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過去2年資本外流達7兆 今年恐有一半公民變窮人 - http://goo.gl/UJMLjp


日治時期鄒族邵原住民男子與刳舟舊照

87369305_3078051205559930_5615258144214089728_n


日治時期鄒族四社原住民舊照

87262183_3078024552229262_4203686214324191232_n


日治時期鄒族原住民舊照

87969778_3078020078896376_106008073562226688_n87754367_3075616169136767_3446070183926431744_n87260581_3075611255803925_7347684171432591360_n


日治時期鄒族原住民婦女吹奏弓琴舊照

85210711_3075650095800041_8818546076144369664_n


當俄羅斯人遇見臺灣原住民:一段友誼、兩個生命

有一位俄國人在日治時期特地來到臺灣,接觸嘉義阿里山的鄒族,編寫出這一本俄文書:《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говорам языка цоу》,其中的「цоу」正是我們臺灣原住民中的「鄒族」,翻成中文就是《臺灣鄒族語典》。
作者:故事2015-07-24 10:47

{❛台❛女好俄}

在多元民族組成的臺灣,不管是原住民或閩南人、客家人等等,都有自己的方言和母語,雖然能夠流利講母語的人越來越少,但也有許多人開始找回自己的傳統;而當我們追溯歷史,有一位俄國人在日治時期特地來到臺灣,接觸嘉義阿里山的鄒族,編寫出這一本俄文書:《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говорам языка цоу》,其中的「цоу」正是我們臺灣原住民中的「鄒族」,翻成中文就是《臺灣鄒族語典》

尼古拉‧亞歷山大‧聶甫斯基/Н.А. Невский/N.A. Nevsky/漢名聶歷山,1892~1937

尼古拉‧亞歷山大‧聶甫斯基(Н.А. Невский / N.A. Nevsky,漢名聶歷山)1892年生於俄羅斯帝國亞羅斯拉夫(Ярославль)的伏爾加河畔,是位俄國漢學家和日本學家。1915年結束聖彼得堡大學東方語言學系的課程後,他遠離俄國的兩次革命與內戰,出發到日本,在北海道小樽高等商業學校(現為小樽商業大學)和大阪外國語學校(現為大阪大學外國語學部)教書。在古日語、日本愛奴族語言與文化、日本琉球宮古島方言、臺灣鄒族語言與文化,以及西夏文字等領域皆有深入研究。

聶甫斯基對於各地方言有極大興趣與熱忱,他從日本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開始研究起,接著到琉球群島的宮古島記錄當地方言;在1927年,他和日本語言學家淺井惠倫一同從神戶港出發,搭了三天三夜的船來到台灣基隆,準備開始台灣原住民語言的田野調查。

當時日本總督府對台灣原住民以文化優越者自居,採取「理蕃政策」,聶甫斯基必須先到台北取得總督府的允許後,才得以繼續搭火車到嘉義,轉搭阿里山森林鐵路,到達目的地:鄒族特富野社與達邦社,進行他的研究。

矢多一生,漢名高一生,鄒名Uyongu Yata’uyungana,1908年~1954年4月17日

在日本警察的引薦下,聶甫斯基在阿里山與特富野社青年矢多一生(Uyongu Yata’uyungana,漢名高一生)結識;矢多一生為鄒族第一位接受現代高等教育的青年,當時正在台南師範學校就讀。他和聶甫斯基以日語交談,協助聶甫斯基走訪鄒族各部落,在一個月內快速地完成鄒族語言的調查和文化風俗紀錄。「在這一個月內,Uyongu就是我的老師和嚮導。」聶甫斯基說。

涅夫斯基運用專業、精確研究方法和觀點,進行語音的比較,初步建立了鄒語研究的基礎;更記錄各種眼見耳聞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也蒐集了許多鄒族文物,很多風俗習慣甚至到現在已失傳。

結束一個多月的調查後,聶甫斯基從日本回到俄國聖彼得堡,在1935年將這些資料出版成書:《Материалы по говорам языка цоу》(N.A. Nevskij: Materaly po govoram jazyka cou, Trudy Instituta Vostokovedenija. X1. Moskva-Leningrad,1935),為世界上第一本紀錄鄒族語言與文化的書。

1993年,俄國漢學家李福清教授(Б.Л. Рифтин,1932~2012)帶著此書俄文版到台灣,拜訪鄒族子弟浦忠成教授(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人,將此書翻譯成中文:《臺灣鄒族語典》,對鄒族文化和語言的保存有極大貢獻。

聶甫斯基/著,白嗣宏、李福清、浦忠成/譯1993,《臺灣鄒族語典》。臺北:臺原。

可惜聶甫斯基在回到俄國後不久,遇到1937年的史達林「大清洗」(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他被指控為日本間諜,和日籍妻子遭槍決;到了1954年,聶甫斯基的罪名才被平反,手稿與珍貴的研究陸續能夠出版,並追贈代表蘇聯最高聲望的列寧獎。

台灣的矢多一生,在經歷台灣政權轉移後,改漢名為高一生。在擔任吳鳳鄉(現阿里山鄉)鄉長時捲入二二八事件,於聶甫斯基罪名平反的同一年,1954年死於國民黨執政的白色恐怖槍下。

參考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