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跨性別免術換證是失速列車?還是遲來的正義?
作者 王浩翔
2022-07-21
性別變更認定要件法制化政策的推動與立法,早已延宕多年,甚至長達數十年間,社會對於跨性別權益都是漠視的。
【投書】跨性別免術換證是失速列車?還是遲來的正義? | 王浩翔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v8kuMi
近期隨著「免術換證」相關議題的發燒,有自稱泛性戀的反對者,試圖透過具同志身分的位置,聲稱免術換證彷彿失速列車般「衝太快」,認為性別運動「還有很多事需要推動」,不應一下跳到「免術換證」議題。
儘管該文受訪者以性別運動者身分自居,但通篇發言卻充滿對跨性別者的偏見與性別歧視。不僅其發言內容啟人疑竇,且作為一名曾參與性別運動的同志而言,對於「性別」的認識似乎不免過於淺薄,甚至沒有好好瞭解背後的多元意涵。再者,該文不時藉由「免術」一詞,汙名化跨性別女性,並散播社會對她們的恐懼,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汙名化了「免術換證」一詞。
實際上,「免術換證」探討的乃是「性別變更認定要件法制化政策」,而性別變更認定要件法制化政策討論又包括兩大面向,其一是將過去一直無法源依據的「戶政機關受理性別變更登記」予以法制化,並訂定出符合國際人權的規範;其二則是將原本規定中侵害個人權益甚為嚴重的「強制手術」要件取消,以保障跨性別者的權益。
1970年代迄今長期遭漠視的跨性別權益
性別變更認定要件取消「強制手術」的規定絕非突然出現,而是一項被社會忽略、漠視長達數十年之久的性別權益爭取。1975年9月11日,聯合報以「第三性的祈望」為題,報導了一名跨性別男性(指派性別為女性、認同性別為男性)想以男性身分生活的期待。他曾想過接受性別重置手術,但手術的風險與經濟負擔太過沉重,令他深感困窘;再加上當時的法律制度也沒有任何變更性別的規範,致使這名跨性別者的生活長期「卡關」,從而影響了他的就學、就業、情感與往後的人生。
同樣的案例,相信在過去應該為數不少,然而由於整個社會與制度的無視,往往令跨性別者的權益淹沒於歷史的洪流之中,無人聞問。
遲至2008年,我國內政部才以一紙行政命令規定「戶政機關受理性別變更登記」的認定要件,並將侵害個人身體權益甚鉅的強迫醫療行為(必須摘除性器官)視作必要條件。易言之,儘管於1970年代,我國的跨性別者即有性別變更登記、換身分證等需求,但官方卻遲至近40年後,才提出性別變更認定要件的相關規定。
性別變更登記取消「強制手術」要件:一場遲來的正義
由於上述規定並無法源依據,且對於申請性別變更當事人權益(如身體健康完整、人格權與人性尊嚴)侵害甚鉅,因此,隨著我國推動聯合國兩公約與CEDAW公約國內法化,以及國內相關性別團體與組織的倡議,性別變更認定要件法制化政策於2013~2015年間有了第一波的討論。只是隨後似乎就被「集體性的遺忘」,好一段時間不再被世人提及。
直至2021年9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全台首例「跨性別進行性別變更登記應取消強制手術」的判決,使此一議題再度浮上檯面,成為發燒話題。不明就理的人以為這僅是近幾年才冒出來的討論,然而透過上述相關歷史脈絡可以得知:性別變更認定要件法制化政策的推動與立法,早已延宕多年,甚至長達數十年間,社會對於跨性別權益都是漠視的。
目前「戶政機關受理性別變更登記」規定既非法律,同時也對於跨性別權益造成極為嚴重的侵害,因此推動性別變更認定要件法制化政策,並取消其中「強制手術」的規範,絕非一輛「失速列車」,而是一場遲來的正義。
(作者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投書】跨性別免術換證是失速列車?還是遲來的正義? | 王浩翔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v8kuMi


日本女子大學首度招收跨性別學生,御茶水女子大學將在近期舉行記者會,說明決定招收跨性別學生的理由--承認LGBT伴侶關係(意指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等群體)等,尊重多樣性趨勢越來越明顯


2022-02-12_151712

【投書】「免術換證」壓縮女性權益?一個非二元跨性別者的看法
作者 強納森
2022-02-11
所謂的「生理性別」沒有辦法精確地描述一個人的性別,更非單純的非男即女。如果我們尊重每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定,就會發現:我們還是保障了女性的權益,只是我們對「女性」的想像擴展了而已。
所謂的「生理性別」沒有辦法精確地描述一個人的性別,更非單純的非男即女。如果我們尊重每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定,就會發現:我們還是保障了女性的權益,只是我們對「女性」的想像擴展了而已。 圖片來源:《丹麥女孩》劇照
【投書】「免術換證」壓縮女性權益?一個非二元跨性別者的看法 | 強納森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58rN5
2021年9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全台首例跨性別「免術換證」判決,讓一名生理性別為男性、但認同為女性的跨性別者小E在未進行變性手術的情形下登記變更性別。而近日則有投書提到,性別的界定是基於「生理事實」而非「性別認同」,憂心免術換證若通過,將會壓縮法律上對於女性權益的保障。但我們要問,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小E換證案的法官已經肯認民眾性別認同的權利,而所謂「生理性別」,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在說明筆者為什麼支持免術換證前,就先來想想「性別」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吧!
談「免術換證」前,先想想何謂「生理性別」?
生理性別是指染色體嗎?一般認為,有XX染色體的是女性,XY是男性。然而有一種狀況是:有XY染色體的人,外觀看起來卻像女性,可能要到青春期遲遲沒有月經,才會發覺這個狀況。
那,生理性別是指性器官嗎?目前一個人的出生指定性別,的確通常是由性器官所決定,但是卻也有2%的人出生時性器官難以被分類。甚至,有些嬰兒可能腹內有子宮,但體外卻有睪丸,那這樣的他到底該是「生理男性」還是「生理女性」?
或者,生理性別是指睪固酮濃度呢?許多國際上的體育賽事用這項標準來決定誰可以參加女子賽事。然而出生被指定為女性的南非田徑選手賽曼雅(Caster Semenya),體內睪固酮濃度卻超出生理女性的標準,也有些生理男性體內的睪固酮濃度,是低於男性標準的。
因為這樣,任何一個我們以為可以判定「生理性別」的標準,最後都被證實不是那麼好的判定標準,很難確實地把人分成兩類。正因如此,我們會發現,許多以「生理性別」作為基礎的論述,其實就不攻自破,因為所謂的「生理性別」沒有辦法精確地描述一個人的性別,更非單純的非男即女。
如果無法用生理特徵區分,我們該如何定義性別?
這個社會習慣將性別和身體器官或特定性徵掛勾,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早已保障性別認同的權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也肯認人民有性別認同的自由,許多國家更是早已不用強制手術當作變更性別的要件。也就是說,目前世界趨勢傾向認為,「認同」才是定義性別的標準。
當然,以性別認同作為定義性別的基礎,不是說我今天要換證,明天又可以換回來,未來的立法將會更仔細規範判定一個人認同為何的條件。免術換證充其量只是給予跨性別者對身體選擇的自由權而已。
免術換證會壓縮對女性權益的保障嗎?
如果我們尊重每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定,就會發現:我們還是保障了女性的權益,只是我們對「女性」的想像擴展了而已。
酷兒理論的學者巴特勒(Judith Butler)說過:「作為一個女人的意義不會保持不變。女性的類別可以而且確實會發生變化,而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改變)。在政治上,為了替女性爭取更大的自由,需要我們重新考慮『女性』的範疇,來包含新的可能性。性別在歷史上的意義可以因社會倫常被加固、拒斥,或重塑而改變。因此,當『女性』的範疇被擴展至包括跨女時,我們不須驚訝及反對;同時,由於我們也在想像男性氣質不同的未來發展,我們應該對於跨男在『男性』這一類別中激起的漣漪拭目以待」。
我為什麼支持免術換證?
我自己是非二元跨性別者,出生時的指定性別為女性,但平常被視為女性會覺得不舒服,被認為是男性則不會。我因為對賀爾蒙藥物的安全性有疑慮(目前跨性別者使用賀爾蒙藥物的安全性缺乏長期研究),因此不打算手術,因為一旦手術,就要一輩子施打賀爾蒙。但是,我還是希望有一張男性身分證,以免每次去看醫生、去銀行、去各種需要看證件的地方,就要「被出櫃」。
跨性別是異質性很大的群體,有些人和我一樣對藥物有疑慮,有些人經濟上不許可,有些人身體狀況不許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餘裕可以動手術。但是跟我一樣的是,這些人都會因為身分證與外表性別不同,在生活上遇到不同層面的困難。「被出櫃」可能只是輕微的不便,有些人甚至因為這樣遭到就業歧視,徘徊在活不下去的邊緣。免術換證雖然不能解決社會對跨性別的歧視,但從現實面來講,它可以解決跨性別者生活中的許多困擾,因此還是有其必要。
我是非二元跨性別者,我支持免術換證。【投書】「免術換證」壓縮女性權益?一個非二元跨性別者的看法 | 強納森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p58rN5
(作者畢業於美國查普曼大學電影製作學系,目前待業中。)



御茶水女子大學將招收跨性別學生 創日本國立女大首例
2018-07-03 09:21聯合報 記者蔡佩芳╱即時報導
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將從2020年4月起接收「戶籍性別為男性但自認為是女性」的跨性別學生。這將是日本女子大學首度招收跨性別學生,御茶水女子大學將在近期舉行記者會,說明決定招收跨性別學生的理由及入學考試時如何執行等細節。
御茶水女子大學昨日發表將基於自我認知性別,接收希望在女子大學學習的跨性別學生,執行細節近期將正式對外說明。
共同社報導,文部科學表示這應該是日本國內首次有女子大學決定招收跨性別學生。女子大學相關人士表示,近年美國的女子大學已允許跨性別學生入學、國內也有地方政府承認LGBT伴侶關係(意指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等群體)等,尊重多樣性趨勢越來越明顯,日本國內女子大學至今仍以戶籍性別為女性作為招收學生的前提,也應該順應趨勢修正應對方式。
朝日新聞去年6月針對日本國內76所女子大學校長發放問卷調查,有64所大學回覆,當時御茶水女子大學已表示正在研議招收跨性別學生,同份問卷中答覆正在研議中的還有日本女子大學、津田塾大學、東京女子大學。
御茶水女子大學強調辦學理念是發展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現在在官網也開放學生向校長提問...
御茶水女子大學強調辦學理念是發展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現在在官網也開放學生向校長提問。圖/翻攝自御茶水女子大學官網
御茶水女子大學將招收跨性別學生 創日本國立女大首例 | 世界萬象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GVyosC


少女離家出走 曝露台灣僵化價值觀
 

 

跨性別認同者帶少女離家出走登山,新聞反覆播送,但完全劃錯重點,反映的只是台灣價值觀的僵化以及對次文化的歧視。

  • 2015-04-30 Web only    文/杜易寰

一名跨性別認同者白凜,因為帶離家出走的少女登山10天,最後被依略誘罪函送,這件事在新聞節目上反覆播放,鮮有人不知道的。

離家出走這種平凡到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為何可以搶佔這麼多的新聞版面。正是因為相關人士被貼上了「偽娘」、「鏡音王國司令」、「孔子後代」這些標籤,而讓新聞顯得獵奇。在新聞上炒了整整三天,焦點卻是聚焦在跨性別認同者和動漫,完完全全劃錯了重點。

這則新聞代表的,其實是台灣價值觀的僵化,以及對次文化的歧視。動漫、同人和性別研究專長的交大兼任助理教授王佩迪就說,台灣對次文化的認知,往往停留在浪費時間,甚至認為接觸次文化會變壞。

「甚至簡化認為,動漫文化是色情、暴力,或是幼稚的,」王佩迪感嘆。事實上,動漫愛好者何其多,台灣年輕人中,沒有看過漫畫、動畫的,大概幾乎找不到了,我們也幾乎沒聽過,有誰是因為受動漫影響,而為非作歹的。

社會對於跨性別認同者的不了解,造成了許多誤會,甚至演變成了歧視。隨便翻翻新聞,就可以查到變性人被健身房拒絕入會,或是跨性別認同者使用泳池更衣室時,遭到管理員怒罵。當跨性別認同已經從精神病中除病化時,他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卻是來自社會的懷疑眼光

事實上,跨性別認同,就是指一個人生理性別,和心中認為自己屬於的性別不相同逼迫一名認為自己是女性的生理男性進入男性更衣室,對跨性別認同者來說,無異於強迫一位女性進入男性更衣室,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目前正在就讀台灣大學的Yuka,就是一位跨性別認同者,Yuka說,直到今天,她都無法為家人所接受,每次進入女廁,她都會擔心被誤認為色狼、偷窺狂,甚至被報警抓走。

對 這次事件,Yuka表現得有些氣憤,「媒體指稱這位白凜小姐為張姓少年,又說她喜愛扮女裝,家中充滿女性內衣褲等等,」Yuka說,「但是她不是愛扮,她 是認為自己是女生,不然要她穿什麼呢?」媒體用這種方式報導白凜,不僅僅傷害了她,也傷害了跨性別認同者,更誤導了台灣人對於性少數的觀念。

所幸,台灣的年輕世代,已經越來越能接受多元文化,但要真正解決問題,王佩迪說,還是要試著真正去了解對方,這才是消除偏見最好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