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

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

臺灣總督樺山資紀

 

 2015-08-27_115028

臺灣總督樺山資紀

2015-08-27_1151262015-10-13_212039

中文名稱: 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
所在展區: 鉅變與新秩序 > 割讓臺灣 > 臺灣征服戰爭
物件類型/形式: 圖版 / 仿製品
物件描述: 此圖目前最常見的為收錄於1895年曾來臺的美國記者禮密臣(J. Davidson)於1903年所著的《臺灣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內容為漢人畫家所繪製,來臺灣幫辦軍務的劉永福將日本的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斬首圖,但這其實是想像虛構,事實為劉永福最後兵敗,逃亡回中國。
參考來源: James W. Davidson,《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臺北:南天書局,1988復刻)。

--------------------------------------------------------------------------------

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
劉小姐大破倭奴圖

438614490_m893673_530061380447884_1511279626375020023_o  

  20121011101208574 (1)  

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審問

1895年10月21日,日軍(第二師團)陷臺南府,“臺灣民主國”亡。日軍登陸台灣後,隨即取得台北,幾乎兵不血刃。然而越往南,所遭遇的抵抗越頑強。日軍於北部應付的乃是正式編制的勇營,南部的對手則主要是民間保甲所組織的團練。日本全臺底定後,一方面為了消弭抗日分子,同時也為了建立有效的殖民統治,遂利用原有的保甲制度,建立有效的殖民治理組織。有關此一重要議題的深入解析,可參考本所研究成果:洪秋芬,〈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

-------------------------------------------------

東洋求和圖

1204-548  

---------------------------------------

你 正 凝 視 著 掛 在 牆 上 的 這 幅 名 叫 「 劉 大 將 軍 擒 獲 倭 督 樺 山 斬 首 全 圖 」 的 宣 傳 畫 。 提 起 這 張 獨 立 戰 爭 時 期 的 名 畫 , 幾 乎 可 說 是 無 人 不 知 , 任 何 臺 灣 民 主 國 的 國 民 不 可 能 沒 看 過 這 幅 畫 的 仿 製 品 , 那 怕 他 是 住 在 山 區 或 是 農 間 。 但 是 , 直 到 今 天 你 才 終 於 看 到 這 幅 畫 的 真 蹟 了 。

    當 然 你 也 很 清 楚 , 這 畫 所 描 繪 的 並 不 是 真 實 的 歷 史 , 大 日 本 帝 國 第 一 任 也 是 最 後 一 任 臺 灣 總 督 樺 山 資 紀 並 不 是 死 在 劉 永 福 元 帥 面 前 , 而 是 在 黑 旗 軍 反 攻 臺 北 的 那 一 仗 中 , 被 支 援 攻 城 的 「 九 九 九 」 一 砲 斃 命 的 。

    說 到 這 艘 「 九 九 九 」 , 幾 乎 可 說 是 臺 灣 民 主 國 立 國 史 上 最 傳 奇 的 角 色 , 這 艘 飄 著 紅 底 五 顆 黃 星 , 噸 位 等 同 北 洋 海 軍 最 大 的 鎮 遠 及 定 遠 , 卻 沒 人 知 道 從 那 來 的 巨 艦 在 永 清 元 年 七 月 日 軍 調 近 衛 師 團 第 二 混 成 旅 團 來 臺 的 路 上 , 跟 日 艦 發 生 衝 突 , 沒 兩 三 下 就 把 日 本 海 軍 解 決 的 一 個 不 剩 , 外 加 正 要 運 到 臺 灣 的 部 隊 。 隨 著 其 往 後 在 臺 灣 外 海 不 斷 襲 擊 日 本 艦 隊 , 使 得 日 本 在 臺 部 隊 兵 力 給 養 不 足 , 也 讓 黑 旗 軍 收 復 新 竹 縣 城 , 進 逼 臺 北 府 城 。 不 久 劉 永 福 終 於 成 功 地 與 其 連 絡 上 , 雙 方 約 定 在 臺 灣 民 主 國 剩 下 的 黑 旗 軍 主 力 進 攻 臺 北 時 , 開 不 進 淡 水 河 的 九 九 九 由 淡 水 外 海 發 炮 支 援 , 在 其 難 以 置 信 的 遠 距 離 精 準 砲 轟 下 , 黑 旗 軍 終 於 收 復 臺 北 , 不 久 又 在 其 協 助 下 收 復 基 隆

    隨 著 九 九 九 進 入 基 隆 港 補 充 煤 碳 , 艦 上 的 人 不 但 熱 心 地 傳 授 黑 旗 軍 一 些 前 所 未 聞 的 戰 法 , 甚 致 還 大 方 地 教 其 製 造 一 種 可 以 讓 一 般 步 槍 像 機 關 槍 一 樣 連 射 的 「 突 擊 步 槍 」 , 僅 管 學 得 不 是 很 精 通 , 但 黑 旗 軍 還 是 成 功 地 組 織 一 支 由 臨 時 改 造 客 輪 、 氣 球 隊 、 以 及 船 載 山 砲 組 成 的 遠 征 陸 戰 隊 , 在 吳 彭 年 的 指 揮 下 , 與 九 九 九 聯 手 突 襲 東 京 , 成 功 地 盡 殲 剩 下 未 派 赴 臺 灣 的 近 衛 師 團 , 將 藍 地 黃 虎 旗 掛 上 大 日 本 帝 國 國 會 大 廈 頂 端 , 迫 使 日 本 簽 下 城 下 之 盟 同 意 臺 灣 民 主 國 的 獨 立 。 之 後 沒 多 久 , 憑 空 出 現 的 九 九 九 就 不 知 去 向 了 , 留 下 的 突 擊 步 槍 製 造 技 術 , 則 讓 臺 灣 在 往 後 四 十 多 年 的 歷 史 中 , 能 在 世 界 軍 火 商 界 佔 有 一 重 要 的 一 席 。

    當 年 你 聽 到 這 故 事 時 , 只 把 這 段 當 做 每 個 國 家 建 立 時 所 不 可 或 缺 的 「 建 國 傳 奇 」 來 看 , 然 而 昨 天 你 問 當 年 未 滿 二 十 , 如 今 卻 已 六 十 多 的 空 軍 元 帥 吳 彭 年 時 , 他 不 但 完 全 證 實 你 以 前 所 聽 過 的 故 事 , 還 補 充 就 是 因 為 當 時 登 陸 東 京 時 愛 上 了 搭 乘 熱 氣 球 的 感 覺 , 他 才 會 大 力 支 持 創 立 並 轉 任 空 軍 的 。 現 在 臺 灣 這 樣 的 小 國 , 卻 有 八 個 聯 隊 的 空 軍 也 是 這 個 原 因 。 「 目 前 唯 一 的 元 帥 既 然 是 空 軍 , 當 然 會 大 力 加 強 空 軍 了 。 」 當 時 在 座 的 另 外 三 個 上 將 - - 姜 紹 祖 、 吳 湯 興 、 徐 驤 - - 就 是 這 樣 笑 著 附 和 的 。

    當 然 , 這 幾 位 現 存 獨 立 戰 爭 時 期 的 傳 奇 英 雄 們 雖 掛 著 元 帥 、 上 將 的 官 階 , 但 早 就 不 過 問 軍 事 了 , 現 在 的 幫 辦 - - 也 就 是 國 外 一 般 所 稱 的 總 參 謀 長 - - 是 由 獨 立 戰 爭 時 還 只 是 一 介 管 帶 的 林 少 貓 中 將 擔 任 , 並 直 轄 專 門 召 募 中 國 大 陸 的 閩 浙 粵 桂 越 人 士 , 屬 於 雇 傭 軍 的 黑 旗 軍 五 師 一 旅 ; 而 跟 他 同 輩 的 柯 鐵 則 擔 任 陸 軍 統 領 , 下 轄 有 四 師 二 旅 又 一 團 的 臺 灣 民 主 國 正 規 軍 。 海 軍 統 領 簡 成 功 則 轄 有 一 支 以 一 艘 無 畏 級 戰 艦 臺 灣 號 與 四 艘 巡 洋 艦 為 主 力 組 成 之 海 軍 。 比 較 特 別 的 則 是 空 軍 統 領 , 由 出 身 新 竹 , 年 僅 三 十 一 歲 的 陳 金 水 少 將 負 責 。

    政 府 裡 也 是 人 才 濟 濟 , 身 為 首 任 臺 東 知 州 胡 傳 的 少 公 子 胡 適 , 目 前 是 外 務 大 臣 , 而 林 朝 棟 的 公 子 林 祖 密 則 是 軍 務 大 臣 , 內 務 大 臣 則 是 蔣 渭 水 , 負 責 到 處 召 募 黑 旗 軍 新 成 員 兼 進 行 軍 事 情 報 活 動 的 游 說 使 則 是 翁 俊 明 , 至 於 身 為 國 家 元 首 與 政 府 首 長 的 總 統 , 則 由 林 獻 堂 擔 任 。

    而 你 呢 ? 做 為 初 選 入 僅 由 十 五 人 所 組 成 的 議 院 一 份 子 , 你 已 經 知 道 了 : 沒 有 拿 下 臺 灣 的 日 本 在 後 來 改 往 大 陸 發 展 , 除 了 合 併 朝 鮮 外 , 還 在 中 國 境 內 設 立 了 滿 洲 國 及 蒙 古 軍 政 府 等 地 方 , 而 由 於 失 去 臺 灣 後 發 生 革 命 , 讓 大 清 至 此 只 存 在 於 民 主 國 的 年 號 「 永 清 」 裡 。 新 成 立 的 中 華 民 國 , 立 國 以 來 始 終 苦 惱 於 內 戰 , 國 內 的 廣 東 廣 西 成 立 一 個 半 獨 立 的 西 南 政 務 委 員 會 , 而 新 疆 省 更 是 不 與 民 國 中 央 來 往 。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誰 都 可 看 出 , 日 本 人 終 將 慢 慢 征 服 中 國 。 那 麼 , 日 本 下 來 的 目 標 是 否 又 將 指 向 臺 灣 ?

------------------------

20130415091935255 (1)  

兩國和好:民間誤認《馬關條約》係日本戰敗乞和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清廷放棄對朝鮮的宗主權,並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從此東亞局勢為之丕變,其影響至今仍存在。有關《馬關條約》的研究亦是歷久彌新的課題,相關探討可見本所出版:林子候,〈乙未馬關條約之再檢視〉。

-------------------------------------- 

20120926153615163201211121051364872012101110120857420130415091935255twmemory5561

臺灣總督樺山資紀

2015-08-27_1150282015-08-27_11512620120926153615163  

甲午戰爭120年 台史博開展
樺山資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GIIAt
劉永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WmYKE6

 《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描繪大將軍劉永福擒獲樺山總督,宣傳抗日的成功,後來證實是當時滿清捏造的假消息 (台史博提供、記者林雪娟翻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今年為甲午戰爭一百二十週年,因為甲午戰爭,滿清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這段歷史資料目前正在台史博展出,有興趣民眾不妨前往了解。
 台史博表示,甲午戰爭為中國在國際局勢發展上的轉捩點,日本躍升為亞洲新興強國。當割讓消息傳至台灣,在台的官紳主導成立了「台灣民主國」,以台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藍地黃虎為國旗,希望引起國際注目,以外交手段阻止日本接收台灣,但是日軍登陸,民主國抵抗不力,總統逃回大陸,經過半年多,日軍陸續平定台灣各地的抗日行動,開啟了日本在台五十年統治。
 透過《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台灣征討圖繪》立場迥異的圖像,可觀察到立場影響報導問題。台史博指出,前者主題為劉大將軍擒獲樺山總督,宣傳抗日成功,後者著重描繪日軍英勇鎮壓台灣義勇軍,顯現滿清、日本兩國媒體由於立場不同,針對同一戰事有不同的解讀。
 台史博指出,前者是滿清捏造的假消息,實際上劉永福在日軍包圍台南城前,眼看大勢已去,連夜潛逃到廈門。不過,該報導最後強調純為線民所言,作者愛蓮生所繪。

你 正 凝 視 著 掛 在 牆 上 的 這 幅 名 叫 「 劉 大 將 軍 擒 獲 倭 督 樺 山 斬 首 全 圖 」 的 宣 傳 畫 。 提 起 這 張 獨 立 戰 爭 時 期 的 名 畫 , 幾 乎 可 說 是 無 人 不 知 , 任 何 臺 灣 民 主 國 的 國 民 不 可 能 沒 看 過 這 幅 畫 的 仿 製 品 , 那 怕 他 是 住 在 山 區 或 是 農 間 。 但 是 , 直 到 今 天 你 才 終 於 看 到 這 幅 畫 的 真 蹟 了 。

    當 然 你 也 很 清 楚 , 這 畫 所 描 繪 的 並 不 是 真 實 的 歷 史 , 大 日 本 帝 國 第 一 任 也 是 最 後 一 任 臺 灣 總 督 樺 山 資 紀 並 不 是 死 在 劉 永 福 元 帥 面 前 , 而 是 在 黑 旗 軍 反 攻 臺 北 的 那 一 仗 中 , 被 支 援 攻 城 的 「 九 九 九 」 一 砲 斃 命 的 。

    說 到 這 艘 「 九 九 九 」 , 幾 乎 可 說 是 臺 灣 民 主 國 立 國 史 上 最 傳 奇 的 角 色 , 這 艘 飄 著 紅 底 五 顆 黃 星 , 噸 位 等 同 北 洋 海 軍 最 大 的 鎮 遠 及 定 遠 , 卻 沒 人 知 道 從 那 來 的 巨 艦 在 永 清 元 年 七 月 日 軍 調 近 衛 師 團 第 二 混 成 旅 團 來 臺 的 路 上 , 跟 日 艦 發 生 衝 突 , 沒 兩 三 下 就 把 日 本 海 軍 解 決 的 一 個 不 剩 , 外 加 正 要 運 到 臺 灣 的 部 隊 。 隨 著 其 往 後 在 臺 灣 外 海 不 斷 襲 擊 日 本 艦 隊 , 使 得 日 本 在 臺 部 隊 兵 力 給 養 不 足 , 也 讓 黑 旗 軍 收 復 新 竹 縣 城 , 進 逼 臺 北 府 城 。 不 久 劉 永 福 終 於 成 功 地 與 其 連 絡 上 , 雙 方 約 定 在 臺 灣 民 主 國 剩 下 的 黑 旗 軍 主 力 進 攻 臺 北 時 , 開 不 進 淡 水 河 的 九 九 九 由 淡 水 外 海 發 炮 支 援 , 在 其 難 以 置 信 的 遠 距 離 精 準 砲 轟 下 , 黑 旗 軍 終 於 收 復 臺 北 , 不 久 又 在 其 協 助 下 收 復 基 隆 。

    隨 著 九 九 九 進 入 基 隆 港 補 充 煤 碳 , 艦 上 的 人 不 但 熱 心 地 傳 授 黑 旗 軍 一 些 前 所 未 聞 的 戰 法 , 甚 致 還 大 方 地 教 其 製 造 一 種 可 以 讓 一 般 步 槍 像 機 關 槍 一 樣 連 射 的 「 突 擊 步 槍 」 , 僅 管 學 得 不 是 很 精 通 , 但 黑 旗 軍 還 是 成 功 地 組 織 一 支 由 臨 時 改 造 客 輪 、 氣 球 隊 、 以 及 船 載 山 砲 組 成 的 遠 征 陸 戰 隊 , 在 吳 彭 年 的 指 揮 下 , 與 九 九 九 聯 手 突 襲 東 京 , 成 功 地 盡 殲 剩 下 未 派 赴 臺 灣 的 近 衛 師 團 , 將 藍 地 黃 虎 旗 掛 上 大 日 本 帝 國 國 會 大 廈 頂 端 , 迫 使 日 本 簽 下 城 下 之 盟 同 意 臺 灣 民 主 國 的 獨 立 。 之 後 沒 多 久 , 憑 空 出 現 的 九 九 九 就 不 知 去 向 了 , 留 下 的 突 擊 步 槍 製 造 技 術 , 則 讓 臺 灣 在 往 後 四 十 多 年 的 歷 史 中 , 能 在 世 界 軍 火 商 界 佔 有 一 重 要 的 一 席 。

    當 年 你 聽 到 這 故 事 時 , 只 把 這 段 當 做 每 個 國 家 建 立 時 所 不 可 或 缺 的 「 建 國 傳 奇 」 來 看 , 然 而 昨 天 你 問 當 年 未 滿 二 十 , 如 今 卻 已 六 十 多 的 空 軍 元 帥 吳 彭 年 時 , 他 不 但 完 全 證 實 你 以 前 所 聽 過 的 故 事 , 還 補 充 就 是 因 為 當 時 登 陸 東 京 時 愛 上 了 搭 乘 熱 氣 球 的 感 覺 , 他 才 會 大 力 支 持 創 立 並 轉 任 空 軍 的 。 現 在 臺 灣 這 樣 的 小 國 , 卻 有 八 個 聯 隊 的 空 軍 也 是 這 個 原 因 。 「 目 前 唯 一 的 元 帥 既 然 是 空 軍 , 當 然 會 大 力 加 強 空 軍 了 。 」 當 時 在 座 的 另 外 三 個 上 將 - - 姜 紹 祖 、 吳 湯 興 、 徐 驤 - - 就 是 這 樣 笑 著 附 和 的 。

    當 然 , 這 幾 位 現 存 獨 立 戰 爭 時 期 的 傳 奇 英 雄 們 雖 掛 著 元 帥 、 上 將 的 官 階 , 但 早 就 不 過 問 軍 事 了 , 現 在 的 幫 辦 - - 也 就 是 國 外 一 般 所 稱 的 總 參 謀 長 - - 是 由 獨 立 戰 爭 時 還 只 是 一 介 管 帶 的 林 少 貓 中 將 擔 任 , 並 直 轄 專 門 召 募 中 國 大 陸 的 閩 浙 粵 桂 越 人 士 , 屬 於 雇 傭 軍 的 黑 旗 軍 五 師 一 旅 ; 而 跟 他 同 輩 的 柯 鐵 則 擔 任 陸 軍 統 領 , 下 轄 有 四 師 二 旅 又 一 團 的 臺 灣 民 主 國 正 規 軍 。 海 軍 統 領 簡 成 功 則 轄 有 一 支 以 一 艘 無 畏 級 戰 艦 臺 灣 號 與 四 艘 巡 洋 艦 為 主 力 組 成 之 海 軍 。 比 較 特 別 的 則 是 空 軍 統 領 , 由 出 身 新 竹 , 年 僅 三 十 一 歲 的 陳 金 水 少 將 負 責 。

    政 府 裡 也 是 人 才 濟 濟 , 身 為 首 任 臺 東 知 州 胡 傳 的 少 公 子 胡 適 , 目 前 是 外 務 大 臣 , 而 林 朝 棟 的 公 子 林 祖 密 則 是 軍 務 大 臣 , 內 務 大 臣 則 是 蔣 渭 水 , 負 責 到 處 召 募 黑 旗 軍 新 成 員 兼 進 行 軍 事 情 報 活 動 的 游 說 使 則 是 翁 俊 明 , 至 於 身 為 國 家 元 首 與 政 府 首 長 的 總 統 , 則 由 林 獻 堂 擔 任 。

    而 你 呢 ? 做 為 初 選 入 僅 由 十 五 人 所 組 成 的 議 院 一 份 子 , 你 已 經 知 道 了 : 沒 有 拿 下 臺 灣 的 日 本 在 後 來 改 往 大 陸 發 展 , 除 了 合 併 朝 鮮 外 , 還 在 中 國 境 內 設 立 了 滿 洲 國 及 蒙 古 軍 政 府 等 地 方 , 而 由 於 失 去 臺 灣 後 發 生 革 命 , 讓 大 清 至 此 只 存 在 於 民 主 國 的 年 號 「 永 清 」 裡 。 新 成 立 的 中 華 民 國 , 立 國 以 來 始 終 苦 惱 於 內 戰 , 國 內 的 廣 東 廣 西 成 立 一 個 半 獨 立 的 西 南 政 務 委 員 會 , 而 新 疆 省 更 是 不 與 民 國 中 央 來 往 。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誰 都 可 看 出 , 日 本 人 終 將 慢 慢 征 服 中 國 。 那 麼 , 日 本 下 來 的 目 標 是 否 又 將 指 向 臺 灣 ?
-------------------

twmemory5505P_20150828_161145
劉永福當時駐地在台南
所以背景的城門
就應是台南的城牆與城門了

軍門 林朝棟(有到台南,和劉永福合流嗎?)
乙未之役,率棟軍駐彰化,以拒日人。是年五月,臺北既失,率師北援,及至後龍,聞,日軍己至桃仔園(今桃園市),復回駐彰化,旋奉旨內渡。詔歸南洋大臣劉坤一差遣;統領棟軍防海州。尋辭歸廈門,營樟腦,未幾遷居上海而卒。
http://www.hwufeng.taichung.gov.tw/ct.a ... &mp=102330

軍門 吳光亮(有到台南,和劉永福合流嗎?)
吳光亮綠營總兵,於同治13年8月17日來臺,光緒21年6月在苗栗抗日兵敗後內渡回中國。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 ... ord=%BF%B9
----------------------
日本也有一張日軍攻打臺南城的圖畫。
畫中的城門好幾層樓,比較像南京那種,臺灣從來沒有過。
畫中日軍大砲猛烈轟擊,可是實際上根本沒有這樣。
臆造真是不分陣營呢。
像是北京城了
南京城還沒這樣規模
詳細的創作年代不詳,繪圖者為「半古」,繪製的內容是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在台發生乙未戰爭,日軍進攻台南城的假想畫面。
繪師本身應該並未來過台灣,不僅把台南城的燕尾紅瓦城樓錯畫成中國北方宮殿式,繪製的內容與史實也有很大的出入,當時日軍抵達台南城外時,台灣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見大勢已去,棄守潛逃,城內情勢緊張,台南士紳便請託巴克禮及宋忠堅兩位牧師受向日軍乃木希典將軍交涉,最終使日軍和平由小南門入城。
---------------------
林朝棟:
林朝棟,字蔭堂,號又密,本鄉錦榮村人;前清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之長子。生於咸豐元年(一八五○)九月二十四日,光緒三十年(一九○四)四月十四日病逝於上海,享年五十有四。

林氏自少好讀孫吳兵法及韜略行陣諸書;善武術,被傷左目,故里人謔稱為「目仔統領」。以世職襲騎都尉,援例納貲晉敘兵部郎中。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法人犯臺,欽差大臣劉銘傳蒞臺辦理防務,岑毓英知朝棟能,預為之薦,使辦團練,並率鄉勇拒戰於三貂嶺、八堵間,遂復基隆,以軍功保選為道員,旋加二品銜,賞戴花翎。

既而臺灣建省,銘傳任巡撫,益倚重之。遂統領棟字軍,委辦中路營務處,握為撫墾局局長,招撫「山番」;曾討卓蘭、大湖(皆在今苗栗縣境)、大斜崁(在今桃園縣等「番」,望風歸順者數十社,拓土數百里,清廷嘉其功,賜勁勇巴圖魯徽號。命統領棟軍全臺營務處以勞積,而與墾契,許在中部沿山之野,及近海浮復地,招佃墾耕,並允全臺樟腦專賣之權。光緒十四年,清丈田畝,施九緞事起,圍彰化城,朝棟力撫亂民,捕治禍首;以致桑梓不驚,而禍亂敉平。以功賞穿黃馬掛,時以道員穿黃馬掛者,僅朝棟一人而已。乙未之役,率棟軍駐彰化,以拒日人。是年五月,臺北既失,率師北援,及至後龍,聞,日軍己至桃仔園(今桃園市),復回駐彰化,旋奉旨內渡。詔歸南洋大臣劉坤一差遣;統領棟軍防海州。尋辭歸廈門,營樟腦,未幾遷居上海而卒。
---------------
辭條名稱:吳光亮
「後山保障」乃清代遺留之木製牌匾,匾橫向長約170公分,高約70公分,匾身以黑漆為底,中間以金漆陰雕楷書體「後山保障」四字,匾身週緣浮雕金龍,為花蓮縣現存最古老之清代碑匾。該匾現懸於玉里鎮協天宮正殿步口上方,右端有「光緒七年辛巳孟冬吉立」,左端有「欽加總鎮銜總帶飛虎左營兼理中路招撫墾務福建即補協鎮府提督吳 敬奉」等字樣。玉里市區舊稱璞石閣,一說源自布農族語Potsuko,意為「風塵之巷」;一說出自阿美族語「派派可pahko(蕨類)」之譯音,以產蕨而得名。吳光亮為清代綠營總兵,原籍中國廣東省揭陽(或英德)縣人,於同治13年8月17日來臺,光緒21年6月在苗栗抗日兵敗後內渡回中國。
  緣於清同治13年間,清廷船務大臣沈葆楨倡議後山「開山撫番」,吳光亮奉命於光緒元年元月9日率「飛虎軍」2,000餘人開中路,自南投林圯埔、社寮開工,11月8日抵達璞石閣。
  清代開墾後山前後歷經五個階段:(一)光緒元年12月至光緒3年5月:以招撫為主,並行「兵屯」、「兵招民墾」。(二)光緒3年5月至光緒5年9月:「招墾局」時期,以璞石閣為界,分成南北兩個經理區,以「官招民墾」為主。(三)光緒5年10月至12年5月:廢招墾局,改為「民招民墾」,墾務分成卑南、璞石閣、奇萊三區。(四)光緒12年秋以後:清賦時期,在南、北兩府分設「清賦總局」,查戶口、清丈、造冊等。(五)光緒12年5月年至日治:撫墾局時期,後山設卑南撫墾局,下設秀姑巒、花蓮港兩撫墾分局,以「招撫」為重點,也兼理墾務。
  吳光亮雖於光緒元年底即開通中路,但本人始終未親臨後山主持營、墾務。遲至光緒3年5月始親駐璞石閣,據傳玉里協天宮即為當時吳光亮所率的中路「飛虎軍」主營駐紮之地,該軍於營中奉祀「關聖帝君」,此即協天宮信仰之起源。「後山保障」匾上署年光緒7年冬,與吳光亮9月調任之期大致相符,從匾上所記的官銜來看,此匾應是吳光亮本人手書。
---------------------
中外通商共慶大放花燈圖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 http://goo.gl/WXfijr
------------------------
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

1901年9月7日,清廷與八國聯軍代表簽訂《辛丑和約》。列強一直將慈禧太后視為頭號戰犯,然而在李鴻章的努力斡旋之下,和約中放過慈禧一馬,並未提到她的懲處。但在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慈禧的戰爭責任仍難以免除。詳見本所研究成果:汪榮祖:〈記憶與歷史:葉赫那拉氏個案論述〉。
-------------------------

2015-10-13_212104

台灣割讓後,日尚未佔領前,清官府鼓勵台胞抵抗懸賞公文

-------------------------------

2015-10-13_212143

早期大清國旗

2015-10-13_212245

割讓後台胞通行中國的護照准許證

2015-10-13_2125422015-10-13_212604

日本早在1593年試圖招降台灣,但當時台灣領土無有效領導者接受

2015-10-13_212757

日本從澎湖先占欲取台灣

2015-10-13_212953

劉銘傳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就被調回中國

2015-10-13_213217  

日本接收台灣由於民間怕土地權利被沒收,紛紛表明狀態,日府本無土地資料可行政,因此反而順利上軌道管理及徵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