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乏創新能量 柯P:不改變就準備滅亡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出席台北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記者羅沛德攝)
2016-12-02 14:3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出席台北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談到了對台灣與整個華人圈創新實力的看法,他認為國內產業不肯放棄過去的成功模式,是現今失敗的主因之一,「因為過去的經驗太成功了。」
綜合媒體報導,柯文哲在演說中談到,國內代工在過去賺得到錢,但隨著時代演進,土地成本上升、環保意識抬頭和工資調漲等因素,只能搬去中國深圳發展,再進一步可能就搬到長三角、成都、越南,最後只剩非洲可以去,認為台灣產業不肯放棄過往的成功模式是失敗主因之一,「因為過去的經驗實在太成功了。」
柯P舉例,蘋果iPhone手機台灣代工淨利僅0.5%,負責研發和創新的蘋果公司淨利高達58%,直言台灣若還停留在過去的階段,會永遠賺不到錢,所以要鼓勵創新,要創造一個不怕失敗的環境。他還說,上帝也救不了無法迅速改變的人,如果學校還停留在黑板、粉筆、講義的時代,「那我們就準備滅亡吧
但不只台灣,柯文哲認為整個華人界對創新仍存在著許多障礙。他指出,諾貝爾化學、生物、物理等三個最具創新指標的獎項,117年來只有中國的屠呦呦在2015年獲得生物獎,代表整個民族幾乎沒有創造力

=====================================

逾6成老美,拿不出1000美元應急
tw.rd.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時報-台北電】美聯社與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最新調查指出,三分之二美國人拿不出1,000美元(約3.27萬台幣)來應急,反映美國經濟從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中復甦多年,但美國人的財務卻仍然吃緊。

  調查顯示個人財務窘境問題遍及所有受薪階層。年收入不到5萬美元的家庭,有75%拿不出1,000美元應付突發狀況。年收入在5萬到10萬美元之間家庭有此問題比率也達到67%。即使年收入逾10萬美元、屬於全美最富有的20%家庭,竟然也有38%表示,要拿出1,000美元來應急有點困難。

  美國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瑞克麗芙(Caroline Ratcliffe)說,研究愈多,愈發現美國人財務狀況蠻令人擔憂。

  現年66歲的前電氣工人史賓格(Harry Spangle)說,過去認為自己總是會有工作而享受當下,但他在經濟衰退前失業。就算有退休金和社會福利金,若需要1,000美元應急,他必須向親朋好友借錢。

  城市研究所指出,擁有隨時可動用的錢來應急,被視為一個家庭或個人的財務是否健康重要指標。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

鄭志凱:小國經濟──致富要靠「巧實力」

2016/02/24
作者:

2016-02-25_230402  
鄭志凱
關鍵字: 小國 經濟 產業 優勢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目前全球大致有200個國家、準國家或經濟體系。若以國家總人口來區分,約略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國家4類。

以一億人口為分界點,全球大型國家共有13國,除了美、中、印度、巴西、日本、蘇俄等傳統人口大國之外,也有巴基斯坦、孟加拉、 奈及利亞、衣索比亞這些未開發甚至於落於貧窮線之下的國家,中間還有力爭上游的墨西哥、印尼和菲律賓。另外越南與埃及的人口約9千多萬,10年之內人口必將超過一億。屆時,這15個國家的人口將佔世界人口的65%左右。

若以人口超過3千萬、低於1億為下一個區間,全球的中型國家共有32國。歐洲的先進國家英、法、德、義,東南亞的南韓、泰國、緬甸、馬拉西亞,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委內瑞拉都屬於這個區間。中型國家人口佔全球人口20%,大型和中型國家兩者合計共有45國,佔全球國家數20%,人口數卻佔全球85%, 十分符合 20-80的分配原則。

如果將小型國家定義為人口數落於3百萬至3千萬之間,全球大約有90個國家,人口佔全球14%。台灣人口2千3百萬人,是小型國家中的大國,排名在台灣之前的9個國家多數是貧窮國家,只有澳洲人口略多於台灣,但經濟實力遠遠超前。

人口低於3百萬的算是微型國家,全球大約有70個左右,佔世界人口不到1%,其中甚至還有人口只有幾萬人的超微型國家。例如位於義大利境內的San Marino,人口僅僅3萬。1871年義大利境內各城邦決定聯合成立義大利共和國時,San Marino選擇不加入,此後100多年一直維持著獨立國家身份,到現在還是聯合國193個正式會員國之一。這世界上之所以存在著許多微型國家,都有類似的特殊時空背景。

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有關嗎?

國家實力跟經濟實力(GDP)和人口多寡自然有正向關聯。G20的每一個成員國,,人口都比台灣多。最接近的是澳洲,雖然只有2千4百萬,但GDP卻高居全球第12名(台灣名列26)。以全國GDP而言,20個會員國中,阿根廷GDP略高於台灣,南非只有台灣的70%,這兩個國家分別位於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最南端,之所以能忝列G20會員,顯然有區域代表性的考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全球最貧窮的20個國家中,除了阿富汗和海地之外,其餘18國全在非洲。如果觀察這些國家的人口數,居然有高達15國是屬於小型國家,大型國家只有衣索比亞,中型國家有阿富汗和烏干達。微型國家70餘國中,貧窮國家也只有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和葛摩(Comoros)兩國。

為什麼全球小型國家中貧窮落後的國家比例,比大、中或微型國家高出一倍以上?或是人口多寡跟人民富庶是否有正向相關?這都是值得經濟發展學家進一步研究的議題。

大型國家的優勢

理論上,大型國家的優勢是容易達到經濟規模,增加國際競爭能力。小型國家的優勢則是機動靈活,可以隨市場變遷或景氣循環而隨機調整,兩者各有優劣。但大型國家確實有幾項優勢,小型國家無法望其項背:

1.因為擁有廣大的國內市場腹地,本國公司能夠發揮主場優勢,掌握先機。

2.在國內可以完成有效而完整的水平或垂直分工,建立健全的產業鍵或生態圈。

3.資訊、知識或技術的擴散更具有時效性。

話雖如此,小國仍然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全球人均GDP排名第一的盧森堡人口只有50萬,第二的瑞士838萬,第三名卡達(Qatar)230萬,第四名挪威527萬,第五名才是人口大國的美國,可見人口不是決定人民富庶與否的唯一因素。

德、韓、以色列,台灣能學嗎?

台灣最近幾年由於經濟成長明顯減緩,對未來失去了方向感,跟南韓、中國、新加坡、香港的發展相比,更失去了過去四小龍時代的信心。因此難免四處追詢,希望藉他山之石攻錯。先是「韓國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後來想到以色列四面楚歌,跟台灣處境相似,卻仍弦歌不輟,創新能量越發犀利。最近看到德國成為歐洲經濟、政治、文化的中流砥柱,又興起了一股「瘋德」的熱潮。

但是韓國漢江奇蹟、德國的萊茵經濟、以色列的沙漠玫瑰,真的可以在台灣複製嗎?除了以色列之外,德國人口是台灣4倍,韓國2.5倍,人口因素不能忽略。

雖然人口不是決定人民富庶程度的唯一條件,但卻是一個重要參數。台灣如果要在國際社會中尋找參考座標,國家人口應該還是具有高度價值的一項指標。台灣既然是一個人口小國,不妨在90個小型國家中,尋找一些參考點。

小型國家的生存方式

小型國家中比台灣經濟表現優異的國家所在多有,以下選出台灣較為熟悉、較具代表性的8個國家,來做一些分析。

國家 總人口 人口密度 面積 淨移民人數 出生率 2014GDP 人均GDP
澳大利亞 24,309,330 3 7,596,666 204,621 1.92 1,442,722 61,066
台灣 23,395,600 661 35,410 0 1.07 529,597 22,600
荷蘭 16,979,729 504 33,717 22,001 1.75 880,716 52,225
比利時 11,371,928 376 30,277 72,736 1.82 534,230 47,682
瑞典 9,851,852 24 410,494 54,525 1.92 570,591 58,538
以色列 8,192,463 379 21,639 3,899 3.05 305,673 37,222
瑞士 8,397,477 212 39,507 76,453 1.52 712,050 86,468
香港 7,346,248 6,996 1,050 30,000 1.2 290,896 40,033
新加坡 5,696,506 8,138 700 79,587 1.23 307,872 56,287
(鄭志凱製表整理)

這8個國家人口大都比台灣少(澳洲除外),人均GDP卻高出了70%到300%。有哪些原因讓這些小國能夠擺脫小國寡民的限制,而在經濟表現上脫穎而出?從這8個國家中,大概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大類因素:

1.許多國家扮演了區域金融中心的角色。瑞士、比利時是歐洲大陸甚至於全球的金融中心,瑞士前10大企業中有3家是金融機構,比利時則有4家。同樣的,香港和新加坡也在亞洲扮演了類似金融中心的角色。

2.這些國家雖小,卻是出口外銷的優等生。在全世界出口國家排名榜中,台灣排名第20名,這8個國家中有5國人口比台灣少,出口排名卻排在前面。包括荷蘭(第7名)、香港(第8名,但有許多是轉出口)、新加坡(12)、瑞士(17)、比利時(18)。而且這些國家的出口值佔GDP比例相當高,例如比利時高達90%,荷蘭72%,瑞士60%,台灣也在60%左右。瑞典雖然出口比例不高,但有Volvo (2010年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Ericsson, Electrolux等老牌國際公司

3.有些國家掌握了寶貴的自然資源。例如澳洲因為地大物博,擁有石油、稀有金屬、礦產各種天然資源瑞典也有可觀的礦產和石油收入。此外比利時和荷蘭雖然本國沒有礦產,但在帝國主義殖民時代,比利時的Umicore公司掌握了剛果的銅、錫、鈾等礦產,荷蘭則擁有西方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4.這些國家都高度國際化。荷蘭是歐洲最早崛起的貿易大國,1602年成立的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曾經縱橫七海,還為台灣引進第一批漢人移民。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同時是比利時和歐盟的首都。瑞典每年頒發的諾貝爾獎,是全球學術界的盛事。瑞士200年來維持中立立場,與歐洲所有國家為善。香港與新加坡是亞洲英語最發達的地區,因此成為西方公司建立亞洲總部的首選。最特別的是以色列,雖然獨立建國不到70年,但全世界1千萬猶太人掌握全球金融、政治、文化、科學可觀的實力,成為以色列跟世界接軌最重要的資產。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了解,小國邁向富裕各有其不同的道路,沒有現成的軌跡,百年前的歷史條件也不可能再複製。以上4類因素中,台灣已經失去成為區域金融或營運中心的機會,又缺乏天然資源,國際化程度近十幾年不進反退(上表9國中只有台灣的外國移民人數掛零)。唯一具有良好基礎的是出口外銷,但是因為產業轉型緩慢,加上與中國大陸產業重疊,溫水煮青蛙,也逐漸失去了國際競爭的優勢

台灣還可以做什麼?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仍然擁有不少獨特的條件,其中包括:

1.勤奮、聰明的優質人才,期待在適當的舞台一展身手。

2.亞洲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區域,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亮點,台灣擁有無可取代的地利之便。

3.中國大陸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的角色將持續加重,台灣位居厝邊,又有同文同種之誼,雖然統獨的齟齬始終存在,但是利害相權,應該還是利多害少

4.過去30年經濟發展,台灣累積了相當的資源,可以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墊腳石。

台灣繼續往開發中國家的道路邁進,雖然一路上有不少先行者可供參考,但是時、地、物大不相同,唯一可以仰仗的,只有善用以上客觀的獨特條件,加上主觀的決心和努力。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家庭的故事大同小異,不幸的家庭的故事各不相同。」這裡不妨套用這句話:大國邁向富裕之路都似曾相識,小國致富之路卻大不相同。人口大國質量大,可以用物理力量來比腕力,小國只能用化學作用來施巧勁。作為一個人口小國,台灣要以小搏大,只有靠「巧實力」。

----------------------------

 

2016-02-21_164410  

------------------------------

長榮爭產啟示 何不給所有的孩子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經營管理|即時|天下雜誌 - http://goo.gl/kV9dZQ

長榮爭產啟示 何不給所有的孩子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精華簡文長榮爭產啟示 何不給所有的孩子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長榮爭產啟示 何不給所有的孩子 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賀桂芬 2016-02-20 Web Only
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在創辦人張榮發過世之後一個月,正式搬上檯面。除非東方企業家和富人普遍效法發起「捐獻誓言」(the Giving Pledge)巴菲特和比爾蓋茲,生前將絕大部份財產捐出,財產不留子孫。或效法德國家族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清楚分割,類似戲碼,長榮不會是最後一個。

曾經紅極一時的清宮劇,和近來熱門的羋月傳、甄嬛傳,都環繞在帝王生前是否立儲、儲君是立長還是立嫡,甚至立賢,以及帝王生前死後的立儲及王位之爭。套在長榮集團身上,情節似乎也相去不遠。

在東方世界,類似戲碼一再上演,家天下與家族企業因此經常遭指為禍首。但家族企業並非東方獨有,西方家族企業比率從來也不低,義大利和德國,家族企業比率甚至高達6成以上。從公司治理角度,東方企業的繼承權之爭,經常肇因於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分、接班未制度化之害。

以隱形冠軍稱霸世界的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幾乎全部都是家族企業,霸業最長持續兩百多年,所發展出來的「德式開明家族資本主義」,讓德國隱形冠軍多能基業長青,如今已幾乎極少發生「儲君」和「王位」之爭

開明家族資本主義 支撐德國隱形冠軍稱霸世界

研究德國隱形冠軍的柏林法商學院教授、《德國奇蹟進行式》一書作者,柏林法商學院教授柏諾(Bernd Venohr)2011年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指出,德國家族企業都具有組織扁平、溝通管道非正式,以及管理風格由下而上的特色。這些隱形冠軍,也都普遍將公司永續生存視為最重要的目標,公司利益置於家族利益之上,通常傳賢不傳子經營權和所有權完全分開,家族財產全部交付信託。「公司所有權人通常不貪心、有耐心,」柏諾稱之為「德式開明家族資本主義」

根據柏諾的追蹤,德國家族企業交給外來專業經理人經營,比率高達60%,是其他國家的一倍以上。且研究證明,家族持有、搭配外來經理人的管理,績效高於傳子不傳賢模式

財產不留子孫 家族與世界更美好

而迥異於德式家族企業的財產和事業安排,美式資本主義世界,則長期有財產不留子孫,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風氣。

2011年在首富比爾蓋茲和股神巴菲特發起「捐獻誓言」運動之後,更將生前捐出全部財產的風氣推向高峰,如今此運動已經有15個國家、142名企業家和富人響應簽署,其中包括台灣的潤泰集團創辦人尹衍樑和最新加入的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但捐出至少半數財產的門檻規定,「家天下」觀念濃厚的東方企業家和富人參與其中畢竟仍屬極少數,中國大陸一個也沒有,台灣僅尹衍樑一位。

圖為尹衍樑親筆簽署「捐獻誓言」的文件。

巴菲特:擁有太多 讓我吃不消

「捐獻誓言」發起人巴菲特不開名車,沒有豪宅,至今仍然住在28歲時購買的內布拉斯加州小鎮寓所裡,生活簡單樸實。他曾被歐巴馬請到白宮,為美國經濟把脈,談話中,歐巴馬看到他的領帶邊緣有些磨損,還送了一條領帶給他。

巴菲特捐出幾乎全部近500億美元的財產,他經常說:「擁有太多,反而讓我吃不消。」

他說,有錢人都會想到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但必須把握時機,「很多富人活到了80幾、90歲才立遺囑,到那時,他們的腦筋再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清楚。」

年僅32歲的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去年12月在女兒出生頭幾天,便宣佈為了慶祝女兒的誕生,讓全天下的下一代能夠享有更美好的世界,他與太太決定,響應巴菲特和蓋茲發起的「捐獻誓言」,捐出臉書持股的99%、價值約450億美元(約1.4兆台幣),投入慈善。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653#sthash.nqOh1xaS.dpuf

-------------------------------------

隱形冠軍 德國之魂
精華簡文隱形冠軍 德國之魂
隱形冠軍 德國之魂
作者:賀桂芬 2011-10-04 天下雜誌482期

隱藏在鄉間小鎮,不起眼的德國中小企業,難以想像他們是世界第一,在全球市佔率甚至高達九成。它們以七大智慧,讓德國從中國手中,奪回世界出口冠軍。

像很多德國城鎮一樣,多瑙河畔的烏爾姆(Ulm)鎮,人口只有十萬人,這兒的建築和生活,都圍繞著全世界最高的歌德式教堂轉。這小城名氣很大,因為它是愛因斯坦的出生地。

烏爾姆在德國最南端,距離最近的大城市慕尼黑,也有一百三十公里。

專門生產材料和零組件測試系統的史威羅公司(Zwick Roell),隱身在烏爾姆市郊。老闆羅氏在訪客面前,用儀器測試絨毛泰迪熊的眼睛,看會不會被兒童扯下。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這家不起眼的德國中小企業,卻已經有一五○年歷史。雖然只雇了九百五十名員工,年營額一.七億歐元,但在全球五十六個國家設有據點,網頁有十三種文字,連越南語都有。

美國叱吒全球的公司,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說上幾家。德國呢?雙B、西門子、巴斯夫(BASF)也赫赫有名。但史威羅呢?誰知道?

「Mittelstand這個字,才是德國之魂,」《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作者,德裔哈佛策略專家西蒙(Hermann Simon),首度揭露德國世界第一的祕密。

Mittelstand指的,就是像史威羅這種中小企業。

世界冠軍企業 數量破千

德國政府統計,公司規模不到一千人、每年營業額在八億歐元以下的中小企業,一共有四萬多家,佔德國企業的九九%。雇用了德國七○%的就業人口,貢獻四○%的GDP。


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家,在各自的領域裡,是全世界的老大,有些公司全球市佔率甚至高達九○%,是小池塘裡的超級大魚。十七年前《隱形冠軍》出版時,這數字還只有五百多家。

「在西蒙之前,從沒有人揭露過德國世界第一背後的祕密,」柏林法商學院教授柏諾指出。

柏諾在西蒙出書十年後,開始追蹤隱形冠軍,發表過多篇相關的研究論文,和兩本書,被認為是最了解德國隱形冠軍的學者。

「這類型企業增加了非常多,且表現比一般德國企業好,進一步證明西蒙十多年前,對於這種策略會成功的預測,」伯諾告訴《天下》記者。

柏諾追蹤隱形冠軍企業九四到○四年的十年間,平均以每年八.四%的營收成長率,比德國企業二.七%的平均成長率和DAX三十種股價指數企業的四.九%亮眼一至三倍。

兩大特點:技術導向、全球服務

這些隱形冠軍,以及德國大部份的中小企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專注於利基市場上,某項非常狹窄的領域,不在大象跳舞的地方玩耍。

他們都行銷全球,五成以上產品出口;都沒有上市,都是家族企業,都在鄉間小鎮裡。

《天下》記者前往採訪時,經常發現下了火車之後,車站、路上一個人也沒有,想叫計程車都叫不到。

主宰利基市場的隱形冠軍企業,幾乎都具備了「技術導向的產品」和「全球化銷售與服務網」兩大特點。

「隱形冠軍在全球的成功和相對競爭力背後,最重要的單一因素就是技術,」西蒙指出。

柏諾調查結果顯示,隱形冠軍將每年營業額的五%用在研發,比世界一千大製造業和德國許多大企業的平均二%,高出一倍以上。

世界最大的專業清潔設備公司凱馳(Karcher),德國總部一千兩百名員工,研發人員便佔了六百多人。

這些隱形冠軍,規模都不大,員工人數中位數才六百人,但佈局全球的程度,一點也不輸大型跨國企業,絕大多數的公司,就像史威羅一樣,銷售與服務遍及五十個國家以上。

「甚至可以說,他們都是全球化的贏家,因為全球化,過去因為規模不夠大所造成的成本問題也解決了,」西蒙說。

成功配方的三角祕密

拆解隱形冠軍,發現它們都有共通的成功配方:瓶頸策略、開明家族式資本主義,以及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絕不假手他人,這三角策略,也醞釀出七大智慧。

1.瓶頸策略,以終為始,創造成功螺旋:

「瓶頸策略」一詞出自德國非傳統管理想家麥維斯(Wolfgang Mewes)。簡言之,便是集中資源,為一群定義明確的客戶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瓶頸)。

一旦成功替客戶解決瓶頸,就可以創造一個「成功螺旋」——對顧客的吸引力提升會增加銷售,銷售帶動利潤,有了利潤就可以再投資,創造出更厲害的解決方法。

2.開明家族式資本主義,耐心的投資者:

德國中小企業多為家族企業,但有些特點,和其他國家家族企業不同,柏諾稱之為「德式開明家族資本主義」。

這些家族企業都具有組織扁平、溝通管道非正式,以及管理風格由下而上的特色。像史威羅公司,「很多在別的國家要監督、要管理階層決定的事情,在我們這兒,員工通常自己搞定,」羅氏說。

這些隱形冠軍,也都普遍將公司永續生存視為最重要的目標公司利益置於家族利益之上,通常傳賢不傳子。

根據柏諾的追蹤,德國家族企業交給外來專業經理人經營,比率高達六○%,是其他國家的一倍以上。且研究證明,家族持有、搭配外來經理人的管理,績效高於傳子不傳賢模式

西蒙書中的隱形冠軍,平均年齡七十歲,且在小鎮生根,不曾搬離。與員工、社區和客戶、供應商的關係長久且高度互信。

公司利益置於家族之上,「公司所有權人通常不貪心、有耐心,」柏諾分析。

「我們不急著從這個月到下個月,可以花好幾年做一件事情,公司也讓我們這麼做,」凱馳四十年的老員工布雷格勒說。

全球維修零組件龍頭福士(Wurth)也是。

創立六十多年,福士在成熟的五金市場,維持每年約二五%的營收成長,唯一出現衰退的,是○九年的海嘯。

「我想,這跟公司是不上市的家族企業,和老闆的哲學有關,」執行長弗里德曼分析。

「我看的永遠是長期的利益,」老闆福士(Reinhold Wurth)說,「我不在乎獲利減少,這完全不是問題。我要的,第一、儘量把所有的人留住。第二、危機期間,我們仍要做對的事情。如果危機中有好的投資理由,我就投資。」

3.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一手包:

「他們拒絕外包,重要零組件的製造,一定留在德國,銷售通路完全獨資經營以確保服務的品質,及跟顧客近距離接觸,」柏諾指出。

透過這樣的價值鏈管理,可以學習到與顧客相關的知識,甚至直接從顧客身上學習,再將這些知識投入創新。

西蒙的研究發現,隱形冠軍的員工直接接觸顧客的頻率,是一般德國大企業的兩倍。

「我們有些員工,已經去過中國一百多次了,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自己去做,羅氏表示,「有些員工,甚至花八○%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工作。」

「通常,德國企業會跟著產品,提供整套的客製化服務,」柏諾指出。後續的維修與服務,在德國機械業甚至佔到毛利的七成。

從中國手中奪回世界出口冠軍,與其說是產品品質傲人,不如說最有出口競爭力的,是德國的隱形冠軍產業發展模式。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076#sthash.cWB1zHVB.dpuf

--------------------------

“隱形冠軍” 是赫爾曼·西蒙教授致力十多年的研究和調查後於1986年首先提出的。他指出,除了眾所周知的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最優秀的企業更多是一些悶聲發大財的行業冠軍企業。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占世界第一或第二;同時,公司年銷售收入一般都不超過10億美元;最後也是最值得深思的是,他們的社會知名度往往都很低。

  赫爾曼·西蒙算得上“隱形冠軍之父”。從1986年開始,他就致力於研究這樣一個事實:德國的出口貿易乃至整體經濟的持續發展,主要原因得益於中小公司,尤其是一些在國際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卻籍籍無名的中小企業。通過研究,西蒙發現,所有的這些企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作為一名合格的隱形冠軍,它必須達到以下三個標準:其一,它必須擁有其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的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其二,它必須是鮮為人知的中小公司;其三,一家隱形冠軍公司應該是社會知名度低的公司。

  最後西蒙教授總結到,隱形冠軍們是一群堅定不移地走著他們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的人,他們的很多做法和現代管理的教條格格不入,或許這正是隱形冠軍們給我們的最重要的經驗。

  西蒙在解說他的“隱形冠軍”時說,“隱形冠軍”企業成功的道理,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的公式,A+B+C=成功,A意味著勤奮,B意味著智慧,C意味著閉上你的嘴、不要談論你自己的成功。其實這個大道理不僅作為“科學大師”的愛因斯坦知道,幾十年前西方另一位“管理大師”德魯克也告誡過企業家,在創新時要切記三個“禁忌”:“不要太聰明”:“不要過多花樣,不要分心,不要一次做過多事情”:“不要為未來而創新”。

  企業家創新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一.“創新是工作”,“創新需要勤奮、恆心和責任”,要把創新變成“辛苦、專註和有目的的工作”;

  二.“要想成功,創新者必須立足自己的長項”;

  三.“創新必須與市場緊密相連,專註於市場,而且由市場來推動”。

  就“隱形冠軍”而言,中小企業要想真正成為“隱形冠軍”,必須面向國際市場的“惡劣疆場”去馳騁競爭、拼搏廝殺,眼睛盯著西蒙頒發的“中國隱形冠軍百佳獎”獎盃,本身是違背西蒙“隱形冠軍”理論原則的。為什麼?西蒙教授所說的“隱形冠軍”是指那些非常專註、具有全球性或區域性市場領袖地位的中小企業,他們的產品不易被人覺察,加上自身低調,公眾知名度比較低,但在各自行業內往往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或無可撼動的霸主。要在市場上做“冠軍”,就不能像奧運健兒在賽場上“眾目睽睽”地被大家審視,而必須“隱形”。

赫爾曼·西蒙發現了什麼?
  1986年的某一天,當赫爾曼·西蒙與哈佛商學院的西奧多·萊維特教授共同探討德國出口貿易獲得持續不斷的成功經驗時,他們一致地認識到:德國出口貿易的成功不能簡單地歸功於德國的大公司,而應該歸因於德國眾多的中小公司,特別是那些在國際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小企業。

  當然,他們的"發現"已經晚了10年。1974年,著名的經濟學家舒馬赫出版了《小的就是好的》,從經濟學理論上說明瞭小企業發展的獨特優勢。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經濟學家、管理學家逐漸意識到,小企業的確具有很多大企業不可比擬的優勢,理論界也逐漸將更多的研究視角轉向中小企業。

  不過,赫爾曼·西蒙還是有貢獻的,他的貢獻在於,第一次把這些優秀的小公司公司稱為"隱形冠軍"。他深信,世界上最好的公司當屬這類中小公司,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大公司。

  赫爾曼·西蒙無疑要冒很大的風險。當他做這項總結歸納時,正是《基業長青》一書風靡世界的時候,企業家與理論家,都有在關註著百年卓越公司的成功經驗,做小企業,這風刮的不太是時候。

  赫爾曼·西蒙的研究對象,最初主要集中在德國,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轉向全球視野內的所有隱形冠軍。在考察了全球五大洲14個國家的大量的優秀中小企業之後,從中抽取了457家企業進行定性研究。《隱形冠軍:誰是全球最優秀的公司》一書就是作者對世界各地"隱形冠軍"公司的成功經驗的總結與歸納,揭示出這些企業之所以成功的真正秘訣,以期對全球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有益的指導。

  1、企業目標
  隱形冠軍公司的根本目標就是奪取市場領導地位。對於隱形冠軍而言,市場領導地位的含義完全超出了市場份額的量化概念,它包括發明創造、科學技術、領導水平、目標制定、市場影響力和自身實力等方面的優勢。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心理市場領先地位",也即勇奪世界第一和追求世界最佳公司的精神。這是本書的突出貢獻之一。

  2、市場戰略
  與大公司不同,隱形冠軍公司既註重結構嚴謹可量化研究的大市場,更註重相對零散的、產品分類不清的"利基"市場。它們主要從產品的適用性、客戶的需求、產品/技術等角度來分析和確定自己的市場地位,在相對狹窄的市場範圍內專註於某一特定的產品市場。

  3、客戶關係
  隱形冠軍公司認為,和客戶的關係不宜過於密切,因為一旦和客戶關係太過密切,將使得它們忽視提高自身的市場營銷專業水平。與此形成明顯對照的是,大公司往往擁有周密嚴謹的市場營銷規劃和一流市場營銷機構,但是它們缺乏與客戶保持一種密切關係的手段。

  4、企業文化
  一旦公司規模擴大了,就儘可能分成幾個小型的隱形冠軍公司,促使公司和分公司的規模應向小型化發展,以提高員工表現的透明度,以保持原有的小型企業式的企業文化。這一點也是本書的重要貢獻之一。

  5、競爭優勢
  隱形冠軍公司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的呢?作者總結出兩種基本方式,一是在創新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並更快地提高產品的質量,二是通過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來改變競爭優勢參數。隱形冠軍公司的競爭優勢不僅僅體現在核心產品上,同時也體現在其軟體因素上,因為軟體參數往往具有更好的可持續性。這些軟體因素包括服務質量、品牌知名度、客戶關係等等。

  6、領導班子
  隱形冠軍公司高度重視領導班子和接班人的問題,它們主張領導班子成員應該年輕化,要儘早發現接班人苗子,在他們還年輕時就放手鍛煉他們。在選拔領導幹部時,要著重強調他們的工作精力、堅強毅力和工作熱情,而不僅僅註重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智商"水平。在考慮領導的人格魅力時,強調人與目標、獨立思考能力、無私無畏、工作精力和調動他人積極性的有機結合的能力。在隱形冠軍公司內,提倡一種權威式和參與式相結合的領導風格,註重權威性和參與性二者之問的平衡。

西蒙描述中的隱形冠軍公司
  赫爾曼·西蒙在這個商業咨詢師的著作《隱形冠軍:誰是全球最優秀的公司》一書中,他向我們描述了這樣的公司--

  這些公司都是中小型公司,行業涉及的都是非主導產品,而且產品種類比較單一,很少進行多元化發展,但是它們的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大多在70%以上。

  這些公司很少受到記者和商學院以及公眾的關註,更不會出現在報紙的頭版或頭條,它們避開了公眾,它們都是商業海洋中的無名英雄。我們能從它們身上學到很多管理經營和公司文化的真諦。西蒙選出了500家最優秀的無名英雄,這些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德國企業,這當然和西蒙身處德國波恩有關,但是另一方面也因為德國企業不像美國、日本企業那樣在管理和公司文化方面大肆張揚,在美國和日本管理者的自傳和管理經典充斥於市的時候,德國企業卻依然保持著低調,只是用它們的產品和服務來鞏固它們在本行業中的領導者地位。

  我們先來看看這些不為人知的名字:Baader、Brita看看這些陌生的名字,第一個名字占據了世界魚類產品加工機械90%的市場,而第二個公司則占有世界節水過濾器85%的市場。

  固然,財富500強企業是大多數人學習的榜樣,它們有著驕人的成績。但是相比西蒙書中的這些公司,我們發現,雖然這些公司發展緩慢,但是它們的確比那些如日中天的大企業更加穩定,更長壽。該書共有11章,分別從市場、客戶、競爭、創新、領導者、團隊等方面對這些企業進行了分析。從這些分析中我們發現它們不像大多數公司一樣急於做大,也沒有追趕潮流和時尚;它們懂得欣賞別人,可同時也保持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方式塑造著自己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它們避開了外向型發展的模式,既不願採取多樣化經營,只專註於自己擅長產品的不斷創新,同時又對戰略合作與合併保持著保守的、剋制的態度;它們往往只依靠自己的內部競爭和創新來促進自身的發展,使自己保持在同行業的前列;它們的員工有著極強的價值感和歸屬感,人員很少流動。這些企業都有著這樣的特點:

  1.大部分為家族企業

  2.CEO的任期平均為24年,而大部分美國公司CEO的任期平均為7年

  3.它們有50%以上的銷售額是通過出口來實現的

  4.這些公司員工流動率非常低

  5.行業所涉及的都是"無形產業"或者說是影響面較低的產品的行業

  6.在它們的團隊文化中社會控制的影響較之實際控制更為有效

  7.它們產品的主要銷售點不是價格,而是強調在價格以外的更高價值

  8.它們堅信競爭優勢是基於對客戶要求的更多瞭解基礎之上的

  這些同時也是為什麼它們會成為冠軍的原因。這些公司的發展策略是長期而緩慢的,它們只專註於本行業的產品領域,逐漸成為行業中的主導者,然後又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並馬上投入市場以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它們對本行業的專註使得它們能夠完全瞭解客戶需求並有能力迅速開發客戶所急需的產品並投入到市場中來保持自己的領導者地位。而它們對產品和客戶的專註也使得它們的服務是全面而完善的。因而它們就逐漸贏得了客戶的信賴並能夠保持長久的領導地位。

  在這些因素中,領導者風格當然也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公司文化的形成,而在這些企業中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他們的任期比其他大企業更長,對企業的影響也更深刻、更系統、更穩定。對這些領導人而言,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做行業中的老大,並把這看作一個長期的過程,因而他們都極其看重客戶的需求,保持著良好的客戶關係,他們往往有著強烈的國際戰略意識,善於抓住機會,他們對國外文化也頗為瞭解,這些都讓他們能夠進入並占領國外市場。正是穩定而英明的領導者、他們的國際市場戰略、他們與客戶的親密關係以及得到客戶信賴的優質服務、起著積極作用的內部競爭和創新(而非外部聯合與促進)、和諧的公司文化,所有這些因素使他們註定要做行業冠軍。這些公司的領導者和公司本身,都贏得了行業中客戶和競爭對手們的尊敬。

-----------------------------------------

台灣隱形冠軍 揚威全球 - 中時電子報 - http://goo.gl/Ymvzcs

--------------------------------

台灣有不少「隱形冠軍」。(圖/資料照,陳明仁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日常生活中從眼鏡、電腦到全世界最高建築物,通通都需要零件「螺絲」,事實上有很多都是從台灣出口。《老外看台灣》英國籍主持人郝毅博(Ben Hedges)就曾推出影片,先是提到了台灣「工具人」概念,並列舉出幾個「台灣的隱形冠軍」。
此外,有網友看完留言分享看法,「可是…台灣薪資卻低的可憐。」、「新加坡也很小,但他們就是可以做到國際化,所以不要再說台灣小國了,不要被自卑感打敗。」、「其實台灣發明出了很多東西,但他們同時忘了一件事,叫申請專利= =」。
▼台灣出口螺絲。(圖/資料照,東森新聞)

1. 遊艇: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大遊艇生產國,許多名人或富豪的私人遊艇都是由台灣生產,其中又有九成是在高雄製造。
2. 螺絲:全球第二大螺絲出口國,八成出自岡山、占全球六分之一,美國每兩顆螺絲中有一顆為MIT(台灣製造)。
3. 紡織業:每年平均出口110億美元、全球第五名,全球前五大品牌80%跟台灣有關,機能性布料全球市占率達70%,美國每10件瑜珈服8件使用台灣布料,全球消防衣布料過半是MIT。
4. 蘭花:全球最大蘭花輸出國,掌握五成蝴蝶蘭種源、四成核心生產技術。
5. 水上摩托車螺旋槳:台灣有全球最大的水上摩托車螺旋槳製造廠。

-----------------------------------

前言:德國管理學者赫爾曼、西蒙提出「隱形冠軍(invisible champion)」理論,認為帶動德國出口持續成長的強力引擎,並非是西門子、賓士之類的大企業集團,而是分布在各行業領域做到出類拔萃的上千家中小企業,這些被稱呼為「隱形冠軍」的廠商,在業界可能名不見經傳,但其經營者卻擁有堅強的毅力與信念,肯埋首在那片屬於他們自己的沃土裡掘地、深耕與細做,努力要把公司的營運推向頂峰,把品牌信譽做到極致,成為同業無法超越的ONLY ONE。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隱形冠軍企業待挖掘,以本專題所介紹的巧新、振鋒、般若與上莊等4家業者來說,各自在鍛造鋁輪圈、起重掛鉤與工業用安全帶配件、水上摩托車暨船用螺旋槳,及容器自動玻璃模具等行業領域叱吒風雲,做到世界級的營運規模與經營水準,為台灣爭光。

觀察這些頂尖企業的負責人,大都擁有一些不尋常的經營特質,如不屈不撓的堅毅性格;「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市場定位;追求價值而非價格取向;注重產品、流程與服務的全方位創新,持續深化自我的競爭優勢並連結主要供需鏈,努力創造出別人無法取代的地位等,才能成就其今天在各行業頂尖的地位。

有趣的是,這群四、五年級的企業主,他們都已習於購買優質的MIT工具機為其產品進行車、銑、研磨、拋光、鑽孔與攻牙等機械加工動作,期透過對產品的精雕細琢,打造出讓其全球客戶驚嘆的精美外觀與品質,例如調查這4家公司後可發現,幾乎清一色打從創業開始就採用在台灣本土生根已有60年品牌信譽的台中精機產品,且使用後滿意度頗高,迄今仍持續在增購中,他們對國產工具機的一致評價是價位平實、好用、耐操與叫修服務迅速,如要比加工精度,相較日本機也不會遜色到那裡去,整體性價比值絕對大幅超越日本機,大方為台灣本土的工具機業者「讚聲」,稱許它們是台版隱形冠軍企業今天能在全球發光發熱的得力推手。

-----------------------------------

臺灣隱形冠軍站出來!
日期:103-03-11

在極度競爭的全球市場中,臺灣有一群默默耕耘的企業,專注於本業技術,用他們深藏不露的真功夫、硬本領,扮演著支持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角色。
所謂的中堅企業,指的是在各行各業中規模不大,卻於特定領域中名列世界前茅者,是中小企業可以學習的對象。臺灣在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之中,中小企業家數有128萬餘
為表彰特定領域中表現卓越的中堅企業,經濟部於102年辦理2次遴選,共選出20家企業代表,作為業界學習標竿。
為表彰特定領域中表現卓越的中堅企業,經濟部於102年辦理2次遴選,共選出20家企業代表,作為業界學習標竿。(圖為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與第1屆卓越中堅企業獎受獎人合影;經濟部提)供)。
家,約占臺灣企業家數 97.63%,若我們能在眾多特定的領域培養出技術專精、專注本業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累積厚實的出口實力,讓他們如萬馬奔騰般地在臺灣及全球各地不斷創造嶄新活力,必能強化我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讓國家經濟發展穩定且永續。

撐起經濟的一片天
德國管理學者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研究發現德國即使全球不景氣,全球出口一向獨占鰲頭,關鍵支柱不是西門子或賓士等企業巨擘,而是一群名不見經傳、卻在特定行業裡做到頂峰的1千多家規模不大被稱為「隱形冠軍」的中堅企業,他們不起眼,但行業地位無可撼動,在全球不景氣下逆勢成長,支撐德國經濟的屹立不搖。

臺灣與德國很像,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為師法德國經驗,政府正積極培育具有在特定領域發展獨特性與關鍵性技術、自有品牌、國際市場及通路等潛力的中小企業,朝向中堅企業發展,且表彰那些卓越具高度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作為企業學習的楷模,讓臺灣的中堅企業大軍也能如德國一樣,撐起國家經濟的一片天。

臺灣隠形冠軍出列
行政院自101年10月8日核定「推動中堅 企業躍升計畫」,並以「建基盤」、「助成長」和「選菁英」3面向為推動策略,期盼在3年內表彰約30家卓越中堅企業、重點輔導約150家以上具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帶動相關投資1,000億元,以及創造就業10,000人為目標。

至102年,經濟部已遴選74家具發展潛力之中小企業,提供他們客製化服務及輔導,整合相關政府資 源,協助他們快速朝中堅企業邁進。在中堅企業遴選方面,其選拔的標準分為領導與經營策略、關鍵技術或服務模式、研發創新、品牌及顧客與市場等5個面向,至102年已選出第1
全球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產量位居世界第2的「上銀科技」,是獲德國管理學者赫曼.西蒙親口點名的臺灣中堅企業。該公司多年來專注於傳動系統及機器人關鍵零組件開發,其技術具高度競爭力。
全球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產量位居世界第2的「上銀科技」,是獲德國管理學者赫曼.西蒙親口點名的臺灣中堅企業。該公司多年來專注於傳動系統及機器人關鍵零組件開發,其技術具高度競爭力。(圖:英文臺灣評論月刊提供)。
屆及第2屆共20家卓越的中堅企業:

第1屆
●上銀科技: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產量世界第2,全球約90%的國際頂極半導體設備商都是用戶。
●五鼎生技:在生物性微血量感測與特殊葡萄糖酵素系統方面具有獨特技術,是全球第4家具有電化學法研發血糖檢測技術能力的廠啇。
●友輝光電:在筆記型電腦專用背光模組有增強光源稜鏡片特殊成形及降低干涉的關鍵技術,是世界第1名的稜鏡片領導品牌。
●臺灣晶技:是全球少數擁有石英晶體全系列完整生產製程技術的廠商,高頻石英元件世界第1,為全球知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網通設備的策略夥伴。
●巨大機械:專精高級自行車產品,全球產值最大自行車集團,馳名全球的「Giant捷安特」自行車是歐美3大品牌之一。
●佰龍機械:將紡紗、織布整合成為單一針織機,並自行設計製造出6種世界首創的設備,針織機產量世界第1,全球第3大針織機械製造廠。
●法蘭瓷:具獨家軟模技術,以頂級陶瓷禮品市場為目標,連續多年獲得聯合國傑出手藝獎章,並以 「FRANZ」成為功能性藝術陶瓷之全球品牌第1名。
●長春人造樹脂:擁有不含鹵素的
獲選第一屆卓越中堅企業獎的「法蘭瓷」,具獨家軟模技術,定位頂級陶瓷禮品市場,並以「FRANZ」成為功能性藝術陶瓷全球品牌第1名。
獲選第一屆卓越中堅企業獎的「法蘭瓷」,具獨家軟模技術,定位頂級陶瓷禮品市場,並以「FRANZ」成為功能性藝術陶瓷全球品牌第1名。(圖:英文臺灣評論月刊提供)
難燃性環樹脂開發技 術,是全球唯一能將電路基層板及IC封裝材料,由原料 至成品垂直整合的廠,PCB基板材料產量世界第3。
●建大工業:利用特殊配方做出低滾動阻力輪胎擁有全球多項專利,高爾夫球車胎北美市占率第1,登山車胎北美市占率30%以上。
●致茂電子:擁有全球唯一最高亮度數位廣告看板顯示器檢測技術,主要產品電力電子測試系統、電源供應器檢測系統市占率全球第1。

第2屆
●李長榮化工:擁有最完整涵蓋碳1至碳5的化學產品系列,為全球最大之熱可塑橡膠工廠,SEBS及SBS市占率均為全球前3大。
●長興化工:乾磨光阻劑市占率全球第1,另3種光固材料及2種樹脂在臺灣及大陸市占率均占前3位。
●哈伯精密:掌握溫度控制在±0.1℃之關鍵技術,首創工業界整合性完全DC直流變頻冷卻機,以HABOR品牌行銷全球,日本前10大工具機廠中有7家。
●美利達工業:全球第1家量產鎂合金自行車,以及將機器人焊接技術導入鋁合金車架生產的公司。
●凌羣電腦:國內首家通過CMMI Level 5評鑑的資訊服務業者,其資料庫產品-DBMaker是國內唯一能與Oracle、IBM等國際大廠競爭的廠商,在大陸銀行信用卡偽冒偵測系統市場占有率逾80%。
●訊連科技:主力產品PowerDVD獲85%以上全球PC大廠的搭售軟體,市占率全球第1,支援藍光、3D、4K等最高影音規格技術領先全球,其CyberLink為全球數位影音多媒體第1品牌。
第2屆卓越中堅企業之一的「薛長興工業」,是全球第1大潛水衣品及及全球前10大彈性纖維供應商。
第2屆卓越中堅企業之一的「薛長興工業」,是全球第1大潛水衣品及及全球前10大彈性纖維供應商。(圖為該公司所生產的潛水衣品;薛長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義隆電子:推出全球第1顆支援英特Haswell平臺並符合Win8規格之電容式觸控螢幕晶片,為亞洲地區觸控晶片之領導廠商,筆電之觸控面板全球市占率25%。
●慶鴻電工:在國際上首創最快速(6秒鐘)自動穿線裝置,為全臺放電加工機及線切割機業的龍頭,全球前5大放電加工機製造廠。
●薛長興工業:全球首家唯一達成水類人身商品垂直合廠商、全球唯一具乾式生產彈性纖維與氯丁橡膠發泡膜片製造商、全球第1大潛水衣品製造供應商及PFD淨水背心製造供應商、全球前10大彈性纖維供應商。
●穩懋半導體:領先全球研發6吋0.15微米、0.1微米之砷化錠製程技術,良率水準領先同業,為全球第1大砷化錠晶圓代工服務公司。

臺灣存在著許多規模不大,但十分勤奮且勇於突破的中小企業,很適合發展成中堅企業,為促進中堅企業在臺灣的快速成長,政府將持續發掘這些深藏在各行各業裡具潛力的企業,培育更多穩定臺灣經濟的生力軍,未來讓臺灣的產業重新定義國際規則!

-------------------


原文網址: 其實台灣超棒! 用這些「隱形冠軍」立足全世界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1003/573903.htm#ixzz40n3l2sfb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