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善事,莫過於為他人解除苦痛;但若不顧自身的安樂,縮衣節食,努力省下每一分錢去幫助需要的人,這樣的胸懷,就無比崇高了。更何況,完成此一壯舉的,竟是僻處偏遠的台東市場裡的一位菜販。從四十多歲開始,一直到被病魔攔阻為止,持續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從賣菜收入中積攢出近七百萬元捐給慈善機構、學校,這簡直是一般人遠遠不能想像的慈悲心腸-要建立一個平台,極為公正而透明地載入每一筆善款的來由、目標及使用方式;然後透過一群專業而公正的中間人士,以最高效率與最適配置,將資源輸送給需要的一方。但如何判定這一方是否真有急難或困頓,或者所需要的是何種資源、何種濟助方式,卻是最艱難的一步。如今區塊鏈技術已臻成熟,對資源流轉的透明與公正大有助益。若能集合專業人士建立送暖平台,並號召無數志工查證真實需要,整個台灣,就會沐浴在陳樹菊的溫暖之中! 樂善好施 能勝過陳樹菊? - https://goo.gl/Ks1Bw9


陳樹菊再捐1600萬 保險受益人改為醫院 
 分享陳樹菊再捐1600萬 保險受益人改為醫院到Facebook 分享陳樹菊再捐1600萬 保險受益人改為醫院到Line 分享陳樹菊再捐1600萬 保險受益人改為醫院到Google+
愛心菜販陳樹菊今年開始不賣菜了,將畢生積蓄捐出成立急難醫療基金,保留一棟房子供已養老。(記者黃明堂攝)
2018-10-09 20:16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愛心菜販陳樹菊捐出現值1600萬元的儲蓄險給台東基督教醫院及馬偕醫院設立急難醫療基金,實現助貧就醫心願;這是她辛苦賣菜50多年的積蓄,幾乎傾囊行善,僅留下一棟房子終老,「積德不積財」讓她感到渾身快活!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這是陳樹菊名言。一位粉絲寫成書法,陳樹菊掛在自宅牆上。(記者黃明堂攝)
其實,陳樹菊早在今年8月就已簽署馬偕「陳樹菊女士醫療慈愛基金」及東基「陳樹菊醫療貧困暨癌友關懷基金」的捐贈同意書,但維持低調行善風格,台東縣長黃健庭獲悉後,明天將安排見證儀式,盼拋磚引玉。
這兩筆基金捐款來源是來自陳樹菊的儲蓄險,她已簽署將受益人指定為東基及馬偕,但在她身故後才會理賠入帳。
69歲的陳樹菊捐款助學行善數十年,向來認為捐款是自已歡喜甘願,不願影響別人,原本的構想也是要獨自完成助貧就醫的心願,但這次想法變了!她說,這兩筆基金已經捐給醫院,就不是她的錢了,自己沒有支配權,希望起個頭,帶動小額捐款,幫助貧困的台東人就醫。
窮到賠掉兩條命!陳樹菊經歷家人沒錢看醫生致死的切膚之痛。她說,13歲國小畢業那年,母親難產送醫,須立即手術,但父親四處籌借5000元的保証金,還沒湊足,媽媽就走了;6年後,就讀國小四年級的弟弟重病也看不起醫生,最後是班導號召同學捐款,送進台大,但已經來不及了,過世前就像非洲飢童一樣,腹部鼓脹,骨瘦如柴
沒錢看病、痛失至親,陳樹菊從13歲開始在市場擺攤賣菜,一天幾乎工作20小時,致力擺脫貧窮人生。她說,除了要讓人家看得起,小時候就已發願有朝一日要幫助窮人看醫生。
陳樹菊說,雖然台灣早有健保,但非全額免費,光是部分負擔對很多窮人來說,仍是沈重負擔。自己在年初昏倒就醫,住院將近一個月,不計看護費用,光是繳給醫院的自付額就花掉十幾萬元,很多人連花個一兩千元看醫生,都會捨不得,有可能因此惡化賠命。
陳樹菊從13歲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56年頭,今年在攤前昏倒,才決定退休。她說,賺了台東人56年的錢,所以要回饋給台東人。
這兩筆急難醫療基金的救助對象設定為設籍台東的低收、中低收或經社工評定經濟弱勢民眾,為了讓更多人受益,每人每年累計上限5萬元。
陳樹菊辛苦賣菜賺取微薄利潤,常以白飯配豆腐乳或拌醬油裹腹,省吃儉用,50年前開始買保險做為儲蓄,卻大方捐款;過去各項濟貧助學的捐款超過1000萬元,都是透過這種存錢模式捐出,現在所捐的急難醫療基金,是她最後的儲蓄險。
陳樹菊說,今年從菜攤退休後,已經沒有收入,只保有一棟房子及一些存款,但自己一天花不到100元,足夠養老了。況且現在每個月有2/3時間在高雄廟宇修行,三餐不愁吃,身體狀況也不錯,還胖了6公斤,用到錢的地方更少了。
陳樹菊說:「人生短短,來空空,去也空空;錢,還是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台灣榮登富比士慈善英雄榜還有他!30多年捐400萬 
 分享台灣榮登富比士慈善英雄榜還有他!30多年捐400萬到Facebook 分享台灣榮登富比士慈善英雄榜還有他!30多年捐400萬到Line 分享台灣榮登富比士慈善英雄榜還有他!30多年捐400萬到Google+
趙文正在家中整理回收物,變賣現金行善捐款。(資料照)
2018-04-10 08:3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東菜販陳樹菊賣菜50幾年持續行善,2010年入選《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並登上《富比士》年度亞洲慈善英雄榜,成為典範。其實,美國《富比士》亞洲慈善英雄榜每年都會表揚各式各樣的慈善人物,在台灣,除了陳樹菊,台中的清潔工趙文正30多年來捐款超過400萬元,也曾獲此殊榮,他堅持行善卻家徒四壁,家裡只有一大箱的感謝狀特別醒目。
 趙文正不捨窮人受苦,30多年捐款超過400萬,2012年獲選富比世亞洲慈善獎。(資料照)
趙文正不捨窮人受苦30多年捐款超過400萬,2012年獲選富比世亞洲慈善獎。(資料照)
 趙文正2012年受訪時家中狀況。(資料照)
趙文正2012年受訪時家中狀況。(資料照)
本報曾報導,在台中烏日當清潔工的趙文正,因幼時家境貧困,長大後發願行善,即使育有5個孩子,月入僅1萬多元,仍捐出3分之2薪水,還四處拾荒籌措善款,30多年來陸續捐出約400萬元回饋社會。2012年富比世雜誌公布亞洲慈善獎,當時68歲的他與企業家張榮發、許文龍、戴勝益等人同列台灣4位得獎人之一。
當時家扶人員透露,趙文正騎著老舊機車載回收物變賣,渴了捨不得買飲料,幾乎不買衣服,有次他到家扶捐款,穿的褲子滿是補丁,家中更毫無裝潢,只有一張張的感謝狀。
《東森新聞雲》報導,趙文正現年74歲,在鐵工廠擔任清潔工,下班後兼職資源回收,時常忙到深夜11點多,隔天清晨再把物資送到回收中心,每次錢存到一筆整數,就開始想該捐給誰。他說,自己從小家境不好,捨不得看到別人貧窮受苦。趙文正被問道,養5個小孩夠用嗎?他說「5個小孩,以前也都這樣做。」趙家30多年來家徒四壁,一大箱慈善單位的感謝狀就是他一輩子最大的資產。


獨守菜攤55年 愛心菜販陳樹菊退休養病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frVS4G

獨守菜攤55年 愛心菜販陳樹菊退休養病 
 分享獨守菜攤55年 愛心菜販陳樹菊退休養病到Facebook 分享獨守菜攤55年 愛心菜販陳樹菊退休養病到Line 分享獨守菜攤55年 愛心菜販陳樹菊退休養病到Google+
愛心菜販陳樹菊守菜攤的畫面走入歷史,她要專心養好身體。(記者黃明堂攝)
2018-04-05 16:09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陳樹菊獨守菜攤55年的畫面恐走入歷史!她已將菜攤讓給姪子陳彥龍接手,將割捨守了超過半世紀的攤位,專心養病。
陳樹菊的弟弟陳洽銘向記者表示,姐姐過年前病倒送醫,已經出院,身體好轉,請各界安心,目前人在高雄一處廟宇靜養,接受宗教療法。
 陳樹菊的弟弟陳洽銘說明姐姐病情恢復良好,但盼外界勿擾。(記者黃明堂攝)
陳樹菊的弟弟陳洽銘說明姐姐病情恢復良好,但盼外界勿擾。(記者黃明堂攝)
 陳樹菊菜攤蓋著黑網(記者黃明堂攝)
陳樹菊菜攤蓋著黑網(記者黃明堂攝)
陳洽銘說,姐姐在3月26日來電告訴他,要將她經營的3個攤位,都交給他的兒子接手,目前正在整理攤位,預計五月中旬重新開攤。
台東市中央市場的「員金蔬菜攤」讓人最熟悉的畫面就是陳樹菊的影子,每天清晨三點,她就在這裡張羅,準備賣菜,經過整個早上的忙碌,市場其它攤位都收了,她還在賣,直到晚上十點,幾乎全年無休,所賺的辛苦賣菜錢,卻大方助學濟貧。
不過,這個畫面在今年一月十五日之後再沒看到。陳洽銘說,那天,姐姐癱暈在菜攤,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盲腸掉進大腸,都爛了,而且早就爛了,她都還死撐著在賣菜。
陳洽銘說,在過年前,姐姐出院,第一件事就準備重新開張賣菜,但被他勸阻了,他問:「妳連站都站不住,怎麼賣菜,騎車都騎不穩,怎麼載菜?」她聽進去了,沒有賣。
陳洽銘說,姐姐從國小畢業就接手菜攤,賣了55年,本來確實很難割捨,但篤信佛教,決定「放下」,所以心情很平靜。


「錢再賺就有」 陳樹菊捐30萬助母校救災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全縣六十所學校受損,包括愛心菜販陳樹菊(圖中)的母校仁愛國小。
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全縣六十所學校受損,包括愛心菜販陳樹菊的母校仁愛國小。

陳樹菊說,在台東住了五十四年,第一次碰到這麼大的颱風,不只仁愛國小,很多地方都受創,都需要幫忙。災後聽聞母校受創慘重,昨下午趁空檔請台東縣長夫人陳怜燕陪她到母校看看。

抵達十一年前捐助母校四百五十萬興建的「陳樹菊圖書館」,看見地上躺著裂成三塊的圖書館招牌,還有一塊找不到,她皺起眉頭,十分痛心。

學校老師說,圖書館屋頂及門窗都破裂毀損,部分書籍泡水,電腦等設備及管線壞了,目前已清理得差不多。

陳樹菊不斷道謝,「你們辛苦了,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環境!」陳樹菊對校長張瑞群說:「我下次來再帶卅萬元,歹勢啦,錢不多!」張瑞群表示「您自己也要用的」,陳樹菊搖手說「沒關係,錢再賺就有。」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聯合報聯合線上

---------------------------------------

LA02_001  

----------------------------------------------------------------

低調行善40年 林宏裕身體力行散財有方
2014年08月22日 22:48
影音新聞來源/中視提供

堅持背對鏡頭,為善不欲人知的林教授,30年來他捐了,至少兩億四千萬給台灣社會,他是退休的北科大副教授,也是資本額五百萬的小企業主。

林宏裕從小,喜歡把收音機拆來研究,靠著台北工專所學,和努力自修,退伍時已經寫了三本書,取得多項專利,出社會隔年就決定創業,他所研發的電話機測試儀,曾經獨步海內外,為他累積財富,更奠定公益事業的基礎。

從媒體得知陳家經濟陷入困境,決定不收半毛錢,免費提供住所和工作,過去五年,林宏裕每年提供,一到兩千萬給故鄉宜蘭縣,捐助遊民行動沐浴車,弱勢家庭常青食堂,和暑期工讀脫貧方案等計畫,每一項都要求縣府,提供成果報告,還會明查暗訪,有權了解是客氣的寫法,嚴格講就是我有權監督。

十年來,林宏裕每年捐給母校三千萬,其中一千兩百萬,鼓勵二十名前三名畢業生,直攻研究所,幫學校留住人才,他不是只是一顆善心而已,他還加上善行,還加上規劃,然後最後還加上考核,一塊錢它其實,發揮了三塊錢的功能。

林宏裕的卡西歐電子表,戴了十年,還在使用陽春的Nokia手機,不少企業家會捐款蓋一棟,以自己命名的大樓,北科大校方反倒主動,把一棟大樓以林宏裕命名,將來有一天,我的慈善公益事業結束了,絕對不是因為我得到帕金森氏症,而是因為我錢用完了。雖然健康出狀況也不怨天尤人,已經散盡大半家財的他,去年底還為莘莘學子,出版一本只送不賣的自傳,陽光的一生,能夠受到我的影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

受助者陳王素貞,

北科大校長姚立德,

宜蘭縣社會處長邵治綺,

採訪撰稿 哈遠儀

攝影剪輯 王清昱 李維庭 魏有德 林玠汝

低調行善四十年 曝光只為影響社會

勤自學開發專利 靠創新累積財富

己立而立人 力行慈善散財有方

捐前規劃捐後監督 善款發揮三倍功效

普照大地不求回報 無懼病痛傳大愛

-----------------------------------------------------------------------------------------------------

陳樹菊第二! 無名小教授40年來捐款逾4億
正文網友評論友善列印
【好煩惱】清純系vs.性感系 今晚你要哪一個... 

▲林宏裕。(圖/商業周刊 許世頴)
文/田習如
他只是一名大學兼任教授、資本額5百萬的小企業主,卻能捐出畢生積蓄超過4億元做公益。他是誰?怎麼做到的?
故事的主角,是曾在台北科技大學兼任教職的陽光電子儀器廠負責人林宏裕。早在2010年,台灣共有4人登上《富比世》雜誌的亞洲慈善英雄排行榜,最受矚目的是台東菜販陳樹菊,另兩位是百億以上身價的大富豪,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晶華酒店創辦人潘思源,第四位就是林宏裕。當時《富比世》報導他累計捐款已達新台幣2.4億元,估計至今應已逾4億元。
最特別的是,他還發展出一套徹底發揮「成本效益」的公益模式,讓受贈機構既感壓力又佩服不已。
人生上半場:發明家
靠專利與獨家發明,累積豐厚財富
現年65歲的林宏裕,與史上最有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恰巧同月同日生,從小他就喜歡拆東西研究、組裝,特別是收音機等與電路有關的產品,鑽研之深,讓他甚至在1970年、台北工專五年級畢業前三個月,就出版了《高傳真之研究》一書。服兵役時,又連寫了兩本《晶體電路速成設計法》、《OTL‧OCL放大器技術》專業書籍,兩本書長銷20多年,三民書局到1993年都還再版。
退伍之後,他帶著3本著作和8張專利證書到聯美電子公司求職。雖然應徵條件要求須國立大學畢業,但五專學歷的他憑著實力,在逾百位應徵者中獲得破格錄用。
受雇的第二年,有人來洽購林宏裕發明的「萬能尺」專利權,激起他自行生產銷售萬能尺的念頭,不料只撐了10個月便結束。他並未因此放棄,第二次創業他靠著自己發明的音響測試儀器打下江山。
林宏裕一生申請到19項專利,發明了30幾樣東西,曾被媒體封為「台灣愛迪生」。在那個台灣電子產品加工出口興盛的年代,他的身家財富隨之騰飛。
人生下半場:慈善家
財產捐助弱勢,做善事也有SOP
而他從創業時起,便開始了低調行善之舉。看到報紙報導了需要幫助的人,他會請員工去郵局寄1、2千元,這在40年前是筆不小數目,「想啟發員工幫助弱勢的心,我出錢、你來寄、用你的名字也沒關係,」他說,「做事情比較重要啦,是不是我的名字,不重要。」
因為幼時祖父生意失敗、家道中落,他在清苦生活中長大,養成了異常節儉的習慣。林宏裕很早就立下把一生財富大部分捐做公益、只留少數給子女的志願。
近年他計畫性大額捐款的兩個主要對象,一是母校北科大,二是家鄉宜蘭縣政府。以每年各1千萬至3千萬元不等的規模,與兩個機構簽訂合約,內容除了各年度捐款的用途計畫書,還包括受贈單位在完成公益計畫後須製作成效報告書等,「最重要的一條,是明訂我對用途的執行情況有權了解,意思就是我可以查證、監督。」
宜蘭縣政府社會處處長邵治綺說,林宏裕捐款不是給錢而已,事前要提計畫,他會詳細詢問計畫書內容,「他希望用在真正找不到資源的地方,不要錦上添花,」邵治綺說。
林宏裕也是北科大迄今累計金額最高的捐款者。不同於其他企業家對大學總是捐建硬體大樓、取得命名權,他的捐款多用於獎勵師生研究。例如,過去北科大畢業生前三名幾乎都去台大、清大、交大念碩博士班,林宏裕希望母校能留住人才,於是提出「重賞」,留校念碩士班的優秀學生,兩年可得40萬元獎學金,現在已有6成的前三名畢業生留下來。
4年前林宏裕出現帕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狀,但他並未怨天尤人,反而更積極想完成公益目標。過去他始終不願接受媒體採訪,改變以往的低調作風,是為了拋磚引玉,「如果能帶動這一代的響應,那我太高興,死也瞑目了!」

原文網址: 商業周刊/陳樹菊第二! 無名小教授40年來捐款逾4億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521/359709.htm#ixzz3C2qWRNB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台灣愛迪生」林宏裕教授有30項發明,19項獲專利,31年間捐款2.4億元,《亞洲富比世》雜誌列名亞太地區大善人。

《亞洲富比世》雜誌於3月5日發表其所遴選的亞太地區「慈善英雄」48人名單,列為12個亞太國家地區最慷慨的大善人。台灣有4人上榜,包括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林宏裕、善心女菜販陳樹菊、晶華酒店副董事長潘思源、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

《亞洲富比世》雜誌的副主編柯比希說:「這些人未必是捐最多錢的人。相反地,我們的目標是凸顯形形色色的善心人士,有些人從去年起蟬聯得獎,但大多數都是值得肯定的新面孔。我們希望鼓勵更多人慷慨捐輸。」

行事一向低調,不喜宣揚的林宏裕,向來不願在媒體上曝光,經本刊鍥而不捨的請求,才接受採訪。他也希望其愛心事蹟報導之後,能夠拋磚引玉,引起更多人一起行善,讓社會有更多的溫暖。

──31年來捐款2.4億元 照顧千萬個弱勢與學生

對於被列為亞太地區最慷慨的大善人,榮登「慈善英雄」榜,台北科技大學教授、陽光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林宏裕表示以平常心看待。今年61歲的林宏裕,白手起家,從30歲開始行善幫助貧困的人,設立獎助學金鼓勵學生向上。31年來捐款超過2.4億元,幫助了千千萬萬的老弱貧困者與學生。如今,他更發揮愛心,擴大行善行動,每年要捐出6千萬元給學校及社會福利慈善團體。
林宏裕的公益慈善捐款主要對象為學校與社會福利團體,多以個人名義捐出。他的捐款與一般人不同,注重計畫性與長期性,不僅出錢還出力,尤其在建立善款用途之規章制度上,花費不少心力與時間,為的是使善款的分配公平且嚴謹,不致浮濫,並利於長期遵循與重覆實施,且每年檢討與稽核,隨時修正規章制度的缺失,並監督執行單位之實施成效,務求「效益與捐款額」之比值良好。
幾年來他所做的代表性公益捐款及其用途大致分為三大項,包括:

1.設立「陽光獎助金」。至去年捐給其母校台北科大等學校,總金額超過一億元。

2.成立「向上提升‧脫貧計畫」。委由家扶中心執行,3年間捐出3千餘萬元,每年大約1千萬元。

3.對社會福利慈善團體的捐款,至今多達1億餘元。包括捐出價款1400萬元的20輛陽光康復巴士(組成「陽光康復車隊」)給全國老人安養等機構。其中第20部巴士,則是臨時增加的,當時甘霖基金會獲悉林宏裕的善行,寫信請求提供有升降功能的復康巴士,林宏裕親自到基金會參觀後即決定捐贈。其他還有小額捐款,與緊急性的捐助,例如對愛狗媽媽賈鴻秋養狗場的長期捐助等,也不計其數。

去年88水災發生,林宏裕捐出5百萬元給慈濟,指定專款專用,也是緊急性的捐款。

──行事低調 行善不求回報 效法陽光普照大地

林宏裕長期大量的做公益慈善事業,不斷的獻出愛心。他說:「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全部留給子孫而用盡,不如回饋給國家、社會、母校,做有意義的公益、慈善事業。」他表示,捐輸不求回報,卻能獲得心靈上的愉悅,並且得到更多的敬重與信任,是他最大的收獲。尤其帶給社會的溫暖,更讓他覺得人生充滿意義。「施恩不望報」,卻在心靈上與精神上得到更多,鼓舞他在行善的路途上邁進。
林宏裕樂於捐款,對社會付出愛心,捐款時他都低調以對。像2006年聖誕節前夕,他大手筆捐出1,255萬元給家扶中心,成立「向上提升‧脫貧計畫」時,他扮成聖誕老公公現身家扶中心,就是不希望曝光。而在捐出的20輛復康巴士車隊時,是以母校台北科大校友的名義捐贈,由校長出面代表捐贈,復康巴士上也沒有他的名字,只有陽光及台北科大校友等字樣。今年農曆春節前,他捐1,000萬元給故鄉宜蘭縣政府成立「陽光公益慈善基金」時,也要求新聞記者不要寫他的名字,要寫就寫台北科大林教授就好了。
他25歲創立「陽光儀器廠」,以「陽光」為名,他的計畫性公益慈善事業,也稱為「陽光獎助金」及「陽光公益慈善基金」,「陽光」幾成為林宏裕的代名詞。他說,陽光普照大地,發光發熱,給萬物生命與溫暖,而且不求回報,是多麼的偉大的奉獻。他效法陽光普照大地的精神,希望多做善事,為社會帶來溫暖。但是他的捐款多以個人名義,不掛公司名字,更非以此來為公司宣傳。

──捐款做善事 是上天賦予的使命

他扮成慈眉善目的聖誕老人,又如陽光一樣發光發熱,對學生與弱勢付出愛心,如此勇於慷慨解囊,究竟有什麼緣由呢?林宏裕說是「天命使然」。
他小時候家境清寒,深知貧困人家生活的痛苦,及至創業後,有了能力,就開始捐錢。每次看到報紙上報導有需要幫助的貧困人家,就會去捐款,一千兩千元的捐輸,持續不斷行善。直到有一天,他在看電影時心血來潮,打電話回家,家人告知兒子出事送到醫院,他立即趕赴醫院。他那6歲的孩子不知得了什麼病,一臉驚恐急躁的樣子,連父母親都不認識,好像被某種靈魂附身一般,整個人都變了樣,醫生也束手無策。如此折騰到三更半夜,他想或許可以去求神明吧,於是前往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祈求神明保祐,接著又到行天宮及松山慈惠宮去拜拜,向神明禱告說:「莫非我的善事做得不夠多,才會發生這種事?」 於是許願會做更多善事,下個月會捐至少60萬元行善。說也奇怪,一回到家,兒子居然不藥而癒,好了起來。此一因緣,讓他覺得,冥冥之中上天鼓勵他要多做善事。過去他的功德做了不少,但是因有這樣「絕對的使命感」,他要在人生第三階段完成所訂下的目標,就是要盡自己的能力從事公益慈善事業。

──小時家境困苦激勵向上 鑽研電子立志當發明家

林宏裕自幼生長在小康的家庭,小學畢業後家道中落,家裡負債累累,房子被查封,經歷過三餐吃地瓜的苦日子。這些刻骨銘心的經驗,激勵林宏裕奮發向上,學業成績名列前矛,而且能為他人設想。宜蘭初中畢業時本來可以保送高中部,再繼續升大學,但身為長子,為了能早日就業賺錢替父母親分擔家計,他放棄保送升高中,選擇就讀台北工專五年制電子科(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以縮短就學時間,快一點賺錢養家。上工專時,家境仍然困苦。為了幫助家計,他在暑假時到石粉工廠打工,工廠很熱工作又粗重,要從爐上取出石粉打包成40公斤重的包裝,再疊起來,對於一個從未做過勞力工作的16歲學生來說太過粗重。第一天下工回家,因太累流了鼻血,家人要他辭掉,但是他認為別人可做,他為什麼不能?所以第二天繼續上工,整整做了一個暑假。這種不怕苦、不服輸的堅持精神,造就他日後的白手起家,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與慈善家。
林宏裕從小對理工科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與「電」有關的學問更是著迷,14歲時即能組裝礦石收音機;父親買回來的電動馬達,也能拆解、組裝、繞線圈,從此與電子技術結下不解之緣。他同時也對創造發明感到興建,小學以第一名畢業時,代表全校接受電台訪問:「立志將來要做什麼?」他回答:「發明家。」由於他崇拜愛迪生,欽佩他發明那麼多東西,所以要向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學習。更巧的是,他與愛迪生同一天生日,更令他自許要像愛迪生一樣成為發明家。

──研究實驗不輟 當兵時發明新技術出專書

在台北工專學習期間,他不斷研究電子工程技術,並且有許多心得,在校時將研究心得寫成一本專書「高傳真之研究」,於畢業前夕出版。這個能力與成就,即使在今天,19歲的大專學生在學期間能夠出版專書,也是鳳毛麟角。畢業後當兵時,他的研究不輟,部隊到那兒,他的書籍和電子實驗器材就跟著到那兒,一有空就埋首讀書研究或做實驗,一點時間都不浪費。如此日以繼夜的自修鑽研與實驗,得到更多更新的心得與成果。例如近年來被廣泛使用的「Class D Amplifier」技術,就是他那時發明的。他將這些研究成果寫成兩本書:「晶體電路速成設計法」及「OTL、OCL放大器技術」,服役時還出版兩本專書,這樣的能耐真是難得,無疑又創了紀錄。
當兵服役餘暇既要研究又可以寫兩本書,是怎麼辦到的?他說,在金門當兵時值寒冬,午休時大家都在床上午睡,他利用這段時間在小桌子上寫書,累了就趴著睡,醒了繼續寫,他自我要求不上床睡,以免在溫暖的被窩裡睡過頭,浪費寶貴光陰,延誤著作的完成。這種自勵刻苦已到了極致的精神,也是少見的。

──30項發明 19項專利 唯一三度獲中山發明獎

這樣的努力與毅力加上天分,讓林宏裕得到豐碩的研究成果。他一生有30項發明,19項獲得專利,也多次得到發明獎。1974年25歲的林宏裕以「萬能尺」榮獲中山技術發明獎,為全體得獎人中年紀最輕者。五年後,他以「音響綜合測試系統」及「庫倫計」兩項發明,再度得到中山技術發明獎,當時又刷新3項紀錄,包括:1.得獎金額為歷年來最高者;2.歷年來唯一兩度獲得該獎者;3.該年度眾多申請者中唯一獲獎者。2年後他的新發明「FO高速測定器」與「自動掃頻振盪器」又得到該獎,再創造一項記錄,是國內唯一三度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者。此外,他的發明專利也兩度榮獲教育部青年技術發明獎。
他的發明專利頻頻獲獎,技術獲得肯定,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聘他為國家標準起草委員,共擔任13年之久。1988年工研院也聘他為電聲測試技術顧問,為期兩年。
1974年,他以首次獲得的中山技術發明獎獎金,與服役時出版兩本書的版權,加上自己的儲蓄與少數親友投資做為資本創業, 創立「陽光電子儀器廠」,以電子測試儀器為主力產品,產品行銷國內外,獲得國際知名大廠的長期使用。剛開始經營事業,蓽路藍縷舉步維艱,但經過不斷的奮鬥,終於有成。尤其近15年來拜經濟發展所賜,公司營運順利,每年都有不錯的獲利,讓他有能力慷慨捐輸。
由於林宏裕在電子科技研發方面的優異表現與企業經營有成,1994年獲選為台北科技大學傑出校友。2001年回母校任教,受聘為兼任副教授,8年後升任教授,目前每周還有3堂課。2007年台北科大基於林宏裕技術方面的成就及對社會與教育之貢獻,頒給名譽工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第一位名譽工學博士。林宏裕又創下紀錄。

──無師自通寫論文 首篇論文就上國際期刊

1985年林宏裕有新的研究成果,想要在國際專業刊物發表,但發表要寫論文,專科畢業的他沒有上過研究所,從未寫過論文,雖然有出版三本書的經驗,畢竟論文與寫書不同,他不知如何寫法。他想起同為國家標準委員的台大電機系主任楊維禎教授,於是前往請教,不巧未遇,遂向同一研究室的助教說明來意,該助教問他要投稿那一等級的刊物?他毫無所知,就問最高等級的是那一個? 助教告訴他是IEEE(國際電機電子學會期刊)。當時一個大學講師的論文如果能在該刊登載,就有資格升上副教授。即使今日,國內也沒有多少大學教師的論文能在該刊發表,由此可見IEEE的高水準與在電子學界的份量。林宏裕聽後決定一試,於是到圖書館找IEEE期刊複印幾篇論文,參考別人的格式,依樣畫葫蘆,寫妥論文向IEEE投稿,沒想到居然登了出來(1986年6月號),令他雀躍。該論文不但是單一作者,而且是長篇型論文,表示論文份量之重。從未寫過論文,未上過研究所,第一篇論文就登上國際最高等級的刊物,顯然他又創下紀錄,足見其研究內容與論述已達國際水準。
他的第二篇論文是與前國科會處長楊末雄等人共同發表,刊於2000年西德的國際期刊(FZAC)。第三,四篇則是在國內2005年生物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上發表。
林宏裕不但有19項專利發明,且能寫成論文獲得國際重要期刊的青睞,或在國內重要科技研討會發表,對於一位專科畢業生而言,實是難得。這四篇論文,讓他有資格回母校教書當副教授,進而升任教授。

──規劃人生三階段 要先己立而後立人

創業伊始,他認為人要「己立而後立人」,而為其人生做了三個階段的規劃:第一個階段是「己立」,第二、三階段則是「立人」。

第一階段的「己立」是在累積技術與財富。他運用其專長,設計生產多種高經濟價值的電子測試儀器,供應工業界使用。而研發的技術獲得19項專利,及多項的發明獎,也為他帶來豐厚的報酬。這個階段目標已達成。

第二階段的「立人」是技術的傳承。他30餘年來實踐的「電子產品設計實務」已經驗證成功,這些經驗值得傳授給學生。2001年他回母校台北科大擔任電子系與電通所的兼任副教授,做技術研發經驗的傳承工作,去年升任教授,繼續開課教學生,這一階段仍繼續進行中。

第三階段要窮畢生財力投入公益與慈善事業。他認為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留給子孫,不如做功德,回饋給國家、社會及母校來得有意義。基於此一強烈的人生觀及非做不可的使命感,過去31年來,他持續對社會及學校做奉獻,至今已達成此階段目標的一部份,今後還有許多計畫等待進行,每年預計捐出6千萬元來執行公益與慈善事業。

林宏裕人生三階段的目標次第完成,尤其是其所做公益的財力是他在困境中發下宏願、白手起家刻苦奮鬥而來的,彌足珍貴。更令人欽佩的是,他認為財富來自於社會,也要用之於社會。他不把財富留給子孫,而要大部分用於公益慈善事業。他說:「如此人生,不就是特別有意義?」

※本文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0春季號012期》

------------------------------------------------------------

林宏裕說,最多留給子孫三成財產,其他做公益。“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才珍貴!”他希望子孫像他一樣白手起家,不靠庇蔭,自己賺的才是真財富。
據《聯合報》4日報導,61歲的林宏裕31年前開始捐款,那時,他已是“陽光電子儀器廠”老闆。捐款的緣由?他輕描淡寫:“命中就該做的。”
3日捐款時,他拜託記者不要寫他的名字,寫台北科大林教授就好。他說他的人生有三階段,一是謀生、賺錢,讓自己富有;二是貢獻技術,回母校教書;現在第三階段,把財富投入公益,“子孫基本生活夠用就好”。報導稱,林宏裕小時候發現他與愛迪生都是2月11日生,立志要像愛迪生一樣當發明家。果然有志者事竟成,他有30多項發明,曾3次獲得中山技術發明獎,至今仍是台灣第一人。
《聯合報》的另一篇報導說,台灣餐飲大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表示,將捐出80%資產,子女僅各分百分之五,這個決定已獲太太及子女同意。(中國中新社)

----------------------------------------------------------------------------

被封「台灣愛迪生」 林宏裕快樂行善 「錢不留子孫」
立志財富投公益 創業以來捐2.4億
2010年03月06日

林宏裕(左)上月捐款1千萬元給宜蘭縣政府,由縣長林聰賢代表接受。
【綜合報導】「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捐助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與台東賣菜阿桑陳樹菊同時入選《富比士》亞洲慈善英雄榜、陽光電子儀器廠董事長林宏裕,一語道出行善的快樂。他沒有顯赫家世,但捐款卻不落人後,創業以來共捐出2.4億元,他的名言是「錢財不留子孫」,留3成給下一代,7成捐出去。

出身宜蘭的林宏裕在國內公益團體幾乎無人不曉,他就讀宜蘭高中初中部時,因家道中落,為早點投入職場賺錢,選擇念國立台北工專(台北科技大學前身)電子工程科。當時他立下3個志願:第一謀生、賺錢;第二發揮所長,回母校教書;第三把財富投入公益。現在正一步步實現他的志願。

母校稱實至名歸
林宏裕25歲時便創立陽光電子儀器廠,並發明「萬能尺」,擁有30多項發明,兩度獲頒「教育部青年技術發明獎」、「中山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等榮耀,因與美國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同在2月11日生日,擁有「台灣愛迪生」封號。林宏裕研發多項電子儀器專利,讓公司年年獲利,進帳可觀。陽光電子員工昨表示,董事長目前人在國外,不方便受訪。
林宏裕也是北科大電子工程系兼任教授,該校副校長姚立德昨晚表示,林宏裕2003年起捐款給學校成立獎學金、蓋大樓或相關活動,總計8年捐給北科大至少數億元,「林宏裕得獎是實至名歸。」

家扶基金會推薦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翁慧圓昨指出,林宏裕是家扶基金會應《富比士》之邀主動推薦人選,「林教授為善不欲人知,且行善和他從事科技業一樣,強調做愛心也要『講效率』。」她讚揚林教授是「典型愛台灣的大善人」,能獲選「年度慈善家」,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人的愛心。
上月4日,林宏裕捐出1千萬元給宜蘭縣政府作為「陽光公益慈善基金」,並表示,今後每年捐1千萬元給縣府。他當時說:「捐款讓我快樂,贏得尊敬與信任,所以我最多留給子孫3成財產,其他全部捐出做公益。」林宏裕並指示善款用途,包括低收入戶春節禮金、成立食物銀行救助緊急貧戶需要物資、補助52名低收戶家庭高中學生,及協助家暴受害者走出陰影獨立生活等。

林宏裕 61歲
◎現職:陽光電子儀器廠董事長、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工程科畢業
◎家世:小學時家道中落,長大白手起家,設立陽光電子儀器廠
◎興趣:發明電子儀器,擁有30多項專利,與發明家愛迪生同一天生日(2/11),被封為「台灣愛迪生」
◎身家:不詳
◎獲選事蹟:女兒5歲時生了場怪病,奇蹟地快速康復,促使他捐出48萬元。他已捐出的善款總額高達2.4億元,未來計劃每年還要捐6000萬元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富比士》網站

----------------------------------------------------------------------------

無名小教授 如何變台灣四大慈善家

read this 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 article on Zinio and would like to share it with you!

Reading Revolutionized. Go digital at www.zinio.com

台灣愛迪生捐畢生積蓄,與陳樹菊齊名
投身公益40年的林宏裕,始終不願意在媒體曝光,

《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到這位登上《富比世》的無名英雄,

看他如何以企業家精神經營公益,讓善款發揮最大功效。

有一個人,年輕時就為自己設下人生目標,並身體力行:前半生,花費大部分心力從事發明;後半生,花掉大部分財產投身公益。

這個人只是一名大學兼任教授、資本額五百萬的小企業主,卻能捐出畢生積蓄超過四億元做公益。他是誰?怎麼做到的?

今年三月,他捐給宜蘭縣政府 一千五百萬元用來照顧弱勢,這消息登上報紙小小版面,不引人注意。其實,早在二○一○年,台灣共有四人登上《富比世》(Forbes)雜誌的亞洲慈善英雄排行榜,最受矚目的是台東菜販陳樹菊,另兩位是百億以上身價的大富豪,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晶華酒店創辦人潘思源,第四位就是他。當時《富比世》報導他累計捐款已達新台幣二億四千萬元,估計至今應已逾四億元。

更早以前,二○○六年十二月底,各媒體出現這麼一則新聞:一位穿著耶誕老公公裝、假白鬍子遮蔽了半張臉的林姓副教授,捐贈一千二百五十五萬元給家扶基金會的脫貧計畫,創下該基金會史上單筆捐款最高紀錄。原本不想張揚的他,被基金會人員說服變裝、隱名舉行儀式,以便藉由媒體推廣吸引更多善行。

「我當時一看到報紙就覺得是他,」宏達電創辦人、現任宏達電旗下兩個基金會董事長的卓火土說。

故事的主角,是當時在台北科技大學 兼任教職的陽光電子儀器廠負責人林宏裕。他與卓火土是北科大前身台北工專電子科的同班同學,在當年以分數排座號的年代,卓火土是班上第一號,他是第二號。這兩人,如今也是同學中捐款做公益規模最大的兩位。

卓火土自宏達電退休後便積極推動「品格教育」,勤跑偏鄉學校;林宏裕則致力助學、濟貧。最特別的是,他還發展出一套徹底發揮「成本效益」的公益模式,讓受贈機構既感壓力又佩服不已。

人生上半場:發明家

靠專利與獨家發明,累積豐厚財富

故事要從四十多年前說起。現年六十五歲的林宏裕,與史上最有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恰巧同月同日生,從小他就喜歡拆東西研究、組裝,特別是收音機等與電路有關的產品,鑽研之深,讓他甚至在一九七○年、台北工專五年級畢業前三個月,就出版了《高傳真之研究》一書。服兵役時,又連寫了兩本《晶體電路速成設計法》、《OTL‧OCL放大器技術》專業書籍,兩本書長銷二十多年,三民書局到一九九三年都還再版。

退伍之後,他帶著三本著作和八張專利證書到聯美電子公司求職。雖然應徵條件要求須國立大學畢業,但五專學歷的他憑著實力,在逾百位應徵者中獲得破格錄用,起薪高達五千五百元(當年大學畢業生起薪約三千元)。

受雇的第二年,有人來洽購林宏裕發明的「萬能尺」專利權,激起他自行生產銷售萬能尺的念頭,不料這第一次創業卻因不擅行銷、通路,只撐了十個月便結束。他並未因此放棄創業,當時萬能尺專利恰好得到中山學術基金會的中山技術發明獎,有三萬元獎金,加上他將暢銷著作版權賣斷給三民書局,湊足了第二筆創業金,開啟了第二次創業。

這一次,他靠著自己發明的音響測試儀器打下江山。上市公司美律實業早年曾向他買過不少產品,美律董事長廖祿立分析,音響測試的領域不好做,因為聲音是活的,音響器材必須在無響室測試才能去除環境干擾,進口的測試儀器也很貴,動輒數十、上百萬元,但林宏裕研發的儀器卻可以直接在生產線上進行測試,很受業界歡迎。「當年台灣這類人才不多,以前他的東西較先進,幾乎是獨門生意,」廖祿立說。

音響測試領域的研發讓林宏裕又拿到兩個中山技術發明獎,他一生申請到十九項專利,發明了三十幾樣東西,曾被媒體封為「台灣愛迪生」。此外,他也發明了電話機測試儀,讓電話機製造商不必再大老遠將話機送到進口國測試認證。在那個台灣電子產品加工出口興盛的年代,他的身家財富隨之騰飛。

人生下半場:慈善家

財產捐助弱勢,家中破椅卻捨不得換

而他從創業時起,便開始了低調行善之舉。看到報紙報導了需要幫助的人,他會請員工去郵局寄一、兩千元,這在四十年前是筆不小數目,「想啟發員工幫助弱勢的心,我出錢、你來寄、用你的名字也沒關係,」他說,「做事情比較重要啦,是不是我的名字,不重要。」

這種為善不欲人知的作風,並未因為捐助金額越來越大而改變。例如二○○八年,他捐贈二十輛加裝輪椅自動升降機的復康巴士,給全國十九家老人安養機構,捐贈者名稱是「北科大校友」,不見其名,贈車典禮也由北科大校長出席,不見其人。

林宏裕很早就立下把一生財富大部分捐做公益、只留少數給子女的志願。他不想讓子女變成養尊處優的「富二代」依賴習性,小孩念國中起就要他們到儀器廠打掃、澆花賺零用錢,學習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

因為幼時祖父生意失敗、家道中落,他在清苦生活中長大,養成了異常節儉的習慣,卡西歐電子表戴了十年,家中幾張坐椅已一修再修,自己墊泡綿、做椅套,就是捨不得丟掉。

在他準備退休、全心投入公益時,曾向子女說明要將財產大都捐出去的計畫,「他們很能接受,因為我從小就給他們這種精神教育,他們生活也過得跟我一樣清清淡淡的,」林宏裕說。

原本捐助對象多元的林宏裕,大約自十年前開始改變做法,只投入較大金額的計畫性、長期性公益活動。一方面是以他想要捐出的規模,小額捐款用不完,另一方面是他發現經媒體報導過的急難、弱勢事件,援助就源源不絕,常常超過個案的需要,而且有些媒體為了可看性,會誇大事實。更深刻的是,他有過幾回受騙的經驗。

例如,有次他收到一位陌生的大學老師來信,說有個窮困學生因車禍受傷需要幫助,於是他身上帶了兩張面額各三萬元、七萬元的支票,與太太一同前去探望那位女學生,聽完故事之後兩張支票都給了對方。告辭時,太太借廁所,發現窮學生竟用名牌洗手乳,「我們沒有講什麼就離開了,但我從此以後不相信這類的事情了,」他說。

林宏裕近年計畫性大額捐款的兩個主要對象,一是母校北科大,二是家鄉宜蘭縣政府 。以每年各一千萬至三千萬元不等的規模,與兩個機構簽訂合約,內容除了各年度捐款的用途計畫書,還包括受贈單位在完成公益計畫後須製作成效報告書等,這些合約都是林宏裕自己草擬,「我很龜毛,呵呵!」他笑說。

做善事也有SOP!

捐前嚴審、捐後監督,發揮極大功效

「最重要的一條,是明訂我對用途的執行情況有權了解,意思就是我可以查證、監督。」其他還包括:若要改變用途須經書面同意、須製作經費使用清冊、工作成效報告書等。他翻開一本捐款合約書、指著條文說。

宜蘭縣政府 社會處處長邵治綺說,林宏裕捐款不是給錢而已,事前要提計畫給他,他會詳細詢問計畫書內容,「還會退計畫!」例如中央政府已補助中低收入老人裝假牙,縣府曾向他提案,想再為一般老人免費裝假牙,但他認為一般收入家庭的老人若有需要,自己或子女應可負擔,「他希望用在真正找不到資源的地方,不要錦上添花,」邵治綺說。

衛生局也曾向林宏裕提報一個預防獨居老人跌倒,到家中浴廁免費裝設扶手的計畫。原來的計畫案寫裝設四百支,廠商報價連工帶料一支收費二千五百元,林宏裕上大賣場的網站調查,發現最貴的扶手一支四百元,他認為工錢應該也差不多,換算下來一支應該一千元就做得起來,所以要求修改合約。

「後來縣政府做得更好,還去找有執照的工人做志工,最後裝了一千多支,受惠的獨居老人比原來計畫的更多,」林宏裕說。他並根據縣府提報的名單,抽樣拜訪幾個老人家,查核施工成效。

他的仔細監督,帶動了執行單位做得更好的良性循環,邵治綺說,「他這樣等於幫我們操兵,社會處其他案子也都學習到審查的精細度,養成我們的SOP(標準作業流程)習慣,對其他捐款人會比照林教授的做法,主動提報執行成果。」

林宏裕也是北科大迄今累計金額最高的捐款者,他在十年前便開始與北科大簽約,當時他已在北科大兼任副教授,所開課程因為以豐富的實務經驗為主,雖然要求嚴格卻很受學生歡迎,甚至還有業界人士來旁聽。

不同於其他企業家對大學總是捐建硬體大樓、取得命名權,他的捐款多用於獎勵師生研究,反而是北科大校方主動把一棟大樓以他名字命名,原本要製作與他等身的銅像放在校園,經他推辭才改為在牆上嵌浮雕頭像。

北科大校長姚立德指出,大部分的人捐錢後就離開,但林宏裕會自己發想計畫、訂辦法、做查核,「他的企業不是校友中最大,但對學校卻是最有心的,(捐款)用到最有效果的地方。」

姚立德舉例,過去北科大畢業生前三名幾乎都去台大、清大、交大念碩博士班,林宏裕希望母校能留住人才,於是提出「重賞」,留校念碩士班的優秀學生,兩年可得四十萬元獎學金,誘因很大,現在已有六成的前三名畢業生留下來。

因為獎勵金額大,林宏裕特別注意到公平性,考慮到大學科系不同,評分標準不一,如果用一般的平均法計算成績排名,並不公平,於是他設計了一個「規整(normalize)加權成績」的計算公式,讓學校修改電腦程式,特別為這個計畫計算一份規整加權成績單,讓不同科系表現優異的學生,都有機會得到獎勵。

與林宏裕熟識的北科大教授賴柏洲說,因為林宏裕的錢是從自己口袋拿出來的,不像許多老闆是由企業捐助成立基金會行善,「所以他會要求錢花在刀口上,學校老師也都知道,要用到林教授的錢,計畫必須非常嚴謹。」

罹病後更積極拚公益!

無懼帕金森氏症,致力影響兩代人

賴柏洲因為被林宏裕的善行感動,也以自己不多的學者收入捐助三百萬元成立獎學金(林宏裕得知後,也捐了三百萬元給賴的獎學金),賴柏洲甚至還寫好遺囑,言明子女每人分配遺產兩百萬元後,其餘全部捐做公益。這段淵源,在北科大校內傳為佳話。

四年前林宏裕出現帕金森氏症的初期症狀,但他並未怨天尤人,反而更積極想完成公益目標,「現在一天能夠做事的時間只有四小時,大部分都拿來做公益。」他說如今大部分財產幾乎都捐出去了,但仍低調不願透露總額。

去年在宜蘭同鄉好友、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光義的勸說下,林宏裕出版了一本未上市、只捐贈做為中學生班級讀物的自傳。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為該自傳寫序,說林宏裕在有生之年以三階段完成「己立而立人」,第一階段累積技術與財力,第二階段傳承技術,第三階段窮畢生財力做公益,「理想的人生就是這樣!」李遠哲寫道。

林宏裕的公司取名「陽光」,捐助的獎學金、復康巴士車隊和經由宜蘭縣府執行的公益基金,也全都以「陽光」命名。他說,這是有感於太陽每天升起,默默的發光發熱,帶給大地生機,而不求回報。

原本不願接受媒體採訪的他,經過本刊多次聯繫勸說後,終於答應。他說,贈給中學生的自傳希望能夠啟發下一代,而這次報導「經由貴刊的傳播,希望能夠影響這一代人。」林宏裕改變了以往的低調作風,告訴我們上述故事,是為了拋磚引玉,「如果能帶動這一代的響應,那我太高興,死也瞑目了!」

【延伸閱讀】他做善事,不只是給錢而已!——林宏裕做公益SOP四步驟

第一步:用在刀口

善款用在真正找不到資源的地方,不做錦上添花的事。

第二步:約法三章

大筆捐款事前簽約,言明「有權了解用途」,並請受贈對象提出運用計畫。

第三步:審查計畫

例如涉及採購項目,調查市價,量大則要求執行單位殺價。

第四步:事後監督

要求提出結案報告,以便評估是否值得繼續捐贈。

整理:田習如

-----------------------------------------------------------------------

低調行善40年 林宏裕身體力行散財有方

 

轉載中視 2014/8/22

【哈遠儀採訪撰稿】有一個人他一生發明了30幾樣東西,白手起家,得獎無數,但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以一人之力竟然對台灣社會捐獻超過4億元,他就是2010年和陳樹菊阿嬤一起登上富比士亞洲慈善英雄榜的林宏裕教授,他做公益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一塊錢的善款竟然能夠發揮三塊錢的功效。

堅持背對鏡頭,不願曝光,為善不欲人知的林教授,30年來他捐了至少兩億四千萬給台灣社會,「我的名字能夠遮掉的話,拜託盡量遮掉」。

為了拋磚引玉,做了公益40年後,他終於面對鏡頭,「我希望我的作為,能影響現在社會上的人,以及下一代。」

他是退休的北科大副教授,也是資本額五百萬的小企業主。林宏裕從小喜歡把收音機拆來研究,靠著台北工專所學,和努力自修,退伍時已經寫了三本書,取得多項專利,出社會隔年就決定創業,他所研發的電話機測試儀,曾經獨步海內外,為他累積財富,更奠定公益事業的基礎。

從媒體得知陳家經濟陷入困境,決定不收半毛錢,免費提供住所和工作;過去五年,林宏裕每年提供,一到兩千萬給故鄉宜蘭縣,捐助遊民行動沐浴車,弱勢家庭常青食堂,和暑期工讀脫貧方案等計畫,每一項都要求縣府,提供成果報告,還會明查暗訪,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有權了解是客氣的寫法,嚴格講就是我有權監督。」

十年來,林宏裕每年捐給母校三千萬,其中一千兩百萬,鼓勵二十名前三名畢業生,直攻研究所,幫學校留住人才。北科大校長姚立德:「他不是只是一顆善心而已,他還加上善行,還加上規劃,然後最後還加上考核,一塊錢它其實發揮了三塊錢的功能。」

林宏裕的卡西歐電子表,戴了十年,還在使用陽春的Nokia手機。不少企業家會捐款蓋一棟以自己命名的大樓,北科大校方反倒主動把一棟大樓以林宏裕命名。

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將來有一天,我的慈善公益事業結束了,絕對不是因為我得到帕金森氏症,而是因為我錢用完了。」雖然健康出狀況也不怨天尤人,已經散盡大半家財的他,去年底還為莘莘學子出版一本只送不賣的自傳《陽光的一生》。

北科大副教授林宏裕:「希望至少一千人之中,有一人能夠受到我的影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

教授有愛 5年捐款7500萬
2014年03月11日 20:25:59 / 瀏覽次數 155 次
【記者 游本謀/宜蘭報導】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名譽工學博士林宏裕教授11日捐款1,500萬元給宜蘭縣政府,濟助弱勢團體及家庭等,累積捐款金額高達7千5百萬元,林宏裕表示,很高興回到自己的家鄉,其捐款主要的目的是回饋社會做公益慈善,並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來行善,社會才能更祥和,他的人生志業是「廣施公益、致力行善、回饋社會」。

宜蘭縣長林聰賢、林宏裕教授及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光義11日上午在縣府共同簽署捐款協議書,受到與會宜蘭縣內各公益慈善團體代表等來賓熱烈掌聲鼓勵。

林聰賢指出,這是一股陽光暖流,宜蘭縣內迄今已有3萬多人因林教授的捐款而受惠,非常高興見到有關林宏裕教授行善歷程的「陽光的一生」出版,這可讓人廣為學習,並帶來啟發;從林教授的心念,可以感受到人生最大的財富是「關心別人、服務別人、甚至影響別人」,這種影響是台灣社會最重要的力量,這種「軟實力」,善的力量,可從林教授身上呈現出來,值得大家向他學習致敬。

林光義表示,2010年林宏裕教授榮獲富比世雜誌選為慈善英雄時,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張敏超就要為林教授寫「陽光的一生」,但林教授總是以為善不欲人知而婉拒,但經他「曉以大義」,林教授才同意出書,可見林教授的為人,雖然他常捐款助人,其實林教授自持甚儉,這是外人無法了解的,應給予林教授致上最崇高敬意。

宜蘭縣政府指出,林宏裕教授民國99年創辦「陽光公益慈善基金會」,捐助宜蘭故鄉,行善公益,第1年1千萬元,之後年年加碼,雖歷經金融風暴,但他仍不改行善作風,5年來,累積捐款金額達7千5百萬元。

「陽光公益慈善基金」今年除賡續辦理「寒冬送暖禮金」、「弱勢家庭子女暑期工讀第四年計畫-陽光少年幸福計畫」、「『守護、相挺』宜蘭縣家庭暴力整合性服務方案計畫」、「宜蘭縣政府物資銀行實施計畫」、「宜蘭縣政府弱勢家庭長青食堂暨社區互助實施計畫」、「行動式遊民沐浴及關懷服務第四年計畫」、「遊民緊急照護第三年計畫」、「宜蘭縣『弱勢家庭資產累積發展帳戶—脫貧方案』計畫」、「宜蘭縣高中職畢業生升學輔助暨服務學習實施計畫」等計畫案,另新增「宜蘭縣街友租屋自立計畫」,為弱勢民眾提供更多社會福利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