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博爾赫斯的理論:電腦可以寫詩嗎?

博爾赫斯認為,儘管詩意的語言擁有無限的可能,當中卻有一定的結構,例如他認為 “stars”(星星)和 “eyes”(眼睛)在隱喻上是往往相等的,如果詩意真的有結構,那只要研究人員把不同隱喻歸類,理論上能夠以「詩化」的方式管理數據。例如,我們在Google搜索 “eyes”,可能會得 “stars” 的圖片。
作者:Outside2015-06-11 15:51

Joseph Li

1960年代末,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往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探討人類語言的問題。其中一節,他談到隱喻(metaphor)的重要性,以及隱喻在語言中無限的可能性。博爾赫斯認為,儘管詩意的語言擁有無限的可能,當中卻有一定的結構,例如他認為 “stars”(星星)和 “eyes”(眼睛)在隱喻上是往往相等的。

半個世紀後,博爾赫斯的講座,啟發了Poetry for Robots(為機械人寫詩,PFR)計劃。

博爾赫斯的講座,啟發了Poetry for Robots(為機械人寫詩,PFR)計劃。

PFR是由阿里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及想像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Neologic LabsWebvisions 共同資助。計劃測試博爾赫斯的理論--透過一個網站,看看電腦能不能夠習得人類語言當中的詩意。

按博爾赫斯的說法,如果詩意真的有結構,那只要研究人員把不同隱喻歸類,理論上能夠以「詩化」的方式管理數據。例如,我們在Google搜索 “eyes”,可能會得 “stars” 的圖片。

Neologic的合伙人Corey Pressman說,在圖像數據庫搜索,詞語和圖像經常極不配合。Pressman認為,搜索圖像不準確,是因為人類根本不是單單按字面搜索,而是以隱喻或詩化的方式想像世界。

PFR計劃包括兩個階段。

Pressman認為,搜索圖像不準確,是因為人類根本不是單單按字面搜索,而是以隱喻或詩化的方式想像世界。

第一階段:輸入資料。在這階段,研究人員在網頁刊出120張圖片,作為其圖像數據庫的元數據,希望網民按圖片輸入自己的感受、自己寫的詩。網民輸入的詩,大約要150字。研究人員收集足夠的詩之後,會看看電腦有沒有從人類習得詩歌和隱喻的連結--即人類觀看世界的能力。

研究人員在網頁刊出120張圖片,作為其圖像數據庫的元數據,希望網民按圖片輸入自己的感受、自己寫的詩。

Pressman認為,PFR計劃是革命性的。今天,如果人們要搜尋圖像,人要像電腦般思考--如果要找到星星的圖片,便要搜尋「星星」,而不是輸入「眼睛」。這雖然十分方便,卻使「傷心」、「美麗」一類的詞語難以量化。Pressman希望不是人去遷就電腦,而是電腦遷就人類,顯示用戶真正想搜尋的東西。

第二階段:如果電腦真的可以找到語言的詩化結構,那理論上,電腦也可以寫詩。如果電腦真的可以揭示博爾赫斯所指的「隱喻的程式」(pattern of metaphor),那麼,透過我們詩意的輸入(poetic input),演算法可以自行產生吸引人的作品嗎?

近來,電腦已經成功證明它可以從事創意的工作。在美國和荷蘭,已經開發出會寫詩的電腦。美國的電腦詩,更成功在文學雜誌刊登。荷蘭藝術家Gijs  van Bon更開發出可用沙粒在街道上寫詩的機械人

Pressman本身也是詩人。他承認對於電腦也可創作藝術有點不安。然而,即使如此,他認為可以看到電腦藝術之美。他認為,人們被一首詩所感動,是因為感到世界上有跟你產生共嗚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人們感到電腦詩不舒服,大概是因為詩總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同情」。

不少人都認為,為了避免被電腦和機器消滅人性任何科技計劃都應該配上一個詩人在旁工作。Pressman也認同:

「當電腦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為了使電腦更有人性,我們便不應該只有電腦科學家替我們工作,也應該放一些人文學或藝術的人在旁邊。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計劃最美的地方。」

以下送上博爾赫斯在哈佛大學的講座(有電腦的英語字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測試博爾赫斯的理論:電腦可以寫詩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