助隔離病人。
當時,俄羅斯防疫站的醫護人員對防疫措施不甚了解,也不聽伍連德勸說戴上口罩,結果醫院的職員染疫身亡。在哈爾濱的法國醫生梅斯耐(G.E.Mesny)也不幸染病,僅僅四天就去世了。於是伍連德教醫護人員用紗布和棉絨遮擋口鼻,作為基本的預防措施。
由於黑死病對肺部的破壞實在太快,讓人防不勝防。不僅防疫人員戴口罩,郵差、警察、百姓等都戴起口罩。後來這種口罩也稱為伍氏口罩
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伍連德動員了中西醫師、軍隊、警察等所有資源,抵禦疫情蔓延。地方當局出動軍隊控制人口流動。凡是患有鼠疫的病人,他們的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設置疑似病院和專門的隔離場所,以及火車廂隔離所。
為控制疫情,整個傅家甸還被分成四個區,每區設有消毒站、消毒車和醫務人員及警察。並有1100多名士兵把守外圍。每天派出四至六組巡察隊巡視各家各戶。一旦發現鼠疫病患和疑似病例,緊急送往醫院與隔離所,同時對他們的住所進行消毒。
由於寒冬時節,哈爾濱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土地凍結,無法埋葬疫斃者。所有的棺材堆積在一起,長達一公里。中國民俗不實行火葬。但若不處理這些屍體,就會留下巨大隱患。伍連德上報清廷,獲得火化許可。1911年1月31日,中國第一次舉行了大規模集體火葬,將二千副棺材集體焚毀。
此後,傳染病的疫情得到控制。1911年3月1日,在哈爾濱傅家甸,收到最後一例鼠疫病例。
據英國皇家醫學會終身院士馬伯英教授介紹,當時鼠疫停止頗有戲劇性。快要過中國新年時,伍連德跟地方官員、百姓說,過年那天要大放炮竹。因炮仗中的火藥主要成分是硫磺。炮竹聲聲炸裂,滿城瀰漫著硫磺的味道,而硫磺能起著消滅鼠疫桿菌的作用。
哈爾濱疫情得到控制後,長春、瀋陽等城市的疫情還在肆虐。伍連德等人將在哈爾濱使用的措施推廣到這些地區。至四月底,整個東三省和華北的黑死病就得到控制。
這場慘烈的黑死病奪走了六萬人的生命,耗費白銀一千萬兩,導致經濟損失達一億元
時隔一百多年,當時的防疫和抗疫記錄,至今還珍藏在遼寧省檔案館。在這些檔案中包括各地抗疫例行會議記錄,各地撥款數額,以及清政府主辦的奉天萬國鼠疫研究大會。
在伍連德的帶領下,肆虐東北的黑死病,不到四個月就被撲滅了,為風雨飄搖的晚清政府挽回不少顏面。
當時黑死病發生後,地方當局公開疫病實情,各級官員沒有隱瞞,而是大力協助防疫。加強隔離與消毒,各部署人員採用防範,佩戴口罩,加強消毒,並火化疫斃者屍體等等。一切資訊公開,在公眾的支持和協助下,伍連德有效地阻止了黑死病。這段歷史對當今依然富有啟示。奪命瘟疫黑死病 曾經敗在他的手上 | 鼠疫 | 伍連德 | 大紀元 http://bit.ly/35tV6l6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歷史回眸】大瘟疫:改朝換代的前奏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1630年油畫《阿什杜德的瘟疫》(The Plague of Ashdod),法國。(維基百科)
更新: 2019-11-19 1:03 AM    標籤: 歷史回眸, 瘟疫, 鼠疫
在人類的歷史上,疾病不僅能影響個體的命運、決定人的生死存亡,大規模的疫病通常還能改變歷史的前進方向,擊響改朝換代、王朝興衰的節奏,從東方到西方,莫不如此。
東漢大瘟疫:王朝末世
東漢末年,洛陽城外,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早已沒有昔日車水馬龍、繁花似錦的大好景致。曹操有《蒿裡行》詩云:「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悲哉!嘆哉!如此荒涼的景象,除了戰亂外,瘟疫是最具殺傷力的禍首。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篡權,吏治腐敗,稅賦繁多,百姓民不聊生,導致天降各種災變。
史載,東漢末年幾十年間,全國性大瘟疫共有十多次。當時人們統稱為「傷寒」。患者往往高燒喘息,氣短而絕。發病急、死亡率高,身上有血斑。桓帝延熹九年(166年),「今天垂異,地吐妖,人癘疫。」建寧二年(169年),「疫氣流行,死者極眾。」
張仲景在其《傷寒論‧自序》中記載,漢獻帝建安元年到九年間,他的家族本來有兩百多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死於傷寒。漢都洛陽,半數以上死於瘟疫。曹植描繪:「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張仲景的著作《傷寒論》(大紀元圖片庫)
疫癘來襲,文人貴族也難逃一劫,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四子亦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中死去。官方資料記述,自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時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國人口由5650萬降為1600餘萬人。
東漢末年的政治腐敗、社會動亂和大瘟疫橫行,導致民間豪傑揭竿而起,群雄逐鹿,拉開了辭舊迎新、王朝更替的序幕。
明末、清末鼠疫:改朝換代的前奏
鼠疫又叫一號病,是人類的頭號天敵。而小小的老鼠能終結一個沒落王朝,是統治者們很難想像而又必須接受的歷史事實。
人有生老病死,一個王朝自然也有其生發榮衰。崇禎年間的大明朝,已是一位步履蹣跚風燭殘年的老人了。君王有心無力、朝臣各懷私心、府役橫徵暴斂、百姓水深火熱,一切都在背離天道。
萬曆八年,瘟疫從山西大同起勢,十室九病。患者表現為脖頸腫大,民間叫大頭瘟,一兩天就死人。傳染性極強,病、死者無人問津,都怕傳染上。
1641年夏季,整個華北叫老鼠給占領了。圖為示意圖。(pixabay)
崇禎六年(1633年),鼠疫還是從山西發作,1641年傳到北京。當年夏季,有人目睹成群結隊的老鼠互相銜咬著對方的尾巴,像敢死軍一樣游渡河水,進入河北河南境內。整個華北叫老鼠給占領了。這一年也趕上大旱、蝗災,饑荒和瘟疫奪走了六成人命,「道殣相望,葬以藁席」,剩下四成非乞即盜。
京城內,人們的恐慌無以言表,夏秋時,如果誰身上會出現一個隆起的肉塊,不到一個時辰就命絕,這種鼠疫叫「疙瘩瘟」。全城死者十之四五。鼠疫很快覆蓋到通縣、昌平等郊區。
崇禎十六年,據史料記載,「通國奇荒,疫癘大作。」出現了「疙瘩瘟、羊毛瘟」,患者吐出西瓜水一樣的血水,然後立即死亡,江浙等地死了數百萬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55萬大軍攻入北京城的時候,鼠疫已肆虐了一年有餘,明朝京城防線上一個衰兵要守三個垛口,唱的幾乎就是「空城計」。
同年,清軍入關,順治登基稱帝。奇怪的是,北京城的鼠疫像是與大清朝的軍隊約定好了似的,全身而退,一下子無影無蹤了,清兵一個也沒有感染上。
世界性的鼠疫流行共有三次,第三次始於雲南,1894年在廣東爆發,並傳至香港,歷時幾十年,席捲亞歐美全球,導致60多個國家的近千萬人死亡。受其波及,中國清末的東北,一場從西伯利亞一路肆虐過來的鼠疫,自然成了風雨飄搖的大清國不可承受之重的一部分。
1894年,日本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認為鼠疫的致病原——鼠疫桿菌,只能是鼠傳給人,而人與人之間是不會傳染的。1911年,時任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的法國人梅斯尼持相同觀點。他們主張滅鼠就能滅瘟。不幸的是,梅斯尼不久便在沒有接觸任何鼠類動物的情況下死於鼠疫。
這場奪走了東北6萬人口的鼠疫後來被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學者伍連德在民國政府的支持下控制住了。伍連德堅持認為鼠疫桿菌亦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他採取了隔離和火葬屍體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並消滅了疫情,因此他也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防疫學第一人」。
伍連德博士有效地控制並消滅了鼠疫疫情,因此他也被稱為中國近代史上「防疫學第一人」。(公有領域)
古希臘瘟疫:人類最應吸取的教訓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類戰勝疾病的能力不斷上升,但疾病尤其是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對於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侵擾,未曾消減過。埃博拉病毒、登革熱、SARS病、黑死病即便是偶露崢嶸,也足以會給人類造成致命一擊。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世界性瘟疫或導致人類文明毀滅的疫病總是談虎色變,瘟疫的慘烈、快速、死亡率高、傳染性強、不可控性、不可知性、像幽靈一樣來無影去無蹤都是造成人類對瘟疫恐懼的根本原因。
兩千多年前愛琴海岸輝煌燦爛的雅典城,大瘟疫突然降臨,得了怪病的人先是發燒、然後腹瀉、渾身長滿紅包,四肢開始腐爛,人們能看見蛆蟲在自己腐爛的傷口裡鑽來鑽去。七八天,人便死去。
得病的人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當時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瘟疫做了詳盡的記述:人們只知道死亡的人數在劇增,但找不出原因,也找不出制止的辦法。屍體多得無人掩埋,連食人的鳥獸都因撕咬了屍體而死亡,家中的狗畜都不能倖免。
雅典大瘟疫,約1652年至1654前後,由Michiel Sweerts繪製。(公有領域)
但讓人不可捉摸的是,肆虐數年的大瘟疫,公元前426年底以後,像是接到了無聲的指令一般,突然間銷聲匿跡了。
雅典大瘟疫使輝煌璀璨的希臘文明迅速走向衰敗。發病原因直到目前,學者們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後世的人們都認識到接近毀滅時的雅典人在道德層面有著非常敗壞的劣跡,奢侈和浮華、亂倫、同性戀、暴戾與殺戮,幾乎成為雅典人日夜狂歡的主要內容。
道德的淪喪或許是導致文明毀滅的深層原因,這值得今天的人們深思,並引以為戒。
古羅馬大瘟疫:神懲與復國夢想的破滅
公元65年至565年期間,羅馬發生過四次大瘟疫,死人無數,致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由盛及衰。
前三次分別發生在65年尼祿統治時期、164~180年馬克烏斯‧奥里略時期和250~270年間蓋勒烏斯、克勞第烏斯統治時期。而這二百多年期間是基督教遭受羅馬皇帝迫害的嚴重時期。
基督耶穌被猶太教領袖以「謀反」的罪名釘在十字架上,奥里略將無數基督教徒的屍首肢解、掛滿街頭,為了煽動迫害,羅馬的學者們編造基督徒喝嬰兒血的謊言。因此,基督教學者普遍認為,三次大瘟疫是神對羅馬迫害基督教的嚴懲。大瘟疫中,曾經下令迫害的皇帝尼祿、馬克烏斯‧奥里略、克勞第烏斯都遭到報應染病暴斃。
[法]居勒-埃里‧德洛內(Jules Elie Delaunay,1828-1891),《被瘟疫侵襲的羅馬城》(Peste à Rome),1869年作,巴黎奧塞美術館藏。(藝術復興中心提供)
第四次羅馬大瘟疫是一場始發在541年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大鼠疫,史稱「查士丁尼鼠疫」。也是世界史上三次大鼠疫的首次。據拜占庭作家普羅柯比的記載,高峰期拜占庭每天死亡1.6萬人,「所有的居民都像美麗的葡萄一樣被無情地榨乾、碾碎。」
歷史學家約翰描述:「人們相互之間正在進行著交談,突然他們就開始搖晃,然後倒在街上或者家中;一個人手裡拿著工具,正坐在那兒做他的手工藝品,他也可能會猛然倒向一邊,靈魂出竅;人們在市場上買一些必需品,在他談話或者數零錢的時候,死亡也許就會突然襲擊這邊的買者或那邊的賣者,商品和貨款尚在中間,卻沒有買者或賣者去撿拾起來……」
鼠疫病人會出現高燒,腹股溝、腋下和頸部淋巴腫大,因死後皮膚常呈紫色,並有斑塊,故有「黑死病」之稱。後世學者說,拜占庭的死亡率達75%。「他們像蒼蠅一樣地死亡著。垂死者的身體互相堆積起來,半死的人在街上到處打滾。」
「在拜占庭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穿著官袍的人,特別是當皇帝也傳染上瘟疫的時候。」瘟疫使大街上很難看到行走著的人,偶爾有人出來,他必定是拖著一具屍體出來。
諸多基督教史學家認為幾場災難是「上帝對人類罪行的懲罰」。有研究者估計這場瘟疫可能使地中海岸的約2500萬人死亡。
在瘟疫來臨前夕,查士丁尼征服運動達到了高潮,他抱著企圖重建羅馬帝國的夢想,絲毫沒有想到,他擁抱到的卻是對帝國無情打擊的鼠疫,自此羅馬對歐洲文明的影響力一蹶不振。
而很多基督教徒卻在大瘟疫中不畏生死,盡力幫助染病的人們向上帝祈禱,他們和病人住在一起、親密接觸,幫他們清理死去家人的屍體。由於信徒的努力,基督教很快在拜占庭獲得很高的聲譽,迎來了基督教解除迫害後的全盛時期。
歐洲黑死病:上帝的懲罰
被稱為世界史上第二次大鼠疫的是綿延幾百年的中世紀歐洲黑死病。從14世紀40年代開始,逐漸散布到整個歐洲。
這場鼠疫造成幾乎7500萬人死亡,歐洲從威尼斯到西班牙、敘利亞、希臘、英國、法國,再到俄羅斯,幾乎無一國家倖免。14、15世紀的英法人口幾乎少了一半,遠高於英法百年戰爭的死亡人數總和。
1348年佛羅倫斯的瘟疫繪圖。(維基百科)
邁克修道士曾記錄:「受害者發病那一天,水泡和癤子出現在胳膊、大腿和脖子上。他們非常虛弱,備受折磨,只能倚靠在床上。……到了第四天,又一個孤魂升入了天國。」「如果有人染上瘟疫而死,那麼所有拜訪過他、和他做過生意甚至把他抬到墳墓裡的人很快都會步其後塵。」
瘟疫使整個歐洲墜入了世界末日。人們在末日心態中各有選擇,有的及時行樂,有的向上帝禱告,有的避世遠離,有的頑強抗爭並幫助他人。
傳教士希利亞克報告教皇說:「天空中的奇異影像是這場瘟疫暴發的徵兆。1345年3月20日午後一小時,三顆行星在寶瓶座實現會合,這是死亡的象徵……」這和占星學家傑弗里的論斷不謀而合:1315年和1337年先後出現的彗星,1325年出現的木星與土星之合,都是對黑死病做出了預言。
因此當時很多人們相信,人類的罪惡深重,原罪不能救贖,新罪又在增加,黑死病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
1315年和1337年先後出現彗星。示意圖。(大紀元資料室)
但是,驚慌中的人們並沒有冷靜地思考人類的過錯到底在哪,而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上去了,開始掀起盛極一時的鞭刑運動,人們用鞭子狠命地抽打自己,以期減少自己的罪過,得到上帝的寬恕而逃避瘟疫。
而這並不是上帝所要的,且對瘟疫的控制也沒有作用。中世紀的教會過多地走入了形式與政治,在歐洲黑死病中,神職人員忙於自己逃命,比起查士丁尼鼠疫期的信徒們,他們離上帝的期望越來越遠。
大瘟疫中的奇異現象
人們普遍認為瘟疫是不分傳染對象的,當疫病發作時,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是將未被感染者和傳染源隔離。
然而總有奇異的現象出現。查士丁尼鼠疫的親歷者伊瓦格瑞爾斯寫道:「有的人逃離了被感染的城市,並且他們本人也的確非常健康,但是,他們卻把疾病傳播到了沒有生病的人群當中。也有一些人甚至就居住在被感染者中間,並且還不僅僅與被感染者,而且還與死者有所接觸,但他們完全不被感染。」
「還有人因為失去了所有的孩子和親人而主動擁抱死亡,並且為了達到速死的目的而和病人緊緊靠在一起,但是,彷彿疾病不願意讓他們心想事成似的,儘管如此折騰,他們依然健康如故。」
據普羅柯比記載,健康人受到黑死病感染之後,在突發低燒時,會看到魔鬼、幽靈一類的東西,約翰的記載與他大致相同,先是幻覺,看到黑色無頭的幽靈,淋巴腺腫大或者出現黑色膿皰,出黑色腫皰的人都會在當天死亡。
古羅馬人稱之為幽靈的,很可能就是中國人說的陰間的鬼。乾隆年間,雲南趙州的一位叫師道南的人在鼠疫流行期間寫了一首詩,叫《鼠死行》,其中有:「人含鬼色,鬼奪人神。白日逢人多是鬼,黃昏遇鬼反疑人。」
西方文明對瘟疫的解釋是上帝降下的懲罰。中國古老的神傳文化中則認為天人合一,人類君王或臣、民道德淪喪、背離天意時必將受到天懲,瘟疫、地震都是方式之一。
西方文明對瘟疫的解釋是上帝降下的懲罰。(fotolia)
據明人筆記裡記載,明末鼠疫期間,有兩名小賊貪婪無比,居然到死者家中去偷東西,一人在房頂山接應,一人從逝去者家中偷拿東西出來往房頂上拋,就在房頂上的賊人把贓物接到手的那一霎那間,兩賊同時倒斃,死於鼠疫。
清末那場鼠疫,據伍連德調研,病源居然來自土撥鼠,因土撥鼠的皮毛膚色和紫貂很接近,很多不良商人就用土撥鼠充當紫貂來賣。1910年,東北鼠疫生發時,市場上的土撥鼠皮達到250萬件。
誰說善惡無報呢?
啟示
時至21世紀的今天,歷史上的各種預言,如《馬前課》、《燒餅歌》、《格庵遺錄》、《聖經‧啟示錄》都在警醒我們,末劫的人類將要面臨著一場大瘟疫。百年來,一億人死於共產主義暴政,共產主義的病毒已經侵害了全世界。
有些人在共產主義理論的灌輸蠱惑下,道德淪喪、善惡不分、惡事做絕。那些緊跟著中共政權幹盡惡事而不知悔改的人和正在幹著壞事的人,大瘟疫來臨,他們能逃脫得了嗎?
一千多年前,約翰說,「用我們的筆,讓我們的後人知道上帝懲罰我們的數不勝數的事件當中的一小部分,這總不會錯。也許,在我們之後的世界的剩餘歲月裡,我們的後人會為我們因自己的罪行而遭受的可怕災禍感到恐怖與震驚,並且能因我們這些不幸的人所遭受的懲罰而變得更加明智,從而能將他們自己從上帝的憤怒以及未來的苦難當中解救出來。」
拋棄中共,人類或將遠離預言中的大瘟疫。@*#
【歷史回眸】大瘟疫:改朝換代的前奏 | 鼠疫 | 大紀元 http://bit.ly/34qI6N7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減緩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可大幅減輕醫院病床壓力,最終讓更多人獲得治療,流行病學家將研究減慢病毒傳播速度的一般概念稱為拉平曲線,歷史也證實,實施極端的社會隔離措施是必要之舉。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爆發,當時美國費城仍然照常舉行支持一戰軍人的遊行,吸引 20 萬人參加,3 天後,費城 31 家醫院塞滿西班牙流感的病危患者,當週結束有 4,500 多人死亡,全球死亡人數高達 1 億人,當時費城政客趕緊關閉城市,但為時已晚。
不過,900 英里外的聖路易市述說的是不同故事。當地出現 2 例確診後,政府關閉學校、操場、圖書館、法庭甚至教堂。輪班工作錯開,嚴格限制使用有軌電車,禁止超過 20 人公開聚會。這些極端措施即所謂的社會隔離,事後證實可減輕病毒傳播速度,最後聖路易市西班牙流感平均死亡人數不到費城一半。
由於流行病傳染率是指數級上升,在流行早期階段,大多數人都容易受感染時,數學家將疾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建模為隨機分支過程。如果一個感染者平均感染兩個感染者,那麼每代感染者的數量就會增加一倍,這種複合稱為指數增長。研究發現,全球確診的武漢肺炎病例數呈指數增長,每 6 天成長一倍。
但是,一旦有很多人感染,情況就會收斂,因為周圍的易感人群減少,且越來越多人康復並發展出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因此感染者與易受感染人群接觸的機會降低,最終感染者與易感者接觸的機會變得夠低,以致感染率降低,導致更少病例,直到疫情結束。
但這個過程等於放任傳播,死亡人數會突然大增,如果病例每 6 天成長一倍,那麼醫院尤其是重症監護病房(ICU),將很快不堪重負,使患者得不到必要的護理。根據研究,罹患新冠肺炎的人有 15%~20% 會發展成重症。
因此必須透過減少單個案例感染的平均人數,來減慢增長率。這樣一來,可能會有相同數量的人感染,但時間會拖得較長,嚴重病例的數量不會集中在短時間出現,ICU 就不會容量不足。
拉平曲線的概念是針對流行病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公共衛生措施可使曲線變平,減少同時間感染的人數。但是,有效的社會隔離關鍵是時機。從模型和歷史教訓得出的關鍵是,如果盡早實施,在 1% 人口感染前就多重干預,效果最好。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Anthony Fauci 對 MarketWatch 表示,「如果看一下疫情爆發曲線,就會知道上升到高峰,然後下降。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壓平。」
他進一步指出,遏制感染病例激增最重要的是使醫院有時間準備和管理,尤其是還沒有疫苗或特效藥,只能仰賴呼吸器和重症監護室等醫療資源醫治患者的時候,社會隔離措施尤其重要。
下空城令有必要嗎?拉平曲線記取歷史教訓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bit.ly/2QqW2kU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西班牙流感命名錯誤 病毒可能源自中國
最新更新:2020/03/22 13:27西班牙流感命名錯誤 病毒可能源自中國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2WAIsQ8
回顧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歷史,可以發現上一次世紀疫災從哪裡開始至今沒有定論,但幾乎可以確定並非來自西班牙,且可能的來源包括中國在內。圖為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醫院,病房內被感染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軍人塞滿。(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網頁,版權屬公有領域)
(中央社台北22日電)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無疑將成為全球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如果回顧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歷史,讀者可以發現,上一次世紀疫災從哪裡開始至今沒有定論,但幾乎可以確定並非來自西班牙,而且可能的來源包括中國在內。
首先,根據美國疾病暨管制中心(CDC),百年前的疫災是由具有禽鳥基因的H1N1病毒所引起,在1918到1919年傳遍全球,估計約有5億人感染,占當時世界人口的1/3,死亡病例約2千萬到5千萬,光是美國就死了大約67萬5千人。從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約造成1700萬人喪生,致命程度還比不上那次全球性的流感。
當時沒有對抗流感的疫苗,也沒有抗生素可以治療流感引發的細菌性感染,因此5歲以下與65歲以上的人口感染後的死亡率偏高,但20歲到40歲的族群死亡率也很高,這是「西班牙流感」的特點之一。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青年和壯年人的自主免疫力較強,而病毒過度激發了感染者的免疫反應,造成嚴重發炎、肺部積水,增加次發性感染風險,奪走他們的性命。
當年各國只能靠非藥物方式控制疫情,例如隔離、檢疫、加強個人衛生、使用殺菌劑和限制集會等措施。圖為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網頁,版權屬公有領域)
當年各國只能靠非藥物方式控制疫情,例如隔離、檢疫、加強個人衛生、使用殺菌劑和限制集會等措施。
各方對以上數字與事實少有疑問,但沒有定論的是到底病毒來自哪裡。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還西班牙一個公道,因為這次全球大流行幾乎確定並非從西班牙開始。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當疫情發生,美國和主要參戰國家如法國、英國、德國為了避免影響士氣,都不許媒體發布疫情新聞,在一戰期間保持中立的西班牙則大幅報導。
馬德里的報紙在1918年5月下旬開始以頭版報導疫情,沒幾天,西班牙國王艾芳索13世(Alfonso XIII)就感染成重症病例,更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在實施戰時新聞管制的國家,民眾只能從西班牙的報紙得知疫情的消息,因此自然認為疫情最早是在西班牙發生。
西班牙人認為疫情是從法國往外散播,因此稱它為「法國流感」。對於外界稱「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曾經抗議,但這個錯誤已廣為流傳,至今無法正名。除了法國,也有科學家認為病毒來自中國、英國或美國。
2014年,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曾引述加拿大當時的新研究說,1918年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可能來自中國。
報導引述紐芬蘭紀念大學(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歷史學者韓福瑞斯(Mark Humphries)的話說,新近發現的紀錄證實,中國派9萬6千名工人前往歐洲戰場,可能是引發1918流感大流行的原因。
當時,由段祺瑞領導的北京政府為了取回德國在山東的租界,於1917年8月2日對德國宣戰,之後派出「華工旅」到歐洲的戰場從事戰壕修築等工作。在搭船轉往法國之前,工人得先花6天的時間,在密不通風的火車廂內橫越加拿大。
韓福瑞斯說,1918年一批2萬5千名華工搭火車到加拿大東岸之後,有大約3千人直接被送往隔離,當勞工抵達法國北部,許多人已經染病,有數百人因呼吸系統疾病死亡
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說,歷史學者藍福特(Christopher Langford)的研究顯示,中國的「西班牙流感」死亡率低於其他國家,這顯示中國人口可能因為之前已感染病毒而產生了免疫力。
韓福瑞斯在從事新的研究時發現檔案,顯示中國北方1917年11月曾發生呼吸道疾病疫情,長城一帶的村莊一天死數十人,疫情在1917年底的6個星期之內傳播到500公里外。中國衛生官員次年發現,那次疫情與「西班牙流感」完全一樣。
有些學者依據韓福瑞斯的新研究,認定錯誤命名的「西班牙流感」源自於中國,但韓福瑞斯本人則認為需要更多證據,主要是必須從當年死者的遺骸取得病毒的樣本,與現有的樣本進行比對。現存最早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樣本之一,取自一名美國士兵的遺骸。他於1918年5月11日在愛阿華州的一個軍營病逝。(編輯:蔡佳敏)西班牙流感命名錯誤 病毒可能源自中國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2WAIsQ8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2020年 5月 11日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西班牙流感爆發期間,這名女子帶的防疫口罩是這樣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至今仍有人稱之為「史上最慘烈的病毒大屠殺」,全球死亡人數5000萬。
拿那場瘟疫和眼下的新冠疫情對比,非要找出太多共性,或許並不明智。新冠病毒(Covid-19)和西班牙流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新冠受害者主要是老年人,西班牙流感的受害者主要是20-30歲、免疫力很強的青壯年。
但是,百餘年前,政府、個人採取的防疫措施卻有不少共同之處。
英國公共衛生署最初起草新冠應對計劃時曾研究西班牙流感疫情,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是,1918年秋,疫情第二波的致命性遠比春天的第一波更嚴重。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病毒來襲 60年前亞洲流感給英國的教訓
病毒來襲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五次疫疾大流行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戰爭部」的女職員每天早晚散步15分鐘呼吸新鮮空氣
1918年5月,英國出現第一起記錄在案的死亡病例時,一戰戰事仍然如火如荼。
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英國政府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看起來,當時政府決定,打仗比防疫更重要。
1919年,英國公共衛生領域領銜專家阿瑟爵士(Authur Nesholme)為皇家醫學會撰寫的報告說,在擁擠不堪的運兵車上,在緊張忙碌的彈藥車間內,在公交系統,病毒如野火般蔓延。
他在1918年7月起草的一份供公眾使用的備忘錄中建議,出現症狀的人應該留在家裏隔離,避免參加大型聚會。但是,當時他的建議似乎被政府埋在文山下。
阿瑟爵士說,如果聽取了這些建議,應該可以挽救很多生命。但是他也說,「考慮到全國大局,『繼續前進』是主要任務,即使健康、生命面臨風險。」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女職員戴的是外科口罩式的布口罩
1918年,沒有治療流感的特效藥,也沒有治療併發症比如肺炎的抗生素。很快,醫院陷入癱瘓。
當時沒有中央政府發佈的統一封城令,但是許多劇院、舞廳、影院和教堂先後關閉,有些長達數月。
酒吧的營業時間已經因戰時條例限制而縮短,疫情中大多數繼續營業。
足球聯賽、足總杯賽事也已經因戰事暫停,英國沒有取消更多的比賽或限制觀眾人數。疫情期間,地區級男足比賽以及吸引大批觀眾的女足比賽如常舉行。
一些城鎮在街道噴灑消毒劑,群眾出門時帶上防病菌口罩。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這位接線生的防護措施是紗布遮面
當局發出的健康指引比較混亂。和今天一樣,假新聞、陰謀論盛行。但是,普羅大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無知妨礙了防疫效果。
在一些工廠,抽煙禁令被放寬,人們相信抽煙可以預防感染。
一次議會辯論期間,保守黨議員羅瑟爾(Claude Lowther)問道,「喝可可飲料每天3次肯定可以預防感染,這是真的嗎?」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1918年流感瘟疫期間,打字員在工作時仍然戴著口罩
防疫宣傳警告,流感可以通過打噴嚏、咳嗽等傳染。
1918年11月,英國《世界新聞報》向讀者建議,每天早晚用肥皂清洗鼻孔;每天早晚強迫自己打噴嚏、然後深呼吸;不要戴圍巾;定期健步走;下班步行;一定要多喝粥。
還有地方政府建議人民勤刷牙、用鹽水漱口。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1918年英國《每日鏡報》漫畫,形容防疫宣傳讓人一頭霧水。
漫畫題為「如何預防流感」,下款寫到,專家實際意思是:別和任何人說話,別靠近任何人,這樣你就安全了。確實如此,但這難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漫畫右側的塔樓下和樓身字樣大意分別是:唯一的辦法,閒人免進,飛機請勿靠近。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1919年3月,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紅十會工作人員為美國士兵凖備口罩
1918年那場流感瘟疫,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國家,但是,各國疫情的規模和政府的防疫努力差別很大。
在美國,有些州採取了強制隔離措施;有些州要求人民必須帶口罩。全國各地影劇院和其他娛樂場所關閉。
新冠疫情和二千多年前雅典瘟疫的驚人相似之處
從出生起 我這輩子至少三次戰勝致命流感病毒
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當時的理髮師也要戴口罩,但無法保證拉大社交距離
紐約比其他美國城市凖備更加充分,此前紐約已經有持續20年防治肺結核宣傳運動。結果,紐約的流感死亡率更低。
儘管如此,紐約市政府的衛生負責人受到來自商界的巨大壓力。
業界要求停止「封鎖」,允許開門營業,特別是影劇院和娛樂場所。
肺炎疫情:美國反封鎖抗議潮台前與幕後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1918年10月紐約清潔工也要戴口罩,幫助檢查流感疫情擴散情況。當時紐約衛生部門一位官員說,「滑稽總比死了要好」。
那時,和今天一樣,新鮮空氣被看作預防感染的有效手段。為保持社會繼續運轉,人們想出了很多奇葩方法。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1918年舊金山,法庭在公園內開庭
但是,在許多美國城市,防止大規模人員聚集幾乎不可能,特別是在宗教場所。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流感疫情高峰期,舊金山人聚集在聖母升天主教座堂外參加禮拜
疫情結束,英國總計死亡案例為228000,感染人數據信高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追殺病毒的努力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國人對季節性流感致命性的理解更加深刻。肺炎疫情:百年前英國如何抵抗西班牙流感瘟疫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2WNO1sM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用數據揪出感染源!「現代流行病學之父」獨排眾議追蹤事實和規律,終於平息霍亂 https://bit.ly/2R9OuHa
編按:1831年,倫敦爆發了第一次霍亂大流行。當時的人們都傳言,霍亂是經由空氣傳播的。但斯諾(John Snow)發現,霍亂患者的最初症狀都是腹瀉嘔吐,「如果真的是瘴氣傳播,為什麼最先被感染的不是鼻子和肺,而是腸胃?又為什麼一家人當中會有倖存者,接觸病人的醫生也不會被傳染?」(本文摘自《數商》,作者為涂子沛,以下為摘文。)
人們「憑感覺」認為霍亂經由瘴氣傳播
1831年,倫敦爆發了第一次霍亂大流行。小災進城,大災離城,在巨大死亡陰影的籠罩下,城市的居民都成群結隊向鄉村逃亡。這個時候,斯諾(John Snow,1813-1858)還是一名學徒,他目睹了出城的人流造成交通大壅塞,人走城空,正常的生活被傳染病快速摧毀,這些場景令他心如刀割。
他是一名麻醉醫生,這種傳染病跟他關係不大,但醫者仁心,他開始關注研究這種病。
當時的人們都傳言,霍亂是經由空氣傳播的,城市裡無處不在的臭味和瘴氣是這種傳染病的根源。
1848年,倫敦爆發了第三次霍亂大流行。斯諾發現,霍亂患者的最初症狀都是腹瀉嘔吐,「如果真的是瘴氣傳播,為什麼最先被感染的不是鼻子和肺,而是腸胃?又為什麼一家人當中會有倖存者,接觸病人的醫生也不會被傳染?」
斯諾斷定,霍亂一定是經口腔進入腸胃的。他推測這極有可能是因為喝了不乾淨的水。但當時的科學設備看不到水裡的微生物,被霍亂弧菌汙染的水,看起來完全和正常的水一樣,仍然純淨透明。斯諾無法說服身邊的人相信他的判斷。
斯諾需要的顯然是更多的證據。他深入疫區,挨家挨戶敲門詢問患者和喝水有關的資訊。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1848年至1849年霍亂爆發期間,倫敦市共有7466人死亡,其中4001人都居住在泰晤士河南岸,這意味著南岸的死亡率接近0.8%,是市中心區的3倍,而倫敦西邊和北邊的死亡率僅僅只有0.1%。
對此,瘴氣論的流行解釋是,泰晤士河南岸聚居了大量的勞工階層,汙濁的空氣導致死亡率更高。
斯諾認為這個解釋是錯誤的,他舉出反證說,倫敦東區比泰晤士河南岸聚居了更多的民工,是全倫敦最貧窮、最擁擠的地方,但死亡率只有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半。斯諾認為真正的原因是,南岸的倫敦人都飲用泰晤士河的水,而北岸倫敦人的飲用水來源並不僅限於泰晤士河,而是有多個來源。他分析了各個來源,發現死亡的數據和供水的路線有高度相關性。
斯諾認為感染源是「水源」©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斯諾認為感染源是「水源」
斯諾認為感染源是「水源」
斯諾的調查數據表明,飲用A公司水的家庭有1263人死於霍亂,而飲用B公司水的家庭只有98人死於霍亂。當然,單純比較死亡的絕對人數是不公平的,因為有些地區的人多,有些地區的人少,斯諾又拿每一萬戶的死亡人數做對比,結論是飲用A公司水的家庭,每一萬戶死亡人數約是B公司的8.5倍(315除以37)。
斯諾進行的飲用水源分析©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斯諾進行的飲用水源分析
斯諾進行的飲用水源分析
飲用不同供水公司的水,每一萬戶死亡人數就會有高達8.5倍的差距,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斯諾又進一步追蹤了兩家公司的水源,他發現A公司在流經倫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下游取水,B公司則在上游取水,而當時泰晤士河已經被霍亂患者的排泄物汙染了。
倫敦市政府的戶籍登記處有名統計學家,叫法爾(William Farr,1807-1883),他的職責就是記錄人口的最新變化,例如出生、結婚和死亡。這個法爾非常了不起,他在戶政部門工作30幾年,建立了完善的倫敦出生和死亡人口記錄體系。法爾對斯諾的觀點半信半疑,他提出:要測定水源對霍亂的影響,必須要有兩組居民,這兩組人生活在同一海拔高度、活動於同一空間、吃的東西一樣、日常活動也要相同,僅僅一方面不同,那就是喝的水,但在現實中的倫敦,顯然找不到這樣的實驗條件。
然而,斯諾認為,實驗已經擺在眼前。兩家公司的管道都通向所有的街道,進入幾乎所有的院落和小巷,無論貧富,無論房子大小,兩家公司都等而視之地提供自來水服務,而接受不同公司服務的客戶,他們在生活條件或職業方面也無明顯的區別,特別是他們都被同樣的「瘴氣」圍繞,為什麼有的生病,有的沒事呢?
實「數」求是,尋找規律
1849年,斯諾把這些調查和發現編寫成一本小冊子《霍亂的傳播方式》,正式提出水汙染是霍亂流行的真正原因:「再也設計不出比這更好的實驗方式,讓我們徹底地檢測水對霍亂的影響,整套實驗設計已現成地擺在研究者面前,而且這一實驗的規模相當大,多達30萬名不同性別、年齡、職業階層和地位的人,從上流人士到底層窮人,被分成了兩組,他們不僅不能主動選擇,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對這種選擇毫不知情。」一組得到乾淨的水,而另一組得到被汙染的水,所以斯諾得出結論:水源不乾淨,才是霍亂傳播的真正原因。
斯諾的論斷是天才式的。他在「隨機對照實驗」的概念遠遠尚未產生的時代,就在現實中發現了一次科學實驗。科學的實驗機制要到20世紀初才被統計學家確立。但斯諾的這些論述只獲得極少數的人相信,這本小冊子總共才賣出去幾十本。大眾對瘴氣論深信不疑,畢竟,嗅覺是人類一種最原始的感覺,我們相信自己的感覺,就像哥白尼時代的人相信地球是靜止的一樣。人類對感官的迷信可謂根深蒂固,只有一流腦袋才能將數據當作「感覺的替代品」,透過數據來感知我們自己的身體和外部環境。
斯諾告訴法爾,為什麼光看死亡人數,瘴氣論好像很正確?那是因為在海拔高的地方,人口密度往往較低,因此死亡人口總數更少;但真正的原因不是這些地方遠離瘴氣,而是居民遠離了泰晤士河下游,水源較為乾淨。他甚至得出結論說,如果A公司將其取水口移到泰晤士河上游,就可以挽救1000多人的生命!斯諾最終說服了法爾,在他的統計當中增加一個新的變數:死亡者的飲用水源。
同樣是數據分析,為什麼只有斯諾才能洞察真正的因果關係?我想這源自於他對事實和規律持之以恆的細密追蹤。很多時候,流於表面的觀察都無濟於事,最高水準的成就來自一步一腳印的追蹤和不罷休。「實事求是」,事,就是事實;是,則是規律。實事求是即透過事實分析並發現事物的規律。斯諾的方法,可以總結為實「數」求是:把事實記錄下來,再透過全面細密的數據來尋找規律。
逆行的數據英雄©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逆行的數據英雄
逆行的數據英雄
收集數據的執著,終於成功
1854年秋天,霍亂第4次席捲英國,8月31日爆發,3天內就有127人喪生,10天之後,死亡人數攀升到500多人,其中一個名為寬街(Broad Street)的區域,居民死亡案例最多、最集中。
這時候的斯諾,於每週第一時間閱讀法爾的死亡報表,關注死者的飲用水源,希望在表格和數據中找到線索。
雖然法爾收集了供水的來源,但斯諾根據這部分數據做不出任何判斷。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整個倫敦有10幾家大公司供水給城市的不同地區,各家公司的地盤互相交錯,供水管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僅憑地址無法準確判斷供水公司。
斯諾左思右想,無計可施之下,為了得到這些數據,他最後決定一家一家上門走訪。斯諾走了多少路,我們今天已不得而知。但他很快又碰到新的困難——即使挨家挨戶去敲開每一位患者的門,得到的數據也還是不完整、不準確,因為很多住戶根本不知道自家的用水是哪個公司提供的,房子可能是租的,水費可能是由房東繳交的,即便是自己付的,也找不到公司的收據,名稱還是不清楚。
皇天不負苦心人,斯諾又想出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在走訪中發現,某一家公司的水中,鹽分含量是另外一家公司的4倍,根據這個差別就能判斷水的來源,如此一來,他碰到不知道自家供水公司的住戶時,就取一小瓶水樣,在瓶上注明地址,然後帶回去檢測。
斯諾搜集數據的執著讓人感佩。在大多數情況下,數據都沒有現成的。搜集數據太難了,就像在風中奔跑,搜集隨風飛散的柳絮一樣,你需要逐風而行,東奔西走。但對高數商的人而言,這一點是共性:他們都願意展開搜集數據的行動,都願意付出極大的努力,包括精力和時間。搜集數據所用的精力、體力和時間,可能是分析數據的數倍之多。第谷和克卜勒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死亡案例高度集中的寬街,斯諾發現,「幾乎所有的死亡案例都發生在某街頭的一口水井附近。只有10名死者的住所靠近另一個街頭的水井,而其中有5名死者的家屬確認,他們一直使用那個水泵,有3戶距離這口水井遠一點,但死亡的孩子所在的學校就在這口水井附近」
在這條街上,他還發現有一家啤酒廠和一家感化院沒有任何人死亡。他實地走訪了這兩個地方,發現啤酒廠和感化院都有自己獨立的水井,而且啤酒廠的工人平常只喝啤酒不喝水,斯諾因此更加確定,水就是人們感染霍亂的最終原因。
現在,讓我們試想一下,一個社區爆發了有史以來最為兇險的傳染病,驚恐的居民在一片混亂中成群出逃,用馬車拉著家當往一個方向走,但一名皇家醫生選擇逆人流而上,挨家挨戶去敲門瞭解死者的生活細節,他走進的每一間屋子,都還籠罩在葬禮的陰影和哀號當中。
斯諾不僅追蹤每一起霍亂死亡的病例,還創新了記錄的方法。他將死者的地址在地圖上標注成一個一個的點,當所有代表死亡的點都標注上去之後,地圖呈現的資訊立刻清晰起來:霍亂絕不是像空氣一樣平均分布在這個地區的,死神的陰影有濃雲密布之處,它是從一個點發散出去的,這個點就是水井!相較於數據,人類的大腦更願意接受圖表,當面對人群,高數商的人一定得想辦法將數據轉化為圖表。
這幅圖已經成為數據視覺化的一個標竿性作品。©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這幅圖已經成為數據視覺化的一個標竿性作品。
這幅圖已經成為數據視覺化的一個標竿性作品。
9月8日這一天晚上,是新一輪霍亂爆發的第10天,在政府組織的緊急會議上,斯諾展示了自己的數據和發現,並建議立即封閉寬街上的水井,以此切斷霍亂的傳播。
這在當時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因為如果斯諾搞錯了,那些備受死神折磨的家庭還將無水可喝、無水可用,這無異於雪上加霜;但如果他是對的,這個舉措就能挽救無數的家庭和生命。斯諾在會議上發言並展示他的圖表,這張圖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市政理事會最後經過投票採納了斯諾的建議,當局立即拆除了寬街水井的水泵手柄,以控制水井的使用。
寬街霍亂引發的死亡,由此慢慢地平息下來。
後續調查證明,1854年這一場霍亂起源於寬街40號的一名女嬰,她被確認感染了霍亂,她的母親把她的尿直接倒進家門口的化糞池,化糞池的穢物滲透到土裡,而距離這個化糞池不到三英尺的地方,就有一口公用水井。
女嬰的父親隨後也感染了霍亂,並於9月19日去世。在丈夫病倒後,這位母親又開始朝化糞池中傾倒汙水,如果當局沒有拆除寬街上的水泵手柄,後果將不堪設想。
也就是說,斯諾的判斷有效地阻止了霍亂的再一次爆發。
在我看來,斯諾是敢於逆行的英雄,更是一名有頭腦的英雄。所謂數據英雄,就是一個人有足夠的勇氣和專業的判斷,為真正解決問題起到關鍵性、壓倒一切的作用。如果沒有斯諾的行動,倫敦霍亂的局面和後果將會完全不同。
《數商:向阿里巴巴前副總裁學習數據時代的生存商數》,涂子沛著,時報出版©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數商:向阿里巴巴前副總裁學習數據時代的生存商數》,涂子沛著,時報出版
《數商:向阿里巴巴前副總裁學習數據時代的生存商數》,涂子沛著,時報出版
用數據揪出感染源!「現代流行病學之父」獨排眾議追蹤事實和規律,終於平息霍亂 https://bit.ly/2R9OuHa


1918西班牙流感全球肆虐時期的倫敦,兩位看似上層階級男女戴的口罩很時尚。據稱該流感造成英國25萬人死亡,全球死亡人數估計1700萬人到5000萬人都有,而當時全球人口約18億。當時台灣全島約350萬人,死亡4萬人,中國死亡人數有人估約130萬人,日本死亡人數40萬人,美國則約為60萬
1918年流感大流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g9M6w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比爾蓋茲出書預言 「新冠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2022年2月11日 週五 比爾蓋茲出書預言,「新冠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文/林宗輝
根據《財訊》報導,微軟創始人,以及目前全球第四有錢的富豪比爾蓋茲,在退休後其基金會就一直關注能源發展與各種人類疾病預防與醫療。比爾蓋茲近日在其個人部落格指出,將在5月初出版一本探討如何預防下一次疫情大流行的書,他認為,新冠肺炎(Copvid-19)將成為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財訊》報導指出,比爾蓋茲基金會已經花費超過20億美元在全球推動各種對應疫情的工作,包括強化檢測能力以及發展低成本疫苗等等,主要針對非洲以及其他落後地區的民眾,該基金會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二大出資者。
近日則是與維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 Trust)合捐3億美元(約新台幣83億元)給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在2021年初,他也提出一個全球預警系統概念,透過數千名的志願者形成骨幹系統,準備好在疫情爆發第一時間提供更即時的訊息回報,透過更透明的疫情訊息掌控,避免下一次疫情爆發的發生。他預估,這個計畫每年可能需要花費上百億美元來維持。
根據《財訊》報導,比爾蓋茲認為,目前在治療呼吸道病變所累積的醫療知識,以及在疫苗發展的相關經驗已經有非常好的累積,這可以幫助未來人類再次面對類似的疫情爆發狀況。他強調,透過正確的投資選擇,Covid-19可以成為人類史上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說到投資,《財訊》分析,回過頭來看比爾蓋茲的資產,雖然他的財富排名從2019年的第2名退步到第4名,但他的財富從2020年統計的980億美元增加到去年底統計的1390億美元,就投資獲利能力來看仍是首屈一指。 …(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
比爾蓋茲出書預言 「新冠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https://bit.ly/3rKNqc9


今年首例!女學生感染「豬流感」疑豬傳人 3人遭匡列皆無類流感症狀
 今年首例!女學生感染「豬流感」疑豬傳人 3人遭匡列皆無類流感症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I39oi5
 2023/05/11 20:55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國內出現今年首例疑似豬傳人H1N2v流感病例,為台中市10多歲少女,目前已經康復,台中市衛生局表示,確診少女無境外活動史、確診個案接觸史,只有豬隻接觸史,曾接觸養豬場,會利用課餘時間去養豬場觀察豬隻的活動,經匡列接觸者3人皆無類流感症狀,檢驗沒有同型病毒,另養豬場採集檢體也未檢出人H1N2v流感病毒,仍無法研判少女染病的關聯性。
 衛生局調查,確診少女在3月13日出現發燒、鼻塞、肌肉酸痛等症狀,就醫後並服流感抗病毒藥劑,目前已康復。
 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確診少女目前已康復,無傳染他人風險,請民眾無須恐慌,針對H1N2v病毒是新型A型流感,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主要與流行地區、活動史及禽畜接觸相關,症狀包含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肌肉痠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少數個案甚至會有嚴重併發症,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
 他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疑似症狀,且有流行地區活動史或禽畜接觸史,請儘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接觸時間、發病情況,以利醫師評估通報及治療。
 另針對暴露的禽畜養殖從業人員、協助動物流感案例場撲殺、清場的工作人員、動物園工作人員,及動物防疫人員等新型A型流感的高風險從業人員,曾梓展提醒,應接種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疫苗,執行工作時,務必正確穿戴個人防護裝備及注意自我防護措施,工作後應落實清消與手部衛生,加強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職業及動物接觸史。
 預防新型A型流感方法,請遵守「5要6不」原則,「5要」:肉類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徹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肉品、不接觸或餵食禽畜、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畜、不將飼養禽畜與其它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場所。
今年首例!女學生感染「豬流感」疑豬傳人 3人遭匡列皆無類流感症狀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I39oi5


https://www.facebook.com/reel/1000459891234529

戴口罩防傳染

1918年台灣大瘟疫70幾萬名台灣人被感染,約4萬餘人的死亡

https://www.facebook.com/reel/10004598912345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