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15-05-28_074748fsdfsdfs下載 (1)  

〈北社評論〉泰源事件 台獨革命

推文到plurk
2015-05-28 06:00
陳儀深
一九七○年二月八日,位於台東的「國防部泰源感訓監獄」,一群年輕的台獨政治犯發動一場監獄革命行動,事敗六名行動者逃往山區,軍方乃進行圍捕,在警方及原住民的協助下,十天內將六人陸續捕獲,其中惟鄭正成倖免一死,餘五人皆於同年五月三十日槍決。
十三年前(二○○二年)筆者完成十三位泰源事件相關人物的口述史,並參閱國防部檔案,曾經撰文澄清泰源事件並非單純的「劫械逃獄案」,而是帶著政治主張的集體行動。可是這兩年,卻有少數統派的政治受難者說,泰源事件是一場「獵殺紅帽子」的行動。彼論述的前提是,五○年代中期以後左翼人士大致已被國民黨肅清殆盡,接續的反抗運動是台灣本土的「地主階級及地方仕紳」,走的是親美親日、反共反中反社會主義的台獨路線,即便有一些自發性的知識青年反抗組織,也因缺乏左翼思潮導引,而走上反國民黨反外省人的台獨路線。從而,這些統派受難者認知的泰源事件是要「入監殺掉紅帽子人士,以向美國宣示他們的反共立場,尋求美國的支持。」
如此一來,一場台獨革命行動豈不是淪為監獄內部的紅白(統獨或省籍的)內鬥?個人認為上面的說法頂多是「以論代史」,涉及事實部分常只根據徐春泰、施明德的片面說法,例如徐文贊說「施明德他們……目的要逼我們這些老紅帽子跟他們合作,去搞暴動,我們不從就要把我們幹掉…」,則又與「向美國宣示」的說法矛盾。
戒嚴時代的政治犯組成,主要來自共黨或台獨(的所謂叛亂嫌疑)。當時不論統獨政治意識形態,都會威脅到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正當性,即便在獄中擁擠的生活不免有來自紅白信仰差異而來的摩擦,但同是不當審判的受害者,出獄以後應該站在一起,從人權的角度共同譴責昔日的壓迫者,而不應以今日的信仰差異來扭曲昔日的記憶。
從今年二月出版的《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一書,意外地看到泰源事件被槍決的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等五人的遺書,更難得的是附有江炳興手抄的︿台灣獨立宣言書﹀,它開宗明義說「深信壓迫與奴隸存在時,為自由奮鬥是應該的」,又說「台灣是屬於所有台灣人的台灣,我們決心不再受壓迫。」而江炳興寫給父母親的遺書還說:「男兒當頂天立地,繼往開來,死而後已。」這些從昔日檔案看不到的資料既已出土,希望能進一步彰顯泰源事件的革命性質,遏止那些臆測貶抑的傳言。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2014-05-30
◎ 陳儀深
為了紀念一九七○年二月八日發動泰源監獄起義、同年五月卅日被槍決的五位烈士,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甫在南投草屯「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豎立紀念碑,並將於今年五月卅一日與大地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揭碑典禮、紀念儀式,忝為碑文起草人,對於立碑過程的曲折不無感慨。
十二年前即二○○二年,筆者針對十一位當年的受刑人以及受難者家屬共十三人所做的口述訪問紀錄出版,同時在序言中揭露筆者所看到的陸軍總司令部「台東泰源感訓監獄暴動處理案」,對本案的定位是「意圖拉攏囚犯及警衛,欲以擴大組織發動政變」,而國防部「泰源監獄叛亂犯劫械逃獄案處理經過報告」,則認定江炳興、鄭金河係「謀議從事台灣獨立,以暴動推翻政府」。相對於高金郎於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泰源風雲》,口述史和官方檔案的出爐可以減少不實誇大或神話色彩,但也確認了他們在方法上「意圖拉攏囚犯及警衛」以及目標是「台灣獨立」。此外,一九九三年李昂的《施明德全傳》、二○○二年的《柯旗化回憶錄》對於泰源事件的描述,也都有互相參證的效果。
至於紀念碑的地點,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曾努力要在發生地泰源或綠島(綠洲山莊)立碑,理由是一九七二年政治犯之所以被重新關回綠島,乃泰源事件所造成的決策,況且綠島遊客甚多,作為人權博物館是適當的地點。可惜一方面政府官員對於泰源事件的定位仍有疑慮,一方面又有「非我不可」的相關人士大力反對,建碑的事情才拖到現在,才以南投草屯作為落腳之地。
(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

《施明德出賣泰源事件烈士》難友口述歷史摘要 - 曾心儀
由 大方 在 2009 六月 23 的 3:54am 張貼,所屬群組:認識臺灣
Back to 認識臺灣 Discussions
註:本篇是我個人訪談相關人士,及摘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陳儀深教授所做的《口述歷史--泰源監獄事件專輯》(91年8月出版)。

【一】 警總判決書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於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三月三十日經軍事檢察官藍啟然臨庭執行職務,審判庭有審判長聶開國、審判官孟廷杰、審判官張玉芳署名,以及有四月三日書記官胡穎之署名,開具的判決書,把五位烈士寫得罪大惡極,「爰均處以極刑,褫奪公權終身,用昭炯戒。」主文:

「江炳興、鄭金河、詹天增、謝東榮、陳良意圖以暴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各處死刑,各褫奪公權終身,各全部財產除酌留其家屬必需之生活費外沒收之。

鄭正成預備以暴動之方法顛覆政府,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褫奪公權十年,依法拘禁之人逃脫,處有期徒刑一年,執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六月,褫奪公權十年。

『台灣獨立宣言書』稿二冊沒收。」

警備總部判決書紀錄了他們的年齡和籍貫:
江炳興 年三十一歲 台灣省台中縣人
鄭金河 年三十二歲 台灣省雲林縣人
詹天增 年三十二歲 台灣省台北縣人
謝東榮 年二十七歲 台灣省嘉義縣人
陳 良 年三十二歲 台灣省雲林縣人
鄭正成 年三十二歲 台灣省台北縣人

【二】 泰源事件經過
據泰源事件難友敘述,泰源事件發生在一九七○年二月八日(農曆新年初三),計劃了三年,當江炳興於一九六九年從台北軍事監獄移監到泰源監獄時,本來早已準備展開行動,因各方面條件不成熟而打住。但是江炳興帶來一個消息:他收到彭明敏從國外寄來的賀年卡,他曾和彭明敏關在一間牢房,彭明敏和他約定,如果江炳興接到他的賀年卡,表示他已經逃到國外了。他們並在牢中看到中央日報刊登彭明敏在國外演講的消息。鄭金河信心大增,計劃舉事,因此轉為積極。

江炳興與鄭金河計劃十月舉事,後來考慮想等看了聯合國開會結果再作決定;行動的時間一再延期。但因為施明德威脅,再不行動的話他要把事情曝光,後來事情真是曝光了,獄中一位「紅的」要向監獄長報告,被阻止,由「紅的」自己人盯住他不准去密告。在已經曝光的情況下,鄭金河覺得如果不拼的話會死很多人,於是決定農曆新年行動。

難友們對施明德搶領導權很不滿,協議事情避開他,不要讓他知道。但是還是有一位難友因為不知道這個協議,把消息透露給施明德。

施明德威脅、恐嚇難友,對核心人員施加壓力,甚至表示他要採取行動了。他要求當指揮官,他認為其他人只夠做中校,只有他一個人能當將軍,一切都要聽他的命令,不然他要去告密。

一位難友說,表面上他對施明德的意見都是反對的,但是私底下和鄭金河、詹天增討論時,就說:假使施明德執意要行動,既然我們無法阻擋,「有嘛死,無嘛死」,就配合他,看看有沒有機會。如果順利成功就可以達到原來計劃的目標,否則最壞的打算,就是逃到海邊搶船。基於這種想法,後來才會提前行動。

年初三這天中午預定十二點四十五分發動,鄭金河、詹天增刺殺班長,班長呼叫,行動立即失敗。本來逃走的應該不止六個外役,因為監獄的大門、中門上鎖,所以六個外役也無法進來,其他在菜圃、醫療所及行政室工作的外役也都被關進來。施明德在十一點半大家吃完午餐後,換穿他唯一的一條軍褲。大約十二點左右,外面響起槍聲、吆喝聲,這時施明德起身,把一些準備的東西沖入馬桶。

難友說,他與施明德同房七、八年,施明德就睡在他旁邊,他親眼看見施明德換穿軍褲,他之所以在那個節骨眼上換穿軍褲,是他自認是領導人,
「他的行為,凸顯了他的幼稚、無知與難當大任。」

泰源事件槍殺了五位烈士:鄭金河、江炳興、詹天增、陳良、謝東榮。逃亡唯一生還的鄭正成被捕後慘遭刑求,被判十六年徒刑,連同蘇東啟案的刑期,共二十八年。

鄭正成回憶說,他們六人關在台北新店軍人監獄。一九七○年五月三十日,五位烈士於同一天行刑。

由於他們五個人的家比較遠,所以在行刑前幾天,我請家人寄錢給我。我問他們要吃什麼?我向監獄訂了六隻滷鴨請大家吃。

每個禮拜二、五的清晨三、四點左右是行刑的時間,禮拜二過了,就有可能是禮拜五執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時日已經接近,所以每逢行刑前的晚上,大家輪流不睡覺,但是有時等著等著就睡著了。

他們五個人行刑的那一天,衛兵走近,打開押門,戴上手銬後,鄭金河喊:『台灣獨立萬歲!』,嘴巴就被塞住,然後帶出去。」

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鄭金河一個人承擔。鄭金河在執行前,曾經對鄭正成說:

「台灣如果沒有獨立,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恥辱!」

他說:

「我們要走了,剩下的就留給你們了。」

【三】 泰源事件烈士與受難家屬慘痛的經歷
警總判決之後,行刑更是慘不忍睹。據難友拜訪烈士家屬得知,獄方通知家屬去領屍,五個屍體被裝在一個大塑膠桶內,冷凍冰塊溶解了,血肉糢糊成一團。每人被開六槍,陳良身中七槍,還有一刀刺斷心脈的傷口;據說是連開七槍他沒有斷氣,再補一刀。

陳良的長兄陳龍福領回屍體後,依民間鄉下習俗,在外面斷氣的不能進入村子,要把屍體停放在村子外的路邊。陳良體格高大,棺材必須訂做,這時又是熱天,除了要防貓狗,還有特務一直在附近盤查來往路人。家屬在這樣傷痛、艱苦的情況下,將陳良埋在村子入口處對面的沙丘上。

難友們在荒煙漫草中找到陳良的墓,用手觸摸墓碑,

「啊,好像還能感覺到當年在泰源時把手放在他肩上那樣的溫暖!」

「安息吧!再漫長的黑夜,總會有黎明到來的時候。台灣人不會讓你的血白流!」

江炳興是台中一中優秀的學生,小學時每年都是第一名,家人認為以他的成績應該可以考上台大,但因家境窮困,他投考軍校,被捕時是陸軍官校三年級。他被槍決後,有一天管區拿一張電報給家屬,是妹妹月慧收的,上面寫江炳興已被槍決,要家屬到台北市立殯儀館認屍。月慧起先不敢讓父母知道,但不說不行,她只告訴父親,因為母親擔憂、恐懼,想兒子天天哭,身體已經搞壞了,不敢讓她知道。次日,月慧和父親、兩位親友,四個人搭慢車到台北。

在殯儀館停屍間,門一打開,月慧看到兩個冰櫃疊放,最高大的一位就放在冰櫃上面,月慧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門開時突然看到一雙腳,嚇得跌坐在地上。父親扶起她,她不敢再進入停屍間,就在外面辦公室等。
父親認屍走出來,月慧才開口問,父親流下眼淚,

「妳哥哥被打了很多槍,可能死前有掙扎,手都受傷了……回去不要說……」

父親擔心母親無法承擔,加上運費要八千塊,他們沒有錢,也借不到錢,四個人商量後決定把江炳興埋在木柵公墓。買了便宜的棺木,沒有看日子、沒有選時辰,在下午兩、三點就安葬了。安葬後,他們就回台中縣大里,深夜抵家。

事件後,有三年,每年清明節母親與二哥到台北掃墓,壓金紙。

一九八一年,撿骨後移葬大里,難友們也去拜祭。往後十六年間,月慧的母親、二哥、父親先後去世。月慧積極參加民主運動,

「哥哥死的慘狀,父親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告訴母親,母親聽了很心痛!這事對我來講是一件永遠無法抹滅的痛!我下定決心,民主運動和平反這件事不能停滯!」

一九九七年,江炳興父親喪禮上,公祭後施明德才出現,一位難友出拳要打他,

「你『嬈俳』(跩)什麼?公祭完了人才到!炳興是替你死的,他父親過世,你閣慢到!」

月慧上前勸阻。她疑惑著,為什麼難友要打施明德?聽難友說,舉事時,哥哥到泰源才三個月,獄中輔導長是哥哥軍校同學,把他調做外役,施明德利用哥哥做外役,告訴哥哥他要起義的計劃。父親過世,施明德應該早到,他反而遲到,才會有難友要打他。

詹天增是金瓜石礦工子弟。父親早逝,他入獄後,母親幫人洗衣做飯,日日盼著他早日歸來;卻等到他的槍決。詹母天天哭,哭瞎了眼睛。難友們把詹母當自己的母親奉養,難友輪流把詹母接回家同住,但她住了一段時間,不想再麻煩他們,還是搬回瑞芳老家。她住在石山里五號路一○一號,難友們去看她時,開車要穿過幾條崎嶇不平的山路。一行人到了她家,她因為眼睛失明,感覺有人來,卻不知來人是誰?每次難友們來,都是看到她坐在掛著詹天增遺像下的牆邊。

難友們與詹母談話,說不了幾句就相擁痛哭……

難友們燃香祭拜詹天增,然後在遺像前跪拜詹母拜認她為媽媽,要像天增一樣孝敬她。詹母扶起兒子的同志,他們又哭在一起….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四日,詹母因腦溢血去世,享年七十二歲。義子們在義光教會為她舉辦追悼會。

【四】 彭明敏教授對民主前輩的追懷
彭明敏教授在二○○四年五二○阿扁連任就職典禮後,五月二十二日於台北喜來登飯店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募款餐會中演講,彭教授說:

「我一點也不同意有人稱台灣進行一場『和平、民主、寧靜、不流血』的革命,事實恰好相反,我們的民主革命並非順利、不流血,是前輩們『流汗換作血』所得來的。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民自決』的聲音出現,深深打動當時台灣知識份子的心,造成很大的衝擊。台灣經過日本殖民時代和國民黨統治時代,民主前輩付出很大的代價,被捉、殺、和流血,才有現在得來不易的民主,幸福的一代實在要好好疼惜。」

(曾心儀整理 01:12am 9/15)
以下照片掃瞄自《泰源風雲--政治犯監獄革命事件》 作者:高金郎 出版社:前衛

------------------------------

「臺灣獨立了!把槍交出來!」──1970年2月8日.被遺忘的泰源事件

「臺灣獨立了!把槍交出來!」江炳興對換班的監獄衛兵大吼。

臺東泰源監獄的受刑人多數都很年輕,三十歲上下,未婚,因為主張臺灣獨立入獄,所剩刑期不多,很快就可以出來了。二二八屠殺已經過了好幾十年,倖存的人這些日子來也噤若寒蟬,然而以臺灣獨立為號召的武裝抗爭在這群年輕人中慢慢醞釀。

那天是舊曆年初三,監獄戒備鬆散,鄭金河與陳良兩人吃鎮定劑安定緊繃情緒已經一個月,這些日子陳良負責磨製刀器,鄭金河與詹天增則在衛兵換班時將刀刺向士班長。江炳興相較其他人有豐富的軍事訓練,已經安排好了其他有志一同的受刑人與監獄人員負責在衛兵換班、刺殺士班長的同時迅速劫獄、佔領輕裝師基地取得武器、吉普車,也早趁外役機會聯合當地教會、原住民等百餘人發動山區游擊,並計畫攻佔廣播電臺放送預錄好的多語言版本《臺灣獨立宣言書》號召各地響應。這是一場組織完整的武裝革命。

然而一切還來不及開始,一開始刺殺士班長的行動便失敗了。

士班長並未死亡,監獄馬上陷入騷動,「暴動!」「暴動!」警備瞬間拉高,所有出入口被封鎖,行動馬上被迫終止,起事六人(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鄭正成)攜械逃亡山區。

隨後警備總司令部直接接管泰源監獄,動員大量軍警搜捕,兩週內先後逮捕六人。

被捕的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五人遭遇拷打刑求,仍按照當初計畫堅稱整起抗爭只有自己一人策劃,鄭正成等人都是非自願的「人質」,也不願供出其他當初共謀起義的百餘人。

五人遭蔣中正親自紅批改判死刑,於同年5月30日集體槍決

「臺灣如果沒有獨立,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恥辱。」鄭金河被押去行刑前說。

「等待,唯有死亡;祈求和平,唯有被侮辱;低聲下氣懇求諒解,唯有被譏笑;盼望正義援助,唯有被誤解我們甘願被奴隸。國際間並沒有正義存在,相反的,強權正被歌頌,我們在一切希望都消失時,只好正告國際人士,我們並不是缺乏勇氣,我們並不是貪生怕死,我們現正遵從你們歌頌的方法,追求我們台灣的完整獨立,追求我們台灣民眾的自由與幸福,……,我們並不準備讓你們歌頌,但求苦難的同胞,不再被壓迫與奴隸,求世人對我們苦難的同胞,賜給他們獨立、自由與幸福,我們深信壓迫與奴隸存在時,自由與幸福等於奢談。唯有壓迫與奴隸消失時,自由與幸福得以保障,人權得以伸張,世界能夠和平。」

──江炳興

由當年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和參軍長黎玉璽呈給總統蔣中正的公文,主要是呈報總統蔣中正關於泰源監獄犯劫械逃獄處理過程。文末,蔣介石親批紅字: 「如此重大叛亂案,豈可以集中綠島管理了事,應將此六犯判刑槍決,而賴張李等三犯,以警衛部隊士兵,而竟預聞逆謬不報,其罪難宥,應照法重處,勿誤。中正 中華民國59年4月27日」 “蔣介石紅批”,作者陳叡德 - 自己的作品。采用CC BY-SA 3.0授权,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由當年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和參軍長黎玉璽呈給總統蔣中正的公文,主要是呈報總統蔣中正關於泰源監獄犯劫械逃獄處理過程。文末,蔣介石親批紅字: 「如此重大叛亂案,豈可以集中綠島管理了事,應將此六犯判刑槍決,而賴張李等三犯,以警衛部隊士兵,而竟預聞逆謀不報,其罪難宥,應照法重處,勿誤。中正 中華民國59年4月27日」 “蔣介石紅批”,作者陳叡德 – 自己的作品。採用CC BY-SA 3.0授權,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泰源事件發起者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事敗遭槍決後,國防部呈給總統府第二局公文,陳報五人執行槍決時間,與生前、死後照片。  “檢送泰源革命烈士生前死後照片”,作者陳叡德 - 自己的作品。采用CC BY-SA 3.0授权,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泰源事件發起者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事敗遭槍決後,國防部呈給總統府第二局公文,陳報五人執行槍決時間,與生前、死後照片。
檢送泰源革命烈士生前死後照片”,作者陳叡德 – 自己的作品。採用CC BY-SA 3.0授權,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10960143_1537780009809197_881897538036048476_o


banner

 

已經太久了,過著那些與我們何干的「國定假日」。政權與政權更替之下,這塊土地上的人不斷被強硬的凹折搥打成殖民者想要的樣子,說著不同的尊貴的語言、推崇不同的母國文化、習慣自我貶抑與被剝削的過日子。被動的活在他們的互動、渲染、中斷、覆蓋之下,我們到底是什麼又剩什麼?該相信誰寫的歷史?慶祝誰的節日?崇拜誰的英雄?以哪個神之名起誓?

這次我們從天天在用的手帳週曆開始改變!打掉重練,回歸到最適合這塊土地的生活方式與記憶。

我們希望《日月》2015週曆手帳就像臺灣一樣,有它原本自在怡然的在地節令、有人們原始傳統的慶典祭儀,也有這塊溫暖寬大的土地一直以來包容著的外來文化。我們一起回到沒有殖民者、沒有傲慢強硬的「國定假日」那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一起慶祝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日子,並以臺灣為主體、以我們為視角,牢記我們該牢記的歷史、紀念值得紀念的人物。

我們的日子,有我們沉浸的小歡小樂,也有我們堅持的大是大非。
一切會越來越清楚的,我們一起努力。

更多資訊,請上五花鹽Bacon Press

 

------------------------

泰源事件

泰源事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goo.gl/30xBB
泰源事件,為1970年發生於臺灣省台東縣東河鄉泰源谷地泰源監獄的事件,其中參與者主要為臺灣獨立運動的政治犯、駐守該監獄的衛兵和當地臺灣原住民族,當時還有人負責後續劫獄、搶佔廣播電台等工作,這是一場有組織但迅速被中華民國國軍鎮壓成功的武裝臺獨行動。[1]官方定義此事件是暴動,臺灣獨立運動人士則認為是武裝起義。

當年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和總統府參軍長黎玉璽一級上將呈給總統蔣中正的公文,主要是呈報總統蔣中正關於泰源監獄犯劫械逃獄處理過程。文末,蔣中正親批紅字:「如此重大叛亂案,豈可以集中綠島管理了事,應將此六犯皆判刑槍決,而賴張李等三犯,以警衛部隊士兵,而竟預聞逆謀不報,其罪難宥,應照法重處,勿誤。中正 中華民國59年4月27日」

泰源事件發起者江炳興、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事敗遭槍決後,國防部呈給總統府第二局公文,陳報五人執行槍決時間,與生前、死後照片。
1970年2月8日,泰源監獄一部分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犯聯合駐紮該地執行警衛任務的臺灣籍士官兵50人,以及當地的臺灣原住民知識青年等共120餘人,以「臺灣獨立」為目的,發動監獄革命,並計劃奪取輕裝師武器,占領廣播電台,奪取台東的軍艦,聯合原住民在山區打游擊,發動全島革命。6名外役政治犯鄭金河、陳良、詹天增、鄭正成(以上係蘇東啟案)、謝東榮、江炳興(以上係台灣獨立聯盟案),在替換碉堡衛兵時,外省籍衛兵班長發現不對,質疑為何沒向上級報備,鄭等人便將衛兵班長刺殺,至彈藥庫取子彈,擬回牢房開門放人,因該衛兵班長未死,大叫「暴動」「殺人」,於是事蹟敗露,監獄大門鎖起。當時打算將大門用槍打壞,但是失敗,合作的警衛連連長也說他沒辦法,叫鄭金河等6人攜槍械逃亡。
泰源事件中,監獄安全防衛由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直接接管,副總司令劉玉章親自坐鎮指揮,並立刻派陸軍空降特戰部隊前來控制局面,原警衛連迅速被調往高樹基地,全連接受個別偵訊。同時成立前進指揮所,動員萬餘當地原住民、警察、海軍陸戰隊兩棲偵蒐大隊(陸戰蛙人部隊)搜山搜海,並將懸賞獎金從5萬提高到20萬,於23日先後逮捕鄭金河等人。同年5月判決,警衛則有7人遭記過懲處。政治犯部分,鄭金河、陳良、詹天增、謝東榮、江炳興等5人判處死刑,5月30日槍決;鄭正成則因其他5人都說他是被他們所綁架而判刑15年6個月。本來還應該牽連到該監獄一半的政治犯和當地原住民,但因鄭等5人緊守口風,再怎麼刑求都說這件事是他們個人所策劃,才沒有連累其他人。
泰源事件後不久,所有政治犯,都在海陸空嚴密監視下被移拘到綠島綠洲山莊關押,這就是從新生訓導處、泰源監獄、到綠洲山莊的廣義人權紀念園區由來。[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