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約1968臺南遭黨營事業中華日報社侵佔之日產原臺灣日報社影像
2018 年 09 月 08 日 00:28:20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圖為約1968前後臺南車站前遭中國國民黨黨營事業中華日報社侵佔之日產原臺灣日報社影像,出自
http://taipeiairstation.blogspot.com/2012/10/beautiful-tainan-photographs-from-1967_25.html
延續昨日網友話題,此建物原為日本時代1922年落成之三井物產臺南支店,1928~1937易手為勸業銀行臺南支店,之後又轉手給日人經營的臺灣日報社。
戰後原本會被充公的日產臺灣日報社,遭到中國國民黨黨營中華日報侵佔。之後中華日報與建商合作,於1981年10月將其拆除改建為國賓大樓。原本屬於全體市民的美麗建築,慘遭拆除蓋大樓產權拆分變賣中飽私囊,丟下的都市毒瘤卻是全民承擔,至今無解。
此類侵佔公產變黨產,再拆除蓋樓換取少數人短期的不當利益,最後丟下爛攤給全民收拾,到現在該黨不要說提出賠償方案,不但不認錯,被追討不當黨產還以受害者自居,甚至把競選看板高掛其上。
既然這些人死不認錯當做沒這回事,卻還要出來競選,就請負責的對市民回答:這些被侵佔的公共財、毀去的文化資產、收拾爛攤的代價,你們要怎麼負起責任?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探險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約1968臺南遭黨營事業中華日報社侵佔之日產原臺灣日報社影像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sZCedn


廣辭苑 : 台灣是中國一省 岩波書店不認有錯 | 新頭殼 Newtalk - https://goo.gl/MHLhtQ


 全台No.1「平民化」圖書館-石坂文庫-「台灣圖書館之父」石坂莊作1903年創辦全台第一所私立職業學校(基隆夜學校)外在基隆成立了可以免費瀏覽的「石坂文庫」特色在於「巡迴圖書館」的概念,任何機關學校只要經過申請並自付運費,文庫即可出借圖書,為期一個星期。根據紀錄,該文庫曾經巡迴到台東、花蓮等地,最遠甚至到達中國的廈門、福州、與日本的沖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pH5KCE

-------------------------------

岩波文庫是日本岩波書店發行之日本語文庫本叢書。1927年(昭和2年)7月10日創刊
岩波文庫出版時,以啟蒙在圖書館閱讀的孩子以及傳達普通百姓的知識為目的,德國雷克拉姆出版社作為模型。起草為三木清一,當時岩波茂雄是岩波文庫社長
岩波文庫以蠟紙作為書本的封面,並以領域的顏色標記。20世紀60年代開始,開始介紹其他公司內容,但岩波文庫導入相對緩慢,第一個岩波文庫於1982年10月引進。1987年7月,所有新書以蓋帶顏色表示。
--------------------------
岩波書店不只出版了大量的學術書籍,並且也出版了《岩波文庫》(1927年7月10日創刊)
岩波書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eRfxu6
------------------------

▲前總統李登輝。(圖/遠足文化提供,下同)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林冠華為反課綱燒炭輕生,家人說他在國中時即質疑讀書的意義,認為考試很浪費時間,課堂上的知識已滿足不了頭腦;「抗癌小鬥士」周大觀的弟弟周天觀,因為反課綱抗爭行動和父母爆衝,高中生的學習和台灣教育應何去何從等問題,瞬間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無獨有偶,前總統李登輝在即將出版新書《新.台灣的主張》中,也提到自己高中時的學習生活。他表示,在日本統治之前,台灣人只學四書五經。日本在台灣引進公眾教育後,台灣人開始吸收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社會等新知,而逐漸擺脫儒教的束縛。

李登輝表示,他從台北高等學校畢業後,接著到京都帝國大學讀書,父親因擔任警察經常調動,所以他經歷了四次轉學,很難交到朋友,變成了喜歡自己看書、塗鴉,非常內向、自我意識很強的小孩。李登輝強調,他很感謝日本的教育與學校制度,讓他在少年時期就有很多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先賢哲人寫的書,以及他們講過的話,只是上了中學之後,「我是誰」、「什麼是人」、「人該怎麼活」之類的疑問,日漸困擾著他

回憶在台北高等學校的生活,李登輝在書中也指出,在自由的校風之下,他樂於和同學討論,努力用功讀書。在舊制高校的課程中,英文書不用提了,就連法文書和德文書,也都是要求讀原著。哥德的《浮士德》、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全都是讀原著。至於文法課什麼的,根本沒開,感覺是要你自己下功夫念好。

讀書需要時間。我在筆記本上逐一記錄讀了什麼領域的書,花了多少時間等等。有哲學、歷史、倫理學、生物學、科學。真的是這樣,各種有的沒的領域都讀過了。直到高中畢業,光是岩波文庫的書我就擁有七百多本。」

談到影響人生觀的書,李登輝表示,真要選一本的話,他會挑十九世紀英國思想家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接觸到這本書的原因是在就讀台北高校的課堂上被要求讀英文原著,但對於當時苦苦追尋「自我」、「關於死亡」真諦的他來說,似乎對其中大致的意思能夠心領神會。

為了一股更深入了解的衝動,李登輝說,他走遍台北市區的書店和圖書館,大量涉獵國內外相關書籍。不過,最終還是沒找到能說服他的理論,直到有一天,偶然在台北市最大的公立圖書館──總督府圖書館裡,發現一本《講義錄》。他在反覆閱讀著已經泛黃、變色的《講義錄》,終於理解從少年時期一直思索,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人為何會死」、「生是什麼」之類的「memento mori」(記住人將會死亡,拉丁語)—也就是對於生死觀的疑問,至此終於盡數得到化解。

---------------------------------------

台灣文庫,成立於1901年,是日治時代台灣第一座公共圖書館,也被視為目前國立臺灣圖書館最早的前身。
台灣自清代以來就有大家世族的私人藏書,不過並未對外開放。1898年,當時的台灣日報記者栃內正六,動了創立圖書館的念頭。該報社社長守屋善兵衛大為贊同,並且聲明願意提供其本身所藏圖書以資贊助。於是官民多人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官邸開了「台北圖書館發起人會」。當時之發起人共有官民:石塚英藏、藤田嗣章、堀內文次郎、松岡辨、木村匡、町田則文、栃內正六、草場謹三郎、守屋善兵衛、木下新三郎、大島邦太郎、兒玉善八等八位。他們認為,台灣當時民智未開,公共道德落後;要矯正弊端,必須由研究自修開始。「所謂研究自修途徑,唯有設置公共圖書館,也別無他途」。於是會中議決通過「創辦圖書館案」,並於隔年以慶祝日本皇太子嘉仁之名義,向民眾捐募基金、現款、圖書,其中一部份書籍,為日後創立石坂文庫的石坂莊作所贈與,石坂莊作也被稱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的開山祖師。1901年,台灣文庫在淡水館正式開幕。
台灣文庫一開始藏書有6000餘冊,後擴展至一萬多冊。台灣文庫為了維持圖書館的正常運作,援引日本圖書館舊例,訂出了普通及特別閱覽的收費標準,收費金額分別為三錢、五錢,士兵與巡察(警察)半價優惠。不過因為台灣當時的生活水準普遍低落,因此利用率不高。1901年全年,台灣文庫的閱覽人數1680人;1902年全年更降到762人,平均每天只有2個人到館。加上日後的「市區改正」及房屋腐朽,1906年8月16日淡水館被拆除,「臺灣文庫」關閉,圖書移交「東洋協會臺灣支部」來保管。該批圖書本來收藏在新公園中的「天后宮」,後來移動到大稻埕六館街板橋富豪林本源商號所有之房屋內,日後為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接收。目前剩餘約三千冊的圖書,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保管,為重要的日治時代史料。

台灣自清代以來就有大家世族的私人藏書,不過並未對外開放。1898年,當時的台灣日報記者栃內正六,動了創立圖書館的念頭。該報社社長守屋善兵衛大為贊同,並且聲明願意提供其本身所藏圖書以資贊助。於是官民多人在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官邸開了“台北圖書館發起人會”。當時之發起人共有官民:石塚英藏、藤田嗣章、堀內文次郎、松岡辨、木村匡、町田則文、栃內正六、草場謹三郎、守屋善兵衛、木下新三郎、大島邦太郎、兒玉善八等八位,他們認為台灣當時民智未開,公共道德落後,要矯正弊端,必須由研究自修開始。“所謂研究自修途徑,唯有設置公共圖書館,也別無他途”。於是會中議決通過“創辦圖書館案”,並於隔年以慶祝日本皇太子之名義,向民眾捐募基金,現款、圖書,其中一部份書籍,為日後創立石坂文庫的石坂莊作所贈與,石坂莊作也被稱為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的開山祖師。1901年,台灣文庫在淡水館正式開幕。淡水館即是清朝的登瀛書院,在日治時期是台灣官員的聚會所,位於今日總統府後方的長沙街一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