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頁--------------------------------------------------------------------

 

大中國史觀 高中新課綱 週一硬幹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4年1月25日 上午6:10
歷史學者 將赴教部阻擋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陳慧萍/綜合報導〕高中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綱「微調」危機已迫在眉睫,教育部下週一就要召開課綱審議委員會,強行通過以大中國史觀為主的新課綱,以趕上今年八月的新學年,讓高一生開始研讀。
立委鄭麗君痛批,這是台灣民主的大倒退,中國國台辦要求修改我國高中歷史課綱,馬英九即配合修改課綱,不惜竄改歷史。台灣教授協會及歷史學者週一將赴教育部抗議阻擋。
鄭麗君指出,課綱微調草案公聽會先在十六日連辦南區和中區兩場、十七日辦北區一場,本土社團廿三日提出抗議,國教院才表示要聽取不同意見,私下卻火速提報課程發展委員會完成討論程序,今天先提課審會分組會議,後天就要提到課審會大會通過。教育部快馬加鞭,就是因書商必須在五、六月學校選書前修改完課本內容,才來得及八月新學年供書,且如今作業時間剩不到四個月。
教部快馬加鞭 趕新學年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表示,此事爭議性極大,教育部為了「讓生米煮成熟飯」,竟然在週末加班開會;教育部到底受到什麼壓力一定要在這兩天過關?馬政府政治介入教育,莫此為甚!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表示,昨天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時,已將不同意見作成會議紀錄,將和微調草案一併送課程審議委員會。教育部主秘王作臺則表示,沒有急著「硬幹」,一切都照原定程序進行。
如此微調 台灣史大改1/3
台大教授周婉窈在臉書上痛批名為「微調」,其實是台灣歷史的「大改」,她指出:「光是字數,臺灣史課綱遭修改卅六.四%,哪裡是『微調』?完全針對臺灣史,為了什麼?」她還引用一位網友統計,台灣史課綱依字數計算,二千零一十三字被修改七百卅四字,修改比率卅六.四%,超過三分之一;中國史、世界史課綱修改比率都僅個位數,可見「微調」是障眼法,其實是「大改特改」。
黃昆輝質疑,教科書的審定使用期限是六年,現行高中歷史課綱一百年修訂,一○一學年實施,才用不到兩年,教育部為何執意修改?
鄭麗君表示,現行課綱是以歷史事實及現實的中性描述為基礎,執政黨及少數領導人硬將自己的政治主張寫成歷史教科書內容,不僅扭曲史實、違反現實,要使台灣自始即為中國的一部分,更讓孩子重回政治洗腦的年代。
這次課綱微調由台大教授王曉波擔任總召集人,他曾要求馬政府必須對民進黨執政時所修訂的課綱「撥亂反正」。

----------------------------------------------------------------------

〈李筱峰專欄〉用歪曲歷史來「撥亂反正」?

兩蔣威權統治時代的歷史教科書,充斥著很多政治語言與政治神話。後蔣時代才慢慢淡化,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的歷史教科書,才開始有較多的台灣史,用詞也比較採無顏色的中性詞(我雖仍不滿意,但樂觀其進步)。但是馬英九上台之後,以北京馬首是瞻,以大中國意識形態施政,因此教科書也急著修改。

這次課程綱要的修訂明明改了三分之一以上,卻說「微調」。我比喻司馬遷受漢武帝「宮刑」只是「微懲」?因為只割掉身體的一小小部分而已!馬英九更可惡的是,全台灣科班出身的歷史學者都不看在他眼裡,竟然找了一個非史學科班的人來擔任課綱「微調」的總召集人,原來此人是深受中國北京當局信任、完全站在北京中國立場的中國人,透過此人向中國交心。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說這次「微調」是在糾正歷史被扭曲,是要「撥亂反正」。到底誰才在扭曲歷史?這是可以檢驗的!

篇幅所限,本文僅就「鄭氏政權」要被改回「明鄭」一則為例來討論。馬政府要求用「明鄭」,說穿了這樣才能表示台灣是大明帝國的版圖,才符合其「大中國」意識形態。然而將鄭成功子孫三代在台灣建立的東寧政權說成「明鄭」會比「鄭氏政權」符合史實嗎?

鄭成功剛開始以明朝正朔起兵,當然是事實。但是往後的發展有了極大變化,鄭成功後來在閩南一帶與滿清當局談判交涉,曾多次向清方傳達和解之意,這些談判交涉,都沒有經過他所奉為正朔的南明永曆皇帝的授權與許可。甚至當永曆皇帝聯絡鄭成功要求其出兵共擊清軍時,鄭成功因為正與清方進行談判,所以沒有奉命出兵援助困處西南的永曆帝。再者,鄭成功在攻打南京、鎮江失敗回到金、廈後,又密派蔡政赴北京主動議和;鄭成功還表示可以考慮奉清朝正朔,這樣像「明鄭」嗎?

鄭成功來台不久過世,兒子鄭經於一六六四年入台,旋即將「東都」改為「東寧」。《清史稿》〈鄭成功傳〉記載:「錦(按:即鄭經)與永華及洪旭引餘眾,載其孥盡入台灣,改東都為東寧國。」用「東寧國」稱呼台灣,在清朝文獻中多處可見。鄭經還自稱「建國東寧,別立乾坤」,還自詡:「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王侯之貴吾自所有,衣冠之盛不輸於中土…」。

當時西班牙人稱呼鄭經為「rey(國王)」;英國人也稱他為「King of Tywan」;一六七○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人Henry Darces上書鄭經,稱呼他「Your Majesty」(陛下),這是對國王的尊稱。

鄭經不僅將原來的天興縣、萬年縣升為「州」,一六七四年更定官制後,鄭經的屬僚都改稱「臣」,這是相對於國王或皇帝的稱號。鄭經甚至不再禮遇明朝宗室遺老,而停止他們的預算,使得跟隨來台的寧靖王淪落到今岡山一帶開墾。(詳見拙著《台灣史101問》)

以上史實,若用中性詞「鄭氏政權」來形容,絕對毋庸爭議;如果堅稱「明鄭」就反而扭曲歷史了!但馬政府卻用扭曲歷史來「撥亂反正」,我看是「正反亂撥」!

(作者李筱峰為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http://www.jimlee.org.tw)

---------------------------------------------------------------------------

◎ 林靜琪

星期六下午和我爸爸去大賣場採買年貨。我媽有開了一張單子(她留在家裡曬棉被和洗門窗),本來以為這樣子大概很快就能買好,沒想到真是開了眼界,我爸爸對買「台灣製」的堅持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拿起東西,第一眼看的就是生產地,如果是台灣製,大概就OK;如果是中國製,他根本不考慮;如果沒有台灣製的,他寧願考慮比較貴的其他國家進口貨。我跟他說「爸,你何必這麼累,很多東西已經買不到真正台灣製了,有些還是從大陸進來換個標籤的假台灣製,新聞都有報,幹嘛這麼浪費時間挑來挑去?」老爸突然停下來,面對著我說:買台灣製,才能幫妳找頭路。我聽了覺得邏輯很奇怪,但是因為老爸有點嚴肅,就沒講話。不過我很快就想通了。沒有錯,越多人買台灣製的東西,才有機會讓工廠留在台灣,為更多中下游業者創造機會,也讓更多人有工作做。於是,我就開始認真幫老爸看產地標示,免得他的眼鏡一會兒戴上去一會兒拿下來。也開始認真地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作者為高中畢業生,待業中)

哪來日據? 1931年中國還在台北設外館

謝國興教授為文指出,「1931年起中華民國在台北還設有總領事館,也就是在法理上完全承認日本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圖:翻拍自謝國興文章

新頭殼newtalk2014.03.09 林朝億/台北報導

教育部調整高中課綱,引發百餘位歷史學者大反彈。參與連署的中研院台灣史所長謝國興雖然今(9)日沒有出席抗議記者會;但他則以專文聲援指出,「日據」就是否認當時日本統治的合法性;但承接清朝的中華民國成立後,事實上,「1931年起中華民國在台北還設有總領事館,也就是在法理上完全承認日本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

馬政府從去年9月透過行政院發文各機關要求將「日治」改成「日據」,到了最近還透過課綱調整,企圖要求所有高中歷史教科書遵守這一規定,引發反彈。對此,謝國興教授透過史學專業將相關的歷史事實整理出來。

他在「歷史態度與道德勇氣:為什麼是『日治』而不是『日據』」一文指出,行政院在2013年7月23日發文通令全國,規定公文書「凡引述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之時期,簡稱時應使用『日據』之用字」。中國大陸向來只用「日據」,行政院此一通知如果全台各機關果真遵守,在這一問題上兩岸可稱統一了。

謝國興指出,其實戰後,台灣民間習慣使用「日治時期」或「日本時代」來指稱日本統治台灣的這段時間,基本上這是一種中性的描述但1951年11月15日,台灣省新聞處發文通告所有媒體機構,轉知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的代電指示,大意謂「世俗稱日治時期,殊堪憂慮,今後憂慮,今後一律改稱日據時代,以正視聽」。該通告隨後刊登在「台灣省政府公報」1951年冬季第41期。

謝國興除了論述馬關條約下的台灣法律地位外還指出,「日治」時期的主要含意就是日本合法、正當性統治台灣時期;「日據」則是意味著日本或者非法、或者不被國際社會承認的情況下佔據並統治台灣。「日治」不過是客觀事實的描述,「日據」則是具有情緒性抗議的價值判斷字眼。就客觀的歷史過程來說,清朝政府在馬關條約訂定後固然沒有立場說日本「侵略佔據」了台灣。

謝國興指出,而且中華民國成立後也沒有表示過不承認前朝割讓台灣之舉,或要求修改條約改變台灣被日本統治的現實,「1931年起中華民國在台北還設有總領事館,也就是在法理上完全承認日本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中華民國政府1941年12月9日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正式對日宣戰,才曾宣布廢止中日間關係的所有條約。

謝國興指出,但單方面廢止領土讓渡條約,在國際法上是否有效容易產生爭議,台灣隸屬於中華民國的正式解決必須等到1952年8月的中日和約生效後。也就是,即使對日宣戰時不承認前此中日之間合約,但若以此延伸解釋日本治台是非法佔據,當然是強詞奪理。

此外,謝國興還透露,2012年他本是高中歷史課綱審查委員。當時,歷史教科書的審查委員全部是歷史學者;但到了要審第二冊時,突然有所謂「民間學者」以強烈語氣要求教育部修改教科書內容,提出統派色彩濃厚的見解;又突然增聘了一位台大政治學專業的張姓教授,斧鑿痕跡過於明顯」;因此,第二冊審查完畢後,由於無法認同執政當局以政治力介入教科書的學術審查工作,因此他主動表示不再擔任審查委員。

news_5__563652584  

---------------------------------------------------------------------------------

news_5__1784107901  

大反彈 139位歷史學者連署抗議課綱調整

百餘位歷史學者連署抗議教育部調整高中歷史課綱。圖:林朝億/攝影

新頭殼newtalk2014.03.09 林朝億/台北報導

對於教育部調整高中歷史課綱,包括台大、政大等全國25個大學及中研院、國史館、共139 位歷史相關科系之所長、系主任、教授、研究員們發表「我們反對違背學術專業的微調課綱」聲明。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以歷史相關學者教授為主、連署最多的公開聲明;總共包括中研院2位所長、30位研究員,以及大學歷史系8位系主任、6位台灣史相關所長、系主任等加入。

聲明指出,「教育部透過課綱檢核小組提出高中歷史課綱的『微調』方案,並在程序備受批評與內容受到質疑的狀況下定案。由此次高中歷史課綱的調整作業,實際上已經大規模調整高中歷史課綱的調整作業,實際上已經大規模調整高中歷史課本第一冊台灣史的部分,茲事體大,然而課綱檢核小組沒有任何中央研究院及國內各歷史學門相關科系的專業歷史學者參與,明顯違背學術的專業性,同時顯示最高教育主管當局對課綱調整嚴肅性的輕忽與無知。居於維護學術專業與反對輕率調整課綱的不當作法,我們在此嚴肅的表明立場,要求教育部尊重歷史專業,撤回微調後的新課綱」。

發起的政大台史所教授薛化元指出,他們是透過email,一一連署的。這份連署在歷史學界得到相當大的迴響,到記者會前,名單還持續在增加。

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所長表示,她以前很少站到第一線,把「日治」改成「日據」、「鄭氏王朝」改成「明鄭」,雖看似僅有一字之差,卻是抹滅了他們歷史學者過去的研究成果。她呼籲事實歸事實,歷史的真要讓他存在。否則這4、50年來學界的努力,讓人失望。

東華大學歷史系主任陳進金也表示,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記者會。這個檢核小組居然沒有歷史相關研究人員;召集人居然是個經濟學者。教育部這次敢這樣做,以後還有什麼不能做出來。歷史工作是百年大業,不能被意識型態主導。

中研院前台灣史籌備處主任黃富三表示,他很心痛、遺憾,經過這麼多年還有這問題。1993年中研院台灣史籌備處成立到現在,卻還原地踏步。他批評,台灣人會親日是經過228事件後比較「養父」(日本)與「親父」(中國)的差別採產生的。他希望對岸的中國人要能瞭解;希望中國人也能爭取民主自由,不是被人害怕的華人,而是讓人尊敬的華人。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蔡錦堂也說,他平常不太參加這種會議。他曾參加95課綱的委員會,當初課綱是指引作用的,不會處理很細微部分,而是作為教科書撰寫時的原則性提示。而當年調整時,也是經過共識獲得結論,怎麼現在會在過年期間突然殺出個「微調」;又有個檢核小組出現,違背程序。他建議,應該把這些幫兇的照片po在網路上,他們才會有所警惕。不應該把這些「平庸+蓄意」的「邪惡」寫入歷史教材。同時,也要再進一步採取第二波的連署,串連國文科、公民科學者一起採取抗議活動。

中研院研究員許雪姬表示,她是忍無可忍。她是全台灣第一個以台灣史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台灣史是「顯學」,國民黨再執政時,卻變成「險學」;這些人非常急躁就是想讓台灣被併入中國;對於今日記者會現場,沒有民進黨公職出席,她生氣地表示,「民進黨的議員(立委)在哪裡,老實說,我對他們非常失望」。

他們表示,這份連署名單可以說囊括了台灣歷史學界大部分的學者,其中我國最重要的學術機構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長謝國興、副所長劉士永、鍾淑敏及15位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長黃進興、副所長林富士、李貞德及7位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近代所4位副研究員,陣容龐大。

另外也包括,台灣師大台灣史研究所張素玢、歷史系主任陳秀鳳、政大台灣史研究所長薛化元、成大歷史系主任陳恆安、中興大學歷史系主任吳政憲、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長何義麟、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主任李盈慧、東華大學台灣文化系主任康培德、歷史系主任陳進金、輔仁大學歷史系主任林桶法、東吳大學歷史系主任林慈淑、淡江大學歷史系主任林呈蓉、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長戴文鋒共14位歷史、台灣史相關科系所主管參與連署。

--------------------------------------------------------------------------------

news_14__1103626196  

日本學生:謝謝台灣 並勿忘311大地震

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一群在台灣的日本留學生,9日舉行「謝謝台灣!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的活動,表達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期間,收到台灣民間許多援助的感謝心意。圖:陳冠廷/攝

新頭殼newtalk2014.03.09 陳冠廷/新北報導

一群在台灣的日本留學生,為表達311東日本大地震的期間,收到台灣民間許多援助的感謝心意,今(9)日齊聚淡水的觀潮藝術廣場,舉行「謝謝臺灣!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的活動;活動除特別傳達災區居民「請勿忘記(不希望大家忘記地震的傷害)」的意念外,現場也同時製作象徵日台之絆的紙鶴海報。

謝謝台灣活動實行委員會長、目前就讀師範大學企管系一年級的小坂賢吾同學說,今年是第3屆舉辦「謝謝台灣!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的活動,來自各地的日本留學生齊聚一堂,對台灣所伸出的那雙溫柔的手,連續3年持續的感謝下去;現場也展示來自災區對台灣的感謝信函、播放災區居民對台灣的感謝影片、災區現況報告,以及和服體驗、舞台表演等。

今年的活動,除特別傳達災區居民「請勿忘記(不希望大家忘記地震的傷害)」的意念外,現場也同時製作象徵日台之絆的紙鶴海報;此外,參與民眾也紛紛寫下加油打氣的話語,並折成象徵祝福的紙鶴,貼於1.5公尺大的正方型版上,而這份溫暖的心意,主辦單位會後也將親自送回日本的受災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