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大王後裔華麗的服飾和文明型態
1910年代,三位卑南族貴族穿著華麗的服飾,包括配刀、細緻多彩的頭飾,以及各種項鍊,凸顯了他們極爲尊貴的地位。背後的建築使用大型木頭和粗大竹子興建而成,不僅堅固,而且十分氣派。此照出自森丑之助的著作,原圖說稱其為「排灣卑南社」。由於卑南族人口較少,住屋、服飾與排灣族近似,語言也受到影響,因此被最早的日本學者誤為排灣族的旁支。事實上,台東的史前文化博物館重建卑南史前遺址時,即參考東排灣族的傳統住屋。總的來說,卑南族分佈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邊的高山地區,分知本社和卑南社兩大支。知本社以石板屋爲主,卑南社則發展出竹屋,如照片所示。卑南族在平原地區從事農耕,具有很高的建築營造、織造、繪圖設計等工藝技術能力、但仍然保留狩獵和獵首的習俗。卑南族男人成長過程需接受嚴格的體能訓練,具有尚武精神,清初,卑南族協助平定朱一貴事件,由大清册封卑南大王,賜朝服,威震原住民各族,並由諸族部落向卑南族獻貢,成為卑南歷史的極盛時期。照片中三位卑南貴族配刀的尾端掛著幾束長髮,均是獵首後割下的敵人的頭髮,代表著英勇戰鬥事蹟以及祟高的地位
(11)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 卑南大王後裔華麗的服飾和文明型態 | Facebook https://bit.ly/37ntwcg

228607192_1414490118928205_5227308666169529225_n


卑南族「猴祭」殺猴成年禮儀式 培育成尚武精神的勇士

2021-04-01_2226522021-04-01_222700

卑南族400年王朝 少年會所「斯巴達式」教育 參加卑南族「猴祭」殺猴成年禮儀式 培育成尚武精神的勇士從「打屁股」開始〔2011-02-14〕
卑南族的「猴祭」卑南族400年王朝 少年會所「斯巴達式」教育 參加「猴祭」成年禮儀式 培育成勇士從「打屁股」開始〔2011-02-14〕 https://bit.ly/3fuiWFz
「猴祭」(mangamangayau) 是卑南族歲時祭儀之首,在語意上有「練習練習」的意思。換句話說,「猴祭」是卑南族少年進入成年之前的陶冶訓練,更是卑南族男子晉升為青年的社會化之重要機制。主要是藉著「猴祭」活動與儀式,來培養少年的膽識和英勇的殺敵氣概,並實踐團結合作的美德。傳統的「猴祭」是以真正的猴子作為少年行刺的對象,今則改以草猴代替,讓現代的少年認識過去本族群歷史上英勇的一面。
一般而言,參加「猴祭」的主要成員,年齡以十三至十八歲的男孩們為主體,也就是少年會所的成員。 在傳統「猴祭」正式刺猴之前,少年們皆須先豢養猴子一個多月,等待建立感情基礎之後才加以射殺,目的是要讓少年習慣割捨心愛的東西,如此才能適時地拋棄家人為部落奮戰的決心。而今日雖已改為草猴替代,但在舉行猴祭前夕,少年們也是仍必須做好自己的弓箭和矛,並在上面刻劃上美麗的花紋。在猴祭正式舉行當天,首推父母俱存的少年,到喪家開門行除喪儀式,同時為他們掃除穢氣。之後,再把放置於會所內用草紮成的猴,抬到附近山丘的祭場,由少年們用自己製作的弓箭和矛來刺殺草猴。最後在刺殺完草猴後,再將猴屍丟棄在部落外,象徵部落在這一年之中,所有不好的東西,都隨著草猴的丟棄,一同被驅除出境。
卑南族400年王朝 少年會所「斯巴達式」教育 參加「猴祭」成年禮儀式 培育成勇士從「打屁股」開始
記者王以瑾/台北報導〔2011-02-14〕
卑南族以武力強大聞名,最強盛時曾統轄東部多個族群共72社,幾乎整個台東都由卑南族統治;卑南族能夠如此強大,主要歸功於從小開始的嚴苛紀律及武力訓練。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特別搭建了一座少年會所,細說過去卑南族非常人可能耐的勇士培育源頭。
卑南族男子10歲左右就要進入少年會所受訓,少年會所以斯巴達式管理,在這裡沒有個人只有團體,他們接受打獵、生活技能與禮儀的訓練,從生活作息到服裝,都有嚴格的規定。少年平日的訓練都由學長帶領,嚴格的學長制之下,絕不能以下犯上,而在會所4年之後,則要接受打屁股的晉升儀式,被打的次數視學長多寡而定,若有30名學長就要被打30次,打完之後就上到少年會所裡接受長老的祝福,並在會所外高聲自我介紹,接著參加「猴祭」刺猴子儀式,成長典禮到此才算完成。
每年12月底,台東卑南族的南王部落,都會舉行「猴祭」儀式,訓練部落青年在野外求生,以及戰鬥技能,現在雖然整個過程被精簡了,不過耆老強調,對傳統價值的追思,以及對族人象徵的意義,卻一點都沒有變。
6年的少年教育之後,再接受3年的青年教育,而只有接受完整訓練及考驗,包含狩獵、征戰、服務、服勞役等,才能算是一個成年男子,也才有成家立業的資格。
卑南族比其他原住民族群更早進會所、治軍嚴明,更重要的是,男人並不需要負責家事、農事,這些都是女人的事,沒事做的男人每天只是訓練訓練再訓練,每名男孩都在嚴格的教育體制下成長,卑南族能夠建立長達400年的王朝,其教育體制功不可沒。
這個月才落成啟用的卑南文化公園少年會所,是由台東市普悠瑪部落(南王部落)耆老協助建築,歷時3個多月,遊客可藉由這個少年會所,更加了解卑南族的勇士養成過程及文化傳統。
卑南族「猴祭」殺猴成年禮儀式 培育成尚武精神的勇士〕 https://bit.ly/3fuiWFz
卑南族400年王朝 少年會所「斯巴達式」教育 參加「猴祭」成年禮儀式 培育成勇士從「打屁股」開始〔2011-02-14〕 https://bit.ly/3fuiWFz


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大獵祭登場

2014-12-28 15:27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台東市知本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大獵祭今登場,部落年輕人隨同「拉罕(頭目)」、祭師長和年長獵人重回山林,展開4天3夜的野外求生訓練,並將獵得動物交由留營長老以傳統古法燻烤,帶回部落和所有族人一起分享;另為今年喪家除穢祈福,恢後原有生活,跟隨族人一起快樂迎新年。
上半7點半部落青年陸續聚集在迎獵門前,等待3大家族拉罕及祭師長以傳統祭儀告知祖靈祭典就要開始,祈求護佑平安凱旋歸來,隨後整隊出發前往位在知本溪上游河床的紮營地,婦女歡喜送行。車隊途經知本溫泉千歲橋前,所有人下車接受「除穢淨身」儀式,避免惡靈跟隨,抵達營前還需結合現地偽裝。大獵祭依年齡及階級不同,職務也有所區別,有人負責上山打獵,有人則留在營地搭棚和張羅餐飲,分工合作展開4天3夜的野地生活。
卑南族知本卡大地布部落大獵祭登場,3大家族拉罕和祭師長在出發前以傳統祭儀稟知祖靈,祈求護佑平安凱旋歸來。(記者陳賢義攝)
卑南族知本卡大地布部落大獵祭登場,3大家族拉罕和祭師長在出發前以傳統祭儀稟知祖靈,祈求護佑平安凱旋歸來。(記者陳賢義攝)
「瑪琺流」家族拉罕林文祥說,大獵祭是最能體現卑南族勇士剽悍精神及展現狩獵技藝的歲時祭儀,獵人分組入山僅攜帶少許白米和鹽,獵得動物不能獨享,交由擔任雜役的「法力勝(準青年)」剖肚清洗後,再由長老以古法燻烤,下山帶回和所有族人一起享用。另一深層意義就是安慰今年度喪家,祭典期間所有喪家不能參與狩獵,必須遠離人群獨自生活,安靜等待耆老撫慰失親傷痛;至於留營法力勝則必須接受長者斯巴達式的訓練,包括野外求生、狩獵技巧、雜役及學習服從。


卑南社青年會
男子從十五歲開始夜宿青年會,其階級組織每隔數年會晉級。
卑南族美麗的女子
卑南族知本社臀鈴
1920年代的知本溫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3133073106817638/

218245003_1029288487832973_1233711915720596758_n217367181_1029288727832949_4779338991930336356_n217666808_1029288681166287_3217801147204593375_n217999600_1029288614499627_2633270773875239691_n218226115_1029288531166302_1734795782962279908_n (3)219290778_1029288574499631_8914045458568911386_n


 

原民孝子打獵侍母被判刑 民團訴保障狩獵權
新頭殼newtalk | 楊淳卉 台北報導
台東布農族人王光祿(Talum)因孝順母親欲食山產而出外打獵被捕,並遭最高法院判刑3年6個月,聲援團體8日上午赴法務部抗議聲援。圖:翻攝自原住民族青年陣線粉絲頁
台東布農族人王光祿(Talum)因孝順母親欲食山產而出外打獵被捕,並遭最高法院判刑3年6個月。為了聲援王光祿,8日上午,時代力量不分區候選人高潞‧以用、法扶律師與20多個民間團體赴法務部抗議,訴求檢察總長准予提出非常上訴,且審理非常上訴期間,應暫緩執行入監。他們也訴求政府正視原住民狩獵權、部落習慣,否則要「把中華民國政府趕出這塊土地」。

王光祿(Talum)日前因94歲母親欲食山產而出外打獵被捕,並遭最高法院判刑3年6個月。判決指出,獵槍並非「依循原住民文化傳統」自製,而是案主陳述意外撿拾而來,以此判定其違背《原基法》的精神與《槍砲彈藥管制條例》第20條第1項「自製獵槍」之構成要件。

判決還指出,「應對已不合時宜的舊傳統文化予以排除,或限制在相當時空下才可執行。」並認為因此:「本件被告係基於供家人食用目的而為狩獵,……,不能將其狩獵解作係依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及祭儀需獵捕宰殺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

聲援團體質疑,狩獵文化對國家而言,就是只能拿著會爆膛的獵槍,戰戰兢兢地行使文化主權?難道物質文明的變遷對原住民族而言,是觸碰不得的禁忌?難道老人的生活習慣,不是「傳統」文化?

民團指出,狩獵本為台灣原住民族共同擁有的文化形式。但在《野保法》、《槍砲彈藥管制條例》實施以來,狩獵不再是單純的文化表徵與實踐,而變相被視為一種潛在犯罪行為。他們批評,獵槍和狩獵申請的審查門檻與限制之多,往往讓族人因為來不及趕上祭典時程、傳統獵場超出單一行政區等緣由,屢被查勤,使文化實踐面臨促狹的困境、獵人成為保育罪名下的犧牲品。

聲援團體訴求,呼籲檢察總長准予提出非常上訴,且檢察總長審理非常上訴期間,應暫緩執行入監。

另外,聲援團體訴求各政黨及原住民族立委候選人予以承諾,積極保障原住民族的狩獵權,訂定狩獵專法,並儘速推動部落文化慣習、傳統領域法制化。

292786099_466151265517200_4114484015597544173_n2022-11-11_0854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