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9003872  

工作人員在陝西周原遺址社祭遺存處進行考古發掘(2014年12月31日攝)。 1月28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院獲悉,考古人員2014年在聞名遐邇的陝西周原遺址發掘出一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西周時單體建築,並在此回字形建築的院落中發掘出一處社祭遺存,其殘存的亞字形社主石基座超過1.68公尺。專家認為,中國古人十分講究祭祀代表土地之神的「社」,這處首次考古發掘出的社祭遺存應當是西周時生活在周原的殷遺民使用的「亡國之社」,對於研究古代中國的社祭禮儀和周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等均具有重要價值。 新華社記者丁海濤攝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下午通報稱,考古人員去年在陝西周原遺址發掘出一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西周時單體建築,並在此回字形建築的院落中發掘出一處社祭遺存,其殘存的亞字形社主石基座超過1.68公尺。

專家認為,這處社祭遺存應當是西周時生活在周原的殷遺民使用的「亡國之社」,對於研究古代中國的社祭禮儀和周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等均具有重要價值。

發現的社祭遺存,其主要標誌物是一件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殘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達1.68公尺;在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壇(即祭壇),其東西寬42公尺、南北長46公尺,是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

專家認為,這個社應當是武王克商後遷到周原殷遺民在當地建立的,此社的回字形建築呈現出「絕陽通陰」的功能

-------------------------------------------------------------------

考古學家首次發掘出西周時期社祭建築
我要評論
2015年01月28日19:36:34 來源:新華網 我有話要說( 0 人參與)
  新華網西安1月28日電(記者馮國)記者28日從陝西省考古院獲悉,考古人員去年在聞名遐邇的陝西周原遺址發掘出一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西周時單體建築,並在此回字形建築的院落中發掘出一處社祭遺存,其殘存的亞字形社主石基座超過1.68米。專家認為,中國古人十分講究祭祀代表土地之神的“社”,這處首次考古發掘出的社祭遺存應當是西周時生活在周原的殷遺民使用的“亡國之社”,對於研究古代中國的社祭禮儀和周文化的包容開放精神等均具有重要價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種建榮說,周原遺址考古隊去年在岐山縣鳳雛遺址南側發現了兩處獨立的夯土建築基址,其中一座平面呈回字形,東西寬約56米、南北長約47米,總面積約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築。其中部院落為長方形,東西寬276米、南北長257米,也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單體院落。
  尤為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院落中部發現了社祭遺存,其主要標誌物是一件巨型社主石,其上部已殘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達1.68米;在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壇(即祭壇),其東西寬42米、南北長46米,系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
  參與考古發掘的北京大學教授劉緒說,中國人古代​​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立木,一種立石。這裡發現的是很典型的立石,人加工的巨石立在一個大建築的院子裡,雖殘毀但正對著北邊的門,這在其他地方尚沒見過,這個建築本身應是一處社稷的場所。
  根據新發現的建築遺存的地層學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回字形建築從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築南側百米處一處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銅器銘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滅商之後的殷遺民生活之地。
  北京大學教授孫慶偉說,這個社不是一般的社,應當是武王克商後遷到周原殷遺民在當地建立的社,這個社在文獻裡名稱叫亳社。一般的社要通天地之氣,周圍較為開闊,而此社的回字形建築則呈現出“絕陽通陰”的功能;同時,這個社的底座(近地面部分)是亞字型的,而亞字型是商人非常重要的特徵,如此一來明顯是殷遺民“亡國之社”——文獻記載中的亳社。
  中國人一直講究“左祖右社”的禮儀制度,“左祖”表示左邊的祖先廟,“右社”則表示分佈在右邊的土地神,二者是古代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對象。隨著“右社”的發現,專家推測“左祖”或許也應存在,而遺址北側不遠的鳳雛遺址的性質以及周原遺址的聚落形態等,則成為新的學術問題。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說,中國人常常“社”“稷”連稱,其實分別代表的是土地神和豐收神。西周時期社祭建築的發現,不僅首次為兩千多年前的國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也為深入闡釋包容開放的周文化如何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

14110484244534529309  160618472756392359296252958235300653988895896863921282969610833461685343035273  

出土的豪華馬車的車軎[w岢i〕、轄處均鑲嵌有綠松石

   位於寶雞的周原,是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2014年,考古專家在這裡取得了重大發現。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佈了此次考古成果,首次發現了西周社稷建築遺存,而且發現了目前最為豪華的西周馬車、還有眾多青銅文物,備受矚目。

   根據新發現的建築遺存的地層學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回字形建築從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築南側百米處一處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銅器銘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滅商之後的殷遺民生活之地。

   據專家介紹,這個社不是一般的社,應當是武王克商後遷到周原殷遺民在當地建立的社,這個社在文獻裏名稱叫亳社。一般的社要通天地之氣,周圍較為開闊,而此社的回字形建築則呈現出“絕陽通陰”的功能;同時,這個社的底座(近地面部分)是亞字形的,而亞字形是商人非常重要的特徵,如此一來明顯是殷遺民“亡國之社”——文獻記載中的亳社。

   據考古專家介紹,中國人常常“社”“稷”連稱,其實分別代表的是土地神和豐收神。西周時期社祭建築的發現,不僅首次為研究兩千多年前的國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也為深入闡釋周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源頭提供了關鍵依據。

   亮點1發現的規模最大西周單體院落

   據考古專家介紹,在此次發掘中,發現了兩座獨立的夯土建築基址。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平面呈“回”字形,東西寬約56米、南北長約47米,總面積約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築;中部有一長方形院落,東西寬27.6米、南北長25.7米,也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單體院落。

   尤為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院落中部發現了社祭遺存,其主體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殘,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達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壇(祭臺),東西寬4.2、南北長4.6米,係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壇的東側則發現多座祭祀坑。

   考古專家稱,中國人古代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立木,一種立石。這裡發現的是很典型的立石,加工的巨石立在一個大建築的院子裏,雖殘毀但正對著北邊的門,這在其他地方尚未見過,這個建築本身應是一處社稷的場所。

   亮點2西周最為豪華馬車出爐

   在去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一座埋有以往罕見青銅輪牙馬車的車馬坑,十分罕見。

   據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佔奎介紹,該車馬坑長4.3米,寬3.2米,內埋一車,他們推測應該是四馬駕一車。

   根據對車的局部清理髮現,車輪外一週之牙為青銅澆鑄而成,分為四節,測算輪徑約一米六。車軎(w岢i,古代車上的零件,青銅制,形如圓筒,套在車軸的兩端)、車轄、衡飾均鑲嵌有綠松石,以往所罕見,可謂迄今為止發現的西周時期最為豪華的車,為西周車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資料。

   亮點325座古墓出土文物百餘件組

   在此次發掘中,考古專家共清理西周時期中小型豎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類文物百餘件組,根據墓葬特徵及隨葬品組合判斷,為一處殷遺民墓地。在這些墓葬中,其中最大的一座西周時期的古墓,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塊,是一座非常罕見的西周積石墓。葬具為一槨兩棺,外棺髹(xiū,用漆涂在器物上)黑漆,而內棺髹紅漆。考古人員在墓室西側發現頭箱一個,隨葬品即集中堆放在頭箱中,其中包括銅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余件,器物特徵表明該墓時代約在西周早中期之際。銅容器中包括圓鼎6、方鼎1、簋2、爵2、斝(jiǎ,古代酒器)1、尊1、牛形尊1、觶(zh岥,古代酒器)1、卣(yǒu,古代盛酒器具)1和鬥1件,多件銅器上發現銘文,由此推測墓主人名字可能是昔雞。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周原遺址出土青銅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區近數十年來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 記者周艷濤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5/01/30/7371s4859012.htm

------------------------------

位於寶雞的周原,是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2014年,考古專家在這裏取得了重大發現。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此次考古成果,首次發現了西周社稷建築遺存,而且發現了目前最為豪華的西周馬車、還有眾多青銅文物,備受矚目。

  根據新發現的建築遺存的地層學分析,考古人員認為回字形建築從西周早期一直使用到西周中期,而建築南側百米處一處商文化特色墓地及其出土青銅器銘文表明,此地一直是周滅商之後的殷遺民生活之地。

  據專家介紹,這個社不是一般的社,應當是武王克商後遷到周原殷遺民在當地建立的社,這個社在文獻裏名稱叫亳社。一般的社要通天地之氣,周圍較為開闊,而此社的回字形建築則呈現出“絕陽通陰”的功能;同時,這個社的底座(近地面部分)是亞字形的,而亞字形是商人非常重要的特徵,如此一來明顯是殷遺民“亡國之社”——文獻記載中的亳社。

  據考古專家介紹,中國人常常“社”“稷”連稱,其實分別代表的是土地神和豐收神。西周時期社祭建築的發現,不僅首次為研究兩千多年前的國家祭祀制度提供了確鑿的考古學證據,也為深入闡釋周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源頭提供了關鍵依據。

  亮點1 發現的規模最大西周單體院落

  據考古專家介紹,在此次發掘中,發現了兩座獨立的夯土建築基址。其中,最重要的一座平面呈“回”字形,東西寬約56米、南北長約47米,總面積約2600平方米,是目前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時期單體建築;中部有一長方形院落,東西寬27.6米、南北長25.7米,也是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西周單體院落。

  尤為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院落中部發現了社祭遺存,其主體部分是一巨型社主石,上部已殘,僅存基座,埋入地下部分達1.68米;社主石的正南方是一方形石壇(祭臺),東西寬4.2、南北長4.6米,係用自然石塊壘砌而成。在社主石和壇的東側則發現多座祭祀坑。

  考古專家稱,中國人古代祭祀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立木,一種立石。這裏發現的是很典型的立石,加工的巨石立在一個大建築的院子裏,雖殘毀但正對著北邊的門,這在其他地方尚未見過,這個建築本身應是一處社稷的場所。

  亮點2 西周最為豪華馬車出爐

  在去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一座埋有以往罕見青銅輪牙馬車的車馬坑,十分罕見。

  據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佔奎介紹,該車馬坑長4.3米,寬3.2米,內埋一車,他們推測應該是四馬駕一車。

  根據對車的局部清理發現,車輪外一周之牙為青銅澆鑄而成,分為四節,測算輪徑約一米六。車 (w i,古代車上的零件,青銅制,形如圓筒,套在車軸的兩端)、車轄、衡飾均鑲嵌有綠松石,以往所罕見,可謂迄今為止發現的西周時期最為豪華的車,為西周車制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資料。

  亮點3 25座古墓出土文物百餘件組

  在此次發掘中,考古專家共清理西周時期中小型豎穴土坑墓25座,出土各類文物百餘件組,根據墓葬特徵及隨葬品組合判斷,為一處殷遺民墓地。在這些墓葬中,其中最大的一座西周時期的古墓,墓室填土中包含有大量自然石塊,是一座非常罕見的西周積石墓。葬具為一槨兩棺,外棺髹(xi ,用漆涂在器物上)黑漆,而內棺髹紅漆。考古人員在墓室西側發現頭箱一個,隨葬品即集中堆放在頭箱中,其中包括銅容器17件和陶器、原始瓷器20餘件,器物特徵表明該墓時代約在西周早中期之際。銅容器中包括圓鼎6、方鼎1、簋2、爵2、斝(ji ,古代酒器)1、尊1、牛形尊1、觶(zh ,古代酒器)1、卣(y u,古代盛酒器具)1和鬥1件,多件銅器上發現銘文,由此推測墓主人名字可能是昔雞。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周原遺址出土青銅容器最多的墓葬之一,也是周原地區近數十年來墓主可考的少量墓葬之一。 華商報記者 周傃濤

(原標題:西周社稷建築首現 疑似“亡國之社”(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