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三大美女,姜姓齊國,姜子牙後人。莊姜、文姜、宣姜/春秋四大美人”(息媯、齊文姜、夏姬、西施)/《詩經》中說文姜、宣姜:“顏如舜華”。尤其是齊文姜,生得如花似玉,桃腮杏臉,蛾眉鳳眼,走起路來體若春柳,步出蓮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406aHX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gzSEZ

--------------------------------------

晉祠遊記--螞蜂窩 - http://goo.gl/lv48Fr

------------------------

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

太原晉祠 到了太原...一個 千萬不要錯過的景點. - http://goo.gl/SqSYAh

------------------------

實際上《詩經‧大明》並不僅讚揚周文王及周武王兩位帝王,也一並讚揚了兩名帝王的母親:太任及太姒。《封神演義》第 10 回中寫到「周有三母,乃王季之母太姜,昌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 113 」《史記‧周本紀》中可見季歷之母太姜及文王之母太任的記載,但不見太姒之名。《詩經‧大明》篇將周王朝的建國經過追溯到文王的出生,以示武王伐紂是有其根源,最直接繼承的就是文王受命的正當性。

--------------------------

File:Jin Temple entrance.JPG48540923dd54564e831e5e4eb0de9c82d1584f49a686c9177f3e6709e43ee0f63bc79f3df8dc55f8a71ea8d3fd1f4134b32fa077251f95cad1c85e9a32fa828ba61ea8d3913707e5970a304e251f583dd50735fae6cd7b89de8fac900e2442a7d8330ec5  f31fbe096b63f62401a2dbea8144ebf81b4ca358a9d3fd1f4134970a1576b52695cad1c8a7865db5  

 --------------------------------------

Jiangshang.png2015-12-23_125024  65919493-42c2-4802-8267-90b5efc57a52

File:Dai Jin-Dropping a Fishing Line on the Bank of the Wei River.jpg

戴進《渭濱垂釣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太公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時代 殷商末年至西周初
國家 商朝、周朝
身份 西周軍師、齊國的始祖
出生日期 公元前1128年八月初三
出生地點 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
逝世日期 公元前1016年十月二十日
逝世地點 山東
子女 子:齊丁公呂伋
女:邑姜
諸子百家 兵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黃老 玄學 中醫學
道教 佛教 禪宗
呂尚,姜姓,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也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尚父」、「師尚父」[3]。
唐初的武廟,因呂尚善於用兵,而主祀之為戰神或兵主,不過後來多改奉漢壽亭侯關羽。

生平
呂尚,殷商末年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人,周文王拜姜尚為師。周文王曾對呂尚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後人尊稱呂尚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後,周武王仍以呂尚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於牧野。《詩經·大雅·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呂尚被分封於齊(現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
十六國時期,呂光以姜尚為祖先,加上廟號始祖。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據民間故事傳說,呂尚在不得殷商諸侯所賞,至渭水釣魚,希望能遇見明主[4]。姜子牙用直線無彎折的金屬絲釣魚。三個月後,周文王出巡至渭水邊時發現姜子牙。
周文王見呂尚的魚鉤是直的,好奇問之:「漁人所用之鉤是曲,奈何公之鉤為直?」(釣魚的人所用的魚鉤是彎的,為甚麼你用的魚鉤是直的呢?)呂尚對曰:「吾之鉤,願者上鉤爾兮!」(我的魚鉤,是願者自己想上鉤的)太公又呼曰:「願者來,不願者去焉爾!」(願者就來,不願的人就隨便他吧)周文王大驚,心想:「莫不是指吾乎?吾正是為求才而至此。」(應該不會就是指我吧? 我就是為了求才才來這裡的),又云:「吾輩有眼無珠,實為失禮。」呂尚說:「無妨。」周文王又問曰:「紂王無道,民不聊生,願公擔任吾之師,可否?」(紂王無道,使民眾受苦受難 民不聊生,希望先生擔任我的老師,可以嗎?)呂尚應允。周文王請呂尚上車,屏退拉車手,親自將呂尚請回都城,路程約八百步,呂尚便推算出周之國祚約八百年,竟也成真。
周文王過世後,呂尚輔佐周武王伐紂,一匡天下。
雖然這個故事並不見於正統史籍記載,更加可能是後世野史小說的虛構,它仍然在民間流傳甚廣。於是就有一句歇後語:「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源頭即來於此。
小說中的姜子牙
姜子牙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據説曾在磁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釣魚,因而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説法[5]。

戴進《渭濱垂釣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姜子牙靜待多年,最後感動了求賢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隱居10年,當他83歲時,周文王再度到訪,在文王誠意請求下,姜子牙被拜為師,輔佐文王。
姜子牙老年得志,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練武、勵精圖治,並策劃推翻商紂的暴政。文王病重,託孤姜子牙,武王姬發仍以姜尚為師。最後率軍3萬大敗商軍於牧野,為武王奠定周朝。姜子牙被分封於齊,是齊國的始祖。
姜太公由於小說與民間傳說的風行,被許多人奉為神明,有時會以色紙,上書「姜太公至此」貼於家門等處,以求避邪消災。它可以對付的對象不只是千軍萬馬,還有法術精通的神仙道人、妖魔鬼怪等等,都樣樣精通,無所不能。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扶助周文王,並獲得打神鞭及杏黃旗兩樣法寶。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杏黃旗全名為中央戊己杏黃旗,可以大地之力護身,為昆崙山元始天尊的護身之寶,後賜予姜子牙。
----------------------

周武王

4-15112F932242C  

周武王,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為邑姜,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在位13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克商兩年後,周武王駕崩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發兵奪取政權,消滅商朝,西周建立,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的第二年,周武王駕崩,元年夏六月,葬武王於畢。由周公旦,召公奭和太公望輔佐繼承人成王。
周武王的繼承者姬誦
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 ​​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
成王作為西周建立統一封建政權後的第二代君主,在他期間完成了對東國的一系列征伐,鞏固了周在東方的統治。此外,他繼承了武王遺志,在周公的輔助下為周初政權鞏固做出了傑出貢獻。
在西周的史墻盤和徠盤中,都認為成王是一個能夠統御四方,能夠剛柔並舉的“憲聖”的君主。
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

450782175203794508928178459918673248191044272163613477452  

20121027141459

宋天聖年間修建聖母殿,奉叔虞母邑姜,後竟成晉祠主體

f_4028386_1  

邑姜,姜太公姜尚的女兒,周武王姬發的妻子、成王姬誦和唐叔虞之生母。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政治家。周武王姬發的王后---邑姜- 雲卷雲舒- 雲卷雲舒的博客她是周武王所說的:“予有亂(上古“亂”與“治”同)臣十人”。這十人就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和邑姜。周武王作為滅紂興周的開國名君,說這話很重要,他認為周朝的天下,是在上述十位治世之大臣輔佐下奪取和安定下來的。況且他於邑姜是夫妻,邑姜若沒有相當大的政治才能和出色的表現,武王是不會把她列入十大治臣之列的。
滅商紂的第七年周武王姬發去世,邑姜所生的兒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年約十三歲的姬誦與邑姜,當時也算是孤兒寡母了。因為周武王的兄弟很多,況且當時還有“兄終弟繼”之說。幸好周武王遺留下來了眾多忠習耿耿的文武大臣,如周公帶兵東征,誅武庚、斬管叔、放蔡叔,平定叛亂;太公威震東夷,召公、畢公保衛王畿,邑姜輔佐成王安頓京師,才使周室天下穩如磐石。邑姜以王太后的資格,掌管朝廷大事,教導成王,尊重大臣,治理國家,愛護人民;周公又以王權之尊,以大政治家的身份制禮作樂、定軍法、建制度,使周朝天下很快就走向了繁榮昌盛時代。但人有旦夕禍福,不幸的是周成王又早逝,其子姬釗繼承王位,是為周康王。邑姜又以老太后的資格教導康王。其實,邑姜所作的一切,歷史早就有了結論:在周武王去世後,初創的周朝不但沒有敗亡,而是更加穩固、興旺、強盛了。周初的國泰民安,當然有很多文武大臣輔弼之功,而邑姜也起了重大作用。邑姜既是周成王之母,又是齊國的祖姑,還是晉開國之君唐叔虞的生母。姬誦和叔虞,同父共母,在邑薑的教養下,兄敬弟恭,彬彬有禮。姬誦即位為成王后,還是個孩子的他與弟弟叔虞依舊親密無間,互為夥伴。有一日,兄弟在一塊玩耍,成王削桐葉當玉圭對叔虞說:“用這個封你。”為此史佚請擇吉日立叔虞,周成王說:“我與弟弟說著玩呢!”史佚卻說:“天子無戲言,說了就要在史冊上,藏在金櫃內,恭在太廟中”,於是封叔虞於唐。
周武王姬發的王后---邑姜- 雲卷雲舒- 雲卷雲舒的博客故邑姜也是晉君之母后。直到現在,山西太原尚有聖母邑姜廟,晉人千秋萬代不忘邑姜之懿德,故而頂禮膜拜者絡繹不絕,香火十分旺盛(左為聖母邑姜)。

  有關這段小故事,《左傳·昭公元年》中記載:“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史記·晉世家》也有記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餘與之唐。 '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還有一說就是:邑姜乃姜太公之女。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公元222—284年)注:“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帝王世紀》中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裡都有轉引。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係姜太公之女。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楚世家》裡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我們知道,呂伋乃是姜太公之子,《史記·齊太公世家》裡說得十分清楚:“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現在,我們又知道,呂伋有王舅的身份,沒有別的,只能因邑姜為太公之女、成王之母、武王之後。以往,對於姜太公被“首封”於齊,人們看重的多是他“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功勞;現在看來,更深一層的原由,還在於他更有著國丈的地位。《蘇轍集》裡說的“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可謂這一分析的最好補充。

---------------------------

周武王姬发的老婆是谁?姜子牙之女邑姜生平简介_中国古代历史_历史故事_皇帝列表_中国历史_世界历史 - 读历史网 - http://goo.gl/GBVuEw

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

邑姜(生卒時間不詳),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1]。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20110927023146905_439

聖母殿

20110927023044889_7722

邑姜晉祠聖母殿塑像

be044e51b511d315added7784dc6082d  

一刻《姜氏世譜》及二刻《昌邑姜氏族譜》昌邑所見李士楨李煦父子史蹟與文物 - http://goo.gl/E2gpyq

20110927023108389_7773

山東昌邑姜氏祠堂

2011092702320314_2945  

2015-12-23_131026

此殿供奉周成王及唐叔虞之母親,故稱聖母-邑姜

2015-12-23_131222  

聖母殿

436d873a05e641ce9c55f592473e38ebCghzf1VhJdGAWf5EAALdtrXxivk704_R_1024_10000f_8662500_1  

我們山西 - 晉祠 - 友善列印 - udn部落格 - http://goo.gl/4F9Z3k

----------------------------------
聖母水神流玉磬 四十宮娥立滿堂-75 - 自駕車走遍中國 - udn部落格 - http://goo.gl/Oyekvq
晉祠又有「晉王祠」、「大崇皇祠」、「興安王祠」、「汾東王廟」和「惠遠廟」之稱,原爲祠區主體,宋天聖年間修建聖母殿,奉叔虞母邑薑,後竟成晉祠主體。對越坊在金人台正西,兩側爲鐘鼓樓,建於明萬曆4年,也是祠區中軸線上的建築。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位居最後,坐落在古樹掩映之中,前有魚沼飛梁,後擁懸甕主峰,左榜善利泉,右臨難老泉,狀麗、宏偉,蔚爲大觀。
聖母殿建成後不久,太原地區發生了兩次地震,宋景佑四年十二月初二(西元1037年1月9日)地震一次,約7.3級,裂度約十度;宋建中精國元年十二月辛亥(西元1102年1月15日)又震一次,6.3級,裂度約八度。其中景佑四年較大,破壞較甚,聖母殿受到衝擊,崇甯元年(1102年)重建,逾今已有890多年的歷史。
重建後的聖殿,高19公尺,重簷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呈正方形。殿身四周建有圍廊,前廊進深兩間,殿前簷曲線弧度很大,飛翹的殿角與飛梁下折的兩翼互相映襯,顯示出飛梁的巧妙和大殿的開闊。這座大殿採用「減柱法」營造,殿內外共減16根柱子,以廊柱和簷柱承托殿頂屋架,使前廊和內殿十分寬敝,說明宋代在建築上已掌握了許多力學的原理。
大陸現存古代木構建築中,殿周圍廊、前廊木雕盤龍(這八條盤龍,爲宋元佑二年太原府呂吉等人集資所雕)柱子者,晉祠是最早的實例,也是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在建築史上有著極爲珍貴的價值。在聖母殿的前廊上面懸有一塊巨型立額,上書「顥靈昭濟聖母」六個大字,這是宋代原物。在殿的兩側是清乾隆年間楊廷璿寫的一副對聯:
溉汾西千頃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數十裏淆之不濁;
出甕山一片石,冷于夏溫於冬,淵淵有本,億萬年與世長清。
聖母殿長短楹聯多達九副,其中多半是「靈泉浩浩萬頃琉璃窗地脈;聖水溶溶九涯至玉蕩天光」這類歌頌晉源水神的內容,這恐怕跟清初以前誤把邑姜當作水神有關聯。只有同治年間太原知縣賀澎恩撰書的神龍聯與衆不同,此聯不僅說了晉泉水利,而且也頌揚了「剪桐封弟」以來的歷史發展:
澤共汾川十裏稻畦流壁至玉;
剪圭分參野千年桐蔭普黎甿。
殿週邊廊內有石碑21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明代大書法家羅洪先所寫的懸筆詩碑。在大殿的左右塑立站殿將軍各一,高4公尺餘,戎裝鐵甲,威武異常。相傳左名方弼,右名方相,是周武王的侍衛。左爲原有塑像,手執斧鉞;右爲1950年重塑,手執金鈎。前廊東北角朝西懸有金字篇一塊,上書「永鍚難老」,字爲篆體,是祁縣渠本翹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所寫。由於刻的是弧形陰字,貼上真金,弧光反射,映入人的視覺,原字本爲凹形,看一會就變成了凸形。
郭沫若在1959年遊晉祠時寫過著名的《遊晉祠》詩,對晉祠的由來和名勝做了生動的描繪:
聖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源長;隨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竟煒煌。
懸甕山泉流玉磬,飛梁荇立布蔥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滿堂。
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叔虞的母親,也是歷史上一位很有名的婦女。她丈夫周武王曾誇她「賢於內治,明胎教之道。」《論語.泰伯》篇中說:「唐虞之際,于斯爲盛,有婦人焉,九人而!」據宋代哲學家朱熹考證,孔子所說的這9個女人中的一個女人,就是邑姜。
北宋天聖元年,在修繕唐叔虞祠的同時,也爲其母邑姜立了祠宇;後來,由於常逢天旱無雨,百姓每每祈雨於晉水渠頭,而聖母恰坐落在晉水第二泉源「魚沼飛梁」前,水渠蓄水量大,日注不究,經久不竭。人們以爲聖母有神靈,便將邑姜作爲水神來朝拜,加號「廣惠顯靈昭濟聖母」,大興土木爲其造殿,並在殿前重建魚沼飛梁,以增加聖母殿的氣勢,接著又接建獻殿,專爲聖母供獻祭品之用。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在晉水第一泉源的難老泉上建水母樓,專祀水神,這樣在祠內就有兩位水神。到清康熙年間,著名經學家閻若璩證實聖母是唐叔虞之母,非水神也!從此,聖、水母才明確分開。踏進聖母殿,居中而坐的是聖母塑像,她頭戴鳳冠,身穿蟒袍,凝神端坐,面目嚴肅,儀表非凡。因爲她是周武王的皇后,殿裏的佈置,就按著宮裏的情形陳設,故將42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裝飾的侍女,佈置在聖母的周圍。
在這42名侍女中,有5名像似宦官,有4名穿用男服的女官,這9名算是得到聖母的提拔。其餘33名,從她們手中拿著聖母日常用的東西來看,各有各的職務:灑掃侍女、梳妝侍女、奉飲食侍女、侍起居侍女、音樂歌舞侍女、印翰墨侍女等等。顯然是宋代嚴格的宮廷侍從規定制度的真實寫照。
這些侍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南面一名年老的、卑躬屈膝的侍女,雕塑的最爲逼真,一看就使人感到她內心隱藏著受壓迫的憂鬱;還有幾名年長的侍女,因青春被埋沒而表露出憤懣和哀怨的情緒;其他十幾名年輕的侍女,人人標致俊俏,面露歡容,她們正值青春,年少不諳世故;還有幾名倔強的,橛嘴翹鼻,側目以視,表示對宮廷制度的不滿。
其中有一侍者,肩搭毛巾,兩手伸出,一隻手正在扳著另一隻手的指頭,眉字間流露出愁苦之色,使人一望便知這是一名廚役,由於他難以做好每頓飯,所以憂心忡忡準備受到責駡和懲罰。這些塑像在塑造技法和藝術風格上,既繼承了傳統,又有所創新,完全是人間活生生實景的寫照。
這些塑像雖經後代重修,但裝束仍保留宋代原型,是研究宋代雕塑和服飾的寶貴資料。雕塑藝術家劉開渠教授在《中國古代雕塑的傑出作品》一文中,對這組侍女像大加讚揚,並評定爲古代中外歷史上最偉大作品之一!由此可見,這組宋代塑像是極爲珍貴的歷史文物,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極重要位置。這組「侍女像」和「難老泉」還有「齊年柏」被稱爲「晉祠三絕」。
書中寫道:「40餘尊宮女,各有各特殊身體的豐滿與俊俏,臉型的清秀與圓潤,各因性格和年齡大小而異,口有情,目有神,姿勢自然,各呈現出極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全身比例適度,服裝鮮豔,衣紋輕快隨身體動作而轉動,我們站在這些像中間,不但看見他們輕巧的行動,還像聽見她們清脆的笑聲,快樂的言談,風言風語,清楚地瞭解她們彼此間的思想感情關係。」
山西太原晉祠共35張
相簿建立時間:2008-11-27 點閱數:5,578 轉寄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郊,坐落在呂粱山縣甕山下,距市區25公里;是太原的名勝,也是山西著名古蹟之一。人云:「不知晉祠,枉到太原」;又說:「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參觀晉祠,猶如外國人到北京未遊覽紫禁城那樣遺
山西太原晉祠 - 朱朱的相簿 - PChome 相簿 - http://goo.gl/7K251P

----------------------------------

邑姜(生卒時間不詳),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1]。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2]。
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3]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2015-12-23_213448  

2015-12-23_232501  2015-12-23_232606  

中國皇后及妃嬪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fAYdFB

2015-12-23_125541  

邑姜,姜姓,齊太公姜尚的女兒,周武王姬發的妻子,周成王、唐叔虞之生母。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出生不可考商朝東海
  身故不可考周朝
  職業周武王王后
  配偶周武王
編輯本段生平
邑姜晉祠聖母殿塑像
邑姜晉祠聖母殿塑像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政治家。她是周武王所說的:“予有亂(上古“亂”與“治”同)臣十人”。這十人就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和邑姜。周武王作為滅紂興周的開國名君,說這話很重要,他認為周朝的天下,是在上述十位治世之大臣輔佐下奪取和安定下來的。

  滅商紂的第七年周武王姬發去世,邑姜所生的兒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年約十三歲的姬誦與邑姜,當時也算是孤兒寡母了。因為周武王的兄弟很多,況且當時還有“兄終弟繼”之說。幸好周武王遺留下來了眾多忠習耿耿的文武大臣,如周公帶兵東征,誅武庚、斬管叔、放蔡叔,平定叛亂;太公威震東夷,召公、畢公保衛王畿,邑姜輔佐成王安頓京師,才使周室天下穩如磐石。邑姜以王太后的資格,掌管朝廷大事,教導成王,尊重大臣,治理國家,愛護人民;周公又以王權之尊,以大政治家的身份制禮作樂、定軍法、建制度,使周朝天下很快就走向了繁榮昌盛時代。但人有旦夕禍福,不幸的是周成王又早逝,其子姬釗繼承王位,是為周康王。邑姜又以老太后的資格教導康王。其實,邑姜所作的一切,歷史早就有了結論:在周武王去世後,初創的周朝不但沒有敗亡,而是更加穩固、興旺、強盛了。周初的國泰民安,當然有很多文武大臣輔弼之功,而邑姜也起了重大作用。
  邑姜既是周成王之母,又是齊國的祖姑,還是晉開國之君唐叔虞的生母。姬誦和叔虞,同父共母,在邑薑的教養下,兄敬弟恭,彬彬有禮。姬誦即位為成王后,還是個孩子的他與弟弟叔虞依舊親密無間,互為夥伴。周武王姬發的王后---邑姜有一日,兄弟在一塊玩耍,成王削桐葉當玉圭對叔虞說:“用這個封你。”為此史佚請擇吉日立叔虞,週成王說:“我與弟弟說著玩呢!”史佚卻說:“天子無戲言,說了就要在史冊上,藏在金櫃內,恭在太廟中”,於是封叔虞於唐。故邑姜也是晉君之母后。今山西太原尚有聖母邑姜廟,晉人千秋萬代不忘邑姜之懿德,故而頂禮膜拜者絡繹不絕,香火十分旺盛。
編輯本段相關記載

山東昌邑姜氏祠堂
山東昌邑姜氏祠堂
  《左傳·昭公元年》中記載:“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史記·晉世家》也有記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餘與之唐。 '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還有一說就是:邑姜乃姜太公之女。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 杜預注:“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

聖母殿
聖母殿
  皇甫謐《帝王世紀》中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裡都有轉引。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係姜太公之女。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楚世家》裡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邑姜-中文百科在線 - http://goo.gl/sj0ywY

------------------------------------------------

邑姜,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周成王姬誦、唐叔虞的母親。[2]
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3] 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5]
邑姜是商周之交一個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有關她的身份,《左傳 ·昭公元年》說:“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晉祠的邑姜塑像
晉祠的邑姜塑像
《史記 ·晉世家》裡說得更為詳細:“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餘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關於身份編輯
周武王王妃

以上兩項史料足以說明,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妃,並為武王生了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另外,坐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仍保留有一座專為祭奠邑薑的宋代建築“聖母殿”,殿內聖母像為北宋天聖年間雕塑,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近見網上有稱邑姜另有大名為姜淑祥者,乃姜太公與其妻桃花女所生,可備一說。
在商末周初,已經有了王妃和王后的明確區別。比如,《呂氏春秋》裡就說,殷朝的微子啟和紂王本是同母兄弟。然而,由於生啟時其母尚系次妃,而生紂時已為皇后。故“啟長而庶,紂幼而嫡”,還是讓紂繼承了大統。
那麼,邑姜是否又有王后的身份呢?我們說,有的。請看《大戴禮記 ·保傅》篇裡的話:“週后妃任(孕)成王於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對於“週后妃”的身份,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王聘珍雖為清人,但所注應是其來有自。關於這一點,我們在下節還有進一步的討論,這裡,不妨先舉《論語 · 泰伯》裡有一段十分有名的話: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週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對於這段話中的“有婦人焉”,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作注時,就是遵從的前人之說,認為所指的就是邑姜。並說在武王的十位“治亂”之臣當中,是“九人治外,邑薑治內”。還有其弟子蔡沈,在為偽《泰誓》作注時,採取的也是乃師的說法⑶。總之,通過上述幾項史料可知,邑姜乃武王正妃或者說皇后,並生了太子誦(即成王)和唐叔虞,是無可懷疑的。
姜太公之女
成書於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 杜預(公元222—284年)注:“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在他的《帝王世紀》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6] 裡都有轉引。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係姜太公之女。
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 · 楚世家》裡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 ·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為了避免重複,請看《左傳》裡的這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從楚和齊、晉、魯、衛等五國“並事康王”(公元前1020—996年)、“共禦王事”,到“週與四國,服事君王(即楚靈王公元前539—529年),惟命是從”,正應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話,暫且不去管它。我們要關注的是“齊,王舅也”。
我們知道,呂伋乃是姜太公之子,《史記 · 齊太公世家》裡說得十分清楚:“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現在,我們又知道,呂伋有王舅的身份,沒有別的,只能因邑姜為太公之女、武王之後、成王之母。以往,對於姜太公被“首封”於齊,人們看重的多是他“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功勞;現在看來,更深一層的原由,還在於他更有著國丈的地位。《蘇轍集》裡說的“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可謂這一分析的最好補充。週人“為親是用”。
趣聞軼事編輯
邑姜懷第一個兒子周成王時,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說笑的時候不喧鬧,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7] 這些條例,說起來簡單,若非有極大的毅力和克制力,是很難貫徹到底的。而邑姜之所以如此重視胎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她對“母以子貴”這一權力中心的必然法則有著清醒的認識。
影視形象編輯
徐婭飾演商青君,原型為邑姜
徐婭飾演商青君,原型為邑姜
1990年電視劇《封神榜》徐婭飾演商青君(原型為邑姜)

--------------------------

左傳

《名號研究》:左昭元「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杜注:「邑姜,武王后,齊大公之女。」孔疏云:「傳言武王邑姜,繫之武王,知是武王后也。」
周,昭元,武王后,生成王及唐叔虞。
周武王妻。三見:昭傳一·一二(一二一八);一0·一(二次。一三一四)。

邑姜是商周之交一個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有關她的身份,《左傳·昭公元年》說:「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史記·晉世家》里說得更為詳細:「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2身份
姜太公之女
成書於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里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公元222—284年)註:「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在他的《帝王世紀》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里都有轉引⑷。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系姜太公之女。
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楚世家》里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為了避免重複,請看《左傳》里的這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從楚和齊、晉、魯、衛等五國「並事康王」(公元前1020—996年)、「共御王事」,到「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即楚靈王 公元前539—529年),惟命是從」,正應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話,暫且不去管它。我們要關注的是「齊,王舅也」。
我們知道,呂伋乃是姜太公之子,《史記·齊太公世家》里說得十分清楚:「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現在,我們又知道,呂伋有王舅的身份,沒有別的,只能因邑姜為太公之女、武王之後、成王之母。以往,對於姜太公被「首封」於齊,人們看重的多是他「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⑸的功勞;現在看來,更深一層的原由,還在於他更有著國丈的地位。《蘇轍集》里說的「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后,申伯亦賴其寵」,可謂這一分析的最好補充。
周人「為親是用」。

-----------------------------

邑姜與周武王姬發的子女是誰?
發佈時間:2015-07-24點擊: 31次
  西周王朝周武王姬發的妻子名叫邑姜,他們有幾個孩子你知道嗎?邑姜與周武王姬發的子女是誰呢?帶著疑問,來探尋答案。
  邑姜與武王姬發有兩個兒子。
邑姜與周武王姬發的子女是誰? .jpg
  邑姜,生卒年不詳,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周成王姬誦、唐叔虞的母親。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誦,周武王姬發之子,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駕崩,享年35歲。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餘年不用”,被譽為成康之治,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唐叔虞,亦稱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於,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朝諸侯國晉國始祖。
  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繼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旦滅亡唐國後,把唐地封給叔虞,故稱唐叔虞。唐叔虞死後,其子燮(燮父)繼位。燮繼位後遷居晉水之旁,改國號為晉,是為晉侯燮。

------------------------------------------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邑姜是姜太公之女
成書於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公元222—284年)注:“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在他的《帝王世紀》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裡都有轉引。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係姜太公之女。
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楚世家》裡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為了避免重複,請看《左傳》裡的這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週,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禦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從楚和齊、晉、魯、衛等五國“並事康王”(公元前1020—996年)、“共禦王事”,到“週與四國,服事君王(即楚靈王公元前539—529年),惟命是從”,正應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話,暫且不去管它。我們要關注的是“齊,王舅也”。
我們知道,呂伋乃是姜太公之子,《史記·齊太公世家》裡說得十分清楚:“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現在,我們又知道,呂伋有王舅的身份,沒有別的,只能因邑姜為太公之女、武王之後、成王之母。以往,對於姜太公被“首封”於齊,人們看重的多是他“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功勞;現在看來,更深一層的原由,還在於他更有著國丈的地位。《蘇轍集》裡說的“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可謂這一分析的最好補充。週人“為親是用”。
邑姜懷第一個兒子周成王時,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說笑的時候不喧鬧,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7]這些條例,說起來簡單,若非有極大的毅力和克制力,是很難貫徹到底的。而邑姜之所以如此重視胎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她對“母以子貴”這一權力中心的必然法則有著清醒的認識。

----------------------

周柏.唐槐.難老泉

─── 晉祠的故事 ●三 學
 

從桃園直航太原武宿機場,三個小時橫越一千七百多公里,下機直赴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處的「晉祠」。

桐葉剪圭封弟

晉祠,因有晉水源頭流過,故名。唐高祖李淵起兵時,先來晉祠禱祝,因為這座古祠供奉的是晉地始祖唐叔虞。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與成王是同胞兄弟。周武王伐紂後三年病逝,由十三歲的兒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天下暫由叔父周公旦攝政。
成王與弟弟姬虞遊戲時,隨手撿了一片梧桐葉,剪成上尖下方的圭形,說:「余以此封汝。」叔虞高興的告知周公,周公面見成王時說:「天子要分封叔虞嗎?」成王說:「這是我與叔虞戲玩的。」周公說:「天子無戲言。天子一出言,身邊就有史官記錄,有臣工誦宣,有士人稱道。」成王因此以晉地封給叔虞。
這「信封叔虞」的故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重言篇》,後來《史記》、《說苑》都有類似記載。分封時,成王把文王伐密須所得的鼓,及武王伐闕鞏所得的鎧甲,兩件國之重寶授給叔虞。並告誡叔虞,到達封國後要「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用夏代風俗化民,用戎法治戎人。
叔虞受封後,治理有成,田裡收割時,得「同畝異穎」一莖多穗的嘉禾,他將此嘉禾獻給天子。成王以為這是周公為政以德所致,周公現正討伐東夷,要他轉呈周公,以示「天下和同」,史官做了〈歸禾〉篇。周公得此嘉禾,也把此樁美事推給成王,做了〈嘉禾〉一文。這件事附記在《尚書.微子之命》的後面,兩篇文的內容則亡佚不見了。

永懷聖母邑姜

晉地百姓為紀念始祖叔虞,在此建叔虞祠,世代祭祀。但是現在的晉祠則是以「聖母殿」為主祀,叔虞祠成了次要。聖母指的是邑姜,她是周武王的后妃,是成王、叔虞的母親。在《大戴禮記.保傅》,說邑姜懷成王時,力行胎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站時不跕腳尖,坐時身體不歪斜,獨處不倨傲,即使發怒也不罵人。

(晉地百姓為紀念始祖叔虞,在此建叔虞祠,世代祭祀。)

邑姜不僅撫育成王有功,她也是周武王的賢內助。《論語.泰伯篇》云:「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武王說,他有十位治世之臣。孔子說,人才難得,不就是如此嗎?從唐堯虞舜到今天,就數周朝的人才最昌盛。十位人才中,還有一位婦人,九人而已。周文王為西伯時,已有三分之二的諸侯向他歸心,他還是以臣子身分服事殷紂王,周家的德行,可謂高到極處了。
這位婦人是誰?有人認為是文王的后妃太姒,朱熹認為是武王的后妃邑姜。邑姜的姜是分封到齊國姜太公的姓,所以邑姜就是姜太公的女兒。杜預作《春秋經傳集解》,就注說:「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
邑姜養育叔虞之功,世代感念,飲水思源故將叔虞祠擴建為聖母殿。聖母殿建於北宋,旁邊塑有四十二位侍女像,是晉祠一絕。

(聖母殿建於北宋,旁邊塑有四十二位侍女像,是晉祠一絕。)

古柏流水如玉

木造的聖殿,石造的橋梁,橋下的魚沼,全是北宋遺物。殿外那棵「周柏」,歐陽修看了嘆為「地靈草木得餘潤,郁郁古柏含蒼煙」。在「周柏」不遠處有一眼古泉,名「難老泉」,難老,意指人身力康強,難使他老,出自《詩經》:「永錫難老,順彼長道」。此泉流勢不大,卻清澈如玉,常年不息,李白曾以「晉祠流水如碧玉」讚譽它。
難老泉是「智伯渠」的源頭,世代澆灌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晉國當權大夫智伯,為了攻取趙襄子的采地,堵住晉水淹灌晉陽城而開鑿此渠。後人循著智伯渠,挖沼蓄水灌溉良田。因晉人恭敬叔虞,池沼的魚無人敢釣,所以范仲淹〈晉祠泉〉云:「錦鱗無敢釣,長生同水仙。千家溉禾稻,滿目江鄉田。」因有難老的泉源,使此地成為華北難得一見的江南景致。

(難老泉的流水,它是「智伯渠」的源頭,世代澆灌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

周代栽的古柏木,唐朝種的老槐樹,千年傳統,全新感受,真應了「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的俗諺。山西多的是古剎、大樹、剝牆、老泉,連茅房都有百年歷史。臺灣不乏千年神木,多隱於深山雲霧,人跡罕至之地。晉祠這活生生幾千年的周柏、唐槐,就屹立在隨意可及的平地市集。歷盡滄桑的盤根錯節,飽經戰火的樹身軀幹,確實是「柯如青銅根如石」,以「黛色參天二千尺」形容插天古木,實不為過。
山西古剎,寺前都有兩棵老樹,吸納數千年的天地元氣,朝代不知更迭幾番,卻能免於雷擊,不受兵燹,至今筆直高聳,生氣盎然。導遊說:「這沒法用科學說明。」剎前古木何以不可思議?杜甫「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這兩句詩,提供了最妙的答案。剎前老樹,有神明的扶持與天地的加被,因此長得又正又直,這真不是人力辦得到的。

--------------------------

4-15091Q3531N28  

周文王姬昌的老婆是誰?周文王老婆太姒簡介

太姒,生卒年不詳,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麗,聰明淑賢,分憂國事,嚴教子女,尊上卹下,深得文王厚愛和臣下敬重,被人 ​​們尊稱為“文母”,在《詩經》和《列女傳》中都有對太姒的讚美。武則天時期太姒被上諡號文定皇后,陵曰德陵。太姒簡介 【太姒】(生卒時間不可考),姒姓,出生在夏朝國王禹之後代有莘氏(今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東王鄉莘里村)部落,另一說出生自杞國、繒國。商朝西歧諸侯西伯侯,後被謚為周文王昌之正妃,周朝建立者周武王發之母。 西伯昌在郃陽地區渭水之濱遇到太姒,驚為天人,後知道太姒仁愛而明理,生活儉樸,西伯昌決定迎娶太姒。因渭水無橋,西伯昌決定於渭水造舟為梁,舟舟相連,成為浮橋,親迎太姒,場面盛大。

周文王皇后——太姒
入門之後,太姒仰慕長輩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正妃),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太姒尊號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內。太姒與西伯昌生下十名男丁,自少嚴謹教誨,使他們未做過壞事。她與周文王生下十子,次序為:長子伯邑考,次子武王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
她的兒子中,長子伯邑考因得罪妲己而遭到商王殺害,故文王以次子發為太子,及文王駕崩而立,是為武王。《詩經》中,首篇《國風·周南·關雎》,一說是描述太姒和周文王的愛情故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雅·文王之什·思齊》有描述太姒的記戴:“思齊大任,武王之母,思媚週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即皇帝位,改元天授,尊封周文王諡號文皇帝,廟號始祖。而太姒就被上諡號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

此殿供奉周成王及唐叔虞之母親,故稱聖母

---------------------------------

明珠佛學社 - 宏揚正法-善導後學 - http://goo.gl/iTM6Ok

山西太原攬勝

 

    太原市內最著名的寺院乃崇善寺。此寺建於唐代,但鼎盛時期是在明代。現時的主體建築是大悲殿,明代建築。其餘的建築都毀於清末一場大火中,因此現時規模較小。但因寺內藏有大量宋元明時期的佛經刻本及三尊大菩薩像而聞名中外。
    此外,太原市郊的晉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裡殿宇巍峨、亭臺樓閣、橋樹映襯、山環水繞、文物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山西旅遊第一站乃拜訪崇善寺

崇善寺古樸拙實,門前銅獅子乃明代製品

崇善寺曾被火災所燒毀,祇剩下大悲殿

大悲殿內保存有古代精品,其中三尊觀音、文殊、普賢像,為各地僅見。

園內建有石山水池,乃近代重修所造。

寺內石碑處處,為歷代所刻存。

石碑記錄著崇善寺的歷代修建過程

碑頂雙龍及佛像雕刻精美,氣勢非凡。

山西太原晉祠依山傍水而建

晉祠乃遊山西必到之處。

門前石拱橋,氣勢有若北京紫禁城一樣。

園內千年榭樹甚多。

古樹處處

春天柳樹初發,垂柳飄揚,倍添風采。

聖母殿乃建於北宋年代。

聖母殿上掛滿歷代帝王名人所寫之牌匾

殿旁三千年柏樹仍生機盎然

聖母殿外長廊兩旁塑有兩尊守護將軍

守護將軍氣勢澟然,神情不怒自威。

另一位守護將軍

此將軍神態安然自若

此殿供奉周成王及唐叔虞之母親,故稱聖母

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

殿外木柱上之木蟠龍,乃北宋之製品

蟠龍全用木準裝嵌而成,不用一根釘子。

據云唐代大將尉遲恭晚年出家居住於晉祠旁,後人建塔留念。

--------------

【引用】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劉亦農的喜歡 - http://goo.gl/uS8zPE

【引用】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來自:劉亦農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晉祠的名氣很大,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更因為初中一篇名為《晉祠》的課文讓我們都都知道晉祠,“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晉祠,真不愧為我國錦繡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所以若干年後,當我匆匆經過太原時,也絕不錯過晉祠一遊的機會。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距離市中心25公里,是蜚聲中外的風景名勝區,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晉國的宗祠,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國內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築類型序列完整的孤例。晉祠始建於北魏前,是為了紀念周朝開國皇帝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晉祠”本為“晉王祠”,49年後,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遊玩,游完一圈後說如今百姓當家做主,中國已無王侯,便把晉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稱“晉祠”至今。

        從太原火車站到晉祠交通方便,有804、848、856等多班公交車直達晉祠,行程約一小時,車票2.5元。晉祠門票70元,前面大片新建的晉祠公園是免費的,後面屬於古蹟的晉祠博物館收費,僅晉祠博物館需要參觀一個半小時​​左右,晉祠應該上午去,這樣拍攝建築的正面都是順光的。

        去晉祠看什麼,除了課文中說的“山、樹、水”三美外,更有難老泉、侍女像、周柏唐槐“晉祠三絕”,魚沼飛梁、聖母殿、獻殿“晉祠三寶”,西周的柏樹、春秋的水渠、唐朝的御碑、隋朝的槐樹、北宋的彩塑、金代的大鐘、元代的雕像、明朝的石橋、清朝的建築、民國的涼亭……看晉祠,就像看一部兩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去山西旅遊,不可錯過晉​​祠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去晉祠看什麼,“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周柏唐槐,“晉祠三寶”:魚沼飛梁、聖母殿、獻殿,還有歷朝歷代的精美建築等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晉祠博物館前新建了大片的晉祠公園,從公園入口走到博物館正門也要二十分鐘左右,如果一路遊玩照相時間更長,公園是免費的,但真正的精華是在收門票的晉祠博物館內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晉祠公園都是人造新建,雖說沒什麼歷史價值,但景色也不錯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晉祠公園裡,最氣派的就數這尊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的雕像了,公元617年,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唐王朝從這裡開始建立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還有照壁磚雕,在山西的古蹟中經常可見各種各樣的磚雕石刻,這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部分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依山傍水,這座大門才是千年晉祠的大門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晉祠內第一座建築就是水鏡台,是明清時期的戲台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水鏡台前得鐵獅子身上有銘文,這些都是珍貴的歷史印跡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山西的古舊建築保存修復得很好,修舊如舊,歷史與文化在古舊中顯現,而這些大都注入了修繕古建築文物的大師——山西人柴澤俊的心血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水鏡台後面是明代的會仙橋,傳說仙人們四月初四在橋上相會,因此得名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會仙橋後面是金人台,台上有四尊鐵人,東北隅最完整的這尊是1913年補鑄,其餘三尊是北宋時期鑄造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而保存最完好的就是西南隅這尊鐵人,一千年了,代表了中國北宋時期冶鐵和鑄造的高超水平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金人台後是“對越”牌坊,屬於功德坊,建於1576年,“對”為報答,“越”為宣揚,意為報答宣揚祖先的高尚功德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對越坊以西就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築之一的獻殿,是祭祀時陳列貢品的場所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獻殿是金代建築,屋頂橫樑上有文字記錄始建和翻修時間,獻殿是殿和亭相結合的建築,通風涼爽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獻殿後面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築的另一座——魚沼飛梁,這是一座十字形的古橋,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古橋之一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魚沼飛梁西面就是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也是晉祠三大國寶建築的最後一座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聖母殿前古樹參天,晉祠內有周柏、隋槐和唐槐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我最喜歡的就是聖母殿的盤龍柱,這些龍形態各異,氣勢非凡,而且居然能保存千年之久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聖母殿是晉祠主殿,供奉的是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殿外兩旁的站殿將軍氣宇軒昂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貓貓撫摸著托碑的“贔屃”,還不知道它也是龍的九子之一,不是一隻普通的烏龜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晉祠的建築古老中透露著滄桑,滄桑中顯現著歷史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透過主殿的木柵欄,我們可以看到殿內的陳設,殿內無柱,正中央端坐的正是周朝開國皇后邑姜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我沉醉於這些佈滿灰塵的北宋彩塑,也許只有歷史的塵埃告訴人們,聖母已經在這裡端坐千年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除了聖母像,其餘四十二尊侍從像對稱地分列於龕外兩側,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這些宋朝的侍女像惟妙惟肖,刻畫了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還有晉陽第一泉難老泉,難老泉是晉水的主要源頭,泉上有一座八角攢尖頂的亭子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只可惜奔流了千年的難老泉現在也老了,如今的泉水已經乾涸了,流出來的是自來水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儘管泉水已老,但自來水還維持著晉祠的靈動,遊客們在一汪碧水間玩得開心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別小看晉祠的水渠,這條水渠是春秋末期晉國世卿智伯瑤為攻取晉陽城而建的,而“智伯水灌晉陽”也導致了“三家分晉”,成了中國歷史上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中國社會有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晉祠,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 木子弓長- 驢遊記

 匆匆游完晉祠,晉祠後面還有天龍山石窟和龍山石窟,都是太原比較有名的景點,但要包車前往,考慮時間原因我們放棄了,匆匆趕往火車站,晚上到達介休

        兩千年的晉祠有太多的歷史故事蘊藏其中,看懂晉祠,也等於讀了一段中國歷史,儘管經過歷代的加建、翻修和維護,晉祠有不小的改變,但上千年來,晉祠一直是山西數一數二的名勝,去山西,還是不能夠錯過晉祠。

鏈接:

《華夏文明看山西——山西遊記攻略》

---------------

千年晉祠聖母殿周武王妻邑薑的神聖素描 - http://goo.gl/zuvT1v

歲月的刻刀在打磨神龕上的信仰,木屑早早作了虔誠。沙漏翻飛,又用顆粒流轉了千年,終於定格到晉祠的木瓦上。且用大筆,且走晉祠,畫將一幅有關聖母殿的素描。
【素描的背後】
人說:建築是凝固了的音符。
若想及山西,大概晉祠可以算是交響一般的存在了。初時的晉祠,被稱作唐叔虞祠,本是發軔於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些久遠的東西,大略又會和秘辛一類產生交集,於是便連它建造的年限,都成了不能定義的無奈。

 

 

 

懸甕山麓,晉水源頭, 老祠在有些滄桑的塤音裡,靜默了許久,也換著模樣。便如同硬幣的兩面,佚失了一些“瓦片”的晉祠,卻也讓交響變得豐潤起來。於是,木瓦鋪陳虔誠,聖母殿如今成了晉祠最早的音符。
聖母殿落在了建築群中軸線的終端。作為晉祠主殿,它肇建於宋代太平興國九年,也就是西元的984年,粗粗算來,竟已為整個晉祠壓軸了千年。

 

 

 

所謂聖母殿,自然祀奉著女性,卻與民間的三聖母無有關聯,而是周武王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如此,本是紀念唐叔虞的晉祠,將其母置於主位,倒也不顯唐突。一飲一啄,大概自有定數。聖母殿源於宋代,磚石木瓦也盡皆攜著彼時的氣韻,若是較於盛唐氣象,規模雖然略小,卻是富於變化,形式上也更顯秀麗俊挺,柔美典雅。物以稀為貴,對於宋代建築遺存不多的中國來說,聖母殿像極了一塊銘牌,穩穩掛在代表榮耀的牆壁上。

 

 

【再現“虔誠”】
時間許是一柄特質的三棱鏡,可以還原建築自己的光,於是,千年聖母殿才能任人沐浴它的七色祥和……


安然而坐的大殿,並未循了廟宇面南背北的老調,而是徑自坐西朝東的樣子。殿頂顯然是典型的重簷歇山式,在地位上僅次於廡殿頂,足見聖母殿規格之高。上覆著剪邊的黃綠琉璃瓦,垂落的簷上各自蹲著三個碧色脊首,簷角又微微翹起,似是女子舞動的裙角,挑弄著高處的雲。簷下是進深兩間的前廊,將大殿合圍一起,作了美的集合。迴廊環繞,又形成了頗為寬闊的空間,這便是載在《營造法式》的“副階周匝”。這種做法早在商朝便已出現,聖母殿卻是目前現存古建的最早實例。 
 
 

斗拱密密麻麻,挨著三塊金漆的牌匾,依次羅列的“潛通元化”、“三晉遺封”、“惠普桐封”,被鐫刻成信仰的一排。上首是正懸的匾額,豎書的“聖母殿”三字被四周的龍雲木雕圍在中間,端得好看。廊下自有木柱,石礎則略顯斑駁,像是帶了歷史特有的留白,然後夯入了青石板面上。柱身已經露出久經歲月的木色,各自還上浮一條婉轉盤旋,直欲升天的四爪木龍,惟妙惟肖,怒目如生,只是不知這樣的虯繞消磨了多少匠人的韶華。《營造法式》中自然也“拓印”了此類纏龍柱的製法,可時間卻成了紙張與現存間橫亙的苦海,宋時的龍抱柱子再沒了聖母殿的幸運可以渡將過來。 
 
【慈愛的色彩】 

顏料調和成的相紙,捏作了記錄當年的倉頡碼,光暈迴轉間,慈​​愛的輪廓在龕盒裡被徐徐勾勒,這是大殿裡堅守千年的邏輯。 
 借下柱子的微斜,連著屋簷的輪廓都柔和起來,聖母殿在用極致的細膩賦​​予建築慈愛的線條。隔著內柱,面闊七間的大殿便是鋪陳的宋時色彩。大殿“空空”,竟再不見承重用的木柱,卻愈加覺得空氣裡都是氤氳繚繞的聖母威嚴。地上鋪了大號的石板,已被磨得發亮,一直延伸到了聖母主像的下首。
大殿正中,朱紅的落地門大開,露出神龕裡端坐的彩塑聖母主像,四扇的屏風則折成恰好的角度,將中間的聖母圍了起來。座下是宋代盛行的曲搭腦扶手椅,靠背末端還點綴了靈芝紋的造型,塑像也因之變得飄逸起來。聖母塑像身披了大紅的風衣,上挽著後挑的雲髻,而鳳冠下豐潤的面龐,滿是來自婆羅門的儀軌,無有表情,卻是給予了天下以慈悲。

   
與主像不同,侍從的人像在匠師的雕琢下有了人性的氣息。左廡東側第五個侍女像尤其特別,瘦削的身體微微前傾,螓首娥眉,美目盼兮,清揚婉兮,婉轉中秀出了女子靈動的身形。而右廡東側的第一尊侍女像卻是一副慎而重之的神情,明眸低斂,專注著手捧的印璽,一手捧托,一手護持,渾然一副小心翼翼的神態。如此種種,雖是不能言語,卻用各色的表情傳遞了千年前的宮廷信息。

  
這些塑像的總數多達43尊,除了聖母,42尊侍從的塑像對稱地分列在左右兩廡,它們或為宦官,或為著男服的女官,尺寸類比真人大小,除了神龕裡的小侍女,皆是北宋時期的作品,真實再現了彼時宮廷的樣貌,憑著歷史和藝術的價值,大殿裡泥塑的彩繪塑像已被視為晉祠內眾多景緻的三絕之一。

【蔥鬱罩祠】 
聖母殿右側的苗裔堂前,生著一株植於西周的柏樹,被稱作齊年柏,乃是晉祠裡的“三絕”之一。大樹歪歪向南,泛白的軀幹早已剝落了樹皮,皴裂著露出來的樹紋。分叉的樹枝,遮蔽了飛鳥剪空的湛藍,長出的鬱鬱蔥蔥又蔓延到了屋頂,竟以屋簷作了枕,像是睡了的美人,慵懶地鳥瞰來往的眾生。樹幹很是巨大,需要數人才能合圍,大概也是在炫耀它勘破生滅的資本。 


周柏大概3000年的壽數綿延出來一種無言的陪伴,只是沉默地罩了不遠方的聖母大殿。若是不去注意,又有誰可以注意到這份晉祠獨有的細膩。
“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周柏的紋路里有文豪歐陽修的墨色;“晉源之柏第一章”,周柏的枝蔓中留著傅山公題詞的牌痕。


石塤還在悠悠轉響,縈繞了有些震顫的筆尖,然後,聖母的素描在黑白相間裡漸漸成形,這是晉祠中與信仰有關的輪廓。 
親,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嗎?請關注我們中華民​​居:中華民居

---------------------

 殿外木柱上之木蟠龍,乃北宋之製品

 wKgB3FDZXvCAZ0CYAAQgobnrero18.groupinfo.w600wKgB3FDZXvuAa6G4AAc7K61a6RQ19.groupinfo.w600wKgB3FDZX2aANsT6AAZ4QKNpWQY65.groupinfo.w600wKgB3FD2F9eASpjVAA3lX0Cinw836.groupinfo.w600wKgB3FDZXumATRFMAAasoHoc5hg69.groupinfo.w600wKgB3FDZXuyAeg17AAcUiXV4Zps15.groupinfo.w600  

-------------------

〈旄丘〉這首詩的作者是姜太公的女兒,周武王的正妻,周成王的母親,史稱為「邑姜」-胎教/〈旄丘〉是一首非常優秀的詩篇,她所闡述的道理,對古人及現代人教育孩子都有指導及借鑒的意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diUqX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gzSEZ
太公望/姜太公/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9T95vy
胎教始祖/“太太”一詞的由來,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賢妃/周有三母,乃王季之母太姜,昌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Hjvsg1
武廟/齊丁公呂伋/姜太公之女邑姜,而丁公為太公之子/九府圓法/國寶金匱直萬-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姜太公的《九府圓法》指的是”掌財產之官,西周掌管錢幣的九個政府部門分別是:太府.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周禮.春官.天府》記載:“天府”掌管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國寶金匱直萬/唐朝開始追封姜尚為武成王,與孔子的文宣王相對為文武二聖 明太祖封關羽為武成王; 因此像在台灣的日月潭的文武廟, 武廟即祀奉關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2YVsdl
秦始皇的祖先究竟是誰?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子牙當上了太上老君/姜維/姜子牙武聖。739年唐玄宗下詔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宋朝時姜子牙所著的《六韜》被列入武經七書,他本人被追封為昭烈武成王。在武廟中,更是以姜子牙為首/姜子牙的坐騎應該就是麋鹿。姜子牙是商周時期人氏,那時麋鹿很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5Gy0I7
姜姓起源/姜佳氏/德容言功-婦女具備的四種德行+溫良恭儉/慈安太后生母:姜氏(後改為姜佳氏)/中國最古老八大姓氏+姜、姬、媯、姒、贏、姞、姚、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M3KcGY
董鄂氏-美女/董鄂妃/董鄂氏以邑姜為楷模-邑姜之後誰人/孝獻皇后-董鄂妃/御制董鄂后行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6zh2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