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1_1740342021-07-11_174005

2021/07/10, 社會
【家扶國際服務影展】作為一名社工,面對真實且脆弱的貧窮,是無力和無奈
疫情、突發疾病、意外,都是讓人們落入貧窮的「轉捩點」,貧窮的脆弱以及變動性,不只可能讓脫離貧窮狀態的人們重回貧困,我們每個人也都可能因各種變動而落入這種真實。
文:劉心穎(家扶基金會專員)
什麼是貧窮?對於許多人來說,月底的時候總能「感受」到一股生存的壓迫感就在我們身旁;然而安居樂業、生活穩定的時候,又會覺得這只是種若有似無、亦遠亦近的「概念」。
那麼貧窮究竟是事實、概念,或只是種主觀的感受?實際上,就連最嚴謹的學術界也尚未達成共識,因而難以找到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論述來加以定義。最常被使用的定義可以分為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和絕對貧窮(abusolute poverty)兩種。
對貧窮,是以貧窮線為劃分,即「足夠維持基本生存所需(飲食、居住、衣著)的最低生活水準」,美國、世界銀行都以此為判定標準。相對貧窮則認為貧窮不只是缺乏生活必需品,而是基於社會比較,一種相對剝奪的概念,目前台灣「準貧窮線」的認定方式即是根植於此。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衍生的貧窮詞彙,例如和主觀貧窮(subjective poverty)、工作貧窮(working poor)、青年貧窮等。
然而,比起艱深的名詞釋義,或者學理探討,這篇文章更想著墨的是工作所見的「真實」。正如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Banerjee和Duflo在《窮人的經濟學》一書中所提醒的:思考如何改善貧窮之前,應該理解到貧窮及衍生問題發生在錯綜複雜的現實面,絕非宏觀數據能夠輕易概括。
所以,貧窮的現實是什麼呢?作為一名社工,或許是所有行業中,最靠近貧窮者的工作了,基於這樣的「區位優勢」,我想試著分享助人工作者所見的貧窮,以及社工專業和國際援助發展(尤其專注於在地兒童和家庭)長久以來如何回應和處理貧窮問題。
對社工而言,貧窮是一種真實,然而在我投入社會工作之前,貧窮是件距離我生活十萬八千里遠的事情。猶記初出茅廬第一次家訪的我,所見的真實,是難以言喻的沉重。
我的個案是一位國小三年級的小女生,案母是新住民媽媽,獨自照顧女兒和因為工安事件而半身癱瘓的先生。三個人住在10坪大的空間,案母靠著政府補助和案父的勞保理賠金維持生活。初次訪視的時候,我拿著一些生活必需品(一袋米、醬油、沙拉油,好像還有衛生紙和尿布),有點不知所措地進門。那天一邊與個案和案媽閒(尬)聊,一邊跟著做家庭代工。那一刻,我感受到自己曾學習過的專業工作方法完全派不上用場,只感受到自己是名外來者,踏入了另一個世界。
家訪結束後,我在田間小路上騎著摩托車,四周都是水田,他們家幽微的燈光飄搖在一片漆黑當中。剎那間我意識到,他們在社會中或許也是這樣隱晦且微弱的存在。那是我第一次離貧窮如此近,從此以後貧窮於我,不再只是開案資料上的一串文字敘述。不過很遺憾地,現實中往往不會出現童話故事裡的happy ending,許多家庭仍然在貧困中掙扎。可是那盞燈,仍指引我在這塊領域持續耕耘。
作為一名社工, 看見真實只是這份工作的第一個挑戰,隨著真實而來的是難以想像的脆弱。
一個我們所服務的蒙古家庭,一家五口居住在直徑約5公尺大的蒙古包中,睡覺、煮飯、生活起居都在裡頭(廁所除外,有時在蒙古包外,有時需要走五分鐘到社區的公用衛浴),取水則需要提著水桶跑到幾公里外的供水站,再提著沉重的水桶走幾公里回來。案母染疫後,由於必須住院接受治療,案父只好邊工作邊照顧三個小孩。原以為已經不算好的狀態,在二個孩子相繼染疫後,更是雪上加霜。即便蒙古的醫療費用不高,案父仍需要奔波照料家人,不得不暫停工作。幸運的是家人已逐漸康復,只是工作與生計還得重新籌謀。
去(2020)年世界銀行指出, 因為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區域衝突和氣候變遷,過去20年來已穩定下降的極度貧窮人口首度攀升, 預估今(2021)年將增加1億5000萬名極度貧窮人口(請注意這僅僅是額外增加的部分,並沒有算進原本就屬於極度貧窮的人口數)。這會使全球極度貧窮人口的佔比,從2019的8.4%上升至最高9.4%,重挫全球在脫貧和扶貧方面的努力。
疫情、突發疾病、意外,都是讓人們落入貧窮的「轉捩點」,貧窮的脆弱以及變動性,不只可能讓脫離貧窮狀態的人們重回貧困,我們每個人也都可能因各種變動而落入這種真實。
作為一名社工,真實且脆弱的貧窮,是無力和無奈,也是社工們花費大半青春年華搏鬥的對象。
我常常說社工「住海邊」,因為我們真的管很寬!以上述二個例子來說,從家庭的生計、一家人的健康到孩子未來的教育,甚至住家附近的環境,都屬社工們「創造改變」的範圍。我們需要評估眼前的家庭所缺少和擁有的,以及自己手上所能調動的有限資源,試著從家庭的各個生活層面來盡可能地保障他們不再落入更危險的生活狀態。我們每月提供生活補助、日常營養品;和學校合作,提供免費的營養午餐;和區政府合作,蓋供水站和廁所;甚至孩子長大了,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們也提供獎助學金。社工嘗試從服務對象的各種生活層面,撼動貧窮,並引導他們適切發展。
從小孩到大人、從生活到夢想,作為一個最靠近真實的人,我們希望自己在這場與貧窮的拔河中,即使不能成為拉一把的關鍵角色,也盡力保護我們的服務對象不致落入無盡深淵。即使貧窮讓人無力又無奈,任何一個人也不應該因此失去做夢的機會。
一些機會加上一點點目標明確的協助,有時候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窮人的經濟學》
倘若詢問社工,是什麼樣的理由讓他們願意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獲得的答案十之八九想必會跟改變有關。從事社會工作,有很大層面都在追求和創造改變的機會,而任何些許的改變,都可能會打開一扇門或窗,讓光線照進幽暗的長廊,指引前行的方向。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助貧,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我深信,在付出那一點點以前,必須要先從看見背後的真實開始。今年暑假,我們舉辦了家扶國際影展,試著把這些真實透過電影和我們的對談呈現,邀請你一起來看見真實、發掘改變。
關於影展放映會+與談活動:影展放映主題:貧窮日常
明天會更好|Something Better to Come

Hanna Polak|Denmark / Poland |2015|Color|98 min
電影《明天會更好》(Something Better to Come)是⼀段不平凡的求⽣故事,引領我們前往莫斯科紅場13英哩外的⼀座垃圾場。在這裡,⼈們掙扎與⽣活著…也渴望著⽣活可以變得更好!本場次邀請到家扶柬埔寨分事務所與⼈⽣百味, 交流於行動實踐時,觀察貧困社會現象的所⾒所聞,探索與相對邊緣或弱勢者之間更緊密連結的可能。
本次影展藉由影像的紀實與再現,環繞探討貧窮日常、教育、居住正義、強迫遷移、家的建設等主題,喚起人們對於國際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省思。並邀請大眾一同想像未來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共同生活,也思索個人或台灣在面對不同國際發展議題時,所能扮演的角色。
想知道2021年家扶國際服務影展活動更多訊息,可點此瀏覽影展網站或家扶國際服務臉書。【家扶國際服務影展】作為一名社工,面對真實且脆弱的貧窮,是無力和無奈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e3XDJk


6張圖表證明:每經歷一次重大災難,貧富差距就擴大!|天下雜誌

6張圖表證明:每經歷一次重大災難,貧富差距就擴大!|天下雜誌


香港貧富差距大 有人住豪宅卻有人住0.4坪棺材房 | 大陸傳真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3luvaqc


英國貧富最大區別之一:平均差8顆牙齒

根據《牙科健康雜誌》11月18日發佈的研究結果,英國最窮的人到了70歲,平均比最富的人少8顆牙齒。(fotolia)

【大紀元2014年1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馬麗綜合報導)根據《牙科健康雜誌》11月18日發佈的研究結果,英國最窮的人群到了70歲,平均比最富的人群少8顆牙齒。


這項研究對象包括6,000多名21歲以上的英國人,他們來自不同的收入群體。研究結果發現,社會上最貧窮的20%人口,他們的牙齒狀況跟同齡的富人相比差很多。 那些收入較低、職業階層較低、只受過低等教育的人有很多牙齒疾病,包括蛀牙、牙齦疾病和牙間距過大。這項研究由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紐卡斯爾國民健康系統(NHS)信託基金會、倫敦大學學院和國家社會研究中心聯合開展,旨在探究社會經濟地位和口腔健康之間的關係。

該研究還發現,對於那些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最貧窮階層比最富有階層每人平均少8顆牙齒。

紐卡斯爾大學商學院教授懷爾德曼(John Wildman)說:「這項研究結果很重要,因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份。口腔健康對日常健康非常有利,解決這些現象會使很多人的生活質量有很大改善。」

紐卡斯爾大學牙科學院負責人斯蒂爾(Jimmy Steele)說:「窮人比富人的牙齒更糟糕,這可能沒甚麼令人驚訝的。令人驚訝的是貧富之間的差距這麼大,以及給人們的影響這麼大。」

斯蒂爾承認窮人和富人之間的牙齒健康差距是很多因素導致的,比如,富人可以比窮人獲得更及時的治療。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系的高級講師查可斯(Georgios Tsakos)說,研究發現,受過教育的人口腔健康水平高。她說:「可見人們前半生的教育會對口腔健康有長遠影響。」

儘管有不同的社會差異,調查結果顯示,英國人的平均口腔健康正在改善,尤其是年輕的英國成年人,比他們父母一輩的口腔健康好很多。

2014-08-28
◎ 陳泰仰
暑假期間我和父親一起在工地裡工作,下午五點下班後一整群工人整身油汙臭汗,稍微洗手和洗臉後一起到員工餐廳打了飯菜,看著今天的電視新聞一邊大口扒著飯菜。
其中一則新聞是,馬總統表示台灣貧富差距逐年縮小,政府的努力功不可沒。身邊的叔叔和伯伯們覺得難以置信,因為這和他們所認知的現實剛好相反,於是希望我這個大學生講解給他們聽,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稍微思考了新聞內容後,終於弄懂了馬總統的魔術秀關鍵在於「劃分方法」,現在所用的劃分方法是五等分制,是這幾年才弄出的伎倆,相對於以前的二十等分制來說,二○一一年,社會階層中最頂尖五%的收入大概是最後五%的九十六倍,但若是改用五等分制,頂尖二十%的收入大概是最後二十%的六倍
因此,馬總統說的的確是事實沒錯!但前提是在五等分制的世界裡才會成立。其實這樣玩弄數據的伎倆實在低劣,純粹就是想騙騙不懂統計的基層百姓。
等分制的創立其實是為了統計上方便,減少統計上的成本和時間花費,以較為粗估的方式來呈現現實世界的投影,一個好的等分制除了方便計算之外,更重要的是真實的呈現現實世界的問題。
現實世界中前二十%的人真的一起分享共有的財富嗎?答案顯而易見!當然不是如此。五等分制不過是把更多人拉進去當分母,設法掩蓋社會中金字塔頂端的二、三%財富迅速增長的事實。
我也回想起之前看過一部介紹「世界貧富差距」的短片,過程中採用一百等分制就清楚的揭露了現實世界中,高度貧富差距所帶來的真實問題。貧富差距問題不該是數據上的魔術秀,而是要努力去面對以及處理的社會問題。
(作者為成功大學電機系學生)

 

 

1%>99%!2016全球貧富差距極大化

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警告,全球貧富差距問題日益嚴重,到了2016年,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所握有的財富,恐超過其餘99%人口。(路透)

2015-01-19  10:55

〔本報訊〕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常務董事拜安伊瑪(Winnie Byanyima)19日發表研究報告,預測全球貧富差距的極大化將在2016年突破分水嶺,全球最富有1%人口所握有的財富,將超過其餘99%人的財富總合。

拜安伊瑪表示,根據估計,全球最富有1%人口所握有的財富,在2000年佔全球財富總合的48.7%;這樣數字在2009年明顯下降,當時一度僅佔44%;到了2014年,又提告至佔全球財富總合的48%,預計明年很可能突破50%大關,導致1%大於99%的情況出現。

目前,全球最富有1%人口所握有的確切財富比例約為48.2%,且這所謂的1%最富有人口中,北美和歐洲就佔了77%。

另外,以2014年的情況來說,扣除掉1%人所有的48%全球財富後,剩下的52%全球財富中,有46%仍是由前5分之1富有的人掌握,剩下的6%全球財富,才真正是由80%的多數人分享。

樂施會的研究資料,主要引述自瑞士信貸的全球財富報告和富比世的億萬富翁排行榜數據。該組織的目的,是希望世人們能關注嚴重的財富失衡問題,因為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生活在每天收入不到1.25美元的「絕對貧窮」當中。

期盼正義的社會

2015-01-15  22:27

◎田年豐

日前報導指出,投入房仲業3年,37歲的盧先生,因無力扶養老母與幼子,竟攜子夜宿飯店燒炭自殺。又一個來不及長大,就失去生命的悲哀故事。我內心因此湧現幾個問題:

  • 作者表示,如果有那麼多不法、不公、不義,都在我們的眼皮下,甚或掌聲下發生,那麼我們到底要期盼怎樣的未來呢?圖為民眾抗議。(資料照,記者邱奕統攝)

    作者表示,如果有那麼多不法、不公、不義,都在我們的眼皮下,甚或掌聲下發生,那麼我們到底要期盼怎樣的未來呢?圖為民眾抗議。(資料照,記者邱奕統攝)

一、同一時空下的台灣,為什麼37歲房仲業的壯男,無力養活一家三口?這麼龐大的炒房利得落入誰的口袋?

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民所得飆破2萬元美金的台灣,人民的生活,比諸1980年只有5、6千美金的時代,相對更辛苦。因為極端分配不均,讓僅佔總人口數15趴的軍公教及榮民,耗損掉85%的社會福利,並領走45%以上的稅收資源。但政府狂言這是「依法行政」,司法猖言「公平公正公開」,宗教大師養尊處優叫人要大愛和諧,但我們全國的獨居兒童非官方統計已經飆破4萬名以上,暗夜哭聲響徹雲霄,但有權有勢善良慈祥的大人與大師們怎麼聽不到?

三、為什麼燒炭悲劇一再重演,身家億萬政客們,您們還好意思年領幾百萬元的月退俸?多少人以國民黨黨職併算公職?退休後反而領更多的軍公教們,一家11口10年領走近億元的月退俸;一家4口一年合計領取74萬月退金。這樣還不知足,還很多人蠅營狗苟續佔職缺領第2份薪,再拿去炒房炒股。從這個面向來探討,燒炭等活不下去的人們,不就是被分配不均的福利政策所謀殺?所以,自殺其實是被自殺,而兇手就是那僅佔10趴蠅營狗苟套利,養生健身,追逐福報,天天逍遙過日子的周遭親朋好友,您我所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們。

四、瑞士人因車禍意外,年死亡數「高」達6人之多,其國民因此對政府大為震怒,紛紛赤裸著身子上街抗議。反觀「被自殺」悲劇橫生的台灣人民,我們到底在乎什麼呢?討厭李全教議長買票嗎?那賣票的不就是我們的議員,您選他時有被買票嗎?不齒政客說謊?那自甘一再受騙,被動附和主動護航的不也就是我們自己嗎?嘲諷政客官員演戲,那被牽著鼻子走,一路看戲始終如一的又是誰呢?

最後我想問,如果這麼多不法、不公、不義,都在我們的眼皮下,甚或掌聲下發生,那麼我們到底要期盼怎樣的未來呢?

(自由撰稿人)

--------------------------------------------------------

副董胡志強還需要國家退休金嗎?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1-16 15:25
◎鄧鴻源
因為認同旺旺集團「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理念,甫卸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欣然挑戰新職,在臉書披露將轉戰旺旺集團擔任副董事長。消息曝光後,瞬間成為民眾熱議話題。
甫卸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將轉戰旺旺集團擔任副董事長,作者認為許多國民黨高官退休後都有事業第二春,如此退休公務人員有必要領那麼多退休金嗎?(圖擷取自個人臉書)
胡志強說,「我覺得蔡董真的是台灣最有眼光的人,會把我找來,我相信這次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對此,蔡衍明也強調,「台灣缺少的是實踐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力量,大家不是只有喊愛台灣就好,希望能在胡副董的圓潤作法下,邁向更好的遠景。」
胡志強是否會當旺旺集團的「門神」,不得而知,不過以胡志強之資歷,包括18趴在內,退休後月退俸應該領不少,可能比黃世銘的17萬還多,如今再擔任旺旺集團之副董,待遇應更可觀,等於領雙份極為優厚之薪水,這樣能服人嗎?為何所有好康耶都是國民黨高官的特權?
國民黨高官曾經被爆料黨職年資併公職年資,在職已經不少,退休後「更上一層樓」,可謂年紀越老越值錢,相較於時下許多人杯水車薪,甚至求職無門,未免太不公平了吧?為何企業不「雪中送炭」給年輕人機會,卻只會「錦上添花」讓有錢人更有錢?這不是貧富差距日益懸殊之主因嗎?
可以想見的是,許多國民黨高官退休後都有事業第二春,不論是胡志強,甚至最近退休之司法與警察首長,他們退休後都可能被企業聘去當「門神」,收入更可觀,事實上不是已有許多國民黨高官正在民間企業擔任高職嗎?既然如此,退休公務人員有必要領那麼多退休金嗎?所得替代率需要給那麼高嗎?又有必要領18趴嗎?18趴是給早期退休極低收入者,最近20年退休者有必要領嗎?
台灣所得替代率居世界之冠,外加18趴,以致國債高築,許多公務員還千方百計貪汙,如林益世、葉世文、賴素如,以及最近的監獄管理員與高雄建管處官員的貪瀆案,真是不勝枚舉。國家不幸,用這麼多人民納稅錢養一群「狼心狗肺」者,叫人怎麼服氣!公務體系也應像新加坡或民間企業一樣,有嚴格淘汰制度才能有效率與服務品質,否則在國民黨主政下,始終像一灘「爛泥巴」。
胡志強說,「我覺得蔡董真的是台灣最有眼光的人」,對他當然是如此,然而對其他人怎麼說呢?長久以來,在國民黨主政下,社會上真是充滿許多不公不義的事啊!
(大學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