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祭點睛 鹿港龍舟逛大街
By 陳淑娥, 謝瓊雲,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6日, 2018
2018鹿港慶端陽26日由龍王祭揭幕,彰化縣長魏明谷、鹿港鎮長黃振彥和龍舟委員會主委凃淑媚恭迎龍山寺「龍王尊神」、鹿港天后宮「水仙尊王」,為龍舟開光點睛後下水,晚間舉行點燈祈福儀式,同步點亮老街、公會堂、體育場及龍舟賽福鹿溪會場等處燈飾,夜間璀璨風情,十分迷人。
龍王祭是全台特有民俗儀式,每年龍舟賽前都會恭迎「龍王尊神」、「水仙尊王」護持,6艘傳統龍舟及8艘競技龍舟隨著傳統藝陣踩街遶境,「陸上行舟」隊伍浩浩蕩蕩從市區前進福鹿溪比賽會場。
魏明谷、彰化縣議長謝典霖、立委王惠美、福興鄉長粘禮淞等為龍舟開光點睛後,龍舟依序吊掛下水,供選手們展開賽前練習;不少民眾在觀禮後爭相搶著要拿龍王尊神與龍舟龍頭上的「花餅」,讓家中孩童吃平安。
傳統藝陣 踩街遶境
魏明谷表示,龍王祭由龍山寺主辦已有40年,今年將由文化局主導,將活動列入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農曆5月因氣候多變易致疫病,向來被視為毒月,期許藉迎「龍王」祈求保佑國泰民安、賽事順利。
台中龍舟 豐原登場
魏明谷說,除了互動式的水舞秀和光雕秀,今年還將首度恢復停辦近30年的隔岸拔河賽,總計125支隊伍、逾3000名國內外選手同場競技,賽事自6月16日至18日下午起登場,歡迎全國民眾於端午佳節連假,來感受鹿港魅力、體驗不同的端午風情。
台中市首次龍舟錦標賽將在豐原登場,26日起開放參賽選手練習,首日共36隊下水划槳200公尺,1天下來有零星翻船事件。這次龍舟賽事共祭出18萬元總獎金,吸引86隊選手競速。


中國有拜灶王爺的傳統 英國德比郡百姓拜水神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8日, 2017
德比郡明星景點:讓人戀戀不忘的德文特溪穀(Derwent Valley),現在可以坐纜車了看这迷人的景色了!儘管陶醉其中吧!(維基百科)
中國有拜灶王爺的傳統,英國德比郡百姓拜水神!這一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獨特民俗——甚至很多英國人都不知道哦!
英格蘭的德比郡山區,峽谷幽靜,小溪潺潺,森林蔥鬱,牧場肥沃,讓不少去過的人都念念不忘。不僅風景秀美,更有獨一無二的民風民俗——Well Dressing「水井裝飾」文化
每年夏季,在德比郡內有超過一百個城鎮的居民會自發參與,給附近的水井、泉水甚至小溪,用鮮花瓣等材料,裝點出一座座紀念碑,藉以表達對水神的敬意,每件都是很棒的藝術品。
盛裝打扮的孩子們在「傲慢與偏見」主題的水井裝飾旁,除了感謝水神,水井裝飾文化已經成了當地居民每年都非常期待的慶典活動。(Maria Todd/VisitBuxton.co.uk)
泉水救命,老風俗失而復得
傳說,「水井裝飾」起源於1,500年前當地一個非基督教信仰的部落,裝飾水井是為了向養育了人和萬物的水神表達感激和敬意
早期基督教對這種異教文化並不感興趣,所以就禁止了。但作為古老的風俗,水井裝飾並沒有就此消逝在歷史中。
在1348-1349年間黑死病肆虐,但這裡一些小鎮的人們卻逃過了劫難,大家認為大難不死就是因為他們的水源沒有被污染。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人們又開始了水井裝飾。
全天然,全手工,全心意
一塊裝飾水井用的紀念碑是把泥巴鋪在水中浸泡了七天的木框上,然後按照圖紙把一片片花瓣、樹葉或者松果等等按在泥巴上。所有材料都是純天然的,葵花子、苔蘚、咖啡豆、會變色的歐芹小草,有時候還會用到香蕉皮!
一塊紀念碑通常需要50人花好幾天才能做好,大家都是利用業餘時間來幫忙,享受藝術創作的同時,也向水神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不過,裝飾好的水井向大家展示最漂亮的樣子的時間其實並不長,也就一週左右,如果去晚了,花謝了、泥巴乾了就要等明年才能看到了,所以,現在正好是去看漂亮水井的時候!
從自家廚房、後院裡就能找到的材料,大家一起動手,感激水神的恩惠。(VisitPeakdistrict.com)
小鎮慶典,熱鬧又溫馨
選好「良辰吉日」,居民們會聚在水井裝飾旁,舉行禱告儀式。一般村子裡會有兩塊水井裝飾,一塊用來讓大人禱告,一塊是孩子們專用的,上面還經常看到受歡迎的可愛的卡通人物!
有現場樂隊,小鎮裡的孩子們還會專門在慶祝活動上跳英格蘭傳統集體舞蹈等等,重點是,這些都是當地活動,不是旅遊景點,沒有任何商業氣息,有的只是淳樸的小鎮居民的笑臉和溫馨。


台灣歷史一瞬間-春節救濟 半世紀的翻轉
2016年02月12日 04:10 徐宗懋

台灣歷史一瞬間-春節救濟 半世紀的翻轉
民國52年春節期間,15位溫州漁民漂流至基隆澳底,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接待豐盛的一餐,贈送每人新衣服,過個好年!。(圖/徐宗懋圖文館facebook)
民國52年春節期間,15位溫州漁民漂流至基隆澳底,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接待豐盛的一餐,贈送每人新衣服,過個好年!此時正值「大躍進」時期,大陸爆發可怕的飢荒,廣東和香港邊界出現難民潮,閩浙沿海也有難民搭船出海,一部分抵達台灣北部,均由救總接待,以表達同胞的關愛。

儘管有政治宣傳的目的,但今日回顧,那時大陸確實是一窮二白,台灣則步入正軌,穩步走向繁榮。溫州漁民享用的餐點,僅以量取勝,但臉上表情仍然滿足。如今半個世紀過去,溫州恢復歷史上的繁榮,溫州「土豪」在全世界撒錢,炒賣房地產,震動世界,比起照片中飢腸轆轆的景象,不啻是天壤之別!

-----------------

2016-01-04_141444  

澎湖馬公水仙宮 - □ -- 廟會影像寫真 - Fun space | 美麗新視界. share . temple .bike. show - Powered by Discuz! - http://goo.gl/yLHcPM

---------------------------

水仙尊王--國家之窗 - http://goo.gl/QKe5Ar

---------------------------

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是中國海神之一,以貿易商人、船員、漁夫最為信奉。各地供奉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以善於治水的夏禹為主。各地奉祀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一般為伍子胥、屈三閭等人,或其他英雄才子、忠臣烈士與大禹合併供奉,稱為「諸水仙王」。

名單
夏禹:古代賢君,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曾經治水。
伯益:夏禹助手,據說首先鑿井。
寒澆:夏朝時,寒浞之子,力大無窮,能陸地行舟。
伍員:吳國忠臣,字子胥。被陷害而自盡,遺體被吳王夫差丟入河底。
屈原:楚國愛國詩人,曾任三閭大夫,不被楚懷王、楚襄王重用,國勢敗亡,自沉於江。
項羽:秦末起義軍領袖,號稱西楚霸王,與劉邦相爭失利,烏江邊自刎。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滕王閣序》作者,年少渡江溺死。
李白:唐朝大詩人,傳說其醉於水裏撈月,溺死。
如臺灣奉祀水仙尊王之名廟,嘉義縣新港水仙宮,奉祀大禹及上述之伍員、屈原、王勃、李白。全臺祀典大天后宮神尊介紹「水仙尊王」則有十位之多。[1]
划水仙
划水仙,是早期船員一種向水仙王祈禱的方式,船在遇到大風大浪,困於水中時,船員們要眾口一起喊叫模仿鑼鼓聲,每人手拿羹匙和筷子死命地划,假裝划龍舟般,就可以得到水仙王的救助,順利靠岸。
郁永河《采硫日記》中曾描述其景:「划水仙者,眾口齊作鉦鼓聲,人各挾一匕箸,虛作棹船勢,如午日競渡狀。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則為之。」

水仙尊王,按照學者的研究,最早的記載是宋朝劉克莊的〈重修水仙廟疏〉,水仙神本來應該是「嘉應惠利候父子」,但詳細名籍已經無從考察。到元朝時,水仙所 指則為媽祖的助手,包括馮璿兄弟三人及蔡某、丁仲修等五人。其中馮璿、丁仲修是儒生和官員,在世時有功於世人,死後成為襄助漕運的水神。因為不明的原因, 到清朝時,水仙尊王已經是完全不同的組合,分別是大禹、伍員、屈原,這三位是不變的。另者,項羽、魯班、李白、伯益、奡王、王勃等則在不同組合裡,輪替其 它兩位水仙王。
關於水仙尊王的神祗組合,在台灣有一帝、二王、二大夫的說法,這個組合包括大禹,即一帝,二王即奡王和項王,二大夫即伍員和屈原。水仙尊王的不同組合中, 他們在世時大都和水的災難事件、水的資源利用等有關。其中大禹治水;奡王是夏朝時寒浞之子,一說因為他力大無窮,能陸地行舟,一說他發明船隻,後來少康中 興時將其殺害。伍員即伍子胥,傳說他發明了水車,後來含冤而死,成為錢塘江的潮神以向吳王示威;屈原因為楚懷王的放逐,憂心國事乃投江自盡;項羽在烏江自 刎;李白因酒後向水中撈月而死。因此,水仙宮或水神的廟大都設於水邊、臨海地區等,這和鎮壓水煞、防止水患、船難有關。
台灣奉祀水仙尊王與台灣早期的移民史和貿易史有關,因為早期往來皆賴船運,加上台灣海峽的海象險惡,因此尊奉水神以護祐交通往返平安和貿易得利。據郁永河 (1645-)的《采硫日記》記載,先民遇到風雨險阻不得近岸時,有划水仙的儀式,其儀式是眾人皆拿筷子,虛作划船姿勢,如端午節划龍舟比賽,並同聲作鉦 鼓聲。台灣較有歷史的水仙宮有台南水仙宮,新港水仙宮等。台北市原本也有一座水仙宮,在1908年被拆除,廟中的水仙尊王於是移祀到龍山寺。台南水仙宮位 在神農街的市場內,建築的特色之一是有別於一般廟宇於門上繪以門神,台南市水仙宮的大門上是以門釘裝飾,這是因為所祀主神大禹,乃三皇五帝之一,所以採用 皇宮的飾物。民間每年10月10日祭水仙神。

--------------------------------

f_5814829_1f_5814829_2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陰曆十月初十日
◆主神釋義
漢人原始水神崇祀中的水仙尊王,清代前常被稱為水僊尊王,也被簡稱為水仙王。坊間的各種介紹文字中,大多稱之為「中國海神之一」或是「航海者的守護神,郁永河的〈海上紀略〉也說:「水仙者,洋中之神」,卻少有人探索水仙尊王與媽祖的角色重疊與差異性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解決的是水仙王到底是什麼神?台灣最古老的台南市及澎湖馬公水仙尊王廟,供奉的主神都是大禹,為什麼廟名水仙王,主神卻是大禹?更有趣的是在當地人的口中,這些古老的水仙宮都被稱為禹王廟,卻不直接以禹王廟為名;此外,這兩座廟也同祀了:寒奡、項羽、伍子胥和屈原等神,這些神跟水仙尊王有什麼關係呢?或者也是水仙尊王之一呢?
在漢人的信仰中,自古便拜河神,原始的河神乃指溺死在河中的亡靈,晉代葛洪《抱朴子‧釋鬼》載:「馮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莊子‧大宗師》釋文引司馬彪的說法:「《清泠傳》曰:(馮夷)華陰潼鄉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為河伯。」自古人們就相當懼怕河神,主因河中有靈胥弄人,西漢劉安撰《淮南子》載:「靈胥,伍子胥神也。昔吳王殺子胥於江,沈其尸於江,後為神,江海之間,莫不尊畏子胥。將濟者皆敬祠其靈,以為性命,舟楫之師,獨能狎玩之也。千里,路之長也。寸陰,晷之短也。言水靈輯睦,浪濤弭息,取長路於短景,獨能先期而到,故有須臾之暇也。」;可見春秋戰國時代的伍子胥,到了漢代之後己成主宰水路安全與否的神,到了東漢時,吳平、袁康所撰的《越絕書》更直接點出伍子胥便是水仙神:「子胥死,王使捐於大江口,乃發僨馳騰,氣若奔馬,乃歸神大海,蓋子胥,水仙也。」
晉代王子年的《拾遺記》也載有另一位被稱水仙神者的故事:「屈原以忠見斥,隱於沅湘。…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之思慕,謂之水仙,立祠。」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另載:「郭璞,得兵解之道,今為水仙伯。」
清王士禎所寫的《分甘餘話》,更整理了漢人歷史上重要的水王神相關記載:「水仙之名甚美,馮夷為河伯,名曰水仙;伯牙從成連之海上,作《水仙操》;西湖有水仙王祠;陶峴泛三舟於江湖吳越間,號為水仙;他如雒妃、湘君之屬,皆水仙也。乃盜賊如孫恩,流毒會稽、吳興數郡,及勢窮投海死,其黨亦稱為水仙,甚可笑也。脫清都仙籍果有此輩,正當與趙高、李林甫同班爾。」
透過諸多的歷史文獻,顯見歷代的水仙神各有不同的成因與所指,但大多跟江湖有關,因此被崇祀的水仙神,數量多且不同神。郁永河的〈海上紀略〉載:「水仙王者,洋中之神,莫詳姓氏。或曰:『帝禹、伍相、三閭大夫,又逸其二』。帝禹平成水土,功在萬世;伍相浮鴟夷,屈子懷石自沉:宜為水神,靈爽不泯。」王必昌修的《台灣縣志》則載:「水仙廟…在西定坊港口祀大禹王,配以伍員,屈原、王勃、李白。」陳培桂修《淡水廳志》也載:「水仙官,在艋舺街乾隆初郊商公建,祀夏王。」
綜觀台灣的水仙尊王崇祀,形式與神明有頗大的差別,有單祀一尊者,必定是大禹王,其他則以五王合祀,各廟所祀的水仙王都不相同,現今台灣各廟奉祀的水仙王,大約有七八種之多:
大禹:傳說的夏朝開國君主,姓似名禹字文命,年少有政績初封夏伯,後來被稱為伯禹,被敬為神乃因治水有功而來的。
伯益:相傳為夏禹的助手,因率首先率眾鑿井取得水源而被敬為神。
寒奡:同為夏朝人,為寒浞之子,傳力大無窮,能陸地行舟。
伍員:也就是子胥,從政卻被陷害而投河自盡,自此成了水中之神。
屈原:戰國末期的楚國人,因不被楚懷王、楚襄王重用,悲憤自沈於江,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尊其為「愛國詩人」,想借他的故事來喝阻知識分子的反對聲浪,因此祂在台灣的角色也由水仙尊王之一轉變成「愛國詩人」。
項羽:秦末起兵的軍事領袖,號稱西楚霸王,與劉邦相爭中失利,悲壯地自刎於烏江邊,因而成了水神。
王勃:唐初四傑之一,《滕王閣序》作者,年少渡江不幸溺死而被後人敬為神。
李白:唐朝大詩人,相傳他在酒醉後,為了撈起水中之月,不幸溺死江中而成神。
◆祭祀緣由
台灣建有奉祀水仙尊王的宮廟並不多,大都在早期對外交通的口岸,諸如澎湖馬公、白沙、台南府城、嘉義新港,新竹市、彰化鹿港、台北艋舺…等,而且大多數的水仙尊王,都是隨著移民渡海來台,且在渡海的過程中,人人都要懂得如何「划水仙」。
所謂的「划水仙」,是早期航海人遇到危難時向水仙王祈求施救的儀式,郁永河在〈海上紀略〉中描述了孤再在大海中遇到風浪的無助與驚恐:「划水仙者,洋中危急不得近岸之所為也。海舶在大洋中,不啻太虛一塵,渺無涯際,惟藉檣舵堅實,繩椗完固,庶幾乘波御風,乃有依賴。每遇颶風忽至,駭浪如山,舵折檣傾,繩斷底裂,技力不得施,智巧無所用;斯時惟有叩天求神,崩角稽首,以祈默宥而已,爰有水仙拯救之異。」至於求救的儀式更是特別,謝金鸞修《台灣縣志》中的記載是:「今海船或遭狂飆,危不可保時,有划水仙一法,靈感不可思議。其法:在船諸人,各按髮蹲舷間,執食著作撥棹勢,假口為鉦鼓聲,如五日競渡狀,雖檣傾舵折,亦可破浪穿風,疾飛倚岸,屢有靈驗,非甚危急不可輕試云。」,也就是船上的每個人都要眾口一起喊叫模仿鑼鼓聲,每人手拿羹匙和筷子死命地劃,像是端午龍舟比賽般,相傳就可以得到水仙王的救助,順利靠岸。
透過水仙尊王的成神經歷、划水仙的傳說,再加上水仙宮的分佈,很明顯可以看出,水仙尊王乃是河湖中助人脫離危難的水上救難神,因此在宋代之前,漢人較少從事航海行為時,便在水域較為廣闊的江南地區,為人們所敬奉;到了明末清初,明鄭的水師雖奉祀玄天上帝為航海之神,但船隻還是難免在海上遇到危難,「划水仙」可助渡災難的傳說也就成了怒海無助的孤舟最後的希望,誰會因為它是「傳說」就不去試試看呢?於是總會出現許多的應驗之說,郁永河的《裨海紀遊》載:「顧君敷公曰:『有是哉!曩居台灣,仕偽鄭,從澎湖歸,中流舟裂,業已半沈,眾謀共划水仙,舟復浮出;直入鹿耳門,有紅毛覆舟在焉,竟庋舟底。久之,有小舟來救,眾已獲拯,此舟乃沈。抑若有人暗中持之者,寧非鬼神之力乎』?」
廣泛流通於民間的「划水仙」而得救故事,成了台灣移民奉祀水仙尊王最重要的關鍵,只是清代領台之後,為了消滅明鄭王朝帶到台灣來的水神信仰,不僅創造了玄天大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神話,將原本為星宿之神的玄天上帝乏為屠宰業的守護神,更大力提昇原本只是湄洲地方神的林默娘地位,成為天上聖母,且為台灣地方最主要的航海神,等到媽祖的神威遍佈全台之後,水仙尊王也只能淪為地方性、行業性的小眾信仰。
◆祭典特色
早期為郊商,進出口商或船員虔誠信奉的水仙王,例祭日有兩期,一是五月初五,此期雖為台海兩地主要的航海期,蔣毓英修《台灣府志》載:「過洋,以四月、七月、十月為穩,以四月少颶日,七月寒暑初交,十月小陽春候,天氣多晴順也。最忌六月、九月,以六月多颱日,九月多九降也。」但卻常會起颶風而招致危險,因此航海人莫不祈求水仙尊王協助航海人避禍,「划水仙」中的「如五日競渡狀」,說明了早期人們於五月初五日舉行的舟船競渡,原本是祈求水仙尊王救災救難的儀式,後來逐漸成為效商們的競賽活動,戰後為了政治的目的將端午節形塑成屈原節,舟船競渡成了划龍舟,祭祀水仙尊王成了紀念屈原投江忌日,人們為了抗颶避禍而來的水仙尊王祭日早就為人們所遺忘,反而成了包粽子以紀念屈原的愛國詩人日。
水仙尊王的第二個例祭日,是十月初十日的禁航期,航海人於這天祭拜過水仙尊王後,便不再輕易下海,主因「十月以後,北風常作」,舟人出海的危險性大幅提高,因此最好不要到海上冒風險,這個時節祭祀水仙尊王,主要的目的就是強調冬天的海上不安全,所有的船隻和討海人,都只能留在岸上以避免北風招來了惡浪,連水仙尊王都救不了舟人。

歷史典故:玄天上帝原為民間一名屠夫,以殺豬為業,非常孝順父母。到了晚年,決心修道,毅然放下屠刀,隱入深山,修身養性。得觀音顯靈點化,謂他殺生太多,罪孽太深,必須自切腹肚,取出五藏在河中洗淨方能得正果。屠夫依觀音菩薩所言切腹割出內臟在河中洗滌,河水盡變黑色,一直洗到河水澄清,才把內臟納回腹中。

屠夫的舉動,至感動天,遂修成正果,這就是俗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來。


玄天上帝而他丟在河裡的腸胃,經年累月吸收天地精氣後,胃臟卻變成龜仙,腸變成蛇仙,龜蛇兩仙四處作祟危害世人。玄天上帝即下凡收伏,誰知不敵,只好請保生大帝幫忙,以三十六天將(三十六天罡星)作為抵押,借到「伏魔北斗七星劍」,與龜蛇大戰,劍光起處,果然龜蛇皆被制服。可是一收劍,龜蛇又蠢蠢欲動。玄天上帝迫於無奈,只好把龜蛇踩在腳下,運用神功壓住。而手握之北斗七星劍,不敢放鬆,並無法歸還給保生大帝,而三十六天將就歸保生大帝所擁有了。後來龜蛇變成玄天上帝的從神,供奉在他左右。

神像容貌:玄天上帝頭戴皇冠、身披黑衣、五綹長鬚、面容慈祥,右手持北斗七星劍,左手印訣,一指向天。赤足、右腳踏蛇、左腳踩龜。聖誕千秋:每年 農曆三月初三 為玄天上帝壽辰,各地的玄天上帝廟便會舉辦盛大的慶典為帝爺公祝壽。尤其是南投民間的受天宮進香圖更是絡譯不絕。祈求玄天上帝降福,保佑全家大小平安。

----------------------

新竹水仙宮新竹水仙宮新竹水仙宮新竹水仙宮新竹水仙宮新竹水仙宮

「水仙宮」主祀水仙尊王,是海洋之神,也就是夏代開國軍主禹帝。水仙尊王源奉祀於「長和宮」後殿,為新竹北門地區郊商崇祀的航海神,後因市街日漸發展,於1863年在「長和宮」左側拆除店屋另建水仙王殿祭祀水仙尊王。每年的 農曆十月初十 是水仙尊王聖誕,是本廟最盛大的慶典節日。

新竹水仙宮
新竹水仙宮

參考文獻:

新竹長和宮全球資訊網
http://www.hcchg.org.tw/

新竹水仙宮
水仙尊王或簡稱為水仙王,屏東一帶亦有人稱他為水僊尊王,為航海者的守護神,素為沿海民眾,漁民、貿易商人所崇信。水仙尊王為祀定禹。因夏禹治水有功,后世祀為水神,並為航海守護神。水仙尊王,除夏禹為主祀,並配祀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四位為合神,航海業者都崇奉。
水仙尊王就是海神,《海上紀略》說「水仙者,洋中之神」。原來是水神或海神,因迷信驅使而編出神話,把水神或海神神格化了。
據說,昔日往來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帆船,在海上遇到風險,如果「划水仙」就得脫險,平安靠岸。那「划水仙」是什麼呢?船舶在海中遇到風險,船員和乘客部要眾口一齊作鑼鼓之聲,和人手裡拿著一支筷子,好像在比賽龍舟般,虛作划船的樣子,就可脫險平安靠岸。
所謂「划水仙」,就是求救於水仙王。郁永河著作《采硫日記》:划水仙者,眾口齊作鑼鼓聲,人各挾匕首,虛作划船勢,如午日競渡狀。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則為之。」
因此,昔日的船員或郊商,進出口商,都很信奉水仙王,並在主要的港口,建立廟宇,奉祀水仙王。
到底水仙王是誰呢?現在各地的水仙王廟,有奉祀尊神像,也有並祀五尊神像,面貌裝束,亦各不同。據《台灣縣志》說:「水仙廟……在西定坊港口祀大禹王,配以伍員,屈原、王勃、李白。」
《淡水廳志》說:「水仙官,在艋瓤街乾隆初郊商公建,祀夏王。」
可見水仙王廟是以夏朝大禹王為主神,以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四人為配祀之神。
古代,中國山西南部河水常常汜濫。帝堯時代,曾起用禹的父親鯀來治理洪水,他採用圍堵方法,建造堤防來堵截洪水,但是常被洪水沖毀,因此水害不息,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無數。到了舜帝,起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他改用琉導的方法,開掘河道,代了十三年的功夫、走遍了全中國,才把洪水平定。禹治水成功後,當舜帝將死,把帝位讓給禹,禹登位后改號為夏。因為禹治水,曾建立大功,所以一般人把他當作水神來奉祀。這是水神的人格化。
注:大禹除被祀奉為水仙尊王之外.大禹亦被視為三官大帝之一的水官大帝(每年農歷 十月十五日水官大帝誕辰)
一位水神配祀因為夏禹治水,曾建立大功,一般人把他當作水神奉祀,固然是順理成章的事。那麼,伍員、屈原、王勃、李白四人,為什麼也被看作水神,配祀于水仙王廟呢?
伍員字子胥,是春秋時代楚國的人,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所害,他逃往吳國,后仕於吳,因諫阻吳王被大宰伯懿奉害,由吳王賜劍自戳。死後他的遺體由吳王的命令,拋落於江中。
屈平字原,別號靈均,是戰國時代的人,很有才干,頗受楚懷王重用。因此上官大夫靳向,懷恨他的才能,暗中在懷王的面前,說他壞話,因此懷王漸漸疏遠屈原。屈原優愁幽思,做了一篇《離騷》,以求懷王反省,不料懷王終不反省。懷王死了,襄王繼位,依然重用奸臣,把屈原逐到長沙,屈原忠心耿耿,沒有時不擔優王室的前途,寫了九篇文章,以明心志,後來見志不達,於是最後又寫了《漁父辭》,在農歷 五月五日 ,投人汩羅江(今中國浙江錢塘江)自盡。
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少年有才氣,六歲便能作文,還沒成人,才名已揚聞於京邑。他的文思極快,下筆成章。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騰王閣序》,就是在筵席中,一氣寫成的,可惜天才短命,年十八歲,往交趾看他父親,溺死於南海。
李白字太白,是唐朝時候四川昌明人,漢代名將李廣的后裔,號曰洒仙翁,又號海上釣鰲客,因為生於青蓮鄉,所以又號青蓮居士,唐玄宗如他入翰林,很敬重他。他系天才詩人、好酒。一般傳說他駕舟到采石磯賞月,因為酒醉,要捉拿水中的明月而溺死了。
上述四人死時,與水有密切的關系,並且是忠臣,又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一般把這四人奉為水神,配祀在水仙正廟中。
昔時,海上交通不大完全,各地郊商為祈求水訕王的保護,每年農歷 十月十日 水仙王誕辰,都要盛大舉行祭典。現在台灣的水仙王廟,計有十一座,以澎湖最多,而台灣最早設立的水仙王廟,是台南府西定坊港口(今 台南市神農街一號)的水仙宮。

「水仙宮」是一棟二殿二廊規模的廟宇,三川殿步口並不寬敞,步口薝柱為方形石柱,步口員光為書卷形式,是較為特殊之處,「水仙宮」之正門以石鼓為門枕石。「水仙宮」左側外牆上有三塊石碑,其中「長和宮碑」為新建水仙宮之紀錄,捐款者為當時新竹主要的郊商,為「本仙宮」留下珍貴的資料。
新竹水仙宮
新竹水仙宮
新竹水仙宮

-------------------

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為航海者之守護神,素為沿海民眾,漁民,貿易商人所崇信。一般水仙尊王廟列神像為五座,據省縣志乘所戴,其中可肯定者,為大禹,伍員,屈原等三者。另兩神像各志書及文獻則以項羽,,魯班,李白,伯益,冥,王勃等輪遞,其中除魯班以外,於均與水、舟有關。郁永河在「海上紀略」說:「水仙者,洋中之神」,洋神即海神。台澎地區人民,又以水仙為海王,據說:早先往來大陸與台澎之間的帆船,在海中常常遇到暴風,如果「划水仙」(在驚濤駭浪之中,無法登岸,大夥兒敲鑼打鼓發出巨聲,每人手中拿一根筷子,虛空做作划船模樣,宛如端午龍船競渡。)就可以脫離危險,平安登岸,其實此精神上有了寄託,人心振奮,齊心合力排除危險之故。亦即得到「水仙王」之鼓勵。因此「划水仙」也就是求救於水仙的意思。所以從前舟子和郊商(如澎湖臺廈郊),都信奉「水仙王」,在主要港口,建立廟宇,奉祀「水仙王」。臺澎地區的水仙王廟,奉祀「大禹神」為主神,有的單純一尊神像祭奉之,也有並祀五尊神像。其面貌和裝束,各不相同,當然單祀的「水仙王」就是「大禹神」。而其他四尊神像中,若是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四人的話,則四人皆因溺死於水中,或死後屍體拋落水中,因為都和水有關,奉為水神,配祀水仙神廟之內。由於往日船舶簡陋設備,風雲莫測,惟有祈求水仙王的保佑,每年農曆十月十日水仙王誕辰,各地隆重舉行祭典,以台南市水仙宮為最,澎湖地區以「水仙尊王」為主神的寺廟有四座,茲彙整列表分錄於後:

水仙尊王

台灣民間信仰中,與水有關的神祇,計有水仙尊王、水官大帝及水德星君等。水德星君屬於自然崇拜的神祇,水官大帝是民間俗稱「三官大帝」、「三界公」之一的大禹。『水仙尊王就是海神,《海上紀略》說「水仙者,洋中之神」。原來是水神或海神,因迷信驅使而編出神話,把水神或海神神格化了』,因此水仙尊王是由自然神演變為人格神,台灣各地的水仙公廟主奉的神祇共有五位,以「大禹王」為主神,另並祀「伍子胥」、「屈原」、「王勃」及「李白」等古聖先賢。
早期台灣由於航海技術落後,船難海難時有所聞;明清以降,大量移民台灣,海上交通頻仍,加上台灣是海島,靠海維生者人數眾多,為避免船難發生,自然求助於神明。除媽祖是航海人守護神外,水仙尊王也頗受航海者的青睞,祭祀甚勤。
大禹是古時帝王,因治水有功而受後人愛載。伍子胥是春秋楚人,謀國忠誠卻遭人陷害,最後自刎浮屍於江中。屈原是戰國人,正欲施展抱負卻因奸臣讒言,被貶長沙,有志難伸,傷時憂國而投汨羅江自盡。才華洋溢的王勃,天嫉英才,十八歲溺死於南海。李白因撈水中之月而溺死。『上述四人死時,與水有密切的關系,並且是忠臣,又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一般把這四人奉為水神,配祀在水仙正廟中。』
傳說早先往來台灣與大陸的船隻,在海上遇到暴風雨,如果「划水仙」就可脫離險境。所謂「划水仙」,就是求救於水仙王。郁永河著作《采硫日記》:「划水仙者,眾口齊作鑼鼓聲,人各挾匕首,虛作掉船勢,如午日競渡狀。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則為之。」
昔日船員或郊商或進出口商都信奉水仙王,並主要港口建立廟宇奉祀,每年農歷十月十日水仙王誕辰,都盛大舉行祭典。

----------------

水仙尊王

臺灣四面環海,早期航海技術落後,時有船難海難,惟靠海維生者眾多,除祈海上守護神媽祖外, 「 水仙尊王 」 亦備受航海民眾重視、祭祀亦勤。

民間信仰與水有關的神祇,計有水官大帝、水德星君與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是中國水神之一,以貿易商人、船員最為信奉。各地供奉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都以善於治水的大禹為主神,但配祀神祇略有差異,大約三類,第一類為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古聖先賢。 第二類為伍子胥、琨棟、王濤、李白。第三類為項羽、奡王、伍子胥、屈原。

大禹王乃夏朝開國君主,姓姒,名禹,亦名文命,是黃帝玄孫。最初封夏伯,也叫伯禹,因治水有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受後人崇敬。

伍子胥為春秋楚國忠臣大夫,因遭人陷害而自刎沉於江中;相傳他發明水車,有功於水。『越絕書』稱伍子胥(伍員),威凌萬物,歸神大海,蓋水仙。後世因伍員進諫夫差卻遭賜死,吳國百性感戴其忠貞立祠祀之。

屈原為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憂國憂民,遭奸官讒言被貶長沙,有志難伸,投汩羅江自盡;

王勃為初唐四傑之一,恃才傲物,與閻伯嶼都督宴於滕王閣,即席作 「 滕王閣序 」 ,伯嶼驚為天才,二十八歲竟在省親途中,溺死於南海;

李白為天才詩人,晚年泛舟醉酒,因撈水中之月而溺死。此為五位水仙尊王與水有關之史實,民間乃奉之為 「 水神 」 。

也有人將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的英靈,奉為水仙之一 ,項羽,秦末下相人,楚漢相爭時為西楚霸王,與劉邦中分天下,東歸時被漢王圍於垓下,後突圍至烏江自刎,屍體未倒,後世稱為「中流砥柱」。

奡王,夏時寒浞之子,據傳他力大無窮,能陸地行舟,後為夏後少康所殺,一說奡王發明船隻。

划水仙
划水仙,是早期船員一種向水仙王祈禱的方式,船在遇到大風大浪,困於水中時,船員們要眾口一起喊叫模仿鑼鼓聲,每人手拿羹匙和筷子死命地划,假裝在端午龍舟比賽般,就可以得到水仙王的救助,順利靠岸。

並傳說行船遇暴風雨,以「划水仙 」 就可脫險境。所謂「划水仙 」 ,即眾口齊作鉦鼓聲,人各挾七箸(筷子)虛作掉船勢,如端午競渡船狀;須在危急中行之,不得近岸時施行之。

郁永河《采硫日記》中曾描述其景:「划水仙者,眾口齊作鉦鼓聲,人各挾一匕箸,虛作棹船勢,如午日競渡狀。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則為之。」


台灣與大陸間交通全賴帆船,船行海上,遇及風暴,乘客風雨一舟,同心同德,一致划水仙,可脫離險境,平安扺達彼岸。划水仙就是求救水仙尊王,庇佑平安。渡者在驚濤駭浪中,大家共同敲鑼打鼓,發出巨聲,每人手中各提一根筷子,虛空作划船模樣,如是常能化險為夷,得到水仙尊王救助。我們遇到困難危險,精神有所寄託,人人振奮,又能同心協力,排除危難,自然常能得救。舟人與商旅除了尊崇媽祖,同時也信奉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簡稱水仙王,郁永河海上紀略謂﹁水仙者,洋中之神﹂。現在台灣各廟宇奉 祀水仙王,單祀一尊者,是大禹王。並祀五尊者為:大禹王、伍員、屈原、王勃、李白。

早年台灣與大陸間交通全賴帆船,船行海上,遇及風暴,乘客風雨一舟,同心同德,一致拜水仙,可脫離險境,平安扺達彼岸。

划水仙就是求救水仙尊王,庇佑平安。渡者在驚濤駭浪中,大家敲鑼打鼓,發出巨聲,每人手中各提一根筷子,虛空作划船模樣,如是常能化險為夷,得到水仙尊王救助。

大家遇到困難危險,精神有所寄託,人人振奮,同心協力,排除危難,自然得救。舟人與商旅除了尊崇媽祖,同時也信奉水仙尊 王。

水府廟,又稱龍王廟,供奉水神艄公。位於董市古鎮, 始建于明朝,目前已是湖北省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選》晉木玄虛(華)《海賦》:“爾其水府之內,極深之庭,則有崇島巨鼇,峌倪孤亭。”

水府廟裏雖然煙霧繚繞,但是仍舊寒氣逼人,前殿正樑的橫幅“恩濟萬姓”四個大字下,從左至右的神靈是:董和相爺、關聖公、趨鬼大仙、鎮江王爺、水官大帝、龍王爺,大門右惻是靈官;後殿正中間是道教祖師爺,左邊是財神爺,右邊是觀音菩薩。前後兩殿之間的兩側的廂房裏,分別供奉著父母神等。

---------------------

水仙尊王

「水仙王」是海神,亦是海王,為航海業與貿易商所祭拜;以「大禹」為祭祀的主神,配祀於水仙廟的四位是伍子胥、屈原、李白、王勃──歷史上皆與水有關的名人。

帝堯時代,曾起用禹的父親鯀來治理洪水,他采用圍堵方法,建造堤防來堵截洪水,但是常被洪水沖毀,因此水害不息,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無數。到了舜帝,起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他改用流導的方法,開掘河道,代了十三年的功夫、走遍了全中國,才把洪水平定。禹治水成功后,當舜帝將死,把帝位讓給禹,禹登位后改號為夏。因為禹治水,曾建立大功,所以一般人把他當作水神來奉祀。這是水神的人格化。伍子胥是楚國人謀國忠誠,卻遭人陷害,最後自刎浮屍於江中;屈原是戰國時代人,因受奸臣所害被貶長沙,徒有憂國之心卻有志難伸,最後投汨羅江自盡;才華洋溢的王勃,天嫉英才二十八歲就溺死於南海;李白是眾所公認的天才詩人,卻因撈水中之月而溺死。

划水仙

據民間傳說,早年往來兩岸之間的商船若在海上遭遇風暴時,只要船員披頭散髮,每人手挾7支筷子做出划船的動作,口中學征鼓鳴叫,心中祈求水仙尊王的保佑,自會化險為夷。這種風俗稱為「划水仙」。

---------------

日本水神

金比羅神/金毘羅(摩伽羅)水神/海上交通的守護神/俯瞰大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eNXMA

-----------------

划水仙早期臺灣先民渡海來台,在海上遇到危難,會有「划水仙」儀式,祈求風平浪靜。 郁永河《埤海紀游》:「划水仙者,眾口齊作鉦鼓聲, ...

----------------------------------------

水仙宮二樓廟堂供奉大禹、屈原、王勃、伍員、李白等5位水仙尊王,清朝中葉以後一直是當地漁民商賈祈求平安順利時常膜拜的地點。

------------------------

划水仙習俗再現
水仙尊王是海上的守護神,而划水仙就是早期船員向水仙王祈禱的方法,船隻遇到大風大浪時,船員就要披頭散髮大喊,模仿鑼鼓的聲音,並且拿著羹匙、筷子不斷地劃,動作就假裝是在端午節龍舟比賽一般,相傳這樣祈禱,就可以得到水仙王的救助,順利平安靠岸,至於水仙是誰呢?其實台灣民間信仰裡,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水神,台灣還是以以善於治水的夏禹為主,台南的水仙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除了大禹之外、還供俸屈原、伍子胥等雨水有典故的歷史人物,只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假借要改防空洞,拆了大半座寺廟,其實真正的目的,是要剷除台灣民間信仰。(圖片攝自網路)

---------------------

航海者的守護神 水倦尊王
水倦尊王又稱水仙尊王或水仙王,為航海業者的守護神,素為沿海民眾、漁民、貿易商人所崇信。  
水仙尊王為主祀夏禹。因夏禹治水有功,後世祀為水神,並為航海守護神。水仙尊王,除夏禹為主祀,並配祀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四位為合神,航海業者都崇奉。  
水仙尊王就是海神,《海上紀略》說:「水仙者,洋中之神。」原來是水神或海神,因迷信驅使而編出神話,把水神或海神人格化水。划水仙   據說,昔日往來中國和之間的帆船,在海上遇到風險,如果「划水仙」就得脫險,平安靠岸。那麼「划水仙」是什麼呢?船舶在海中遇到風險,船員和乘客都要眾口一齊作鑼鼓之聲,各人手裏拿著一支筷子,好像比賽龍舟般,虛作划船的樣子,就得脫險平安靠岸。所謂「划水仙」,就是求救於水仙王。  郁永河著作《採硫日記》說:「划水仙者,眾口齊作鑼鼓聲,人各挾匕箸,虛作掉船勢,如午日競渡狀。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則為之。」  因此,昔日的船員或郊商(進出口商)都很信奉了仙王,並在主要的港口,建立廟宇,奉祀水仙王。水仙王–夏禹   到底水仙王是誰呢?現在個地的水仙王廟,有奉祀一尊神像,也有並祀五尊神像,面貌裝束,亦各不同。據《台灣縣志》說:「水仙廟……在西定坊港口祀大禹王,配以伍員,屈原、王勃、李白……。」  《淡水廳志》說:「水仙官,一在艋舺街乾隆初郊商公建,祀夏王。」  可見水仙王廟是以夏朝大禹王為主神,以伍員、屈原、王勃、李白等四人為配祀之神。  古代,中國山西南部河水常常氾濫。帝堯時代,曾起用禹的父親鯀來治理洪水,他採用圍堵方法,建造場防來堵截洪水,但是常被洪水衝毀,因此水害不息,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無數。到了舜帝,起用鯀的兒子禹來治水。他改用疏導的方法,開掘河道,化了十三年的功夫,走遍了全中國,才把洪水平定。禹治水成功後,當舜帝將死,把帝位讓給禹,禹登位後改號為夏。因為禹治水,曾建立大功,所一般人把他當作水神來奉祀。這是水神的人格化。他的誕生是農曆十月十日。一位水神配祀   因為夏禹治水,曾建立大功,一般人把他當作水神奉祀,固然是順理成章的事。那麼,伍員、屈原、王勃、李白四人,為什麼也被看作水神,配祀於水仙王廟吧? 
 伍員字子胥,是春秋時代楚國的人,他的父兄被楚平王所害,他逃往吳國,後仕於吳,因諫阻吳王被大宰伯懿奏害,由吳王賜劍自戕。死後他的遺體由吳王的命令,拋落於江中。 
 屈平字原,別號靈均,是戰國時代的人,很有才幹,頗受楚懷王重用。因此上官大夫靳向,懷恨他的才能,暗中在懷王的面前,說他壞話,因此懷王漸漸疏遠屈原。屈原憂愁幽思,做了一篇(離騷),以求懷王反省,不料懷王終不反省。懷王死了,襄王繼任,依然重用奸臣,把屈原放逐到長沙,屈原忠心炯炯,沒有一時不擔憂王室的前途,寫了九篇文章,以明心志,後來見志不達,於是最後又寫了(漁父辭),在農曆五月五日,投入沼羅江(今中國浙江錢塘江)自盡。 
 王勃字子安,是絳州龍門人,少年有才氣,六歲便能作文,還沒成人,才名已揚聞於京邑。他的文思極快,下筆成章。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滕王閣序),就是在筵席中,一氣寫成的。可惜天才短命,年廿八歲,往交趾看他父親,溺死於南海。  
李白字太白,是唐朝時候四川昌明人,漢名將李廣的後裔,號曰酒仙翁,又號海上釣熬客,因為生於青蓮鄉,所以又號青蓮居士,唐玄宗加他入翰林,很敬重他。他係天才詩人、好酒。一般傳說他駕舟到采石磯賞月,因為酒醉,要捉拿水中的明月而溺死了。  
上述這四人死時,與水有密切的關係,並且是忠臣,又是有才能的人,所以一般把這四人奉為水神,配祀在水仙王廟中。 
 昔時,海上交通不大完全,各地郊商為祈求水仙王的保護,每年農曆十月十日水仙王誕辰,都要盛大舉行祭典。現在台灣的水仙王廟,計有十一座,以澎湖四座為最多,而台灣最早設立的水仙王廟,是台南府西定坊港口(今台南市神農街一號)的水仙宮。

2016-01-04_135841  

------------

紐約大都會館藏中國書畫展,“一夜飛度”夢唐宋-黃松| 傳統藝術-審美苑-中評網 - http://goo.gl/XptlwY

----------------

澎湖紀行(5):天后宮、中央街、水仙宮、郵便局(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159篇) - http://goo.gl/ckt1NN

水仙宮(台廈郊會館)(縣定古蹟)(中山路6巷9號)
水仙宮(臺廈郊會館)

 

水仙宮座落於中山路6巷的巷內,沒有一般廟宇常見的三間開格局,立面很狹窄,只有一個進出門戶而已。

這間廟宇的建築外觀卻頗有特色,一樓是日治時代昭和初期兼有巴洛克及現代主義風格的折衷式建築樣式, 二樓則純為傳統閩南廟宇建築風格,如此建築相當罕見。

水仙宮創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建,是媽宮著名古廟之一。現在廟宇外觀是昭和四年(1929)時重修後的外貌。 當時一樓做為台廈郊會館註1,二樓為水仙宮,主祀水仙尊王。 水仙尊王,或說是善於治水的大禹,被後人尊為水神。水仙是中國大陸長江流域下游與東南沿海一帶的信仰, 先民渡海來台時,有「划水仙」的風俗,向水仙王祈求平安。

「划水仙」動作就像划龍舟。當船遇風浪有翻覆之虞時,船上的人員每人手拿羹匙和筷子,一起拼命做出划船動作, 並齊喊吶,模仿鑼鼓聲。據說這樣做可以得到水仙王的救助。無論實效如何, 這麼做至少可以平穩船身,避免船員因慌張亂竄而更增加翻船的危險。 先民有言:「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道出當時渡海跨越黑水溝的凶險。 媽祖的信仰,水仙的崇拜,隨著成功渡海來台的台灣人傳承至今,成為台灣民間的宗教信仰。

 

 

水仙宮(台廈郊會館) 水仙宮(台廈郊會館)

水仙宮(台廈郊會館) 水仙宮(台廈郊會館) 水仙宮(台廈郊會館)

 

----------------------

祭水靈/鹿港地藏王廟配合中元普度,從昨天起舉辦三天的「放水燈重現鹿港風華」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連辦3天祈安 地藏王廟祭水靈

2016-08-16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鹿港地藏王廟配合中元普度,從昨天起舉辦三天的「放水燈重現鹿港風華」活動,昨天傍晚在福鹿河濱公園舉辦祭水靈儀式,縣長魏明谷在儀式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期望透過這次的活動,凝聚在場貴賓及鄉親們的力量,讓鹿港地藏王廟香火更鼎盛。

  • 鹿港地藏王廟昨天傍晚在福鹿河濱公園,舉辦祭水靈儀式。(記者湯世名攝)

    鹿港地藏王廟昨天傍晚在福鹿河濱公園,舉辦祭水靈儀式。(記者湯世名攝)

魏明谷在儀式中表示,鹿港早年是重要的商港,因交通水路險惡,常有水難喪生者,因此,地藏王廟每年固定在農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舉辦祭典及放水燈儀式,即燃燒紙船,點燃紙燈放於溪中,任其漂流入海。放水燈的目的是照引水中孤魂水靈能上岸,找到可以宴請祂們的地方,享用祭品、並接受超度,為信眾祈安延壽、消災植福。

鹿港地藏王廟創建於清代初年,自古以來,即為鹿港知名廟宇,當地俗諺形容「北有天后宮、南據地藏王廟」,代表鹿港南北二地,一司祭天、一司祭地的聚落族群信仰觀,由此可知,地藏王菩薩的信仰在鹿港深受重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