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一定比有另一半的人寂寞?科學告訴你:劃錯重點了!

photos放大顯示 來源:mrhayata@flickr, CC BY-SA 2.0

「晚上下班後要去哪裡?」右邊的同學說。

「可能抱著自己的右手,一邊吃洋芋片一邊看來自星星的你吧?」左邊的同學說。

「吃湯圓好了,最好噎死。」後面一股低氣壓過境,上個月論文被老闆釘到起飛,女友又人間蒸發好多天,老實說,我們都不知道現在的他們到底還有沒有在一起。我默默收拾著看不完的paper,打開筆記本列一下待做事項,卻掉出了一張的票根,以為已經平復的情緒,又湧起酸辛。

她現在,好嗎?

單身,錯了嗎?

「明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兼陽曆二月十四,情侶提燈籠,亮上加亮,雙重閃光。」Z編在情人節前一天說,語氣裡充滿各種複雜。在這樣百感交集的日子,不知道為什麼,常有一種莫名而淡淡的哀傷上身。或許,你可以用去死去死團的語氣問自己:有另一半的人過得比單身者快樂嗎?

過去單身(Singlehood)的研究結果大多莫衷一是,有些研究者發現有伴比較幸福(即使效果量通常很小),例如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Scott R. Braithwaite和他的同事調查了1621個大學生,其中單身者占了56%。他們發現有穩定伴侶的人比單身者經歷較少的心理健康問題、較固定的性行為對象、較少肥胖或過重,不過在身體健康其他指標上則沒有顯著差異。

但有些研究則主張「單身的人並沒有過得比較差」。曾有長達18年的縱貫研究問了一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那些結婚的人,有比他們在單身的時候幸福嗎?Richard Lucas和他的同事所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在剛結婚的時候,我們的幸福感(happiness)的確有小小的提升,但很快又會降回跟先前一樣。

所以到底是怎樣?如果單身沒什麼不好,我們為什麼還是會感到寂寞?或許,我們應該擺問題換的角度想:會不會單身與否,根本不是寂寞的核心?

有個朋友單身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所以她一度想要研究單身與寂寞之間的關聯性。經過一番文獻搜索,結果她發現雖然各心理學家對於寂寞(loneliness)定義不同,但至少在親密關係中,一個有趣的觀點是:真正寂寞並不是孤單一人,而是無法跟想要的人在一起。

當妳愛的人並不愛妳,妳等的人已經不再等妳,讓妳日夜傷心魂牽夢縈的人已經在別人懷裡的時候,縱使有再多的陪伴、再多的朋友、再多的問候,都還是會感到一絲絲寂寞。這種寂寞感在社會心理學上稱做「情緒性寂寞」(emotional loneliness),指的是一種無法得到所愛的強烈情緒,例如在追不到、分手後、或是伴侶死亡等連帶引起的感受。

這樣聽起來,我們人生或多或少都是為愛而生。如果無法擁有一段感情,似乎就得承受孤單?其實不然,有些人即使抱著愛人,仍然覺得寂寞滿滿。
擁抱不了的孤單

跟一個人在一起真的會比較開心嗎?答案是不一定。過去研究顯示,並不是找一個人陪你就能幸福,而是「讓你愉快的人際關係」才能讓你幸福。重要的不是身邊有沒有伴,而是他能否有效地陪伴。如果你難過害怕傷心的時候,他都不在你身邊,倘若你需要安慰照料的時候,他都只以冷漠相對,那麼你只是在虛假的戀愛殼裡面,一天拖過一天地自我欺騙。

一個人雖有一個人的寂寞,兩個人仍然存在兩個人的孤單。如果陪在妳身邊的他無法聽你、看你、給你關懷,甚至陪著你的時候想著她、忘懷不了舊情舊傷,那麼這樣的關係裡不但得不到溫柔,還讓你感到更多無奈和寂寞。

發現了嗎?真正主導我們寂寞感受的,不是一個人或兩個人,而是你覺得你現在的生活,究竟足不足夠(sufficient)?如果他無法給你更多,你就得學會給自己多一點沉澱與成熟。沒錯,愛不會為誰倒退一秒,但你可以選擇空出幾個小時讓自己過得好。

你就不要想起我

與田馥甄想像得有些不同,一直寂寞寂寞下去是不會好的,長期還可能會產生無望或憂鬱的感受。所以許多學者都建議多走出去,多和朋友聚聚、向他們說說自己的情緒。

這些方法有時候的確管用,可是也有時候,我們只是缺乏一些好好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撐著快崩解的身體工作、擔憂同事上司的眼光、深怕辜負父母的期待,太多太重太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只為別人而活,卻忘了自己的生命該由自己掌握。只要不是一個人的地方,就得承擔兩個人的重量,說一些言不及義的話來化解尷尬,其實背負一整天的情緒,根本不想再說任何一句話。

一個人,也能感動的瞬間

走在寒風搭著要下不下的細雨,把臉頰刺得有些疼。我拐進巷口,在那家乾麵店拉了張椅子坐了下來,把手機關機。

一個熟悉的身影從裡面走了出來,在圍裙上擦了擦手,臉上堆滿笑容,什麼也沒有說,就開始忙著下麵、切菜、調醬料。趁著等待的時間,將剛剛到誠品買的《從中亞到南極》拿出來,花時間翻一翻、閉起眼睛聞一聞書間扉頁,感覺一下世界各個角落的味道。

麵端上桌,熱得我的臉都快感動地流下淚來。夾一口前夜特別滷好的豆干送進嘴裡,試著讓它停留在我的舌尖多一點,然後喝一口湯,想像一道溫泉般的淺綠色溫暖從頭頂上澆灌下來。香氣四溢的黑輪都還沒嚐,我已紅了眼眶。

多年前我們每次看完電影,都會來這裡依偎著一起吃麵,多年以來我總是抱持著哀悼的心態守著這個我們曾共同擁有過的溫暖。可是這幾個年頭,我開始發現自己不再愛當那個自願自憐的自己,而是真正喜歡這裡、也喜歡上話不多的老闆娘、以及麵條紮實的口感。

於是,在他離開我不知道多少天以後的今天,我終於能收拾寂寞、告別從前,並不是因為我找到了新的依戀,而是我開始嘗試體驗,一個人也能感動的瞬間。
1.下面提供各種身分的人情人節的服務:
 (1)如果你們剛分手,可以參考<找回最初的感覺>。
 (2)如果你們分隔兩地遠距離又不確定目前的關係,可以參考<我們之間隔著的不是距離>。
 (3)如果還想挽回,可以參考<分開再愛>。
 (4)如果你們已經分開多年,你還會想起她,可以參考<在七夕之後:不存在的情人>。
 (5)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約會好,可以參考<習慣了,怎麼辦?一起走出戀愛倦怠期>。
2.心理健康問題包括:飲酒、憂鬱、焦慮、藥物濫用、吃太多或吃太少、人際關係困難和壓力等等。其他討論請見暢銷書《單身,不是你想的那樣!》
3.對寂寞感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讀這篇言簡意賅又專業的分析。學者SEAN S. SEEPERSAD用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角度來詮釋寂寞,非常了得!
4.文中的統計數字與性別差異,均只描述平均值。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5.本文改寫自「寂寞,寂寞好不好」。

1.下面提供各種身分的人情人節的服務:
 (1)如果你們剛分手,可以參考<找回最初的感覺>。
 (2)如果你們分隔兩地遠距離又不確定目前的關係,可以參考<我們之間隔著的不是距離>。
 (3)如果還想挽回,可以參考<分開再愛>。
 (4)如果你們已經分開多年,你還會想起她,可以參考<在七夕之後:不存在的情人>。
 (5)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約會好,可以參考<習慣了,怎麼辦?一起走出戀愛倦怠期>。
2.心理健康問題包括:飲酒、憂鬱、焦慮、藥物濫用、吃太多或吃太少、人際關係困難和壓力等等。其他討論請見暢銷書《單身,不是你想的那樣!》
3.對寂寞感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讀這篇言簡意賅又專業的分析。學者SEAN S. SEEPERSAD用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角度來詮釋寂寞,非常了得!
4.文中的統計數字與性別差異,均只描述平均值。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5.本文改寫自「寂寞,寂寞好不好」。

[延伸閱讀]

Braithwaite, S.R., R. Delevi, and F.D. Fincham,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0. 17(1): p. 1-12.
DePaulo, B.M. and W.L. Morris, The unrecognized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singl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15(5): p. 251-254.
Brehm, S.S., Intimate relationships. xviii ed. 1985, New York: Crown Publishing Group. 459.
Weiss, R.S., Loneliness: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and social isolation. 1973, Cambridge, MA, US: The MIT Press. xxii, 236.
Young, J.E., Loneliness,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therap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Loneliness: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L.A. Peplau and D. Perlman, Editors. 1982, Wiley: New York. p. 379-406.
Munsey, C., Does marriage make us happy?, in Monitor on Psychology201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p. 20-21.
Segrin, C., et al., Symptoms of depression, relational quality, and loneliness in dating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3. 10(1): p. 25-36.
Flora, J. and C. Segrin,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 dating couples: Implications for relational satisfaction and lonelines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0.17(6): p. 811-825.
Schachner, D.A., Shaver, P. R.,Gillath, O., Attachment style and long-term singlehood.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8. 15(4): p. 479-491.
Peplau, L.A. and D. Perlman, Loneliness : a sourcebook of curren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rapy. 1982, New York: Wiley.
林月盛, 寂寞及其適應策略之探討. 諮商與輔導, 2010(300): p. 8-10+25.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一個人可以愛許多人,各自屬於不同關係/性格取決於文化的程度遠高於原本的想像。不是性別使女人盤起頭髮,傾聽他人心事。不是「種族」使某些國家時常大動干戈,侵略鄰國。反之,背後原由是數世紀以來漸漸建立的社會期望與行為規範形塑了每個人的心理/我們也許認為男性好戰,因此愛踢足球,但其實原因可能在於(基於武斷理由或純為方便)他們得負責上戰場。同理,我們也許認為女性慈愛,所以愛照顧小孩,但其實是她們被分配到照顧小孩的任務,所以社會教她們要慈愛。在這些假定下,我們忘掉人都有溫和或粗暴的潛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