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方人要學好中文那麼難?學者精闢剖析兩種語言讓人驚呼的差異,原來關鍵在這裡!-語言|學習|英文|中文|文法|語意學|林若望|語感-風傳媒-研之有物 - https://goo.gl/utSSmY


城市論壇中,有少數族裔反映居住問題。例如少數族裔劏房住戶表示,部分少數族裔人士因不懂粵語,被業主或地產經紀歧視,租屋很困難。見到少數族裔面對如此情況,我看見有不少人抱著類似心態:「移民去別國,要生活,當然要學當地語言,當地法律。誰叫你去人地嘅國家,自己唔融入社會就賴人歧視!」
不計在港生活百多年的和最近新來的,其實有不少少數族裔,已是在港第二、三、四代人了。如果好像外國一般,少數族裔從孩童開始就與大部分人一樣,享用相同教育,學習同一種語言,學習同一種文化的話,你不懂說該國語言,自然說不通。但如果政策讓少數族裔兒童缺乏學習中文的機會呢?這又是誰的責任?
中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我們說的是廣東話,而部分少數族裔都是「識聽、識講」部份簡單廣東話,有一些複雜的詞彙,他們也未必懂。為什麼?因為少數族裔缺乏學習中文的機會。現時,全港有大約30所向少數族裔學生提供特設服務的「指定學校」,即是少數族裔的國際學校,實際上將少數族裔與主流教育隔離,只有「少數族裔的少數」有機會進入所謂「主流學校」。大部份少數族裔學生在少數族裔為主的地方,接受水平偏低的中文課程。學到,在學生生涯亦難以有足夠場合應用。學一種語言,需要「浸」一段時間才可掌握,是老生常談吧?在這種環境,他們又如何學好中文,如何學好本地文化呢?特別對於基層少數族裔,這是一個大難題。
這一代少數族裔尚且有中文科,尚有大約30所「指定學校」。他們的上一代,在學校學習的機會也欠奉。在1998年,融樂會創辦人王惠芬竟在九龍西一帶的公園,發現50名因小學及中學學額有限而無法入學的適齡少數族裔孩童,帶他們找學校時驚覺學校的輪候名單已達150人,十分誇張!少數族裔的教育問題受重視之前,就出現這種情況。如此看來,在港出生的中、壯年少數族裔不懂中文,他們自己要負全部責任嗎?
不少少數族裔是在港第二、三、四代人了,他們的長輩有的隨時和我們的長輩同時進入香港,但仍未能接受同等的教育,仍未能從制度上獲得本土與共融的空間,還要被人當做新移民。大哥,有很多中文程度較低的少數族裔朋友,是在香港本地出生的。在香港出生及成長,不是他們自己能選擇的。
早幾個月,我在東涌閒逛時,無意中看到一名南亞裔女生,和身旁兩名本地女生穿著同一件校服,有說有笑(說廣東話),根本和普通朋友逛街一樣。這證明其實少數族裔不是不能在「主流學校」中健康成長的。我們是否應該想方法,打破本身的隔膜,把他們都迎接到主流學校,讓他們享有香港人應有的教育權利,同時讓他們感到自己是香港的一份子?
--------------------------------------------------------
情人節,柬埔寨教育部周二希望全國的老師們給學生上一堂速成課,來消除青少年們對情人節的誤解。因為在柬埔寨,青少年們普遍認為情人節只是一個藉口,真正的目的其實是把心儀對象哄上床。
政府的這種做法已經和情人節一樣成為慣例,週二發表的聲明則再次闡明,情人節給青少年們灌輸了一種不正確的思想,可以在這一天給年輕女子施加壓力,讓她們獻出貞操。
教育部長Hang Chuon Naron在聲明中表示:“柬埔寨的學生認為情人節就是'求愛節',他們買花送給女生​​,來哄她們上床。在歐洲,人們在情人節送花是出於友情,來表達他們對親朋好友的愛意。”
部長表示他也不知道為何這個一年一度關於男女間的純潔友誼的日子,會被本國青少年們摻入了其它含義。他說:“今年,我們請求老師們給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不要再想情人節的事了。給別人送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這一舉動的目的是為了跨越朋友的界限,甚至是失貞,那就不對了,並且有違我們的文化習俗。”
首都金邊Chamkar Mon區Boeng Trabek高中老師Tep Sovannaroth則認為,政府在近年來並沒有更明確地跟青少年們說明情人節的真正含義。“作為老師,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是為了改變學生們對情人節的理解,還需要政府和公眾直接或是通過電視進行談話。”
不過,有些學生找到了解決辦法,既不反對政府對情人節的看法,又能維持情人節的浪漫氣氛。來自金邊Sisowath高中的16歲學生Vong Roby說:“每年情人節,我都會給父母送禮物,不過我也需要和女朋友相處的時間……我盼著情人節的到來,這樣我就可以送花給她了。
-----------------------------------
人在選擇伴侶之前,其實應該先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的優缺點,長項與弱項,如果都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是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很容易在婚姻中迷失自己,特別是女性,很容易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唯一的目標,而沒有其他的人生選項。
還有,你內在的價值,你所看重的是什麼?有哪些是可以被影響?哪些是不能放棄、你會堅持到底的?比如說,有些人認為金錢很重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才有保障,因此自己就很努力工作賺錢,或是很看重對方的財富,希望找一個有錢人結婚。再如,以些人看重家庭關係,覺得孝順、養育子女或跟家人有親密的來往互動最重要,不管怎麼樣都不能被其他事情所犧牲。或如,有堅定宗教信仰的人,不希望自己所相信、所在乎的被打折扣或改變。
結婚後,真實的自我會愈來愈跑出來
人在進入婚姻後,原本的自我會慢慢跑出來,而且愈相處遇無所遁形,無法再掩飾隱藏,真實的自我只會愈來愈清晰明亮,所以如果一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就會模模糊糊、糊裡糊塗走進婚姻,像有些人在婚後會納悶抱怨的:「他怎麼跟結婚前都不一樣?」其實連他自己可能都變得不一樣,因為之前不夠瞭解自己,沒能展現出真實的自我。
特別是女性,有較多溫柔、順從、願意配合體貼別人的女性特質,多半不會表現太多的自我,希望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或許有些女性為了吸引異性的興趣和追求,刻意表現出普遍男性會喜歡的特質,扮演成不同於原本自己的樣貌,期待能找到對象,順利結婚;但可預見的,在進入婚姻後,依然掩藏不了真實的自我。
因此,如果女性能以原本的面貌吸引欣賞自己特質的人,也能從一開始就在關係裏當自己,清楚自己是誰,彼此間的期待落差也會比較小,進入婚姻後會比較容易共同生活。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出版新書「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
--------------------------------------------------------
為什麼有些情侶就是不會吵架?8個理由告訴你
2015-02-12 10:23:49 妞新聞 飽妮
對方第N次出門忘記帶車鑰匙、大路癡害你們出門總是在迷路、忘記交往紀念日、玩線上遊戲玩到忘記打電話給你...感情生活中總是有一堆讓你忍不住想罵罵對方的小事,有時候就這樣引發了爭吵...你納悶:那些不會吵架的情侶難道都是天作之合,生活中完全找不到任何可以吵架的燃點嗎?其實每對情侶都一定吵過架,只是那些鮮少吵架的情侶,都深諳以下8個道理...
他們了解甚麼事該吵、甚麼事沒必要吵
如果你身邊也有一對處於穩定關係的健康情侶,你可以試著觀察看看,會發現他們EQ都很高!不太會因為芝麻點大的小事爭吵,比起純發洩式地爭吵,必要時他們更傾向於透過溝通解決問題。
他們了解話語傷人的威力
並不是說你都不能有脾氣,當伴侶總是忘東忘西、或是因為糊塗搞砸兩人的旅行,任誰都會感到生氣,而你當然可以表達出來---用正確的方式。跟對方說你想一個人靜一靜、或是學妮妮媽拿出兔子狂揍都好(妮妮媽躺著中槍),就是別對對方說些講出來會後悔的話。下次你準備破口大罵之前,請先想清楚是否有必要因為這點小事爭吵,並想一下其他解決的辦法。
他們不會無端測試對方
當你說一句話,其中意有所指另一件事情,期望對方會發現,並給你一個你期望看到的反應時,你到底是甚麼心態呢?是對於對方哪裡不滿?還是自己對於這段感情渴望更多?相信大多數人在這麼做時一定沒想過以上兩個問題,只是在當下心中有個癢處需要給人搔搔。直接丟出一個曖昧不明的問題讓對方填,就像是在說「欸我癢癢的幫我抓抓」卻不告訴對方你哪裡癢,這樣真的對另一半公平嗎?
他們從爭吵中學習
「從錯誤中學習」這麼簡單的道理有多少人能落實?每對情侶一定都吵過架!包括那些看似幾乎不會吵架的神仙眷侶。隨著在一起的時間,兩人吵架的理由會越來越少,因為懂得從爭吵中學習的情侶,很少會因為一樣的理由一再爭吵。人生苦短,沒時間讓你同個錯犯那麼多次啊!
他們不會刻意挑釁對方
假如真的開始了一段爭吵,絕對他們絕對不會以「好,都是我的錯,你都對!」這種句子來帶過。請仔細想想,當你說出這種話時,是真心希望這段爭吵結束,還是想讓對方覺得自己蠻橫無理?而你是受害者?這種看似是妥協卻充滿挑釁意味的話,是不可能拿來解決問題的。
他們不會翻舊帳
因為他們在每次吵架的當下就會直接解決問題,所以根本沒有「舊帳」可以翻!
他們知道道歉很重要
當你在爭吵中傷害了對方,你一定知道!只是你也在憤怒、或是受傷的情緒中而無暇顧慮對方,這很正常。但在冷靜下來後請一定要記得跟對方道歉,不然問題就會回到上一題:下次如果又發生爭吵,翻舊帳的時刻就來了。
他們對於這段關係感到滿足
當一段感情在各方面都無法滿足你的需求,能吵架的理由自然也少。反之,如果對方要的是一個溫柔婉約的少女、妳骨子裡卻是一個有著叛逆靈魂的酷妹,妳不能滿足他、他不讓妳做自己,每天吵架也不奇怪了。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和另一半的吵架頻率高到不尋常,這段感情中可能正潛藏著更大的問題正等著你去解決。
你也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了嗎?我們總是習慣對自己愛的人說些傷人的話,認為「反正很熟、很親近」偶爾講幾句傷人的話也無傷大雅,但其實只要發揮一下同理心,你會發現有些話還是少說微妙啊...。
--------
看完這篇…你們就算分手後相遇不用害怕!
2015-02-15 17:44:47 聯合新聞網 特約記者林佳誼/綜合報導
在愛情的路上,很少人可以一次就進禮堂、一次就找到真愛,所以失戀、分手這劇情一生當中難免會上演個幾次,原本分了就分了,打算老死不相往來,可是某天突然又在路上遇到,尷尬、不自在…一下全蹦出,該怎麼辦?
路上遇到EX怎麼辦?
很害羞、很尷尬、很不自在嗎? 不需要,現在的你已不是當時和他在一起過的你了,你已經長大、變成熟的,最重要的是現在的他只是你的過去式,跟他說聲hi,好久不見、還好嗎,禮貌的問候一下就可以走人了,不需回首、不需尷尬,都不需要!
跟共同朋友問有關EX的事,好嗎?
沒有什麼不好的啦,就算你們分手了,畢竟都曾再一起過,關心一下對方的近況也是人之常情別不好意思,只是別一臉殺氣的向朋友問EX的近況,否則會讓朋友誤會你是不是計畫要去砍他勒。
他和自己的好友關係很親密,怎麼辦?
看著自己的好友和前任關係「非常良好」,心裡不爽,恩…算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畢竟你和他都分手了,他們真的互相喜歡就祝福他們囉,不然你也去和他的好朋友關係很良好唄。
怎樣才可以「相聚」不尷尬?
假如你們剛好又是班對之類的,在每年的同學會上難免都會冤家路窄、狹路相逢,這時你要擺臭臉、耍脾氣把氣氛弄僵嗎?不想對吧,那就讓自己轉移目標~看看旁邊的帥哥or喝喝好喝的調酒、紅酒or上舞池去狂歡一下囉。
就算分手後相遇也不害怕,這是需要你真的放過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下一個會更好,才能瀟灑的做到,加油吧!
-------------------------------------------------------

097098  
全球併購潮襲來,獨缺台灣?

併購

WhatsApp
撰文者:翁書婷  發表日期:2015/02/23
inShare

過去一年併購風潮席捲全球,Google、蘋果、雅虎、中國與韓國等網路巨頭競相展開併購新創團隊大戰,並期望藉此帶來創新能量。相較之下,台灣的高科技龍頭企業卻在這場併購大戰中緩步不前,甚為可惜。

2014年是矽谷與中國科技業併購豐收的一年。「這一年科技業的併購總額,占全球併購總額的7.6%,全球科技業併購金額已增加至1,744億美元。和2013年比較之下,2014年的科技業購併金額增加54%,2014年的全球累計科技併購金額,更是2000年網路泡沫以後的最高點。」英國《金融時報》在2014年10月的一篇文章中點出。其中Facebook在2014年2月以190億美元買下通訊軟體WhatsApp一案,更成為近10年來最高價的網路公司併購案。

台灣併購界王牌律師黃日燦分析,Facebook的併購案是為了取得WhatsApp的4億名用戶。「若把WhatsApp的4億名用戶除以190億美元(也就是一個用戶約47.5美元),得出來的結果並不昂貴。另一種說法,是Facebook擔心中國騰訊把WhatsApp買去,因此先下手為強,「假如有一家公司講中文已經有4億用戶,不講中文也有5億用戶,還有誰可以打倒這間公司呢?有人說Facebook怕等騰訊買去了才發現就太晚了。」

中美迎來最熱科技併購潮
不僅矽谷迎來科技業的併購熱潮,中國科技創業圈也熱衷併購,網路新創團隊被併購的價格不斷刷新紀錄。2013年7月百度以19億美元併購91無線,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但不到1年的時間,這紀錄馬上就被阿里巴巴打破,2014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以約40億∼5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UC優視。2014年以來,中國上市公司併購數量大幅增加,截至2014年10月已經有2,821次併購,累計金額約1.7兆人民幣,已經超過2013年全年1,633次併購與1.46兆人民幣的規模。

「過去這一年網路併購的金額或數量都十分驚人,相當於過去10年的總和。投資人與創業圈都非常熱心介接資本,網路購併潮在整個併購市場也最熱絡。談併購,最先要關注的當然是網路公司的併購,而談中國經濟轉型,最需要關注的也是中國網路經濟。」中國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在一場演講中分析。

黃日燦強調,當一個產業還沒有到成熟期,正處於萬馬奔騰狀態時,當然就很難看清楚這些馬的樣貌,因此企業抓到(指併購)的馬不一定是好馬。但若等馬停下來再挑選,那就來不及了,因為好的馬匹上面都已經有人。「因此企業要有大格局,趁股價高的時候,拿股票去買一些對未來發展有意義的公司,而不是等到股價下跌或營運狀態不佳的時候,才來思考併購。」

「就以行動裝置來說,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及之際,究竟哪些App開發商具有潛在價值?一旦價值浮現,科技大廠就要快點出手併購,以免被其他企業捷足先登,才能藉由併購提升競爭力。另外,基於O2O延伸的併購也是另一種可能的選擇,誰可以掌握住線上使用者,未來就可以掌握線下商機,所以瘋狂併購。」Gogolook共同創辦人鄭勝丰分析。

台灣無感於併購潮
併購潮間接推升了新創團隊的估值,「近年矽谷種子期的投資價格已經因此提高2到3成。」矽谷知名創投First Round Capital合夥人科佩爾曼(Josh Kopelman)表示。「在金融海嘯後,全球股市陸續復甦,上市櫃公司股價上漲,公司越來越值錢,併購的籌碼增加了。加上網路公司IPO不斷,優秀的新創團隊估值從種子輪開始就水漲船高。」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林之晨分析。

過去以「10億美元俱樂部」來衡量優秀新創團隊的標準已經被拉高。「Uber、Dropbox等還沒有上市前,就已經達到百億美元的市值,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併購案如WhatsApp與Oculus等也頻繁出現在今天的美國。」中國經緯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在〈泡沫就在那裡──致經緯系CEO們的公開信〉一文中指出。

在中國,這個現象依舊。張穎不諱言中國新創團隊的高估值現象,「僅僅幾年前,我們衡量一家企業上市後的價值指標還是10億美元俱樂部,可是今天你會發現眾多的非上市公司已經輕鬆到達這個量級。

經緯這幾年關注的無線領域,就有7家公司在2014年上市或市值超過10億美元。」中國新創高估值現象甚至比美國還要明顯,越來越多的中國新創團隊A輪融資估值就破千萬美元,遠遠超過美國新創團隊A輪估值百萬美元等級。

雖然美國與中國紛紛形成併購熱潮,並推升新創團隊估值,但這波新創團隊的估值推升浪潮,並沒有明顯席捲台灣創業圈,台灣團隊被孤立於矽谷與中國等投資熱點之外。「矽谷的資金流向台灣的不多,過去5年台灣網創圈IPO與併購案沒有像矽谷這麼好。」林之晨說。創業家兄弟共同創辦人郭書齊也坦言:「雖然矽谷新創團隊估值水漲船高,但這股浪潮對台灣新創團隊來說,並沒有太大關聯性,因為台灣的創業圈沒有進入矽谷的投資買賣市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台灣團隊在成立之初就以國際市場(Born Global)為目標出發的團隊不夠多,不容易引起國際創投注意,另一方面,台灣本土企業併購台灣網創公司也不盛行。「灣大型企業並沒有形成『併購新公司,放棄成熟舊產業』的文化美國人強調的『開放式創新』精神,其實最主要的核心不是自家研發的開放,而是企業走出去併購新公司。而在放棄舊有產業的部分,台灣很多企業已經在走下坡,但還是不願意退出,連割捨的勇氣都沒有美國有很多大企業都是在產業發展成熟後就把公司賣掉,例如奇異(GE),為什麼台灣的公司不願意在更早階段退出呢?」前鴻海法務長、現任世博法律顧問執行長周延鵬感嘆。

台灣的產業結構還是以電子硬體代工為主,面臨轉型時大多選擇依靠自己,並沒有藉由併購創造前瞻利基的野心。」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說。

像Facebook併購WhatsApp的邏輯,台灣企業並不一定會接受與認同。「對於這樣的案子,台灣企業會捨不得花這麼多錢,企業會覺得WhatsApp哪有這麼多行情?190億美元最後買到什麼?只買用戶數量,其他什麼都空空的,台灣企業不太接受,還是會覺得『不踏實』。這個想法是需要與時俱進的。不過,台灣的有線電視公司已經接受這樣的想法,開始計算台,而不會去算公司資產有多少。」黃日燦形容。

對於台灣企業來說,還需要不少的時間,才能突破目前的種種關卡,利用併購讓企業持續創新。

2014年科技巨頭併購清單

Google

1月:英國人工智慧科技公司DeepMind/智慧家庭品牌Nest

2月:網路安全公司Spider.io/手機聲波密碼認證SlickLogin

3月:衛星攝影服務Skybox Imaging/擴增實境翻譯技術Quest Visual/雲端效能監控軟體Stackdriver/餐飲業快速建構網站Appetas/廣告追蹤公司Adometry/大數據公司Rangespan/太陽能無人飛機公司Titan Aerospace/遊戲開發商Green Throttle Games

5月:影音廣告串流技術mDialog

6月:IP Camera Dropcam

7月:串流音樂平台Songza

8月:硬體產品設計公司Gecko Design/網站加密技術Directr/行動通訊App Emu

Facebook

2月:行動通訊軟體WhatsApp/對話及分享技術Branch Media/Android應用提供測試Little Eye Labs

3月:擴增實境技術Oculus

6月:芬蘭行動解決方案Pryte

7月:線上影音廣告公司LiveRail

Amazon

4月:數位漫畫平台comiXology

8月:動漫直播網Twitch

Apple

5月:串流音樂及配件Beats/應用程式測試工具Burstly/生產消費電子專用低耗電微型LED顯示器LuxVue/客製化推薦用戶前往地點的搜尋服務Spotsetter

7月:圖書分析服務BookLamp/個性化網路電台App公司Swell

資料整理:詹子嫻
------------------------------------
30歲前儘量闖/若怕對不起家人,以後就會對不起自己。
2015/02/06
今天和一位25歲的年輕旅人聊天,他花了一年的時間走遍歐洲各地,打零工、沙發衝浪、住青年旅舍、搭便車,各種旅行方式全都體驗過。

他聊起世界的異國朋友,說剛出門英文有多爛,說自己如何被這群人啟發與影響,說這個世界充滿很多機會。

他的身上散發出的旅人氣息,就像每種動物都有的特屬氣味,遇到同類時就會主動放下防備,知道是同道中人後會主動伸出援手,因為所有出門在外的旅人幾乎都被人幫助過。幫助陌生的同類,像是義務。

他想寫本書,把這段故事記錄下來,不排除未會來當旅行作家;他想去歐洲讀心理學,因為在歐洲遇到一位智者啟發他,不排除未來會繼續進修讀書;他想在義大利生活,因為在羅馬遇見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不排除未來會去羅馬工作。

一趟旅行回來後,背包裡也塞滿一堆人生機會。

我說年輕人肯走出去就有機會,不去嘗試永遠不會有答案。

但又不時叮嚀人要思考未來的路,找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當下知道自己老了,老的很徹底。不小心成為以前自己所討厭的人。

真的,年輕人最多的就是機會,30歲前儘量闖,千萬不要怕窮怕失敗。你若怕對不起家人,以後就會對不起自己。

只是要經濟條件與德道責任都能合理接受的範圍下,用力嘗試與挑戰。

無論是想創業、旅行或追求愛情。什麼都不做,就是把自己的東西雙手貢獻給他人,也是舉雙手投降。

我的朋友中不乏主動放棄機會的大人,他們全都年輕過,但長大後卻抱怨世界不給人機會,為何要逼人走上絕路,像是自己誤闖單行道卻責怪為何沒有告示牌,搭上廉航後卻批評為何點餐要付費。

大人總是樂於當個愛抱怨的孩子。

然而,我也看到許多30歲以上的人之所以能自在生活,甚至願意主動提供機會,因為他們靠的是智慧,不是倚老賣老與苦等機會。

大人該如何獲取智慧?我覺得最棒的方式就是向這群年輕人學習,吸取他們所散發出的熱情能量和冒險精神,最後大家一起合作,不再分「你我他」,而是「我們」。

我們一起跌倒,我們一起成長,我們一起分享喜悅,我們一起合作讓生活變的更好。

若你25歲,處處是機會;若你30歲,凡事靠智慧。
----------------------------------------------------------------------------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逼到極限就會成才?從《進擊的鼓手》看威權式領導

2015-02-12 Web only 作者:Sean Huang
相關關鍵字: 進擊的鼓手電影領導管理職場主管部屬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逼到極限就會成才?從《進擊的鼓手》看威權式領導
圖片來源:電影官網
《進擊的鼓手》所描述的情境相當普世,即使你沒看過,但對於威權式領導必然不陌生。但威權式領導是好的嗎?
《進擊的鼓手》(Whiplash)是2014年的年度熱門得獎片之一,爛番茄網站上有95%新鮮度、IMDB拿到8.6分,第87屆奧斯卡獎中共提名五項,其中包含最佳影片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等兩項大獎。

本片描述音樂學院的大一新生安德魯尼曼(Andrew Neyman)與管理手段極度嚴苛殘酷的爵士樂團指揮佛萊契教授(Terence Fletcher),兩人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所發生的衝突。《進擊的鼓手》所描述的情境相當普世,即使你沒看過,但對於威權式領導(Authoritarian Leadership)必然不陌生。

什麼叫做威權式領導?從定義看來,權威式領導包含四大特徵:專權作風、貶抑部屬能力、自我形象整飾以及教誨行為。用一句中文俚語簡述就是:「不打不成器。」許多人會將家族企業以及威權式領導視作華人世界鮮明的特徵,但事實上,這更是一種普世現象。至少,我們從《進擊的鼓手》中看到的嚴酷管理者形象,絲毫不讓任何華人覺得陌生。

《進擊的鼓手》的英文片名是"Whiplash",這個單字本身就有揮打、鞭擊的意思,一方面呼應了安德魯猛揮著染血鼓棒的樣子,另一方面更是佛萊契教授帶領樂團手法的隱喻。


佛萊契用盡所有政治不正確的髒話羞辱所有未達標準的爵士樂團團員,甚至完全憑藉自己好惡、毫無道理地替換團員。佛萊契獨斷、專制,逼得所有團員隨時如臨大敵絲毫不敢放鬆,但同時也不斷創造佳績、贏得勝利,讓他永遠不缺想加入樂團的新團員。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威權式領導是好的嗎?

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得先定義什麼是「好」。

從「組織績效」的角度來看,威權式領導或許很好。例如電影中佛萊契帶領的樂團總是常勝軍,在進入片尾時,他對安德魯解釋著自己的理念:多數人都太溫情了,以至於他們太容易太自我滿足,放棄了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放棄了成為「菁英」的可能性。太多人想成為菁英,但太少人真的願意把自己逼迫到極限,佛萊契自認不過自己是代替這些人戰勝自我人性的弱點、好朝著更高目標前進的推手。

這聽起來似乎非常合理,如果一個人沒有絕佳天賦卻又不肯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自然不可能成為人上人。在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能夠讓人克服怠惰,不斷往更高的目標前進,那似乎是非常理想的解決方式。然而,威權式領導到底透過怎樣的心理動能讓人能克服「怠惰」這個強烈的人性原罪呢?

第一點是「恐懼」。採取威權式領導的主管,無非是想引發部屬的恐懼。所有的生物都一樣,只要威嚇成功,感到恐懼的那方大概要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真正克服恐懼。

第二點是「焦慮」。當部屬真心認定主管能力遠遠高於自己、認為主管對自己的評價就是一切時,部屬會不斷認為自己不夠完美,時常處於焦慮的狀態。

有趣的是,恐懼與焦慮都是生物面對危機時的情緒反應,理論上人們應當會極力避免讓自己長期陷入這種狀態;因此,威權式領導卻能長期奏效,還得依靠一個心理機制──權威崇拜。當威權式領導下的部屬「相信」主管的意見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對主管產生一種異常到接近宗教式的尊敬時,部屬就會認為自身的恐懼與焦慮是來自於「自己不夠好」而不是「主管很壞」。當部屬持續接受主管對自己的一切羞辱,並以此自我貶抑時,部屬的權威崇拜就形成了循環,反覆在恐懼、焦慮以及自我貶抑中起伏波動。

當然,部屬並非完全不會得到快樂。當主管給部屬難得的嘉獎時,部屬會產生異常強大的滿足感,並認為自己「終於達到了階段性目標」,以此做為繼續努力的動能。從另一方面看來,部屬發現同儕得到主管的讚賞、但自己卻沒有得到讚賞時,部屬便會產生「忌妒」的情緒,甚至會毫不猶豫地透過貶抑或者傷害同儕的手段好維持自尊。

在《進擊的鼓手》中,安德魯先是取代了前樂團首席鼓手,接著又被其他人取代;他經歷了狂喜、失落、忌妒、憎恨,他被自身的各種情緒淹沒。他渴望佛萊契的肯定,不管這樣的肯定到底是不是一種普世認同的榮耀,或者他自己有沒有辦法從追逐更高的藝術成就的過程中得到滿足,他就像兒童渴求父母認同一般,忍受著過度練習所帶來的痛楚,不斷快速揮舞著鼓棒。電影最後,安德魯的精神瀕臨崩潰,他被判定為憂鬱症與焦慮症。安德魯的父親找上律師,對佛萊契提出控訴;而律師在調查後發現,佛萊契過去指導過的一名學生,也因為憂鬱症而自殺了。

因此,從「員工滿意度」的角度看來,威權式領導或許不好。

許多學者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試圖找到威權式領導得以發揮正面效果的情境,例如極端目標導向、高度勞力密集、X型員工佔多數,這些都是可能觸發威權式領導正面效果或者壓抑負面效果的因素。以更實際的情況看來,像軍隊這種必須高度講求紀律與服從的組織,威權式領導或許更是無可比擬的最佳解。

或許吧。但我只能不斷地在每一句話中加入「或許」,因為我認為這種透過威壓、恐嚇、貶抑以及辱罵,操弄他人負面情緒以達成目標的手段,長期而言只會培育出一群聽話但卻自卑的部屬,我不知道這到底有什麼好處。

當然,我相信領導者強調目標導向、強調運作效率,同時又能建立個人威信並不是壞事情,但我們也看到太多案例,領導者已經把個人威權看做最重要的事情。說到底,威權式領導中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其互動模式毋寧更像是一種沒有性行為的精神SM。逼到極限就會成才嗎?我不知道。我唯一能確定的事情是:威權式領導是一把雙面刃,如果你沒做好心理準備,還是少用為妙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