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_109  

江九合堂 客家本色
2015-09-19


江九合堂為江家祖厝,2進1院12護龍之傳統建築院落,其建築保留客家風貌,員林市為台灣最大的「福佬客」聚落,該建築群在台灣移民史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其內部陳設仍具有客家傳統,例如神明廳的祖先牌位,就把在250名族人名字刻上,其中不乏在世的族人,而一般閩南家族則忌諱將在世者的名字出現於祖先牌位,因而這是難得一見的客家風俗。
另外,閩南建築大都坐北朝南,但江九合堂坐西朝東,它面對八卦山,每當太陽升起,祠堂大門一開,陽光射進大廳,即能綻放光明,此亦是保有客家建築的特色。(資料來源:彰化縣文化局,整理:記者顏宏駿)
江九合堂為一典型的客家古建築。(記者顏宏駿攝)
江九合堂為一典型的客家古建築。(記者顏宏駿攝

--------------------------------

客視「客家故事徵件」 美濃羅景賢獲首獎
mobile.n.yam.com查看原始檔
【吳詩禹 戴志明 台北】

客家電視台,首次舉辦徵客家故事,不僅活動反應熱烈,也找出許多動人的客家故事,經過評審的挑選,從206件作品中,選出前三名與10件佳作,19日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年輕到老都有,其中第一名的得主,是由來自美濃的客家青年,羅景賢獲得。

「大崎山下的阿耀牯」,說的是美濃在地真人故事,從小在美濃長大的羅景賢,有一次聽媽媽,說著阿耀牯的故事,讓他深刻感受到城鄉之間人情溫暖的差異,就決定要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

第一名得獎者 羅景賢:「什麼冬瓜封、豬腳,我就拿一些去給鄰居,還有比較窮苦的人家吃,這些這麼細微的事情,在鄉下看起來都是很平常的,但是這些事情,我們在都市裡很少會看到,所以我一直想要去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

各式各樣的在地題材,透過文字書寫,不僅獲得評審的肯定,也讓大家在這次的徵文活動,看見了一篇篇精彩的客家故事。

評審 藍博洲:「關心客家社會,大家寫客家的故事,我相信台灣的客家人,客家文化就不會消滅,尤其是年輕人來寫,有新的觀點去看客家人的故事,客家社會發生過的事情。」

評審 徐浩軒:「最重要的是,我覺得他們都是很誠心的,在講自己的故事,這點就會讓大家,就是評審們就會覺得,這次水平其實是,雖然大家可能都是素人在寫作,但是寫出來的作品,水平都是滿高的。」

帶著家人與朋友,一同參與頒獎典禮,一起分享得獎喜悅,經過兩個半月的徵文,蒐集了206件客家故事,客家電視最後選出,13篇得獎的作品,未來得獎的作品會製作成廣告,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這些感動人心的客家故事。

-----------------------

看見年輕生命力 桃園客家微電影頒獎
n.yam.com查看原始檔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19日於客家文化館演藝廳舉辦「第一屆桃園‧客家微電影競賽」頒獎典禮,入圍的10部決選作品各有特色,引發7位專業評審熱烈討論。最終因整體素質未有特別突出者,評審決議第一名從缺,第二、三名作品為-「熝湯粢」及「一起」,分別講述對母語的認同及客庄隔代教養問題,探討客家族群目前普遍面對的問題,加上拍攝技巧有一定水準,是這兩部作品脫穎而出的原因。

今年首次舉辦的「桃園.客家微電影競賽」,以「看見客家」為主題,希望藉由年輕人的視角,講述桃園的客家文化,為鮮少用影像述說客家族群故事的桃園注入一股新活力。競賽針對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的徵件,共徵得31件參賽作品,其中更有遠自高雄的隊伍報名參賽,顯示桃園客家的影響力。

鄭文燦市長也親臨頒獎典禮,對首次辦理的微電影競賽就徵得31部作品表達肯定,也認為從青年學子的鏡頭看客家,重新認識客家,讓客家走入生活,是未來的重點,希望未來能讓桃園客家的發展不只在南區,更能成為台灣客家的櫥窗。鄭市長也表示,年輕人的拍攝也許手法有點生澀,但這代表他們在認識客家,讓年輕人追尋自己的客家記憶,希望未來的比賽中,第一名的得獎隊伍能邀請專業團隊再拍一次,讓年輕人學習,成為未來的客家教育題材。

而客家委員會范佐銘副主委也到場勉勵在場學子,他表示這次的微電影主題是「看見客家」,希望以後能繼續辦下去,也希望青年學子未來都能共同為客家文化及桃園的鄉土貢獻,希望客家文化能隨著時代改變而有不同的展現。

這次競賽自徵件截止後,經歷兩次評審會議,邀集7位各界專業評審,包括臺灣藝術大學陳板教授、客家電視台李儒林台長、成美文化園區湯昇榮企劃總監、彭啟原導演、鄧維順導演、胡皓翔導演及黃春源導演等,他們除對桃園開始以影像紀錄在地文史感到振奮,也在激烈討論中決定最終得獎名單。第二名的「熝湯粢」為中央大學物理系學生的作品,以年輕女主角返鄉陪阿婆作生意為出發點,融合三坑老街及客家美食牛汶水,整體講述出完整故事,且主角們演技自然、剪輯熟練,也成為這部作品能獲獎的關鍵;網路票選部分,經過兩星期的人氣投票,最後由「愛,回家」勝出。

7位評審也對參賽作品提出不少建言。整體而言,各作品與在地連結的情感仍稍嫌薄弱,且在劇情編撰、選角及後製等層面都有精進空間,因此決議今年的比賽第一名從缺,而第一名的12萬獎金將改邀請在地專業影像導演與青年學子座談。

但他們也肯定不少參賽隊伍嘗試創新、關懷在地的用心與企圖心。他們也期待,未來這些動力能轉化成以影像紀錄桃園在地故事的能量,希望藉政府力量,能好好培訓在地影像紀錄者,將客庄社區、人物真實故事一一呈現,展現在地情感與生命力。

各得獎作品,除將放置於客家事務局網站供民眾瀏覽外,也將陸續於各項活動中播映,希望藉故事敘事推廣桃園客家內涵,讓全桃各地都能感受到桃園客家的年輕與溫暖。

頒獎典禮出席的貴賓為:桃園市長鄭文燦、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桃園市議員徐玉樹、楊家俍、劉仁照服務團隊、民政局局長湯蕙禎等,一同感受桃園客家的感動與希望。

--------------------------------------

騎鐵馬遊客庄 詔安客家文化節26日登場

縣長李進勇(右一)、崙背鄉長李永茂(右二)、二崙鄉長鍾福助(右三)歡迎大家騎鐵馬遊客庄。(記者廖素貞/攝影)

【記者 廖素貞/雲林報導】2015客庄12大節慶-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將於26日熱鬧登場,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系列活動,規劃8大主題,歡迎喜愛客家的民眾,一起來體驗具客家特色的人文、民俗、美食與客家產業活動。18日的記者會,由縣長李進勇與來賓及小朋友共同搖起客家響鈴為活動暖身,現場悅耳的薩克斯風吹奏聲、交織著來自崙背、二崙、西螺3鄉鎮的客家族人的歡笑聲,讓整個活動熱鬧不已。

記者會,縣長李進勇現場體驗石磨磨米漿的樂趣。(記者廖素貞/攝影)
18日的記者會,由縣長李進勇與來賓,及小朋友共同搖起客家響鈴為活動暖身。(記者廖素貞/攝影)

縣長李進勇表示,雲林是詔安客家重鎮,近年來客家意識逐漸抬頭,在中央及地方共同努力下,保留並傳承客家藝文、傳統文化及語言,希望能結合產業成為地方亮點。

今年的活動包括水汴頭迎暗景、騎鐵馬遊客庄、詔安產業總動員、客庄童玩-藝童年、七嵌武術、詔安開嘴獅、西螺七嵌詔安祭典、茶香醬香秋遊西螺客庄等。活動精采可期,歡迎喜愛客家的民眾秋遊雲林客庄,體驗客庄特色。

詔安客家產業悠紙生活館的文創機器人。(記者廖素貞/攝影)

另外,中秋節在水汴頭也準備了慶豐收磨粄品美食體驗及跟著火龍一起迎暗景 ,要讓民眾體驗親手做火把的樂趣,緊接著10月的每個週末騎單車悠遊客庄,漫遊詔安古建築之美等活動。◇

縣長李進勇親手拓印開口獅圖案。(記者廖素貞/攝影)
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的客庄生活茶席。(記者廖素貞/攝影)

詔安客家文化節 歡迎來作客

2015-09-19 08:38:13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崙背報導

縣長李進勇親自示範磨豆漿,架勢十足且動作俐落。 記者胡瑋芳/攝影

分享
 

2015客庄12大節慶—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將於9月26日熱鬧登場,縣長李進勇昨天到崙背詔安客家文化館搖起客家響鈴,為文化節暖身。

李進勇與文化處長林源泉、崙背鄉長李永茂、二崙鄉長鍾福助等人到場,李進勇現場示範磨豆漿,架勢十足,接著戴上安全帽,邀大家一起騎鐵馬遊客庄,到了童玩DIY攤位,他童心未泯地拿起童玩玩耍,重溫兒時回憶,並親手為手帕拓印上開口獅圖案,製作獨一無二的縣長開口獅手帕。

李進勇表示,雲林是詔安客家重鎮之一,近年來客家意識逐漸抬頭,在縣府、客家社區及地方仕紳努力下,保留並傳承客家藝文、傳統文化及語言,並積極推廣,希望能成為地方亮點之一,歡迎鄉親踴躍參與體驗客家特色之美。

林源泉說,系列活動將於本月26日晚間在崙背鄉詔安客家文化館舉辦踩街嘉年華揭開序幕,從26日至10月21日為期近1個月的系列8大主題活動,詳情可上文化處網站查詢。

-----------------

桃園乙未客家國際研討會開幕 客委會系列紀念活動持續登場

劉慶中主委參加乙未戰爭紀念碑動土典禮執鏟
劉慶中主委參加乙未戰爭紀念碑動土典禮獻果
桃園乙未客家國際研討會開幕 客委會系列紀念活動持續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919 17:24:54)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慶中今(19)日上午,前往桃園市客家文化館生態公園參加「1895臺灣乙未戰爭紀念碑動土典禮」。儀式遵循古禮,以客家八音及三獻禮敬告天地,隨後由地方首長、民意代表及多位客家研究學者,陪同劉慶中主委及客家大老鍾肇政執鏟動土,並為「桃園市104年乙未‧客家紀念活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三天的活動揭開序幕。

劉慶中主委首先在研討會上致詞表示,今年適逢乙未戰爭120周年,而這背後所代表的正是我們客家先祖保鄉衛土的忠義精神。客委會從前幾個月補助苗栗縣政府在頭份辦理的徐驤烈士追思儀式及學術研討會;到今天補助桃園市政府辦理的乙未戰爭紀念活動;緊接著在南部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也將有火燒庄事件的特展、哈旗鼓文化藝術團演的戲劇演出、忠勇公的出巡遶境等。在在都顯示客家委員會期盼透過多元的形式,將乙未戰爭所代表客家精神代代傳揚。

對於乙未年間客家先烈英勇護土的故事,桃園市長鄭文燦特別提及多年前客家委員會製作的電影《1895》,他表示劇中勾勒「乙未三傑」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的護土情操令人動容,而同樣的在桃園地區也有著義軍領袖如胡嘉猷、黃娘盛等,在大湳尾之役、安平鎮之役、龍潭陂(坡)之役、大嵙崁之役流下英勇的事蹟,這次的系列活動當中也有桃園地區乙未戰爭的古戰場巡禮,鼓勵民眾把握時間一同參與。

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辦理的「桃園市104年乙未‧客家紀念活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日期自9月19日至9月21日。相關活動有9月19日在客家文化館辦理的「1895臺灣乙未戰爭紀念碑動土典禮」及「乙未・客家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20日在龍潭與平鎮辦理的「踏勘尋蹟參訪活動」、及客家文化館演藝廳辦理的「紀念音樂會」;9月21日在客家文化館視聽簡報室辦理的「乙未‧客家文化與青年論壇」。

訊息來源:客家委員會


2022-05-18_093411

「語言沒了,文化也沒了!」挽救詔安客語凋零危機
作者 劉文珍
2022-05-15
李秉璋主任從民國96年開始積極投入詔安客語的傳承任務,圖為他擔任2020詔安客才藝競賽評審。
「語言沒了,文化也沒了!」挽救詔安客語凋零危機 | 劉文珍 / 教育新亮點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nAPhb
在台灣,「詔安腔」是客語五種主要腔調中相對少人使用的一種。雲林西螺農工圖書館主任、同時也身為歷史老師的李秉璋表示,根據客委會的調查,目前還能使用詔安客語的人,可能只剩下7、8千,甚至更少,人口凋零、少子化都是原因。因此,他從民國96年開始積極投入詔安客語的傳承任務,獲得109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以及110年「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獎勵」。他擔心,詔安客語消失了,文化沒了,客家認同也沒了,那就什麼都沒了!
認真說「客事」,保留詔安文化
西螺農工高一的廖姿婷,詔安客語說得很溜,可以從頭到尾用詔安腔自我介紹。問她為什麼要學客語?她的答案很有趣:「就是另類的成就感吧!就跟你會英文,可以去跟外國人自然交流是一樣的。」
廖姿婷同學是全國語文競賽客語情境式演說優等學生,在學校,她可以用流利的詔安客語和圖書館主任李秉璋互動交談。她說,自己從小和阿公、阿婆說話就是用客語,即使和弟弟平常會用國語聊天,但碰到長輩,還是會自動切換回客家話。
廖姿婷同學是全國語文競賽客語情境式演說優等學生,在學校,她可以用流利的詔安客語和圖書館主任李秉璋互動交談。
李秉璋主任表示,雲林的詔安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二崙、崙背和西螺,然而連這些地方,現在都已經很少會說詔安客語的客家人了本來有18村的二崙鄉,只剩3個村子會講詔安客語,年輕一代更是如此。畢竟對許多人來說,相較於母語學習,學英文等外語才有助於加強競爭力,很少人願意花時間投入使用人口少、又只局限於小地區的母語方言。但是李秉璋主任認為,母語是一種文化傳承,當你再也不是客家人,自我定位、自我認同就會產生危機。
李秉璋自己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從小講客語,卻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講的是客家話,血緣上有客家的傳統;也因為知道自己是客家人,講客家話,愈了解後,危機感愈重。
正因為如此,他積極從家庭、社區和學校三管齊下,推廣詔安客語。家中的父母與長輩是母語學習的第一步,像是從小就和阿公、阿婆一起睡的李芝靚,目前是小學老師,她說自己聽著阿公阿婆聊天長大,詔安客語就像是她的搖籃曲,而客語聽力也是從這裡磨練出來的。
她認為,學習語言一定要營造出環境,生活中跟她相同年紀的人沒有幾個人會講詔安語,也沒有什麼機會可以練習,頂多在家裡跟家人講幾句簡單的客語,也因為使用度不高,要學還真的不容易。
因此,語言學習的下一步就是推廣到社區。李秉璋主任表示,當地「貓兒干文史協會」的楊永雄總幹事努力用心的推動詔安客語,由李幸妃老師開班授課,每個禮拜都有中級暨中高級認證的研習課程,學生參與客語認證的成績還不錯,只是人數並不多。
至於學校也是一大助力,50多歲才知道自己是詔安客的前來惠國小校長廖忠良,笑說自己年紀大了才開始學「客事」(詔安話的客語之意),他之所以這麼努力,因為擔心「客事」消失不見了!廖校長也認真在90%是詔安子弟的學校推廣詔安客語,並且與貓兒干文史協會、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希望當成發揚詔安客的文化種子,進而傳承客家文化。
李秉璋(圖左)認為客語傳承要從家庭開始。
使用度不高,推廣詔安客語成難題
不過,李秉璋主任很憂心,因為目前雲林推動詔安客語的學校愈來愈少。國小部分在崙背有崙背國小、東興國小;二崙鄉有三和國小,來惠國小和二崙國小;但到了國中就只剩下二崙國中和崙背國中,而且是以社團方式來開課,到高中也只有西螺農工開過社團課。他認為,以社團方式教授詔安客語很難著力,畢竟一個學期只有8次課,能學到多少東西?
他建議,像高雄市在國中教育會考中採計本土語言認證,提升學生學習本土語言動力,其他縣市也可以跟進,不論客語、閩南語或原住民語,通過認證的學生就在升高中時採計加分,提升學習誘因。
除了推動教學,李秉璋主任曾參加96年客家電視成立的配音人才培訓班,包括大埔、饒平、詔安三種腔調,為卡通、布袋戲配音,希望透過大眾傳播媒體讓更多人認識詔安客語。此外,也加入客家語六腔辭典編輯寫作,和客委會的中級、中高級認證教材,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傳承詔安客語。
文史工作者李坤錦說,詔安客的困境在於人數少,而且居住環境是四面被閩南人包圍的「方言島」,說「客事」的機會愈來愈少,讓詔安客很容易消失。他希望詔安客家人要認真的說「客事」,才可以保留詔安文化。「語言沒了,文化也沒了!」挽救詔安客語凋零危機 | 劉文珍 / 教育新亮點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nAPh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