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sa  

一尊近藤久次郎銅像 一頁台灣氣象觀測史
2015-03-05 03:00:42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拿出台灣氣象事業奠基者近藤久次郎的銅像,強調這是全世界少見的銅像。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一尊19.5公分高的近藤久次郎銅像,讓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耗時多年深度調查近藤對台灣的貢獻,在去年第8屆台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中發表,也刊載在國史館期刊。近藤久次郎就是台灣首任總督府測候所所長,是台灣氣象事業的奠基者,貢獻良多。
1895年甲午戰役後,日人據台初期選定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成立測候所,主要策劃者就是近藤久次郎,他於1858年出生日本,1896年4月奉令來台,不僅專精氣象,更涉及地震業務,直至1924年因病辭官返日,1926年4月當上日本氣象學會幹事長,同年8月14日胃癌辭世。

陳世嵐說,近藤以38歲壯年期奉令來台,克服交通不便、經費設備缺乏的困境,規劃並建立氣象觀測網,以其在台近30年的心血,灌溉台灣的氣象,奠定氣象事業的基礎;被日人尊為日本氣象學界的先覺者,又何嘗不是台灣氣象界的先覺者、開創者。

近藤1896年8月14日任台北測候所長,1897年3月10日攜帶山岳用水銀晴雨計、空盒晴雨計、普通寒暖計,前往紅頭嶼(蘭嶼)、火燒嶼(綠島),進行氣象觀測調查,測出山頂高度,提出新建氣象觀測站建言。隨後在台服務多年,對各地氣象觀測軟硬體,都有精準到位的作法。

因近藤貢獻重大,雕塑家須田晃山1926年為其雕塑19.5公分高的半身胸像,各測候所均有一尊,二戰末期被收繳製成子彈。直到陳世嵐整理花蓮氣象站倉庫,才發現全台僅存的近藤銅像。

陳世嵐:樂於享受颱風挑戰

【聯合報/本報記者范振和】「如果有來生,我還是要當氣象人員。」63歲的陳世嵐將於本月9日離開工作崗位,他認為,氣象預報是與性命財產攸關的工作,他一路研析、預報氣象,默默奉獻氣象界。

陳世嵐民國63年3月空軍通信電子學校氣象專科班畢業後,分發到空軍花蓮天氣中心,初任氣象官、電子官,68年通過特種乙等考試,升任預報長、台長;76年退伍,轉任花蓮氣象站技士、技正,79年10月調任宜蘭氣象站主任,81年8月調升花蓮氣象站主任至今。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件事,就是64年碰到妮娜颱風,這是我畢業後碰到最驚悚的一次;94年間,龍王颱風來襲,風力17級以上,瞬間最大陣風64.9公尺,破歷年紀錄。」陳世嵐說,颱風威力之大,讓他深感正確氣象預報重要性。

陳世嵐多年來發表氣相關文章,論述豐盈,頗受重視。他說,氣象人員必須提供最即時、最正確的資訊,才能讓民眾及早應變,「颱風天,氣象人員只能守在氣象站,緊盯颱風動向,而這樣的挑戰與堅持,我樂於享受!」

---------------------------------------

《台灣氣象推手》近藤久次郎銅像 台灣文獻館典藏

2014-08-29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花蓮氣象站倉庫蒙塵多年的銅像卻無人知其身分,站長陳世嵐鍥而不捨地一路查到總統府的台灣總督府文獻,才驚覺銅象是台灣首位氣象推手近藤久次郎,他對埔里等地震頗有研究,更倡設新高山(玉山)天文台,陳世嵐昨將翻製銅像送台灣文獻館典藏。

  • 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自費翻製台灣氣象推手近藤久次郎銅像。(記者陳鳳麗攝)

    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自費翻製台灣氣象推手近藤久次郎銅像。(記者陳鳳麗攝)

  • 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左),自費翻製台灣氣象推手近藤久次郎銅像,送給台灣文獻館典藏。(記者陳鳳麗攝)

    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左),自費翻製台灣氣象推手近藤久次郎銅像,送給台灣文獻館典藏。(記者陳鳳麗攝)

台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昨日起一連兩天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舉行兩天,首場由花蓮氣象站主任陳世嵐,負責報告「台灣氣象事業奠基者—日治時期首任台北測候所長近藤久次郎」

陳世嵐表示,近藤在日本政府統治台灣次年就來台擔任技手兼台灣總督府測候所所長,後任台北測候所長,當時他花三個月從北到南走遍五個測候所,在台三十年建立氣象觀測網,並倡議設置新高山(玉山)臨時觀測所及天文台,完成像南投、埔里強震等多篇地震調查報告,曾在一年中分別慟失一對兒女,仍強忍悲傷工作,令人敬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