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國籍掀議 成大教授談台灣教育
三立新聞網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清大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自己有次抽問11個國中生「希特勒是哪國人」,只有2位學生回答德國人,還有3人還把希特勒誤當成正在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讓他感嘆「台灣的年輕人缺國際觀」。沒想到言論一出就被網友打臉,直指希特勒不是德國人,對此,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在臉書PO文表達看法。

© 由 Sanlih E-television Co., LTD 提供
▲圖/翻攝自李忠憲臉書

李忠憲指出,希特勒的出生地因河畔布勞瑙(Braunau am Inn)當時屬於奧匈帝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分裂成11國,布勞瑙屬於奧地利帝國,後來變成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之後,希特勒因擔心被德國驅逐出境,在1925年放棄奧地利國籍,成為無國籍人士,後來因為無國籍居住在德國國土內被處以罰款,希特勒曾多次申請進入威瑪共和國,最後終於在1932年弄到德國籍,「之前的七年,他並没有國籍。」

李忠憲表示,李家同教授問學生希特勒是那一國人,然後給一個標準答案是德國人,這樣表示有國際觀「我們的教育訓練方式,就是這樣單一化,選擇是非題。」他說,雖然自己懂德文,但從未覺得自己就比別人多什麼國際觀,「台灣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不要標準答案』」。

李忠憲認為,希特勒的「我也是德國人」跟蔣經國和馬英九的「我也是台灣人」很像,只是為了政治和統治的目的,「你認為希特勒是那國人?回答德國人的人,可以拿到『國際觀』的獎品,哈哈哈!」

-----------------------------------------------------------------

王丹:希特勒不是因為民主上台的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資料照片
字級: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Plurk分享到 Twitter2015年12月07日00:16
缺乏歷史專業知識的人,通常都會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對歷史的誤解,時間長了,謬種流傳,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了,儘管那明明就是子虛烏有的。關於「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也會選出希特勒這樣的人」的說法,就是這樣的例子之一。而最近中國的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更是把這樣的無知的說法,帶到台灣來進一步傳播,我們這些歷史專業的人,不出來說說話,不僅對不起自己的專業,也會讓很多人對他的話將信將疑。而將信將疑就是被洗腦的開始。

希特勒上台當選總理,成為德國的領導人,從而把世界帶入戰爭罪惡的深淵,其實並不是民主選舉導致的。請大家回去看看簡明德國史就知道了:1932年德國進行總統選舉,希特勒參選,雖然票數驚人,但是他仍然不是主流民意的選擇,最後他輸給了興登堡,說明德國人民那個時候沒有通過一人一票的制度選擇他。7月份國會大選,納粹的國家社會黨確實通過選舉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是希特勒本人也並沒有因為本黨選舉的勝利而成為德國的領導人。他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副總理(請注意,不是選舉為副總理,而是「被任命」副總理)。

之後,希特勒和支持納粹的勢力對魏瑪憲法指導下的德國民主制度,不遺餘力進行顛覆行為,他們利用德國在「一戰」失敗之後興起的的民族主義情緒,利用社會就業危機導致的社會不滿,利用德國民主傳統的脆弱,甚至利用80歲的興登堡總統的年邁糊塗,大肆製造輿論,最終迫使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直到這個時候,希特勒才真正掌握了德國的權力,真正上台了。但是,我要再次說明一遍,這不是選舉導致的成功,這是「任命」的結果,或者說,這恰恰是對選舉結果進行顛覆的成功。

說「民主也曾經選出過希特勒」,這是標準的似是而非的言論,也是徹頭徹尾的對歷史的無知的觀點。因為:第一,我們剛才已經說明過了,希特勒掌權,其實是軟性政變的結果,他在選舉中並沒有獲勝,他當上總理是被任命而不是被選舉出來的;第二,就算我們把選舉結果列入希特勒奪取德國政權的因素之一,那其實也是人類是歷史上選舉中的少數特例。說「民主也選舉出希特勒」的人從來不說,民主選舉出好的領導人的例子其實更多,我們不能用一個制度曾經出現過的問題,來否定這個制度的本身。希特勒的出現對於選舉制度和民主來說,正如朱立倫為王如玄辯護用過的那句話一樣,是「瑕不掩瑜」。

第三,我們應當把「民主制度」(或者「民主的理念」)這個概念,與「民主轉型」(或者「民主的實踐」)這個概念區別開來。民主轉型,尤其是在缺乏民主傳統的國家,其早起確實經常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人們知道民主的問題在哪裡,然後逐步修正,民主才會得以更加完善。這就是民主的好處。你不能因為民主實踐的早起出現過問題,就否定民主制度本身。打個比方來說:我們也不能因為陳德銘一歲的時候尿床過(這個我沒有證據,我只是從人類生理學的角度進行合理性推測),就讓他一輩子承擔「尿床者」的稱號,畢竟他現在應當已經不會再尿床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所謂「希特勒也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這種流傳已久的說法,既不是歷史事實,也無法因此推導出民主制度本身有問題的結論,這是典型的反民主的言論,毫無邏輯可言。

至於陳德銘為甚麼在大選前夕,要到台灣來散佈這樣的反民主的言論,其背後的用意,就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了,但是還是值得大家深思。

希特勒畫作拍賣 賣得1364萬台幣

希特勒所作的這幅水彩畫以10萬歐元賣出,由中國買家拍下。(歐新社)

2015-06-21  15:0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二戰時期納粹領袖希特勒(Adolf Hitler)早年嚮往藝術家,曾創作許多畫作,但沒有成功。二戰結束之後,希特勒的畫作流入市面,日前又有一批畫作被拍賣,其中一幅水彩畫是全場最高價,由中國買家以10萬歐元(約新台幣348.9萬元)買下,而所有賣出畫作合計39.1萬歐元(約新台幣1364.2萬元)。

據《紐西蘭先驅報》(NZ Hernald)報導,德國紐倫堡(Nuremberg)日前一場拍賣會上,有共計14件出於希特勒之手的水彩畫跟素描畫出售。作品包含描繪巴伐利亞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遠眺布拉格和維也納,以及女性裸體等。

其中新天鵝堡這幅水彩畫以10萬歐元(約新台幣348.9萬元)的價格被中國買家拍下,是拍賣會上最高價。另外有一幅描繪康乃馨的畫以7.3萬歐元(約新台幣254.7萬元)賣出。出價的買家多半來自亞洲地區、美國,而這次希特勒的作品總計吸金39.1萬歐元(約新台幣1364.2萬元)。

希特勒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他的藝術作品也被認為是非常有限的,但每年拍賣總是能賣出數千歐元。而他的作品只要上面沒有納粹的標誌,就可以拍賣。過去拍賣所得收入多半落入私人賣家的手中,引人詬病,因此拍賣行已經聲明這次拍賣所得會捐出部分給慈善機構。

希特勒早年繪畫的水彩畫。(法新社)

畫作上有希特勒的簽名與繪畫年份。(法新社)

-----------

2015062400405320150624004052  

希特勒抓不到!二戰最勇敢女間諜
2015年06月24日 16:24 社群分享
被譽為「最勇敢的美女間諜」,納粹出高價懸賞通緝的第一人。(圖/搜狐網)
被譽為「最勇敢的美女間諜」,納粹出高價懸賞通緝的第一人。(圖/搜狐網)
南茜‧韋克,因為面容姣好又極富個性,被譽為「最勇敢的美女間諜」,是納粹出價500萬法郎懸賞通緝的「黑名單」第一人。戰後,她獲得多國榮譽勳章,她的故事屢被改編成小說、電影。南茜天性中有著冒險和勇敢的品質,明星般的面容下更有機靈的頭腦。

南茜看到了更多人的苦難,在法國七萬多猶太人被納粹槍斃。(圖/搜狐網)
南茜看到了更多人的苦難,在法國七萬多猶太人被納粹槍斃。(圖/搜狐網)
雖是家中的小女兒,南茜卻並非嬌生慣養,骨子裡非常反叛。她一邊在醫院打雜,另一頭還完成了大學學業。畢業時20歲,因為可以滿世界跑,她作為一名自由記者隻身前往英倫。移居法國後,她邂逅了比自己大14歲的亨利‧菲奧卡,一個有錢的企業家、花花公子,1939年11月,27歲的南茜嫁給了亨利。

納粹集中營。 (圖/搜狐網)
納粹集中營。 (圖/搜狐網)
這場愛情生不逢時,戰爭讓他們顛沛流離,南茜看到了更多人的苦難,在法國七萬多猶太人被納粹槍斃。亨利為南茜在馬賽買了一棟別墅,但實際上用來庇護抵抗軍和難民。南茜攜帶衣物、現金和偽造的公文奔走於法國南部,買了輛救護車幫助1000多名抵抗軍、難民從法國邊境逃往西班牙。正是在和平旅館的美式酒吧,南茜遇到了一位法國當局從納粹獄中假釋的英國軍官,後者立馬邀請她加入英國特別行動處(簡稱SOE),幫助盟軍飛行員、難民和戰俘從法國轉移至英國。

南茜表示痛恨戰爭與暴力,但戰爭還是來了。 (圖/搜狐網)
南茜表示痛恨戰爭與暴力,但戰爭還是來了。 (圖/搜狐網)
組織裡出現了叛徒,南茜的行蹤被洩露,亨利對她說:「你必須走,我去買點東西,馬上回來找你」。這卻成了他們的永別。被抓的是亨利,丈夫受盡納粹的酷刑,打死都不願透露妻子的下落。從此她便堅定了一個信念,只要一有機會便會阻止納粹的暴行。多年之後,她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說道:「我痛恨戰爭與暴力,戰爭還是來了,真想不通為什麼女人只能向前往戰場的丈夫揮手作別」。

南茜‧韋克於2000年 6月7日在英國倫敦辭世,享年98歲。 (圖/搜狐網)
南茜‧韋克於2000年 6月7日在英國倫敦辭世,享年98歲。 (圖/搜狐網)
南茜曾回憶說:「或許是我善於逃脫,納粹叫我白鼠,戰友裡還有人叫我大白兔呢」。南茜足智多謀,總是從納粹的關卡或圈套中溜走,被德軍冠以「白鼠」的名頭,並名列「黑名單」榜首。有時她會利用美人計轉移對方注意力,謊稱自己是某個蘇格蘭軍官的表妹,包裡還藏著兩百磅的非法豬肉,很淡定地跟蓋世太保軍官閒扯。

她足智多謀,被德軍冠以「白鼠」的名頭,並名列「黑名單」榜首。 (圖/搜狐網)
她足智多謀,被德軍冠以「白鼠」的名頭,並名列「黑名單」榜首。 (圖/搜狐網)
1944年,南茜發展了7000個部下,南茜親自帶隊,偷襲了蓋世太保的總指揮部,還手刃了幾個哨兵,但她其實「不太喜歡徒手殺人的感覺」。南茜作風彪悍,隊友們都視她為女神。一次無線電在德軍的轟炸中受損,她騎上自行車,用三天時間穿越500英里,並巧妙通過納粹的重重關卡,最終將這台與英國聯絡的無線電修復。

-------

怕蛇嗎?其實牠們更怕你! 專家教與蛇和平相處秘訣

 


▲蛇生存在世上的目的,從來不是「攻擊人」。(圖/汪仁傑提供)

 

記者林育綾/專題報導

夏日是蛇類出沒的高峰季節,偏偏蛇是許多人害怕的動物之一,理由不外乎是「牠會咬人!」「會被牠毒死!」其實這都是非常偏頗的誤解。蛇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攻擊人類;相反地,牠們十分怕人,根本不想與人類正面交鋒。然而人們的恐懼多半是因為不瞭解,因此兩棲爬蟲類專家汪仁傑分享與蛇和平相處的秘訣、避開蛇的方式,還有蛇在夾縫中求生的悲哀。如果遇到蛇,只要維持「一個蛇身」或「一公尺」的安全距離,通常不會被攻擊。

被抹黑與被霸凌的蛇

蛇出現在許多優美的神話中,擁有很高的地位,被當作神祇或圖騰崇拜,例如澳洲有創造萬物的虹蛇、西非有支撐世界的巨蛇,而臺灣原住民布農族對於百步蛇也十分敬重,在野外遇見會優先讓路給牠。不過在部分宗教經典或民間故事及電影中,牠們卻被視為「邪惡」的象徵,甚至被媒體抹黑,漸漸地,人人看到蛇喊打又喊抓,忘了牠們也是大地的一份子、是一條生命,只想「除之而後快」,讓蛇飽受被霸凌之苦。

▼在澳洲原住民神話中,虹蛇創造萬物。(圖/取自網路)

 

汪仁傑說,其實大多蛇遇到人,只想溜之大吉,以免惹來殺身之禍;就算是毒蛇,也不會輕易使用毒液攻擊人,畢竟人類對牠們而言既不是獵物,更不是天敵。毒液是為了獵食,因此不會隨便浪費。如果你先逃跑,蛇絕對不會反過來追你。有的蛇發現自己暫時逃不掉,還會盤起身體、把頭藏起來,這時候若還狠心傷害牠,如同傷害沒有威脅的無辜小貓一樣殘忍。而有些人類拿蛇來製作成皮件、泡成藥酒,對此汪仁傑表示,蛇在大自然的位階中算是比較高的,因此數量不多,製作蛇皮包或藥酒等不但不人道又不必要,也並非永續產業。

大部分的蛇動作並不靈敏,因為牠們在視覺、聽覺上都不敏銳,但是蛇對於震動很敏感,例如腳步聲,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說在野外草叢間行走可以「打草驚蛇」,降低遇到蛇的機會。蛇只有嗅覺最佳,牠們經常「吐信」,但這動作也絕對不是要攻擊人,而是為了探索環境。蛇信是牠的嗅覺器官,靠著嘴部的犁鼻器探測週遭氣味,所以汪仁傑說,「下次看到蛇吐舌頭,別以為牠是要咬你,也不是要嚇你,只是想認識眼前的人事物,你可以看作是牠在打招呼!」

▼蛇吐信是為了認識周遭環境與眼前人事物,就像西藏人吐舌打招呼。(圖/汪仁傑提供)

 

 


▲汪仁傑說,蛇的行動其實相當緩慢,攻擊範圍也不大,建議至少保持至少一公尺安全距離相互尊重。(圖/汪仁傑提供)

▼當他繞到眼鏡蛇身後近距離處拍照,蛇都不一定能及時反應過來。(圖/汪仁傑提供)

 

如何避免蛇類進屋?

當蛇不小心進到人們的屋子裡,通常是為了食物,尤其是鼠類。所以若想避免屋子內有蛇,汪仁傑建議維護居家環境清潔很重要,屋子外圍也儘量除草,杜絕蛇類進屋的可能性。此外,蛇類的躲藏能力很強,所以屋內設施保持簡單、少堆放雜物,減少蛇類藏匿的機會。「如果真的遇到蛇跑進屋子的情況,切記不要自行捕捉,以免在過程中遭到蛇的反擊而兩敗俱傷!」

 


▲這種環境很容易吸引蛇進屋!若不想引「蛇」入室,房子周圍應盡量除草。(圖/汪仁傑提供)

 

但目前台灣官方幾乎沒有專責處理野生動物的單位,民眾只能通報消防隊協助處理。不過消防隊員的專業在於救災、救火,嚴格來說像是捕捉流浪貓狗、抓蛇、摘除蜂窩等需要具備動物知識與保定技術的工作,都不是消防人員的職責,也都有相當的危險性,建議政府在各縣市成立專業單位,讓專業人員來協助,以減輕消防人員的負擔,同時也能夠降低人或動物受傷的風險。民眾也可以通報對野生動物比較專業的動保團體(例如: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因為消防員通常對蛇也不夠瞭解,常用帶著鋸齒狀的長鐵夾來抓蛇,往往讓蛇因此重傷死亡。汪仁傑心疼地說:蛇沒有手跟腳,全身都是脊椎,只能靠身體爬行,而消防人員也因為緊張,使用鐵夾力道太重,經常夾斷牠的脊椎,只要一節脊椎骨被夾斷,整隻蛇就癱瘓殘廢了,表示牠的時日也不多了。更別說是還把補到的蛇舉起來高掛半空中,只為了秀給人看,這舉動就像先把人掐到快斷氣後,又掐著脖子吊起來一樣殘忍。

 


▲▼這兩個都是生命。如果你對上圖捕狗隊的行徑感到不舒服,對狗產生同情心,那為什麼對下圖無感?其實蛇的遭遇也十分可憐,牠根本不願意傷害人,卻因此可能受到嚴重內傷甚至死亡。(取自網路照片)

 

當我們在野外遇見蛇

汪仁傑說,當他到野外登山時,會把自己當作動物的一份子,因此不管是蛇或其他動物,就像是鄰居,牠們跟我們一樣共享大地資源,是生命的一份子,沒理由要驅趕或除掉。如果狹路相逢遇到不願離開的蛇,只要保持大約一個蛇身的距離或是1公尺,就相當安全了。好幾次他近距離經過盤著的龜殼花、青竹絲的面前,牠們也只是不動聲色,說不定心裡還想著「拜託不要被發現!」

他也提到,其實不論在哪裡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在路上發生車禍、去太魯閣被落石砸傷、在家裡吃飯噎到,往往都是意想不到的。「打草驚蛇」雖然有它的效果,但「依照在野外打混這麼久的經驗告訴我,其實真的不需要太過擔心。若是想要更保險更安心,穿雨鞋加上長褲是最安全的。」不過他更相信的是:「我們用什麼樣子的態度對待大自然,祂就會怎麼回饋。每一步都抱持著尊重的心情,仔細觀察周遭環境,就會受到大自然的保護;若是漫不經心、不注意腳下,意外就會發生。」

 


▲汪仁傑經常讓人近距離接觸蛇,解開對蛇的恐懼。不過他也說:蛇不是小狗小貓,不太喜歡被人撫摸,就算不怕蛇,接近牠還是要懂得尊重、適可而止。(圖/汪仁傑提供)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蛇

然而蛇並非只會出現在野外、山上、草叢堆中,事實上也有些蛇在都市裡生活,因為進食一餐就能維持好幾天,所以常待在下水道、水溝裡,等同在夾縫中求生存。有時候跑到外面曬個太陽、透透氣,卻不幸被人通報抓死、被打死,或是被車碾死。

 


▲蛇沒有眼皮,車禍被碾死也無法闔眼。(圖/汪仁傑提供)

 

另外有句俗語說「貪心不足蛇吞象」,但汪仁傑平反,其實蛇一點都不貪心,牠們雖然吞食相對來說體型不小的鼠類、蛙類,可是實際上蛇對於大自然資源的掠取並不多,因為久久才進食一次,每次進食都足以支撐許久。而且蛇通常是靜待在某處,採取「被動獵食」,當獵物主動經過眼前才會捕食,十分遵守大自然法則。

▼蛇通常採被動獵食,有時候青蛙在身後也不見得會捕獵,而且吃一餐可維持好幾天。(圖/汪仁傑提供)

 

被蛇咬怎麼辦?

汪仁傑說,台灣因為被蛇咬而送醫的案例,每一年平均約900多件;但每年出車禍而送醫的比例,比被蛇咬高出好幾倍,卻沒有人因此害怕「紅綠燈」。被蛇咬的人,大多都是沒有注意到、沒掌握安全距離,威脅到蛇的生命安全,或是自行去抓蛇才被咬。而當中還有許多並非被毒蛇所咬,就算是毒蛇,醫院也有血清可醫治。

萬一不幸被蛇咬,汪仁傑建議以下四點:第一,「不要緊張。」因為緊張會讓心跳變快,加速血液循環。第二,「認清蛇的長相。」以便到醫院指認血清,萬一打錯血清很麻煩,也記得在施打前測試是否對血清過敏。第三,「讓傷口低於心臟。」第四,「儘快到醫院。」只要在3小時內趕到醫院,都會沒事的。

你可以繼續討厭蛇,但不要殺害牠

你可以不喜歡蛇,但請不要傷害或殺害牠。地球並非人類專有,不應對其他物種都趕盡殺絕,容不下其他生命的存在,何況蛇從來不想與人為敵。就算是毒蛇,毒液也只是牠的生存能力,並不是拿來攻擊人的武器。

蛇脫皮的特性,象徵著蛻變、重生,因此許多醫院、醫療單位都以蛇作為圖騰、標誌,祝福病人脫胎換骨。人若打開心胸尊重蛇,與之和平共享這片土地,或許也可以獲得蛇的祝福,擁有展開新生的力量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