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介民:台灣人民趨向認為台灣難以維持現狀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吳介民:台灣人民趨向認為台灣難以維持現狀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3aFySo
2024/03/05 09:01
〔中央社〕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4日表示,「疑美恐中」在2024年總統大選發揮的作用難以量化,但中國因素長期效應仍在,中研院民調顯示,愈來愈多人認為台灣未來難以「維持現狀」。
吳介民在日本東海大學參加「台灣總統選舉和美中因素」研討會時表示,對於「中國因素」影響2024年總統大選持否定論、淡化論的人認為,相較於「中國因素」在2016年、2020年總統大選都扮演決定性角色,可以感受到台灣整體社會氛圍因為顧慮中國,而影響選民投票行為,在這次選舉,中國因素似乎沒有爆發成決定性因素。
他表示,然而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觀察台灣總體民意的變化,他個人對於「中國因素」持肯定論。他認為,中國因素在這次選舉發生幾個重要作用,包括對富士康集團查稅、查用地,逼退郭台銘參選。
他說,中國可以對郭台銘有這種影響力,在於郭台銘在中國有大量資產。中國政府雖然無法指定「非綠營」的總統候選人,但「可以讓特定的人不能選」,具有一定程度的否決權。
吳介民指出,中國近年來加緊對台灣的虛假資訊戰和認知作戰,包括2022年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前後,2023年的雞蛋供應短缺事件,以及稱民進黨政府「引戰」等
他表示,從過去8年對台灣選民的民意調查可以發現,如果對統獨選擇採取「一題問法」,此刻選擇要維持現狀、獨立、還是統一,有超過8成的人選擇維持現狀,統一最沒有市場。
如果繼續追問要選擇「維持現狀後獨立」、「維持現狀後統一」,還是「永遠維持現狀」。合併分析後發現,支持「統一」的依舊最低,但支持「維持現狀後獨立」的民意卻上升,在總統蔡英文2020年當選時,曾一度高於「永遠維持現狀」的民意。不過,近3年多以來,支持「維持現狀後獨立」的民意逐年下降。
第3項調查詢問民眾對台灣統獨的未來預期。在2019年之前,認為未來會「統一」、「獨立」的民意互有勝負。到了2020年,預期台灣未來會獨立的民意最高,和預期會統一的民意相差20多個百分點。不過,兩者差距之後逐年縮小。在2023年,認為台灣未來會獨立的民意微幅高於統一,排在第3的是維持現狀。
吳介民表示,從以上民調最重要的發現是,大多數台灣人目前都想要維持現狀,但絕大多數台灣人也都認為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台灣未來不是統一,就是獨立。而在這兩個選項中,選擇獨立的高於統一。
吳介民並指出,擔憂台灣「被統一」和中國施壓統一的比例也呈現升高趨勢,來自中國的認知作戰,仍然是台灣政府和社會的頭痛問題。
吳介民:台灣人民趨向認為台灣難以維持現狀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3aFySo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  

《青年論政》中國有何可以艷羨?
 
推文到plurk
2015-11-09 06:00
◎ 楊竺叡
兩岸領導人在多年的對立之後,終於嘗試坐下來會談。對於一個長期企圖併吞台灣的政權而言,試圖溝通、建立更高等級的交流管道,未嘗不是好事。但是,習近平在會談之後既不打算撤除對台灣的飛彈,也依然聲稱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凡是主張台灣獨立即是破壞中國領土與主權之完整,這就得了便宜還賣乖,讓人特別反感了!
兩岸分治已是既成事實,台灣人民對於這片土地的認同也已根深柢固,不知道習近平還堅持什麼?就算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句話再講上一千次,也不會改變台灣人民對於台灣的認同。台灣人民早就認識到中國事務已非本國管轄範圍、大陸地區也不是我國所謂的既有領土。唯一還沒有搞清楚的,大概只剩下民國三十六年開始實施的過時憲法、對岸那些不理性的網民,以及把武力攻取台灣放在嘴邊的中國人
中國內部各種問題也是重要因素。看看中國境內的百姓過的是怎樣的日子?一個維穩經費甚至高過國防預算的政府、一個成天鎮壓維權運動、民主運動的政府、一個迫害異議份子的政府,如何讓人嚮往?不能暢所欲言、時時刻刻要擔心自己是否政治正確的人生,對於自由的台灣人民來說,有何可以艷羨?
我們自己能夠照顧好自己最重要!「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才是正解。(作者就讀清華大學經濟系,彰化縣民)

----------------------------------------------------

SONY消滅中華民國有感

2015-04-20 06:00

◎ 張勳慶

去年美國SONY索尼影業因嘲諷北韓金正恩拍了一部「名嘴出任務」後,公司網站遭到駭客入侵,許多內部電郵和資料被竊或公開。而在今年三月維基解密這些被駭的資料,卻讓中華民國政府極為難堪。因為,為了中國的龐大市場,該公司美國總裁要求索尼影業和唱片只能在台灣後面用「國家/地區」或「地區」稱呼,而且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不准出現在官網上。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維基解密(wikileaks)16日在網站上公布索尼影業的內部郵件。(圖片擷取自維基解密)

其他不能出現的還有不准使用「中華民國」、「民國」、「Republic of China」、「R.O.C.」或「ROC」來取代台灣。更搖尾示好的是,在地圖上出現中國得包括台灣,不得用色彩或文字去特殊標誌。直截了當講,就是台灣是中國下轄的地區,和香港沒兩樣。

索尼在二○一三年十二月便在自家官網上消滅了中華民國與國旗,又把台灣認定為非國家的地區,這些都說明了中國大陸和台灣在未來有關文化影音產業交流上,會透過龐大的製作費、越來越普遍的網路視頻穿透力,以及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在產品或行銷上輸出台灣是中國大陸的一部份或是一個省籍地區。當然也可能在自身有巨大市場和消費人口下,把台灣有關的文化軟實力吸盡,然後去國家化成地區化,這可能是你我在享受之餘難防的文化洗腦和統戰。(作者任職文化機構,新北市民)

陳為廷論「一個中國」的對與錯

推文到plurk
2015-04-10 10:41
◎于則章
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廷在4月1日在臉書貼文,呼籲大眾正視一個事實,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名叫中華民國。他補充,中華民國很大度,如果北京政權要說自己才是真正的中國,中華民國也不會在意,這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陳為廷文末強調:這不是愚人節笑話,憲法上就是這麼寫。這一篇貼文,立即引來許多網友們的批判,有人罵他笨,也有人罵他沒知識,也有人質疑他是統派,但從陳為廷要大家「給點幽默感好嗎?」的回應來看,顯然他這一篇貼文的目的是在反諷馬英九,而非真的認為世界上所承認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

陳為廷4月1日在臉書貼文,呼籲大眾正視一個事實,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名叫中華民國,引發網友熱議。(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事實上,陳維廷的這一篇貼文有對也有錯,錯的地方是如眾所周知的,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所承認的「一個中國」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目前坐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上的代表也同樣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派去的,而不是從台北這一個宣稱是中華民國政府所派去的。即使是在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到現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有所和緩,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公開場合上從來沒有表示接受馬英九政權片面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等說法。在講求實力原則的國際社會中,很顯然的情勢比人強,當大部分國家都已經承認「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馬政權還要嘴硬說:「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但若從國際法的觀點來看,陳為廷並沒有說錯,因為在聯合國憲章第23條中所提到的,那一個同時具有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與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地位的中國確實是叫做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只不過後來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的國共內戰中被推翻,國號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罷了,這一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瓦解後,其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義務改由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所繼承。因此,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就如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與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關係一樣,都是同一個國家內部發生政權變革後的繼承關係,雖然名稱有所不同,但其本質上仍然是同一個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公開場合上從來沒有表示接受馬英九片面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等說法。(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此外,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英文名稱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可以直譯為「人民的中華民國」的情況來看,更加可以看出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華民國!也因為這樣,台灣才不可能以中華民國這個名稱尋求國際承認與加入國際組織。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一方面跟著馬英九唱和「九二共識」,但卻從來不曾承認或接受馬英九所說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等說法,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很清楚:只要台灣人繼續被馬英九的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所愚弄,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可以繼續宣稱台灣是他們的一部分,進而堵死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
而讓台灣人認清這樣的事實與馬政權自欺欺人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等說法之謬誤,恐怕才是陳為廷這一篇貼文的真正目的吧?
(公務員)

六成四民眾不信任馬總統,因為...

2015-04-15 06:00

◎ 陳國暉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一九七七年前,台灣前十%所得者占台灣總所得比率只有廿三%,但到了二○一二年已升高至卅六%。」而GDP分配到受僱員工的比重卻從「一九九○年的五十一.七一%,降至二○一二年四十六.一七%。」這樣的結果,不僅使得台灣貧富差距拉大,加深相對剝奪感,更使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其中最顯著的現象就是,國內集會遊行數量急遽上升,依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一○三年警察機關處理集會遊行發生數總計為一四七五一件,平均每天超過四十起集會遊行事件,估計實際參與人數達五八六.一萬人次,相較一○二年集會遊行數量增加五.二倍,人數也增加五倍左右。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總統馬英九。(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綜上所述,台灣政經結構的失衡,已導致民眾對領導人的信任感降低,而這也反映在今年四月份的「台灣民心動態調查」結果,高達六十四.二%的民眾對馬總統是「不信任的」。

美國總統柯林頓以「笨蛋,問題在經濟」為競選主軸,直指美國的問題核心。但對台灣而言,經濟發展的問題只是表象,整個決策過程被少數菁英所壟斷,導致經濟成長的果實猶如「櫥窗裡的蘋果」,無法惠及台灣社會各階層,進而使政府站在社會的對立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政府若再不加以重視並妥善處理,將使政府的統治正當性被削弱,甚至破壞台灣社會的穩定性,馬政府不得不慎。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研究人員)

國民黨又拚錯經濟 滿嘴亞投行,誰理水荒?

2015-04-15 06:00

◎ 鄭傑敏

貴報十四日《書劍集》專論「從大穩健到新平庸的後危機時期」,提及國發會估計限水對產業的影響,「將使整體GDP影響減少○.○六%至○.二一%」;而經濟部四月十日公布中韓FTA簽署生效後的影響下修為「完成第一年的降稅承諾時,將使我國實質GDP下降約○.○四%…,至生效廿年時,將使我國實質GDP下降約○.一五%」。限水對產業衝擊高於中韓FTA,卻未受到應有重視。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圖為石門水庫集水區。(資料照,記者林子翔攝)

寫得真好,我很有感慨。先別提我們這些板新居民「供五停二」心驚膽跳,在竹科工作的小犬說,他們公司為因應限水、抗旱措施,從預約水車到廢水回收,到廠內滴滴計較的節水措施,可說已經到「緊繃」的地步。然而因為中央政府在台北,有翡翠水庫取之不盡,因而對產業困境除了喊喊口號、搞搞人造雨,看不到全心協力幫忙產業界的積極措施。媒體也不知輕重,連續數天、數週跟著亞投行、阿帕契等熱門議題起鬨,與「反映民意、監督政府」的功能越來越遠。

限水對產業的衝擊,勝過中韓FTA,更是遠遠、遠遠超過亞投行。多年前以「拚經濟」自詡的國民黨,已經在ECFA栽了個大跟頭,使得台灣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五年;現在大選將屆,馬總統、朱主席何必繼續在亞投行、朱習會、九二共識上做些只會把選票往外推的虛工?先認真、專注解決水的問題比較實在吧!

(作者任職金融服務業,新北市民)

----------------------------------------

【李筱峰專欄】抬槓柯P的抬槓

推文到plurk
2015-04-12 06:00
「柯文哲上任市長後,奮力揭弊,振奮人心!」
「不錯,但是他談話常反覆矛盾,例如一會說『兩國一制』,一會說『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岸一家親』,自己打臉!」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唉呀,他是在和中國記者抬槓,何必當真?以前朱高正不是常引述那句話嗎—『政治是高明的騙術』!」
「柯P才不是朱高正,他講話率直,不像政客。」
「但是他的兩岸論述和國家認同的概念,太不率直,很模糊。」
「是啊,常聽柯P開口就說『我們中國人如何如何』,世界上稱的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怎麼也自稱中國人!」
「柯P有解釋,他說的中國人是指血緣、文化的意義,不是國家的意義。」
「不過若是指血緣、文化的意義,應該稱『華人』,像新加坡有七十%的華人,但不會說自己是中國人。」
「不過柯P抬槓式的兩岸論述,把北京逗得又氣又笑!他講『兩國一制』時,北京抓狂大怒;後來說『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岸一家親』時,北京樂了,中國媒體一片讚聲。」
「但是部分獨派聽得很不爽!」
「唉呀!話不能聽表面,獨派別太緊張,北京也先別高興!柯P不是說嗎,『一個中國』不能只看口號,要看內容是啥!」
「其實柯P說『一個中國沒問題』這句話也沒問題,因為每個國家都只有一個,所以中國當然也只有一個,重點是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那柯P為何不進一步講清楚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哈哈!講清楚就不能抬槓了!」
「別說抬槓,就是政治語言也不必講死,我們看北京說的『一國兩制』,是講真的嗎?兩岸早就存在著兩制,中國真正要的是『一國』,等到『一國』完成了,『兩制』就不保了!真要兩制,只有兩國才能確保!」
「所以柯P用『兩國一制』回應,最乾脆!」
「兩國一制也不合理,既然兩岸是兩國關係,則我國憑什麼權利和權力去干涉他國要實行甚麼制?」
「那也是柯P在和他們瞎掰抬槓。以前獨派的李筱峰還寫過〈教中國統一台灣的方法〉,教他們放棄一黨專政,建立民主法治,尊重自由人權,保障集會結社新聞言論自由,用民主人權來替代飛彈大砲,才是統一台灣最有效的方法。」
「要中國實行民主政治,難如登天!」
「中國既然不願民主化,就別怪我台灣不統一,台灣獨立就很正當了。」
「話說回來,『一個中國』的論述還是可以有下台階的,記得二○○四年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在對『一中』的要求時曾回應:獨派讓步最大底線是,一中採大英國協模式,讓台灣加入聯合國。彭教授也私下提到『中華聯盟』方式,同為聯合國會員國的台灣與中國,進一步組成中華聯盟,共創雙贏。」
「如果兩岸真能建立中華聯盟,會嚇死美國人!」
「這樣可叫『一中』聯盟嗎?」
「也叫做兩岸一家親,如何?」
(作者為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

維持甚麼「現狀」?

推文到plurk
2015-04-11 06:00
民進黨日前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蔡英文在會中表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所謂的「維持兩岸現狀」,乍聽之下四平八穩,似乎符合一般的慣性思考。然而,經過馬英九傾中總路線的鋪陳,今天的「現狀」,比起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的「現狀」,已經起了極大的變化。未來,如果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那就大體上是接棒馬英九的總路線了。
總統直接民選之後,李登輝執政後期,將兩岸定位成「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通稱「兩國論」。陳水扁繼任,進一步將兩岸定位成「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那是更沒有模糊空間的「兩國論」。企圖併吞台灣的中國,儘管不接受李扁不同論述的「兩國論」,但它的確是當時台灣與中國各成一國的「現狀」描述,更是台灣的自我定位。反觀,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開始走「聯共制台」路線,從連戰到馬英九都附和中國所謂的「九二共識」,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與大陸同屬中國」。
國共沆瀣一氣,當國民黨在野時期,只能充當中國牽制本土政權的工具。到了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整個形勢開始變化。馬英九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不斷游移到「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航線是國內航線」、「一國兩區」。馬政府的對中政策,也把台灣連結、鎖進中國當目標,所謂的「外交休兵」甚至建立了台灣經由中國同意參與國際組織的模式,最近的「亞投行」亦復如此。國共都很篤定,馬英九跛腳、選舉崩盤,更要加緊形塑一中架構,掐住台灣的咽喉。
經過近七年的操作,目前兩岸的「現狀」,對台灣是非常不利的。主權上,「一國兩區」,「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實為中國的台北),儼然成為台灣自我矮化的定型化契約。外交上,許多邦交國早已見異思遷,只靠中國的「婉拒」來維持和平假象。經濟上,台灣資金大量流往中國,創造中國的就業機會,但台灣產業卻遭掏空,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五年,世代正義、居住正義完全落空,唯有跨海政商利益集團獲得暴利。國防上,武德軍紀淪喪,退將往中國經商、促統,現役軍官遭共諜吸收的層級上升。統戰上,「開放是常態」,提供中國統戰長驅直入,且跳過國民黨等代理人,直接統戰「三中一青」。
上述的「現狀」,正是馬英九的傑作,也是從凱道送仲丘、太陽花學運,到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崩盤,公民之怒的眾矢之的。今天,民進黨有機會重返執政,並不是該黨有多大能耐,該黨有多大貢獻,而是公民力量崛起、台灣認同強化有以致之。公民要打破馬英九造成的「現狀」,蔡英文卻要「維持兩岸現狀」,這不是倒退嚕嗎?試想,假使真的要「維持兩岸現狀」,選擇根正苗紅的國民黨就夠了,何必選擇四不像的民進黨?要延續傾中總路線,馬2.0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政治很弔詭,傾中派要賣台,一般人會警覺,但本土派賣台,許多人難以置信。事實上,也有誤台政策,便出諸本土政權。此所以,捍衛台灣主權,傾中派固然要提防,本土派也要鞭策。近年,有些本土派的失意政客,轉往中國當特別來賓,雖然他們已失初衷,但其傾中言論,經常被有心人拿來炒作,誘導民進黨也走上傾中總路線。此外,更細緻的操作,是拿美國來跟中國一起恫嚇民進黨,搞得修正本土路線彷彿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啊,「維持兩岸現狀」,到底要維持甚麼,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否則「尊重二三○○萬台灣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啻空話。

維持現狀說 民進黨立委:台灣最大公約數

2015-04-12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維持現狀」作為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的基本原則,被國民黨和陸委會輪番批評「空洞」、「缺乏實質內涵」;前民進黨主席、獨派大老姚嘉文昨天受訪表示,所謂現狀就是指台灣是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這種說法已獲得大多數民意支持,「國民黨的九二共識,還有某些人提倡的憲法一中,才是改變現狀。」

  •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作為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基本原則,國民黨和陸委會輪番批評。圖為蔡英文昨受邀至台北青商會聯合例會發表演講。(記者王藝菘攝)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作為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基本原則,國民黨和陸委會輪番批評。圖為蔡英文昨受邀至台北青商會聯合例會發表演講。(記者王藝菘攝)

姚嘉文︰九二共識、憲法一中 才是改變現狀

民進黨立委李應元表示,維持現狀在歷年民調都獲得六、七成以上民意認同,是台灣社會最大公約數;立委吳秉叡也說,蔡英文的說法很「OK」,符合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立場,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蔡其昌︰充分表達台灣人意願 獲華府肯定

立委蔡其昌認為,蔡英文維持現狀的說法充分表達台灣人的意願,且用語樸實,「大家都可以理解」;這說法已經獲得華府肯定,若蔡英文明年進一步獲得人民以選票支持,相信北京也不得不調整對台政策。

姚嘉文昨受訪表示,蔡英文提出的維持現狀,指的是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現狀,這不僅符合民進黨建黨以來的基本立場,也是世界台灣人大會二○○六年提出的「成田宣言」的具體實踐;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還有某些人提倡的憲法一中,才是改變現狀,「蔡英文提維持現狀,就是要反對九二共識」。

台灣北社社長張葉森也說,蔡英文的「維持現狀」符合各方期待,美國也支持,台灣的現狀就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有自己的政府、軍隊,只是法理上尚無法被其他國家承認,人民在這種情況下努力生活,發展經濟、深化民主,同時思考如何在不傷害台灣利益的前提下與中國來往,相信這種務實的作法能獲得台灣人民認同。

記者詢問張葉森,蔡英文若不追求法理台獨,他是否會感到失望?張葉森表示,李登輝前總統也提過,台灣只有在經濟實力堅強、民主深化,台灣認同鞏固的情況下,才有本錢爭取國際友人支持,如果貿然提出法理台獨,很難得到國際認同,恐怕是揠苗助長。

《外交家》雜誌:國際社會應注意台灣困境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

《外交家》雜誌今刊出「中國對台灣的大謊言」文章,指出大部分台灣人民目前對兩岸關係的想法,並強調台灣人並不是「反中」,其實是渴望關係「正常化」;最重要的是,台灣渴望能有加入聯合國的權利,向各國表達出台灣的未來不會受到外界威脅。(圖擷自《The Diplomat》)

2015-04-11  17:4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中國政策研究所研究員寇謐將(J. Michael Cole)今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發表文章,指出大部分台灣人民目前對兩岸關係的想法,並強調台灣人並不是「反中」,其實是渴望關係「正常化」;最重要的是,台灣渴望能有加入聯合國的權利,向各國表達出台灣的未來不會受到外界威脅。

據《外交家》(The Diplomat)發表的「中國對台灣的大謊言」文章,陳述台灣並沒有佔領別人的領土,或是任何威脅鄰國的意圖,但這個經過許多歷史波折才終於邁向民主的地方,卻面臨著被中國可能武力統一的危機,而且中國國內的人權狀況更是每況愈下。

文章指出,大多數的台灣人、包括支持「和中國友好」的國民黨人民,都傾向法理台獨或維持現狀(委婉來說仍是事實上的獨立),只有極少數人支持與中國(PRC)統一,但台灣從來都不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的人只能期盼等待中國民主化。多數台灣人的祖先或許可以追溯到中國,但也包含著其他影響,像是原住民、日本或西方對台灣文化的影響,促成了這個島國擁有豐富的文化、孕育出美食和藝術天堂。

台灣也是世界上前20大經濟體之一,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在科技領域中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卻總是因為中國當局在國際上的打壓,造成台灣被大多數的國際機構排除在外。

文章稱,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並不是「反中」,事實上是希望關係能「正常化」,並樂於見到中國繁榮,但這一點不應該被混淆,以為台灣是希望在政治上與中國統一。

最重要的是,台灣真正想要的權力是加入聯合國、被各國認同,確定台灣的未來是自由的、不會受到任何外在脅迫。文章引用了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的名言,「每一世代,我們重複著民有政權的重要性,沒有什麼人應該是主人,而另一些人應該是奴隸」。

然而,不論誰站出來為台灣發聲,認為台灣值得政治或軍事上的支持,這些人都不應該被立刻指責是刻意挑起戰爭,許多替中國宣傳者都會以此理由來痛批有意台獨者是在刻意「挑戰端」。

作者表示,他並非「反中」,反而認為中國是一個擁有驚人豐富歷史的迷人之地,只是對於中國近年來表現越來越「法西斯傾向」的政權反感。作者強調,這不是一個零和問題,「愛」台灣不代表就是「恨」中國。

作者認為,國際社會應該注意到台灣的困境,為什麼台灣會面臨到這樣的障礙?為什麼大部分主張台灣自由和自決的人會被定義為「麻煩製造者」?這個世界似乎顛倒了,台灣和平地渴望獨立卻被認為是「壞的」,而主張領土收復主義、擴張獨裁的中國卻被認為是「好的」,沒有什麼比這更荒謬了。

最後文章說道,許多被中國買通的人對台灣說了各式各樣的謊,有人聲稱台灣的民主「造成不便」、還有人聲稱「錢」進中國就會獲得實質經濟利益;只要有意要維護台灣民主,就可能失去中國官員的支持。作者認為,不管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所說的論點是什麼,懇求至少要讓台灣擁有最正當的防衛機制,讓人民能規劃自己的未來、尊重人民原本應有的權力,這些人民並不想刻意挑起戰爭,他們是愛著他們的土地的。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

文章指出,是世界上前20大經濟體之一,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在科技領域中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卻總是因為中國當局在國際上的打壓,造成台灣被大多數的國際機構排除在外。(圖擷自《The Diplomat》)


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台灣認同/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公民團體「島國前進」成員陳為

用德語說一段台灣近代史: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
作者 吳品瑜
2022-11-30
圖為睿恩在「自由亞洲:台灣」學術論壇中發表。
用德語說一段台灣近代史: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 | 吳品瑜 / 陪伴,日不落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XQd798
一群德國、奧地利的政治、漢學學者,以及「台灣學研究」專家與外交官,在11月11、12日兩天的「自由亞洲:台灣」(Das demokratische Asien: Taiwan)學術論壇中,從歷史、政治、人權與經濟各個面向,談論台灣的國際地位與未來,以及台灣被中國侵犯危機的議題,甚至日本學研究專家也分享了第一手觀察。我好奇詢問應政治教授之邀到場發表報告的二女兒睿恩,究竟有怎樣的感覺?
用台灣庶民的聲音,訴說台灣認同
睿恩在大學主修政治與社會學,大二時即在學校擔任助教並授課,對於台灣政治議題非常熱衷,未來計畫從事外交工作。兩個多月前接到政治學教授來電邀約發表報告,隨即自訂題目進行研究。對於我的疑問,她深思了一下隨即表示:縱然每一位學者皆以個人專業進行長篇論述,但她認為台灣庶民的聲音更需要被聽見,特別是在地的生活、語言、文化經驗與身體空間感,乃至於面對「中國」這專權與強勢他者的恫嚇時的感受。如實澄清台灣認同、以及試圖從國際孤立與中國打壓中找尋族群去路的努力,更需要被國際與當權者重視。
她直言:「相較理論辯證與國際現實,台灣這片土地遭受殖民政權多次更迭下的庶民生活史,更能將台海危機聚焦於人權基本問題上,進行更深入的反思,以及找尋更實際的解決方案。」
所以,面對與台灣相隔遙遠的這一群歐美菁英「他者」,她以個人身為新世代最鮮活的台灣認同發展經驗為核心,再加上跟隨父母旅居上海5年半的中國經驗,進而以五大議題清楚闡述「台灣認同」(Identitäten in Taiwan)發展歷程:
為何台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哪些關鍵因素形塑了台灣認同?
台灣認同的世代變革:2005-2007認同出現「剪刀開口效應」與新世代「天然獨」增加。
台灣認同形塑的理論:歷史記憶論、雙重身分論、認同變遷論。
為何認同如此重要,卻在公共議題上持續被忽視?
睿恩試圖提供學者與政治家另一種理解台海危機的視角,而非困囿於地緣政治學,或任由漢學家曲解的歷史觀點,謬誤錯置台灣為清朝領地,從而合理化中國侵略的意圖。尤有甚者,台灣的未來並非全由國際強權角力、經濟體系的恐怖平衡、政治語言與權術決定,因為所有人的民族與國家認同都應該被尊重,這是人類社會進化的根本,以及放諸四海皆準的基本人權問題,而不是暫時的政治議題。
學術論壇舉行前一週,睿恩透過視訊,中英夾雜的向我解釋簡報內容。我先被簡報上一張張以台灣地圖為中心的畫面所感動。她提醒我,視覺設計的重點在於每一張簡報的右上角都有台灣地圖,而且列點符號也是台灣微縮版,也就是19張簡報共計出現54次台灣圖樣。睿恩的立論全面,而我唯一能建議的就是人類學提出的南島語系與文化觀點,並請她參考一些紀錄片與研究。
台灣血淚斑斑的漫長殖民史
有趣的是,德國先生在仔細閱讀完簡報內容後提出疑問:「確定要將1945~1988年國民黨極權統治時代,定義為殖民時代嗎?」
睿恩不假思索地表示肯定。除了引用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這本書,以及諸多研究觀點之外,最關鍵的是,這正是她身為台灣人最直觀、切身的審視。
睿恩自十個月大就居住台灣,母語是台語(小時候她稱為「台南的話」或「阿嬤的話)」,而第二語言則是華語,讀的也是本地幼稚園。所以自有記憶以來,即認為自己跟大家一樣是台灣人,直到進入歐洲學校德國分部念小學,她才被同學告知自己是台德混血兒。「但是,被人從外表認定身分,與自己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切身感覺,是完全兩回事,」她說。而這件事也促發她慢慢思考,台灣認同究竟是什麼?
第一次為身為台灣人感到傷悲,並且意識到「台灣認同」浸透了許多先人犧牲的鮮血,是她念幼稚園時在「鄭成功文物館」(現為「台南市歷史博物館」)目睹日治時代初期台灣人被暴力統治的資料,特別是日治中期1915年發生於台南的「西來庵事件」(亦稱「余清芳事件」或「焦吧哖事件」)。幾張放大的清晰照片呈現余清芳等人被押解經過台南停車場前,以及成群穿著褐色囚衣、手被緊銬、頭戴竹簍蓋住臉面、赤腳站在台南監獄門前的犯人,由成列日警解送,氣氛肅殺。對照日警一身整齊的白衣黑鞋,她感到非常震撼,原來台灣土地存在過「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位階、權力與資源差異,以及衍生出的暴力鎮壓與迫害。
圖為余清芳等人被押解經過台南停車場前。圖片來源:Wikipedia
圖為「西來庵事件」被告人,成群穿著褐色囚衣、手被緊銬、頭戴竹簍蓋住臉面、赤腳站在台南監獄門前的犯人,由成列日警解送,氣氛肅殺。圖片來源:Wikipedia
「那時我還很小,根本聽不懂什麼是殖民?但每次回台南,你就一定帶我們去延平郡王祠與一旁的鄭成功文物館,反覆跟我們說照片中的故事,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平民服裝和軍裝的對比,以及手無寸鐵和軍刀武器的差異。」睿恩回憶。
不僅如此,2014年離台旅居上海前,大女兒睿家三次主動提議去「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儘管我母親警告勸阻,怕對小孩產生陰影,幾經考量,我們還是於上飛機前幾天成行。當時睿家凝視受難者林連宗律師抱著女兒林貞信坐在大腿共讀的照片,當下因同理共感親子共讀的溫馨、林貞信痛失父親的痛苦,因而淚眼婆娑,甚至被現場工作人員心疼摟抱時忽然哭出聲音來。當時在一旁目睹姊姊大哭的睿恩表示,自己雖感到難過卻哭不出來,主要是德國老師已經講解過納粹的惡行,也知道大規模屠殺的恐怖,而令她更難忘的倒是近距離看著陳澄波遭槍決時那件被子彈穿過的衣服,當時她腦中想著:「即使是手上沒有武器的平民,也可能在生活中就突然被抓去槍斃!為什麼最安全的家園,卻變成一座最大的刑場?」
睿恩回憶,當時她既恐懼又困惑,習慣緊張時就咬下唇,竟在慢行過兩遍紀念館後,嘴巴紅腫發疼。
圖為受難者林連宗律師抱著女兒林貞信坐在大腿共讀的照片。圖片來源:Wikipedia
二二八事件後,台灣認同就此成型
「為什麼日本與中國殖民的殘暴手法都一樣?為什麼台灣人就應該不斷地被屠殺?」
7歲的睿恩將「西來庵事件」與「二二八事件」歷史影像重疊,意識到台灣歷史的演變,幾乎如出一轍,只是將軍裝與槍枝從日本交到中國國民黨手中,台灣人始終一身平民服、手無寸鐵。等她年紀稍長,從僑居地上海與吉隆坡回到台南,又去了4次「台灣歷史博物館」,總算全面了解台灣血淚斑斑且漫長的殖民史。
「這就是殖民者的暴行,將武器對準被統治者,進行各種語言與文化的歧視,以及經濟上的剝削與差別待遇,甚至是大規模殺戮!」
睿恩在學術論壇堅定陳詞,簡報中更貼出2018年228紀念日當天上午,由台灣教授協會在自由廣場所舉辦的1,025人靜坐,排出「勿忘228」的字形。她大致說明228事件的慘狀,藉此直陳:不僅過去的荷蘭、西班牙、明鄭、清朝、日本與1945~1988年的國民黨是殖民者,就連當前的中國霸權亦是以殖民者的顢頇,對人群進行威逼、恫嚇。睿恩援用許多研究,論證台灣社會集體於日治時代發展顯著認同,而228大屠殺事件發生後,台灣認同就此定形。
簡報中貼出2018年228紀念日當天上午,由台灣教授協會在自由廣場所舉辦的1,025人靜坐,排出「勿忘228」的字形。視覺設計的重點在於,每一張簡報的右上角都有台灣地圖,19張簡報共計出現54次台灣圖樣。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會場中許多教授紛紛交頭接耳,有些學者點頭同意,坐在後方拍攝的我,猛然想起睿恩在上海德國學校二年級討論國籍的專題中,曾表明自己是台灣人,立即被中德混血學生們圍剿。當時她不疾不徐反問全班:「在同一個國家內,會將上千萬飛彈對準自己的領土嗎?由人民選出的政府,會將槍砲對準自己的人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時,她才一一列舉中國威脅武力侵台的事實,「由此可見,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課後,我接到導師的電話得知詳情,導師還因此盛讚睿恩年紀小,但政治分析已邏輯清晰。越是知道台灣土地上所發生的故事,就越能辨證外來政權與殖民的不具合法性,以及發展主體性與台灣認同的迫切。睿恩更闡釋台灣民主化後,政府推行原住民正名與歸還土地措施,以及各族群母語的深耕學習,讓更多元的聲音與故事被說出、被聽見,也更有利凝聚台灣認同。
圖為睿恩在「自由亞洲:台灣」學術論壇中發表。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學術論壇報告後的迴響
學術論壇報告的尾聲,睿恩以切身經驗為例說明:「德國人自詡是民主國家,更在二戰作為侵略者的教訓下,深切反省與極力維持和平,並且尊重所有人的國族認同。但是,就我自己在上海德國學校的親身經驗,當時念四年級的大姊應課堂需要,作報告介紹自己國家的時候,台灣國旗卻被撤下來,國歌不能唱,就連報告也不能進行。對於國小的孩子們而言,這究竟傳達了什麼樣的訊息?這真的是德國所珍視的民主嗎?」
事實上,2010年大女兒睿家在準備報告時,曾向我確認國旗樣式與國歌內容,我早就料到會遇到阻擾,所以列印了由世界台灣人大會(World Taiwanese Congress, WTC)首倡綠、白相間的台灣代表旗幟,以及「台灣翠青」這首歌作為B方案,但校方依然剝奪睿家的報告機會。當天全家在晚餐餐桌鄭重討論這件事,並由我在翌日向學校抗議,但最後還是只能無奈接受學校說詞。因為學校不若外交領事館,仍屬中國領土,所以只能尊重中方「一個中國」與「反台獨」的原則。
至於學術論壇上,睿恩這番「德國民主也轉彎」的親身經歷,立即引發些微騷動。後來許多學者表示,他們是第一次聽聞228事件與台灣人的真實想法,其中還有位政治博士與媒體特派記者,決定安排明年去參觀「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並且採訪紀念活動。至於會議後的晚餐與隔天多場休息時,許多教授更表示想深入了解日治殖民與戰後政權轉移所發生的屠殺詳情,以及原住民文化歸廣。被詢問的睿恩客氣表示,母親因為小說創作而研究日本殖民史,或許能補充更多資料,而我則盡力如實回答所有的提問。
會後,我問睿恩:若台灣真的被中國侵占、殖民,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台灣認同?還會繼續宣稱自己是台灣人嗎?她說:
「族群認同高於一個國家實體的存在,並包括最切身的語言、文化與族群記憶,甚至是食物,就像俄國攻打烏克蘭,就算烏克蘭人流離失所,只要堅守以母語傳續族群故事,就永遠能夠保有認同與伺機驅逐侵略者。」
睿恩這番話讓我想起,她曾表示要回台灣半年,同時學習台語文與華語。當時我還不解地質疑,這對她的外交職涯沒有助益,建議她選另一門較簡易上手的國際熱門語言,但她卻正色表示:台語文學習與現實價值無關,卻是她發展台灣認同的核心。
學術論壇中,睿恩用德語訴說台灣認同,但真正的發聲卻是台語。政治是一時的,而說母語傳承族族群記憶,卻是世代永續的集體潛意識工程。用德語說一段台灣近代史:台德新二代的台灣認同 | 吳品瑜 / 陪伴,日不落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XQd7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