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迎年神 家庭擺設門松、締飾以止邪氣討吉祥
 日本迎年神 家庭擺設門松、締飾以止邪氣討吉祥 https://bit.ly/3qECpHC
2021/12/31 下午 08:54
日本迎年神 家庭擺設門松、締飾以止邪氣討吉祥© 中央社 日本迎年神 家庭擺設門松、締飾以止邪氣討吉祥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31日專電)日本民眾認為過年是為了迎接職司五穀豐收的神明--年神的到來,年底開始忙著做新年的裝飾,最基本的就是門前擺設門松、締飾、鏡餅(日式年糕),各具特殊意義。
在日本,年神又稱歲神、歲德神,正月(新年)裝飾是為了迎接年神到來的標示,也可說是神明來到民眾家庭停留時依附的「據點」。
日本民眾通常年底會在門前擺設門松,以迎接年神到來,並且阻止邪氣進到屋內。門松通常是在門口外側左右各擺設一株,松象徵長青、生命力旺盛,是祈求延年益壽的吉祥物。松(日文發音matsu)與祀(matsuru)發音接近,被日本人視為祭祀神明的樹,所以很適合用來迎接年神。
有的家庭擺設的門松不僅有松,還會添加竹、梅。竹容易成長,象徵長壽、繁榮;梅花是在新春盛開,象徵一年之始,是討吉祥的植物。
日本的神社等常可看到掛著「注連繩(締繩)」,會以紙垂、裏白(蕨類)、交讓木(虎皮楠)葉等裝飾,神社掛上注連繩,代表這裡是清淨神聖的場所;為了迎接年神到來,有些神社或家庭會在門楣裝飾新的締繩、締飾。
紙垂是白紙,代表區分神聖地區的意思。裏白的葉子左右對稱,象徵夫妻感情和睦。交讓木葉象徵子孫繁榮。
一般家庭為迎接年神到來,也會在門口掛上締飾,有豪華版和簡易版的締飾,豪華版的裝飾著類似柑橘的橙,日文發音daidai,與代代(daidai)相同,象徵代代繁榮。有的還裝飾著龍蝦(海老,象徵長壽)、昆布(日文發音konbu,發音類似喜悅yorokobu)。
12月上旬記者走訪兵庫縣神戶酒心館時,剛好花藝專家福嶋久美子正在此舉辦締飾作品展,有別於傳統的締飾,她的作品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風格,頗富特色。她的作品材料有的是用大阪府柏原市今年夏天收割的稻草、有的是兵庫縣川西市今年秋天收割的稻草。
她說,日本是農耕民族,吃稻米獲得生命活力,然後稻草用來製作締飾,表達感恩的心。她認為藉由締飾,可讓後代子孫懂得感恩的傳統。她指著展場上一副洋溢貴氣的締飾說,那金蔥條具有沖繩日出的意象,她有好友住沖繩,想藉由這個締飾作品為好友祈福,迎接美好的一年。
日本的鏡餅就像台灣過年拜拜時會奉上年糕。日本民間傳說自古鏡子有神明寄宿,鏡餅是圓形的年糕,象徵祭神用的鏡子,也是神明降臨凡間,造訪民眾家庭所依附之處。
鏡餅通常分為大小兩層,象徵年年順利圓滿,大小兩個年糕也象徵陰陽。鏡餅上面通常會擺上一個橙(類似柑橘),發音同代代(daidai),象徵子孫代代繁榮。現在市面上很多販售的鏡餅,有的適合一人用的迷你鏡餅,上方擺放的橙是塑膠裝飾品,有的擺放生肖飾品,相當討喜。
上述的迎新年裝飾品大多12月26日開始擺設,尤其是12月28日,因為八(8)字字形愈來愈寬廣,比較吉祥,12月30日擺設也可;但最好不要12月29日,因為日文發音代表「二重苦」,也不要12月31日擺設,因為這一天是除夕(大晦日),距離新年僅一天日本迎年神 家庭擺設門松、締飾以止邪氣討吉祥 https://bit.ly/3qECpHC

AASiLjw.img


一對日本新婚夫婦與親友們在台灣神社的合影
1930年代,一對日本新婚夫婦在台灣神社前與親友們合影,新婚夫婦與親友們均盛裝打扮。在台灣的日本人大多來自九州地區,日本具有傳統階級社會的特點,其中也表現在地域意識上。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帶動了日本的近代化過程,集中最先進的建設和最優秀的人才。東京人自覺最進步,關西人其次,九州則更殿後。戰前日本對外殖民擴張時期,一流的政治、軍事、工業、企業和管理人才被集中派到地大物博的滿州。那裡是中俄日朝四大力量的交會,被視為日本國運的生命線。日本不僅需要派出最能幹的人才,也必須將大量日本人口遷過去,以進行土地實際的佔領。如此,戰後日本的重要政治領袖如吉田茂、岸信介以及諸多重臣等,幾乎清一色具有在偽滿任職工作的經驗。至於工業、商業和文化界有滿州背景者更幾乎無所不在;相反地,有台灣背景者在比例上極低。這種現象也決定了戰後日本主流社會回顧戰前海外殖民地生活經歷時,所表現的主要內容和意識。(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出版「台灣歷史珍稀影像1860-196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163124053704144/permalink/4484811484868731/

160537906_1322217921488759_741828129647305380_n


中日曆史年代對照
-------------------------
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或神道,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
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爲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爲神祇,
演變到最後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神道教徒不像基督徒有每周的固定禮拜,信徒可在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或是祭日至神社參拜,
也可按照個人需要隨時到神社膜拜,虔誠的神道教徒則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
日本人多同時信奉神﹑佛兩教,婚禮多從神道教習俗,而喪殯則多從佛教葬儀。
傳統日宅兼有神道神龕與佛教祀位,神道神龕多是供奉保護神與天照大神,
佛教祀位則是敬拜祖先亡靈。
 
鳥居
神社通常有一個具傳統風格的入口,稱為鳥居,從鳥居沿正道而行,可到達淨盆處,參拜者可在此洗手漱口。
神社本殿供有神體(Shintai,又稱御靈代),不過只是一些象徵物,如神鏡﹑木偶﹑叢雲劍等。
神社
神社與神宮是神道教徒祭祀之處,至於何時起源已無法考據。最初的神社形式是在樹木茂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種一常綠樹,信徒們相信神靈居在其中,遂開始敬拜,稱為「神籬」,以後就漸漸發展成今日的各種神社了。
天狗
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僅是中國人所認知的善良的神祇,
亦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兇神惡煞。以天狗為例,
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生物,一般說法認為,天狗有高高的紅鼻子,
手持團扇,身材高大並長有翅膀,穿著昔時武將的盔甲,
腰際有武士刀,穿著日式傳統高腳木屐,
隨身帶著蓑衣以便隨時把自己隱藏起來,
和有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態,是個亦正亦邪的神祇。
參拜
到神社參拜者﹐通常會先到神社的淨盆處洗手﹐
表示潔淨後再去參拜。每個神社門前有一個叫做「鳥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門楣上掛一鈴鐺,懸一粗繩,參拜者先要拉動粗繩,
再大聲鼓掌以驚動神靈,然後雙手合一默默祈禱。
一般不用下跪,但進入殿內須脫鞋。因日本大學升學競爭相當激烈,每年高考時,都有大批學生到神社祈禱。
祭祀
神道教的祭祀主要內容有三部份:行禊祓(ㄒㄧˋ˙ㄈㄨˊ)
奏神樂向神祈禱。禊祓(ㄒㄧˋ˙ㄈㄨˊ),
乃指在某一時期內要潔淨身心與各種飲食器皿,
是爲齋戒;神樂又稱神遊,是一種祭神的宗教音樂;
祈禱則和一般宗教祈禱相似,祈求國泰民安與個人蒙福。
三五七節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內,都會被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3、5、7歲的11月15日所謂三五七節要參拜神社,一方面感謝,
另一方面祈願孩童能繼續平安的長大。
-------------------
神道起初沒有正式的名稱,一直到公元5世紀至8世紀,漢傳佛教經朝鮮半島百濟傳入日本,漸漸被日本人接受,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創造「神道」一詞來區分日本固有的傳統信仰與外國傳入的佛法。是以在《日本書紀》〈用明天皇紀〉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現了「神道」這個稱呼。
漢字傳入日本後,「神」字被用來表示日語中的「かみ」(kami)。當時的日本人稱已逝的人之亡靈為「かみ」,亦將認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樹木、狐狸等動植物的靈魂稱為「かみ」。「かみ」還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凶神惡煞。其後,人物神的歷任天皇、幕府將軍、功臣、武士等也漸漸被作為膜拜對象,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
佛教初傳入日本時,神道信徒甚為反對。由中國渡來的有力氏族,例如蘇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擁護神道,反對佛教。佛教僧侶具有中國先進的知識,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時神道失勢,然至8世紀末,佛教僧兵的權力亢進,天皇欲制衡佛教的勢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勢,兩種宗教逐漸互相混合(即神佛習合)。至明治時期,百姓等信仰兩宗教。於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兩者渾然。例外的是伊勢神宮,供奉天皇的祖先,屬於古神社。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羅山提出神道即堯舜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與儒教的精神同一。
德川義直繼承了林羅山的神道觀,著有《神祇寶典》,排斥佛菩薩本地垂跡說,主張神道即王道,即堯舜之道,即儒道、聖賢之道,即「易云: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1]德川義直認為日本爲神靈棲舍之所,故稱爲神國,其寳稱神器,守神器之人稱神皇,其兵稱神兵。神意人心本是一理,劍璽鏡即勇信智,璽鏡為文,劍為武。若林強斎繼承了山崎闇斎的垂加神道,著《神道大意》強調儒教即神道。
當時盛行的還有朱子學派儒者山崎暗齋的創立垂加神道。陽明學派儒者中江藤樹提出神明即良知的本體。其門人熊澤藩山以此為旨著《神道大義》,主張神道與儒教一致,「以神明之本體為良如」,神道以正直為體,知仁勇為三德,三種神器分別象徵了知、仁、勇。荻生徂徠的門人太宰春台在《辨道書》中指出神道即《周易》觀卦《彖》傳中的「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出口延佳受林羅山的影響,收集戰國時代以來散逸燒亡的神宮舊記和神書,導入理氣學,創設的伊勢神道則以《周易》易理為神道,強調神道即天下萬民的道。撰有《中臣祓瑞穂抄》《神代巻講述抄》《太神宮神道或問》。
至江戶時代末期,國粹的神道理論家宣稱,兩者不能相混。本居宣長反對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產生了復古神道。荷田春滿及其門人賀茂真淵通過對《萬葉集》、《古事記》的古語、國學的研究創設復古神道,把《古事記》奉為第一神典,主張以孝道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於天皇。復古神道主張古道即神道,萬國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國,其子孫天皇萬世一系,繼承三種神器,居於萬國之上。平田篤胤是復古神道的集大成者。平田篤胤早年在朱子學者中山青莪門下學習漢學,批判太宰春台《辨道書》,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後裔。他以中國自古革命不斷、亂臣賊子眾多為根據,論證日本輸入儒道以來也戰亂不斷。他在《赤縣太古傳》、《三五本紀考》中提出中國才是日本神祇渡海所經營的,三皇五帝是從日本渡海去的神。他著《俗神道大意》排斥其他神道派別為俗神道。
明治元年正月,明治天皇下詔宣布太政復古。明治元年十月十七日,明治天皇親祭冰川神社並下詔宣布祭政一致:
詔崇神社重祭祀皇國之大典政教基本。然中世以降,政道漸率,祀典不舉,遂馴致綱紀不振。朕慨之方今更始只秋,新置東京親臨視政,將先興祀典張綱紀,以復祭政一致之道也。
明治二年12月,宮內建成新神殿,供奉八神、天神地祇和歷代皇靈。1870年1月3日,在新神殿中舉行天皇親祭,並發布《鎮祭詔》:
朕恭惟大祖創業,崇敬神明,愛撫蒼生,祭政一致,所由來遠矣。朕以寡弱夙承聖緒,日夜怵慯懼天職之或虧,乃祗鎭祭天神地祇八神曁列皇神靈於神祇官,以申孝敬庶幾,使億兆有所矜式。
明治3年1月3日(1870年2月3日),明治天皇作大教宣布詔書:
朕恭惟天神天祖,立極垂統;列皇相承,継之述之。祭政一致,億兆同心。治教明於上,風俗美於下。而中世以降,時有汚隆,道有顕晦,治教之不洽也久矣。今也,天運循環,百度維新,宜明治教,以宣揚惟神大道也。因新命宣教使,以布教天下。汝群臣衆庶,其體斯旨。
隨後神道成為國家的宗教,興起「廢佛毀釋運動」,以致許多佛寺遭毀。雖明治政府承認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成為日本國民的義務,成為統治國民的手段。當時在日語中稱為「國家神道」。明治維新執行王政復古、祭政一致,再次確立王朝時代以來的神社制度,展開神祇官復興運動。明治五年三月創立教部省,確立政教合一,在國家層面設大教院,主祭造化三神和天照大神。在地方上設立中教院、小教院。明治三十一年十一月創設全國神職會。
日本文化廳統計在日本國內約有1億2百萬支持者,佔日本人口比例近85%[2]。但日本五大新聞之一的《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指出很多日本人不過是進去寺廟裡面求神許願罷了,並不是真正信仰,與中國人類似[3]。
祭儀


編輯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禮。[4]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5]大祀包括大嘗祭。中祀包括新嘗祭、神嘗祭、相嘗祭、神衣祭、祈年祭。小祀包括鎮花祭、鎮火祭、鎮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風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鎮祭。《古事記》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職別包括六個輔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風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軍神、酒造祖神、醫術祖神、神樂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月份 神道祭祀
一月 四方拜、元始祭
二月 皇霊殿祈年祭、春日祭、新年祭、御田植祭
三月 春季皇霊殿並神殿祭(三月春分日)、春日祭(三月十三日)
四月 神武天皇御例祭、賀茂祭、神衣祭
五月 端午祭(五月五日)、賀茂祭(五月十五日)
六月 神今食大祓、神宮月次祭幣帛発遣(六月四日)
七月 乞巧奠
八月  
九月 伊勢例幣、重陽宴、秋季皇霊殿並神殿祭(九月秋分)
十月 神嘗祭(十月十七日)
十一月 新嘗祭(十一月廿三日)、相嘗祭、鎮魂祭(十一月廿二日)、靖國神社例祭(五月六日、十一月六日)
十二月 大祓(十二月卅一日)、除夜祭(十二月卅一日)、追儺、後桃園院天皇御例祭(十二月六日)
神楽鈴 
神社中的寶鏡 
神饌 
御田植祭御斎田供物 
參拜儀 
 
 
神輿出遊 
春日神社奉納儀 

神宮裡的神官稱為祭主、大宮司。神社的首領稱為神主,其下有禰宜(覡)、祝、巫(神子)等等。神樂舞女稱為巫女。明治二十七年頒布《神官神職服制》敕令,此後修正3次,分為正裝、禮裝、常裝。正服黑羅冠、略服烏帽子(有位立烏帽子、無位折烏帽子)。正服衣冠,四位以上縫腋位袍黑唐草紋、五位赤唐草紋、六位以下綠無紋、無位黃平絹無紋。禮裝齋服服制與位袍同,用白絹。中單短帷子,有位者為紅綾,無位者紅絹。下著指貫,三位以上紫底藤丸紋,四位五位紫平絹,六位以下淺黃平絹。此外有衣冠代用布衣,即無襴狩衣。常裝包括狩衣和凈衣。中祭、小祭的祭服為常服,即狩衣。別官以下僕從服白張。供品稱為神饌,包括飯、餅、白米、黑米、野鳥、水鳥、海魚、川魚、海菜、野菜、果實、鹽、酒。

天孫降臨神籬斎場服白張的僕從 
巫女 
巫女 
折烏帽子狩衣的無位神職 
立烏帽子紅中單狩衣的六位以下神職 
香取神宮五位神職 
黑羅冠六位以下衣冠的神主 
《不動利益緣起繪卷》中的安倍晴明 
 

神前結婚式編輯

神前結婚式可追溯到伊勢禮法。1878年,深受水嶋流禮法家影響的伊勢神宮的神宮教院頒布神道綱領《五儀略式》,包括誕生之式、創業之式、婚姻之式、奏功之式、葬祭之式五種。不久《類聚婚禮式》一書出版。明治三十三年,以大正天皇結婚為契機,出現了明治式神前結婚法。1899年,華族女學校校長細川潤次郎男爵擬定了《新撰婚禮式》,提倡推廣神前結婚式。翌年禮法講習會在日比谷大神宮(東京大神宮)為當時身為皇太子的大正天皇的結婚式舉行演習。此後大正神前結婚法集其大成。目前神前結婚式有三種:自家神前結婚式、氏神神前結婚式、宗教神道教會結婚式。結婚祭儀分為幾個步驟。社司為新人開啟神社大門,新人獻上神饌,社司吟誦祝詞,新人交換誓詞並獻上玉串再敬拜。擺上神酒、一獻、二獻、三獻。媒人、男方親族及女方親族入座,與新人敬酒並問候。結婚式舉行完後,緊接著舉行「披露宴」。結婚式只有新郎新娘、媒人夫婦、雙方父母、近親參加。「披露宴」意即「公布於眾」,所以參加的人可以很多,如雙方工作單位的同事、遠親、同學、朋友均可參加。

神道結婚式 
神道結婚式 
 

皇祖天照大神編輯

日本神道教以天照大神祭祀為中心。天照大神是天皇一系的祖宗神,天皇所郊祀的天神太乙,[6][7]即日神,為高天原八百萬神的君王。[8]天照大神賜給其子孫三神器,即八咫鏡、草薙劍、八阪瓊曲玉,作為統治的憑證神璽,保佑子孫永遠統治日本。[9][10]14世紀北畠親房著《神皇正統記》,上起於神代,終興國初。《神皇正統記》中的天皇世系經德川光圀《大日本史》採納成為官方史家定說。[11]

垂仁天皇下詔祭祀天照大神,以兵器祭神祇。[12]

伊勢神宮皇大神宮(內宮) 
伊勢神宮秋季神楽祭 
例祭幟 
 

分類編輯

神道依信仰形態可分成: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個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創始人;民俗神道無嚴密組織,是農民自己祭祀農事和路神。明治維新後,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將神社神道定為國教,即國家神道,由政府出資資助。古來神道的祭祀神職人員、神主(神道的祭司)以及下級神職人員一般都是世襲。明治政府不採傳統的制度,廢止世襲職。設置內務省中一部局來管轄全國神社,而神職皆成內務省的職員。又將古社中多數小者,由政府統籌到大社中。1945年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在盟軍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離,裕仁天皇發布詔書,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廢除國家神道,政府不得資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經成為日本神道信仰的主流。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內,都會被父母帶領參拜神社,在3、5、7歲的11月15日所謂七五三節要參拜神社,升學、結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時求籤,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禮也要佛教和尚主持。每個神社門前有一個叫做「鳥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門楣上掛一鈴鐺,懸一粗繩,參拜者先要拉動粗繩,再大聲鼓掌以驚動神靈(源自周禮中的振動,日本稱為御魂),然後雙手合一默默祈禱。一般不用下跪,但進入殿內須脫鞋。因日本大學升學競爭相當激烈,每年高考時,都有大批學生到神社祈禱。

 

神社編輯

------------

日本除夕(大晦日)及新年正月習俗 @ 日本。私旅行
aliciaisme.pixnet.net查看原始檔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開始過新曆年,不過自古流傳至今的許多傳統文化就跟台灣一樣,有許多習俗讓人可以討個吉利、求平安順利過一年。

先聊聊年夜飯。

第一次在日本過年時,才發現和台灣最大差別是日本除夕(大晦日)年夜飯相對十分簡樸,通常在12月31日晚上只會吃「年越し蕎麦」,而常在年前各大賣場看到的豐盛年節菜(おせち料理)反而是隔天正月時才食用。「吃蕎麥麵跨年」的習俗源自於江戶時代中期,有人說蕎麥麵條長,加上十分健康,除了長大一歲,也象徵著長命百歲,又有一說法是因蕎麥麵條細而容易咬斷,藉由吃蕎麥將過往的煩惱及憂勞等切斷,不要帶到新的一年。當然跟台灣一樣的壓歲錢(お年玉)文化也是有的。

(おせち料理一圖摘自網路商店)

再聊聊跨年。

較對於熱鬧跨年,日本的跨年活動顯得安靜而祥和(我個人頗篇愛),隨著現代年輕人及商場生意人頭腦,部分觀光點也開始有跨年煙火及倒數活動,但傳統也是跟台灣廟宇搶頭香類似,只是日本是以「除夜之鐘」(除夜の鐘)為主,加上新年第一聲鐘響特別吉利,所以也常在電視畫面看到大家在除夕夜在寺廟大排長龍景象的畫面。不過多數人是因相信,只要人活著就會有108種煩惱,為了要消除煩惱,所以在除夕夜跨年之際來到寺廟撞鐘108次(前108下先敲撞,待12點一到敲下最後一響聲),將晦氣去除外,同時也反省過去這一年的過失。

到了正月,除了年節菜外,許多家庭也會煮雜煮粥,更因地方習俗,放入食材也各有所不同。

這碗習慣在正月初七早上吃上一碗的「七草粥」(七菜粥),依不同地方加入蘿蔔葉、芹菜(せり)、薺菜(なずな)、鼠麴草(ははこぐさ)、繁縷(はこべ), こおにたびらこ、蕪菁(かぶ)等不同七種類青菜的粥,可增強體力,遠離百病,也為家人帶來福氣。

為了不讓「福氣」被倒掉,吃七草粥時必須吃完,不能有剩餘或倒掉的情形。

至於新春吉祥飾品,日本跟台灣一樣,也會習慣在打掃乾淨的家中或店門口放置或掛上吉祥飾品,且諸多講究,用以祈求來年平安。

一是「門松」(かどまつ,kadomatsu)。

新年的正月期間,許多家門或店門口兩旁放置或擺設一對以竹為主體,飾以松葉做成的年節飾品。這是因傳聞神寄宿在樹木等常綠植物枝頭上,其中源自於中國對於將松、竹視為長壽、吉祥的象徵,因此放置門松在門口,即將喜神迎到家中,有「迎接年神」之意。一般多在代表吉祥的十二月二十八日放上(因二十九日的九日文與"苦"音似),直到正月七日左右送完神後才會拆撤。

另一種則在門扉上、玄關或門柱上懸掛「しめ飾り」,多是草繩、白紙、橘子、柚葉等,依不同主題或喜歡,作為迎接喜神的吉祥物品。

另外許多家庭或公司也會準備「鏡餅(かがみもち)」,這外型如大小兩個圓形堆疊而成的日式年糕,源自古代祭典都以圓鏡作為神器,象徵神祇形體,跟中國傳統圓形更具圓滿,神靈力更強意義相同。因自古即傳說在元旦用紅白餅祭拜會招來緣分,得到幸福,鏡餅漸漸演變成元月祭祀供品。

以上下一大一小(代表太陽及月亮)兩個圓餅圓滿重疊,象徵福德重疊之美意,最上方則放上招引幸福的扇子及帶來興盛繁榮的橙橘(日文為「だいだい)」,即音同「代代」,象徵了世世代代、長長久久之意。鏡餅一般都是跟著門松一起在十二月二十八日供奉,一般多會供奉在神祇前直到1月11日才舉行開鏡儀式,以槌子將年糕敲開(不能用刀切)後,再切片與雜煮湯或是紅豆一起煮或烤後食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新年期間(正月1日到3日)要到神社或寺院參拜,求籤祈福寫繪馬或買吉祥符、御守等,因此新年「初詣」時,各大神社寺院常擠滿人,廟會小吃也跟著熱鬧,常到了1月10日前後都還常看到信眾在各大神社祈願呢!

看來,各國各地的新年風俗民情都不少,其實最終願望還是希望新的一天,平安健康,事事順心,豐富洋洋。

-----------------------

忘年會
zh.m.wikipedia.org查看原始檔
忘年會,是日本組織或機構在每年年底舉行的傳統習俗,聚會中大家回顧過去一年的成績、準備迎接新年的挑戰。一般忘年會會以宴會形式在居酒屋舉行,同事們一邊喝酒、一邊互相勉勵並回顧過去的一年。這種習俗與日本的新年會同樣是日本傳統年中行事的重要一部分。

臺灣的忘年會,一般是公司、團體「尾牙餐會」的別稱。而新年會亦與日本略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