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_144610

北市推公廁自治條例 公廁要提供消毒液、衛生紙
北市公廁示意圖。(資料照,北市環保局提供)
北市推公廁自治條例 公廁要提供消毒液、衛生紙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Fvb1C
2022/05/25 14:32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台北市市政會議通過「台北市公廁環境衛生管理自治條例(草案)」,規定環保局列管的政府機關、公園、百貨公司、加油站、超商等13類、共6900座公廁應設置扶手、求助鈴、馬桶座墊消毒液等貼心設施,並提供衛生紙,未設置的公廁要在條例公布施行起1年內完成設置。草案後續將送請台北市議會審議,將北市公廁軟硬體管理法制化,
台北市公廁環境衛生管理自治條例管理對象包括政府機關、公園、交通場站、百貨公司、加油站、超商等13類公私場所,共有6900座公廁。自治條例要求列管公廁設置馬桶座墊消毒液、衛生紙、扶手及求助鈴等友善服務。
環保局表示,若公廁因其他法令或特殊原因無法設置,可報請環保局同意免除設置。若未符合規定設置基本設施的公廁,要在條例公布施行日起1年內完成設置,若有正當理由、且經環保局同意,可延長完成期限至多1年。
環保局現在也在公廁入口張貼公廁意見QR CODE,讓民眾可以即時反映狀況給管理單位。環保局也明定公廁設施環境衛生檢查評分標準,會針對公廁查核、分級,並要求公廁環境衛生級別應達普通級以上。
環保局表示,北市從2001年推動公廁年計畫,至今已逾20年,有效提升北市公廁環境衛生,民眾對北市的公廁環境滿意度也是六都之冠。環保局為營造更安全、友善的城市環境,也因應老齡化社會及發展本市觀光需求,因此推動台北市公廁環境衛生管理自治條例,目前已經台北市市政會議通過,草案後續將送請台北市議會審議,將北市公廁軟硬體管理法制化。北市推公廁自治條例 公廁要提供消毒液、衛生紙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Fvb1C


從無性別廁所到課堂性別教育
www.msn.com查看原始檔

© 由 Storm Media Group 提供
就在2014年,我在美國麻州任職的公立學校決定新增Unisex Bathroom,也就是無性別廁所,從教職員到學生,都為此接受了一系列的無性別教育講座。在講座中,講者提醒我們,在上課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常說「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我們是不是常依照性別去分配教室的打掃工作?我們給孩子的讀物,裡面是不是有許多帶有性別偏見的用語?在花園裡種花的,通常是女孩子,而男孩子常常在陪著爸爸粉刷牆壁?這些日常的指令和敘述,其實是在無形中逼迫孩子們必須選擇當「男生」或者「女生」,我們在下意識的把孩子的性別塑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孩子們一天裡在學校待的時間是最長的,試想,若是教職員繼續使用這些帶有性別歧視的字彙,對孩子會有多麼大的影響!為了推行性別中立教育,講者鼓勵我們在課堂上閱讀不帶有專有性別用語(他/她)的書籍,或是打破性別迷思的童話書,同時講者也分享了一本繪本,書名已忘,但是書中主角做了一系列只有「男性」才能做的事,像是開飛機,遠征沙漠,在主角的衣著上,也完全看不出是男是女,到最後才揭露了主角的女性名字,但是讀完之後,孩子們在乎的不再是主角的生理性別;又例如另外一本繪本 Elena’s Serenade(我找了一下這個詞的定義,小夜曲,意外發現 Google 提到通常為男性在夜間彈奏小夜曲),小女孩Elena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玻璃技工,雖然她的爸爸告訴她,從來沒有女性從事過這個行業,但是Elena 最後還是打破了「甚麼性別應該做什麼事」的迷思,也讓她的爸爸知道沒有什麼是「不適合女生」的。

除了鼓勵閱讀性別中立圖書之外,在學校裡,我們也被教育尊重正在經歷性別認同成長的學生,例如雖然生理性別為女,但要求我們以男性名字和代名詞稱呼的學生,還有完成性別轉換以後發信給全校的同事,告知我們他已經完成一系列的手術,從今以後請叫他的新男性名字(或女性名字),學校還特地給了他們換了有新名字的電子郵箱;無性別廁所也是為了有需要的學生和教職員成立的。有些人可能很難想像,對生理性別和心理認同不同的學生和教職員來說,得選擇去男廁或女廁或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許多在亞洲社會看來不太能想像的現象,例如孩子們介紹兩個爸爸或媽媽給同學,老師們帶著同樣生理性別的另一半介紹給學生,在這裡都不需要大驚小怪。同事曾轉述給我,有位老師的未婚妻到學校看她,孩子們童言童語的問:「她是你的老婆嗎?你們都是女的。」同事溫和但堅定地說「她是我的重要的另一半,是的,我們剛好都是女的。」孩子們想了一下,說了一句「OK!」就繼續快樂的和其他同學玩耍。孩子們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這個事實,相較之下,我們大人有時是不是反而把事情搞得很複雜?

我想,以溫柔的方式告訴孩子,別害怕挑戰性別偏見,是性別教育成功的開始;漸漸的,孩子的性別觀不再黑白分明以後,才能開始以同理心平等對待不同的性別認同。

--------------------------

冰棒全體員工鞠躬道歉..真的很抱歉我們漲了三元<(_ _)> | 鍵盤大檸檬 - http://goo.gl/LW86VH

臉凝重地為了3元集體鞠躬.......馬的不像茶葉蛋漲10元都裝沒事 - YouTube - https://goo.gl/tvMsC1

-----------------------------------

米果:日本衛生紙教我的廁所美學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 - http://goo.gl/SUi26s

 

日本JR斷電停駛 5千人整齊排隊走鐵軌脫困

▲日本JR線故障,5千名乘客安靜整齊走鐵軌,形成特殊畫面。(圖/翻攝自神戶新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JR東海道線發生斷電意外,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16日上午7點,該區段有4列電車無法行駛,影響15萬通勤族。其中,有5千名通勤族為了趕上班上課,被迫沿著鐵道行走至鄰近車站,整齊程度讓人直呼神奇,加上鐵道服務員在旁鞠躬道歉,形成相當特別的畫面。

根據日本《神戶新聞》報導,在神戶市東灘區JR西日本的住吉站,發生有人跌落月台的「人身事故」,導致列車停止行駛,1小時後恢復通車,但沒多久在神戶站到元町站間又發生架線斷電意外,導致該區段有4個站的列車停駛,影響15萬名通勤族,車上有5000名乘客為了趕上班、上課,被迫沿著鐵軌走,隊伍相當整齊,也沒有任何推擠情況,相當特殊。

斷電的原因,推測是車體接觸到架線,車體上也看得到褐色的燒焦痕跡。因事故造成列車停駛,車上約5000名乘客被迫下車走路趕上班、上課,短短一站的距離,原先只要5分鐘便可抵達,行走卻得花上20分鐘。

不過特別的是,大批上班族、學生族安靜地依照JR工作人員的指示,整齊的走在鐵軌上離開受困的地點,月台上等候的乘客也靜靜等待,過程中沒有推擠,也沒有任何吵雜,形成相當特殊的景象

▼JR故障,影響15萬名通勤族。(圖/翻攝自神戶新聞)

▼日本JR故障,5千乘客齊走鐵軌畫面。

---------------------------------------------

古代日本人的放屁藝術

偶然間,發現了幾幅有關古代日本人“放屁大戰”的捲軸畫。還真是藝術,挺好玩的貼過來。
     這些畫被稱作He-Gassen (“The Fart Battle”“放屁的戰爭”) ,是關於古代日本人放屁的。向人放屁,向動物放屁,向口袋放屁.....總之,是一場放屁的遊戲。
    那麼,歷史上日本人是否存在圖中所描述的情況呢?如果存在,它的歷史背景是什麼?這值得學者們研究和深思。

A good old Japanese farting competition 

畫卷下載地址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chi04/chi04_01029/

----------------------

日本社會 仍有300萬「賤民」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10-27 02:57:15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報導


日本不少屠宰業者擔心受歧視刻意隱瞞職業。 美聯社
分享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日本是單一種族的國家,很少外國人,表面上也沒有階級之分,是相當和諧的社會,但有一例外,日本社會隱藏了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賤民」階級,他們是從事屠宰業、殯葬業等「不潔」行業的人,在封建時代屬於「部落民」階級,即使明治維新後已廢除種姓制度,部落民後代至今仍受到歧視。
東京芝浦肉市一間老房子的桌上,堆滿仇恨信函,這是從中世紀以來日本社會對屠宰業有偏見的證據。

屠宰業、殯葬業、皮革業和其他被認為「不潔」的行業,都長期被邊緣化,在芝浦屠宰場工作的人尤其受到歧視,雖然這裡出品全球最貴的和牛肉。屠夫這一行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訓練,沒有十年功夫不能獨當一面,但許多人不願說出他們的職業。

屠宰場的宮崎結衣說:「人們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我們不希望家人受傷害。我們能反擊,但若我們的孩子受到歧視,他們沒有力量反擊,我們必須保護他們。」

屠宰場內的許多工作人員都是「部落民」後代。「部落民」可追溯到封建時代,從事與死亡有關而被認為「不潔」行業的人,例如劊子手、屠夫和殯葬業者,他們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落,被稱為「穢多」,是最低階級的人。當年「穢多」階級若犯罪,武士階級可以殺了他們而不受懲罰。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還有地方官員宣稱,「穢多的命只值一般人的七分之一。」

種姓制度在一八七一年與封建制度一併廢除,但「部落民」仍難以融入社會。在應徵工作時,雇主會要求家族的戶籍地,「部落民」常不被聘用。

在一九七○年代,一個爭取「部落民」權益團體發現,一本三百卅頁、手寫的「部落民」姓氏和社區地名透過郵購秘密賣給企業主,許多大企業用這本名單剔除「部落民」。日本已立法禁止這種行為。

Google Earth在二○○九年提供東京和大阪的歷史地圖,竟標出封建時代「部落民」的村莊,引起公憤。現在還有多少人居住在歷史上的「部落民」村莊已難以查證。政府在一九九三年的調查中列出近一百萬人住在全國四千多個「部落民」村莊。「部落民解放聯盟」估計有六千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近三百萬。

聯盟人員說,現在仍有人私下買「部落民」姓氏和居住地名單,但用途不同。「有些個人買來調查未來的女婿或媳婦是否為部落民,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歧視之一。」

根據去年東京都民調,至今仍有一成東京人不願讓子女和部落民後代結婚,有近半數表示無所謂。

「部落民」的烙印難以消除,也與他們與日本黑道淵源深厚有關。研究日本黑道的美國記者艾德爾斯坦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黑道分子來自「部落民」社區。一名黑道大哥解釋說,由於「部落民」受到歧視,黑幫能給他們一個家。

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麥克·寸田 (Mike Sunda)
2015年 10月 28日
分享

Image caption
芝浦肉市的屠夫
日本至今仍有一群人受歧視、鄙夷,特別是在就業及婚姻方面,無力擺脫低下的社會地位。出身,難道真要讓他們永世難以翻身?
東京芝浦肉市,不太顯眼的地方,有一間乾淨整潔的小屋。小屋角落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是一摞粗製濫造的恐嚇信、仇視郵件----一種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代社會偏見的證據。
在日本,長期以來,屠夫、殯葬工、皮草工、還有其他「不乾淨」行業的工種比如清潔工一直被邊緣化。這種歧視延續至今,芝浦屠宰場的工人也未能倖免。
其實,這裏的工人經手的,可是全世界價格最昂貴、肉最受人追捧的動物。舉世聞名的日本神戶牛肉就是在這裏出產的。上好的神戶牛排,價格足以高到讓人流淚。
工人需要精湛的技藝、長期的培訓和堅定的信心,掌握這手本領甚至需要長達十年的功夫。儘管需要這麼巨大的付出、這麼出色的手藝,屠宰場的許多人還是從來不和外人公開談論自己的職業。
屠夫紀公崎(Yuki Miyazaki)說,「有人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總會猶豫,不知如何開口。」
「多數時候,原因是不想連累家人受傷害。如果我們受歧視,可以反抗。如果孩子受歧視,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我們必須保護孩子吧。」
封建制
和屠宰場許多其他人一樣,紀公也和日本的「賤民」—「部落民」(Burakumin)有關。
部落民起源於封建時代,最初指的是由從事被視作不潔或者與死有關—比如劊子手、賣肉的、殯儀工—職業的工人組成的隔離社區。
這些社會「棄兒」中,等級最低的叫「穢多」(Eta)。穢多犯了罪,武士可以將其處死而且不受懲罰。記載顯示,一直到19世紀中期,日本一法官還曾稱「穢多的價值相當於正常人的七分之一。」
雖然日本人普遍認為這個詞粗魯無禮,但是現在穢多一詞仍在使用。屠宰場收到的仇恨郵件中,有一封信表述對動物的同情,因為動物是被「穢多」殺死的。

Image caption
仇視郵件
1871年,日本廢除等級制,但是,「賤民」之融入仍然存在障礙。被邊緣化的部落民社區仍然散落在日本各地。
「戶口」要登記出生地址,雇主經常可以要求申請人出示。上面的家庭地址如果「不雅」的話,經常會導致受歧視。
1960年代,日本著力改善部落民待遇,推出多項同化舉措,旨在改善部落民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儘管如此,歧視還是未被消除。
黑名單
1970年代中期,一家部落民權益組織發現,一份長達330頁、手書的部落民人名和聚居地區地址的名單,通過郵購手段秘密出售給雇主。
當時,許多日本大公司使用名單篩選申請人。
直到2009年,「谷歌地球」用了一張公開發售的東京和大阪地圖,其中標明封建時代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對偏見、歧視等問題的關注和熱辯。
現在,很難凖確統計傳統部落民社區的具體人數。
日本政府1993年的調查稱,將近100萬部落民散居在全國各地大約4000個社區。1955年創建的維權組織「部落民解放聯盟」(BLL)認為,社區總數應在6000左右,部落民總人口將
近300萬。 部落民解放聯盟的近藤俊(Toshikazu Kondo)說,時至今日,部落民黑名單依然存在,不過應用目的有變。
他說,「1970年代,公司用名單審查申請人的背景,後來有了規章制度,這樣做是非法的。現在,眾所周知,還是有人要買這樣的信息,不過不是大公司,而是個人,目的是檢查未來親家的背景。這是我們現在經常需要面對的最大的歧視之一。」
黑社會
去年日本政府所做的一項調查中,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說,對孩子和部落民後裔結婚持保留態度。不過,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Image caption
黑幫組織對部落民有吸引力?
歧視、偏見長久不消,原因之一可能是部落民和日本黑社會的關聯。
阿代爾斯坦(Jake Adelstein)是美國記者,報道日本犯罪問題長達20年。他估計,三分之一的黑幫成員來自部落民社區。所有的門都向他們關閉,凸顯黑社會的吸引力。
一名黑幫首領向阿代爾斯坦解釋說,黑幫給了那些受歧視的人一個家、一種紀律。
但是,並不是祖上是部落民的人才有受歧視的風險。特定工種與部落民這個社會棄兒的歷史關聯如此之強,所有在屠宰場工作的人—無論出身如何—都有可能被歧視。
不給酒
櫪木縣豐(Yutaka Tochigi)今年58歲,是芝浦屠宰場工會的負責人,辭去從前電腦程序員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陪孩子。不過,他立刻在家裏受到白眼。
櫪木祖上並沒有部落民血統。他說,「我父親曾經對我說,你還不如去掏大糞。我懂得,他指的是我去做部落民工作了。
記得有一次和妻子一起去看望她父親的親戚。我告訴他們我的工作後,他們停止給我倒啤酒!」

Image caption
櫪木是屠宰場工會負責人
不過,櫪木和近藤都認為,未來有望更好。近藤說,「仇恨言論不如從前多了。這樣做的人會被告上法庭,必須賠償損失。」
「我們還可以看到工作單位歧視、反部落民的塗鴉,但是,和我們取得聯繫的人比從前任何時候都多了。」
桌上擺著恐嚇信、仇恨郵件的那間小屋屬於芝浦肉市的信息中心,目的是教育公眾、改善社會態度。
桌子旁邊的牆上掛著另外一種來信。組織來參觀的學生,在懂得了這些工人精湛的記憶和敬業精神之後寫來的感謝信。
不過,也許這依然表明,古老的歧視與偏見還沒有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注,麥克·寸田是在東京生活的作家,關注音樂、日本青年和城市文化)
(撰稿:蘇平,責編:橫路)

-----------------

2015-11-01_221158  

日本人真的接受儒家思想嗎?

在東京想看孔子像的話,可以去御茶水。

御茶水是東京的學院派中心。這裡聚集了很多大學和專科院校,日本最著名的書店街、神田舊書街就在附近。位於江戶城北側城壕一端的這片區域,從江戶時代起就是日本的學術中心。

御茶水有一處名叫湯島聖堂的地方。傳說這裡能幫助學子金榜題名,每到大學入學考試的季節,都能看到孩子們來到坐落於此的一座3米高的孔子像前,深深鞠躬祈禱。

前些天,我帶一位研究日中關係的年輕的中國學者來這裡時,他大吃一驚。因為這處湯島聖堂孔子廟的建立,遠遠早於中國人大量湧入日本的明治維新時期。

湯島聖堂可追溯到1690年,始於五代將軍綱吉把江戶幕府儒學教師林羅山的宅邸內的夫子廟(先聖殿)移設,進一步擴大規模並加以修繕,作為江戶幕府的官學府。從那時起,與孔子廟相關的一系列建築物被稱作“聖堂”。

那之後,1797年又進一步擴大規模,開設“昌平坂學問所”,當時參考了過去朱舜水(中國明朝的遺臣)為水戶德川光圀製作的孔子廟模型裡面供奉的孔子像也是朱舜水帶到日本來的。這處湯島聖堂見證了日本人是如何努力學習儒教,將它作為一門學問去專研,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跡。

中國文豪魯迅年輕時曾到訪湯島聖堂。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進入了專門招收外國人的弘文學院。在那裡學完日語後再升入高級學校。魯迅在弘文學院的老師的帶領下去了湯島聖堂。

老師善意地告訴魯迅“看!很懷念吧。好好拜一拜貴國最受敬仰的孔聖人吧”。可魯迅的內心卻充滿厭煩,心想“已經受夠了孔子才來日本的,可到了日本後還要拜孔子嗎”?當時中國正值革命前夜,去海外留學的年輕人心中充滿了反儒思想,可日本人卻誤以為只要是中國人就都是虔誠的儒教徒。

(湯島聖堂的孔子像)

這有點像“只要是日本人都無比尊敬天皇”的誤解一樣,但稍有不同的是,日本人一千多年來始終從中國引進儒教的各種各樣的學說、教義,奉為人生的導師敬仰學習之,所以對於“中國人討厭儒教”之類做夢也想不到。

說到這想起了另一個比較相似的誤解,我經常聽中國人說“日本的儒教文化圈如何如何……”,可是日本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屬於儒教文化圈。文化,如果是以宗教背景為依託的話,日本的宗教是神道教、佛教,在此之後才是儒教。因該是這樣一個順序吧。而且,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在日本都被視為宗教,但只有極少數人將儒教定義為宗教。

關於儒教的內容,毫無疑問日中之間也產生了認識上的誤差。

我有一位朋友的名字裡帶“忠禮”二字。他今年50歲左右,和我幾乎是一代人。他的父親是孔子學說的熱心讀者,因此給他取名時使用了在儒教中與“仁”、“義”並重的“忠”、“禮”二字。最近很少看到有人起這樣的名字,但昭和時代前期的日本人還有著從中國古籍中給人命名、選擇雅號的習慣。

可是對於忠與禮,日本人與中國人的認識存在著細微的差異。這些理念在兩國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其重要度各不相同。極端來說,日本人極其推崇忠,中國人則不及;中國人十分推崇禮,而日本人則不及。

日本最有人氣的歷史劇要數“忠臣藏”的故事了。一位主君遭到敵人暗算,家臣們為了雪恥報仇,制訂了縝密的計劃,最終將仇敵殺死。在三國演義中,日本人最喜愛諸葛亮與關羽,這種感情中就包含了對他們忠誠精神的感動。

日本特別強調的是“滅私奉公”的精神,即完全不考慮自己、無條件地忠誠於主君的姿態。日本的江戶幕府利用儒學者宣傳著忠的理念,試圖最大限度地在武士階級推廣這種對幕府有利的社會道德規範。

在日本的大學任教、精通於日中文化比較學的王敏認為,忠的理念在中國並沒有如此徹底。雖然忠誠非常重要,但對愚相與昏君的效忠並不會得到好評。簡單地說,就是向惡者效忠者本人也會變成惡者。總之,在不符合倫理道德的情況下,盲目效忠的行為是被否定的。

日本的忠則是盲目的忠,並不存在評判主君善惡的普遍標準。與根據“天命”來判斷領導人善惡的中國價值觀相比,日本在本質上存在著些許差異。儒教在日本吸收了當地的風土要素,已經發生了變化。雖然原型得以保留,但運用方式出現了差異。歸結起來,就是日本不存在“天命”一說,忠誠只是偶然相遇的君臣之間的一種精神紐帶

而關於禮,中國人已經進行了極為細緻的研究,其體系在三千年前就已構建完成。毋庸置疑,種種禮儀都體現出了中國的文化與精神。例如,中國人非常重視秩序與階級,這既是出於對禮的尊重,也因為禮本身就是社會秩序

日本人對於禮的喜愛程度並不高。人們都說日本人懂禮貌,但我認為並非如此。禮儀原本是禮節的一種,“見到他人要低頭”“受到照顧時要表示感謝”——日本人都記著這些禮儀,並且一直都在實踐,但並沒有思考過“低頭”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對於既定規則,日本人能夠很好地執行,但由於其中並沒有深層的思考,所以在日本,禮的理念內部的精髓出現了空洞化。

茶道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種儀式,茶道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其自身的含義。但現在的茶道老師連這些含義都不知曉,只是一味地專注於忠實還原這些動作本身。

忠與禮在日本與中國的應用上存在著細微的差異,而它們也正反映出了兩國之間微妙的不同。總的來說是因為在儒教的宗教性部分和處世之道的部分中,日本人沒有接受儒教的宗教性部分而只接納了處世之道的部分。所謂處世之道,換言之可以說是“人的倫理”。

日本只有名字上稱其為儒教,但並不把它作為宗教,而是用於“教育”“教養”等含義。總之,它是一門作為學問、教養而存在的“儒學”。在中國,從很早以前人們就討論儒教究竟是不是宗教了,但在日本這樣的討論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因為在日本,儒教沒有類似祭祖先、祭天地那樣的祭祀活動。

還有,對我這樣學中文的日本人來說,最頭疼的是中文裡對親屬關係的稱呼有著嚴密的區分。

在日本,人們稱呼親戚的叫法非常單一。在中國人看來或許太隨便了吧。“叔父”、 “伯父”也不區分,都叫“おじ”就可以了。而在中國,跟父親的哥哥稱“伯伯”,跟父親的弟弟稱“叔叔”。對母親的兄弟也分別有不同稱呼。為什麼要區分這些親戚的叫法呢?因為這與祭祀有關。不確定好明確的稱呼和序列,在祭祀的時候就難辦了。

日本人對於親戚的稱呼方法不像中國那樣被明確化,是因為原本日本沒有作為祭祀而存在的儒教。後來才傳入日本。

總之,儒教在日本被人們選擇性地接受。

比如對待家人、祖先的講究,婚喪嫁娶等儀式,只吸取儒教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人們為人處世、人生哲學等方面,儒教因素的影響力非常大。日本式精神的代表、武士道中就深受儒教的影響。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孔子和他弟子的名言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比如“今年40歲了,進入不惑之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甚至不知道這些典故來自中國。

可是,要說日本人信奉儒教吧,我的回答是NO。日本人選擇性的吸取了儒教。它作為一門學問是必要的,但關於其背後的宗教理念,日本人沒有接受。

這和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儘管吸收了西洋的科學技術,但沒有真正意義上接受基督教文明一樣。中國人當年對待西洋文明時“中體西用”,日本人對待儒教的接受方法大概就是“和體中用”吧。

--------------------

印度千人部隊實彈鎮壓「種姓階級」暴動,已造成19死200人傷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goo.gl/l7rbhl

---------------------------------------------

儒學典籍被韓國申報“世界記憶”

  此次《世界記憶名錄》新增了47個項目,除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被收入外,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記憶”。

  韓國這次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主要是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時期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這批木刻板屬於718部書籍和文獻,總計64226塊,全部為手工雕刻。718部書籍和文獻創作於1460年至1956年,大多為儒學典籍。

  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為305個家族和儒教研究機構,包括儒文化博物館等。受他們委託,朝鮮研究高級中心2014年將這些木刻板打包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並由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向聯合國[微博]教科文組織提起“世界記憶”申報。

  韓方在申報這些儒教典籍木刻板時,從多方面進行闡述。韓方說,大多數木刻板都是在朝鮮半島雕製完成,地點主要在今天韓國的慶尚北道。慶尚北道在歷史上以出版書籍著稱,被稱作是朝鮮的“文獻庫”。

  另外,申報的所有木刻板都為孤本,後世再未復刻。

  從韓方的申報材料看,很明顯,韓國這次申報《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重點不在雕版印刷這一技術,而在於儒教內容和思想通過這一技藝得以有效傳播和傳承。據新華社

儒教典籍雕板被韩成功申遗 称多在朝鲜半岛雕制

《排字礼部韵略》(1460)。(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
李退溪的《圣书十图》(1681)。(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
李退溪的《圣书十图》(1681)。(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
朱熹与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1794)。(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
介绍仪式典礼的古籍《安陵世典》(年代不详)。(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
介绍仪式典礼的古籍《安陵世典》(年代不详)。(图片来源:韩国朝鲜研究高级中心网站)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12次会议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了47个项目,除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收入外,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记忆”。

申报了什么

  韩国这次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是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这批木刻板属于718部书籍和文献,总计64226块,全部为手工雕刻。

718部书籍和文献创作于1460年至1956年,包括583部儒学家的作品和著作、52本新儒家学说著作、32部与儒家学者相关的宗谱年谱、19部与儒家相关的仪式研究、18部儒学史书、7部训蒙书、7部地理志及其他相关书籍。

  在这些文献典籍中,时间最早的是1460年出版的汉语韵书《排字礼部韵略》,这部书属于创作诗词歌赋时的音韵辞典,是当时参加科考的学子的必备参考书,因此在书名中出现了“礼部”的字样。

  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为305个家族和儒教研究机构,包括儒文化博物馆等。受他们委托,朝鲜研究高级中心2014年将这些木刻板打包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并由韩国文化遗产管理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起“世界记忆”申报。

  新华国际客户端发现,这些古籍中不仅包括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儒学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时期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朱熹理学选集《朱子书节要》(1743)、《圣学十图》(1681)等,也包括一些原汁原味的中国儒教经典,例如朱熹和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1794)。

  凭什么申报

  韩方在申报这些儒教典籍木刻板时,从多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韩方作出“保真”承诺。申报材料说,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全部为“真实原件”,这些木刻板在原作者家族代代相传,少则60年,多则550年,有序传承确保了文物的真实性。

  其次,用这些木刻板雕版印刷的书籍都有史可查,有些在古籍目录中有所记载,有些则被编入王室册录。换句话说,这些古籍的身份有官方依据。

  再有,韩方说,大多数木刻板都是在朝鲜半岛雕制完成,地点主要在今天韩国的庆尚北道。庆尚北道在历史上以出版书籍著称,被称作是朝鲜的“文献库”。

  另外,申报的所有木刻板都为孤本,后世再未复刻。它们不仅在古代发挥了批量印刷、有效传播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仍可继续投入使用,继续传承其传播价值。

  申报的意义

  韩方认为,这些木刻板是文本传媒技术的典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文学、政治、经济、哲学、人际关系等,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儒学家开拓和传播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的主要媒介,是构建儒文化圈的重要支柱。

  而且,所有这些古籍的作者和编者在几百年时间跨度中做到了在思想上沟通前人、启发后人的作用,使朝鲜儒家思想得以有序传承和发展。

  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韩方在申报材料中说,这些古籍木刻板中有一些已经遗失,有一些有破损,但正是这些遗失和破损,更应该唤醒一种意识,那就是保护这些古代经典的载体,让它们得到更好传承。

  韩国方面目前正在建设一个专门网站,用以展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所有木刻板。

  从韩方的申报材料看,很明显,韩国这次申报《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重点不在雕版印刷这一技术,而在于儒教内容和思想通过这一技艺得以有效传播和传承。

  一般认为,儒教在汉朝传入朝鲜半岛。在朝鲜三国时期,儒教思想和中国典章制度在朝鲜半岛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时期,儒教在朝鲜半岛得到系统性发展,特别是高丽朝后期,随着程朱理学的深入,儒教在朝鲜半岛呈现大发展的态势。在随后的李氏朝鲜期间,儒教在朝鲜半岛传播迅猛,儒学大家辈出,学派林立,理论创新,思想深邃,为如今韩国的儒教传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记者凌朔,编辑徐超,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
磷酸鹽添加量遽增15倍 醫師憂洗腎人口大增
對於部分品項添加量放寬,陳俊成認為:「非常弔詭」。他質疑,口香糖根本不需要加到每公斤44000毫克,奶精使用的磷酸鹽,也不需要到每公斤13000毫克,為什麼要加這麼多,食藥署應該說清楚。

潘志寬表示,在11月20日以前,「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草案仍廣納各方意見,將針對外界疑慮,展開磷酸鹽類食品添加物國人膳食風險評估計畫,依據評估結果,調整使用範圍及限量,新標準也將依食安法規定,送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審查,草案預告也會徵詢各界意見,完成各項程序才會發布施行。
----------------------------------
亞洲最大 7萬同志遊行 明天台北見
a.udn.com查看原始檔

歐盟各國大動作挺同志遊行,表示明日將與全世界同志(LGBTI)社群站在同一陣線,共同對抗性向或性別認同的歧視,他們相信所有人都應有相同尊嚴,並享有由普世人權宣言所保障的基本人權。歐盟指出,台灣是亞太區域對同志社群最友善的環境之一,也有許多能提供給區域中其他國家的經驗。

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胡克定則表示,英國一向支持人類生而平等,不被歧視的自由是基本人權也是英國所提倡的主要核心價值,他也將在明日走上街頭,倡導平等人權,努力為世界上某些未受到平等對待的少數團體爭取權利。
----------------
客委會嚴選8家客家餐廳 頒授「客家美食」認證標章
張貼日期:2015-10-27
1027-1經過客家委員會1年多的培訓與輔導,8家來自全臺各地的客家餐廳今(27)天齊聚華山文創園區、端出一道道嚴選客家好菜展現成果,並自客委會主任委員劉慶中手中接下象徵「3好(滋味好、場域好、服務好)」及「3心(料理真心、場域用心、服務盡心)」的「客家美食HAKKA FOOD」標章。劉主委除了感謝業者對傳承經典客家美食的用心,也誠摯歡迎大家造訪認證餐廳,開心品嘗客家菜。


劉主委致詞時表示,他雖然不懂得做菜,但小時候在廚房幫阿姆掌火的記憶卻始終深刻,那時候的客家菜是簡單而樸實、甚至有點難登大堂的,當時老家街上除了四炆四炒外,幾乎看不到什麼客家大菜;不過,這幾年在客委會的輔導與業者的努力下,客家菜餚逐漸脫胎換骨並打出名號,現在的客家美食不僅是親近客家文化的重要櫥窗、更代表了高質感的五官饗宴。


1027-2劉主委強調,我們或許可以透過具有客家特色的裝置、陳設與器具等,在品嘗客家美食的過程中瞭解客家文化,但這僅是客家美食的表層。客家族群遷徙的歷史,造就了簡單樸實的飲食文化,但也因為簡樸,所以總能融入移居地的食材與環境,進而創新博大。「簡樸」與「博大」因此才是客家美食的深層精隨。劉主委特別提醒所有喜歡客家菜的朋友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務必仔細感受客家文化「簡樸」與「博大」的深層基因,與客家人的熱情與溫暖。


客委會自103年辦理「『客家美食HAKKA FOOD』認證餐廳第2期輔導計畫」,經過一連串的培訓與專案輔導後,這次計有「亨味食堂」、「福臨飯店」、「全家福客家菜館」、「北埔第一棧」、「蒸烹派客家美食料理」、「欣燦客家風味餐廳」「群酌小吃」及「翠華小館」等8家餐廳榮獲「客家美食HAKKA FOOD」認證標章,連同第1期輔導結訓的14家業者,目前全臺各地共有22家認證餐廳。


1027-3客委會表示,目前已完成全臺22家認證餐廳的輔導,培訓輔導餐廳超過225家次及學員480人次、創新改良客家菜式數十道,並建置100項「客家文化元素基因庫」、開發「好客饌」、「四炆四炒教學影音」及「服務禮儀訓練手冊」等輔導應用工具,以持續傳承、創新經典客家美食及好客文化。


客委會為輔導客家特色餐廳,特別建置「客家文化元素基因庫」,將客家有形及無形文化基因進行篩選輯錄,並將這些元素導入客家餐廳的輔導過程中,透過客家文化特色之裝置、陳設及器具,結合客家招呼語、客家音樂及服務禮儀訓練,搭配在地食材進行客家菜色改良,希望讓所有獲證餐廳都能達到「3好(滋味好、場域好、服務好)」及「3心(料理真心、場域用心、服務盡心)」的標準,讓大家在用餐過程深刻感受道地客家文化及好味道。


這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會中,客家名廚「阿全師」郭敏昌師傅特別到場推薦客家經典美味;客庄美食達人陳明珠,也以造訪全臺客家美食的主持經驗,分享找尋客庄好味道的美味旅程。此外,接受客委會「客家美食認證餐廳輔導第1期輔導計畫」的14家餐廳代表也全數出席為新獲證業者加油集氣,並共同期許帶動臺灣客家美食創意再升級。
----------------------------------
2015-10-30 15:29:56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都更本來就很困難,文林苑事件後更是牛步化;有人用每年平均都更成功戶數,除以老屋戶數,算出大台北完成都更要2300年的數據,乍看有點好笑,背後隱含的卻是社會的輕忽、立法的怠隋,以及政府的無能。

很多民眾以為都更不重要,不用急,房子能住就好,反正歷經921、331,大震小震數百回,房子也沒倒;但正如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的,房子沒倒不是房子好,而是運氣好,大台北已經300多年沒有發生嚴重地震,來場6級地震就會倒4000多戶,發生6.9級以上地震,倒塌戶數更可能高達3萬戶以上。

形勢如此險峻,可是多數人似乎渾不在意,不都更、不改建,不補強,連政府補助住宅健檢也不申請,一副「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的態度,真不知是太樂觀,還是太無知。

都更條例修正草案早在2012年底就送進立法院,但立委就是不審查,大法官宣告部文條文違憲後,內政委員會煞有其事討論了大半年得出來的結果,沒人肯認帳;明明開的是都更條例修正案審查會,但一下子吵服貿「半分鐘」,一下子講太陽花,都更條例都失效了,法案還沒走出委員會。

都更條例修正草案一共有二、三十個版本,要整合確實不容易;但一個攸關民眾身家安全、權益的法案,二、三年毫無進度,立法院也太不像話了。大台北都更要花2300年,起碼有1000年要算在立法院頭上。

都更是為了大眾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環境,公益和私利無法平衡,政府有權力、也有義務出面協調。但現況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這個怕、那個怕,不要說強行拆除釘子戶,連多一點接觸都不太願意,毫無擔當。

都更確有爭議,但多數人都認同這是建城已130年的台北城一定要走的路;民眾可以忽視危機,政府卻不能不防範於未然。
---------------------
台灣人糖尿病指標 中研院找到了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10-30 16:10:05 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即時報導

中央研究院今天宣布,成立三年的「台灣人基因資料庫」,在衝破「千人定序、萬人定型」之里程目標的同時,成功找到台灣民眾糖尿病之精準的預測指標,並於2015年10月30日舉行成立三周年成果發表會。

中研院多年前訂定目標,預計10年之內收集20萬筆國人生物基因數據,以解開國人長期慢性疾病之謎,與協助找出適合華人疾病治療方法的本院「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成立三年來共集結超過5萬3,000名民眾的熱情參與。

中研院院於2012年接受政府委託所建置的Taiwan Biobank,是台灣為未來生物醫學發展所建置的最大規模之基礎建設。三年來共有5.3萬位台灣民眾願意提供其生活型態、健康情形、環境資訊、疾病史以及基因、生物檢體數據等,供Taiwan Biobank長期追蹤他們的健康變化情形,以及提供國內學術機構整體分析使用。

這些龐大的各類數據,除了可協助朝向個人醫學(Personalized Medicine)和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發展之外,終極目標是找到台灣民眾慢性疾病原因,協助擬定治療和預防策略。

這場成果發表會由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主持,而下一步發表會將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沈志陽博士代表報告成果。

沈志陽表示,自去年9月Taiwan Biobank已啟動20多個研究計畫,希望能找出臺灣民眾疾病發生的原因。此次,Taiwan Biobank從5萬多筆台灣民眾生物基因數據中,以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的糖尿病為例,找出台灣民眾遺傳基因中41個與糖尿病相關基因座,並結合其他危險因子(例如:肥胖、抽煙等)的數據,成功建立台灣民眾是否有糖尿病之精準預測指標,且準確指標高達0.88(Area Under the Curve, AUG=0.88)。

此項預測指標,未來將可以協助台灣個別民眾做糖尿病的預測指標,並降低醫療成本,以及有效協助政府擬定醫療政策。

除了這項預測指標之外,Taiwan Biobank今年也衝破千位台灣民眾的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以及1.2萬位台灣民眾的全基因體定型(whole genome typing)的里程目標。
-------------------
計畫建縣立醫院 竹縣爭取到449床規模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10-30 17:00:23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即時報導

新竹縣醫療資源不足,竹縣以置設「新竹縣健康產業園區醫院」,爭取急性一般病床499床獲核准,新竹縣長邱鏡淳今天向縣議會「報好消息」,未來將採委外經營方式,補足竹縣醫療資源缺口。

邱鏡淳今天提出衛生福利部公文,正式核准縣府499床,議長張鎮榮、副議長陳見賢表示,樂觀其成,可望提升新竹地區醫療品質。 邱鏡淳說,新竹縣有54萬多人,目前每萬人僅有16床,全縣還缺少1346張病床,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竹縣努力爭取,提出「新竹縣健康產業園區醫院」計畫,爭取到499床。

據了解,竹縣健康園區將設竹北台科大段,未來將辦理相關土地變更、環境影響評估及公開招標等事宜,爭取縣立醫院早日完成,為縣民的健康把關。


邱鏡淳(中)今天出示衛生福利部公文,說明建醫院計畫,縣議長張鎮榮(左)、副議長陳見賢(右)表示,樂觀其成。記者羅緗綸/攝影
-------------------------
公私校教師同酬破功 大華科大教授薪水打2折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高教工會接獲檢舉,指出大華科技大學於7月16日決議自104學年度起刪減「教師學術研究費」,導致每位教師每月遭減薪達2萬5千元到4萬3千元不等,刪減幅度,等於打2折的折扣。高教工會質疑,大華科大是要趁《教師待遇條例》施行之前「趁早減薪」,讓遭刻扣薪資未來「就地合法」。
高教工會3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大華科大自100學年度起,即將教師學術研究費打8折,101年打7折,造成教師反彈提起訴訟,新竹地方法院更已判決該片面刪減決議未經教師同意,屬於違法。如今大華科大再度片面減薪,且減薪幅度竟高達8成之多,等於薪水打2折。

工會指出,根據教育部預定在12月上路的《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私立學校教師職務加給....準用公立大學規定訂定」規定。依據規定,公私校教師應享同酬待遇。

但近日教育部提出〈教師待遇條例施行細則〉草案第11條第1項卻規定:「私立學校教師加給之支給數額不得低於本條例制定公布前數額」。工會批評,施行細則扭曲母法,又給公私立大學教師薪資得脫勾的空間,大華科大就是如此。

工會指出,在公私大學教師薪資同酬部分,具有法律位階的母法已經明定為「準用」,但其施行細則卻又規定「不得低於本條例制定公布前之數額」,質疑教育部莫非是有意讓長年減薪的私校,可以不用在《教師待遇條例》上路後,遵守新法令讓教師的薪給回歸到公校標準;而將之前未調整或打折過的加給數額作為基準,讓原本私校減薪的行徑「就地合法」。
----------------------
醫生很驚異 無腦兒活到2歲開口叫媽咪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大紀元2015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許家琳編譯報導)對於每一位母親來說,聽到自己寶寶說出人生中第一個字是個重要時刻。但對英國媽媽愛瑪‧穆雷(Emma Murray)來說,她本以為這一刻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己最小的孩子亞倫(Aaron)身上。

據《每日郵報》報導,當兩歲的男孩亞倫叫「媽咪」的時候,蘇格蘭拉納克郡(Lanarkshire)居民愛瑪說,這是一個奇蹟,因為她的兒子出生時大腦只有很小的一部份。

2013年,24歲的愛瑪剛生完亞倫,醫生就告訴她說,亞倫患有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前腦無裂畸形」(Holoprosencephaly)。他們說,這個男嬰很難存活。

亞倫出生時只有腦幹,這讓他能呼吸和移動,但他沒有一個完整的大腦。當時,醫生建議愛瑪邀請家人到醫院裡去,在亞倫去世之前看看這個新生的男嬰。但現在兩年多過去了,亞倫不僅活著,還會笑,並與他三歲的哥哥傑克一起拍手。

亞倫的存活令醫生十分驚異,而亞倫第一次叫了一聲「媽咪」時,家人也驚呆了。

愛瑪說:「當亞倫剛生下來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沒有辦法讓他活下來。也有人告訴我,他可能只能活三分鐘、三小時或三天。醫生告訴我,如果他的其它器官無法生長,他們或許還能做點事,但他們不能移植給亞倫另一個大腦。但是從一開始,亞倫就是一名真正的鬥士。最近,我對他鼓掌說『媽咪』兩個字,他咯咯地笑了,看著我複述道:『媽咪』。」我簡直不敢相信。我一直被告知我的兒子只能活幾分鐘,但現在他在這裡喊『媽媽』,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我會聽到的聲音。」

愛瑪表示,當時她的媽媽和她一起坐在休息室裡,她媽媽也很震驚,幾乎說不出話。她說:「從那時起,他(亞倫)也說了幾次『你好』。這真是了不起。我們被告知亞倫會有一個新生兒的心理年齡,但我們可以看到,他比新生兒更懂事。他被愛包圍著,他喜歡參與到一切發生的事情中。」

愛瑪說:「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知道亞倫是個快樂、容易滿足的男孩。我們與他度過的每一刻都是珍貴的。當他剛剛誕生時,我製作了一個記憶盒,裡面裝滿了他的東西,這樣在他去世以後,我可以思念他。但現在我已經不需要把任何東西放在裡面,因為我不會注重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傷心事。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聽到他說的任何話。當他說『媽咪』時,我不禁淚流滿面。這是我一生中經歷過的最令人驚奇的事情。」

她說:「我們正在規劃一個大型家庭聚會。當他(亞倫)和別人在一起時,會非常激動。他喜歡拆禮物。我正在給他準備一個粉紅小豬的玩具,因為他喜歡看電視上的節目。」
--------------------
學生展創意 止汗手套、電子香獲肯定
udn.com查看原始檔
2015-10-30 22:01:16 聯合報 記者洪欣慈╱即時報導

大學甄選入學常被外界批評是「多錢入學」,備審資料比精美、華麗,不利偏鄉學生。為縮短城鄉差距帶來的資源落差,由台大及東吳學生組成的團隊「packet」建立「高校誌」平台,提供偏鄉學生備審資料製作資源,昨獲選為第2屆台大種子創業競賽優勝團隊之一。

為鼓勵校園創業風氣,台大與產業界合作推出「台大鑽石種子基金」,今年第2年舉辦創業競賽,只要團隊裡有1名核心成員為台大校友或學生即可報名,共25隊進行決賽,領域橫跨生醫生技、教育、文創產業等。最後共15隊獲選,獲選團隊除可獲得50萬元創業激勵金,台大車庫也將提供半年創業輔導及資源。

「packet」成員、東吳企管所碩一生曹立榕說,她本身是屏東人,當初考大學時先參加推甄,但當她帶著自己的備審資料走進教室時,「與其他人的精美程度相比真的差很多」,讓她覺得很沒自信,也是因為自身經驗,讓她有了建立平台的想法。

曹立榕說,學生只要上平台輸入目標系所、申請動機等基本資料,平台會幫忙設計出模板,學生也可以再手動更改,不會每個人的資料都長一樣。若要輸出則會另外收費,但團隊會和偏鄉學校合作,讓偏鄉學生可以免費使用,有了這筆創業基金後,目標明年學測前讓平台上線。

台大生醫所校友吳岳峯與學弟們組成「StopWet」團隊,設計出可輕鬆在家使用的「拋棄式止汗手套」。吳岳峯說,他本身有手汗症,嘗試過各式正規治療和偏方,清楚治療的痛苦。設計的手套目前正申請專利中,將運用這次得獎經費將設計商業化。

團隊「Bobi」則運用現行薰香器概念,設計出環保又保留持香習俗的「智能電子香」。團隊成員唐煜凱表示,政府因環保考量開始執行「禁香令」,但對於很多民眾而言,拿香、煙霧飄散是對神明的一種敬意展現,團隊因此決定設計電子香,香頭裝有高頻震盪薰香器,會釋放煙霧,使用者還可以自己選擇精油口味,兼具環保與傳統。

唐煜凱說,拿到50萬獎金後,團隊將進一步改良,讓香的體型可以更小,因電子香成本至少上千元,未來計劃與政府或廟宇合作,讓每間廟宇能夠配有幾支,民眾去拜拜只要添香油錢,就能使用環保電子香。


由台大生醫所學生及畢業校友組成的團隊「StopWet」設計出能輕鬆在家使用的拋棄式止汗手套,能有效又方便治療惱人的手汗困擾。團隊成員陳吉麟(左起)、吳岳峯、林宗民及胡翔崴。記者洪欣慈/攝影
分享

「packet」團隊設計平台「高校誌」,希望解決大學推甄時城鄉資源落差問題。成員為台大人類學系大三生郭貞儀(左起)、顧問莊孟儒及東吳企管所學生曹立榕。記者洪欣慈/攝影
分享

「Bobi」團隊設計出如同家用薰香器的電子香。記者洪欣慈/攝影
--------------------
英國康瓦爾郡有個名叫夏洛特的20歲年輕女子,她經營了一間雜貨店,店內大部分的商品僅賣25便士(約台幣13元),從新鮮肉類、乳製品、罐頭食品,甚至染髮劑都有,提供窮人在連鎖超市之外的便宜選擇,開業才5個月就有獲利,她樂得打算再開2家分店。
根據《都市報》(METRO)報導,夏洛特(Charlotte Danks)的店有點類似食物銀行,她直接向廠商進貨NG商品,像是僅是標籤貼錯,或一些即期品,店內商品大多只賣25便士,最貴的是2.5英磅(約台幣127元)的2升咖哩粉。
「這些東西都是好的,如果在超市,它們可能會被下架最後丟到垃圾場去。」夏洛特店內的商品從地板堆到天花板,不少人上門光顧,她正期待在未來的半年內再開新店。
(蔡碧月/綜合報導)
-----------------------------
「孔子現象」│即時新聞│20151027│蘋果日報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
作者:孔令信(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根據外媒報導,第六屆孔子和平獎2015年9月28日揭曉,選出了高齡 91歲的辛巴威總統穆加比。荒唐的是這位非洲的獨裁者,不但是位戰爭販子,更是一位「以人民痛苦為樂的虐待狂」,在位35年,弄得辛巴威是國家經濟崩潰,饑荒嚴重。還被反對派人士指控為「策畫大屠殺,殺人數萬」的屠夫。竟然獲選孔子和平獎的得主,這不但侮辱了孔子,更顛覆了和平獎的真義,完全淪為北京「酬謝」外國元首的工具。

評選委員會提出的理由是:高齡91歲的穆加比自1980年就任辛巴威總統以來,「始終致力於構建國家政治經濟秩序,造福辛巴威人民,並大力支持泛非主義和非洲獨立。」完全無視於其國內反對派的控訴與國際人權組織等抨擊,更無視於其國內人民的痛苦指數與反應。印證了一句話,這個孔子和平獎根本不和平而是一場爭議的開始。

從2010年開始舉辦的孔子和平獎第一屆頒給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連戰未出席領獎),接著頒給俄羅斯總統普亭、古巴前領導人卡斯楚等(他們均未出席領獎)。這五屆走下來,看不出來這個獎對於推動和平有任何重大的貢獻,而這第六屆的名單更是唐突而令人看不下去!

讓人想起當年(2010年)就是因為中國大陸人權鬥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北京當局為杯葛而特別設立這個獎,如今對比起來,真的不設也罷,再獎下去,只有複製中國大陸的體制或遵行「一個中國」的大陸友邦國家元首或領導才有可能獲獎,相信不久北韓的金正恩就會獲得這個獎項,至於對世界和平有沒有真正的貢獻?從穆加比的獲選就可以看得出來水平了!

一個孔子和平獎,一個孔子書院,「孔子」已成了中國大陸的新符碼,特別是用在對國際宣傳上與外交運作上,對於大陸內部,在2011年1月12日時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塑立起孔子像,一度讓大陸民眾感受到孔子之道重現中國的希望,但是在爭議與不安的感覺中,4月20日孔子像立即被撤進北京國家博物館內,天安門再也不談孔孟之道,因為…時機還不夠成熟!

孔子有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中國大陸一直在套用孔子、複製孔子的印象,無非想告訴全球,北京代表傳統中國文化,可是到如今所有關於孔子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與真義,一點都沒有內化到生活與文化之中,拙劣的「孔子印象」變成國際非議的笑柄,穆加比的獲獎就是一例!如此荒腔走板的和平獎不如趕緊叫停,以免讓全球貽笑大方了!
-------------------------
小林平埔夜祭 族人攜手牽曲祭太祖│即時新聞│20151027│蘋果日報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每年農曆9月15日,是平埔西拉雅系大武壠族人一年一度的「夜祭」活動,上午起族人開始整理公廨,為晚上的夜祭進行準備,再由族人砍向竹、立向竹等流程,直到傍晚進行「請太祖」的活動,由族人準備雞酒、(米買)(讀音為ㄇㄞ,平埔族傳統食物)等祭品對太祖祭祀,入夜後則有族人在公廨前言唱古調,進行牽曲、牽戲等儀式。
高雄市長陳菊下午也到小林參加活動。她表示,包括小林平埔夜祭、阿里關平埔祭典及頂荖濃平埔祭典,均已被登錄為高雄市3大平埔祭典。她也在臉書提到,市府年底將提請文化部登錄小林夜祭為無形文化資產,協助小林村世代安居,重要的是就業機會與空間,期盼中央與地方合作,共同協助族人,安居樂業。(劉智維/高雄報導)
--------------------------
名校畢業,我回農村蓋土窯|人物觀點|天下雜誌第583期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採訪這天,三十二歲的梁淳禹,穿著人字拖與略顯鬆垮的T恤,和太太林宜慧,正準備與襁褓中的小孩,前往歐洲參加國際會議,並且走訪歐洲的生態村。

台大工管系畢業的梁淳禹,曾經是社會企業「以立國際服務」的營運長。他的同學,不是進了外商公司,就是自行創業。

體驗永續生活、自給自足

但梁淳禹年初卻帶著全家從台北出走,和太太與小孩到宜蘭,過起了「半農」的生活。

他們成立以永續生活為號召的「樸谷工坊」,教人蓋傳統的土窯,梁淳禹也在國小擔任食農教師。

同時,他們加入推廣友善耕作的草根組織「倆佰甲」,他們不僅全台巡迴推廣永續生活的可能,也改造自己的生活,證明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達到的目標。

第一個生活試驗,梁淳禹以紅磚與泥土蓋了燃燒竹子、而不是燒瓦斯的傳統土窯,為的是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在他們的推廣下,也有多家宜蘭的民宿業者,加入了他們蓋土窯的行列。

他們連修補房子都自己來,用的材料也不是水泥,而是混合了泥土和稻穀「土角」。

他們也嘗試更有效地使用水資源。例如他們把生活廢水收集起來沖馬桶。梁淳禹解釋,自來水的處理耗費大量的能源,「我們卻把可以喝的水,拿來沖馬桶。」

「以立國際服務」的創辦人陳聖凱表示,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希望工作不只是賺錢,還能有社會意義。但他也提醒,如何把熱血計劃轉為可以永續經營的生活模式,會是年輕人最大的挑戰。

梁淳禹頂著名校名系的光環,帶著全家遠離都市,來到宜蘭進行一場物質上完全談不上優渥的生活實驗,也希望走出一條永續的路。

到全台各地和農民「換工」

從學生時代開始,梁淳禹和林宜慧就不太安分。

林宜慧就讀東海大學哲學系,但大學四年幾乎都在登山社度過,「其實她是登山系,輔修哲學系,」梁淳禹笑說。

梁淳禹也很「另類」,他在畢業後先到澳洲打工遊學一年多,回國後曾創業,也在新創公司擔任產品經理,但卻在離開以立國際執行長的崗位後,以交換技能的方式,到台灣各地的農村換工。

梁淳禹提到,在以立的那段時間,他和國際志工走訪了孟加拉、柬埔寨、內蒙古與緬甸等地,根據不同的需求,他們協助當地居民蓋麵包窯、推廣有機農業、堆肥技術、植樹治沙等,因此學會了不少技能。

離開以立後,他在台灣各地和農民「換工」。他教農民蓋土窯,在田間蓋生態廁所,農民則教他製茶、精工、釀醬油等技術。

「我們以前有自己生產、煮飯、蓋房子的能力,但卻逐漸忘記了,我們只是要找回這些記憶,」梁淳禹說。

但真正讓他們下定決心出走台北,是小生命的到來。

「一懷孕,我們就決定離開城市,」林宜慧堅定地說。

梁淳禹提到,以往工管系畢業,努力的目標都是擠進外商或大企業,再不然就是創業。但這樣的工作模式,卻把他的身體搞壞了。

畢業後,梁淳禹確實和大多數同學走一樣的路,到新創公司上班。

但一整年高壓的工作,讓他的身體出現警訊,「身體告訴我,我的壓力與生活作息不正常,」他無奈地說。

因此他們才決定到宜蘭,尋找另類的生活模式。

他們的選擇,也反映了年輕世代的新工作價值:追求金錢報酬不再是唯一。

和人的關係變得更親密

林宜慧說,她幾乎是由媽媽一手帶大,而爸爸則忙於事業,因此家庭關係算不上緊密。

「我沒辦法跟他們說我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不想我的小孩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林宜慧補充。

從都市來到農村,他們兩人共同的心得是,儘管農村的物質生活比不上都市,但緊密的人際網絡,卻是都市生活無可比擬的生活經驗。

林宜慧回憶,他們現在所租的老房,一開始連門鎖都沒有。他們原本擔心先行搬入的生活用品會被偷走,「但真的沒人拿我們的東西,」而且附近鄰居,也很多人的家都不用上鎖。

在農村生活的另一個好處是,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變多了。林宜慧提到,不管是到外地擔任講師,或者在宜蘭下田耕作,他們幾乎都是全家出動。

不過,離開穩定的工作,收入是一大挑戰。

而且外地人要融入農村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林宜慧表示,老一輩的農民,不習慣把土地租給外人,因此他們能選的地點其實不多。

所以他們也參與了在地的小農互助組織「倆佰甲」,擴大農村人際網絡。今年四十八歲,同樣參與倆佰甲的小農游原嵩則認為,年輕人實踐不一樣的生涯規劃值得鼓勵,但回到農村不容易,最好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物質條件不佳,會不會讓他們難以適應?梁淳禹給了個充滿哲理的回答,「我同學羨慕我自由,但也會羨慕他們有錢,這是對生命的不同選擇。」

---------------------------

小檔案

梁淳禹成長路

22歲/台灣大學工管系畢業

24歲/澳洲打工度假

26歲/椪柑遊戲工作室創辦人

27歲/京晨科技UTM產品經理

28歲/以立國際服務營運長

29歲/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講師

32歲/樸谷工坊共同創辦人兼推廣講師

----------------------------

開路五招

開路青年怎麼做

1.二次使用生活廢水,減少浪費

2.工作之餘,把時間留給家人

3.以傳統土窯代替瓦斯爐

4.出國當志工,開拓視野

5.加入在地農村組織

你也可以這樣做

1.改變生活習慣,減少資源浪費

2.平衡工作與生活,陪伴孩子成長

3.從生活中實驗永續能源的可能

4.走出舒適圈,體驗不同的世界

5.建立人際網絡,避免單打獨鬥
-------------------
變成了陌生人 才知道母親怎麽看我|健康關係|網摘精選|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她以爲自己聼錯了,又地問了幾遍,沒想到得到的都是同樣的回答。她心裏有些懊惱,小聲嘀咕著,媽媽這是怎麽了,我是老師啊,怎麽能做傻瓜呢?!做了傻瓜,我怎麽教學生?她應該更精明過人,聰慧過人才符合老師的身份不是嗎?

母親88歲那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全身癱瘓,接到妹妹的電話,她立刻動身回家。

走進房間,只見媽媽瘦小的身軀平躺在床上,兩眼望著天花板,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她湊近床邊輕輕喚了幾聲「媽媽!」母親才緩緩地轉過頭來,直愣愣地盯著她。看見媽媽陌生的眼光,她突然意識到媽媽已經不認識她這個女兒了!

爲減輕妹妹的負擔,此後的三年她不時地南北往返,媽媽當然是不認識她了,她謊稱自己叫「曉明」,是妹妹一家請來臨時照顧母親的看護。「啊,和我女兒只差一個字。」母親高興地說。她的本名叫曉琴。

媽媽的老年痴呆症沒有好轉的跡象,但奇怪的是,眼前的人事物她什麼不記得,對過去的每一件事卻記得清清楚楚。散步的時候,母親會和她說起自己年輕時的,或是孩子們小時候的一些趣事,對細節描述得之詳細,讓她總是有幻覺,懷疑媽媽是不是真的得了痴呆症?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推著媽媽去附近的公園散步,她決心探索母親大腦裡的自己。她問母親:「阿嬤,您那位名字跟我只差一個字的女兒,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她呀,倔強又固執,」母親沉浸在過去,臉上有了少許的笑意,「她常常強辭奪理,不服人,讓我頭痛極了,她是我7個孩子中最讓我操心的一個。」

天啊,原來在媽媽眼中,她竟是這樣!她的固執已見,桀驁不馴竟然讓父母擔了這麽多心!50多嵗的她這是頭一次聽到媽媽的真實感受!她突然感到臉上有些發燙,但好奇心又使她想知道更多有關媽媽是怎麽看她這個女兒的。

「是嗎?那她現在在哪兒呢?」

「她是高中的英語老師,已經很久沒來看我了。」媽媽臉上藏不住的落寞。

「她這種性格的女孩吃了不少苦頭吧?您有沒有勸過她什麽呢?」她便凝神屏氣地等待著母親的回答。

「她總是認爲自己最正確,也總是能想出很多辦法説服你。有一天她問我,可不可以給她一些忠告,我想了一下,對她說,做個傻瓜吧。」

「做個傻瓜?您不是真的想讓她做個傻瓜吧?」

分辨好壞容易 不分辨才是品性

「當然不是,」母親一字一句地説道:「我只是想讓她知道,任何事,不是非要分個對錯才行,不要總是用一根尺度去衡量對方,分辨好壞很容易,知道而不去分辨才是做人最重要的品性。」

踏入社會以後,她一直過得很不順,她不明白爲什麽別人總是對她有敵意,她爲此憤怒過,抗爭過也絕望過。

那個瞬間,她突然明白了,原來這一切都是自己從未放下過偏見,總是帶著標韱將人將事逐個分類的緣故。從那時起,她開始慢慢學著如何用一個「傻瓜」的方式去看待個世界,也體會到了做個傻瓜,其實要比做個聰明人要難得多。

今年她75歲了,還在努力,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學會做個真正的傻瓜。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芝浦肉市的屠夫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i3kdlR
日本至今仍有一群人受歧視、鄙夷,特別是在就業及婚姻方面,無力擺脫低下的社會地位。出身,難道真要讓他們永世難以翻身?
東京芝浦肉市,不太顯眼的地方,有一間乾淨整潔的小屋。小屋角落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是一摞粗製濫造的恐嚇信、仇視郵件----一種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代社會偏見的證據。
在日本,長期以來,屠夫、殯葬工、皮草工、還有其他「不乾淨」行業的工種比如清潔工一直被邊緣化。這種歧視延續至今,芝浦屠宰場的工人也未能倖免。
其實,這裏的工人經手的,可是全世界價格最昂貴、肉最受人追捧的動物。舉世聞名的日本神戶牛肉就是在這裏出產的。上好的神戶牛排,價格足以高到讓人流淚。
工人需要精湛的技藝、長期的培訓和堅定的信心,掌握這手本領甚至需要長達十年的功夫。儘管需要這麼巨大的付出、這麼出色的手藝,屠宰場的許多人還是從來不和外人公開談論自己的職業。
屠夫紀公崎(Yuki Miyazaki)說,「有人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總會猶豫,不知如何開口。」
「多數時候,原因是不想連累家人受傷害。如果我們受歧視,可以反抗。如果孩子受歧視,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我們必須保護孩子吧。」
封建制
和屠宰場許多其他人一樣,紀公也和日本的「賤民」—「部落民」(Burakumin)有關。
部落民起源於封建時代,最初指的是由從事被視作不潔或者與死有關—比如劊子手、賣肉的、殯儀工—職業的工人組成的隔離社區。
這些社會「棄兒」中,等級最低的叫「穢多」(Eta)。穢多犯了罪,武士可以將其處死而且不受懲罰。記載顯示,一直到19世紀中期,日本一法官還曾稱「穢多的價值相當於正常人的七分之一。」
雖然日本人普遍認為這個詞粗魯無禮,但是現在穢多一詞仍在使用。屠宰場收到的仇恨郵件中,有一封信表述對動物的同情,因為動物是被「穢多」殺死的。
Image caption
仇視郵件
1871年,日本廢除等級制,但是,「賤民」之融入仍然存在障礙。被邊緣化的部落民社區仍然散落在日本各地。
「戶口」要登記出生地址,雇主經常可以要求申請人出示。上面的家庭地址如果「不雅」的話,經常會導致受歧視。
1960年代,日本著力改善部落民待遇,推出多項同化舉措,旨在改善部落民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儘管如此,歧視還是未被消除。
黑名單
1970年代中期,一家部落民權益組織發現,一份長達330頁、手書的部落民人名和聚居地區地址的名單,通過郵購手段秘密出售給雇主。
當時,許多日本大公司使用名單篩選申請人。
直到2009年,「谷歌地球」用了一張公開發售的東京和大阪地圖,其中標明封建時代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對偏見、歧視等問題的關注和熱辯。
現在,很難凖確統計傳統部落民社區的具體人數。
日本政府1993年的調查稱,將近100萬部落民散居在全國各地大約4000個社區。1955年創建的維權組織「部落民解放聯盟」(BLL)認為,社區總數應在6000左右,部落民總人口將
近300萬。 部落民解放聯盟的近藤俊(Toshikazu Kondo)說,時至今日,部落民黑名單依然存在,不過應用目的有變。
他說,「1970年代,公司用名單審查申請人的背景,後來有了規章制度,這樣做是非法的。現在,眾所周知,還是有人要買這樣的信息,不過不是大公司,而是個人,目的是檢查未來親家的背景。這是我們現在經常需要面對的最大的歧視之一。」
黑社會
去年日本政府所做的一項調查中,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說,對孩子和部落民後裔結婚持保留態度。不過,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
Image caption
黑幫組織對部落民有吸引力?
歧視、偏見長久不消,原因之一可能是部落民和日本黑社會的關聯。
阿代爾斯坦(Jake Adelstein)是美國記者,報道日本犯罪問題長達20年。他估計,三分之一的黑幫成員來自部落民社區。所有的門都向他們關閉,凸顯黑社會的吸引力。
一名黑幫首領向阿代爾斯坦解釋說,黑幫給了那些受歧視的人一個家、一種紀律。
但是,並不是祖上是部落民的人才有受歧視的風險。特定工種與部落民這個社會棄兒的歷史關聯如此之強,所有在屠宰場工作的人—無論出身如何—都有可能被歧視。
不給酒
櫪木縣豐(Yutaka Tochigi)今年58歲,是芝浦屠宰場工會的負責人,辭去從前電腦程序員的工作,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陪孩子。不過,他立刻在家裏受到白眼。
櫪木祖上並沒有部落民血統。他說,「我父親曾經對我說,你還不如去掏大糞。我懂得,他指的是我去做部落民工作了。
記得有一次和妻子一起去看望她父親的親戚。我告訴他們我的工作後,他們停止給我倒啤酒!」
Image caption
櫪木是屠宰場工會負責人
不過,櫪木和近藤都認為,未來有望更好。近藤說,「仇恨言論不如從前多了。這樣做的人會被告上法庭,必須賠償損失。」
「我們還可以看到工作單位歧視、反部落民的塗鴉,但是,和我們取得聯繫的人比從前任何時候都多了。」
桌上擺著恐嚇信、仇恨郵件的那間小屋屬於芝浦肉市的信息中心,目的是教育公眾、改善社會態度。
桌子旁邊的牆上掛著另外一種來信。組織來參觀的學生,在懂得了這些工人精湛的記憶和敬業精神之後寫來的感謝信。
不過,也許這依然表明,古老的歧視與偏見還沒有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注,麥克·寸田是在東京生活的作家,關注音樂、日本青年和城市文化)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i3kdlR

記者來鴻:日本隱形「賤民」的苦與澀 - BBC News 中文

151028091833__86289347_slaugh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