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詩社/(西元1849)年竹塹城巨室林占梅營建『潛園』爽吟閣/(西元1851)年,進士鄭用錫及其次子鄭如梁開始營建『北郭園』竹塹城的內外公館之「潛園探梅」和「北郭煙雨」同列為竹塹八景/1857年祭祀奎星組織『斯盛社』,並請鄭用錫為盟主,是為文獻上最早的詩社/(西元1863)年『竹社』及『梅社』先後成立/(西元1886)年,蔡啟運,竹社與梅社合併為『竹梅吟社』在(西元1897)年恢復稱為『竹社』/(西元1919)年,鄭家珍成立『耕心吟社』/2000年依人團法成立『新竹市竹社』迄今,竹社亦名『新竹詩社』/新竹縣三大詩社-新埔大新吟社/關西陶社/湖口同光吟社/瀛社 --有與「竹社」、「桃社」聯合組成「瀛桃竹聯吟會」 /瀛社成為北臺第一大詩社,與台中「櫟社」、台南「南社」並稱日治時期三大詩社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QYLPe1

---------------------------------------------------------------------------------------------------------------------------

2014-11-29_232719  

「詩」的權力網絡:日治時期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的文學/文化/社會考察
【文/陳欣慧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  傳統詩社的社員透過共同擁有的象徵符號─「詩」,在許多事件或場合裡,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關係,形成如組織般的權力網絡。故可藉由析解傳統詩社的歷史沿革、文學活動、實踐文化權力的策略,來還原其組成與運作時的多樣符碼。因此,詩社社員是如何取得或敘說自己的文化資本?又將之置於社會關係中,其權力展現的原因與方式為何?而傳統詩社又將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象徵符號與權力滲透的活力?是以,本文除承接學界過去討論傳統詩社議題時,所善用的歷史與文學書寫模式,深刻地梳理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的發展歷程與文學表現,更運用布迪厄「場域」理論與之相映照,期望在取鏡於社會學理論之下,觀看詩社社群投資和動員各式資本時,其權力秩序或顯或隱的變動過程,用以描繪日治時期桃園吟社、以文吟社在文學/文化/社會實踐中,展演「詩」權力網絡的樣態。

  因之,就本文研究結果而言,主要有七。(一) 已知與未知─桃園地區傳統詩社概況:本文例證桃園地區自清代即有傳統詩社成立的史實,並發現十一個學界未曾深究的詩社個案。然倘若將研究時間軸線延伸於戰後,且將文中所提的未刊詩稿予以專論,對此議題當更有所啟發。(二)承繼與深耕─日治時期的桃園吟社、以文吟社:藉由與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相關之徵詩、課題、擊鉢、瀛桃竹三社聯合會、中壢以文楊梅昭和聯吟、五社聯吟、全島詩人聯吟大會等的探究,可將桃園吟社之所以為北臺灣詩脈的承繼者與以文吟社文化權力深耕之因,做一脈絡性的理解。(三)簡易與挑戰─「詩」的文化資本的取得與強化:隨著詩社活動的平民化,取得「詩」文化資本的困難度已逐漸降低,想要不斷地累積資本,以便獲取場域中較高位置的競爭力卻隨之增強。是以,擁有「詩」文化資本的生產者,因為詩會文化的日益普及,而使得其中社群的權力關係更為緊張。(四)合謀與競勝─「詩」的象徵資本之於政治、傳媒、文教場域:無論是詩人接受日本政府所賦予的職務、撰寫與政治相關的詩作、或對詩會的涉入、還是參與文教刊物的發行、甚且是詩會活動中伴隨孔教宣講儀式的進行,隱藏在這些與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相應的文化權力實踐,皆強調「詩」象徵資本的重要性。(五)接納與排斥─傳統詩社與日本政府的關係:不宜僅就官方資料來解讀,應回歸於細繹詩人的生命歷程或思想(如:未刊稿、日記之類的私人文件),才能如實呈現傳統詩人/詩社看待日本政權的心理本質。(六)名牌與時尚─人們積極擁抱「詩」的象徵資本:除了詩社社群外,不具社員身分的人,也透過提供詩會賞品、贊助詩稿發行等作為,換取進入「詩」權力網絡的機會;也可以發現社員、非社員將自己的事業公告於《詩報》末頁廣告欄的現象。此等更加確立「詩」的象徵資本的確有著文學特質以外,而使人為之風靡的魅力。(七)凝止與流動─若有還無的閩、客傳統詩社疆界:南北桃園傳統詩社在擊鉢吟進行流程、詩題取向方面較無差別;而經由祖籍認同邏輯的催化下,比較明顯的特徵是,閩南客的社員組成、吟唱的語言與曲調、及聯吟對象的選擇,尤以最末者所表達族群因素對於傳統詩人網絡的影響,最為清晰。

-------------------------------------------------------------------------------

新竹詩社與蘇子建老師20080203

新竹市古稱『竹塹城』;清朝時為淡水廳治所在地(詳見拙作『竹塹城之沿革考』),道光以至光緒乙未(西元1895)年止,竹塹城進取科舉人士有進士、舉人、秀才等230餘人之多,可見人文之盛,堪稱北台灣之冠。
道光29(西元1849)年竹塹城巨室林占梅營建『潛園』爽吟閣,廣邀海內外名士以吟詠為樂,客寓潛園成為吟侶;主人更著《潛園琴餘草》8卷傳世,但當時未有結盟成立詩社之名。咸豐元(西元1851)年,進士鄭用錫及其次子鄭如梁開始營建『北郭園』,作為讀書自娛之所;鄭用錫早在道光3(西元1823)年考中進士,稱譽為『開台黃甲』。鄭進士告老還鄉後,主持『明志書院 』教育鄉里子弟,及從事公益活動,北郭園無愧為進士宅第;從此竹塹城的內外公館之「潛園探梅」和「北郭煙雨」同列為竹塹八景,騷人墨客慕名踵至,冠蓋雲集。北郭園常邀士大夫酬唱,鄭進士著有《北郭園詩鈔》,酬唱的詩甚多,可想當時之盛況。
咸豐7(西元1857)年7月7日,鄭進士長孫鄭景南邀其勝友7名,祭祀奎星組織『斯盛社』,並請鄭用錫為盟主,是為文獻上最早的詩社;咸豐8(西元1858)年用錫病逝,斯盛社逐漸被人遺忘。同治2(西元1863)年,『竹社』及『梅社』先後成立竹社集科舉得意者,以北郭園為雅會之所,而梅社多半為未成名之童生,以潛園為切蹉之地,無形中形成分庭抗禮的局勢。光緒12(西元1886)年,苑裡茂才蔡啟運移居新竹,多方撮合將竹社與梅社合併為『竹梅吟社』;重振旗鼓,百家齊鳴,盛況一時。
中日甲午戰爭,台灣遂為日本的殖民地;蔡啟運隱居林下,後移居中部櫟社,舉人鄭家珍等內渡避亂,待亂平回台,因此竹梅吟社的活動自告曲終人散。日人據台期間,辦理日式教育學制,推行「皇民化」運動;但此間文人相率結成詩社,鼓勵青年學子學習漢文。民國8(西元1919)年,鄭家珍由泉州回台設帳授徒,12年在北門吳厝講授詩學,成立『耕心吟社』;那時,全台之詩風正盛,連雅堂於翌年創刊並主編『台灣詩薈』,促使詩社活動蓬勃展開。於是,新竹各地以塾師主盟的詩社,有『讀我書社』、『切磋吟社』、『柏社』、『來儀吟社』、『漁寮吟社』、『青蓮吟社』、『大同吟社』、『竹林吟社』等等,如曇花一現的產生數十詩社,到處詩聲朗朗不輟,竹梅吟社則在光緒23(西元1897)年恢復稱為『竹社』
竹社從咸豐時兩大名園開始結社算起,在竹塹城的新竹之傳統詩壇,已經有150年的歷史了;自從民國28(西元1939)年,社長鄭養齋逝世後,竹社遂不置長,改以總幹事綜理社務多年。新竹縣市分家後,本市於西元2000年依人團法成立『新竹市竹社』迄今,竹社亦名『新竹詩社』。首任理事長蘇子建老師;蘇子建老師是本會會員3004蘇雪貞學長的令尊。當下的社員都是蘇子建老師的門徒,由武麗芳區長兼任老師,和另一位老師林鴻生等為主導,開辦詩學班、推廣鄉土語文教育、舉辦各地詩社的聯吟詩會,已經有8年的歲月。目前社址在新竹市大同路96號,現任總幹事李秉昇擔任,而蘇老師為榮譽理事長。
老蠹魚認識蘇子建老師是在國小求學時,他是隔壁班的導師,英俊挺拔,雖然現在是一頭白髮,紅顏依然瀟灑。當時,先父吳黃張谷誠及三叔張燦輝出入于北郭園鄭家後,於民國41(西元1952)年11月出版《新竹叢誌》【先父著作三叔主校係中國人首位著作新竹歷史者】及《台灣兩大閥閱一代名媛的毀滅》一文;老蠹魚卻也受舅公吳朝綸宿儒親炙督課國學。因此,我在新竹省中初中部時,已有個『詩人』的綽號;到了新竹高商時,用隸書寫了一幅對聯參加中日文化交流展得獎,當時也得到教育廳長劉真及校長的獎狀。一直到82(西元1993)年5月,新竹國小蘇子建老師手稿《詩社的故事》一冊,託四弟囑老蠹魚過目;因此,再次與蘇子建老師連線。老蠹魚寫了一篇《講舊詩詞之作法》呈現蘇老師指教,承蒙其指導,現繼續校對國字與詩韻平仄並依筆劃編列。目前老蠹魚一有所得,均急急請教蘇老師斧正;獲益良多。
蘇老師的著作,大都由新竹市文化局出版;致於詩詞對聯的作品甚多,散見于大會手冊及其學生作品合輯,老蠹魚常建議應按時間及著作背景編列。蘇子建老師字樹德號鶴亭,因此他的詩稿曰『鶴亭吟草』;89(西元2000)年參與大溪聯吟會的題目『大溪觀光』的作品如下:
大溪佳景久名揚,騁目雲巒繞碧空;舟泛石門霑織雨,車停靈塔浴斜陽;
鐘聲隱隱疑蓮寺,月色溶溶彷水鄉;街老絪縕多古味,茶甘餅脆豆干香。
再看看92年間參予苗栗國學會的聯吟會,題目是『象山大洞堂玉衡宮創廟一百週年誌慶』二首如下:
(一)玉衡宮聳象山崗,三教聯龕大洞堂;遠眺龍溪環殿外,近瞻鳳嶺列階旁;
琳宮曾藉維儒學,聖廟還成護道場;百載功宏敷教澤,鐘聲鐸韻兩悠揚。
(二) 玉衡宮聳象山崗,鄒魯遺風萬仞牆;藜火薪傳逢百載,爐香煙篆集千祥;
曾藉維儒學,聖域還成護道場;頂禮龕前恭薦藻,素王禮罷又空王。
這兩首七律,說盡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對日本皇民化宗教破壞時的互補作用!其實,老蠹魚更喜歡『天開霽色好吟詩』這兩首七律,對仗工整自然,而且言之有物:
(一)天開霽色好吟詩,喜見東皇又展眉;雨歇風微鶯織柳,雲收日暖鴨游池;
尋芳蘆竹花三徑,剪景桃園筆一枝;最是韶光春好處,臨風嘯傲惹神馳。
(二)天開雪霽好吟詩,蘆竹尋芳杖履隨;春染深紅呈艷態,池添嫩綠展嬌姿;
登樓王粲欣提筆,醉月劉伶笑舉巵;我欲揮戈留魯日,好裁韶景入新詞。
蘇老師的七律,在同樣的題目之下,用不同樣的方式來描寫,實在不容易;老蠹魚問公館國小一百周年慶的題目『飲水思源』,卻是老師的掄元之作:
幼苗滋潤費心栽,啟瞶春風化雨來;立雪程門成偶句,源頭活水感師培。
再看看兩首『淡江秋色』,是這麼寫的:
江碧天藍疑翡翠,楓丹菊紫彷胭脂;流分關渡橫秋鷁,畫意憑添淡水湄。
又 紅蓼丹楓襯綠漪,稻江盪楫月華滋;煙花漁火浮波影,遍灑秋光染翠湄。
蘇老師是土生土長的新竹詩人,他有一首『廟口竹枝詞』,描寫城隍廟 攤子的口味,是否跟您的品嘗相同?
廟口殊宜解宿酲,鰇魚燙熟酒盈觥;舌中醬醋酸甜味,恰似閨房妒婦情。
新竹的古跡東門城名『迎曦門』,在『迎曦門懷古』是這樣寫著:
迎曦歲月幾經過,獨剩門樓認逝波;雉堞殘霜城闕月,榮枯閱盡感懷多。
現在的青草湖 靈隱寺週邊的情境,已非昔比,看看『遊青草湖 靈隱寺』這首詩,令人感慨良多!
古塔參天染綠苔,湖草青青鑑自開;鳥群破寂紛飛起,鄰寺鐘聲渡水來。
再回頭看看,蘇老師『秋謁孔明廟 』是如何描述諸葛孔明:
武侯祠裡肅衣襟,薦藻疑聞梁甫吟;八卦陣中揮羽扇,空城樓上鼓瑤琴;
籌恢漢祚分三鼎,計服蠻酋逞七擒;師表慇勤誰卒讀,秋風蕭瑟感難禁。
獅頭山 的丰姿,從南庄的獅頭到峨嵋的獅尾,您可曾走過?蘇老師有這麼一首『登獅頭山 遠眺』,跟您的感覺怎樣?
千磴盤旋洞壑幽,振衣絕頂立獅頭;泉聲悅耳山含笑,足下風光萬里秋。
詩人自有詩人的心,早年對『街角偶見』的情感,是何等慈悲!
清晨老嫗挈籃行,紈絝人歸有宿酲;天道堪嗟貧富景,忍聽街角賣花聲。
自從林政則市長開發17公里沿海風景區,帶動南寮到香山看海的遊興;老蠹魚一向喜歡山山水水,就是寫不出蘇老師的『香山觀海』之筆。
滿眼紅霞襯夕陽,海天一色豔濃妝;金烏乍墜揮毫彩,灑遍波瀾萬頃光。
又 滿眼紅霞水接天,香山遠眺去來船;夕陽濃抹揮毫彩,萬頃波光漾碧漣。
自古以來的詩人,崇尚法天重道的理念,『謁天公壇』是尊敬大自然之禮。
聖德千秋萬古崇,整衣下拜謁天公;誠心恭敬香三柱,瞻仰風城第一宮。
蘇老師也為天公壇寫了三幅楹聯,如次:
其一 金闕顯祥光,普照乾坤安社稷;靈霄披瑞靄,均霑雨露福黔黎。
其二 天道仰彌高,肅穆虔祈恭拜禮;帝恩尊罔極,馨香薦俎感神靈。
其三 筆嶺披襟,隙溪環帶,秀毓靈鍾竹塹;
卿雲縵闕,瑞靄庇城,祥臨福降蓬瀛。
在這裡,老蠹魚大膽的為蘇老師加註,其三的『筆嶺』,古昔稱竹塹城在三台山 下,所謂『三台山 』是指十八尖山 、古奇峰及客雅山連嶺,形成有如置放毛筆之筆鎮形狀的山嶺,故曰「筆嶺」;『隙溪』是指客雅溪,又稱『隙仔溪』,在清朝時,其溪水如墨,故有『隙溪吐墨』為淡水廳八景之一。源於溪之南岸稱之『黑板崁』,水流過崁呈墨水然,自青草湖 水庫建成未久始絕;現靈隱寺前之一潭青草湖 ,已成為稻田,水庫見底為青草雜樹之丘,此因寶山地帶開發之後果,古蹟猶在,風采不再矣!
蘇老師的作品甚多,不勝枚舉,期待著能付梓成冊;老蠹魚謹在此介紹新竹傳統詩學大家,希望有心學習或有興趣欣賞古文學者,不妨就教。老蠹魚也曾為天公壇題幾幅對聯,用來完結此文如下;並請蘇老師及諸君指教是盼!
其一 金殿輝煌,穹梵靈中爾稱帝;闕門森衛,大羅天上我為尊。
【註】天公壇又稱金闕殿,故以『金闕』及『帝尊』為龍頭鳳羽入格。
其二 玉京錫福,賜爾風城百姓澤;皇天眷命,佑吾竹塹千家春。
其三 神明庇佑,積善之家慶有餘;農穡養生,勤儉之人福必多。
【註】以『神農』為鶴首;但以警世醒目的俗語為對句,平仄未能顧及。
其四 托賴福庥萬物,守無極中天;塔安靈廕眾生,護三寶法王。
【註】以『托塔』『天王』為龍頭鳳羽入格;意對,平仄不合。
其五 文衡天下學潮,萬民欽聖帝;昌運人間教育,千 古仰賢君。
【註】以『文昌』『帝君』為龍頭鳳羽入格。

【註】新商校友會第42期會刊刊出;本會刊發行後,迄至今日,經校友林政則市長整頓,原有水庫現已彩橋亭閣浮現在綠水悠悠之間,幾葉扁舟水橫流,恢復往昔景致,歡迎讀者前往觀光。

---------------------------------------------------------------

創立151年的新竹詩社,將近年主辦全國詩人聯吟作品集結成《古雅寄鄉詩》,昨天贈送300冊給新竹市政府轉發給各國中小,由市長許明財代表接受;許明財更力讚「透過詩集能認識到新竹的歷史文化」。

「天海一線日頭迎,漁港剖蚵香山行」總編輯許錦雲自創閩南語RAP「騎鐵馬遊新竹」,透過吟唱、朗讀竹市各景點,生動有趣;她說,念完一首詩就能讓學生快速認識到新竹的美。

理事長李秉昇、總幹事武麗芳表示,詩社成員來自於各行各業,每周2次的詩學研習與讀書會外,更舉辦多次全國性的活動,也記錄新竹所舉辦的活動,包含新竹車頭慶百年、國慶焰火綻風城、竹塹迎曦門185周年慶等,見證了新竹的歷史。

前任理事長林鴻生分享,作詩能訓練組織邏輯,短短幾句要放入場景、內容,詩人必須從中了解字的意思,熟練使用文字,才能掌握詩的內涵。

目前新竹詩人約有50多位,這次發起贈書到校,希望能把溫柔敦厚的詩教傳承下去,讓學生更認識到竹塹風華。

竹詩社約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成立,吸引許多熱愛作詩的民眾參與,竹社師承蘇子建老師,民國89年正式成立社團會,每年舉辦詩詞寫作比賽,吸引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中青代加入,未來將與中小學母語課程連結,讓學生能認識到鄉土文化的精髓。

【2014/11/12 聯合報】@ http://udn.com/

-----------------------------------------------------------

竹梅吟社

詩社。光緒十二年(1886)在新竹成立,乃由蔡啟運倡議聯合竹、梅二社為竹梅吟社,響應者有陳濬芝(瑞陔)、鄭兆璜(葦卿)、劉廷璧(維圭)、陳叔寶(紫亭)、吳逢清(澄秋)、陳朝龍(子潛)、鄭家珍(伯璵)等。清代新竹詩社活動發展,大抵是以圍繞鄭林兩家園林的詩酒盛會為主,參與者也多半是地方仕紳,以及寄寓本地的游宦文人。至於,本邑青年學子所組成的詩社,繼斯盛社後的是同治2年(1863)的竹社與梅社。光緒初年,潛園、北郭園紛有再創吟社之舉,竹塹士子蔡啟運為能賡續風雅,乃合組以年輕士子為主力的「竹」、「梅」二社成立「竹梅吟社」。社員除前述之初期倡設者外,尚有林亦圖、陳世昌、楊錦榮、黃如許、辛邦彥、蘇敏、林鵬霄、李祖訓、林清漪、杜式珪、謝壽昌、施廷俊、王炳乾、莊景南、黃昇、周國香、陳寶森、翁林煌、陳鳴鐸、郭授羲、陳編、鄭鵬雲等。其中除林清漪、謝壽昌為游宦文人外,其餘多屬本地秀士。至於詩社活動是以「刻燭命題,攤箋鬥捷」的擊缽吟為主,此與新竹兩大名園中閒吟雜詠、分韻課題的詩會活動,有其形式上的差異,且為目前可見最早的擊缽吟。竹梅吟社的最盛時期是光緒十二年(1886)至光緒十五年(1889),1889後由於社員有的應官遠去,有的作客他方,甚有赴聘修文者,活動遂告終止。光緒二十年(1894)春,陳濬芝與蔡啟運本有重張旗鼓之打算,唯因甲午戰起而告罷。竹梅吟社成員的作品相傳陳濬芝編有《竹梅吟社擊缽吟集》4卷,惜今不傳。可見者僅蔡汝修編《台海擊缽吟集》中收錄有其父蔡啟運所彙集的部分竹梅吟社擊缽吟作品,書前題序為蔡啟運光緒三十四年(1908)所撰〈台海擊缽吟集序〉,對於竹梅吟社之創立與發展有梗概說明。

〔參考資料〕
台灣文學辭典http://xdcm.nmtl.gov.tw:8090/
智慧型全台詩知識庫http://xdcm.nmtl.gov.tw/twp/index.asp

----------------------------------------------------

新竹詩社徵詩
文章由 吳東晟 » 2008-05-22 03:48 PM

今天收到新竹詩社所寄詩帖 
代為張貼如下


為詠讚新竹詩社社長蘇子建老師長期推廣詩學與文化紮根工作,今躬逢八十壽誕,特舉辦全國徵詩比賽,懇邀貴詞長惠賜大作,以光翰彩。新竹詩社理事長林鴻生、總幹事李秉昇敬邀

徵詩活動說明: 
一、主旨:新竹詩社為了褒揚蘇子建老師對教育文化的奉獻與推廣,今躬逢八十大壽,特舉辦徵詩比賽,殷盼全國詩友踴躍投稿。 
二、詩題:〈風城之寶¬¬--賀竹社宗師蘇子建八十大壽〉(請參閱簡介) 
三、詩體及詩韻:七言律詩限平聲韻 
四、收件時間:2008年6月30日截稿(以郵戳為憑) 
五、收件地點:300新竹市大同路96號 李秉昇先生收(請勿郵寄掛號) 
六、電子信箱:ttr0096@yahoo.com.tw、yauchongs@yahoo.com.tw(儘量採網路交卷) 
七、電子郵寄截稿時間:2008年6月30日晚上12時截稿 
八、評審及獎勵:由承辦單位聘請詞宗三人擔任評審,分天、地、人評分合計決定成績。第1-30名贈送金牌一面,第31-100名贈送獎狀及獎品。金牌、獎狀及獎品,請於97年度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會員大會現場領取(東晟按:不曉得非會員可不可以參獎?),新竹詩社社員只參加徵詩,不列入敘獎

簡介: 
現年八十歲,溫文儒雅,詩、書、畫三絕的蘇子建老師,出生於日劇時期竹塹殷實的詩禮之家。幼習漢文、傳統詩詞,及長,畢業於新竹師範,任職市立新竹國民小學,作育英才凡四十餘年。熱愛鄉土的蘇老師,退修後,積極研究傳統詩學與鄉土文化,並擔任「竹社」社長(該社歷史已逾百年),提攜後進,不遺餘力。長期義務性擔任「關帝廟鄉音班」、「昭文社、竹社漢文研習班」講座,學生遍及各行各業,桃李滿天下。蘇老師曾獲頒新竹市傑出校友獎及2005年全國詩人節詩教獎,他退而不休、誨人不倦的精神,令人感佩。他是新竹地方文史界的瑰寶,更是文化人的驕傲。 
著作:《雅懷詩興》、《塹城詩薈》(二冊。上冊詩話篇、下冊詩掇篇)、《鄉詩俚諺采風情》(四冊。分別為歲時篇、鄉音篇、漫筆篇、餘談篇)、《鶴亭吟草》、《潛餘琴餘草校勘記》

-----------------------------------------------------------------------------------

新竹市竹社楊文欽先生榮膺102年績優詩社表揚

TNN台灣地方新聞/洪德/更新日期: 2014-02-20 07:54:08

新竹市竹社楊文欽先生,長期推廣詩學,在文化教育傳承方面也有卓越貢獻,因而獲得新竹市政府文化局推薦為績優詩社有功人員,並由省府簡俊淦副秘書長代表林政則主席公開表揚及肯定,頒贈臺灣省政府的表揚狀,以嘉勉他的奉獻與辛勞。

為促進全民創作傳統詩文的風氣,發揚傳統詩學文化、並且傳承文學歷史、增進詩歌創造、提昇國民心靈生活素質,臺灣省政府長期鼓勵支持漢語詩學,並特別設置推動詩學績優詩社及個人的表揚活動。歷年來,受獎對象皆為對漢語詩界有傑出貢獻,發揚詩文風氣成果斐然的團體與個人。臺灣省政府於去(102)年11月11日(星期一)上午10時30分,辦理表揚績優詩社活動,藉此肯定他們是文化興國的推動與實踐者。

獲得新竹市政府文化局推薦的新竹市竹社楊文欽先生,擔任該會理事一職,並且在關帝廟中巷學園擔任鄉音班志工教師,使詩社推展鄉音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由於楊文欽平日勤於參與詩社活動,發揚傳統文化精神,建樹良多,協助奠定竹社良好基礎。

楊文欽從年輕開始就接觸詩詞,漢學根基深厚,他深覺學詩可以淨化心靈,因此經常參與地區吟詩相關活動。楊文欽擅長四句聯仔,並且能和生活相互結合,以「人物」、「祝福」、「感謝」、「吉利」、「激骨」…等為主。其四句聯作品都收錄在新竹詩社出版的松筠(二)集中,在詩學作品上,具有相當價值。

省府表示,新竹市竹社楊文欽先生,長時間沉浸於詩學及四句聯創作之中,在文化教育傳承方面也有卓越貢獻。楊文欽獲得此次表揚,實至名歸;期待藉由本次表揚活動推廣漢詩,鼓勵更多致力於國學創作的社會人士,持續參與。
圖片省府新聞科提供

---------------------------------------------------------------------------------------------

957027051  

新竹縣三大詩社-新埔大新吟社/關西陶社/湖口同光吟社
陶社初創於龍潭,後移關西;大新吟社創立於新埔,皆為本土詩社。事實上,新竹縣三大詩社,除了關西的陶社、新埔的大新吟社之外,還有湖口的同光吟社。早期,三社經常聯吟,但大新、同光早已收缽息吟,逐漸式微,只有關西陶社,獨步詩壇,迄今吟唱不輟,可謂漢 詩的捍衛戰士,詩社的常青樹
------------------------------------
湖口同光吟社
楊權熾
新竹縣湖口鄉中山路三段279號
03-5990441----家具行?
---------------------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資料庫 - http://goo.gl/P82IAY
---------------------------------
詩社名稱:大新吟社--昭和九年(1934)五月
新竹縣新埔鄉
歷任社長:藍華峯
藍華峯、林孔昭、詹文光、葉心榮、張桂材、楊成泉、詹金英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二)〉,《臺灣文獻》十卷三期,1959年9月版,頁88。
--------------------------------------------------------------
爰得其所~吳建寅之起落 Author: 羅烈師 •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上午9:07
爰得其所~吳建寅之起落

前往湖口老街參觀的遊客們經常會在目前湖口老街228號的「吳建寅」店號前,駐足觀賞。原因之一是它的美麗:吳建寅店號山牆裝飾富麗,牌樓立面雅緻,向來被封為湖口老街最漂亮的一間房子。另外一個更有趣的緣故則是大家都看不懂山牆下匾額的文字。
修復老街立面浮雕及文字時,老師父始終不敢確定牆上的文字,於是請來鄉內長輩共同研究。眾說紛紜之際,我接到了伯父的電話,於是帶著孟子、詩經、字典及王羲之的字帖回到老街。幾番解釋之後,大家終於相信牆上文字既非「愛得至所」,也不是「爰得至所」,而是「爰得其所」。
「得其所」語出孟子萬章篇,原係形容池魚快樂悠游之模樣;至於「爰」字則顯然脫胎於詩經小雅斯干篇。斯干篇有這樣的詩句:「築室百堵,西南其戶;爰居爰處,爰笑爰語。」「爰」字的意思是「於是」,可以等於白話「在這裡」,後半句意謂在這裡住、在這裡生活、在這裡歡笑、在這裡談心。屋主巧妙的將這兩種意境結合起來,告訴過往行人自己是多麼自得於這幢華屋,阿師每次仰觀吳建寅,不由得想見當日儒商駐足大湖口街,顧盼自雄之風采。

店號「建寅」也曾造成誤解,有人依據這兩字,判定湖口老街興建於歲次甲寅的民國三年,而且這種說法,廣泛地被許多湖口老街的相關介紹所引用。這個誤解,直到阿師發現「吳建寅」店印之後,才獲得澄清。建寅是吳木清創辦花生油事業所用的店號,據吳木清之子吳永全的說法,吳木清特別酷愛「寅」字,因此廣泛地使用「建寅」或「寅春」等詞。阿師推想,建寅與寅春二詞是傳統文人書畫落款時常用的月份代稱,所謂建寅與寅春意指正月,也就是一年充滿生機的開始,店號建寅自然表現出對於商業蓬勃發展的憧憬。吳木清於一九一九年建成目前湖口老街二百二十八號及二百三十號兩間店面,前者是行銷部,後者則作為工廠的油車間。只是當年吳建寅的花生油事業只經營了一年,便因策略不當,發生財務問題而停業。吳木清停業之後,在老街住了三、四年,落寞地返回祖屋羊喜窩居住。

吳木清原係一介書生,商業本來就不是他的專長,在羊喜窩沈潛十年之後,另購湖口老街二百一十及二百一十二號今宅居住。此後,他和羅漢雲、張慶添及黃作仁組成「湖口吟社」,並且經常與新竹地區的詩社筆會聯吟羅漢雲即阿師的伯公,晚年退隱番仔湖員山,自輯詩作「員山雜脞」;張慶添書文俱佳,係張六和族人,即目前本鄉鄉公所主任祕書張福普之尊翁;黃作仁代書為業,曾任湖口鄉長,酷愛吟詩及造屋,風格獨特且號稱全街建材最好的老街二百0五號房屋,即為其親自監工起造者。
阿師曾在無數個清晨、黃昏與雨夜金黃的街燈下,從靜謐的長廊仰觀「爰得其所」。從經商到吟詩,吳建寅與吳木清的經歷,不就是湖口老街的寫照吳建寅築成於大湖口街繁華鼎盛之時,然而花生油並未讓不諳經商的吳木清獲利,也沒有讓他實現一個企業家的夢想;而羊喜窩十年沈潛之後,在湖口吟社的匾額下,與年輕文人的酬唱應合中,他必定深自驚歎「爰得其所」。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用這樣的心情,將那顆「吳建寅」店印,蓋在建寅書屋的章程上,重新捕捉「湖口吟社」的光采。
大學、客家與老街: 2014/6/1 - 2014/7/1 - http://goo.gl/hZLUOn
--------------------------

據張添慶之子張福推先生的說明,同光吟社的創社社長為徐木清、張添慶為副,社員有巫鏡德、徐全福、徐明清、周永田……等人,訪談時間:民國九十六年(2007)十一月十六日、訪談地點:湖口鄉張福推先生宅。而有關徐木清、張添慶的生平介紹,亦可參考羅烈師,《老街講古》,(竹北市:竹縣府,2001 年),頁 65-70。另外,在林柏燕,〈陶社的時代背景及其發展〉,林柏燕主編,《陶社詩集》,頁 10 中有言,昭和十七年(1943)至民國五十八年(1969)之間,關西陶社、新埔之大新吟社、湖口同光吟社時有聯吟之舉。 有關張添慶的生平簡介,主要依其子張福普先生所言而錄。訪談時間:民國九十六年(2007)十一月十六日、訪談地點:新竹縣湖口鄉公所主祕室。
---------------------------
張添慶 字漢卿、號煥亭 明治三十三年
(1900)-民國五十四年(1965) 廣東陸豐
父張吉送以農耕為業、擅國術
新竹郡湖口庄上北勢一八番地
大湖口公學校、文杏書房
漢文教師、長安茶工廠會計、選青書室塾主、同光吟社副社長、同光吟社社長、湖口庄協議會議員、湖口鄉第五屆鄉民代表、湖口鄉第二屆農會理事、湖口鄉調解委員會主席
-------------------------
1930/11/9 中壢街古清雲宅
以文吟社擊鉢吟例會
湖口張添慶
江楓東韻七絕 鍾盛欽、彭祝堂
參加者有陶社、昭和吟社、及以文吟社等,計六十餘名出席,得詩百八十餘首,詞宗各取十五首,左右元為廖鏡汀、曾南海。午後
三時散會。 《臺日報》1930/11/6(8)本刊、《詩報》

-------------------------------------
竹縣縣史館館長林柏燕蒐集編寫
 
大新吟社詩集問世

【記者彭淵燦/竹北報導】

台灣文壇前輩吳濁流等人在日據時代成立大新吟社,文人們用筆抒發他們對社會、人生的感恨傷懷。這些作品經新竹縣縣史館長林柏燕花了半年蒐集編寫,昨天由文化局出版,有意索取「大新吟社詩集」民眾可以和文化局聯絡。

林柏燕說,他在編寫新埔鎮誌時,發現有一些大新吟社作品,當時就很想整理出書,但新埔鎮公所沒有財源,最後經由文化局支援編印發行,初版印一千本,供文史工作者和學術單位研究。

大新吟社的創始人是林孔昭、藍華峰、吳濁流、葉心榮等,成立於民國十六年,在民國廿七年解散,當時有六十多名會員,他們的社經地位都不錯,平常聚會吟詩比賽,透過詩作借古詠今,表達對社會、人生的體驗,很少觸及政治話題,因此日本政府對詩社並未禁止。「大新吟社詩集」的內容主要搜集會員們創作比賽的優勝作品。

林柏燕說,新竹地區最早的詩社是關西的「陶社」,後來新埔和大茅埔(照門地區)組成大新吟社,這次編寫「大新吟社詩集」的資料由林孔昭的孫子林明瑜提供,他也有意將林孔昭的詩集加以整理編印。

新竹縣文化局長蔡榮光表示,「大新吟社詩集」可能是全台唯一收輯齊全的漢詩總集。日本佔台初期並不反對「詩社」,況且可以營造昇平的假象,因此有許多日本人也以能讀漢文、作漢詩為榮。文化局昨天同時出刊「吳濁流百年誕辰紀念專刊」,內容是收錄去年吳濁流作品國際研討會中所發表的論文和研討內容。 
【2001-02-15/聯合報/19版/桃竹苗生活圈】
------------------------------------------

新埔大新吟社詩集
‧編號: HC070
‧編著: 新竹縣文化局
‧內容簡介: 
縣長序 
局長序 
大新吟社詩集序 
一 曝書 
二 彩鳳橋 
三 市隱 
四 秋雁 
五 新柑 
六 祝大新吟社成立 
七 劉寬 
八 飛行機 
九 新埔大橋詩 
十 丹青 
十一 祭如在 
十二 清河節 
十三 墨菊 
十四 蚌珠 
十五 納涼 
十六 竹報平安 
十七 初秋 
十八 傭粧 
十九 海水浴 
二十 探春 
二十一 奉公東上 
二十二 臘月立春 
二十三 勸學 
二十四 採茶女 
二十五 美人照鏡 
二十六 汗珠 
二十七 瑞光酒 
二十八 中秋月 
二十九 秋望 
三十 祝壽 
三十一 杖 
三十二 新高山冬雪 
三十三 梅 
三十四 蘭 
三十五 菊 
三十六 竹 
三十七 五谷爺生 
三十八 五月鳴蜩 
三十九 初冬 
四十 寒夜吟詩 
四十一 影戲 
四十二 時計 
四十三 詩人集會 
四十四 春雨 
四十五 文昌祠內小集 
四十六 收音機 
四十七 詠孫中山 
四十八 筆陣 
四十九 江樓晴望 
五十 獵犬 
五十一 月夜泛舟 
五十二 時雨 
五十三 榴紅 
五十四 鄉夢 
五十五 雁信 
五十六 醉妓 
五十七 秋江釣月 
五十八 諸葛武侯 
五十九 痴人 
六十 富春莊雅集 
六十一 夏雨 
六十二 比干 
六十三 香信堂即景 
六十四 新梅 
六十五 祝工場落成 
六十六 季女于歸 
六十七 五代同堂 
六十八 夢蘭 
六十九 梅信 
七十 古畫 
七十一 遊園春望 
七十二 詩聖 
七十三 歲暮 
七十四 樵子 
七十五 雁影 
七十六 武曌 
七十七 冰枕 
七十八 鏡花 
七十九 閒雲 
八十 祝蕭林五一 
八十一 毛斷女 
八十二 耐園 
八十三 榴花 
八十四 扇影 
八十五 老人星 
八十六 四知台 
八十七 伯公山 
八十八 東寧橋 
八十九 附錄: 
(一)彩鳳橋就是東安橋 林柏燕 
(二)新埔庄的仕人文學與庶民文學 林柏燕 
(三)日治時期新竹縣的詩社活動 黃美娥 
(四)關西陶社 林柏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