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邏輯的反思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1日, 2017
2015年投資、生產與僱用
梭羅(Robert M. Solow)認為長期而言能讓經濟持續成長的是技術進步而非投資,於198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赫克曼(James J Heckman)由於在研究人們生活決策分析上做出貢獻,也於2000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製造業計有食品、紡織等25個中業別,為方便分析,依其屬性可分民生工業、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工業及資訊電子工業四大業別,其中資訊電子業包括電子零組件業、電腦光學製品業及電力設備業。
每當景氣衰退,政府便會想到以擴大內需來提振經濟,當經濟連年低緩,也習慣地認為罪在投資低迷,至於失業升高,因應之策就是多辦職業訓練。長期下來,這些思維不知不覺已內化到我們的心中。
我們經常會陷入思想的慣性,上述這些做法雖有道理,但若細心觀察也會發現,有時這麼做似乎是沒什麼用的,例如擴大內需經常會蓋出蚊子館,投資過頭也容易引起泡沫,而職業訓練成效亦是眾說紛紜,然而習於慣性的人們,即使有時心中飄過這些念頭,通常也就不再深思了。
辦職訓 經濟效益近乎零
但思想家和我們不一樣,梭羅(Robert M. Solow)就認為投資不是經濟成長的關鍵,真正的關鍵在於技術進步;而赫克曼(James J Heckman)更直指職業訓練的經濟效益近乎零。
赫克曼認為在就業這件事上雄心是最重要的,而有雄心的人通常會參加培訓,從統計來看,好像培訓讓他們在職場上脫穎而出,事實上這些有雄心的人即使不參加培訓,日後也會成功的。這個說法,值得政府做政策上的反思。
至於梭羅的論述,也有道理,依國民所得統計,民間投資對GDP的影響有兩個層面,其一是投資當期所進行的設備採購活動,其二是形成資本所帶來的生產活動。我們由於設備多自國外進口,第一層效果非常微小,至於第二層效果,從近年台灣產業的起落也證實,只有投資而沒有技術進步,成長是難以持久的。
近日行政院致力於解決投資所面臨的五缺,這是著眼於近年疲弱的民間投資,然而解決了五缺,投資動能回升了,若沒有源源不絕的技術進步,恐怕我們的經濟成長依舊在保一、保二邊緣。梭羅的論述提示我們,無形的技術進步,比有形的投資活動更加重要。
長期以來,我們慣性的思維會引導我們做出不準確的思考,一樣是投資這件事,當我們看到進口設備增加了,便慣性的認為民間投資回升了,景氣復甦了。
事實上,近年我國進口設備裡逾四成是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景氣回升雖會推升民間投資,然而這並不足以代表總體景氣將會好轉。
投資增 不代表各業好轉
因為半導體所屬的資訊電子業雖占製造業投資七成,但所創造的產值、所僱用人力占比卻只有五成、三成,這意思是說,當半導體業投資大增,民間投資成長,並不代表各業普降甘霖。若再把視野由製造業延伸至營造業、服務業,那麼資訊電子業僱用的人口只占總受僱人數12%,所創造的產值只占GDP的15%。
很明顯的,資訊電子業在投資上的占比,與它在產值、就業上的占比相去甚遠,它在民間投資上有決定升降之能,但在生產及就業上卻無法左右大勢,這是因為資訊電子業是資本密集產業,投資一億所創造的就業機會不滿百人,而機械業投資一億可創造四百多人就業,至於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每投資一億更可創造七、八百人就業,產業特性不同,其在投資、生產及就業所展現的能量不可一概而論。
於此可知,我們許多慣性思維裡的因果關係邏輯,可能真假參半,不可盡信。

2017-11-18_201518  


 

房貸利率上看2% 加薪恐無感
中時電子報作者: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1月3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2015年有加薪嗎?房貸族可別太早花光光,最好留點錢繳房貸!儘管中央銀行不會那麼快升息,但因應房市警訊日趨明顯,銀行房貸主管強調,基於提高授信風險控管,今年應會偏向調高房貸利率,預料除政策性房貸之外,2%以下房貸利率將絕跡,今年貸款戶恐怕要有房貸利息增加的心理準備。
去年有不少公司都喊出今年將加薪,同時因油價一波重挫至低檔,在雙重效益下,今年民眾的口袋應該可望比去年稍厚一點。
但是,大家可別太急著因為犒賞自己而全花掉了,銀行房貸主管提醒,雖然中央銀行去年底並未再祭出新的房市管制措施,且重啟升息循環也沒那麼快,但觀察房市多項指標,均顯示房貸授信風險持續升高,因此,房貸利率將偏向調升,「2%(房貸利率)以下,不太可能了」
銀行主管表示,去年房市反轉的警訊愈來愈明顯,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多次提醒民眾,「利率不會永遠那麼低」,暗示應及早對重啟升息循環做準備,其中最直接受到升息響影的,將是廣大的房貸戶。
「房市反轉的警訊愈來愈明顯,去年底已顯現旺季不旺,比前年差很大。」銀行房貸主管指出,「很多區域的房價都在鬆動,買賣移轉也少很多」;根據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2014年11月全體銀行購屋貸款(房貸)餘額統計,房貸餘額年增率連續3個月滑落,照理說年底一向是房市旺季,卻顯現旺季旺不太起來。
銀行主管認為,由於財政部、金管會、央行三方聯手打房,對房市造成觀望的氣氛持續發酵,顯現打房成效趨於明顯;從央公布的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等五大銀行2014年11月新承作房貸365億元,年減竟高達180億元,且六都移轉棟數年減也全部達到兩位數,房市警訊明顯。
銀行主管直言,2015年房市面對主管機關持續嚴密管控措施,7月1日實施新容積規定,及房地合一課稅,尤其美國升息效應,房貸授信風險跟著升高,利率走揚將是必要因應之道,預料除了政策性、首購房貸之外,利率2%以下將絕跡。
-------------------------------
投資不足、分配不均 台灣經濟病因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5年1月3日 上午6:10
記者鄭琪芳/特稿
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可從幾個經濟數據找出病因,首先,去年十一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續攀升至五十六.八%的歷史新高;其次,今年超額儲蓄將寫下首度飆破二兆元的紀錄;再者,二○一三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寫下四十四.六五%的史上次低。這些數據所指出的事實是:投資不足、分配不均。
三角貿易暴增 勞工薪資成長不易
馬政府執政以來,兩岸經貿政策可以暴衝來形容,但缺乏秩序的開放,後果就是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人才等大量外移中國,導致三角貿易(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暴增。「三角貿易」雖對GDP有貢獻,但僅企業及大股東受惠,卻導致國內工作機會流失,勞工面臨就業困難、薪資成長不易的困境。
由於海外生產比重過高,企業投資首先考量海外生產線,而在海外投資與國內投資的替代效果下,國內投資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超額儲蓄因此屢創新高,且近幾年超額儲蓄增加的速度明顯加快。
另外,國內分配不均的問題也持續惡化。因為企業盈餘增加後,不僅未增加國內投資,也未替員工加薪,使得營業盈餘占GDP比重攀升,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卻下滑,一九九○年代中期,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仍超過五十%,目前已不到四十五%。
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的問題,就是生產外移及產業轉型太慢,導致競爭力無法提升、工作機會流失、薪資成長停滯、所得分配惡化。因此,想要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必須對症下藥,例如改善投資環境、輔導產業轉型等。
貿然洽簽協議 負面衝擊可能更大
不過,馬政府心心念念的只有兩岸經貿,開口閉口不是服貿就是貨貿。但國際貿易談判一定有得有失,且受惠的通常是大企業,受害的則是中小企業,因此事前溝通及事後輔導特別重要。若在缺乏具體評估及完整配套的情況下,就貿然洽簽各種協議,可能無助於提振經濟,反而帶來更大的負面衝擊。

-----------------------------------------------------

今年台灣經濟的變數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1-05
二○一五年伊始,吾人在此回顧全球與台灣的經濟形勢,並探討未來的挑戰與展望。總的來說,去年的金融市場,商品行情普遍下挫,原油價格腰斬,但多數國家股市則創出佳績,尤其美德等先進經濟體的股市頻創新高,更具有特殊意涵;反觀實體經濟方面,則呈現美國獨強,歐、日、中疲軟的現象,並出現了希臘、俄羅斯的變數。而台灣股市則創下歷年封關之最,GDP上修,失業問題則有小幅改善,但病徵在向中傾斜的產業結構與投資不足,必須全盤翻轉,才能脫胎換骨,找出新出路。
總統馬英九。(資料照)
總統馬英九。(資料照)
去年全球經濟出現兩個亮點︰美國經濟復甦與原油價格崩跌。這兩個因素仍將成為今年全球經濟向上提升的主要動力。首先,美國是世界最大經濟體,其對貨品與服務之需求,一直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成長的源頭。去年,美國終於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不但停止購債,不再推動貨幣寬鬆,今年中更將升息,而公布的去年第三季GDP上修至五%,在在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力道。在歐盟中只有德國經濟尚可,其他陷入停滯狀態,而希臘債信危機再現;中國則處於產業轉型的瓶頸,兩位數成長不復可見,力求「保七」;日本也安倍三箭盡出,到了能否回春的關鍵。此際美國經濟固然獨走,但其龐大的經濟能量,仍足以挺住全球經濟,為歐盟、日本、中國接續而來的貨幣寬鬆政策爭取更多發酵的時間。換言之,美國經濟今年若能強勁成長,對全球經濟皆為好事一樁。
其次,去年國際原油價格重挫,西德州下跌四十六%,布蘭特跌四十八%。部分人士認為油價下跌將使部分根底較淺的產油國之財政崩潰,例如俄羅斯、委內瑞拉,與中東一些戰亂頻仍的國家,可能掀起地緣政治風險。尤其,俄羅斯約有四成的GDP與石油產業有關,財政亦靠油品收入支撐,並且發行了許多債券,一旦財政破產,恐將造成世界金融市場的動盪,乃是眾所關注的黑天鵝事件。縱使如此,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是利大於弊,對於能源大量仰賴進口的日本、中國、台灣都是正面因素。而且,此次油價下跌,並非需求不足,而是產油國增加供給,以及頁岩油的量產,以致供過於求;另外則有政治陰謀論之說︰一說,美歐等西方國家利用油價下跌加大制裁俄羅斯的力道;但也有一說指出,OPEC刻意壓低油價,迫使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岩油停產,讓自己成為最後的贏家。但無論何種說法,均顯示此次油價崩跌並非經濟疲軟,需求不足之故,是以油價下跌應可助長全球經濟的成長。
由以上分析,台灣今年的經濟發展顯然處於相對樂觀的格局。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從去年起外銷訂單迭創新高,失業率降到四%以下,而GDP則接近四%,經濟數據確實有改善的跡象。然而,台灣的問題在於基本面,亦即產業、資金、人才與技術外流中國所形成的單向傾斜現象,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桎梏。此種結構性問題未解,任何的經濟表現,都只是隨著世界經濟水漲船高的假象,並非台灣經濟真正的救贖。事實上,除了經濟向中國傾斜,台灣本身投資不足現象亦日益嚴重。公共投資因政府財政拮据,並且不願改革一些不合理的支出,例如年金與十八%優惠存款,於是稅收像是掉入黑洞,根本無進行公共建設的多餘資金。易言之,政府固然以加稅來開源,卻不節流,則財政包袱依然存在,何來餘力推動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
總之,台灣經濟向中傾斜的結果︰一,產業大都停留在代工層次,無法進行技術提升與創新;二,經濟命脈為敵對國家所掌握,進而影響到政治,造成以商逼政;三,兩岸貿易利益都歸屬於少數政商買辦集團,激化台灣社會的矛盾與對立。這些已形成台灣經濟的慢性病,但馬總統在元旦演說中卻未有任何反省與檢討,仍然認為此乃正確的方向。所以,台灣今年經濟情勢固然樂觀,但馬總統傾中的兩岸經貿政策卻是最大的隱憂與變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